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骑(狼崽)-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温体仁还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句话粗略一听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仔细一想,里面的问题就有很多了,这是直接指出他杨嗣昌也只是嘴巴上说说而已,真正的指挥作战他还是嫩了许多。他老子虽然是犯了错误,可是也只是战略上的错误,但是在每一次剿灭叛逆上是没有错误的。

“嗯,既然你精通练兵,朕原本是让你做一个兵部侍郎的,但是你今天又出了一个主意,朕很高兴。”崇祯皇帝有些迟疑道。

“皇上,臣本是罪臣之子,皇上让臣有今日的地位,臣已经感恩戴德了,不敢再有奢望,臣只希望继承父亲的志向,帮助皇上剿灭叛逆。”杨嗣昌想了想,最终决定还是不想留在京师里,温体仁可是一个小人,自己如此受宠,若是再留在京师里,还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杨嗣昌是一个聪明人,决定还是先避开的好。

“好,好,难得你有如此志向。”崇祯皇帝很高兴,叹息道:“可惜啊!满朝文武都是如你这般就好了,那些叛逆早就剿灭干净了,也不会有如今的彼此起伏了。”

“皇上,臣恳请皇上下定决心,大力征剿。军队的人数越多越好。”

“这句话倒是不错,朕也是这么想的。”崇祯顿时来兴趣了,指着杨嗣昌说道:“你且说说,还有什么好的计策不成?”

“这个臣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明察朝廷各地的军队数量,挑选精兵,加以整训,训练出精兵来,然后再行剿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唯独有精锐军队,才能一举荡平匪患。”杨嗣昌想了想说道:“臣想去宣府练兵,精选精锐兵马,待一年之后,必定可以训练出一只精锐军队来,帮助皇上剿灭匪患。”

“练兵?”崇祯皇帝点了点头,说道:“杨爱卿说的有道理,这兵还是要练的,更是需要有实战经验。宣府,宣府这个地方可是没有实战的地方啊!”崇祯皇帝迟疑了一阵,宣府这个地方关系重大,那里距离李信并没有多少路,但是宣府的兵马尽是精锐这点他是知道的。

“皇上,臣以为可以去宣府。”温体仁眼珠转动,忽然说道:“宣府兵马已经多年没有调动过了,虽然都说宣府是精兵,可是常年未曾征战过的军队,算不得精兵,自从征北侯坐镇草原之后,宣府也就成了中原的城池了,算不得边关,十几万将士聚集宣府,却无所事事,这对宣府的精兵是没有好处的,臣以为杨大人去宣府,正好可以杀杀宣府的歪风邪气。想必依照杨大人的本领,一年时间,足以让他训练出一只精兵来的。”

“皇上,臣等附议。”侯恂、王应熊等人纷纷出言说道。

“既然如此,杨爱卿以兵部侍郎衔去做宣府的巡抚吧!陈新甲先调回京师,另作他用。”崇祯皇帝想了想,方点了点头说道。

“皇上圣明。”温体仁等人纷纷拜道。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又叮嘱了杨嗣昌一番话后,才让众人跪安。

“还是首辅大人高明啊!”乾清宫外的广场上,温体仁等人望着杨嗣昌离去的身影,王应熊笑呵呵的说道。

“此人睚眦必报,也不是什么简单的货色,今天在李信那里吃了一个大亏,若不是皇上信任此人,就这一条就足以让他永世不得翻身了,现在居然还想去宣府,还真以为去宣府练兵啊!”温体仁不屑的说道:“现在的宣府,那可是李信的地盘,晋商七大世家,还有侯家父子,这些人要么是李信的下属,要么是李信的朋友,他去宣府就是一个跳骚。”

“反正李信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最后闹僵起来,倒霉的还是他们两个。”侯恂冷哼哼的说道:“他要是真到宣府练兵我也就认了,看看他出的那些主意,还不是从老百姓身上弄钱?还监生,这些年监生就是被这样的人给弄坏了的。”侯恂是户部尚书,本来找钱这样的事情就归他负责的,好吧,这个杨嗣昌也在里面弄了一脚,这是想干什么,这简直就是在打侯恂的脸啊!

