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骑(狼崽)-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征北侯在云中大兴宫殿,并且在云中城郊兴建高台,高约九丈九,并且已经设立文武百官,准备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登基称帝。”
这样的言语在京师的各个角落都传遍了,而且是传的有模有样,好像是真的一样。不光是这些平民百姓在传闻,就是在京中的各个官员们也在传闻此事,只是这些人和平民百姓不同,虽然心中也在猜测这件事情,可是却不敢到处说。毕竟李信手握重兵,他要是真的称帝了,还真是没有办法。
然而在武英殿内,崇祯皇帝却是满脸的阴云,这个消息他是刚刚听到的,不同于其他臣子或者老百姓的,崇祯皇帝对自己的江山社稷极为重视,一听到消息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不相信,但是很快东厂、锦衣卫从市井中得到的消息,让崇祯皇帝坐不住了。
“你们说说,李信这件事情是真的吗?”崇祯皇帝面色阴沉,整个大殿内一片阴云,压的众人都抬不起头。
“皇上,臣以为此事子虚乌有,乃是东虏的离间之计。”温体仁这段时间很是不安分,上蹦下跳的,这个时候,他第一个出列说道:“征北侯此刻被林丹汗围困在云中府,自顾不暇,能不能击败林丹汗的联军都不一定,哪里还能称帝呢?这分明是敌人的离间之计。”温体仁话音一落,引来了众多党羽的纷纷叫好。
“空穴来风,未必有因。”说话的是户部尚书毕自严。只听神情极为冷淡,拱手说道:“皇上,此事既然传遍京师,说明征北侯或许有这方面的想法,不管是不是,朝廷都要加以戒备。征北侯拥兵十余万,但是军中却没有监军存在,不符合朝廷的规矩,臣以为必须派遣监军,将这支军队纳入朝廷的监控之中,这对于朝廷,对于征北侯都是一件好事。”
温体仁听了之后,眉毛抽动,他最讨厌有人跟他对着干了,若是周延儒,他是无话可说,可是现在这个毕自严也冒了出来。这不是在挑衅他的权威吗?当下冷笑道:“毕尚书说的轻巧,征北侯手中十余万兵马,这些人大多数是异族军队,只是凭借着征北侯的威望才能镇压的下来,现在再派上监军,恐怕那些人会不服吧!”
“哼,既然征北侯为朝廷的侯爷,那么这些军队也是朝廷的,就应该受到朝廷的约束。”毕自严冷哼哼的说道。
“毕大人何故对征北侯如此苛刻,可是对其他的同僚却是如此的庇护呢?”这个时候,一个冰冷的声音传了出来,众人望去却见是御史余应桂,只听他拱手说道:“皇上,臣弹劾户部尚书毕自严毕大人徇私舞弊,推荐的官员把关不严。”
“哦,这是怎么回事?”崇祯皇帝有些惊讶了,原本是在讨论李信的事情,怎么一下子又扯到了毕自严头上了,他很震惊,要知道,这个毕自严可不是一般的人物,深受崇祯皇帝信赖,他担任的户部尚书可是有些年头,自从崇祯的哥哥天启年间开始,后来虽然因为魏忠贤的缘故被罢官了,但是魏忠贤被铲除后,他再次担任户部尚书,并且为崇祯前期的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
毕自严到任时,明朝国库早被魏忠贤侵吞挥霍一空,国家每年赤字达130余万两白银。财政崩溃,政府只得向人民大肆科敛。三饷加派使人民困苦到了极点。毕自严从抓节源开流着手,首先提出裁汰冗兵、兴复屯田,地方官吏以经济发展速度来考核。毕的建议得到崇祯皇帝的称赞。其后,他广泛征求朝廷老臣的意见,系统地提出了12条解决财政困难的措施。包括增加盐引,令商人运粟实边,裁汰冗兵冗役,检查军饷虚冒,开发京东水田,清查天下隐田,兴办军屯等项,皆得允行。为了杜绝地方官侵吞赋税银两,他亲自主持编订了赋役清册,颁行天下,严格监督审核,使贪污现象受到控制。原来的官屯地亩因年代久远皆被势家豪族侵占,赋税收不上来,毕自严不畏困难,亲自主持核查清丈了官屯地亩,明令按亩起科,增加了收入。在他的精心谋划下,冗兵冗费减下来了,虚报冒领、贪污侵吞大大减少,国家赋税收入增加了不少。如此得到了崇祯皇帝的极度信赖,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毕大人,御史郑友元,不知道尚书大人可认识?”余应桂望着毕自严说道。虽然他也只是一个御史,而毕自严乃是户部尚书,位高权重,可是他却不在乎。
