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唐(木子)-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刺史不是带了李国昌的军令回来,让你随他一起率兵前往云州增援吗?”侍女轻笑,“你只需带上自己信的过的兄弟随高刺史一起前往云州,我家郡公率镇东军正在关下,到了那,你可阵前倒戈。”

这时换了身衣服的高文顺返回厅中,见高文集居然在和一个侍女说话,不由的有些奇怪。

侍女见高文顺回来,不再说话,直接离开了。

高文顺用疑惑的目光望着高文集,高文集将手中的书信和那张金票都递给了大哥,并把先前的事情都说了一遍。听完之后,高文顺沉思起来,许久之后徐徐道:“这事我看行,刚才我们确实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趟。对方居然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接近我们,如果我们不是先前谈话时透露出有反李国昌之意,只怕我们现在项上人头已经不保了。事情,就按李璟的意思办吧。”

当天,高文顺将李国昌李克用二人的意思转告了刘氏,然后高文集挑了四千旧部并高文顺一千兵马,共四千步兵一千骑兵开往云州增援。

云州守将令军使傅文达见高文顺兄弟五千兵马来援,都十分高兴,当即接风摆宴。酒宴之上,高文顺道:“我等得大帅军令来援,还请傅将军不要客气,给我们安排一个任务。”

“两位高将军远道而来,不如先在云州城中暂时歇休。”傅文达客气道。

“这怎么能行,听闻镇东军十分嚣张,我们既然得令前来,眼下我军兵强马壮,是不是和唐军先打一仗,也涨涨我军士气,灭灭敌人威风!”高文顺笑呵呵的说道。

傅文达有些心动,镇东军到来之后,表面上看来声势很大,可却一直没有动静。久而久之,他们倒也就不觉得镇东军有多么的厉害了。他本来就有五千兵马,先得了沙陀三部三千人支援,现在又得了高家兄弟五千人马支援,兵马也有一万三千人马。而对面的镇东军也不过一万五千人马而已。

“大帅和留后在胜州全歼作乱的振武军,并且刚刚在洪谷大败进剿官军。大帅和留后频频报捷,咱们也不能一直干坐着啊。要不然,我怕等对面那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听到大帅他们的连胜消息之后,只怕会立即转身逃跑啊。傅将军若是有些什么担心,我看大可以由傅将军为我们兄弟押阵,此战就由我们兄弟率本部兵马出战即可。”高文顺大声道。

话说到这个份上,傅文达当然不能这样答应,不然可就不免让人嘲笑他胆怯战了。

“那好,咱们就好好谋划一下,打他一仗。”傅文达决定道。

计划很快拟好,这次傅文达准备夜袭镇东军营,一番商议后,最后决定只由傅文达与高文集领两千留守牛皮关,沙陀都督李友金为袭营主将,萨葛和安庆二部一起出兵。沙陀三部三千骑兵为前锋,高文顺领本部四千兵及傅文达之弟傅文通领云州四千兵共八千步兵在后接应。

计议已定,傅文达下令全军杀猪宰羊,饱餐一顿,等半夜三更之时出兵,夜袭唐营。

高文顺兄弟二人一回到自己帐中,立即写了一封信,将夜袭之事说明,叫过一名心腹往镇东军营送信。岂料没过一份,萨葛都督米海万与安庆都督史敬存一起走了进来。

一进来,米海万立即气势汹汹的道:“高家兄弟倒是好算计,居然想要把我们全送到镇东军的虎口里去,这是要命我们的性命去换取富贵啊!”

高文顺心里一惊,脸上强自镇定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带进来!”史敬存一招手,外面立即有两名安庆部的战士带进来一个人,却正是他先前派去城外送信的手下。史敬存将那封信往他高文顺的面前一摆。“不知道你还有什么可说的,若是我将这信交到傅军使手中,你以为,他会如何处置你们兄弟?”