“这个李信恐怕知道杨嗣昌去了宣府,他也不高兴了。”王应熊笑呵呵的说道。

“早走早好,他这个时候不走,万一让杨嗣昌提前到宣府,拿了宣府的兵权。然后一口气将宣府九边尽数堵死,学着洪承畴的模样,李信还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呢?”温体仁笑呵呵的说道:“除非他真要起兵造反,否则的话,他的兵马只能是困在中原,动弹不得。”

“若李信连粮草都没有的话,那才叫好笑呢!堂堂的征北侯居然就这样被困死在中原了,关外十几万精锐一起猛攻九边,朝廷大员居然就这样逼死了一个有功之臣,传扬出去,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王应熊忽然笑呵呵的说道。

“哈哈,若真是那样,是功还是过,都已经不是你我说的算了,而是天下人说的算,李信就算再怎么嚣张,可是毕竟是朝廷的征北侯,关外的建奴还需要他来收拾呢!有的是恃宠而骄,公报私仇,这样的人,岂能为朝廷大员,为皇上的臣子?”温体仁冷哼哼的说道:“侯大人,你说呢?”

“虽然他的办法能给朝廷带来不少的银子,可是我看,嘿嘿,最后吃苦的还是老百姓,若是这样的人进入朝廷中枢,就算征北侯他们再怎么厉害,朝廷的兵马再多,恐怕也是被那些叛军给拖死,因为满天下的叛军只会是越来越多,想剿灭都是不可能的。”侯恂冷哼哼的说道。

与温体仁等人不同,侯恂自然知道这里面所有的‘因粮’也好,或者是裁撤驿卒也好,所针对的都是一些底层百姓。所谓的纳捐,那才能得到多少。裁撤驿卒以前也是干过,第一个猜测的就是诸如李自成这样的人,这样的人也在社会上都是没有地位的人,但是孔武有力,以前好歹还能弄点吃的,朝廷一旦裁撤驿卒,这些人又将如何安排的呢?无疑,无论是崇祯也好,或者是杨嗣昌也好,都没有做好这个准备,或许侯恂虽然是这么说的,他也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点。

杨嗣昌所提供的策略看上去很完美,可是实际上,只是片面的从老百姓中去拿,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现在的大明朝中的实际问题。朝廷或许在这方面得到了不少的银子,可是同样的,又有许多老百姓流离失所,然后为叛军所裹挟,叛军的人数又将继续增加。杨嗣昌的策略就如同往开水里加水,短时间内或许有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倒霉的还是自己。

“不知道李信现在知道杨嗣昌为宣府知府后,将会有什么样的举措。”温体仁忽然笑呵呵的说道。

“还能怎样,还不是赶紧回去,免得杨嗣昌在宣府捣乱,最后倒霉的只能是自己了。”王应熊听了之后,闻言一愣,最后哑然失笑道。

城外,李信大军终于筹集了足够的粮草,正准备领军回草原。大帐之中,李信也是身着盔甲,石元直等人等候在一旁。

“主公,帐外有人自称曹三喜有要事求见。”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外面有亲兵大声说道。李信和石元直相互望了一眼,暗自吃惊,李信的大军准备晚上离开京师,免得崇祯等人又出什么幺蛾子,曹三喜作为京师的密探的负责人,这个时候前来就见,必定是有要紧事。

“赶快让他进来。”李信赶紧吩咐道。

半响之后,就见曹三喜神情有些惶急,走了进来,朝李信行礼道:“主公,军师,属下刚刚在温府听到一个消息,说杨嗣昌被封为宣府知府,领兵部侍郎衔了。属下不敢怠慢,赶紧前来禀报主公。”

“杨嗣昌以兵部侍郎领宣府知府?”李信听了之后面色一变,微微有些紧张。

“曹三喜,这个消息是你自己查来的,还是温体仁告诉你的。”与李信不同的是,石元直想的更多,曹三喜传来的消息,无疑是朝廷还没有下的圣旨,那这里面就有些奇怪了,曹三喜是如何知道这些消息的,是温体仁主动透露,或者说是无意中透露的?

