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大民国(大罗)-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白厅给我的指示当中并没有提及给中国的报酬是多少,但我可以猜到他们的想法。”麻克类苦笑一下道:“将军,我想您也知道,这次的战争可大可小,或许托洛茨基会被吓退,从波斯乖乖撤退。也有可能真的要在波斯打一场真正的战争。所以这次给出的报酬也是可大可小的,您明白我的意思吗?我估计,白厅可能想用波斯的利益来引诱中国和意大利出兵。可是中国人和意大利人也不是傻瓜……”
坎宁安按住了自己的额头,他是非常能干的海军军官,而且对政治和外交也并非一窍不通。因此他已经大概猜到一点麦克唐纳的如意算盘,这位英国首相大概是想玩狐假虎威的把戏。先拉着中国和意大利的军队杀气腾腾的开进波斯湾,摆出一副要大打出手的架子。同时再秘密地和苏联人谈条件……或许可以将波斯一分为二,或许可以让波斯变成一个英国和苏联势力都不染指的缓冲国,总之,能不打就不打,能小打就不要大打。而中国和意大利,如果接受了从波斯获取利益的出兵条件,那最后很有可能白忙活一场,所获无几。
只是不知道常瑞青和墨索里尼这两个比狐狸还要狡猾的独裁者会不会上当了?
……
“委员长,这是过去一周波斯和印度局势变化的详细摘要,还有一些重点分析。请您过目……英国在印度的军事行动很不顺利,印度西北局势非常不稳,东孟加拉和比哈尔邦在过去的几天内接连发生了几次反英起义。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居然还想动波斯。这个摊子实在铺得太大了。
这是暹罗局势的最新报告,暹罗国王拉玛六世已经下令陆军进驻曼谷驱散抗议民众,但是暹罗陆军的几个师都拒绝服从命令。拉玛六世只能动员他的嫡系野虎队来维持曼谷的秩序。双方正在王家田广场对峙,不过野虎队并没有开枪,暹罗民众也保持克制。暹罗的几大僧王正在给两边打圆场,想劝说拉玛六世退位,由他的弟弟帕恰迪波即位,同时实行君主立宪。”
张国焘恭敬地将报告递给了坐在办公桌后面的常瑞青,随后就退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端坐不动。现在这间办公室里。除了他和常瑞青,还有潘玉成、白崇禧、王正廷和曾琦,都是常瑞青政权里最核心的人物。张国焘能够在短短的时间中就位列其间,也足以让他感到兴奋了。
常瑞青笑笑接过了报告。点点头道:“暹罗那里做得很好,只要拉玛六世一退位,暹罗王室的权威就倒了。下面就该各方面争权夺利了……这么一个小国。再要内讧起来,想要维持住独立地位可就难如登天了,咱们按原来的计划推行就可以了。今天请大家过来主要是讨论波斯的事情,儒堂先生,你来说一下英国人的要求。”
王正廷坐着朝常瑞青欠了欠身,笑着回答道:“委员长,今天上午麻克类大使非正式地向外交部提出请求,希望我国可以根据《五国同盟条约》的规定。和英国一起出兵波斯,以遏制苏联的南进。保护中东地区的和平安宁。”
常瑞青扫了一眼办公室里的几位,包括白崇禧在内,都是一副没有多少兴趣的样子。眼下中东地区储量庞大的石油资源并没有被发现,只有英国人在波斯南部找到了油田,此外整个中东给人的印象就是大片大片的沙漠和一千零一夜的传说故事,实在让人提不起出兵的兴趣。
“英国人开出什么条件?”常瑞青沉吟了一会儿,淡淡地问。
“还没有,”王正廷耸耸肩。“和上次非正式提出试探的时候一样,英国人只想知道咱们肯不肯出兵,似乎要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再讨论战后利益分配的问题。”
“波斯能有什么利益?”白崇禧插话道。“除了南部那个小小的油田,那里还有什么特产?而且咱们的黑龙江大油田一期已经投产了,根本就不稀罕那点石油,为此去给英国人当炮灰实在不值。”
常瑞青瞥了他一眼,心道:“波斯湾的石油可不能用一点来形容,那可是块浮在油海上的地盘!”
