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大民国(大罗)-第4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统先生,我们不能接受这样的方案!”赫尔建议道。罗斯福把目光投向了霍普金斯。霍普金斯想了想说:“如果中英德都决心发行世界货币,那么我们即使不参加也无济于事,这样只能让美国商品和资本退出广阔的亚欧市场,国内的大公司和民众绝不会同意。”
罗斯福夫人也陪同罗斯福一起出访德国,她倒了一杯水递给罗斯福。又给了他几片药片,罗斯福和着清水吞下药片后点头道:“哈利说得不错,美国需要世界市场,现在我们的军事实力不占优势,就只能承受一些经济上的损失……用国民生产总值和土地作为发行世界货币的基础也不算太遭,至少没有把人口因素计算在内。”美国总统歪着大脑袋想了下:“不过我们的让步不是无条件的,在贸易自由和投资自由的问题上必须得到突破!欧洲和亚洲必须对美国开放市场,这也是我赢得下一届总统职位的关键。”
罗斯福夫人这时坐道了罗斯福身边,听到丈夫的话。她略微想了想问:“达令,如果那位中国总理不肯在贸易自由和投资自由的问题上让步呢?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逼迫他吗?”
罗斯福想了想,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办法,以常瑞青的老奸巨猾,他完全有可能利用中国的广阔市场和丰富资源同希特勒达成某些交易,只要希特勒站在他一边,美英就毫无办法。
霍普金斯这时插话说:“对我们来说。亚洲市场是最重要的,不仅包括大中华联邦,还包括东印度、巴基斯坦和阿拉伯帝国,这三个国家现在都以中国为领袖。所以我们要进入亚洲市场,就必须同中国总理达成妥协,我建议总统先生直接去同常瑞青谈判,向他提出开放市场的要求,而不是拉拢英德去向中国施加压力。”
“常瑞青不可能同意开放市场,”赫尔摇头说。“常瑞青当局素来有严重的贸易保护倾向,自从他掌握权力以后就开始用高关税和外汇管制保护市场,后来又用国家计委给我们的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设置障碍。”
房间里一下子陷入了沉默,赫尔的话给众人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贸易保护是中国政府一贯的立场,在他们实力弱小不足以对抗列强的时候,就想方设法保护他们广阔的市场以扶植本国产业。而现在他们已经位列世界三大列强。又怎么肯轻易打开本国市场的大门呢?
“总统先生,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霍普金斯思索良久,抬头对罗斯福说:“我认为,常瑞青很可能会主动准备开放中国市场,当年他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是为了扶植国内弱小的工业,但是靠保护永远不会发展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业和公司,这一点他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我认为常瑞青在战后很可能会开放市场。让中国的民族工商业真正经历市场经济的考验。最近,中国国内就流传着国家计委将会取消的传闻,而且中国人也没有制定第四个五年计划。”
被霍普金斯一提醒,众人都觉得柳暗花明,罗斯福等人对中国政府的“五年计划”还是比较了解的。从1921年开始中国政府就一连制定了三个五年计划,利用政府的财力物力推动中国重工业的发展。而第三个五年计划就是1936年期。可是却没有制定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消息传来。原先大家都认为可能是因为战争的原因,让中国政府无暇制定第四个五年计划,可是现在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很可能就会在年内接受,但是中国政府好像仍然没有制定五年计划的打算。
“嗯,如果是那样,”赫尔皱着眉头,似乎有些担心:“中国经济有没有可能顺利完成市场化转型,然后迅速崛起成为和美国、德国一样的强大经济体呢?”
