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离的远一些的灾民,却是只能看见这位贵公子一脚踹倒了放粥的桌子,顿时便有些鼓嗓了起来。原本这粥虽然稀了点儿,可是好歹也是有口喝的,若是连这点儿东西都没有了,那自己这些人怎么办?都等着饿死吗?
  想到这里,这些灾民望向崇祯的眼光也是多多少少地带着不善。
  护卫在崇祯身边的方正化和朱刚本来就在观察着四周的情况,见状赶忙招呼一声:“护驾!”,先是发了召唤京营的信号,接着又招呼随行的内厂番子和锦衣卫将崇祯皇帝团团围了起来。
  只片刻功夫,离的本来就很近,只是处于戒备状态的京营士卒,便已经将这一片小广场一样儿的地方给团团围了起来,更有一队百户所的士卒快速地跑到崇祯身边,围在了锦衣卫的外围,将崇祯皇帝和灾民们彻底隔离开来。
  随着不断有京营士兵冲过来,口中还不停地喊着护驾,便是远一些灾民,此时也知道了这踹倒桌子的年轻公子,正是当今皇帝微服私到这儿了。
  虽然这些等着放粥的灾民们万分地搞不懂为什么皇帝为什么要把桌子踹倒,但是周围围着的士卒却不是闹着玩的,因此心里再有不满,也只得强压下去,跪倒在地后山呼万岁。
  这些灾民的心里不清楚,但是带着士卒一起围过来戒备的张之极只是看了一眼煮着粥的大锅,心下便如明镜一般了。
  这他娘的,与其说是放粥,不如说是放水,里面掺上几粒米而已。这么一碗粥进了肚,不过是一泡尿的功夫,人就得接着饿!好一个蓝田县知县!这种情况下皇帝要是不暴怒,那才真是奇怪了!
  果然,就见阴沉着脸的崇祯皇帝先是从地上捡起了一个相对完好的碗,又拿起勺子在锅中捞了半天,才捞够了一碗米。
  接着,崇祯皇帝又随手捡了根筷子将之插在碗里后,这才红着眼睛,盯着筷子道:“传朕的旨意,命锦衣卫缇骑散开去监管放粮。放出来的粥,必须插筷,筷倒人头落!不管是哪个州哪个县,有一根筷子倒了,饿死了一个百姓,朕就要他们的脑袋!九族的脑袋!”
  由于这段话已经是接近于嘶吼出来的,附近的百姓和衙役们又有哪个听不清楚的?一时之间,百姓们倒是先议论起来了。
  “咋样,俺就说吧,都是这些当官的胡来,皇帝咋可能不管俺们呢?”
  “明君!明君啊!”
  “这下子好了,终于不用再饿着肚子了!”
  “我说刚才怎么有一道金光闪过,原来是天子到了,难怪,难怪。”
  听着附近百姓的议论,崇祯却是大吼了一声安静后,接着大声道:“朕,今天给你们一个交待!”
  说完,也不理会好奇的百姓们窃窃私语,崇祯接着吩咐朱刚道:“去将沈修庭带来。还有,准备刑台,朕今天就在这儿活剐了他!”
  朱刚躬身道:“臣遵旨!”接着便命人去准备刑场刑具,又命人去大牢中提了沈修庭到这个小广场上。
  原本已经安心等死的沈修庭见不是一刀了事,反而把自己向木头架子上绑,心中大骇之下,却是不知道哪儿来的精神,大喊道:“陛下开恩!陛下开恩!罪臣知错了!求陛下开恩!”
  阴沉着脸的崇祯皇帝却是理都不理他,连命人卸了他下巴这种事儿都没吩咐一声——你他娘的给老子叫,有种你咬舌自尽,反正死不了!
  不行不说,锦衣卫里边儿的人才多的是,而且十分好学。
  自从上一次在建奴围困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吩咐锦衣卫的人活剐了豪格,打那以后,锦衣卫里就有不少人去向大理寺和刑部的高手门专门请教过如何凌迟这门手艺。
  朱刚见手下之人已经把沈修庭捆好,便躬身对崇祯道:“陛下,人犯已经准备好了。”
  崇祯阴沉着脸道:“再去寻几条狗来。”
  这一番,却是耽搁了近半个时辰——饿急眼了的灾民还能让狗子活下来?不少都被打死吃了肉了!