“是啊,是啊,白部长说的有道理。”潘玉成赶忙附和着说道:“石油也不值什么钱,一吨才几十块华元,咱们国家一年也不过一百多万吨的消耗量,拢共也就几千万华元……要真出兵波斯去和老毛子打仗,搞不好光军费就要花好几亿!咱们花钱的地方可多着呢……”
常瑞青又看着自己的智囊曾琦,后者皱着眉头思索了下,对常瑞青说:“委员长,属下觉着咱们还是要拉英国人一把的。”
“哦,为什么?”常瑞青饶有兴趣地问。“是因为五国同盟的义务吗?”
曾琦点了点头,容色凝重地道:“现在我国的实力有限,在英国和五国同盟的大树底下乘凉才是上上策,可不能让托洛茨基把这棵树给砍了。现在苏联已经联上美国,又控制了日本、波兰、波斯等国,还在向南洋和南亚渗透。特别是印度革命的势头很猛,如果咱们不出手帮英国斩断苏联透过波斯向印度输送援助的通道,英国人最后很可能维持不住在印度的统治!届时印度也将成为苏联的盟国或附属国,下一步整个中东和南洋都有可能步了波斯和印度的后尘,这样咱们同英法德意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就会被苏联的势力包围起来!所以出兵波斯并不是为了英国,更是为了我们自己。”
常瑞青点点头,曾琦的分析的确有一些道理,他刚想顺水推舟把出兵波斯的决策敲定下来。白崇禧却又提出了不同看法:“如果要帮助英国维持局面,我们何不直接出兵印度呢?印度是大英帝国王冠上的宝石,只要印度不失,英国的霸主地位就能维持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提出出兵印度,同时再由英国加强在伊拉克的防御,阻止苏联透过波斯南下。这样做的风险比直接进攻波斯要小得多,而且我们也可以在富庶的印度分一杯羹。”
印度富,中东穷?这是什么思维啊?不过常瑞青也不打算再扮演一回神棍了,而且英国人会答应自己染指印度吗?想到这里,他含笑看着王正廷,说道:“就按照健生将军的办法去和英国大使商量,不过伊拉克的防御应该由中英意联军共同负责,不能让英国一家承担。至于出兵印度的军费,也应该由英印方面承担……当然中印、中缅的勘界谈判也应该立即开始。”

第五百零二章 就要科威特吧二

1924年8月初。夏日的季风从北大西洋上吹来的雷雨云带正笼罩着整个英格兰,雾都伦敦的上空更是乌云密布。惊雷翻滚。随着日本、印度、波斯局势的急转直下,庞大的殖民帝国似乎又一次站到了悬崖边上。而首次上台执政的工党内阁也因此成了“大英帝国外交和印度政策失误”的替罪羊,在7月底的议会提前大选中惨败给了斯坦利。鲍德温领导的保守党。
不过再次坐上首相宝座的鲍德温爵士却丝毫高兴不起来,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空前庞大的烂摊子,除了已经开打的印度内战和刚刚开始的波斯湾危机外,还有同美国的海军军备谈判和开始露出下滑苗头的英国经济。
报纸上每天都充斥着大英帝国即将崩溃的预言,唐宁街和白厅街上到处都是举着红旗和反战标语牌抗议的英国民众。这些目光短浅的家伙怎么就不明白,自己富裕而体面的生活正是建筑在大英帝国庞大的殖民地的基础上的。没有源源不断从殖民地流入的财富,他们这些英国人全都要变成穷光蛋的!…
他们怎么能在享受祖先留下来的殖民帝国的利益的同时,又不愿意承担为之而战的义务呢?