“那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我相信美国的企业界会打败任何竞争对手,无论他们来自德国还是来自中国,无论他们在美国还是在别的什么地方。”罗斯福语气坚定地说,经过霍普金斯和赫尔的分析,他已经大致清楚自己该做些什么了。美国政府在原则上只能给美国公司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至于美国公司能否战胜他们的对手,并不是政府需要考虑的,至少现在的美国政府不考虑这种事情。
……
由于希特勒要去指挥用核裂变炸弹屠杀gc主义战士的行动,所以五月三日并没有正式会议举行。但是中美英三国领导人还是准备举行一次“非正式会议”,讨论他们关心的问题。开会地点是凯撒霍夫饭店,罗斯福是东道主最先到达会议室,等了几分钟后。常瑞青就和丘吉尔先后到达,陪同他们到来的还有汪精卫、廖仲恺、艾登和英国第一海务大臣达德利。庞德。
主持会议的是罗斯福,在宣布会议开始后,首先请达德利。庞德介绍一个修理印度阿三的计划,庞德告诉与会人员,英国舰队和陆军现在正在锡兰岛集结,美国也准备向锡兰岛派出舰队、地面部队还有航空兵。
“鉴于红色印度在这场战争中的责任以及他们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我们和美国都认为需要对印度红军实施军事打击,迫使他们接受盟国所提出的全部条件。目前我们已经在锡兰岛集中了八艘战列舰、两艘航空母舰、十艘重巡洋舰、一千余架飞机、十二个师的地面部队,以及一千多辆坦克和一千多门各种大炮,下一步我们还将向锡兰派遣更多的军事力量……”
达德利。庞德的发言让常瑞青有些吃惊,他原本以为今天的会议会讨论自由贸易和世界货币的议题,没有想到英美居然把攻打印度的事情拿出来讨论了。等庞德的发言结束后,常瑞青满脸疑惑地对罗斯福和丘吉尔说:“你们打算向印度提出什么样的停战条件?如果不涉及到印度gcd的政权,或许可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罗斯福扭头看了一眼身后的赫尔:“赫尔先生。请您把我们对印度的要求告诉常总理。”
赫尔站起来,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这次世界大战的目标应该是彻底打败苏联、日本、印度等三个苏维埃国家。现在苏联和日本看起来就要失败了,可是印度还继续高举苏维埃和世界革命的旗帜,如果我们不打败他们,就不能说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我们对印度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投降并且做出赔偿!”
投降有两种,一是有条件投降,二是无条件投降。赫尔现在只说了“投降”,看来是可以接受有条件投降的。另外向印度索要赔偿似乎也印证了英美准备接受印度“有条件投降”的立场。
“赫尔先生。你们准备索取多少赔款呢?”常瑞青接着往下问。这个中国总理显然和印度阿三是前世有仇的,他不打算去“解放”印度阿三,也不打算让美英去当这个“解放者”。所以非常希望能在保留印g统治地位的情况下,让英美和印度达成和解。
“50亿美元!”赫尔伸出一个巴掌说道:“另外鲁易必须下台,印度必须放弃世界革命和苏维埃的旗帜,印度必须实现民主化。”
“红色印度是一个民主国家,印度的最高苏维埃实际上就是议会。是由印度人民投票选举出来的,鲁易的印度人民委员会主席职务就是由印度最高苏维埃选举出来的。”常瑞青淡淡的解释道。“而且鲁易这个领袖深受印度人民爱戴,这个事实我们都清楚,我不认为有必要发动一场战争推翻鲁易政权。”
罗斯福闻言微微皱眉,常瑞青很显然不想英美再回到南亚,同时也不想背上印度这个包袱,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维持南亚次大陆三足鼎立的局面,他甚至不惜颠倒黑白把印度说成民主国家。没有等罗斯福发言反驳,丘吉尔已经开口了:“常瑞青先生。赔款和放弃世界革命是必须的,至于印度gcd的政权,我想可以让他们换块招牌继续掌权。对了,印度手中所有的战俘都必须无条件释放,印度还必须放弃对锡兰岛的领土要求。”