“这个?”曹三喜闻言一愣,用不解的眼神望着石元直,他不明白石元直为什么这么说。

“主公,若是温体仁主动透露的话,说明温体仁并不希望杨嗣昌去宣府,此人或许与杨嗣昌有矛盾,这个时候将这个消息透露给我们,是希望我们替他好生的教训杨嗣昌一顿。”石元直笑眯眯的说道:“不过,依照属下看来,属下倒是认为这种情况很大,毕竟杨嗣昌得了皇帝信赖,对温体仁也是一个威胁。所以他想教训杨嗣昌也是有可能的。”

第398章崇祯的意

“主公,听说杨嗣昌在西暖阁向皇帝陛下进献了良策,听说是可以解决朝廷缺粮饷的问题。”曹三喜赶紧将自己从温体仁那里听到的消息说了一遍。

李信和石元直二人听了之后,相互望了一眼,最后李信点了点头说道:“曹兄弟,多谢你连夜送来的情报,李信待征北军多谢你了。”

“不敢,不敢,这是属下应该做的。”曹三喜脸上露出一丝激动来,说道:“现在天色已晚,属下要回去了,否则城门关闭,容易引起他人怀疑。”

“好,劳烦先生送一下。”李信点了点头,对石元直说道。

曹三喜拜谢之后,在石元直的带领下出了大帐,半响之后,才见石元直回来。

“哼,朝廷的这些大员们还真有意思,相互倾轧到这种地步。”李信听了之后,露出一丝冷笑来,笑呵呵的说道:“杨嗣昌也是倒霉,自己才高八斗,在崇祯皇帝面前露了一下脸,但是到底是年轻人,不知道韬光养晦,活该温体仁这个老狐狸给算计了一把。”

“杨嗣昌此人睚眦必报,今天在校场上被高猛将军生擒活捉了,一旦让他去了宣府,对于我们可是极为不利的。就算是晋商的七大世家,恐怕也很难帮助我们,张家口这一带的晋商们也会遭受重大的损失。对于我们云中的建设,乃至对于我们征北军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想必温体仁也察觉到这件事情,所以才会请我们与他合作,一起对付杨嗣昌。”石元直在一边解释道。

“怎么合作?这个温体仁倒是说的轻巧,自己一点都不出力,就让李信冲锋在前的吗?自己跟在后面捡便宜,这世上哪里有这样的好处。”李信不屑的说道。对付杨嗣昌他是愿意,不管怎么样,杨嗣昌对自己是有威胁的,一旦在宣府内封锁张家口,晋商们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李信的军队之所以如此强大,李信的军费如此之高,靠的就是晋商们不断的朝自己输血,一旦张家口被封锁,草原上的货物就不能送到晋商手中,而中原的一些东西也不可能运到草原,铁器、粮食、茶叶等等战略物资也不能送到李信手中,这对于李信就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主公吗,干脆我们就派人杀了这个叫杨嗣昌。”高猛冷哼哼的说道。

“你就知道杀,这个杨嗣昌是崇祯皇帝的宠臣,这次让他去宣府,一方面是为了增加他的政绩,而另一方面就是让他训练宣府兵马,好日后重用他,当然,还有一个可能,皇帝陛下恐怕是忌惮我李信了,所以准备让杨嗣昌封锁张家口,制衡我。”李信脑海中瞬间就转过了几个念头。天下重地何等之多,崇祯皇帝要历练杨嗣昌,可以派他到许多的地方,也不一定非要去宣府,这次让他去宣府,恐怕有一部分是为了防备自己的。

“这个还真有这个可能。”一向腹黑的石元直平日里也不曾重视商业,但是经过李信这么一说,猛的面色大变,失声道:“若真是如温体仁所说的那样,杨嗣昌是一个睚眦必报的角色,而且崇祯皇帝将他安插在宣府,或许真的是冲着我们去的。晋商对我征北军来说,是一条事关生死的命脉,若是被杨嗣昌封锁了张家口,不允许物资出入,我们征北军就等于被人勒紧了喉咙,连呼吸都困难了。”