这天深夜,在首相办公室里的鲍德温爵士叼着烟斗,将放大镜放在办公桌上铺着的南亚和西亚地图上,起身准备从靠墙摆放的玻璃橱里取烟丝,再度入主唐宁街以来。他在烟草上面的开销明显多了几倍!就在他给自己的烟斗装填烟丝的时候,敲门声忽然传了进来。
“真抱歉,首相阁下。那么晚了还来打搅您。这是刚刚收到的电报,今天上午……印度的俾路支地区发生暴动!”
进来的是印度事务大臣伯肯赫德勋爵,这个满脸疲倦的老头子将电报轻轻放在桌上。自从接管了印度事务部,这个老头子就再也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印度可是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拥有三亿人口,再加上丰富的钢铁、煤炭资源和富饶的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使得那里的工农业产值几乎和英国本土相当。可能还略高一些,实际上大英帝国如今的辉煌富裕,就是靠剥削印度才得以实现的!如果丢失印度。那大英帝国就会沦为世界二流国家,不,不是二流,应该是不复存在!谁不知道大英帝国的基础就是印度的劳动力、粮食、南非的黄金还有“世界第一”的海军呢?
现在英国海军已经被美国海军超过了!如果再失去印度的劳动力和粮食。整个帝国还能维持下去吗?顶多能剩下个英格兰……
“首相阁下。我们恐怕应该继承麦克唐纳内阁的路线,借助五国同盟的力量堵住苏联南下印度的通道,然后集中全力扑灭印度叛乱!”伯肯赫德勋爵建议道。
“勋爵,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联合中国人和意大利人去同苏联开战?”鲍德温爵士显然还在犹豫,但伯肯赫德勋爵却认真地点点头:“情况非常危急。我已经询问了陆军大臣埃文斯爵士和印度总度艾克萨斯伯爵,现在印度各地的局势都不稳,英印军队根本抽调不出足够的兵力去俾路支地区平乱。信德、旁遮普、克什米尔等地的穆斯林也都蠢蠢欲动……如果不能及时阻断苏联通过波斯支援印度叛乱的通道,那些地区很有可能在未来一两个月内爆发新的叛乱!所以我们必须借助盟友的力量。”
“可是中国人提出了帮助我们平定印度叛乱的建议。而不是出兵波斯。”鲍德温皱眉道。“看来他们也想避免同苏联的正面冲突。”
“绝不能让中国人染指印度!”伯肯赫德勋爵叫道:“印度对帝国而言实在太重要了,不能让任何外国染指,帝国承担不起失去印度的风险!”
鲍德温此时已经给自己的烟斗装满了烟丝,擦上火抽了起来,借助烟草的刺激,英国首相的大脑迅速运转起来,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一一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最后首相叹了口气:“……勋爵,你说的对,不能让中国人插手印度,印度的战争再难打我们也要独自承担。可是出兵波斯的风险却要冒同苏联开战的风险!而且中国人一定会趁机提高要价,他们很可能会借此染指中东……”
“那也比让他们染指印度要好。”伯肯赫德勋爵耸耸肩膀,有些无奈地道:“帝国在中东,特别是波斯湾地区的利益不多,不妨让中国人和意大利人分润一下,再说那里除了南波斯的油田外也没有多少油水,根本不能和印度相比。”
鲍德温爵士点点头,印度的确是大英帝国绝对不能失去的地方,相比之下,英国在波斯湾的利益实在是微不足道。哪怕中国和意大利将整个波斯都变成殖民地也没有什么了不起,那里本来就是独立国家,而且还挡着苏联南下中东、南亚的要道,落入这两个国家之手也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他们能夺得下来!想到这里,鲍德温深吸口气对伯肯赫德勋爵说:“勋爵,我已经决定了,帝国将独立平定印度的叛乱,不需要任何外国的帮助,同时本届内阁将继续执行麦克唐纳内阁的波斯湾政策,将联手中国和意大利把苏联的势力从波斯驱逐出去!”