  等朱刚手下的锦衣卫翻遍了整个蓝田县城才找到四五条饿的眼睛发绿的狗子之后,崇祯皇帝便死死地盯着沈修庭道:“活剐了这王八蛋,呆会儿连骨头都要敲碎了喂狗!”
  听到崇祯的吩咐,朱刚躬身道:“卑职请亲自行刑。”
  待崇祯点头同意后,朱刚便狞笑着对沈修庭道:“孙子诶,爷爷今儿个亲自伺候你丫的!”
  说完,却是快步上了刑台,也不知道从身上哪里翻出来一把单刃小刀,便揪起了沈修庭的眼皮,一刀割了下去。
  两只眼皮割完,朱刚却是一拳打在了惨叫不止的沈修庭的肚子上,待沈修庭闷哼的时候,才狞笑着道:“孙子诶,你丫可得睁大了眼睛瞧着,爷是怎么把你丫给片成京城烤鸭的!”
  远处围观的百姓虽然听不到朱刚在说些什么,但是这又是割眼皮又是打肚子的动作却是看的分明,一时之间叫好声不绝于耳。
  颇有些人来疯潜质的朱刚此时连面色都有些潮红,一边儿动手剐人,一边儿喘着粗气对沈修庭道:“听着了吗?瞧瞧,爷这手艺,可是整个蓝田县的百姓都叫好的!”


第209章 半夜截杀
  等活剐完沈修庭,时间已经慢慢儿地到了下午,太阳都已经往本边儿落去。
  这回,蓝田的灾民总算是吃上了一碗又浓又稠的粥。虽然比不得蒸干了的干饭,但是好歹也比清水强了。
  而且当朝皇帝还亲口许诺,等过上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有人安排青壮去上工,不管干什么,都有工钱和管够的饭吃。
  一时之间,两万多的灾民算是安稳了。原来还有些浮动的人心,此时已经彻底地安定下来,再没有人去想些有的没的,只等着官府来组织人手开工了。
  至于干什么,这些人根本就不关心,哪怕是挖矿,哪怕去开山,只要能吃饱饭,谁在乎呢。
  蓝田的事儿,就算是解决了,但是崇祯皇帝有意不放过马维骃,干脆又带着他穿过咸宁县,向着长安县而去。
  途经咸宁县的时候,马维骃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这要是再让崇祯皇帝发现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儿,自己干脆把脖子一抹,或者自己找个地方悬梁自尽算了,若是惹得皇帝暴怒之下把自己给剐了,想想都可怕。
  不过万幸的是,虽然咸宁县的灾民不比蓝田少,但是情况却比蓝田县好多了。就算灾民一样儿的面带饥色,可是一路行来,却也没有看到真个有人饿死了。
  因此上,虽然崇祯皇帝的脸色虽然依旧不好看,但是总是没有再出其他的妖蛾子。光这一点,就让马维骃暗自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好生提拔提拔咸宁县的县令。
  然而马维骃并不知道什么叫墨菲定律,如果他知道,一定会亲切地问候提出这条定律的人十八代祖宗。
  越他娘的担心什么,越是来什么。
  崇祯皇帝有意折腾,反正有驿站不住,有客店也不住,就专挑小路走,或者干脆挑树林边儿上露营。
  只是夜路走多了终遇鬼,崇祯就算是皇帝也不例外,总会遇到点儿什么意外的事儿。
  就在长安县外的小树林外,崇祯皇帝拔弄着面前的一堆篝火,问马维骃道:“从马爱卿到蓝田县,再到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不知道马爱卿有何感想?”
  马维骃拱手道:“启奏陛下,臣只觉得百姓何辜?当逢遭此大难,却还有人于其中上下其手,臣无能,贪腐之辈不能察,受苦百姓不能救,臣惶恐,待安定了西安府后,臣自当向陛下提交辞呈,就此归乡,不问朝堂。”
  崇祯呵呵笑道:“这就完了?”
