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苏茂相的想法马上就变成了真事。
  崇祯皇帝冷笑道:“命三边总督杨鹤为陕西巡抚,总理平乱之事。命锦衣卫锁拿白水县县令戴永怡、府谷知县胡青寒、宜川知县戚乘忌,彼辈九族一体锁拿。安塞举人褚师臣,另行处理。待杨鹤进军之后,命其于阵前,尽诛白水县县令戴永怡、府谷知县胡青寒、宜川知县戚乘忌三人九族,反叛之人除首倡者外,降者无罪,命杨鹤就地安置。王二、王嘉胤伙、吴延贵、王佐挂、高迎祥五人,其若愿降,本人处死,家人及九族皆免其罪。”
  苏茂相却反对道:“启奏陛下,如此处理,以后难免会有人模仿此等行径,稍有不满便举旗造反,到时又当如何?”
  崇祯皇帝却道:“若不是活不下去,谁愿意举旗造反?此事不必再议,此为朕特旨,亦不可为后事之例。”


第234章 燎原之势
  其实崇祯皇帝的暴怒,更多的只是借机发泄或者说掩饰自己内心的惶恐。
  像王二和高迎祥这种级别的反叛,别说是崇祯皇帝自己了,就是随便派几能打的双花红棍都能平了他们。
  但是高迎祥有个女婿就很可怕了。
  崇祯皇帝为什么刚开始穿越的时候总是梦到自己挂在了煤山的老歪脖子树上?
  答案就是因为高迎祥的这个女婿。
  可是为什么崇祯不选择一开始就直接把高迎祥他女婿干掉呢?
  答案是,崇祯皇帝是个历史小白。
  大明这么多的驿站,小白崇祯只记得一个鸡鸣驿,因为在起点穿越者培训教材当中提到过这个名字,这里出过一个王爷。
  大明那么多的驿座,小白崇祯只记得一个李自成,因为这个家伙把自己逼得挂在煤山老歪脖子树上,大明帝国就此玩完。
  可是偏偏这李自成不是鸡鸣驿的。
  至于李自成出道之前是在哪个驿站混,小白崇祯皇帝表示自己在培训时没有好好学习,不记得了。只知道大概是陕西米脂的,剩下的不知道了。
  而且,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崇祯皇帝原以为自己当了皇帝后好好的抚恤民间疾苦,李自成应该就不会再造反起事了。
  然而穿越者毕竟是穿越者,不是本位面的土著,也就不会受到天道眷顾,成为位面之子·大魔导师·秀·刘那样可以召唤流星火雨的存在。
  这次的陕西民变,虽然除了高迎祥之外,剩下的几个家伙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但是崇祯皇帝也知道,正是这次的民变,才拉开了崇祯元年到崇祯十七年里无数次的农民起义,最终才被小李子把自己逼上煤山。
  回到后宫御书房的崇祯皇帝呆坐了呆晌,突然对侍立在躬身的方正化道:“正化,朕有一事要交待你去办。”
  方正化原地不动,只是躬身道:“请皇爷吩咐。”
  崇祯曲起手指敲了敲桌面,冷声道:“你去挑选可靠的人手,去陕西米脂,查一个叫李自成的人。然后,让这个人从世间消失。记住,朕只给你半个月的时间。”
  方正化应是,神色却是变也未变。
  虽然搞不清楚崇祯皇帝为什么单独要派人去除掉这个叫李自成的家伙,但是对于自己来说,这根本就不重要,只要老老实实的按照崇祯皇帝的吩咐去办就好。
  做人毫无下限的崇祯皇帝盘算着先干掉李自成,毕竟这家伙太他娘的吓人了,只要想想这个人还是有可能投入到高迎祥的手下,然后再进攻京师,崇祯就感觉头皮发麻。
  头皮发麻的不光是崇祯皇帝,远在固原的杨鹤也头疼。
  之前就已经接到过消息,命令自己整顿军务,以防陕西大旱之下有民变之事,若有,则要自己平叛。
  杨鹤其实很想骂娘。
  自己一介文官,领着三边总督这么个职务也就算了,这他娘的还要自己去平叛,这不是难为人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既然陛下亲自点了将,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尽心王事才行。