伯肯赫德勋爵吁了口气,转身去将首相的决定传达给印度方面了。
鲍德温爵士则拿起电话给陆军大臣埃文斯爵士和外务大臣张伯伦爵士,要求他们立即行动起来,执行上届政府遗留下来的政策。一方面加快镇压印度起义的军事行动,一方面积极准备干涉波斯革命。
而再次接到白厅指示的英国驻华大使麻克类爵士,则在第一时间拉上坎宁安少将前往汤山官邸拜访了常瑞青。
……
“大使先生。贵国的要求真是让我为难啊!”
一听到麻克类爵士提出的要求,常瑞青立刻就皱起了眉头,露出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
“麻克类爵士。坎宁安将军。我们的国家刚刚经历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现在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出兵波斯实在……很难获得民众足够的支持啊!”
这话一出来,两只英国佬同时想到的就是“中国民众还有不支持你的时候?看来还是价钱问题!”
麻克类斟酌了一下用词后说:“委员长阁下,世界反苏维埃战线的局势已经非常危险。您应该知道的,中东地区处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那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我们不能团结起来遏制苏联的南下,那里很快会被苏联所控制……届时中国同欧洲的交通线将被苏联截断,中国将没有办法从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得到发展工业所需要的机器设备。中国建设的步伐将会大大放慢。所以遏制苏联的南下,不仅是在保护大英帝国的利益,同样也是保护中国的海上生命线。而且,大英帝国从来不会亏待朋友。在成功的将苏联的势力从波斯的土地上逐走之后。中国和意大利将可以分享这块富饶的土地。”
常瑞青就这么竖着耳朵听着,直到麻克类把话说完,他才轻轻叹了一声:“大使先生,现在的波斯共和国是一个主权独立,民族自由,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共和国!这些都是苏联给波斯带去的好处……如果我是一个波斯人,我也会拥护礼萨。汗,也会将苏联当成波斯真正的朋友。还会将试图把波斯变成殖民地的英国、中国和意大利军队当成侵略者!我们如果要入侵波斯,将是同武装的两千多万波斯人民为敌。在苏联的支持下,他们将发挥出最强的战斗力,同我们战斗到最后一息!
所以,入侵波斯的战争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苦战!因为正义和公理都在苏联人一边。”
麻克类和坎宁安哑口无言,他们知道常瑞青的分析很有道理!不管托洛茨基的长远目标是什么,他现在在波斯和印度所采取的手段相当高明!对波斯和印度人而言,苏联和托洛茨基真的是解放者,他们给出的是无私的援助,是真心想帮助那里的人们摆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正义和公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过了半晌,坎宁安才强辩道:“从古至今,所有的伟大帝国都是建立在强权和武力的基础上,正义和公理从来都属于胜利者!”
这番近乎**裸的反动言论,换来的只是常瑞青讥讽的笑容,他认真地看着坎宁安,冷冷地道:“现在的问题是托洛茨基和礼萨。汗手中,既有正义、公理,又有大炮!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报,托洛茨基已经向波斯提供了20个师的武器装备和上万名军事顾问……如果有必要,苏联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直至直接出兵波斯!
即使不考虑苏联红军直接出兵,以波斯的2500万人口为基数,按照6%的动员比例,礼萨。汗也能组织起150万军队!而以苏联的军事工业产能和红军军事顾问的水平,将这150万人组织武装起来也是轻而易举的。而大英帝国又准备出动多少兵力去对付礼萨。汗的150万军队呢?”
“不,礼萨。汗不可能有那么多军队!”坎宁安猛地站了起来,激动地反驳道:“一个还没有走出中世纪的国家不可能有这样的动员能力!”
