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此时却没有一个人去笑话这支就像是丐帮或者说比之乞丐还有所不如的队伍。冲天的杀气凝聚在一起,神惊鬼怕!


第191章 捷报入京,各方反应
  崇祯皇帝入城时,浑然不管百姓们那些异样的眼光——大明甚至于中原大地有史以来第一个拿自己的头发不当回事儿,弄的跟狗啃的一样的皇帝,今儿个算是见识了!
  向来脸皮极厚,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要脸干什么用的崇祯皇帝早就想忽悠着军中把头发剪短了——留那么长的头发干什么玩意,打理麻烦,还不卫生,弄成毛寸多省事儿,后世那一个个板寸看着多精神!
  现在好了,自己借着不灭鞑虏不蓄发这么个高大上的借口,终于把头发给弄短了,只要回去后再好好收拾一下,想想都精神。
  在进入宣府之时,崇祯特地留意了围观百姓们的神色。结果让他很满意。那种后世从来没有见过的国大民骄的神态,让他觉得这才是大明百姓该有的神色——老子生来高贵,谁能让我低头!
  宣府衙门中,高居上首座位的崇祯皇帝神色也很淡然。这一行怼了林丹不说,重要的是收拢了京营和新军这几万大军的军心。只要有了这批种子,后边的事儿就好办的多了。伟人不是说了么,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从零到一,比从一到百可难多了。
  崇祯看着眼前的卢象升等人,淡淡地开口道:“回头通知下去,休整一晚,明日就回京。”
  卢象升反对道:“陛下此番北征,风风雨雨足有月余时间,何不在宣府暂时歇息些时日再回京?”
  崇祯挥了挥手道:“歇息甚么?朕回京也没得歇息。将这些阵亡将士们的骨灰送入忠烈祠后,接着便要去辽东。”
  崇祯这个打算,根本就没有提前和英国公张惟贤还有秦良玉等人商量过,所以在听到崇祯皇帝的这个想法后,张惟贤便反对道:“陛下不可!”
  秦良玉也反对:“陛下万万不可再征辽东,不如末将与英国公还有刘将军率兵前去,陛下万不可再如此冒险。”
  刘兴祚也是蛋疼的很,拱手道:“陛下此番回京,京中还不知道会吵成什么样子,更不知道会积压多少政务,陛下再亲征辽东,只怕朝中各位大臣们也不会同意了。”
  崇祯却道:“又不是当天回京当天走。处理下政务,也不过是三五天的时间,到时候赶紧去辽东。现在还不知道毛文龙那边怎么样儿了。”
  张惟贤拱拱手道:“陛下,此时距离建奴发兵东江已经月余,算起来,只怕也该和毛文龙部交上了手。兼之有山海关的王在晋,还有扈国公的锡伯部牵制,毛文龙部问题应该不大。”
  崇祯沉吟一番后说道:“意义大不大的且不去说他,总之,东江一定不能有失。”
  别人不知道东江丢了的后果,崇祯还不知道?东江一丢,朝鲜便抗不住建奴,到时候免不了投降,哪怕是表面上投降,起码建奴有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到时候再来个绕道蒙古什么的叩关,那大明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张惟贤再次拱了拱手,说道:“陛下,不如臣与刘将军率兵前去,再集结山海关的赵率教等部一起围攻沈阳,到时候逼建奴回师也是一样。”
  崇祯却道:“若建奴铁了心的要打东江呢?丢下沈阳给我们打,先平了东江再说。毕竟沈阳城被建奴经营这许多年,也算得上是城池坚固,不是一天两天能打得下来的。”
  张惟贤思虑一番,接着道:“那便放弃攻打沈阳的事儿,直接打科尔沁部。其实对建奴来说,科尔沁部的作用比沈阳还要重要一些。”
  崇祯好奇道:“说说看。”