毕自严转过身来望着余应桂,点了点头道:“他是我举荐为御史的。”毕自严毫不畏惧的说道。他知道这个时候余应桂为什么要提郑友元,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这么做有错误。
“以前皇上曾说明,没有还清在任期间国库亏空的官员是不能举荐为朝廷官员的,这一条不知道尚书大人可知道?”余应桂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来。
“郑友元没有还清国库亏空吗?”崇祯皇帝面色阴沉。现在国库空虚,而各地的官员也因为各种理由,还不了国库的空虚,所以这让崇祯皇帝极为愤怒。
“或许已经完成了七成了。”毕自严有些不确定的说道:“郑友元早已将七成的欠账还给国库了。”
崇祯皇帝感到意外,扭头又质问余应桂说道:“你说,到底欠了多少银子?”在崇祯看来,既然余应桂弹劾毕自严,想必这个余应桂已经掌握了郑友元到底欠了国库多少银子。
这个余应桂到底是一个厉害人物,一听说崇祯的言语的,当下朗朗说道:“郑友元到如今欠了国库银、金花银一共两千九百辆银子。”
“那差不多就有三千两了。”崇祯皇帝面色一变,忍不住朝毕自严望了一眼,这个重臣在这些年来,可是支持了自己不少,按照道理,这次应该饶了他,但是一想到干净的连老鼠都不想呆的国库,崇祯皇帝又是一阵心焦。
“皇上,我们正在讨论李信的事情,这件事情等过了这段风声再说。”周延儒看出了崇祯的犹豫,他瞪了余应桂一眼。三千两银子能做什么,江南的那些富商们,有的时候吃一顿饭也不止三千两银子。
“这个?”崇祯有些意动。
“皇上,今日一个郑友元不缴清国库欠款,明日就会有无数个郑友元,若是不加以追查,那些人各个都会学着样子,那底下的官员们谁还会缴清国库的欠款呢?国库空虚,又哪里有什么银子来剿灭叛逆呢?”余应桂冷哼道:“若是现在征北侯反了,朝廷大军必须立刻平叛,若是没有银子,士兵们又如何打仗呢?皇上,这个口子不能开。”
“哼。”崇祯皇帝听了之后,面色一动,面色阴晴不定,最后目光落在毕自严身上,面色阴沉,一边的周延儒见状,知道这个毕自严是保不住了,崇祯皇帝这些日子都是在为银子着急,连后宫的用度都一减再减,就是拼命的捞银子,近三千两银子,可以说足以让崇祯去掉一个户部尚书了。
“三千两银子也不少了,那就查一查吧!”崇祯皇帝终于开口说话了。毕自严身形颤抖了一下,面色苍白,缓缓的去掉了头上的乌纱,露出满头的银发来。
“老臣告退。”毕自严朝崇祯拜了一拜,将乌纱放在地上,缓缓地退了下去。众人望着毕自严萧瑟的身材,纷纷叹了一口,隐隐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这崇祯皇帝的官可是不好当的。谁没有一个姻亲,谁没有一个弟子门生,三千两银子就闹到朝廷上来,还逼得一个户部尚书如此狼狈的下台。众人一想到这里,纷纷用不屑的眼神望着余应桂,只见那余应桂却是满脸的笑容,尽是得意之色。他一个御史却能参倒一个户部尚书,传扬出去,也足以笑傲士林了。
“只是一个户部尚书显然是不够的。”余应桂望着众官员之首的周延儒,双目露出一丝疯狂来,满朝文武中,最大的奸臣就是这个周延儒。只有参倒了他,换上有杰出才能的人,才能护住大明江山,辅佐圣明天子。大明才能中兴,才能恢复太祖、成祖时期的模样。
一个原本是商讨军情的朝会,现在变成了一个参奏户部尚书的批斗会,大明朝的朝廷也算是奇葩的存在了。
第335章一场闹剧
崇祯皇帝望着底下的臣子们,也是皱了皱眉头,他也感觉到今日商议的事情好像是偏离了方向,当下轻轻咳嗽了两声,说道:“好了,我们继续商讨李信的事情,你们说李信会反吗?周延儒,你说呢?”