常瑞青一摆手,叫道:“大流士和薛西斯在两千多年前能做到的事情,一个自由的波斯共和国反而办不到?将军,作为大英帝国的忠实盟友,我真心诚意地提醒你们,赶紧从维多利亚时代中走出来吧!这个世界已经变了,再也不是一个西方国家靠几千个步兵和几艘军舰就能征服一个文明古国的时代了!如果你们真的打算入侵波斯推翻礼萨。汗,那么就要准备打一场加利波利这样的苦战。而不是一场鸦片战争!”
常瑞青放沉了语气,严肃地说:“如果大英帝国有这样的觉悟,那么作为盟友。中国愿意出兵波斯。否则,中国是不会万里迢迢去打一场必败的战争的!”
坎宁安听到这里也有些吃不准了,原来波斯王国的军队战斗力是很差的,而且数量也不多,所以英国方面并没有把波斯军队当一回事,根本没有想过要同几十万上百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波斯军队开战。所以才做出了出动最多10万英中意联军去推翻礼萨。汗的计划,甚至伦敦方面还期望用10万联军吓倒礼萨。汗和苏联。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
而麻克类爵士却听出了常瑞青话中的另一层意思,他试探着问:“委员长阁下,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您的话。只要大英帝国做好同150万波斯军队开战的准备,中国就准备出兵波斯湾呢?”
常瑞青似乎微微思索了下,旋即目光炙热,重重点头道:“没错。如果英国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中国就准备出兵!至于出兵的条件,我们到时候再谈不迟。”
两个英国佬互相看了对方一眼,站起身来告辞。常瑞青一路将他们送出了官邸,当他回到办公室里的时候,白崇禧和王君皓已经等候在那里了。原来在麻克类和坎宁安前来拜访的时候,他们两个正在同常瑞青商量加强西北防务的事情。常瑞青和英国人会谈的时候,他们二位也没有离开,而是在会客厅边上的一个小房间里旁听。
“耀如。你真的要帮英国人打波斯吗?”看见常瑞青进来,白崇禧就忍不住发问。
“呵呵。健生大哥,耀如兄不是这个意思。”王君皓将刚才常瑞青的承诺回味一遍,笑着解答道:“我们既然同英国缔结了同盟,就不好直接拒绝,所以耀如兄就夸大波斯军队实力,这样一来,咱们出兵的规模也要大大增强,英国为之付出的成本也就大增了。”
“那他们要是肯承担这样的成本呢?难道我们真的调几十万军队去波斯湾?这样西北、东北、远东的防务怎么办?”
“那就多招点兵,反正有英国人出钱替我们养,而且我们还能趁机在波斯湾要块地盘当殖民地,有什么不好的?”常瑞青带着微笑看看白崇禧道:“健生大哥,你也是穆斯林,等咱们在波斯湾弄到了地盘,你去当第一任总督怎么样?去麦加朝圣也能近一些。”
白崇禧哼哼两声,一摆手:“我才不去波斯湾呢,那地方除了沙子什么都没有,去那里当总督和流放差不多!”
看到白崇禧脸色稍有不予,王君皓忙打圆场道:“健生大哥不去,那小弟就自告奋勇了,这次真要是出兵波斯湾,小弟就去当波斯湾方面军总司令兼总督,对了,耀如兄,你想要哪块地盘?巴格达还是巴士拉?”