  张惟贤道:“启奏陛下,建奴之所以称雄辽东,一则是辽东苦寒之地养出来的野蛮体魄,再则便是因为可以不断地从科尔沁部得到战马,以战养战,培养起了八旗骑兵。”
  说到这里,张惟贤咬了咬牙,又恨声道:“还有那些贪生怕死投降建奴的混账,一旦投降后便死心塌地的替建奴卖命,打起仗来比在大明从军时可狠多了。其实建奴的所谓八旗根本就不足为虑,倒是这汉八旗才是真正的混账。”
  秦良玉闻言,也躬身道:“陛下,万历四十四年,臣兄秦邦屏与臣弟秦民屏曾经在浑河与建奴血战过一场,白杆兵战死两千有余却杀奴数千。由此可见,建奴不过如此。此一番可由微臣带白杆兵前去辽东,再给建奴一个教训。”
  崇祯历史小白一个,知道白杆兵曾经牛的一批,和戚家军的名声一样令建奴胆寒,但是还真不知道两千多白杆兵能怼死数千八骑,毕竟后世都传说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一类的屁话。
  暗自感叹了一番后,崇祯道:“先不提这个了,先回京城。等到了京城之后,再行商议就是。”
  其实说起来,最希望明军能惨败的,恰恰就是京城的衮衮诸公。除了被任命为监国辅政的温体仁和施凤来以及阉党一众,其余的朝臣们,则是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恨不得皇帝在宣府大败一场才好——亲征什么玩意,有俺们这些正人君子们辅佐朝纲你还不满意?皇帝不垂拱而治,反而亲自带兵出征,你想干什么?
  提高武人的地位?那俺们这些文官怎么办?文贵武贱的老规矩还要不要讲了?还想要让那些粗鲁的武夫踩俺们一头?这事儿不能忍!等你丫的兵败了,就知道这些武夫都是靠不住,最后还得靠俺们这些正人君子治国!一时之间,表面平静的京城私底下暗流汹涌。
  然而事实证明,为人莫装逼,装逼遭雷劈。就在朝臣们私底下小动作不断地时候,崇祯皇帝便在无形中打了大家伙儿的脸,直让大家伙儿的脸上火辣辣的。
  “陛下亲征!阵斩十万!大明万胜!”
  故意不好好收拾一番的红翎信使疾驰入京,有见识的皇城根儿的老百姓们纷纷让开道路。这要是不小心让红翎信使给踩了,死了可也就白死了,搞不好再摊上个延误军机的罪名可就更操蛋了。
  不过,这十来个纵马在京城里狂奔的家伙们在喊什么玩意儿?大捷?阵斩十万?我了个大操的,崇祯皇爷牛逼了嘿,武宗皇帝亲倒是征过,不过听说就弄死了两个,看看当今这位崇祯皇帝,直接弄死十万,这个好,带劲!
  一路纵马疾驰,便是到了紫禁城跟下,也是一路高喊着大捷万胜,不曾有过丝毫的停顿。守卫宫门的卫士们慌忙开了城门,带着这十几骑的红翎信使便往着内阁而去。
  等温体仁和施凤来得到这个大捷的消息后,温体仁揉了揉眼睛,一再确认过自己没有看错战报,便将之递给了施凤来,说道:“存梅兄,不如一起去求见皇后娘娘?这般大捷的消息,可不敢耽误了。”
  崇祯皇帝的一封捷报入京,有人如丧考妣——大部分的文官都如同吃了苍蝇一般恶心;有人欣喜若狂——这是那些勋贵集团和将门,如今终于再次见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更有人捏着捷报直喊祖宗保佑——这是周皇后。


第192章 欺人太甚的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装完逼就跑,却是把草原给祸害的够呛。
  林丹汗真正跑回到漠北后清点损失,还没有到王庭所在便已经气的快要吐血了。
  被那些不知道发了什么疯的明军骑兵死死缠住,再配合上白杆兵和后来的明军,这一番的损失基本上可以称之为是灭顶之灾了。自己带去的十万大军加上两万牧民,再加上后来跑过去的接近三万的察哈尔部族人,跟着自己回来的也就剩下了六万左右。
  这下子好了,别说是去宣府抢劫一番补充损失了,连老本都折了的自己以后还要处处小心明军来找自己的麻烦!