“50亿美元是不是太多了一点?”汪精卫皱着眉头道:“印度根本不可能拿出这笔巨款,他们现在的财政情况非常糟糕。”
“印度可以用他们在未来世界银行里面的代表权和分配到的世界货币抵偿一部分赔款。”丘吉尔淡淡地道:“我们估计这两部分资产可能价值25亿美元。所以他们只需要支付余下的25亿美元赔款就可以了。”
“25亿美元也不少了。”常瑞青苦笑着摇摇头:“好吧,就这么着了,我国和巴基斯坦、东印度会一起向印度施加军事压力,相信他们会做出让步的。”他顿了下,似乎想到了什么,又道:“对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制定一个对印度实施制裁的计划,需要防止印度获取高技术武器特别是核武器技术。”
罗斯福和丘吉尔互相看了对方一眼,同时点点头表示同意。常瑞青接着又道:“总统先生,首相先生,我想我们应该讨论一下战后苏联难民的安置问题,为了避免这些人再次被布尔什维克利用,成为欧亚大陆的不稳定因素,我们和德国都认为需要将所有的俄罗斯人流放出原苏联领土!我们决定拿出阿萨姆那加地区和帝汶岛安置最多2500万苏联难民。”
“德国准备拿出喀麦隆安置最多2000万苏联难免。”德国外交部长拉特瑙也连忙表态。非洲的喀麦隆在1884年成为德国保护国,一战后又被英法两国瓜分,在法德战争后被德国收回。不过希特勒对非洲领土的兴趣显然不如对欧洲领土的兴趣大,所以就打算用这块47。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安置2000万苏联人了。
“美国最多可以接收500万俄国难民,不过我们不接受俄国gcd人。”罗斯福此时报出的数字已经比他之前告诉希特勒的缩水一半了。“另外,美国希望所有的俄国难民都可以自由地向他们所期望前往的国家提出申请。”
这招可够毒的!常瑞青心道:“罗斯福是要把7500万到8000万俄国人中最精华的部分都弄到美国去!”不过他还是点点头表示同意。
“英国可以接受最多3000万。”丘吉尔看来一眼同他争夺俄国精英的罗斯福,又道:“另外我们还准备拿出肯尼亚和乌干达来安置一部分俄国难民,他们就算在那里建立独立国家也可以。”
第八百五十四章 和会、货币、贸易九求保底月票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地堡。
“主席同志,鲍里索夫正南约34公里处在30分钟前遭到了核裂变炸弹袭击,核爆地点就在第20集团军司令部附近,司令部全体人员很可能已经遇难……”瓦采季斯的眼睛里面含着眼泪,看得出来,他现在非常难过。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苏联GCD领袖们没有打断他,也没有人来安慰他,因为大家的心情都一样糟糕。
瓦采季斯深吸口气,稳定下情绪,将随身携带来的一个文件袋打开,拿出一叠文件双手递给托洛茨基:“这是红军情报部刚刚探听到的,是关于柏林和会的情报,帝国主义准备在战争结束后将所有的俄罗斯人都迁出苏联领土,流放到印度(指阿萨姆那加地区)、帝汶岛、非洲、北美洲和澳洲去。”
这个传言已经流传了一阵子,苏联GCD的高层人士都已经知道了,不过现在听到这个比较确切的消息,每个人的神色都变得非常凝重。
“看来我们将要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了。”托洛茨基轻声说道。这个消息对西伯利亚游击战争和将要建立在泰梅尔半岛上面的GC主义城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因为游击战争和抵抗运动的基础就是苏联人民!准确的说是俄罗斯族的苏联人。游击队需要他们来掩护,也需要从他们那里吸取新鲜血液获取补给。如果绝大部分俄罗斯人都离开原苏联领土,那么无论是西伯利亚的游击队还是乌拉尔山的游击队。又或者是俄国其他地方的游击队,都将成为无根飘萍。将来的几十万上百万游击战士,只能在缺衣少食没有补充的情况下。慢慢消亡。
