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大民国(大罗)-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高尔察克和白俄临时政府的官员倒没有太多责难这个年轻的中国将军,他们的人的确是多了一点,而蒙古这块地方也实在是太贫困了,压根不可能供应这些难民。所有的物资都是从张家口用马匹运到蒙古的,考虑到遥远的距离和路上的消耗,中国人能做到这样已经是尽力了。
此外,这一路的肚皮饿下来,也让这支白俄流浪大军的高层认识到,想要占据蒙古作为反攻俄罗斯的基地看来是不现实的。驱逐这块土地上的蒙古人和中国政府军倒没有多难,只是要让这一百多万人在蒙古生存下去,实在是太困难了估计等不到布尔什维克的红军打过来”大家都已经饿死了!
看来大家伙只有乖乖依照约定去中国内地寻求庇护了,至于反攻的事情,只能慢慢想办法了。
而这时的察哈尔,大批的中国国防军官兵正通过一列列的火车从南方运来。刚刚参加完中G“二大”的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常瑞青也亲自北上到张家口坐镇,这一次他虽然没有“害人之心”但是“防人之备”却是做得足足的!为了防备高尔察克的四十多万残兵败将,军事委员会调集了六个军的国防军部署在了张家口一带的长城沿线。甚至将刚刚从美国运抵,才装备部队的72门1918年式155mm重榴弹炮也悉数带来了张家口。
在安排好了万一情况下的防备和反击准备之后。常瑞青又来到北京,准备和仍然没有结束北巡的孙中山讨论如何使用“高尔察克黄金”
的事情了。
这500吨的黄金虽然是笔飞来横财,可是常瑞青却不打算把它们胡乱花出去。我们的这位常大革命家在前世对于民国的经济史也颇有兴趣的。他知道当时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出在哪里”也知道国民政府为什么在他们所谓的“黄金十年”里,没有建立起必要的重工业,以至于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吃足了苦头。
作为一个学历史,了解历史的人,常瑞青不会简单的把问题归纳为国民党**或是蒋介石太坏,呃,在他看来国民党在抗战以前也不算太**,而蒋介石之所以会失败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不够坏?
国民政府在当年没有办法建设起重工业的原因”其实不是不想,而是无能为力。由于不平等条约的束缚,财力的匮乏和金融体系的混乱,还有连年的内战”特别是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造成他们的财政一直非常紧张,直到红军长征去了陕北以后的1936年才略有盈余。事实上,在国民政府统一全国的初期,他们就制定过一个建设重工业的计划…,不过实在是无力实施。而制定这个计划的人,现在就和常瑞青一起坐在中南海居仁堂的会客厅里,等待着孙中山的到来,这个人就是孔祥熙。
在孙中山到来之前,常瑞青就和孔祥熙低声交换起了各自对于复兴中国经济的看法。孔祥熙在历史上虽然长期担任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大管家,他本人固然也会做生意,可是对经济学却并不精通。实际上他是理化学硕士”在美国耶鲁大学学习的是矿物学,当个什么能源部长煤炭工业部部长应该是可以胜任的,历史上当管理经济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实在是蒋介石在任人唯亲。
而这一回孔祥熙来北京的目的,居然还是和国家经济建设有关!
原来孙中山这段时间正在鼓捣一个什么《建国大纲》,不知道是不是准备用来和常瑞青的左民主义对抗的?孔祥熙作为“经济专家”(会做生意就懂经济了?),就是来帮助孙中山制定《建国大纲》的。
当然”这个时空的《建国大纲》和历史上的那一个完全不同。历史上的《建国大纲》是一个非常原则性的东西,而在这个时空,孙中山似乎想要弄一个弄出一个非常全面”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治国方略。
通过和孔祥熙的交谈,常瑞青还发现,这个新版的《建国大纲》里面融合了许多国家社会主义的东西。在对民生主义的解释中特别强调了政府代表国家干预经济,管理经济,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保障民生之关键!还进一步提出:为了保证国家安全,民族**,国民革命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应该首先发展钢铁、军工、化工、采矿、造船等重化工业,政府应该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在友邦的帮助下努力建设重化工业企业……
看来孙中山是打算将高尔察克的黄金都用来建设重工业了!这个想法固然是不错的。可是在常瑞青看来,经济建设的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不是盲目地将资金投入下去,把工厂建设起来就能让国家富强的。
所以国民政府在拿到黄金之后,首先要做的不是马上去投资开厂,而是要利用这笔黄金将中国的投资环境整顿好,将国民经济的命脉牢牢抓住!