  当然,也不是全是糟心的事儿。
  毕竟崇祯皇帝亲征蒙古还是有好处的。起码现在边军的战意比之天启七年之前要强得多,加上粮饷到位,军心也极为稳定,因此倒不怎么担心。
  就在杨鹤心中纠结不已的时候,杨府的管家就匆匆忙忙地跑进来禀告:“老爷,外面有宣旨的天使来了。”
  杨鹤噌地一下坐椅子上站了起来,吩咐道:“快,大开中门,摆设香案,迎接圣旨。”
  前来宣旨的任一真任大太监,等了半晌,才见杨鹤大开府门迎接旨意,心中便有些不高兴。
  在任一直看来,区区的民变,便是让自己带着老苗和蒙古万骑过来都足够平定的了,又何需调动三边总督前去平叛。
  只是皇爷的意思便是这样,自己一介内监,也没有甚么开口说话的份不是。心中想着,便愈发的不耐烦起来。
  冷冷地盯着杨鹤,任一真道:“有旨意,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大臣杨鹤接旨。”
  杨鹤心中咯噔一下,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对了,得罪了这个从示谋面的死太监,不安地跪地道:“臣杨鹤,恭迎圣上旨意。”
  任一真展开圣旨读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戎行效力,人臣有御侮之才;策府书勋,天室重酬庸之典。尔杨鹤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才猷英果,器识沈雄。修捍疆团,允称干城之选;缮完封守,聿推保障之能。今以尔为陕西平叛大臣,总理陕西三边一切军民政务。于戏!措一方于衽席,懋乃成功;涣三锡之丝纶,钦予休命。功成之日,朕必不吝封赏以酬功。钦此。”
  等到圣旨念完,任一真才接着道:“杨总督,接旨罢?”
  杨鹤又是山呼万岁之后,才拜道:“臣杨鹤,接旨。”
  任一真冷哼一声,等杨鹤接过圣旨后,也不理会杨鹤请他进府休息的好意,反而扭头对身旁的苗守陌道:“老苗,咱家的差事算是完了,这便回京复命。”
  苗守陌笑道:“请。”
  等到任一真带着几个小太监打马走了之后,苗守陌和一个留下的太监才从马上下来,对杨鹤拱手道:“卑职锦衣卫总旗苗守陌,见过总督大人。”
  杨鹤早就看见了一身飞鱼服的苗守陌,只是宣旨之时的礼仪所限,自己也不好开口问。现在见这姓苗的锦衣卫先跟自己问好,杨鹤便拱手道:“苗总旗客气了,不妨入内休息一番?”
  苗守陌笑道:“好教杨总督得知,卑职此来,也是身负皇命,有旨意要在叛军阵前宣读,这几日还要好生叨扰杨总督一番。”
  说完,又指着旁边一直未曾开口的太监道:“这位是东厂的刘允才刘公公,此次平叛,便以刘公公为监军太监。”
  杨鹤闻言,又赶忙向刘允才拱手道:“见过刘监军。”
  刘允才也是慌忙拱手道:“杨总督客气了。皇爷有命,此次平叛,一应军民政务,皆由杨总督做主,奴婢只是带着眼睛和耳朵来的,至于嘴巴,早就扔在京城了,您只当奴婢是个透明的便好。”
  杨鹤打了个哈哈,心中却也不尽信其言。只是再次邀请二人进府休息。
  等到酒过三巡,杨鹤才问苗守陌道:“不知方才那位宣旨的天使大人?”
  苗守陌闻言,笑道:“杨总督勿怪。任公公原本出使过林丹汗,与苗某等一起冲杀过建奴派往林丹汗的使者,因此心气儿高了,现在没能来监军,上不得阵,没有杀敌的机会,因此心中有些不痛快。”
  杨鹤这才恍然,难怪这死太监一直是一副不阴不阳的样子,一直拉着个驴脸。只是自己也算是遭了无妄之灾了,这死太监把火气都撒到自己身上了。
  苦笑一声,杨鹤倒也不再去想,只是接着问道:“不知道此行的总兵官是?”