  见马维骃语塞,崇祯便接着道:“你是一个臣子,却不是一个好官。”
  马维骃不解,一个好臣子如何不是一个好官了?自己虽然迂腐了一些,在抚民安民上也蠢了一些,但是自问还算是勤恳,不曾懈怠,又怎么能不算是一个好官?
  崇祯见马维骃一副求知若渴的表情望着自己,崇祯便呵呵地笑道:“为官者,有清官,有贪官。官字两张口,上下其手。马爱卿以为朕喜欢每日里杀的人头滚滚么?朕也不喜欢杀人。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杀了,朕心亦有不忍。但是,马爱卿知道为什么朕自御极以来,便不断地诛三族,诛九族,在塞外时还亲自下令屠灭了数十个部落?要知道,数十个部落,几万人,便是襁褓里的婴儿,朕也不曾放过。”
  马维骃闻言,心中先是一惊。崇祯皇帝在草原上杀的人头滚滚,这谁都知道。便是明发天下的诏书里面,也是提到了“林丹不臣,朕亲讨之,族灭十余。”
  只是没有想到,今天竟然听到了崇祯皇帝亲口说自己下令连婴儿都不放过,还是十多个部族这种话。
  这很是打击了自己的认知。毕竟自从自己束发就学以来,所学的便是“兵者,凶器者,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或者是“国虽大,好战必亡”,怎么到了当朝天子这里,一切都变了呢?
  崇祯却是不管马维骃在想些什么,接着说了下去:“在大明,朕杀的全是些贪官,而且是害民的贪官。在草原,朕屠杀的是异族,是蛮夷。
  异族蛮夷之辈,若是以后融入我大明,为我大明子民,朕当然视之如一,可是现在,这是不死不休的国战,那些狗屁不通的酸儒不过是读了几本书,便成天的叽叽歪歪的,仿佛朕杀的是他们的亲人一般。
  可是他们就不能想想,朕若不杀光这些蛮夷,等到蛮夷来杀我大明百姓的时候该怎么办?靠着几句圣人教化,大国胸怀,能退敌吗?
  至于这些贪官,更是可笑至极。朝堂上有多少官是贪的?朕又杀了几个?他魏忠贤贪不贪?他崔呈秀贪不贪?他温体仁和施凤来又贪不贪?可是朕杀了他们了吗?
  朕所杀的,又有哪个不是贪腐无度而且害民的混账?
  在朕看来,贪点儿钱,没什么。但是不能害民。前唐时太宗皇帝说的好,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害民之辈,一旦逼反了百姓,便是天下大乱之势。马爱卿,你说,朕能容得他们?”
  马维骃却是深恨自己为什么要长了这么一双耳朵了。皇帝的心思说给一个臣子听,其实多半都不是什么好事儿。若是外面有一点儿传开的风声,这臣子多半便活不成了。
  只是如今听也听了,纵然此时额头上开始冒汗,却也不敢去擦一下,只得站起来躬身道:“臣今日方知陛下苦心。”
  崇祯却摆了摆手,笑着道:“扯远了。刚才朕说你是一个好臣子,却不是一个好官,也是有原因的。
  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你若是能让这西安府大治,哪怕是天灾之时也没有灾民饿死,那你便是一个好官。
  然而你恭敬忠心是有的,治理地方的能力却不足。因此,朕才说你是一个好臣子,而不是一个好官。
  此间事了以后,你也不要辞官,进京做个御史大夫吧。替朕出去走一走,好好看一看这天下,看看还有多少像蓝田县一样的地方。
  朕许你用锦衣卫和驿站的速报,将这些事密报给朕知晓。”
  马维骃暗暗咽了口唾沫,今天这事儿已经由不得自己了,皇帝说的这一番话已经把自己强行给绑了上去,自己以后也只有安心做一个帝党,或者说现在的阉党。若是有一个不字儿,只怕要不了明天,大街上就该多出一具尸体了。
  心中纠结了一番后,马维骃只得拱手道:“臣多谢陛下垂青,定然不负陛下之厚望。”
  崇祯皇帝笑着摆了摆手道:“罢了罢了,先休息。明儿个还得到长安县看一看。”
  马维骃正要拱手应是,却听远方传来一声高喝:“快,截住了这小子!”