“所以我很紧张。”李信面色铁青,在大帐内走来走去,说道:“或许皇帝陛下准备削弱我们,或者说是冲着晋商七大世家去的,毕竟我征北军是在这些晋商的帮助下发展的。他崇祯是嫉妒本侯了。”

“皇上是没钱了,所以才会想一些办法来弄钱,主公兵马众多,每个士兵的军饷就能抵到朝廷士兵的两倍甚至还要多,这一切无一不是显示着主公有钱,或者说是晋商有钱,皇上此举就是冲着晋商,冲着主公来的,主公若是是没钱,就算主公想造反,也支撑不了这么多的军队,相反,朝廷若是查抄了晋商七大世家,几千万两银子还是轻松可得。”石元直双目中闪烁着凶光,崇祯此举最大的可能或许就是想将晋商百年所得都纳入自己的腰包之中,不但是对于晋商,更重要的是李信支撑不起。

“先生可有什么办法?”李信有些不满的说道。崇祯这招实在是太狠了,虽然明面上不会找自己的麻烦,可是一旦要对付七大世家,那就是要了自己的性命。除非自己真的造反,火速占据宣府,这样杨嗣昌就算是做了宣府的知府,也是无可奈何的。

“主公现在做好准备了吗?”石元直幽幽的说道。

“现在的天下还是大明朝的天下,皇帝陛下还是天下共主。”李信很干脆的摇摇头,他本身底蕴就不足,更何况现在的天下还是大明朝的天下,天下人还是向着崇祯皇帝,他的威望还没有那么高,若是造反,那就是真的成了起兵造反的人了,天下的那些读书人都会反对的。所以李信很干脆的承认,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

“那就是了,主公的威望尚不足以让天下人信服。所以属下以为,这次我们只能是以忍让为主。”石元直低声说道。

“那晋商如何是好?”李信又问道:“这些家伙明面上是跟着我李信,但是只要有人给了更高的价位,他们是不会跟着我的李信的。”

“主公说错了。”石元直却摇摇头,认真的说道:“主公,时至今日,我们征北军是需要晋商,但是晋商不也是需要我们的存在的吗?晋商之所以能够富倾天下,靠的就是他们掌握了中原和草原之间的交通要道。主公,现在草原掌握在谁的手中,还不是在主公的手中吗?只要主公掌握了草原,这些晋商们就得听我们的。既然张家口不行,我们就换一个地方就是了。九边之地,四通八达,寻找出一道交通要道来还是很简单的。”

“嗯,既然如此,我们立刻就走,然后在云中召集七大世家,让他们离开张家口,我看那杨嗣昌也是一个扒皮的家伙,让晋商呆在那里,恐怕这些人要吃亏的。”李信毫不犹豫的说道。

黑暗之中,原本按照祖制已经落锁的宫门缓缓的打开,有几个太监抬着一顶小轿子,在一个太监的带领下,进了皇宫。随后宫门再次紧闭。

因为是节省银子的缘故,整个崇祯时代,皇宫中并不是金碧辉煌的,除非是重大节日才与民同乐。可以说,崇祯皇帝是明朝历史上最辛苦的皇帝。此刻的皇宫中,也同样是没有点了蜡烛,只有一个小太监拎着一个灯笼在前面行走。黑暗中的皇宫静悄悄的一片,大汉将军们站立在一边,还有一队队御林军在一边巡查着。只是那名小太监有令牌在手,领着轿子在皇宫内畅通无阻。

“杨大人,到了。”随着到了一所建筑面前,才见轿子落了下来,一身素白道袍的杨嗣昌抬腿走了出来,却见自己再次来到了西暖阁,而距离轿子不远的地方,正是崇祯皇帝的心腹,紫禁城大太监王承恩。

“见过王公公。”杨嗣昌不敢怠慢,赶紧上前行礼。杨嗣昌此人虽然有些睚眦必报,虽然有点恃才傲物,但是也得看人,像王承恩这样,乃是崇祯身边的近臣,杨嗣昌还真不敢怠慢呢!