  想到这里,林丹汗便是看向自己的汗位继承人选,自己的亲生儿子额哲的眼神中都带上了不善:“额哲,你来说说,现在该怎么办?”
  要不是额哲的狗屁主意,估计就算是跟明军怼上一番,也不会损失如此惨重——谁知道那狗皇帝到底在抽什么疯,以前又不是没有抢过大明的蛮子百姓回来当奴隶,而且这回自己还跟他好好商量过,只要他让开,自己都愿意放归这些明朝的蛮子百姓。
  额哲此时也是头疼不已。这一仗下来,整个察哈尔部算是废了,别说是再实现统一蒙古再创蒙古帝国的伟业了,以后还得处处小心别的部族过来兼并自己家——之前察哈尔部在整合漠北蒙古的时候可没少得罪人,连内喀尔喀五部这种同根同种的部族都给灭了三个,尤其是苦主巴林部和扎鲁特部现在还在明朝蛮子那边儿。
  现如今又惹得父汗对自己起了看法,这事儿得好好想办法补救一番才是。
  思虑良久,额哲才小心翼翼地道:“父汗,为今之计,也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了。”
  林丹汗嗯了一声,问道:“说说看罢。”
  额哲道:“其一么,便是遣使向明朝蛮子求和,暂且休养生息,以图后报。”
  “至于这其二么,无非便是再次向东。反正这边儿的部族被明朝蛮子杀的差不多儿了,咱们再留在这里也只能吞并一些小部落,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不如向东去。其实这两个法子之中,先行求和才最为妥当。”
  林丹汗嗯了一声后说道:“罢了,先回到王庭后再说罢。左右这还剩下了六万族人,总比再跑到辽东去招惹建奴强得多。不先整合了蒙古的各个部落,我们是打不过建奴的。”
  只是,当林丹汗带着这六万族人紧赶忙赶地回到王庭时,依然免不得一口老血喷出,就此掉下马来——矗立在王庭之前的,正是那座由两万多人头堆起来的京观,前面立着一座仓促间由木头雕成的木碑,缺德带冒烟的崇祯皇帝连个石碑都舍不得给立一下!
  再往后,便是被一把火烧的差不多的王庭,唯一还算是讲究的,便是烧的只有王庭左近的地方,向外能明显看出被明军给挖出来一条隔离带,以防火势扩大的无法收拾。
  王庭之中,到处散落着一堆无头的尸体,死牛死羊更是不计其数。由于天气火热,整个王庭早就开始散发出一股股剌鼻的尸臭味儿。
  得益草原上的部落很多时候都是处于游牧状态,所以崇祯皇帝在北征之时并没有绞杀的十分干净,总有几个小部族躲过了这一劫。
  只是躲得过初一,未必便能躲得过十五。这些通常几十人几百人,平日里没有甚么存在感的部落,一路上都被林丹汗给收拾掉,充入了察哈尔部。
  也正是因为如此,怕再产生了瘟疫的林丹汗在带着人在将王庭烧的更加彻底之后,干脆便又向东行了数十里之地,再次安营扎寨,重立起了王庭。
  林丹汗跑了,还想着是不是再派使者出使大明,看看能不能混些好处——打打杀杀什么的,过去了就过去了,像自己和明朝的蛮子皇帝这种大人物,只要面子上过得去,总不至于天天盯着打吧?再说了,辽东还有建奴呢,不怕大明皇帝不接受自己的好意。
  然而此时的崇祯皇帝也确实是在想着林丹汗。
  虽然说林丹汗带着马仔来砸崇祯家的玻璃没有砸成,反而被崇祯皇帝带着马仔把林丹汗的家给拆了个彻底,但是想想那被掳走却又因为自己而死在了两军阵前的百姓,崇祯皇帝皇帝心里就开始不舒服。
  所以在宣府之中安排完了回京之事后,崇祯却又接着道:“朕还想派人去出使蒙古,去找林丹汗索要损失赔偿。”
  见张惟贤等人以一副好像是无比仰慕的目光看着自己,崇祯皇帝道:“怎么了?有话就说。”
  张惟贤咳了一声,拱手道:“陛下,如今林丹汗损兵折将之下北归蒙古,若是再派人去找他索要赔偿,未免……未免……”
  见张惟贤结结巴巴地说了两个未免也没有将话说明白,崇祯干脆把话头挑开了说:“未免有些太不要脸了?打赢了林丹汗还要让林丹汗出钱,未免太过于欺负他了?”