两人悄声交谈的时候”孙中山带着宋庆龄和他的“养女”孙月薰(宫川富美子)小萝莉笑眯眯走了进来。
常瑞青和孔祥熙连忙起身行礼。孙中山则笑呵呵地招呼两人坐下,宾主落座后,他就指着常瑞青给身边的小萝莉介绍道:“薰儿,这位就是常瑞青将军,也就是左民了!”他又对常瑞青道:“耀如,这是我的养女孙月薰……她可是你的崇拜者,是上海中西女塾里的左民主义研究会支部长。”
“左民同志,我是您的崇拜者孙月薰,请多多关照。”小萝莉满脸崇敬地站了起来,给常瑞青行了个毕恭毕敬的鞠躬礼。
常瑞青当然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崇拜者,他的特务可还在严密监控着小萝莉呢!她在中西女塾里面就有好几个同学老师是军事情报局的情报人员!在小萝莉居住的宋家花园里,也有军情局安插的特务不过特务们监视了好几个月,得到的唯一结论就是,小萝莉实在是常大革命家最狂热的崇拜者!或许没有之一!
她不仅因为宋御姐说了常瑞青的什么坏话就和她大吵了一架,还早早的将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定位在了常瑞青的私人秘上!为此她还想尽办法收集了所有常瑞青公开发表出来的文章或是演讲稿,又找来了许多国家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方面的籍,鼓捣出了一本《左民主义研究》来了!虽然上面的观点都还比较幼稚”没有真正理解左民主义的精髓(如果有那玩意的话),不过考虑到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也实在是不容易了。
此外,小萝莉每个星期都会给常瑞青写信,向他倾诉自己的对他的崇拜也不知道是爱慕,还有自己对左民主义的一些心得……不过常瑞青却没有给她回过一封信,这些信也被收藏在了军事情报局档案室里一个专门为她所建立的密档里面了。
不过现在见了小萝莉的面,常瑞青也不好一脸怀疑地拒人于千里之外,当然也不好过分热情,以免孙中山怀疑他有什么不轨的动机。他只是淡淡一笑,朝小萝莉点点头:“你好,孙小姐。”
小萝莉和自己的偶像打过招呼以后,就红着脸闪到孙中山身后去了,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却没有离开过常瑞青的身上,不过小萝莉的心思却不是这间屋子里的三个大男人要关心的。
孙中山可能已经知道常瑞青和孔祥熙聊过《建国大纲》的事情了,他笑吟吟地问:“高尔察克的黄金很快就要到手了”现在就要考虑怎么花这笔钱了……庸之给我做了一些计划,准备在山西大同搞一个大型煤矿,再开发石井山的铁矿,办一个年产一百万吨大型钢铁厂!上海还要建设造船厂、化工厂,大冶也要开钢厂,江西要开铜厂”还有全国的兵工厂也要有个扩建的计划…耀如,你觉得怎么样呢?”
常瑞青却微笑着摇摇头,笑道:“先生,属下觉得,建设国家的事情必须要一步步来”上项目的事情先不急……大规模的投资是不能不考虑经济效益的,如果花了几亿美金建立起一大堆亏本的工厂,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虽然属下也认为要用政府和国家的力量来干预经济、引导经济,甚至直接投资开厂。但是这必须建立在科学谨慎规划…
的基础上,现在还不是制定整体经济发展和重工业投资计划的时候,毕竟我们还没有完全接管整个中国呢”…
常瑞青知道,历史上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28年底才制定出来的,这时距离苏俄内战基本结束已经过了八年了!
孙中山哦了一声,扭头看着孔祥熙:“庸之,你怎么看啊?”