“我要科威特。”常瑞青早就打好如意算盘了,他拿出一张波斯湾的地图放在两人面前,指着上面阿拉伯半岛东北部,紧邻波斯湾的一小块地盘道:“这里有一个叫科威特酋长国的小国,是英的的保护国,有一万七千多平方公里大小,人口约20万。我想让英国人把科威特的保护权让给我们。然后我们再在科威特城以南,靠近波斯湾的沙漠里面划出一块租界,作为咱们在中东地区的根据地。”
说着常瑞青就拿出钢笔在地图上面科威特城以南的沙漠里面画了个椭圆形的圈,差不多就是后世世界第二大油田,日产原油高达200万桶的大布尔干油田所在的方位!如果按照常瑞青穿越之前所记得的每桶100美元以上的油价计算,这片不毛之地每天可以产生两亿美元的巨额财富!就算按照眼下每桶一点几美元的油价计算,大布尔干油田每天也能产生近三百万美元的财富,一年也能进账十亿美元!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收入。
可是看着地图上一片黄乎乎的沙漠,王君皓几乎就要把后悔两个字写在脸上了。常瑞青却朝他微微一笑,接着往下说:“波斯湾可是块宝地,将来你就知道了。所以咱们一旦得到机会进去就要好好经营,科威特只是个开始,咱们接下去还要大干一番,争取再找机会向南扩展,有可能的话还可以支持萨巴赫家族夺取更大的地盘,就是支持他们坐上阿拉伯半岛王者的宝座也可以。”
“那么进攻波斯的事情呢?真的要实行吗?”王君皓把目光投向波斯,听说古代有个什么波斯帝国挺阔的,那里总还有点油水吧?
“哦,看情况吧。如果英国佬有兴趣进攻,咱们就陪着他们玩玩,就当是练兵好了。不过一定要稳扎稳打,千万别轻敌,就算波斯军队真的是豆腐渣,他们背后还有苏联红军呢!”

第五百零三章 就要科威特吧三

就在常瑞青梦想着要浑水摸鱼把波斯湾的石油资源掌握起来的时候。在罗马的威尼斯宫里,一身戎装的意大利领袖正和远道而来的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握手:“大臣阁下,欢迎您来到意大利,更感谢大英帝国对意大利经济复苏所提供的帮助。”
(这个张伯伦不是历史上绥靖希特勒的内维尔。张伯伦,而是他的大哥奥斯汀。张伯伦,内维尔。张伯伦现在也是鲍德温内阁的成员,官拜卫生大臣。)
“首相阁下,能在威尼斯宫和您见面是我的荣幸,也感谢您和意大利王国在关键时刻对大英帝国的支持。”虽然是上门来搬救兵的,但是张伯伦脸上却还是一副英国式的矜持表情,朝着墨索里尼淡淡地笑了一下。
表情丰富的意大利独裁者却露出了夸张的笑容,这两年面条国在他的英明领导下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各行业都高速增长,特别是钢铁、造船、机械、化工、航空等重工业更是进步神速,面条国的国力也算是蒸蒸日上,很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强国。不过意大利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却被东方古国中国的奇迹复兴给遮住了光芒。特别是中日战争以后,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的崛起,却没有人注意到昔日的世界霸主罗马帝国也开始复兴了(墨索里尼一向认为面条国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所以墨索里尼一直想找个机会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一下意大利的强大实力。此时张伯伦代表大英帝国上门求助,还真是中了他的下怀。但是张伯伦却一直东拉西扯吊着意大利独裁者的胃口。怎么也不入主题。最后显然有些不耐烦的墨索里尼冲着自己老朋友,意大利外交部长老齐亚诺伯爵打了个眼色,后者立马把话题带到了波斯问题上面。…
“大臣阁下。我们注意到,最近GC主义正在向波斯扩张,这个同罗马帝国一样历史悠久的国家,似乎已经落入GC主义的魔掌中了,现在整个中东都受到了GC主义的威胁,作为那片土地的保护人,大英帝国不会坐视不理吧?”
奥斯汀。张伯伦等得就是意大利人先提出这个问题。免得他这个世界霸主大英帝国的外交大臣放不下身段去求人。他马上拿出一份文件递给墨索里尼:“领袖先生,这是鲍德温首相让我转交给您的。”
墨索里尼接过文件,粗粗看了几眼后露出的满意笑容。原来这是一份关于波斯共和国的军事和经济情况的情报。谁都知道。墨索里尼是一心想要将意大利打造成罗马帝国第二的。可是意大利复兴的却太晚了,世界上油水多一点的弱后国家都让先发展起来的列强给瓜分了,只剩下埃塞俄比亚这样没有什么油水的骨头给意大利去啃,结果骨头没啃下来。还崩掉了一嘴牙。结果成了欧洲国家的笑柄。
现在英国人将关于波斯内情的文件给墨索里尼,摆明了就是准备支持意大利去征服波斯!这可是一块油水不错的殖民地啊!