  崇祯皇帝皱了皱眉头,低声问快步赶过来的朱刚道:“出甚么事了?”
  朱刚躬身道:“启奏陛下,前方有几个汉子在追杀一个少年郎。那少年兴许是看到了此处的火光,正在往这儿奔来。”
  崇祯嗯了一声,心道这他娘的莫非就是传说中的主角出门必然有事儿的光环?老子不过是随便挑了个小树林子,还他娘的能遇上半夜追杀这种事儿?莫非被追杀的这少年身上有什么秘宝?或者是武功秘籍?再者是藏宝图?
  颇感兴趣的崇祯皇帝道:“放他们过来有没有问题?”
  朱刚咧嘴笑道:“陛下放心,不过是几个没有弓弩的强人罢了,便是再多一些,也不成问题。”
  崇祯嗯了一声,便道:“放他们过来,朕可是好奇的很。”
  朱刚又拱了拱手道:“陛下放心,卑职这就去安排。”
  说完,便去安排外围潜伏的锦衣卫,示意放这些人过来。
  果然不出崇祯皇帝的所料,那被追杀的少年果然一路向着这边儿跑来。
  崇祯也不禁心下吐槽,你丫下一步是不是该喊救命了?
  果然,那少年一边儿跑,一边儿喊道:“救命!”,只是刚喊了一声,却又接着喊道:“快跑!后边儿的人手里有刀!”
  崇祯皇帝的嘴角抽了抽,却是喊道:“你过来!我这里有些护院家丁!”
  那少年闻言大喜,便一路喘着跑来了崇祯皇帝跟前不远站住。
  看着眼前气喘吁吁,弯腰扶着膝盖大口喘气的少年,崇祯皇帝好奇地道:“那少年,你是何人?为何有人追杀你?”
  那少年此时的喘息已经慢慢地匀了一些,闻言便直起身子,拱手道:“见过公子。在下姓陈,名足奇,原籍山西人士,天启五年进士。长安县令陈正之子。在下因在外游玩,遇到了强人,这才跑到了这里。”
  马维骃感觉自己的脑袋都要炸开了。
  看起来皇帝说的没错,自己确实不是一个好官。自己的治下竟然出现了这种情况,什么时候这些强人能如此横行了?
  崇祯皇帝却是先瞥了马维骃一眼,这才淡淡地开口道:“无妨,到了本公子这里,你就安全了。”
  崇祯皇帝的话音刚落,却听着一声哈哈大笑的声音传来:“癞蛤蟆打哈欠,你好大的口气!”
  崇祯见正是追杀这个名叫陈足奇的强人们赶了过来,便笑道:“怎么着?话还不让人说了?说说看,为什么追杀这位公子?”
  毕竟当皇帝当的久了,又是带后厮杀过的皇帝,气度大异于常人,虽然身边仅仅站了四个护卫,却依然令人不敢小觑。
  那几个杀手上下打量了一番,为首之人才开口道:“小的不知道公子是什么来路。但是小的拿人钱财,便要替人消灾,只要这小子死了,这事儿也就了了。公子切不可自误。”
  哟,还他娘的讲江湖道义?身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社团扛把子的崇祯皇帝却是恶趣味上来了:“小爷问你们话呢,让你说别的了?说说,到底为什么追杀他?若是这小子的不是,小爷便把他交给你们!”
  为首的杀手沉声道:“知道的多了未必是甚么好事!公子身边这四个护卫,还有一个管家,能挡得住在下身后这十来个兄弟么?”
  崇祯笑了笑,接着道:“怎么,仗着人多,吃定小爷了是吧?!”
  为首的杀手嘿嘿笑道:“不敢,不敢。只是在下的人多,却是不争的事实。若公子一定要保住这小子,呆会儿厮杀起来,却是要小心刀剑无眼!”