高文集伸手就要拔剑,高手顺按住了他的手。对方拿获了他的信使,却没有带兵前来围捉,也没有马上报知傅文达,这事情便说明还有余地。

“两位兄长,眼下局势相信你们比我看的更清楚,跟着李国昌父子已经没有前途了,如果不想送死,唯有归附朝廷。两位若是有心,我高文顺愿意为两位做引荐。”

“哈哈哈!”米海万和史敬存却是哈哈一阵大笑,然后道:“不瞒两位高兄,其实我们早已经暗中归附了大唐。”

“此事当真?”高文集有些惊喜道。

米海万点头道:“确实如此,我们早已经和对面的李璟将军联络好了,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献关。没想到还是两位高兄弟有办法,一来就说动了傅文达出兵。这次可是天赐良机啊。”

米海万、史敬存二人虽早有心投靠李璟,可惜李璟却并没马上接纳,而是提出让二人把牛皮关献上,他才同意接纳。不过二人手中只有两各骑兵,要想夺下关城不是那么容易的,特别是李璟要他们完全夺下关城献上,而不肯里应外合出兵攻打。这样一来,他们不免十分为难。

现在无意中截获了高家兄弟的通信,才知道他们居然也已经是倒向了李璟,这下有了他们手中的兵马,自然就有了信心了。

“今晚出兵之事,我们已经派人去通知李郡公,倒时我们只管把兵马往镇东军营带,到时大家一人手臂上绑一条白布,临阵反戈,把李友金和傅文达的兵给干掉。高二将军正好留在城中,到时等我们出兵之后,你直接发难,夺了关城,拿了傅文达。”米海万出谋道。傅文达本来是说高文集的骑兵一路疲惫,让他们留在城中休息,现在却正好成了他们夺城的最好助力。

几人一密谋,最后全都商量好了。

当夜三更天之时,一万一千兵马兵出牛皮关,人衔枚,马裹蹄,直扑向二十里外镇东军营。骑兵马快,二十里很快赶到,镇东军营一片安静,只有不时传来的梆子声响。

米海万赶到李友金旁边道:“唐军营大,不如我们分兵冲杀进去。”

李友金点头,由他率沙陀部一千骑兵直冲中营,而米海万和史敬存各率本部一千骑兵冲击左右两侧。算算时间步兵已经快要赶到,李友金一挥手,黑夜里一千黑甲沙陀骑兵立即向着营门直冲而去。

情况比李友金预料的顺利许多,他们轻松的就突破了营门,冲进了大营之中。一路呼啸而过,直冲入营中才发现居然没有唐兵出来迎战。李友金大感不好,这时只见本来应当去冲击左右二翼的萨葛部和安庆部的骑兵却从两翼向他们直冲而来。

李友金正要向他们示警,说唐军有埋伏,却张大着嘴看见冲到近前的二部骑兵对着毫无防备的沙陀骑兵突然出手,箭如雨下,枪刺如林,刀光如电闪耀,一转眼间,就已经有数十名沙陀兵被砍落马下。

“该死的,萨葛部和安庆部背叛了沙陀!”李友金怒火攻心,可只能看到措手不及的沙陀兵被不断的斩落马下。就在这时,呜呜的军号声响起,唐营的四周无数火把亮起,镇东军出现了。

战鼓如雷,号角长鸣。

“郡公,沙陀骑兵和云州步兵都已经进入包围圈中,萨葛和安庆部正在猛杀沙陀兵,高文顺的朔州兵也在砍杀云州兵。”充任着侍卫的李存孝、刘寻、王彦章、高思继站在李璟的身后,听着副先锋使周德威正大声向李璟报告。四人都有些站立难安的望着喊杀声不断的战场,充满向往。

李璟眺望夜色下的混乱战场,冷冷的道:“慢慢缩小包围圈,没有我的命令不得加入战斗,但不许放过一个沙陀人离开,想要突围者直接斩杀。”回头正好看到刘寻四人渴望战斗的模样,轻笑了笑,“怎么,手痒了吗?”