“皇上,老臣以为不管李信是不是反,我们都不能匆忙做出结论,先派人去看看再说。一面命宣府全面戒严,三边的洪承畴兵马暂缓剿灭匪患,屯兵榆林,一旦发现李信叛逆,立刻汇合九边兵马,出兵草原,哪怕与林丹汗合作,也要先灭了李信。”周延儒想也不想的说道。抛开私人恩怨,周延儒这一席话还算是老成谋国之言。毕竟李信若是造反了,事情可就大条了,以前虽然塞北有林丹汗的存在,可是林丹汗入侵中原也只是小股的入侵,对中原造成不了很大的影响,可是李信一旦入侵,那就是十几万兵马进攻北疆,大明朝可是受不了这样的伤害,所以一面命边疆戒严,一面命人去查探此事。
“皇上,臣以为李信不会反。”温体仁赶紧说话道:“皇上,李信此人忠于大明,根本就不会反,眼下洪承畴等人正在剿灭叛逆,若是这个时候,撤军回陕西,防备李信,那叛逆就有可能再次复起,到时候剿灭就困难了。”
“温大人,李信若是反了,你认为凭借宣府的那么点兵马能够抵挡住李信吗?更何况,曹变蛟前不久抽调了宣府精兵五万人,你说,宣府现在剩下多杀兵马了。”周延儒面色阴沉,冷哼哼的说道:“老臣以为此事还是小心的点好,我们也不能说李信马上会谋反,但是也不能因此而不做防御。匪患虽然严重,可是到底是散兵游勇,随时都能剿灭,可是李信此人,一旦造反,所造成的影响更大,他身边的十几万大军乃是虎狼之师,一旦南下中原,无人能抵挡,所以朝廷先要小心防御才是。”
“周阁老真是笑话。李信的云中被林丹汗等十几万联军所围困。他如何能南下中原?”温体仁不屑的说道:“更何况,臣认为这只是一个离间之计而已,这样的谣言要是流传的话,也只能是从宣府那边传来,为何会出现在京师?所以臣认为,李信不可能称帝?”
崇祯皇帝也点了点头,外有强敌,李信除非是昏了头,才会称帝,这样的谣言实在是不可信。崇祯皇帝一想到这里,正待说话,忽然外面有人闯了进来。崇祯皇帝望去,却见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何事如此慌张?”崇祯皇帝皱着眉头问道。
“启奏皇上,锦衣卫飞马来报,李信已经击败了林丹汗大军,林丹汗被李信一纸书信给气死了,而在此之前,李信先是击败了林丹汗的盟友科尔沁部族的吴克善,现在土谢图可汗也被击败,大军消散,生死不明。”骆养性脸上还残留着惊慌之色。显然自己也是被这个消息给震惊了。
大殿之中一片寂静,崇祯皇帝并着群臣就静静的坐着或者站着那里,脸上尽是不可置信之色,显然都很难消化这个事实。
“这个消息可是事实?”好半响,崇祯皇帝才回过味来,说道:“十几万大军,就这样轻轻松松的给击败了。这么快?”