  听着这杀手口中的威胁,崇祯皇帝笑道:“那也行,今儿个让你看看什么叫人多!”
  崇祯皇帝的话音刚落,站在崇祯皇帝身侧的朱刚和方正化便同时吆喝了一声。
  随着旁边儿的地上,树林子的边儿上,草丛里,影影绰绰地站起来了一群人,十来个杀手同时握紧了手里的刀。
  今天这事儿麻烦了,这些人的打扮都是大明卫所的士卒打扮,也不知道这个在这里歇息的贵公子到底是个什么来头,居然有百十个卫所的兵丁在护卫。
  更让这些杀手胆寒的,就是这些卫所士卒里面,不少人已经张弓搭箭,瞄准了自己这些人。
  为首的杀手倒也果断,大喝道:“撤!”,便想率着这十来个杀手杀出去。
  被追杀的陈足奇一看这贵公子有卫所士卒护卫,便是身份不明,想来也不会是自己那些对头一伙儿的,当下便喊道:“求公子拦下他们!他们把家父长安县令也杀了!”
  崇祯眉毛一紧,喝道:“拿下!”
  锦衣卫的护卫闻言,便将手中的弓箭指向了这些杀手的下三路,略一瞄准,便直接射了出去。
  等到杀手们都因为腿部受伤倒地后,锦衣卫中的校尉们便快步赶上前去,伸手捏住杀手的下巴,略一用力,便都给弄得下巴脱臼。随后,又用手去杀手门的口中寻摸了一番,待从牙齿中掏出一粒豆大的药丸后,这才将杀手们捆好,带到崇祯面前复命。
  崇祯冷着脸道:“说罢,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带头的杀手却是极为硬气地哼了一声,回道:“没人指派,为了私仇。”
  崇祯厌恶地摆了摆手,对朱刚吩咐道:“交给你了,问清楚前因后果。”
  朱刚躬身道:“是。”
  待朱刚带着几个杀手到一边儿炮制之后,崇祯才望向了被追杀的陈足奇:“你也是个不老实的,说罢,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第210章 有钱了不起啊
  陈足奇闻言,颇有些进退两难的感觉。
  若是眼前这位公子爷是忠于大明,忠于皇帝的勋贵之后,那一切都好说,万一要不是,那今天这事儿就麻烦大了。自己一身的血仇能否得报先不提,光是自己所掌握的这一身所学,只怕也要就些葬送。
  单单自己一死倒也没什么,可是好不容易才学来的这些能救大明百姓的学识,却是万万不敢有损的。
  崇祯眼见陈足奇的表情纠结万分,心中也明白这家伙一定是有甚么顾虑,便故意道:“你可以选择不说,但是,一会儿本公子的护卫也能问得出来。”
  陈足奇左右打量了一番,见几乎没有死角能让自己再跑出去,只得拱手道:“不知道公子高姓大名?”
  崇祯恶趣味发作,便四十五度角仰天道:“本公子乃是当今英国公家的小公爷,不知道陈公子现在是不是能说了?”
  一旁站立着的张之极和马维骃都是感觉到了一股深深的尿意。这皇帝也太恶搞了。据说,只有汉朝的太子才喜欢冒充勋贵子弟,没成想这位爷也好这一口。
  一听闻是英国公家的小公爷,陈足奇便将自己自己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
  英国公家的小公爷可是随着天子北征大漠的,而且英国公一系从成祖皇帝到现在,名声便是不错,倒也可以让人放心。
  念及于此,陈足奇便作揖行礼,对崇祯道:“学生见过小公爷。”
  演戏要演全套这一点,崇祯皇帝还是知道的。当下便也对着陈足奇拱了拱手道:“现在陈公子可以详细说说了么?”
  陈足奇苦笑一声,对崇祯道:“回小公爷,学生确实是长安县县令之子。家父也确实被方才那些人给暗杀了。如今我陈家满门,也只剩下学生一人。至于原因么,其实还是钱给闹的。家父身为长安县县令,为了这次的放粮赈济百姓一事,得罪了太多的人。尤其是那些与东南豪商有关系的大粮商。”
  崇祯的脸当时就黑了下来,瞪了一眼马维骃后才对陈足奇道:“堂堂朝廷命官,也有人敢暗杀?就不怕事后九族尽诛?”