  苗守陌道:“此行的总兵官乃是圣上钦点的平北侯张之极张小公爷。”
  这一连串的名头虽然别扭,但是杨鹤毕竟也是军方的人,好歹也听说过张之极的事儿,也知道这家伙喜欢别人喊他侯爷,谁喊小公爷就揍谁的光辉事迹。
  心中暗道一声英国公一系果然三百年恩宠不绝,却也是暗自庆幸。跟这样儿的人一起共事,倒也算得上是好事。
  杨鹤又接着问道:“不知苗总旗对此次进兵之事有何看法?”
  苗守陌闻言,赶忙摇了摇手道:“当不得杨总督垂问,卑职与刘公公一样,都是带着眼睛和耳朵来的,除了阵前宣旨一事,杨总督便当卑职是个透明的就好。”
  杨鹤心中却是暗暗称奇。
  自己久不在朝中,却也听说过厂卫的大名,尤其是当今皇帝即位之后的一系列动作,无不说明了今上重用厂卫,如今看来,传言却也是不尽不实,这一厂一卫的两个家伙,哪个也没有传说中厂卫的跋扈。
  只是苗守陌也在暗自替任一真那家伙担心,毕竟一起出使过林丹汗,也算是一起砍过人的交情。若是任一真今天的这番作态传到了陛下的耳朵里,只怕自己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了。
  定了定神,苗守陌也不再去想,只是专心地陪着杨鹤喝酒吃菜,聊一些陕西的风俗民情,至于其他,却是绝口不提,不问。
  这边的杨鹤在调集固原卫所及三边所辖的部分兵马,攻下了白水县之后围困孝童的王二等人也在商议着下一步该怎么办。
  缺了一只眼的王瞎子看着坐在帐中交椅上的王二,拱手道:“大哥,要依俺说,还是别打这淄川了,不如把兵马都调集回来,先打下孝童再说。”
  王瞎子的话引起了一众流贼的赞同。
  虽然开局的时候打下了白水县,但是现在面临着孝童,却发现没那么好打了,再加上王二又是分兵两路,一路攻打孝童,一路攻打淄川,因此打的颇为吃力。
  王二却是牛眼一瞪道:“不打淄川?光是打下这孝童,就算是把孝童抢光了,只怕也支撑不死这大军的吃用,到时候怎么办?”
  王瞎子却道:“大哥息怒,小弟也没说不打淄川了不是?咱们先打下了孝童,然后再去打淄川。毕竟分兵两处,两处兵都少,不如合力打一处为上。”
  一个长的颇为俊秀的书生却道:“非也非也。虽然分兵两处不如何兵一处,可是如今之势,却是分兵为上。”
  王二见这书生开口,便问道:“老六,你书读的多,你说说看。”
  这名被称为老六的书生道:“大哥如今杀官造反,朝庭必然派大军围剿。若怕还未打下孝童,朝廷的大军便要到了。唯有先成了燎原之势,到时候朝廷顾此失彼,你我兄弟才会有机可乘,甚至于京师里的那个龙椅,哥哥也未必坐不得?”
  王二闻言,却是失望不已。
  这兄弟读书读的心太野了。自己造反,原只是想着带着这些活不下去的乡亲们能有口饭吃,若是得了朝廷招安,便最好不过了,何曾想过自己当甚么皇帝?
  只是自己毕竟是个大老粗,造反一事还需要这满肚子之乎者也的老六来出谋划策,倒也不能直接喝斥,因此只是淡淡地道:“以后的事儿且以后再说罢。眼下当务之急,却还是先带着乡亲们能有口吃的。”
  那个名叫老六的还想再说话,却有人进来禀道:“大当家的,外面有高迎祥的使者来了。”
  王二大喜,早就听说过高迎祥的大名了,这家伙既然能自称闯王,老子也能啊。如今且先看看他的使者怎么说,到时候自己也称个甚么王,两家再联合起来,打败官兵便易如反掌了。
  心中打定主意的王二赶忙道:“快,请使者进来。”
  进来帐中的昂藏大汉见了王二,也不下拜,只是拱手道:“闯王麾下刘哲见过王首领。”
  王二此时也是拿捏起了架子,嗯了一声道:“不知道闯王派你来有何贵干?”