“但是苏联GCD和苏联人民绝不会被这点小小的困难吓倒,”托洛茨基思索片刻后,缓缓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同志们,敌人将苏联人分散到世界各地的做法,其实是在自掘坟墓,只会加速他们的灭亡,因为长在红旗下的每一个苏联人都是一名GC主义斗士。无论他是不是GCD人,哪怕是失去了祖国,被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他们都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为了人类解放而斗争的战士,不会忘记千千万万牺牲在第一次世界革命中的战友,也不会忘记解放全人类这样一个全世界最壮丽的事业!而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斗争精神。他们对GC主义事业的无限热爱必将感染他们身边的每一个工人和农民。感染那些同样饱受压迫的资本主义国家或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
这个托洛茨基不愧是一名天才的鼓动者和演说家,到了眼下这样的局势,居然还能说出这样激励人心的话。原本垂头丧气的人民委员会主席克列斯廷斯基好像也被鼓舞起来,他重重点头道:“没错,我们的事业没有失败,第二次世界革命的火种一定会随着经历过第一次世界革命斗争的苏联人民散播到世界各地。”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不过第一次世界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没有党的领导,革命的火种就不会变成燎原之火。如果党的领导出现了偏差,革命事业就很有可能走上歧途……就好象中国革命那样!所以如何在世界革命的低潮期坚持党的领导。并且保证革命事业始终在正确道路上前进,才是第二次世界革命成功的关键。”
听了克列斯廷斯基的话,托洛茨基心里面却是松了口大气,他现在最怕听见克列斯廷斯基说“那个将革命事业带上歧途的罪人就是托洛茨基”了。随着世界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他在苏联党内军内的威望也一落千丈,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向他发难,没准就能革了他的命!还好,克列斯廷斯基这个老伙计在关键时刻还是支持自己的。
“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一切事业走向成功的关键。”托洛茨基接过话题继续往下说:“我建议调整党的领导和组织,将苏联GCD和GC国际合并,并且以GC国际的名义继续领导世界革命。”
“斯克良斯基同志,你是现任国际的领导人,也是将来世界革命的领袖,你觉得这个安排合理吗?”。托洛茨基扭头看着刚刚从泰梅尔半岛返回莫斯科的斯克良斯基。
斯克良斯基迟疑下点点头,托洛茨基接着又说道:“也就是说,今后GC国际就是真正的世界革命领导核心了,不过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分散到世界各地的苏联人应该接受谁的领导?是当地的GC国际支部还是另外成立专门的支部?”
斯克良斯基在心里面苦笑,俄罗斯人都被苏联GCD祸害成这样了,他们怎么还会跟着党走?或许罗曼诺夫王朝和高尔察克匪帮对俄罗斯人的吸引力会更强一些?不过心里面这么想的,嘴上却还要说些冠冕堂皇的假话:“主席同志,我认为应该成立专门的支部,可以叫某某国的俄罗斯人GCD,当然在没有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地区或国家,这些以俄罗斯人为主导的GC国际支部也可以直接冠以某某国GCD的名号。”
“很好,就这么决定了。”托洛茨基点了点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准备起来了,可以先秘密成立美国俄罗斯人GCD、加拿大俄罗斯人GCD、澳大利亚俄罗斯人GCD,阿萨姆那加地区的俄罗斯人GCD可以叫黄俄罗斯GCD,另外可以在非洲的俄罗斯人中组织黑俄罗斯GCD。对了,这些新成立的GC国际支部一定要做好同罗曼诺夫王朝还有高尔察克匪帮作斗争的准备,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些背叛祖国的反动分子成为流亡的俄罗斯人的领袖!”