“杨大人,皇上已经等候多时了,请跟我来。”王承恩面色阴沉,见杨嗣昌行礼,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一脸的严肃,这让杨嗣昌更加的紧张了。有时间就紧闭了嘴巴,跟在王承恩身后,进了西暖阁。

“臣杨嗣昌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进了西暖阁之后,杨嗣昌不敢怠慢,低头就跪了下来,他只感觉到前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就见一袭明黄来到自己的面前,然后就感觉手臂一紧,就感觉一股力量将自己拉了起来。

“起来说话。”崇祯那温和的声音传入了杨嗣昌的耳中。

“谢皇上。”杨嗣昌顺势退在一边,心中却是在想着崇祯夜间召自己进宫所谓何事。

“杨卿知道朕深夜违反祖制,召你入宫所谓何事吗?”崇祯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微臣愚笨,还请皇上明示。”杨嗣昌确实不知道崇祯深夜找自己来做什么,连带着自己的官袍都没收拾。

“征北侯给朕算了一笔账,他的军队十几万人,那些普通士兵每人的军饷是朝廷的三倍还多,加上其他的补给什么的,李信每个月消耗的饷银几乎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李信有钱的,但是他又没钱,他的钱是靠商人帮他赚来的,爱卿知道朕的意思吗?”崇祯皇帝轻轻的说道。

“商人?”杨嗣昌闻言一愣,但是很快就明白崇祯皇帝的意思,崇祯让自己去宣府,不但是为了锻炼自己,让自己练兵,但是更重要的是对付李信。但是又不能明面上对付李信,只能从晋商七大世家下手。

“不错,正是商人,李信能有今天,一方面是因为他掠夺了许多金银财宝,林丹汗的数百年积累成就了征北军,但是同样的,晋商七大世家帮助他赚取了许多,晋商从草原获取了大量的皮毛等珍贵物品,而晋商也将中原的物品送到草原上,这样也能赚取了许多的东西,这些金银就帮助李信能征北军建成一只强大的军队。李信的核心就是晋商,只要关闭了张家口,晋商就会损失许多,银钱的减少,李信的兵马也就没有军饷,最后只能是和朝廷的士兵一样。杨爱卿,你可明白?”崇祯皇帝淡淡的说道。

“臣只是一个知府,恐怕无法节制宣府兵马。”杨嗣昌想了想,脸上露出一丝为难来,他虽然想着帮助崇祯皇帝,但是更明白的是在宣府自己并不占优势。听说在宣府,侯氏父子与李信关系很好,甚至李信的大军出入关中,如同出入无人之境,他手中并没有兵权,虽然有一个兵部侍郎的官位,但是若是没有崇祯的圣旨,他是指挥不了这些军队的。

“那朕授予你全权,节制宣府兵马。”崇祯皇帝想也不想的说道:“若侯世禄支持你也就算了,若是不支持你,朕自然会下旨,剥夺侯世禄的官位人,让你在宣府便宜行事。记住了,朕只需要结果,不需要其他。”

“臣遵旨。”杨嗣昌听了之后,心中极为振奋。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削弱李信的最佳机会,要知道杨嗣昌是湖南人,他与朝廷其他的出身山西的官员们不同,这些官员都与晋商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甚至他们就是晋商的官场代理人,可是杨嗣昌就不一样了,他是湖南人,根本不会管晋商的死活。

“朕的圣旨明天就会下达,你明天就走,朕会为你拖住李信。只要李信还没有回到草原就行,这样一来,你的行动也能方便许多。”崇祯皇帝对杨嗣昌就是好,这是在不择手段的帮助杨嗣昌。

“臣多谢陛下。”杨嗣昌听了之后,十分的感动,赶紧拜谢道:“臣这就去准备,明天早上就出发,一定抢在李信前面到达宣府,解决此事。”杨嗣昌见崇祯皇帝如此帮助他,他自然是感恩戴德了,赶紧拍着胸脯保证。