“回皇上的话,事实正是如此。只是因为草原大雪的缘故,所以到现在微臣才收到这个消息,若是等消息传遍天下的时候,恐怕还会等上一段时间。”骆养性苦笑道。大雪天,消息传递的极为缓慢。
“皇上,老臣认为京中所传之言,绝非流言,也绝非离间。”周延儒老奸巨猾,也反应过来,只是他反应过来之后,一下子就是满脸喜色,大声说道:“李信既然已经击败了林丹汗,就等于统一了草原,此人狼子野心,兵强马壮,现在在草原上也是一家独大,老臣曾听说当年元朝的传国玉玺落在林丹汗手中,林丹汗既然被李信所败,势力也为李信所得,也就是说明,这枚传国玉玺绝对是落在李信手中,他要称帝也不是不可能的,甚至现在已经称帝,只是因为大雪的缘故,我们暂时不知道而已。”
“哼。”崇祯皇帝终于愤怒了。他用愤怒的眼神望着温体仁。
刚才还力挺李信的温体仁面色苍白,这个时候他真是无话可说。只要是人,都能想得到,实力强大的李信,羽翼丰满,而且刚刚击败了强敌,立足草原上,控弦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人,麾下有数百万众的人,环顾左右,皆无人可敌,这样的人会甘心为朝廷所用,做朝廷忠实的臣子吗?温体仁也是人,自问一番,若是他自己,恐怕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草原上,李信就是王,朝廷鞭长莫及,李信就是真的当了皇帝,恐怕朝廷就算是反对也没有办法,若是派兵,还真的不一定能打的过他。一想到,李信真的龙登九五,温体仁也是一阵羡慕,不过,首先他得将眼前自己的这一关给过掉。
“李信啊,李信,你可是害惨我了。”温体仁眼珠转动,思索着办法,如何化解自己的危机。
“温阁老,你刚才不是还信誓旦旦的说着李信不会反的吗?现在他已经击败了林丹汗,手握玉玺,你说他会不会反?”周延儒一下子翻盘了,老脸上堆满着笑容,望着温体仁说道。
“周大人,现在这一切只是我们的推测而已,李信究竟有没有反,并不是你我说的算,皇上,臣以为,此事还需要确认一番才好,免得冤枉了大将。”温体仁还是坚定的支持着李信。一边的周延儒却是一脸的冷笑,在他看来,现在的温体仁不过是煮熟的鸭子,只剩下嘴硬了。
“怎么,你现在还认为李信不会反吗?”崇祯皇帝咬牙切齿的说道。他忽然想到自己在前不久写给李信的那封信来,是那样的推心置腹,又是那样的低三下四,现在想起来,这是对他极大的羞辱。一时间,他面色潮红,双目如同愤怒的老虎,恶狠狠的望着温体仁,他现在是找不到李信发火,只能是冲着朝中这个李信坚定的盟友温体仁。
“这个?”温体仁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只能是低着头,满头大汗。
“皇上,李信贼子胆大妄为,欺上瞒下,居然敢兴兵谋反,臣以为必须将此人诛杀九族,将李固所赐的封爵尽数夺回,除以极刑。”周延儒这个时候,岂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在一边大声的说道。他的一些党羽也都纷纷点头。有的人还干脆说着将李固的尸体拖出来鞭尸。还有的人甚至想着将董复生来一个鞭尸,凡是帮助过李信的人,与他有关系的人,都不能逃脱。
“皇上,不可。”温体仁眼珠转动,猛的大声说道。
“怎么,温大人,你还想为李信求情吗?莫非干脆就是说你就是李信一党?”周延儒似笑非笑的看着温体仁说道。他还真想着能温体仁能够承认。
“周延儒,你这个误国之人,焉能如此。”温体仁这是豁出去了,他满脸通红,大声说道:“皇上,臣以为李信就算是击败了林丹汗,但是也绝对不会反的,他还需要朝廷,没有朝廷做后盾,他是应付不了草原上的此起彼伏的残军的,粮草、钱粮、器械,这些都是要从中原获得。而且在他身边还有那么多的反抗者,他只有依靠朝廷,才能对抗草原上的反抗者。臣以为,李信绝对不会脑子发热,兴兵谋反的。更何况,周大人,就算李信现在真的兴兵谋反了,他首先要对付的也不是朝廷,而是草原,而是东虏,你这样的想诛杀他的九族,你这不是逼着他首先就对付中原吗?现在我们九边、三边还有多少兵马能够抵挡李信,国库之中还有多少银子能够支撑十数万军队的大战?”