……
此时此刻,在柏林最豪华的凯撒霍夫饭店里面,上午的会议已经结束,现在正是午餐时间。由于今天的会议是罗斯福主持的,所以午餐便由美国政府掏公款买单了,虽然这个时代的美帝国主义是世界首富,不过这顿午餐却不怎么丰盛,也不是正规的西餐,而是一场社交自助餐。
在凯撒霍夫饭店里面一个不算宽大的宴会厅里面,摆了几张长条桌,上面放着各种食物和酒水,食物比较简单,除了各种沙拉、面包和汤,就是肉里面打滚,有大块的牛排和烤羊肉,还有著名的德国咸猪蹄子和猪肉肠。
由于上午的会议进行的比较顺利,所以宴会就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也没有记者出席,前来就餐的人员也不多,都是中美英德四个的高官和外交人员,在现场充当服务人员的则是一些穿军装的德国女性,显然是考虑到了保密工作的需要。常瑞青端着个盘子和罗斯福、丘吉尔凑在一起闲聊,常瑞青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罗斯福和丘吉尔的母语就是英语,因此并没有翻译在场,三个人的话题也就比较随意了。
开始三人的话题是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战争,虽然苏联是一个大国,而且是工业强国,但是出现了核裂变炸弹和装甲集群协同的打法就等于宣判了苏联死刑,现在谁也不怀疑苏联将在短期内失败了。
随后话题又转到了流亡俄罗斯人建国的问题上了,虽然苏联灭亡了,可是俄罗斯人毕竟是白人,算是白人世界的一员,英美德似乎都不愿意将他们赶尽杀绝,常瑞青这个黄皮肤的亚洲人当然不敢嚷嚷着要杀光俄罗斯人,要不然肯定会引起整个白人世界的警惕和反感。
所以就算他在心里面不同意在亚洲和非洲建立一些俄罗斯人统治的小国,现在也只能捏着鼻子假装赞成。毕竟几个分裂的小俄罗斯总比一个统一的大俄罗斯好对付。不过罗斯福和丘吉尔显然对这些小俄罗斯很有兴趣,围绕着如何帮助俄罗斯人滔滔不绝展开了话题。
“俄罗斯人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可惜被布尔什维克给祸害了,富兰克林,我认为应该让更多的俄罗斯人去非洲建立一个黑俄罗斯,美国可以向他们提供帮助,可以让那位公主殿下当女皇,让克伦茨基当首相,高尔察克和邓尼金当陆海军大臣。常总理,您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丘吉尔的话已经说得很透了。
他希望在德国人地盘的南面建立一个强大的黑俄罗斯,虽然肯尼亚和乌干达那块地皮现在看起来很落后,没有多少现代文明的踪迹,但是那里的资源并不少,土地也算肥沃,如果有俄罗斯人这样的主人,不出二十年一定能在中非和东非缔造一个强国,如果这个黑俄罗斯再得到美国、英国还有中国的扶植,发展壮大所需要的时间恐怕更短!到时候,德国在非洲的统治恐怕就要遇到一点小小的麻烦了。
第八百五十五章 和会、货币、贸易十
“总统先生,首相阁下,我认为希特勒先生不会同意‘黑俄罗斯’计划的。”
听了丘胖子的问题,常瑞青好像听到了什么最可笑的笑话,呵呵笑道:“他好不容易才打败了红俄罗斯,怎么可能容忍一个黑俄罗斯崛起于撒哈拉以南呢?”
丘吉尔闻言微微一笑:“会的,总理先生,我敢跟你打赌,我们的朋友阿道夫。希特勒肯定会对‘黑俄罗斯计划’感兴趣的。”他朝常瑞青眨了眨小眼睛,说道:“您或许不太了解欧洲错综复杂的王朝世系,实际上在1917年灭亡的那个罗曼诺夫王朝是一个日耳曼人的王朝,由于王朝联姻和欧洲特有的王位继承制度,罗曼诺夫王朝的皇宫早在1761年就落到了彼得大帝的外孙,来自荷尔斯泰因。哥道普王朝的彼得三世的脑袋上,而他的妻子则是来自德国的安哈尔特采尔勃斯特公国的索非亚公主,也就是著名的叶卡捷琳娜女皇。因此从那时开始,罗曼诺夫王朝的正式名称就是罗曼诺夫荷尔斯泰因哥道普王朝。而且之后的历任沙皇都迎娶德国公主为皇后,因此罗曼诺夫王朝的德国血统就越来越多,到了尼古拉二世时候,几乎已经没有多少俄罗斯人的血统了。”
常瑞青当然知道欧洲皇室的这种根据血统远近选择继承人的规则,而历史上的德国王朝数量又多,又比较能生。所以现在许多欧洲王室都是德国种,连英国人自己的温莎王朝也是德国进口的!不过光凭一个德国血统,恐怕也不足以让希特勒支持尼古拉二世的那个小女儿当上黑俄罗斯女皇?