  刘哲拱手道:“闯王命小人来寻王首领,乃是为了几家联合之事。”
  王二正在犯愁自己一家势力不够,闻言便颇感兴趣地道:“说说看,如何个联合法?”
  刘哲道:“好教王首领得知,我家闯王意欲联合王首领,宜川王佐挂首领,三家联合起来。我家闯王自北向南,宜川王首领自东向西,王首领率贵营自南向北,共击延安府。”
  王二虽然意动不已,但是却拒绝道:“若说是三家联合么,俺是同意的。但是共击延安府却还要缓一缓。眼下这蒲城与淄川都唾手可得,俺可不会带着大军再北上。”
  刘哲道:“这个不急,只要王首领同意三家联合便好。毕竟咱们几家现在都是兵微将寡,真个去打延安,只怕也打不下来。”
  等送走了刘哲后,王二才道:“都听到了?原本老子还担心咱们一家势力不够,如今几家联合起来,一定能杀光那些狗官。”
  老六却哂笑道:“大哥想的太简单了。别的不说,光是三家联合,谁来当这个盟主?”


第235章 暗流涌动的陕西
  听到老六这么一说,王二却笑道:“能不能当这个盟主又如何?老子造反也不是为了当甚么皇帝不皇帝的,不过是活不下去了,这才带着兄弟们搏一条出路,混口饭吃。至于以后,能招安就招安,不能招安,就这么痛痛快快的把这辈子过完算球。”
  老六闻言,却是失望不已。
  这个带头大哥是个扶不起来的,自己尽心竭力的替他谋划,到头来想的不过是招安了事,到时候自己又如那梁山上的吴用一般,怎能逃过一杯毒酒?
  正所谓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老六咬咬牙道:“若是大哥真的想一心招安,那么就必须争一争这个盟主的位置。”
  王二虽然觉得自己脑子没有自己这个兄弟好用,但是也不是个傻子,闻言便好奇地道:“怎么说?正所谓出头的橼子先烂,若是哥哥争得了这个盟主,岂不正好吸引了朝廷大军的注意?就算是以后得以招安,只怕也是难逃一死吧?”
  老六心道,不这样逼你一把,你他娘的真想着招安,老子们怎么办?岂不是跟着你去死?
  打定主意要把事情搞大的老六笑道:“大哥却是迷了眼!争了盟主,若是朝廷招安,大哥大可以跟朝廷谈条件。只要咱们裹挟的人足够多,朝廷便不免忌惮我们三分。”
  王二却嗤笑道:“你才是读书读傻了的。你没听说之前林丹汗来我大明宣府打草谷,也是裹挟了数千百姓?那皇帝可曾眨过眼?不还是带着大军冲击了过去,这才打的林丹汗北逃?”
  老六当然知道这事儿,经过崇祯皇帝诏告天下的诏书那么一宣,整个大明谁不知道当今天子是个爱民的,同时又是个刚强无比的?