“都统,请我们一个战斗的机会!”李存孝终于忍不住请战道。刘寻,王彦章,高思继三人也一起请战。

李璟沉吟片刻,转头对周德威道:“五阳,牛皮关那里高文集只有一千人马,我派你带银枪和侍卫二营前去支援,将牛皮关拿下。如果事情顺利,你可以再趁敌军没有反应之前,再突袭拿下云州和云中守捉城。”

周德威有些激动的领命,李存孝四人却有些失落。

李璟叫住了要转身的周德威,“你把这四个家伙也带去吧,也许能助你一臂之力。”

刘寻四人听到这句话,本已经失落的脸上立即露出激动之色,当了这么一大段时间的大头兵,早有些忍耐不住了。现在听到又可以上战场,都兴奋万分,立即向李璟大声感谢,然后飞快的跟着周德威离开了。

第415章晋升镇国军节度使

(一万六已更,求月票!)

整个河东的战局一片混乱,四处开花。

十一月七日,胜州刺史高文顺率一千兵马汇合朔州牢城使高文集四千兵马,共五千兵马赶到云州。随后,当夜傅文达便想趁镇东军还没收到云州援军到来的消息突袭镇东军大营。

结果高文集兄弟与沙陀三部落中的萨葛部与安庆部早已经暗中投靠李璟,是夜,夜袭唐营的李友金所部受到萨葛部与安庆部临阵倒戈背后突袭,傅文通所率的四千云州兵也受到高文顺所率四千朔州兵的突袭。几路兵马打的一片混乱,李璟却率镇东军围而不攻,坐看这几支兵马内战。

最后,李友金所部战死九百余众,只有李友金混乱中换上萨葛部铠甲,并在胳膊上绑了条白布,趁乱带着几个家丁逃脱。高文顺部也取得胜利,他们突袭云州兵后,李璟的镇东军一部将他们包围,不断的收缩,最后傅文通率余部三千余人投降。

周德威率银枪与侍卫二营飞驰前往牛皮关下,刚赶到时,牛皮关正在混战,高文集率兵突袭了傅文达的府第,周德威率镇东军一到,最后的一点抵抗也被彻底辗压。夺下牛皮关后,傅文达知道大势已去,最后只得投降。随后,周德威带着傅文达一路返回云州和云中守捉二城,用傅文达诈开二城,很顺利的就将只有千余兵马留守的二城夺下。等到第二天,云州境内的武周城、静边军相继攻陷,整个云州彻底落入镇东军之手。

夺下云州,镇东军前后无一人伤亡。并且招降萨葛、安庆二部,高文顺高文集两兄弟,以及傅文达傅文通两兄弟,降兵多达一万五千人马,骑兵多达五千,步兵一万。可以说,这是一场辉煌的胜利,虽然其中精锐不多,但光是数量上就已经十分惊人了。

镇东军拿下蔚州时,只打了三仗,歼敌不到五千,俘虏几乎没有。拿下代州时,更只是兵马转了一圈,就回来了了。而这次下蔚州,可是真正的将沙陀人重兵防守的关城给拿下了。夺下了云州,这下是把沙陀人的退路给断了。

几乎在同一时间,比李璟的牛皮关之战还早一天,李克用和李国昌进入忻州,在忻代边境上的唐林城乘夜突袭了李钧所率八千义成军。这一战,李钧的义成军事前毫无准备,被八千沙陀精锐突袭,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混战持续了一夜,几乎就是一边倒的屠杀。义成军全军覆没,连招讨副使、义成军节度使李钧也被在洪谷一战中大露风头的白袍史敬思一箭击杀。

李璟的云州大捷和李钧的忻州大败这两个消息几乎同时传回到了晋阳城中郑从谠的耳中,加上刚撤回晋阳的拓跋思恭带回来的摭虏军使苏弘轸的三千兵马覆没的消息,让郑从谠都有忧喜交加。

都虞候张彦球见两路兵马大败,也是没敢继续前进,而是在天门关驻军不前。

十一月十二日,天德军节度使于琄率本部及赫连部兵马收复中受降城与东受降城,十五日,收复胜州,十九日,收复银州。

十二月一日,李璟在收复了云州之后,再次南下,派王重收复了除雁门关以外的代州,并随后收复了忻州。镇东军终于与中路军汇合。

十二月五日,天德军节度使于琄在收复了振武军全部地盘之后,从岚州合河津渡过黄河,兵马进入岚州,随即收复岚州全境。十二月八日,天德军、镇东军、以及昭义、河阳、忠武、河东六镇兵马在天门关汇合。