“哎,其实李信这个人,虽然嚣张跋扈了点,但是也是一名好将军,但是朕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一个将军,只需要知道行军打仗就可以了。至于粮饷,自然是有朝廷来解决。”崇祯皇帝想了还是叹息道。

“皇上所言甚是。”杨嗣昌低着头说道,他心中却是一阵冷笑,在战场上本就是你死我活的,而在官场上也是如此,自己此去可是要挖李信的根底,李信的十几万大军自此就掌握在朝廷的手上,李信能不能做征北侯,那也得看朝廷的脸色行事,想李信如此嚣张跋扈之人,一旦得到这个消息,又岂会饶过自己。两人已经是生死仇敌了,已经到了你死我亡的地步,岂会留下后手,杨嗣昌已经决定,到了宣府要好生的炮制七大世家,不管用什么办法,也要将李信阴谋造反的名头给落实下来,然后办成铁案,你李信不反,我也要逼你造反,让成为天下人所唾弃的对象。

崇祯皇帝哪里知道自己的心腹大臣心中正在打着小算盘,他正在想着自己收服七大世家之后,用七大世家的银子如何帮助自己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宝。然后自己建立更强大的军队,然后就是平定四海,中兴大明等等。

“杨爱卿,你还需要帮手吗?”崇祯皇帝忽然想了想,说道:“侯家父子若是不听命令,你将如何是好?”

杨嗣昌想了想,最后说道:“臣听说过总兵曹文诏忠于王事,臣想调他去宣府。”曹文诏这个人他是听过的,虽然是山西人,可是实际上,却是忠于朝廷的,此人也是一名悍将,让他掌握宣府兵马,就算李信到时候兴兵造反,猛攻宣府的时候,也是有人抵挡的。所以他就想要曹文诏。

“可以。”崇祯想了想说道:“曹文诏可以给你用。不过不能给你用太久,曹文诏是一员猛将,他应该驰骋在疆场之上,日后还是要出征的,而不是守着宣府。”

“臣会尽快解决宣府之事的。”杨嗣昌也听懂了里面的意思,赶紧保证道。

崇祯皇帝听了之后,这才点了点头,又叮嘱了杨嗣昌一二,与他研究了一番如何对付七大世家,以及如何防备李信的反弹等等,最后两人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了,这才放杨嗣昌离开皇宫。

而在北京城外,一只兵马正在缓缓而行,虽然是数万大军,但是李信的军队军纪严明,收拾起来极为快速,加上下午的时候已经有了准备,不过两三个时辰,大军就开始启程。

而作为一军主将的李信,却是战马上写着书信,一封是给七大世家的,让他们收拾银两,最好将这些东西都转移到草原上去,另一封却是到侯家父子手中的,作为李信的铁杆盟友,杨嗣昌到了宣府,侯家父子想掌握军权恐怕很难了。这也是要做好准备的。最后一封却是到云中,命令留守云中的宋献策抓紧时间寻找金矿银矿,不管怎么样,他都决定铸造自己的钱币,用金钱渗透大明朝。

“主公,真的难以想象,明天崇祯皇帝知道我大军已经离开之后,会是什么样子。”石元直等李信将信件发出去之后,笑眯眯的说道。

“若我是崇祯,今天下午就应该将我留在北京城,不让我们有准备的时间,可惜的是,他就算现在想起来也迟了。”李信满不在乎的说道:“先生,我们出发吧!前面还有一个遵化呢!我要到遵化坐一坐。”李信脸色冰冷,望着身后一眼,在远处那是洪承畴的大营,可惜的是也是一个无胆的鼠辈。

第399章回军

李信大军出动可以瞒得了崇祯皇帝,可是却瞒不了洪承畴等人。可是洪承畴却是没有任何的办法,十几万大军云集在京师城下,无所作为,这让洪承畴很郁闷。连夜被叫起来的卢象升、高起潜等人也是皱着眉头,不知道如何是好。