  陈足奇道:“这长安县上上下下俱都被那些粮商买通了,若不是家父寻了长安县的锦衣卫百户,只怕十成粮食里也放不出去一成。如今家父被他们这些人买通的强人所杀,县衙后院也已经一把火给烧了,若非学生命大,遇到了小公爷,以后也只会报个走水而已,又有谁知道此中详情?”
  崇祯正想再说,却见朱刚已经回来了,当下便没有再出声。
  朱刚来到崇祯身边后,小声道:“公子爷,都已经问清楚了。”
  说完,却是又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陈足奇后才接着道:“事情其实还是这小子引起来的。他在东南游学之时,结实了几个西夷,想要跟那些西夷合伙搞什么高产的粮食种子,只是为人所阻,才没有成功。后来虽然没有成,但是却被人盯上了。正好这次陕西大旱的时候,这小子从东南回来,一边儿跟他爹开仓放粮济民,一边儿又去信给那边儿的西夷,邀他们来长安县搞种子的事儿,所以就被那边儿的大粮商给盯上了。本来他爹就没贪一粒粮食,长安县上上下下许多人的好处都受了损,尤其是那些与东南粮商有染的大商户,再加上这小子干的事儿相当于要断了那些大粮商的根基,所以这些人才一不作二不休,直接把他们给灭门了。”
  听完朱刚的汇报,崇祯又深深地看了陈足奇一眼。想不到大明还有这样的官,还有这样想着百姓的蠢蛋。这和说好的剧本不一样啊。
  在崇祯皇帝的目光逼视之下,陈足奇先是低下了头,接着又抬起头道:“学生只求小公爷能庇护学生一时,学生不愿意看着大明的百姓饿着肚子。凭什么那些南洋和西夷的野人扔下种子就有好的收成,但是我大明却没有?”
  崇祯好奇地道:“那你打算怎么办?直接弄他们的种子?”
  陈足奇道:“并非如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所以学生以为,直接引进他们的种子可能不成,但是与我大明本地的种子杂交一番,或许能提高我大明种子的产量。”
  卧槽!这尼玛不是后世那个被戏称为大德鲁伊的袁先生一辈子都在搞的事儿么?大明这就有了?老子是不是穿越错了时空了?
  怀着这种深深的怀疑,崇祯皇帝道:“可有眉目了?”
  陈足奇闻言,却是满脸恨意地道:“怪只怪学生不识人心险恶!学生原本在东南买了块地,试着种过一些,但是风声传出去后便被人给毁了。”
  这就难怪了,幸好你今天碰到的是朕啊小伙子,要不然你就得跟着你爹一块儿找阎王报道去了。
  不过这么一来,倒也解释的清楚,为什么大明根本就没有发展过什么杂交的粮食,更能解释的通为什么那些高产的粮食早就被人带入大明却没有发展起来——无他,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这种人才可得好好拢络一番,光凭徐光启一个人,想要搞定这些高产粮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尤其是老徐现在的重心放在了火器和蒸汽机上面。
  但是现在不同了,加上这么一个愿意研究粮食的小德鲁伊,那以后杂交粮食和高产粮食可就算是有了希望了。
  心中打定主意的崇祯皇帝也不再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直接对陈足奇道:“方才却是朕骗了你。朕根本不是甚么英国公家的小公爷,朕乃是大明天子。”
  陈足奇闻言,却是慌忙跪地道:“草民陈足奇,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如果眼前之人是皇帝,那这些一看就是精锐之中的精锐士卒便能解释,更能解释得通为什么只是片刻时间,便能审得出想要的口供——想必这些人是锦衣卫之人乔装打扮的。
  崇祯嗯了一声,道:“起来罢。”
  等陈足奇站了起来之后,崇祯又接着道:“明日里,你随着朕一起去长安县。朕倒要看看有什么人这般大胆,你尽管指出来,朕替你报仇。你父亲也算是为国尽忠,等回京之后,朕也会再给你一个交待。”
  待陈足奇谢恩之后,崇祯皇帝便吩咐众人继续休息,第二天便要去长安县里。
  只是等崇祯等人进了长安县后,却是险些将崇祯皇帝的肺给气炸。
  由于长安县的县令已经被人暗杀,整个长安县基本上处于停摆的状态,只有县丞和典史在组织放粮——依然是如同蓝田县一般的稀汤。
  崇祯又瞪了一眼马维骃,才问陈足奇道:“往日里也是这般么?”