孔祥熙刚才已经和常瑞青交换过意见了,也有了一点新的想法:“先生,属下刚才和常耀如将军讨论过这方面的问题了。耀如将军的想法是先不忙着办厂,而是要把制度上面的事情理顺。
首先就是金融,咱们应该趁着这批黄金到手的机会进行全面的货币改革,收回中外资银行的发钞权,建立中央银行。以中国银行的发钞业务为基础发行一种金本位的华元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逐步地让银元退出市场……新发行的华元的币值应该参考目前的银元,可以确定在美元的三分之一。如果可以让华元全面替代目前市面上的银元和白银的话,估计可以收兑到15到20亿银元和2亿两白银!这些差不多价值7到8亿美元,加上我们手中的黄金,国家的黄金外汇白银储备就相当于12
亿到13亿美元了!足以应付国家工业化的所有外汇需求了。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全国各地各种类型的金融交易所进行整顿,在上海建立起统一的联合交易所,专门负责股票、债券、商品的买卖和交易。并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则,设立金融监管委员会。
其次就是要重建我国的财政税收体系,收回关税自主权实行对国内工业投资有利的保护性关税:取消阻碍商品流通的厘金,开征统一的增值税,对部分奢侈品征收消费税,对各种矿产品征收合理的资源税:同时还要建立起公开透明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财政支出决不能是一笔糊涂账,不仅要接受国民政府主计部门的审查,还要向全体国民公开支出预算和帐目以接受监督。
第三,我们应该用两到三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社会改革,将永佃永息制推广至全国。以达到耕者永其田,最大程度消除社会革命的风险。在推进土地改革的同时我们也要将政权建设推进到乡镇一级。同时还要依托乡镇政权建立起国民动员体系,对国民的管理也要加强,研究实行身份证管理制度。
第四,我们应该建立起覆盖全民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中、高等教育体系。其中义务教育应该参考闽粤两省的制度,建立起最基础的四年义务制教育。在四年义务制教育之上,还应该在所有的县城开始国立的高等小学、中学,在所有的省城和大城市开始国立大学。这些所有的国立小中、大学都将实行免费教育!而招生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考试,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同时也要鼓励民间,包括外国教会开始教育水平更高的小学、中学、大学这些学校是否要收费,如何招生,政府不要过问。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建立起一套职业教育体系,为我们的工商业培养合格的从业人员。此外,我们在建立教育体系的时候,还要依托全国各地的国立、私立大学建立起我们自己的科学研究体系……
第五,国家的法律还有立法体系也应该及时建立起来,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民意代表体系。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军政体系立法、行政、司法大权都集中于政府。这样的体制在部分地区短时间推行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要在偌大一个中国长期实行也不可能,所以**的司法和立法体系还是要逐步建立起来。当然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民意代表的产生还不能由民众投票选举。因为我国大部分的民众都没有文化,不知道该如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此外就是法律的制度我们应该参考德意志第二帝国(这是一个实行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的法律制定训政时期的法律。因为相比英美的法律,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法律更加有利于建立强大国家,所以适合目前我国的国情。
第六,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制定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建设的计划。
这些计划…必须由专家在考虑我国的国情,对于我国的资源、交通和国防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之后才能制定,绝对不能由我们这些外行胡乱决定,……,这个专门委员会可以叫国家计划委员会,应该由政务院和军事委员会共同管理。
第七,由于在未来,我们肯定要直接参与国家的重工业建设和管理,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些新的部,比如负责煤炭、石油开采、电厂建设,炼油厂建设,还有石油储备的能源部:负责钢铁和有色金属开采加工的冶金部:负责机器、造船、汽车、飞机等制造生产的重工业部。”
等到孔祥熙将常瑞青的一整套“建国办法”说完,孙中山心里面也开始佩服起常瑞青来了。这个家伙还真是有办法,不仅是阴谋诡计和主义是一套套的,就是在实际的施政方略上也绝对是中国第一的!自己肯定比不过人家,至于那位东北王蒋介石就更别提了
第二百五十八章 和军阀制度说再见吧!
“先生,属下还有一些建议想和您提一下。
孔祥熙刚刚介绍完了常瑞青的“建国办法”孙中山的脑子里还在消化那些办法的时候。常瑞青却突然站了起来,一脸郑重地望着孙中山。
孙中山一笑:“耀如同志,坐下说话吧,有什么建议尽管提好了。”常瑞青坐了下来,脸色依然肃穆:“先生,属下提出的这些些建国办法,在目前的国恐怕还无法实现!”
“为什么呢?”孙中山怔了下,反问道。他和常瑞青虽然有些貌合神离,可是对方提出的办法到底好不好,他还是能分清楚的。再说了,他现在可是国民政府席,如果能把国建设好了,他这个席当然是首功!要是搞得民不聊生亡了国,他的席也就到头了。身为一个“开国皇帝”孙中山还是能分清轻重的。所以他心里面已经拿定主意,准备采用常氏建国方略了。
常瑞青苦笑着说:“先生,因为我们的中华民国只是在名义上实现了统一!现在央政府的命令还到不了全国,整个西北、东北、山西、四川、浙江上海等地还都在各搞一套,不是我们央政府的辖区啊!