不过罗斯福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常瑞青相信真的会有一个黑俄罗斯出现了。“霍亨索伦家族的继承人路易。斐迪南亲王似乎爱上了尼古拉二世的小女儿。如果阿纳斯塔西尼亚可以当上黑俄罗斯女皇的话,俄罗斯人的皇冠没准就要转入霍亨索伦家族了。”
常瑞青当然知道霍亨索伦家族是什么来路,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战败垮台之前,这个家族就是德意志帝国的统治者,就是现在罗马尼亚的国王也仍然由霍亨索伦家族的人来担当。而且这个家族还同眼下在德国陆军当中势力极大的普鲁士贵族军官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前一阵子还听说冯。泽克特要给希特勒做媒,弄个霍亨索伦家族的公主给他做老婆。顺便在希特勒这个姓后面再加个霍亨索伦,变成阿道夫。冯。希特勒。霍亨索伦……不过希特勒好像对做皇帝没有兴趣,所以就推辞掉了这门亲事。还宣布了同爱娃。布劳恩的婚事。但是霍亨索伦家族和普鲁士军官团的面子也不能一点不给,他自己不想当德国皇上,也不能拦着霍亨索伦家的继承人去当黑俄罗斯皇上?
“那么说起来将来还真会有个黑俄罗斯皇上了。”常瑞青自言自语地说着话,眉头却紧紧拧了起来。这个黑俄罗斯女皇或者是皇上会不会变成整个俄罗斯民族的精神领袖?被自己安排到阿萨姆那加地区和帝汶岛上的俄罗斯人会不会以他们为领袖?这两个俄罗斯人小国不会变成大中华联邦身边的定时炸弹!
“总统先生。总理阁下,首相阁下,告诉各位一个好消息,就在一个小时之前,德国轰炸机又在鲍里索夫附近的苏军阵地上成功投掷了一枚核裂变炸弹!”德国外交部长拉特瑙这个时候端着个酒杯笑呵呵地走了过来。
“这可是个好消息,我想鲍里索夫一带的苏联红军都已经死的差不多了?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展开装甲突击?”罗斯福淡淡地问道。
“嗯,但愿你们的装甲部队发动突击的时候,还能遇到几个活着的俄国佬。”丘吉尔耸了耸肩。嘟喃着道。
“会有一场轰轰烈烈的装甲大战的,如果我是红军司令员。一定会集中所有的装甲力量在鲍里索夫东面的平原上等着和突破的德军装甲集群会战的。”常瑞青的分析倒是非常中肯,他说:“不过挨了那么多核裂变炸弹,苏军的士气肯定已经崩溃了,就算他们能够封锁消息也没有用,因为消息灵通人士还是很多的。我想苏联已经支撑不了几个月了,现在是不是该考虑一下在战后实现永久和平的可能性?我认为永远解除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的武装是很有必要的,未来应该建立四到五个完全解除武装的,在国际社会监督之下的俄罗斯人国家。”
罗斯福和丘吉尔的眉头一皱,他们知道常瑞青的建议是针对他们的“黑俄罗斯计划”的,恐怕也是在担心未来将要在阿萨姆那加和帝汶岛上的两个俄罗斯人小国团结在黑俄罗斯周围,成为大中华联邦的潜在对手。
拉特瑙微微一笑,赞同地点点头:“那是当然的,俄罗斯人可以拥有他们自己的国家,但必须是解除武装和至于国际社会监督之下的,为此我们应该考虑成立一个联合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国际组织,用于监督这几个俄罗斯人小国以及防止核武器的扩散,另外还可以用来协调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就叫联合国,”常瑞青道:“成立一个由中美英德四国参加的最高理事会负责领导联合国,任何以联合国名义进行的制裁和战争都必须经最高理事会批准,而且四个最高理事会成员国都拥有否决权,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最高理事国不同意,就不能以联合国名义进行制裁和战争行为。”