除了全军覆没的义成军,此时各路招讨兵马汇集一起。招讨使兼北都留守、太原府尹、河东节度使、同平章事郑从谠亲自赶到天门关,并带来大量的酒肉慰问劳军。

随各镇赶来的,还有不少蕃兵胡部。有随天德军前来的吐谷浑赫连部赫连铎和白义诚所率的五千吐谷浑骑兵,还有已经跟着李璟身边的米海万的三千萨葛骑兵,史敬存部的三千安庆部骑兵。另外还有在代北前来依附李璟跟随南下的铁勒部契必璋的三千契必部骑兵,拓跋思恭这段时间则是和郑从谠打的火热,已经公然改投了郑从谠的麾下,见到李璟到来,也只是派人送了点礼物而已。

对于拓跋思恭的这个选择,李璟倒无所谓。攀高枝,也是人之常情。他李璟与郑从谠比起来,还是多有不如的。毕竟不说郑从谠乃是宰相位出任河东这样的重镇节度使,就是荥阳郑氏,也不是一般人能攀的上的。

不过六镇兵马聚集,此时最耀眼的还是李璟与于琄这两路偏师统帅。特别是李璟,不但先后收复了蔚代忻云四州之地,更是先后歼敌上万,并且还招降了一万余众。特别是李璟策划的宥州党项人和振武军的归附和倒戈,更曾经将李国昌的兵马粉碎,歼灭了六千沙陀精锐。

前后几战,李璟可谓是闪耀无比。就连他的老师于琄虽然攻破了单于都护府,并且收复了振武军与岚州,可也依然不如李璟耀眼。

有李璟师徒在前,倒显得郑从谠的中路军有些碌碌无为。中路军先后换了几次主帅,反而在李克用手下连吃败仗,曹翔和苏弘轸先后在洪谷中伏兵败,更是让郑从谠大感面上无光,而义成军李钧全军覆没并且身死,更是让人震动,算上曹翔与卢简方二人,这已经是唐军讨伐李国昌父子以来,死的第三个节度使了。前面两个,还都不是死在战场上,总算留了些脸面。可是这个,那可是在战场上被沙陀飞虎子李克用的义子直接一箭射杀的。

河东的局势可谓是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如果不是有李璟和于琄这两路兵马的出彩表现,估计朝廷又要换帅了。

这些消息传回长安,一开始几路兵败也是让朝廷担忧不已。不过随着李璟和于琄两路兵马大放异彩,朝廷上下也是不由的惊喜连连。特别是当各州先后收复,三军会师太原,李克用父子退守仅余的朔州之时,连年幼天子都是高兴不已,取消了马球活动,特别召诸位相国议论如何嘉奖诸将。

最后,李儇下旨重赏河东招讨诸军。赏六镇兵马六十万匹绢,钱六十万贯。并加封于琄为振武军节度使,进检校司徒,封卫国公、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水陆发运使。加正二品特进散阶,赐绢一万匹。加郑从谠魏国公,赐绢一万匹。

另外吐谷浑赫连部赫连铎和白义诚俱加封从三品云麾将军,赫连铎加天德军节度使,白义诚加丰州刺史。各赏绢三千,并赐女妓十人,京中大宅一座。

党项人拓跋恭因重创李国昌有功,特加封为夏绥银节度使,宥州刺史,加金吾将军。其四个弟弟也俱封为将军。

萨葛部米海万,安庆部史敬存以及契必部契必璋各有封赏。米海万萨葛都督不变,另加蔚州刺史。史敬存安庆都督位不变,加代州刺史。而契必璋也被加封为阴山都督,并加云州刺史。