此外,我们的国防军也不是一支真正的国家军队,现在归军事委员会直辖的央军不过12个军60余万,而地方军阀部队的总数差不多有70万了!如果不加以整理,不真正统一国家,别说实行建国方略了,恐怕北洋现在的下场就是我们的明天!”
孙中山已经听懂了常瑞青话里的意思,这位常大命家现在是想对眼下拥兵割据的军阀开刀下手了吧?可是常瑞青在央军里的威望和势力却有点太大了!他身边不仅有一批保定系的同学,下面的青年军官里面又有许多的崇拜者要是把国的军队完全统一起来,搞不好就要弄成常家军了吧?
看到孙中山只是微笑着不说话,常瑞青也知道对方的心思。他沉吟了一会儿,又正色看着孙中山。
“孙先生”统一军令,统一政令是大势所趋!世界上的先进国家没有一个是军阀割据的而且消灭军阀统一国不正是我们国民命的目标吗?现在国民命说是胜利了,可是各地的军阀武装比起北洋政府的时候恐怕一点也没有减少吧?130多万的国防军里,属于央直辖的,不过是60多万,属于私人的倒有70余万!如果现在不趁着北伐胜利的余威进行整理,将来只怕就更难收拾了!”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孙中山的眉毛渐渐拧了起来,知道对方还是卒顾虑,只好叹息了一声:“先生”您看这样好不好,娄们不如分期分批进行整军。第一步整理内地的新编军首先整理浙江上海的新编第二军,他们是北洋第四师和第十师的底子,装备训练都非常不错。属下建议,将新二军改编为国防军第十三军,第十三军军长可以由卢子嘉之子卢筱嘉继任,第十三军的军官分批参加央军校和陆军大学的轮训”
然后重新分配。而卢子嘉继续留任浙江省席,何丰林留任淞沪警备司令,陈乐山出任浙江省保安司令。
其次可以整理现在驻防河南的蓝季豪将军的鄂军,蓝季豪将军本来就是先生的信徒”不如就请他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兼陆军次长,同时勉强蒋介石的军委委员一职。再效仿本陆军设立教育总监一职,由吴虞薰将军出任……”
听到要勉去蒋介石的军委委员,孙中山的眉头一皱,打断了常瑞青:“耀如,J石怎么说都是抗俄之役的功臣,这军委委员不如暂时保留着…再增设两个委员”一个给蓝季豪,一个给吴虞薰,如何?”
“好的,先生。”常瑞青在心里轻轻吐了口气,他本来想借着整军的机会把已经变成军阀的蒋介石的军委委员给撸掉的,现在看来是过不了孙中山这一关。不过能让吴石也进军委会,还设立了教育总监一职,让常瑞青可以通过吴石完全控制陆军军官训练体系,也不算亏本了。
他顿了下,又接着建议道:“接下去要整理的就是川、滇、矜三军……,对于这三娄军队,属下的想法是分而治之!这三军当中”川军最多,矜军最弱,滇军最强。所以我们可以将滇军调往西北,委任顾品珍为西北边防总司令,命令他统率滇军去对付关中、汉中的北洋余脉”
一路打到甘肃去上任。滇军也暂不整编,这样顾品珍也就不会和央为难了。
现在矜军已经回贵州驻扎,滇军一走他们就陷入了央军的四面包围之中,他们实力又弱,应该是不敢反抗央的。不过矜军现在的领袖王文华是个人物,部下有一批本士官生(就是何应钦、谷正伦、朱绍良这批人),所以也不要逼之太甚。可以委任王文华为贵州省席,去其军职。再将矜军改编为两个央直辖师,以何应钦、朱绍良分任师长,矜军军官也到央军校、陆军大学轮训另外再将原先忠于北洋的川军刘存厚部改编为一个央直辖师,以邓锡侯为师长。将这个师同矜军改编而来的两个师合并编成第十四军。第十四军军长可由川军的但怒钢将军出任,副军长由川军的刘成勋出任,参谋长也任命川军的赖心辉。以上三人都是熊克武系统的大将,将他们调离川军之后,接下去整理川军的事情就容易多了。至于四川和川军要怎么整顿,先生应该已经有了办法了吧?”