  哪怕是造了反,老六也是对崇祯皇帝的那封告天下子民诏记忆深刻:“林丹汗叩关宣府,裹挟百姓千人。大明子民,生而高贵,纵死亦不能为人奴隶。朕不得已,亲率大军击之,纵然伤我百姓,亦不得已而为之。朕亦屠林丹汗所部鞑虏数万,筑京观于宣府之外,以为率兽食人者戒。”
  如此赤裸裸的宣示武功,赤裸裸的叫嚣着大复仇主义与华夷之辩,虽然整封诏书里面的文采连自己都觉得狗屁不通,哪怕换成个童生来写都比崇祯皇帝写的要好,但是心中就是觉得提气。
  纵然自己现在造反,亦是暗自佩服不已。
  如今这种局面,谁也没有把握崇祯皇帝会不会再像面对林丹汗的时候一样发疯,别管是自己亲自来还是命令手下的大将们不管不顾的冲击,到时候裹挟的百姓越多,自己死的就会越惨。
  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或者说已经是骑虎难下之势,老六也只得斟酌一番后道:“大哥有所不知,当今皇帝虽然能带兵冲击林丹汗,却不会同样的带兵冲击我们。当今天子最重视的是什么?小弟认为是华夷大防。只从皇帝诏告天下的诏书中就能看的出来,他带兵冲击林丹汗所部的原因是‘大明百姓生而高贵,不可为人奴隶’,但是咱们不一样啊,咱们也是大明的百姓,只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才造反不是?再者说了,您看看当今皇帝登基之后,又杀了多少贪官污吏?以上种种,无不说明了皇帝是个重视百姓的,到时候咱们裹挟的越多,实际上也就越安全。”
  王二闻言,也是觉得颇为有些道理。只是仍然半信半疑的道:“此言当真?莫非是你在哄我?”
  老六笑道:“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咱们不管裹挟了多少,到时候只要找一个靠山,弟弟担保没事。”
  王二讥笑道:“你是不是傻?咱们现在干的是杀官造反的大事,谁敢给咱们当靠山?再者说了,咱们辛辛苦苦弄来的这些粮食和金银珠宝,不分给兄弟们,难道还要送给那些个贪官去求庇护吗?”
  老六此刻只恨自己手中没有一把羽扇,否则自己此时岂不是有如诸葛之亮?
  老六笑道:“大哥莫非忘了前些日子的唐王殿下?唐王殿下正在陕西招募一些流民,虽然没来咱们这里,但是咱们也可以过去投靠不是?到时候只要咱们答应招安,再要求入了唐王军中去海外,保证终身不踏入大明的土地半步,到时候唐王殿下必然大喜,只要求得唐王殿下去寻陛下求个恩典,这事儿便算是成了。”
  直到这时,王二才觉得老六说的事儿靠谱。
  毕竟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自己也没想着推翻了皇帝自己干,那些说甚么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都是些二傻子才能说的出来的。
  要是不信,看看历史上有多少人造反,又有几个是成功的从造反开始就当了皇帝的?
  自己虽然傻,却也懂得出头的橼子先烂,或者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打小听来的故事里边就已经说过了,先造反的通常没有好下场,都是后造反的才有可能当皇帝。
  自己现在的情况不就是先造反的么,自己被皇帝抓去一刀砍了,搞不好还得活剐什么三千六百刀,家人也难逃一死,搞不好九族之人也剩不下一个。到最后皇位也落不到自己的头上,这一切是何苦来哉?
  倒不如像老六说的这般,先把声势造起来,等人多了,再寻个招安的路子,跟着唐王殿下去海外开国。
  自己怎么着也算是有过带兵的经验,不怕在唐王那里不受重用。至于说终身不踏入大明国土半步,那也总比全家九族死光了要强得多吧?
  心中打定了主意,王二便嗯了一声,接着道:“便依着老六的主意罢。咱们先把人调回来打蒲城,然后再向北去,争取早点儿和高迎祥他们会合,争一争这个盟主之位。”
  老六眼珠一转,又接着道:“哥哥且慢。”
  王二好奇地道:“不是依着你的意思办了?还有甚么事?”
  老六道:“哥哥想要争这个盟主,首先就得有个名号才行。您看那水泊梁山上的好汉们,不都是打着一面替天行道的大旗么?咱们也得有个名号才是。就算不往前,只看眼前,那高迎祥自号闯王,咱们不也得有个名号?只有名号响了,才能让更多的人来投奔咱们,声势也才能造的更大不是?”
  王二抓了抓头发,郁闷地道:“这个可就是为难哥哥了。老六你也知道哥哥没读过甚么书,这名号怎么起,哥哥是真的弄不来。不如你替哥哥想一想?”