“这?”周延儒一下子词穷了,但还是冷笑道:“就算是砸锅卖铁,也不能允许李信这样的贼子得逞。”
“捷报,捷报。”就在大殿内吵闹声越来越厉害的时候,门外忽然歘来一阵阵捷报声,一下子将大殿内的众人视线转了出去,现在朝廷最需要的就是捷报了。
“快,看看,是何处的捷报,是曹文诏的,还是洪承畴,或者是卢象升的?”崇祯皇帝脸上隐隐有激动之色,对身边的王承恩大声说道。
“征北侯大破林丹汗十三万大军,俘获精兵五万余人,斩杀敌酋三万余人,土谢图可汗仅以身免。”不用王承恩去看看是何处的捷报,报捷的人的声音一下子震动了整个大殿,让大殿内众人不知道如何是好?崇祯皇帝阴晴不定,周延儒面色通红,温体仁嘴唇颤抖,脸上尽是喜色。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北疆从此平定矣!”温体仁哈哈大笑,大声的说道。既然李信派人送来捷报,那就是说明李信根本就没有反。这一下,又是他温体仁赢了。
第336章辽国公
“皇上,就算李信没有反,但是李信藏匿传国玉玺,说明他有造反之心。”周延儒回过神来,很快就找到了其中的漏洞,大声的说道。众人又是点了点头。
“对啊,这怎么算?”崇祯皇帝也从欣喜中反应过来,李信既然击败了林丹汗,林丹汗已经病死,土谢图可汗跑掉了,这元朝的传国玉玺自然是落到了李信手中,李信难道想私自藏匿不成?
“皇上,或许这玉玺被土谢图拿走也是有可能的。”温体仁想了想,解释道:“李信到底是离不开中原的,否则的话,也不会送上捷报的了。”
“他现在离不开中原,并不代表着以后如何?玉玺是稀世珍宝,李信此人野心勃勃,肯定会藏在手中。”周延儒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在他看来,玉玺这样的宝物若是一般人拿着都有可能生出野心来,更何况李信这样的人,手握雄兵十几万,刚刚又击败了林丹汗,声势大涨,心中肯定是野心勃勃,若不是暂时还需要依赖中原,恐怕早就反了,现在虽然呈送了捷报,但是贪下玉玺也是极有可能的。
崇祯皇帝听了之后,刚才的一丝喜悦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他也在想着这个问题,这个李信肯定是贪墨了玉玺。这让他很是气恼,玉玺乃是君王之物,非君王不能用之,李信若真是贪下了玉玺,那就说明此人有问鼎之心,崇祯岂会饶了他。
“皇上。”这个时候,王承恩手持捷报走了进来。
“不看了。”崇祯皇帝看着那大红的捷报,忽然觉得这样的捷报是如此的刺眼,让他心中极为烦闷。李信扣下了玉玺,虽然崇祯皇帝知道,但是知道了又如何,若是发圣旨质问李信,李信可以将其推的老远,一心否认此事,就算是崇祯也没有办法。
大殿内众人显然都想到了这个问题,各个都不做声,上手的温体仁面色阴沉,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而周延儒却是面带笑容,虽然他刚才是说错了,但是在玉玺这个上面可是搬回一局,转眼间,再次将温体仁压了下来。
“皇上,不如内阁行文申饬李信,让他献上玉玺。”周延儒自以为胜利,赶紧说道。只是他还没有得到崇祯的皇帝,却见王承恩用怜悯的眼神望着他一样。
“皇上,宣府陈新甲上奏说,李信麾下军师宋献策、大将高猛奉李信之名,领军一千人护送传国玉玺入京,陈新甲询问此事该如何是好?”王承恩又轻轻的说道。
“啊!承恩,你说什么?”崇祯皇帝还没有反应过来。
“李信命麾下军师宋献策、大将高猛护送元朝传国玉玺入京,宣府陈新甲询问此人该如何是好?”王承恩再次说了一遍。脸上却是堆满着笑容。、
“啊!”