  张惟贤讪笑一声,也不说话,给崇祯皇帝来了个默认。
  崇祯笑道:“凭什么?凭什么他林丹汗想来就想,想走就走?这回打赢他林丹汗,完全可以说是侥天之幸,若是没有阵前那千余百姓的死,最后怎么样儿还真不好说。”
  “既然林丹汗南下造成了千百无辜百姓的死亡,那他就得为这事儿负责不是?有道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么。”
  你丫好不要脸!张惟贤等人皆是在心中暗骂一句。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这样儿的皇帝,要么你直接再带着人去草原上怼林丹汗,彻底怼死他算了!
  这还要人家赔偿你的损失?你的损失大还是人家林丹汗的损失大?一千多百姓,再加上战死的士卒,也不过是几万人,林丹汗可是损失了足足十多万人。这时候再去他伤口上撒一把盐,也不怕他林丹汗狗急跳墙?
  虽然张惟贤等人心中这样想着,话却是不能这般说的。略微斟酌了一番,张惟贤才接着道:“启奏陛下,如今林丹汗元气大伤,若是再派使者出使,先不说他会不会答应赔偿,便是这使者,只怕也有性命之忧。万一林丹汗再狗急跳墙去投了建奴,和科尔沁合兵一处,那辽东局势必然会再起波澜。”
  崇祯却不这么觉得。林丹汗这个人是枭雄,可不是个英雄。对于枭雄来说,审时度势是最基本的能力,建奴此时被大明给围的生死两难,已经做出了硬怼东江这种选择,他林丹汗脑袋坏掉了才会跑去跟建奴搅合到一块儿。
  只是这使者么,也却实有危险。再能忍让的枭雄,而对着这般羞辱,只怕也会忍不住杀人吧?后世那个叫叶赫那拉的小骚蹄子,不是在脑袋发热的情况下还敢对列强宣战吗?
  这就不太好办了。派人去都有送死的可能。而且这还不是在京城,看哪个文官不顺眼就给派去,现在在宣府的这些哪个自个儿也舍不得。至于说再从京中派人去,一来一回的时间可就拖的太长了,欺负人要趁早!
  左思右想的崇祯皇帝突然间就想到了一种生物——死太监。虽然以方正化和王承恩为首的死太监集团一直对自己忠心耿耿,但是正是这份忠心耿耿,让崇祯皇帝觉得应该派个太监过去。
  更何况,有着大大小小的京观摆在林丹汗的面前,林丹汗也未必就敢把大明的使者给怎么样儿了。尤其是这个死太监有可能是伺候崇祯皇帝的太监时,那林丹汗也必然投鼠忌器——像崇祯皇帝这种疯子一般的皇帝,林丹汗绝对不愿意再招惹他一番。
  所以在杀掉使者前,林丹汗也必然要先考虑一番把使者杀了之后的后果——毕竟杀了崇祯皇帝派出的使者,可就是相当于打崇祯皇帝的脸。
  心中有了计较的崇祯皇帝开口道:“方正化。”
  方正化两脚不动,依然牢牢地站在崇祯皇帝的身后,准备随时应对那些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当下只是躬身道:“奴婢在。”
  崇祯道:“厂卫之中,可有甚么人适合去林丹汗那里走一遭么?”
  方正化沉吟半晌,这才脸色古怪地道:“回皇爷,要说这人么,还真有一个。天启五年时净身进的小太监,奴婢因见他身手不凡,所以招入了内厂。此人心细,胆大,兼之脸皮极厚,倒是适合走上这么一遭。”
  崇祯还真不知道厂卫之中有这等人才,当下便道:“既然如此,便让他走一趟,多派几个护卫。告诉林丹汗,若是一个月之内见不到他回到大明,朕就再次派兵北征他察哈尔部的作孽。”
  崇祯没有看到方正化的脸色,张惟贤等人却是看到了,张惟贤便问道:“方公公好像还有话没说完?”