  老六嗯了一声,沉吟了半晌才接着道:“咱们不如也学那宋公明,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毕竟咱们造反也只是为了杀贪官,除污吏,替百姓们求一口吃食罢了。至于名号么,那高迎祥既然已经称了闯王,哥哥不妨自称是秦王。”
  看了看王二的脸色颇有些不满意的意思,老六又接着道:“若是哥哥不满意秦王这个称号,那就换一个便是。咱们既然是杀贪济民,不如便唤做济王如何?总得有个名号才成。”
  王二本身便没有读过书,被老六一番忽悠下来,只就对称王意动不已,如今又听到杀贪济民这个说法,当下便高兴的抓耳挠腮道:“好,济王这个称号好,以后老子就是济王!”
  事实证明,人的心一旦大了,就再也小不回去了。
  老六一开始造反的时候还颇为有些担心吊胆的意思,等到杀光了白水县县令戴永怡的满门老小,又从其中抄出来许多金银珠宝,再加上那些娇滴滴的小娘子,老六便觉得这才是人生。
  没错,银子随便自己怎么花,反正都是抢来的,再也不用摇头晃脑的读那些甚么子曰诗云,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过活,相反,现在几万人都要看着自己的脸色过活,这才是真正人该过的日子啊,至于以前,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如今自己出的这个主意,只要一步步的执行下去,等到了跟闯王高迎祥会合在一起之后,这个满脑子想要招安的哥哥,还是让他突然间暴毙,或者让他去跟官兵血拼吧。
  到时候自己再继承了这个甚么济王的称号,带着手下的兄弟们好好的与天下英雄争锋一番,这才不枉了人世间走一遭!
  诸般计议已定,老六便对着王二拱了拱手道:“哥哥且先自己吃酒,小弟这就去安排一番,咱们早点儿把蒲城打下来才是正事。”
  王二此时尚且不知道自己这个弟弟已经准备好了取自己而代之的打算,闻言只是高兴地道:“好,一切就有劳兄弟了。”
  老六闻言,便躬身退了出去,吩咐手下人各自去准备王冠与诸多仪仗,又命人去调回围攻孝童的大军。
  王二这边在做着准备,就连府谷王嘉胤、宜川王佐挂也都在各自准备着。
  其实在王二称王之前,府谷的王嘉胤就先一步称了王了。
  王嘉胤的想法很简单,你高迎祥能称闯王,老子本来就姓王,又如何称不得王?因此在听到高迎祥自称闯王的消息后,王嘉胤就打出了义王的名号。
  既然自己活不下去了,干脆反了他娘的就是,但是其他的人呢?不还是照样要受这些贪官污吏的盘剥?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事情往大了搞,到时候只要自己争得了天下,便一定要让这天下的穷苦人儿都有口饭吃才是!
  现如今自己手下已经两万多人马,也算是一股不小的势力了,不是说关外的建奴还不满万么,自己两万人马,岂不是要比建奴强得多?
  到时候这些腐朽了的官兵还经得住自己一击?先从这陕西开始,只要一步步的打下去,早晚就能解救了这天下的百姓。
  只是想着想着,王嘉胤就将目光投向了宜川方向。
  王佐挂那个混账造反至今,早就忘了自己是为什么造反了吧?
  听说他的手下现在奸淫掳掠什么坏事儿都他娘的干绝了,自己早晚都得除了他才是,否则这陕西的老百姓都要让他给祸祸完了!