“啊!”
前面一声“啊”是那些大臣们的,各个都用惊讶的眼神望着王承恩,后面的一声“啊”却是崇祯发出来的,他一下子猛的站起来,也不顾礼仪,伸手就将捷报抓了过来。
“臣李信叩拜天子驾前,赖皇上天恩,圣明烛照,臣李信领三军于崇祯五年十一月初六,冒雪出击…另臣得元朝传国玉玺一枚,不敢擅专,特命人呈送天子驾前,臣遥祝圣躬康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崇祯皇帝一下子打开捷报,一个字接着一个字的念了起来,还念了三遍之多,脸上的笑容也是越来越多。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温体仁等人早就从惊讶中反应过来,纷纷上前,跪倒在地,大声的说道。就是周延儒也是一脸的尴尬,脸上勉强露出一丝欢喜来。
“忠臣如李信,忠臣如李信啊!”崇祯皇帝心中的阴云瞬间闪过,眼前一片明亮。他还真不知道如何形容现在的心情,刚才还是气恼李信的背叛,但是没想到转眼之间,才发现李信居然是如此的忠诚。仔细想想,若是自己处在李信这个位置,手握雄兵,刚刚击败强敌,即将统一草原,而朝廷力不从心,鞭长莫及,自己又得玉玺这样的宝物,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崇祯自问了一下,发现自己还是忍受不了这个诱惑的,最起码也会将捷报送上去,自己将玉玺留下。三国时期的孙坚不就是这么干的吗?一想到这里,更加的让崇祯皇帝感觉到李信的忠诚和难得了。
“都起来吧!”崇祯皇帝扫了周延儒的时候,眉头皱了皱,但是也没有说什么,现在他的心情很很好,也不在乎周延儒的无能了,但是这根刺就是扎在崇祯皇帝的心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发酵出来。
“老臣老眼昏花,看不清征北侯的忠贞之心,老臣有罪。请皇上责罚。”周延儒也十分的光棍,一起来,就朝崇祯请罪,一边的温体仁心中却是大骂对方狡猾。若是周延儒不如此做作一番,弄不好崇祯事后反应过来,就会找他算账,现在他这么一番做作,崇祯皇帝反而还不好意思弄他了。更何况,现在崇祯皇帝心情很好,就算有天大的罪过,也会赦免的。
果然崇祯皇帝和颜悦色说道:“阁老也是一片为国之心,与征北侯相同。只是征北侯距离此地路途遥远,消息难免失真,阁老也是为了朝廷。朕就不怪罪了。”
“谢皇上。”周延儒脸上顿时露出笑容来,又说道:“如此大事,征北侯击败林丹汗,又夺回玉玺,若是让征北侯亲自来献捷,献上玉玺,而皇帝陛下亲迎大军十里,此事传扬出去,也算是史书上的一段佳话了。”
“这个老东西,还是像杀了征北侯了。”温体仁扫了崇祯皇帝一眼,见崇祯皇帝脸上有喜色,似有意动,当下赶紧说道:“阁老真是说笑了,征北侯虽然击败了林丹汗,但是草原上还是有残余势力,若是离了征北侯,何人能主持草原上的局面。看看,征北侯离家一年不到,他手下的那些人,差点连他的老巢都丢了。若是征北侯来到了京师,东虏勾结那些残余势力,再次进犯,又当如何是好?”