看到墨索里尼满意的表情,张伯伦也露出了淡淡的微笑,说道:“根据我国所掌握的一些情报。目前的波斯虽然实现了共和革命,但是其国力比起十九世纪末并没有多少进步,仍然是一个工业几乎为零的封建国家,所有的武器装备都依靠进口,军队数量也不多。虽然苏联提供了不少武器装备和教官,但是要训练装备出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恐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墨索里尼咽了下口水。意大利本土狭窄,人口过剩,意大利的农村和中国一样,都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所以他一直想要对外扩张,以化解本国的人口压力。不过他也知道站在波斯背后的是苏联!俄国人的战斗力在整个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他的意大利军队恐怕不是对手。
张伯伦见他不说话,也没有露出一点急躁的表情,而是不慌不忙地往下说:“在我离开伦敦之前,我国驻中国的大使馆就发来了电报,告诉我中**事委员会委员长常瑞青元帅已经在原则上同意向波斯湾派遣军队了,而且中国出兵规模将相当庞大!如果贵国也准备出兵,那么将可以组成英意中三国联军,相信足以对付苏联可能的威胁。”
这番话让墨索里尼一阵狂喜!中**队在之前的中日战争中的表现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如果有他们加入,打下波斯应该是毫无难度的,哪怕苏联红军真的插手也应该有七八成的赢面!不过狂喜之后,墨索里尼又开始担心起来了,毕竟中国人也不会白白帮忙,等波斯打下来后,他们又要占多大的份额呢?
这番话虽然没有问出来,可是张伯伦的心中却完全明了,他淡淡笑了笑,对墨索里尼说:“领袖先生,我这一次来访的目的是确定一个大原则,就是意大利是否准备参加征服波斯的战争。至于出兵的规模和战后利益分配的问题,可以在接下去的谈判中,由英、意、中三方讨论确定。不过英国将不会追求在波斯获取任何特殊权益,也会全力支持意大利获取更多的利益。”
他的这一番表态,终于促成了意大利领袖下定了进行军事冒险的决心!
张伯伦的罗马之行虽然短暂,却打开了大英帝国在中东和南亚所面临的僵局。在张伯伦访问罗马的次日,他就同意大利外长齐亚诺伯爵签署了《英意罗马协定》。根据这份协定,英国将立即向意大利提供5000万英镑的无息贷款,并且在未来几年内向意大利转让钢铁、造船、机械、电子等方面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意大利政府则保证在三个月内派遣远征军参加英国领导的,对波斯共和国的战争。并且将意大利远征军至于英国中东战区的统一指挥之下。
在罗马之行取得了巨大成功以后,奥斯汀。张伯伦并没有返回伦敦,而是搭乘飞机赶往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去同中国统治者常瑞青讨论出兵波斯的问题。与他同行的还有意大利外长老齐亚诺伯爵。
……
“……张伯伦先生,齐亚诺先生,既然二位能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同我讨论出兵波斯的问题,那么想来是愿意听取我的一些意见。那我就直言不讳了,英国和意大利所提出的出兵波斯的方案明显存在着对敌人的轻视。中意两国个出兵十万,英国出兵三万。总计不过二十三万……这样的出兵规模还是有些不足。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报,波斯共和国的陆军已经扩充至二十个师,拥有近二十五万官兵。指挥他们的则是近一万名苏联提供的军事顾问。而且波斯共和国还拥有两千五百多万人口,其中可以动员的青壮年男性超过150万人!这保证了波斯军队拥有强大的后备兵员,只要苏联能够持续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