  现在陕西几处造反的人里,都在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只是苦了陕西知府马维骃,每日里盼着大军速速进剿,否则这陕西可就真的要不成了。
  而此时的杨鹤,由于早就有所准备,因此在任一真那个死太监和苗守陌前去宣旨之后,便立即带着大军开拔了。
  苗守陌心中却是暗暗叫苦,分头行动抓人的那些家伙们还没有消息传来,万一到了杨鹤与那些叛军对阵之时还没有抓到人,这脸可就丢大了——不管是崇祯皇帝的脸面还是锦衣卫的脸面。
  而被崇祯皇帝派到陕西抓人,准备凌迟几个官员后再招抚百姓的锦衣卫们此时就更加的蛋疼了。
  白水县的县令戴永怡戴大人已经被举旗的王二给先行一步剐掉了,九族之中,只有妻儿跟着戴永怡在白水县一同跟着遭了殃,剩下的九族亲眷和父母都还在老家,要另行锁拿。
  府谷知县胡青寒和宜川知县戚乘忌也没好到哪儿去,同样的是整个县衙里住着的人跟着倒霉。
  至于安塞的举人老爷褚师臣,这货就更倒霉了一些,九族之人早早的就被人宰了个精光。等到暗中潜入的锦衣卫来到褚家庄的时候,剩下的只有满地灰烬还有鸡毛狗血。
  等到撒出去的锦衣卫的总旗小旗甚么的都返回麻陂山上向朱刚复命的时候,就是跟在崇祯皇帝身边,大小风浪见过无数的朱刚都觉得头疼。
  眼下这种情况换谁来,只怕都想不到会是这么个操蛋局面。
  皇帝点名要的人,要么死了,要么全家死了,更过分一点的九族都死光了。
  这他娘的算什么事儿?
  皇帝要人,人却死光了,这是说锦衣卫的大爷们无能还是怎么的?
  朱刚沉吟了半天,才决定先给崇祯皇帝报信,说明下现在的情况,接着又吩咐道:“赵全,你带人去将这几个家伙的九族,从他们的老家都给弄来。”
  等到赵全走了之后,朱刚才恨恨地吐了口唾沫,骂骂咧咧地道:“便宜了这几个孙子了!”


第236章 王二借粮
  崇祯皇帝气的一拍自己的脑袋,暗骂自己穿越姓朱就算了,怎么这脑子也成了猪了。
  每次有人造反,那不都得赶紧的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啊,怎么可能还留着恶心自己。
  自己还想着把这几个搞事情给自己添堵的混账东西抓去临阵处斩以安民心,现在看起来,果然还是自己想多了。
  至于他们的九族之人,由于大部分都在老家,也不怎么好办。等到这些人都抓起来送到陕西,除了那几个离的相对近一些的,剩下的等到位之外,叛都平完了,还收买个屁的民心啊。
  崇祯皇帝心情不爽,那这几家的人就更不可能爽了。面对着前来禀报消息的许显纯,崇祯皇帝恶狠狠地道:“通通抓起来,送过去,朕只要速度。在彻底平定叛乱之前,这几个人的九族,朕不管他们在路上死多少,最终只要有活着的,就通通送到陕西,当着天下人的面给斩了。至于死了的,跟被斩的这些一样,都筑成京观。朕倒要看看,到底有多少人不怕死,还敢这么挖大明的根!”
  许显纯听着崇祯皇帝话中无尽的杀意,只得躬身应是去办,剩下崇祯皇帝留在大殿中生闷气。
  崇祯皇帝心中简直郁闷的要死。
  就这些贪官,自己真想把这些货都打包送给黄台吉算了。
  就凭这些人贪污腐败的本事,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建奴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挂掉了。
  想想万一这其中有一个跟范文程和中行说那种混账一样的东西,崇祯还是按下了自己心中那蠢蠢欲动的想法。
  彼其娘之,一个个的窝里斗有能耐,对外就怂成狗,也不知道这些货是怎么着了。
  想想老祖宗,炎黄部落加一块儿就那么屁大点儿的地方,一点点的扩展到如今大明的疆域,这是何等的文治武功。
  崇祯皇帝越想越气,简直就想仰天长啸一声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抑郁之气了。
  崇祯皇帝郁闷,开始进兵的杨鹤也郁闷。几个选择造反的家伙更郁闷。
  任谁也没有想到,打县城的时候如同切瓜切菜一般的速度,一旦到了州城或者府城,就变得比蜗牛还要慢。
  县城的卫所里面的军队确实没比自己这些人强到哪儿去,基本上已经变成了农民。可是在死亡的刺激下,这战斗力就开始向上飙升。
  若不是靠着赏银的刺激和活不成就得死的压力,几个带头造反的家伙谁也不知道还能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