  方正化此时不再是刚才那副古怪的神奇,已经恢复了平日里的那张死人脸,闻言便说道:“此人入宫前本家姓任,他父母又极是宠他,小名儿起了个天真。后来他父母亡故后,他便净了身入宫,只是这任天真的名字,便一直未曾改过。让这么个名字出使,简直有失体面。”
  崇祯虽然极力压制,但是嘴角还是忍不住一抽,当下便摆摆手道:“甚么体面不体面的。嗯,你告诉他,朕赐名任一真,让他出使蒙古林丹汗处。”
  安排完后,崇祯又接着道:“都先休息休息吧。明日便开拔回京。”


第193章 凭本事借的为什么要还
  本着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这种资源共享的精神,崇祯皇帝决定晚一点儿睡去休息,先行诏见顺义王卜失兔和卓里克图汗。
  等二人拜见完神圣而伟大,统御八荒六合的天可汗,大明天子崇祯皇帝之后,崇祯便淡淡地开口道:“今日大军归城,想必二位爱卿也是看过了吧?”
  大军入城之时,顺义王卜失兔和卓里克图汗也是看过的。当看着在蒙古就代表了血与火的杀戮,还有代表着战无不胜的苏録定战旗和羊毛大纛被明军毫不在意地扔在地上,任由大军践踏而过,顺义王卜失兔和卓里克图汗与说不清楚自己心里到底是个什么滋味。
  一方面,两个人肯定盼着大明皇帝能狠狠地教训林丹汗一番,这王八蛋也太欺负人了。可是从另一方面,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这种思想,并不是中原才有,两个人与林丹汗毕竟是同族。再者说,皇帝亲征,一战而打残了林丹汗,那两个人以后的用处还大不大?这种杀性极重的皇帝如果平定了辽东后,两个人又该何去何从?
  而进城的大军是个什么情况,两个人也是看在眼里的。明军的那几万骑兵没什么好说的,那股子老子天下第一的神情,两个人从来就没有见过,不光是在以前的明军身上没有见过,在草原的各个部族的骑兵身上没有见过,便是现在号称女真不满万的建奴身上,也看不到。
  可是偏偏就在这么一支出塞前五万骑,归城时只剩下了一半儿不到的骑兵身上,让两个人看到了那种骄兵悍将集结在一起后的冲天傲气。
  暗自心惊的两个人听闻崇祯皇帝问话,赶忙躬身道:“伟大的天可汗呵,您指挥着勇武的军队打败了骄纵不可一世的林丹汗,奴才们已经看到了大军回城的英姿。”
  嗯,这马屁拍的到位。现在拍起马屁来,比起之前拍马屁的态度,可就诚恳的多了。果然,这个世界上还是要靠拳头说话。后世不是说过么,口径即是真理,射程就是正义。
  心下暗爽的崇祯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接着道:“朕今日找二位爱卿来,便是有一事想要和二位爱卿商量。”
  卜失兔和卓里克图不知道崇祯想要和自己说些什么,但还是恭恭敬敬地道:“天可汗但有吩咐,奴才们无不遵从。”
  崇祯点点头,说道:“二位爱卿甚是忠心,朕心甚慰呐。到也没甚么别的事儿,乃是这一万骑兵么,朕还想借用一番。”
  狗皇帝!二人心下暗骂一句,你这是借了就不还了!早知道你这么贪,当初说甚么也不能给你凑出这么个万骑来让你带着,五千都算多的!