孙中山点了点头,微笑道:“川军改编为第十五军,军长由吕超出任,四川省席由石青阳担任他们都是国民党的忠实同志,完全可以信任。至于熊锦帆嘛,我想让他到央任职,不如就到未来的民意机构当个负责人吧。”
熊克武和孙中山一直不合,现在孙中山自然不会给他什么肥缺。
这是国民党内部的事情,常瑞青也不打算过问。
接着谈他的整军建议:“此外还有山西的晋军,晋军数量不多,不过四个混成旅,部队的管理和指挥体制也和国防军类似”只需将原来属于山西省保安司令部的人事、财务和后勤管理等权限转移至军委会即可。至于阎百川将军此人,其实是长于政治,短于军略的。如能到央任职,担任国家计委席或是重工业部、能源部、冶金部的部长都是非常合适的。”
孙中山一笑,这个阎锡山给世人的形象的确是个脖子上挂着算盘的奸商,山西也的确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算是乱世中的一片乐土了。
不过他在山西的土皇帝当惯了,肯不肯到央来任职就很难说了。
常瑞青的建议还在继续:“至于河南的镇嵩军,还有关中、汉中的那些北洋余脉,不如就想办法编遣(遣散)掉算了”如果敢于抗拒,就让顾品珍的滇军去对付他们。此外还有陕西的民军,属下的设想是将他们调入绥远,给几个混成旅的番号,随后编入西北边防军。”
孙中山点点头:“这样内地的军令、政令就可以统一了……不过东北、西北两个边防军的整理可不能仓促实行,还要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那里的情况毕竟和内地不一样,不仅有比较复杂的民族形势”还有列强势力的渗透,特别是本……外交部和本的秘密谈判已经进行了好几个月,本人虽然肯支持我们从欧美列强那里收回权益,可始终不肯完全放弃他们在我国的特殊权益”特别是他们在东北和蒙古的特殊权益。就算是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还有天津、汉口的本租界,他们也不肯轻易松口,除非我们肯同本缔结反对苏俄的条约。他们还派了犬养毅和内田良平来国,明天就要到北京了。耀如,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应付本呢?”他说话的神态有些阴郁,似乎不太愿意选择本这个盟友”可又不敢公开拒绝对方。
其实孙中山过去一直是比较亲日的,如果没有这次“高尔察克黄金事件”此刻他早就提出赞成中日同盟了,哪怕本人开出的同盟条件比较苛刻。可是美国人通过慷白俄之慨,一下子就赢得了国民政府上下一致的好感!而且在国寻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加快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强国可以给国的支持,也要远远大于本!中日毕竟是邻国,他们是不会愿意看到国真的走上工业化道路的!相比之下,美国人固然也不希望国发展成为可以与之竞争的强国,不过在国工业化的初期,美国还是能提供一些帮助的……,现在中美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国的工业或许可以在十年或是二十年内赶上本”不过想超越美国,实在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的,所以美国现在还不忙打压国。从这一点来讲,选择美国这个朋友,的确要比选择本更符合国的利益,更别提孙中山这一派的国民党人从来都是亲美分子了!只是本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个和本人打了那么多年交道的国民党领袖也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常瑞青却淡淡笑了下:“先生,属下以为联日抗俄也不是不可以的,关键还是要看本能否平等待我。现在的中日俄三国关系就是一部三国志,其中苏俄继承了沙俄的家业,应该是曹魏:本虽然强大,可是他们的大半军事实力在海上,战舰是上不了岸的,而未来日俄可能发生冲突的地方却在远东的陆地上,因此他们应该算是东吴。而我们就是西蜀了……如果吴蜀能真心联盟,倒是能抗曹魏的,要是东吴总是想着夺取荆州的话,吴蜀两国也就只剩下被曹魏各个击破的下场了!”
听了常瑞青一席话,孙中山默然无语,最后才叹了口气:“本人是不会平等待我的,因为他们不会把自己当成东吴的……”
常瑞青沉吟了一下,淡淡道:“先生,其实咱们不必太过迁就本。他们在满蒙的利益咱们暂时不去触动……可以成立一个满蒙特别经济区,实行低关税和厘金制度,关内的本特殊权益应该尽快收回来了!这样本就不至于同我们决裂。和关内几块小小的租界相比,他们在远东的利益才是关乎国家兴亡的。而苏俄也同样不可能放弃远东,因此第二次日俄战争是不可能避免的,所以本的首要敌人还是苏俄。”
他这话里面提到了收回列强在华特殊权益的问题了”现在国民政府一方面和列强的公使在谈判,一方面又命令在巴黎和会上的国代表团(被国民政府收编了)提出了收回海关权利,收回租界(不包括香港和本在东北的租界),停付庚子赔款等要求。不过除了美国对这些要求表示了完全同意之外,英法日三国都不肯松口,看来不动员点暴力是不能解决问题了!