“不要再等了,立刻领军追击,就算不追击,也要跟在他后面。”高起潜尖细的声音想起,他是一脸的怨毒,在他看来,这是一次将李信留在中原的最佳时机,可惜的是,却被眼前的几个人给破坏了,当断不断,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

“可惜了,这个时候要是能进北京城就好了。”卢象升微微有些叹息道。北京城和其他的城门不一样,入夜之后,非圣旨,无人能打开北京城,当然,这也是有例外的,可是这样的例外,与洪承畴的大军是没有关系的。

“就算进了北京城又怎样,这个时候宫门都已经落锁了。”高起潜冷哼哼的说道。在他看来,北京城还是很容易进去的,他是紫禁城的太监,而且是属于位高权重的那一种,北京城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可以进去的,但是北京城能进,并不代表着皇宫能进。

“李信是没有圣旨就来到了北京城下,就算是没有圣旨,他也是想走就走,征北军一向是不在我朝廷大军序列之中。就算是我也没有办法阻止,除非是圣旨。”洪承畴坐了主位,声音极为平淡。深夜的皇宫不是那么好开的,除非是大事发生,当年在崇祯登基之前,天启皇帝病重,魏忠贤掌控皇宫,不然君臣见面,以福王为首的宗室王公大臣们这才冒着生命危险闯关成功,而当年的洪承畴也曾经历过此事。可是这让他做第二次,恐怕是没这个胆子了。

“哼,正因为如此,这才感到有些问题了。”高起潜冷哼哼的说道:“既然征北军是能自由行动的,什么时候撤军不好,偏偏要这个时候撤军,这不是有问题的吗?诸位,咱家认为李信这次撤军是有大问题,有阴谋的,我们不能等到皇上的圣旨下来,赶紧是这个时候追击,否则的话,让他的阴谋得逞,皇上那里我们可就交不了差了。”高起潜在一边叫嚣起来,众人却是面色愁苦。

“高公公,我们是勤王大军,没有皇上的圣旨,岂能轻易行动,而且那李信逼近是朝廷的征北侯,而不是建奴。我们随便追击,被李信知道了,一怒之下,禀报了皇上,那皇上是处罚我们呢?还是向李信认罪呢?”卢象升不满的说道。

“总比放了他们跑了好。”高起潜听了之后,顿时气的暴跳如雷,指着卢象升大声的说道:“卢大人不追击李信,不会是担心被李信伏击,连命都丢下来吧!莫非一场比试打的卢大人连一点信心都没有,望着李信的旗帜就想跑的远远的不成?”

“两位就不要吵了。”这个时候,洪承畴说话了,扫了众人一眼,说道:“不管怎么样,我们没有皇上的圣旨,就不能追击,谁让征北侯还是朝廷的征北侯的呢?若是敌人,我们自然可以追击,可是现在不行,但是高公公的话也是有道理的,李信深夜撤军,这里面必定是有蹊跷的,我们也不能不防备,可以夜不收连夜监视李信,看看李信的一举一动,明日城门打开,我们立刻去见皇上,请皇上决断。”洪承畴想了想,此事还是不能轻易下决定,连夜追击李信,莫说是没有借口,就算是有借口,洪承畴也是不敢这么做的,谁不知道李信此人用兵如神,既然是要连夜撤走,难保他在后面没有什么手段防备追击的军队,到时候,反过来,被李信伏击了一场,那倒霉的就是自己。洪承畴极为奸诈,岂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恐怕也之恩能够如此了。”高起潜等人见洪承畴都已经下了命令,心中虽然不满,但是也只得遵命而行。

“这个李信?居然往北行?不会是想通过喜峰口回去吧!”高起潜忽然面色一变,若真是通过喜峰口回去,那就是在众人脸上狠狠地甩了一巴掌了,众人可是刚刚将李信从喜峰口逼到京师来的,这下让李信回去了,这就是赤裸裸的打脸了。

“应该不会。”洪承畴脸色也变了变,但是思索了片刻摇摇头说道:“他若是从喜峰口经过,张尚书的兵马早就把守住喜峰口,然后我们大军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