降将高文顺任岚州州刺史,加金紫光禄大夫,高文集任忻州刺史,加金吾将军。

至于李璟,原本论功第一,有收复四州之功,并连续击败叛军,且策划了党项人出兵和振武军的反戈。不过由于田令孜在背后一直使坏,加上首相卢携本也是田令孜之人,最后论功,李璟因田令孜与卢携在皇帝面前屡劝说年纪太轻,不宜封赏过重。最后,天子进封李璟为齐国公,从二品镇军大将军,检校刑部尚书,金吾卫大将军。

虽然田令孜和卢携一力阴饶,但年青的天子对李璟印象实在是太好,不但李璟进献勤快且贡品丰厚有趣好玩,而且李璟几次出兵也确实打的好。并且在他的身边,除了田令孜他们说李璟的坏话,还是有不少的人一直在帮李璟说好话,因此小皇帝现在对李璟的好印象田令孜也一时无法改变。

最后年青的天子本来准备要让李璟取代郑从谠接任招讨使的位置,并接任河东节度使、太原府府尹,北都留守等职。田令孜是坚决反对,这下就边于琮、郑畋等宰相也不由反对了。河东可是天下重镇,晋阳更是朝廷的北都,这样的重镇,让李璟一个刚过二十多岁的人来接任,实在是有些太过轻率,无人敢赞同。

“那就将镇东军改为镇国节,以登州和辽南收复之地,建镇国军节度使,以李璟任镇国节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此事就这么定了,拟诏吧。”天子难得的一次坚持己见。

镇国军本是驻守同州潼关附近的军队,不过如今基本上名存实亡,还顶了个军号而已。皇帝要把这个军号给李璟,其它人也没有什么可多说的。当下几位相国一番商议之后,还是同意了皇帝的这个要求,毕竟虽然他们可以驳掉皇帝的要求,三省不予通过诏书。但比起让李璟接任河东节度使等职位来,一个镇国军节度使而已,反正地盘也都是李璟现有的。

大唐皇帝诏曰:“冠军大将军、金吾将军、登州刺史、安东都护、柱国、镇东开国郡公、食邑三千户李璟:自处钧衡,屡来麟凤,才高应变,动必研机。朕以北门兴王故地,以尔尝施惠化,尚有去思。方当用武之时,暂辍调元之职,伫歼凶丑,副我忧勤。可检校刑部尚书、金吾大将军、镇军大将军、登州刺史、安东大都护府安东大都护,兼行营招讨副使充东面行营都统。晋齐国公,上柱国,以镇东军改赐镇国节,以镇国军建节设衙,授镇国军节度使,赐双旌双节,制下,许自择参佐。”同时旨意到达的,还有绢万匹,金千两,银三千两。

李国昌父子还没有被剿灭,依然占据着朔州,可在朝廷看来,叛军已经指日可灭了。甚至迫不急待的大加赏赐诸军将领。诸将之中,赏赐比较丰厚的自然是李璟、于琄、郑从谠三人。然后就是吐谷浑赫连部、党项拓跋部、以及萨葛部、安庆部还有契必部。就连高文顺高文集兄弟、傅文达傅文通兄弟也都获赏丰厚。

于琄不但升任了振武军节度使,更兼同平章事,虽然这个宰相头衔只是虚衔,但也已经是步入使相一级了。

另外这次赫连铎、拓跋思恭、李璟三人都升任节度使,特别是李璟,他这个镇国军节度使完全是新设的,更加的让人震惊。二十一岁的年纪,就已经白手起家,自己打下一块地盘,并且成为一镇开镇节帅,这份威名让人震惊。

特别是从镇东军赐名镇国军,更见天子宠爱。

“二十一岁的开镇节度使,李镇国真可以是大唐开国二百余年以来头一个了。真是可喜可贺,前途无量啊。”前来颁旨的依然是老熟人,右监门右大将军张泰。

李璟接到这份旨意也还是很惊喜的,甚至超出他的预料了。仗还没打完,这封赏就已经下来了。不但升官晋爵,还开镇封帅了。相比这些,被提升为招讨联军的第三位的招讨副使之职,李璟倒是并不太在意了。