孙中山对此却是不直接表态,只是含笑点头:“有什么事情,你尽管放手去做吧,我一定支持你。”他顿了一下,又道:“耀如”这些事情等我们回了南京之后再慢慢安排吧。眼下最要紧的还是那些白俄和黄金,一定要保证万无一失!”
就在常瑞青和孙中山的这一次长谈后的几天,GCD的机关报《新青年》,国民党的机关报《民报》,还有国民政府宣传部掌握的《央日报》就开始宣传孙中山、常瑞青联合提出的《建国方略》了。随即南北各地的大小报纸也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广泛的报道,舆论上当然是一片叫好。认为《建国方略》的提出标志着民国乱世的结束,国家建设的开始,是常瑞青提出的“左主义”的实践。当然也有些报纸认为《建国方略》是三主义和左主义相互融合的结果,其中孙中山的贡献也是相当巨大的。
但是各地的左主义研究会却丝毫不加理会,还是借着这次机会,掀起了新一轮的造神动”大有将常瑞青捧为国一号大神的架势。随着这一系列美化常瑞青的宣传,左主义研究会这个有些神秘的组织,也开始在国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了!而它给国带来的,又是一种全新的政治模式个人崇拜!
而此时的常瑞青,却一直滞留在张家口,等待着高尔察克、白俄,还有那劲吨宝贵的黄金。不过先一步来到张家口的,却不是高尔察克,而是赵家母女和她们的两千多个土匪骑兵。
这支部队虽然看起来很不像话,可是在这次的“黄金事件”中,他们的确是立了大功的!要是没有他们破坏西伯利亚铁路线,本人这会儿早就挟持着谢苗诺夫去争夺那个白俄临时政府执政官的宝座了。
对于这些个功臣”常瑞青当然也只能从百忙之中抽空出来亲自招待,将赵嬷嬷、赵三妹还有她们手下的几个土匪头子都请进了自己在张家口的军委会行辕里。
常瑞青含笑坐在最当中,招呼自己的侍从给大家上茶。他的那个姨太太赵香儿就陪在他身边,不知道为什么,俏脸儿涨得红扑扑的,一对大眼睛还不时在自己的妹妹和常瑞青身上扫来扫去。
赵三妹看起来也有些古怪,看到常瑞青的长相以后,脸蛋上更是挂满了怎么看都有些害羞的笑容,低着脑袋不怎么说话。好像今天不是来见上司”而是来相亲似的!不过我们的常大帅哥对这种场面早就是习以为常了,笑嘻嘻地和赵嬷嬷、赵三妹闲聊,还不时问起一些她们在远东境内作战的事情。听到赵三妹身先士卒亲自指挥骑兵搞破袭战的时候,更是连连点头称赞。
至于赵嬷嬷呢,她看起来就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女人。不过和这个时代大部分的母亲一样,都有一些重男轻女的思想,而且还颇为严重。
见面没几句,就开始转弯抹角打听起儿子赵虎的事情来了。听说儿子已经念完了目前还是短训班的黄埔军校,正在部队里实习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道:“耀如,这次俺们母女带回来的一旅骑兵可是在老毛子的地盘上转战过好几个月的,同什么蒙古骑兵、哥萨克骑兵都交过手!实战经验无比的丰富,虎子要实习不如还是来咱家自己的队伍,先当个二旅长,接替三妹的差事,等过上一段时间就让他接了旅长的差事,你看怎么样?”
常瑞青心想:“自己才打算橡理别人的军阀部队,自己的小舅子又准备要当军阀了!这年头,军阀这门职业就真的这么热门吗?”
看到他不说话,赵嬷嬷突然想到了什么,指着自己那个三女儿对常瑞青道:“哟,瞧俺这记性,只想着儿子,把女儿给忘记了,三妹早就到了该嫁人的年纪了,总留在老赵家也不是个事情,不过这丫头眼界高,寻常的男人降不住她。俺和香儿,还有三妹她自己都商量过了,准备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