  陈足奇早就被锦衣卫里边儿的给好好给打扮了一番,倒也不虞有人认得出来,凑过去看了一眼,便对崇祯道:“不是,比往里稀的太多了。以前放粮时,虽然不是干饭,但是好歹也是稠的,吃上一碗,也能顶得住半天。但是现在这样儿的米汤喝进肚子里,怕用不了一两个时辰便又会饿了。”
  崇祯点点头,便不再出声,直接带着几人又在县城里逛了一番。
  正在街上走着,却听陈足奇道:“公子爷,您看那边儿。”
  崇祯顺着陈足奇所指的方向望去,却是一家粮店。
  崇祯好奇地道:“这粮店便是害了你父亲的?”
  陈足奇道:“学生也不知道,只怕也有他家的一份儿。这家粮店的幕后主使乃是本县的县丞,家父虽然说过他几次,但是并没有什么用。而且由于关系撇的很清,也很难查到他身上。”
  崇祯嗯了一声,干脆便带着几人向着粮店走了过去。
  一进粮店,便先有伙计过来招呼着。
  崇祯转了一番后问道:“伙计,你家这米是怎么卖的?”
  那伙计见崇祯衣着气度皆是不凡,便陪笑道:“回这位公子爷的话,小店的米么,五两银子一石。”说着,还将手伸出来比划了一番。
  崇祯皇帝却是被气笑了,问道:“现在这米可有这么贵?往常呢?”
  伙计笑道:“公子爷想来是不常出来的。往常这米也不过是二两三两银子罢了。可是如今不是遭了大旱么,这米自然就贵了。”
  崇祯拉下脸色道:“这不是发国难财么?”
  伙计见崇祯脸色难看,却也不敢发作,只是陪笑道:“这位公子爷,这米价乃是我家老爷所定的,小的也做不了主不是。依小的看,您也有身份,不差这么点儿银钱的,这米价便是贵了一点儿,也对您老没甚么影响不是。”
  崇祯嗯了一声,说道:“说的也是。公子爷又怎么差这么几两银子。只是这银子赚的也没那么容易,罢了,再去其他家店里转一转。”
  伙计闻言,双陪笑道:“要小的说啊,公子爷您也不必再转了,其他家的店子里面,只有比小店更贵的,没有比小店便宜的。”
  崇祯笑了笑,也不再答话,直接便带着人走了出去。
  一路转了七八家店,却是果真如那店的伙计所说,就没有一家更便宜的。哪一家都是五两银子,仿佛是商量好了一般。
  越转脸色越黑的崇祯皇帝对马维骃道:“知道朕要你去看甚么了么?以后,你便代朕去看看,各地还有哪里如同这蓝田和长安一般的。”
  刚才已经被吓的肝儿颤的马维骃赶忙拱手小声道:“微臣明白了,必然不负陛下厚望。”
  马维骃此时已经在心里感觉自己祖上积德了——这么大的篓子,崇祯皇帝竟然没把自己扒了皮挂在西安府的知府衙门,想必是祖上积德,神仙保佑!
  崇祯嗯了一声,也不再说话,直接向着街上最里面的一家店铺走去。
  只是这一家店却是让崇祯皇帝感到奇怪万分,不时便有百姓打扮的人从里面拎着些粮食出来,生意看起来倒是比其他家的店好了许多。
  崇祯进了店后,便招了伙计过来直接问道:“你家的米是怎么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