改名镇国军后,此次参战的诸将士也都有封赏。不过朝廷只是给了李璟官职告身,至于他如何给下面的人封赏,朝廷并不想管,全于他意。

李璟将皇帝赏赐下来的金银铁帛全都拿出来,赏赐给下面的镇国军将士,全军上下顿时欢声一片。与天德军与镇东军的欢乐相比,郑从谠的中军就显得有些黯淡,这次除了主帅郑从谠得升魏国公外,其余几路将士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奖赏。甚至全军覆没的义成军连个抚恤旨意都没有。

李璟新任招讨副使,一下子也成了六镇联军的副帅,对于这些新部下那羡慕妒忌的眼神自然是看在眼里。好在这次李璟入晋收获确实不小,便拿出一部份分赐给其它五镇士兵,平均下来,其余五镇近四万人每人都得到了五贯左右的赏赐。一时间,对于这位豪爽大方的新晋招讨副使,诸镇将士一下子态度大变。李璟在联军中,说的话隐隐比起郑从谠这位相国,和于琄这位使相来,都还要管用。

第416章小朝廷

天门关前,招讨大军行营中军帐内,诸镇汇集,接过旨意之后,中军帐中此时就有八位节帅。

招讨使、河东节度使魏国公郑从谠居于帅位,旁边是天使右监门卫大将军张泰。然后一左一右分别是招讨副使、振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卫国公于琄,招讨副使、检校刑部尚书,齐国公镇国军节度使李璟。

这三位招讨使之下,左边则是河阳节度使李涿、义成军节度使李种,忠武节度使崔安潜。他们后面坐着岚州刺史高文顺、忻州刺史高文集。云摩将军傅文达、傅文通。

右边是此次有功,新晋升为一镇蕃帅的天德军节度使吐谷浑赫连部族的赫连铎,新晋升为夏绥银节度使的党项族人拓跋思恭。二人后面坐着的是萨葛都督、蔚州刺史米海万,安庆都督、代州刺史史敬存,阴山都督、云州刺史契必璋,丰州刺史白义诚。

前昭义节度使李钧和八千入河东的昭义军全军覆没,此时论功行赏昭义镇无一人得赏。

李璟这次到太原来,带的兵马并不多,除了傅文达、傅文通、高文集、高文顺的一万步兵外,便还有萨葛、安庆、契必三部的九千骑兵,李璟自己也只带了周德威、高顺励诸将率五千骑兵南下太原,其余兵马一部五千人由王重率领驻守泰戏关,一部一万人马由林武所率驻守云州。

不过就算如此,李璟此时帐下前来兵马,也达到了二万四千人马,骑兵一万四,步兵一万,在诸将兵马之中,以李璟的军力最为雄壮。

于琄的天德军与赫连部兵马加上招降的一部分振武军,此时也达到两万人马,马军八千,步兵一万二。

反倒是郑从谠手下兵马最少,本来手中有三万人马,结果昭义镇八千兵马覆没,苏弘轸三千摭虏军也损失殆尽,因此,郑从谠的手下,现在才一万九千人马,要加上拓跋部的两千党项骑兵,才两万一千人马,其中骑兵只有六千,步兵一万五。

除掉全军覆没的昭义军,眼下八镇加上萨葛、安庆、契必三部,十一路人马,共有六万五千大军,这还没算上李璟留在云州与蔚州的一万五千兵马,全加一起,招讨大军足足八万大军。

于琄到河东后,先是去了太原拜见郑从谠,此时两人刚刚从太原赶到。

李璟率先上前抱拳拜见大帅郑从谠:“镇国军李璟拜见大帅!”

一见到李璟,郑从谠不由的就有几分欣赏,李璟长的一表人才,外貌品相很好,一看就让人满意的那种。特别是李璟眼下功劳极大,但却并没有骄横跋扈的表现,一见到他立即行参拜大礼,这让他十分满意。不由的手捋着颌下五绺长须微微而笑,眼中满是赞赏的眼色。