“这个规则很不错。”丘吉尔首先表态支持,现在的大英帝国不过是名义上挂着世界四强,实际上除了拥有核裂变炸弹之外根本就没有相应的实力,能够通过联合国最高理事国的地位对国际事务施加影响自然是再理想不过了。
“很好,常总理的建议很好。”罗斯福也点头同意,他看着德国外长拉特瑙。拉特瑙思索了一下,笑道:“我想希特勒总统也会赞成成立联合国的,这样一个国际组织符合德国的利益。”他说着就招手将旁边的侍者召唤过来,从她手中的托盘中拿起一杯酒:“让我们为了世界战争的胜利和战后的新秩序干上一杯。”
“干杯!为了胜利!”
“为了联合国!”
“为了永远的和平和繁荣。”
常瑞青、罗斯福和丘吉尔也纷纷从侍者的托盘中拿起酒杯,高高举起,喊出祝酒词,然后一饮而尽。
……
几辆豪华的迈巴赫防弹轿车这个时候正在通往明斯克市区的道路上面疾驰,这样的汽车在现下的德国可不太多见,能够凑成一个车队还坐着它们在靠近前线的明斯克四下转悠的,当然就只有德国总统阿道夫。希特勒了。他秘密来明斯克是看核裂变炸弹爆炸的,这样壮观的场面可实在不多见(好像也不少见),在柏林是肯定见不着的,只能到明斯克前线来开开眼界,顺便就在德国空军的胖子总司令戈林元帅的陪同下视察明斯克附近的装甲集群。
今天核爆炸的壮观场面让他非常满意,在他看来,就算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德国陆军连续挨上五六颗这样的核裂变炸弹也肯定崩溃,接下来就看德国坦克怎么碾碎在鲍里索夫东面的平原上仓促集结起来的苏军集群了!
在车窗外,是一片盎然春意的白俄罗斯平原的景象。到处都有深深的履带痕迹,还有工兵临时修筑的简易公路、兵营和仓库。明斯克一带,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超大的兵营和大军调动的交通枢纽。远远地向外望去,灰蒙蒙的天空当中,还有十几架飞机编成巡逻队形在飞行。不用说,它们是因为希特勒的到来而在空中清场的虽然德国空军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苏联的红空军并没有放弃反击袭扰对手。如果这个时候恰好有几架苏联飞机在希特勒的车队头顶上扔几颗炸弹,那乐子可就大了。
“总统阁下,中美英三国领导人已经就印度问题和流放俄罗斯人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胖子戈林手里拿着一叠刚刚收到的电报,正满脸堆笑地向希特勒汇报柏林和会的情况。
希特勒笑道:“让我猜一猜,常瑞青一定在保印度人?他自己不想背上印度这个包袱,又不想让英美扶植印度成为未来大中华联邦的强劲对手,所以就想维持印度的现状,是不是啊?”
戈林点点头笑道:“您猜得完全正确,另外印度人还要为保住他们的gcd政权和鲁易付出25亿美元的赔款,看来又得饿死许多人了,如果我们也能这么对付俄国人就好了,把他们统统饿死,一个也不留!”
希特勒苦苦一笑,露出了遗憾的表情。他不是不想把俄国人都饿死,但是德国现下的国情却不允许他这么做,流放他们大概是唯一合适的解决方案了。想到这里,他忽然扭头问戈林道:“有没有霍亨索伦家族和罗曼诺夫家族联姻的消息?”
第八百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