  卜失兔斟酌了一番后,小心翼翼地道:“伟大的天可汗呵,失去了牧人的保护,羊羔随时可能被豺狼叼走!如果没有了这些骑兵,我们还是怕林丹汗会回过头来再攻打我们呵。”
  卓里克图也是面带难色的道:“启禀伟大的天可汗,我们内喀尔喀部还想着再回到辽东替您看守辽东的门户,若是没有了些骑兵,只怕我们也抵挡不住那些女真人和科尔泌的叛徒。”
  麻卖批!刚才还无所不从,现在就给老子找借口?当老子手里没有屠龙宝刀还是怎么的?
  心下不爽的崇祯皇帝当即就把脸色给拉下来了,淡淡地道:“顺义王尽管在宣府以北放牧,便是借给林丹汗几个胆子,只怕他也不敢南望。至于巴林和扎鲁特,暂时不要回辽东了。也在这漠南放牧便可。反正这一回有的是部族被屠光了,草场有的是,你们尽管放牧。若是林丹汗敢南下,朕再带着大军来就是了。”
  见二人还想说些甚么,崇祯皇帝却是语带讥讽地道:“这个万骑,朕是借定了。等朕东征平了科尔沁之后,偌大的草原,你们再慢慢分,现在,你们部族的安危由朕来保护。”
  见崇祯皇帝带部族安危这种不要脸的威胁都用上了,再想想这个万骑回去后根本就没来得及回到部落,两个人也只得认命地道:“奴才愿意遵从天可汗的旨意。”
  送走两人之后,崇祯才自言自语道:“朕借东西还要还?凭本事借的为什么要还?笑话!”
  嗯,很好,很强势。一直站在崇祯身后像个木头桩子一样的方正化满脸的黑线,就没听说过这么不要脸的皇帝!
  但是在崇祯皇帝看来,这天下都是自己的,蒙古当然也该是自己的,只要是日月所至的地方,都该是自己的才对。现在杀归现在杀,以后还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蒙汉一家亲,过上三五代人之后,还有个屁的区别。
  到了第二天,崇祯皇帝也是一早就起来,带着大军往京城而去。这回还顺手带上了秦良玉和白杆兵。既然决定自己要去辽东怼人,带着他们要比不带多的多,毕竟白杆兵可是虐过建奴的。
  匆匆赶了好几天的路,崇祯才带着大军到了京城北垣的安定门外。
  崇祯皇帝觉得,这世界上本没有套路,用的人多了,这才成了套路。只是有句话说的好,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既然在宣府时大军的进城仪式那么提气,那么没道理在京城就不好用。
  所以大明朝的文武百官们就被折腾了一番——在京官员除值守外,余者皆要到城门外迎接皇帝大胜而归。
  至于城中的百姓,向来好看热闹的四九城百姓们表示,既然这些官老爷们都扎堆地往安定门外去了,那很可能就是皇帝亲征归来,而且不是说阵斩十万的大捷吗?那咱们也得去看看。
  五城兵马司的官兵们则是很头疼。这他娘的又得维持秩序,也不知道这京城的老百姓怎么就这么爱看个热闹。菜市口杀人他们要看,皇帝打个仗回来也要看,就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是他们不看的!
  京城里边儿这么多的人,不光安定门外挤了十多里地远,就连城内靠近安定门的那些个茶楼酒肆什么的,也挤的满满的。一时之间,五城兵马司的人也不管什么巡街一类的了,这活扔给顺天府头疼去吧,要是维持不好秩序发生点儿踩踏事件,那自己这身皮可就没了。
  安定门外十五里之遥,以温体仁和施凤来为首的百官们被晒的身上直冒油,脸上的汗擦了一遍又一遍。施凤来见温体仁已经开始打晃,便开口道:“温大人要不然先休息一会儿,呆会儿大军来了再过来?”
  温体仁却是苦笑道:“且安心等着罢。估计也快了。”
  施凤来正想再劝,却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一个内侍太监骑在马上狂奔而至,待到了温体仁等人向前时,才猛地一勒马缰,待人立而起的战马咴儿咴儿一声长嘶站定之后,这太监才扯着嗓子道:“陛下亲征,大捷归来。距离十里。”
  言罢,便拨转马头,疾驰而去。又过得小半个时辰的时间,又是一个内侍太监传话道:“陛下亲征,大捷归来。距离五里。”
  温体仁打起精神,对施凤来和礼部尚书孟绍虞道:“准备好罢,快到了。”孟绍虞闻言,便点点头,走到一旁吩咐了下去。
  此时,远处终于可以看到高举的明字大旗,正是崇祯皇帝归来的大军到了。
  孟绍虞见到明字大旗,便吩咐道:“奏凯乐!”