李璟此次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出兵,先前一直在幽州打转,这还让他有些担心李璟不想前来。却没想到,李璟最后一路赶到,可一到晋中,立下的军功却是他们几镇兵马加一起都不如的。不但收复了蔚代忻云四州,更关健的还是一下子策反了沙陀三部中的二部,并且把高家兄弟和傅家兄弟策反,这一下子可就招降了一万多人,更把沙陀叛军退往草原的退路给堵住了。而且不光如此,李璟还成功策划了振武军的反正,以及党项人的出兵,一下子歼灭了李国昌的六千精锐沙陀骑兵。现在,还带来了契必部的三千骑兵,可谓是居功至伟。而且他还听于琄说过,当初袭击单于都护府,也正是李璟的提议。

而且他一到天门关,听说朝廷颁发的旨意,加李璟为齐国公、给镇东军赐名镇国军,并且赏赐了李璟大量的钱帛。李璟把钱帛都拿出来赏给了下面的将士,还自掏腰包,给天门关诸镇讨逆兵马都发了一笔丰厚的赏赐。这让他十分高兴,给诸将兵马赏赐,这本来是他这个招讨使的职责,只是河东镇这两三年来,兵变了四五次之多,府中实无钱帛。现在李璟帮他出了这笔钱,让他相当高兴。

此时在郑从谠的眼中,李璟已经不只是一员能打的猛将,而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可以独挡一面的优秀统帅了。

“季玉请起,此次讨逆之战,以功你为第一。能结识你这样的后辈,我很高兴啊。”

李璟对郑从谠也是十分满意,在李璟看来,郑从谠是一个真正忠诚于大唐的正臣,只可惜,他生不逢时,生在了这风雨飘摇的晚唐。郑从谠就如同一个救火队员一样,从他的仕途履历就可以看的出来。

“大帅过奖了,璟不敢居功,能有此战绩,完全是因为大帅审时夺势,成功的将李克用的主力拖在了太原城下。这次陛下隆恩加封我为齐国公,授一镇节帅之位,实在是有些惶恐。今后,还希望大帅能多加指点。”

郑从谠笑了笑,对着旁边的于琄示意道:“你们师徒也应当是好久没见了吧,过来拜见你老师吧。”

李璟走到于琄面前,双膝跪下,郑重行大礼:“门生李璟叩见老师!”

于琄自刚才一入帐中见到李璟时,就惊讶不已。

与李璟分别差不多才一年的时间,再见之时李璟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并不是官职上的变化,而是那种由内而外彻底的改变。刚收李璟为徒时,李璟那时身体还有些单薄疲弱,整个人带着些青涩。可是现在,李璟的身板强健了许多,虽然不似虎背熊腰,可也是身强体健。特别是他的身高似乎比那时又长高了不少,整个人六尺二左右,站在那里比他还高出一头。特别是那些眼睛,目光中透露着自信,锐利而又不失沉稳。

李璟现在给他的感觉就是自信、沉稳、大气,这根本不似一个二十出头的年青人,而似乎是一个经历半生阅历积淀的沉稳中年人。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转眼间,李璟的功业已经不弱于他,官职之位更已经与他平起平坐。二十一岁的开镇节帅,并非名门之后,却已经位封国公,于琄感慨,得门生如此,师复何求啊。

得此佳徒,于琄十分欣慰。

他扶起李璟,伸手拍了拍李璟的肩膀,开怀笑道:“好小子,比老师预料中你走的更远。难怪当初,崔兄信中跟我说曾想带你去青州你不肯,当初还以为你自视甚高,现在看来,你到是心中早有想法了。”

李璟一年多没见于琄,此时再见,于琄的虽然感觉又苍老了一些,可精神气却不是在登州时可比。在登州时,于家刚遭受了一场大灾难,全族被贬,他从淄青节帅贬为登州司马,心境可想而知。而现在,他不但在天德军的任上东山再起,而且凭借着这次的平叛功绩,还一举进振武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封卫国公,成为了使相。

“老师教授之恩,李璟铭记在心,没齿难忘。”

于琄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你既是我于琄的门生,也还是崔兄的门生,我们二人都一心为朝廷,如今看到你如此出息也十分高兴。希望你能效忠天子,报效朝廷,为国尽忠,成为我大唐的中兴之臣。”

李璟默默的点头,虽然他并不认为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