“恩,温先生所言甚是。”崇祯皇帝转念一想,也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征北侯劳苦功高,先是击败东虏,后是剿灭孔有德,这次又是击败林丹汗,为朝廷拓地数千里,这样的功勋可以说自从成祖以来,就未曾有也,更是献上传国玉玺,朕前些日子读太祖皇帝起居注中有记载,当年太祖皇帝登基的时候,感叹自己没有得到真正的传国玉玺,现在这传国玉玺经过征北侯,又落入我大明手中,众卿,你们说,这次该如何赏赐征北侯。”崇祯皇帝很高兴,当年朱元璋没有做到的事情自己做到了,想到了后来,成祖皇帝朱棣屡次北征草原,除掉剿灭元朝余孽之外,也是有着夺回这枚传国玉玺的心思,可惜的是,到死都没有见到传国玉玺,可是这样的梦想即将在自己手中得到实现,崇祯皇帝如何不高兴,他终日以太祖、成祖为榜样,忽然发现,自己有一样居然超过了两位,心里就个更加的激动了。
“身为臣子,为君王效命,理所应当。”周延儒心中极为憋屈,明明知道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心中很高兴,但还是忍不住说道:“皇上,李信才多大,二十刚出头,已经是征北侯了,这样的爵位古往今来,都未曾找到。臣以为一个征北侯足以让他自傲了,皇上何不赏赐点金银,褒奖三军将士?或者荫其子,册封其家眷以诰命也行。”周延儒实在是不想提升李信的爵位和官位了。那就好像是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周阁老真不愧是阁老,坐镇中枢,辅佐君王,优哉游哉。”温体仁拱手说道:“征北侯为我大明拓地千里,功劳卓著,仅仅赏点银子就算了,想那征北侯现在在草原上呼风唤雨,麾下百万众,不知道阁老以为赏赐多少银子合适呢?”
“这些都是李信应该做的,所谓雷霆雨露均是君恩,难道李信还会嫌弃银子少吗?”周延儒不屑的说道。
“李信忠君爱国,自然是不会嫌弃银子多寡的问题,但是朝廷却需要用李信来收买天下人的民心。”温体仁义正词严,大声说道:“说白了,就是用一个李信来收买天下所有的武将,告诉他们,只要为朝廷效命,皇上自然会加官赏爵。而不是让天下人都看到了征北侯奋勇作战,为我大明立下了悍马功勋,仅仅只是赏赐点银两,这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朝廷,如何看待皇上。”
“不错,温先生所言甚是,朕就要让天下人知道,只要有功于朝廷,朕不吝赏赐。”崇祯皇帝也被温体仁的一番话所感动,站起身来,大声说道:“传朕旨意,册封李信为辽国公。世袭罔替,将李信的事迹传扬天下,让天下人看看朕对李信之心。”
第337章风波
“辽国公?”众人这下不淡定了,封李信一个征北侯已经是破格提拔了,现在又封了一个辽国公,这是何等的待遇,那是不是要等到李信灭了建奴的时候,再封他一个王爷了。李信才多大年纪,二十出头,就有如此高位,以后还了得,天下之大,何人能制衡此人呢?
只是众人心中虽然很是不满,但是却没有说出来,这崇祯一朝和前朝孝宗皇帝时期是不一样的,孝宗皇帝在世的时候,朝中大臣可以当着皇帝面发火,可是在崇祯一朝呢?崇祯皇帝立志中兴,表面上也能接受群臣的劝告,但是却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自古以来,皇帝和臣子就是一个奇怪的群体,每次皇权强大的时候,臣子们唯唯诺诺,不敢反抗,但是当皇帝脾气很好的时候,这次臣子们就开始冒头了,大张臣权。以反对皇帝为荣,可是在崇祯一朝,却是不可能的,没看见崇祯皇帝换内阁比换衣服还简单呢!周延儒等人心中虽然不满,但是也不好明面上反对,只是用一丝冷笑望着温体仁。
温体仁见状心中也是无奈,这赏赐啥都行,可是一下子就赏了一个国公,温体仁自己也不淡定了,当下拱手说道:“皇上,征北侯年轻英武,擅长军事,日后帮助陛下平定叛乱,开疆扩土,这种事情常有发生,依照征北侯的能耐,想来是极为轻松的,皇上,那个时候,又如何封赏呢?臣以为,皇上对征北侯的爱护之心,天下皆知,可是征北侯年纪轻轻就为国公,这让他日后如此自处,朝廷日后又如何面对屡立战功的征北侯呢?”
“皇上,臣以为温阁老所言甚是。”周延儒也罕见的说道,两位生死对头,终于在一件事情上有了相同的意见。
“立下战功,如何不赏?众卿谁能为朕开疆扩土数千里,谁能维护边疆安定,谁能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