  向来不怎么喜欢按套路出牌的崇祯皇帝听到凯乐声响起,也不管甚么套路不套路,却是猛的一磕马腹,向着安定门方向疾驰而来。
  不理会呼拉拉跪到一地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们,崇祯皇帝却是直接来到了温体仁等内阁和六部官员的向前,命众人都平身起来之后便问道:“礼部尚书何在?”
  孟绍虞虽然不知道崇祯皇帝这个时候先找自己干什么,但是还是躬身道:“臣在。”
  崇祯干脆地道:“命人把这凯乐停了,奏出车。”对于前世看过的某本书里写过唱出车迎接将士,崇祯可是记得深刻,尤其是“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这几句,刻更是深刻。既然这次阵亡的将士这么多,就奏出车,迎烈士英灵!
  孟绍虞还没有说话,温体仁先试着拒绝道:“陛下,此时奏出车,却是于礼不合?何况将士们大战凯旋,岂不正应该奏凯乐么?”
  崇祯却道:“凯乐,等着封赏时再行演奏。此时,先迎了阵亡将士往忠烈祠去!”
  大明的文官此时有多蛋疼?想必是碎了一地的。这皇帝事先出征,就没有祭天,也没有诏告天下,本身就于礼不合了。此番大胜而归,原本应该是先郊迎,然后再献俘太庙,最后还要诏告天下,谁知道这位爷这么任性,出征的时候不按套路来,回来的时候也不按套路来!
  孟绍虞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应该先献俘太庙,再送阵亡将士往忠烈祠。”
  崇祯却是一摆手,淡定地道:“献俘?没有。此战朕一个俘虏没留,全铸了京观了!”


第194章 崇祯皇帝又缺钱了
  百官之中,谁能拗得过崇祯皇帝?
  答案是没有。皇帝一旦不要脸地任性起来,百官除了老老实实地听命令办事儿,其实屁的办法都没有。就像是五代十国之时的南汉一样。南汉的最后一任皇帝刘鋹认为,官员们只要有家室,就不会一心为国。
  因此,他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规矩:大臣们若想继续做官,读书人若想入朝为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阉割,哪怕你是个和尚,只要想当官,就得先割了。
  这般胡闹,士大夫们总得要点儿脸吧?一个正常的男人把下边儿的那命根子去了,那还叫个男人?士大夫们能忍?
  然而比小说更扯蛋的现实就是,整个国家的士子们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纷纷阉割自奉。南汉国从此变成了太监国,整个国家上至宰相,下至县令,都变成了太监。最可怜的莫过于这个岭南小国的女人们,眼看着丈夫变成了太监,也阻止不了,一个个都成了怨妇。
  看到了吧,这就是士大夫们的嘴脸,别说甚么头发了,连命根子都能给割了,还在乎头发?也正是因为崇祯知道这些士大夫们都是什么尿性,所以才毫不在乎的一手举着刀子,另一只手拿着胡萝卜吓唬他们:要么听话有胡萝卜吃,要么去死。
  如今也是同样的情况,面对着崇祯皇帝的任性,别说孟绍虞,就是温体仁等内阁大臣们也是一脸无奈的表示同意——先行演奏出车,送阵亡的将士们进入忠烈祠,至于献俘太庙什么的,省了吧。
  一番折腾之下,事情的走向最终还是按着崇祯皇帝的想法来的——先是将阵亡将士的骨灰送入了忠烈祠,接着便命士卒们归营,崇祯皇帝自己回了皇宫——至于说祭天什么的,崇祯皇帝表示不在乎,呆会儿弄个诏告天下的诏书吹吹牛逼就好了。
  只是待到折腾完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