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甲一摇了摇头,继续写道:“如果他们继续进攻奥斯曼土耳其呢?看他们进攻的线路,明显是从北部直接向西穿插,越过了我们之后就是奥斯曼土耳其了!”
  奥则朗布突然睁大了眼睛:“他们还想进攻奥斯曼土耳其?他们疯了?如果单纯的攻击我们也就算了,加上一个奥斯曼土耳其,更别说北边还有沙皇俄国也已经陈兵边境,他们顶得住?”
  甲一突然起身,来到了奥则朗布的身旁,抽出身上佩带的仪刀便狠狠的捅向了奥则朗布:“区区奥斯曼土耳其和沙皇俄国,如插标卖首者耳!”
  奥则朗布没有时间再去细细思考插标卖首者是什么意思了,身体传过来的一阵剧痛让他连开口说话都万分困难。
  如同一条临死的鱼一样,奥则朗布张了张嘴,终于还是吐出来一个字:“你?”
  脸色突然变得狰狞的甲一用力搅了搅手里的刀子,阴恻恻的道:“大明帝国锦衣卫亲军甲一,送莫卧儿国主上路!”
  奥则朗布最终还是不明不白的死了,就像他死去的爹沙贾汗一样。
  不同的是,沙贾汗死在了叶央那个死太监的手里,而奥则朗布则是死在了锦衣卫密探甲一的手里。
  抽出了刀子,伸手将奥则朗布的尸首推倒在地之后,甲一才叹了口气,在俯身确认了奥则朗布已经死亡,并且在其尸体上拭去了刀上的血迹。
  今天的事情之后,自己也必须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深深的吐了一口气之后,甲一才拎着刀子走向了大殿的门口。
  奥则朗布的死,没有惊动任何人,大殿外的武士根本就没有听到任何的声音。
  但是甲一却不打算再隐藏再去了。
  天子亲军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天子亲军存在的意义很简单,替天子抹去一切敌人,永远站在天子的阴影里面,观察着所有可能对天子构成威胁的人和事。
  从当初被调去偷偷挖开了嘉靖皇帝的寝陵取出《永乐大典》的时候开始,甲一就知道自己死定了。
  但是出乎于自己的预料,自己一行十二个人的小队并没有当时就被灭口,而是被派到了莫卧儿这边潜伏,开始成为不存在的锦衣卫密探。
  当时的锦衣卫都指挥使还是许显纯,而潜伏的命令也很简单——潜伏下来,打探着一切需要的情报,必要的时候,选择结束一切。
  直到今天,连民间组织都已经开始远征莫卧儿了,后面大军跟上几乎只是转眼间的事情。
  自己这些人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大明也不需要自己再传递什么情报了,因为以后就没有莫卧儿这个国家存在了。
  那么,就让自己带走莫卧儿的国主奥则朗布吧,这个多少还懂些军事的家伙,能替大军减少一份负担,值了!
  莫卧儿算是彻底完了。
  正如同甲一所预料的那样儿,民间远征军虽然对比起一级战备卫所来堪称是无组织无纪律的杂牌中的杂牌,但是其相当于二级后备卫所的战斗力,却是跟莫卧儿的王牌军差不多。
  如果再算上远征军的武器装备优势,只怕他们比之莫卧儿王牌军中的王牌军还要强上三分。
  更不要提跟在远征军后面的大明正规军了,这些一级战备卫所可是带齐了装备与补给,准备随时接应远征军。
  而失去了奥则朗布之后的莫卧儿则是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东有大明陆军,西有奥斯曼土耳其,南有大明舰队,北有沙皇俄国。
  除了西边的奥斯曼土耳其之外,剩下的三个方向都向着莫卧儿展开了最后的进攻。
  大明陆军和舰队不用说,都是一家人,虽然平时总是互相看着不顺眼,但是在这种替自己家皇帝抢地盘的时候,肯定是要通力和作的。
  而沙皇俄国纯粹就是来捡便宜的,然后米哈伊洛维奇欲哭无泪的发现,自己捡了一个大雷。


第865章 三分世界的第一步
  天雷滚滚一般的大雷,如果可以,米哈伊洛维奇更想把这颗雷直接扔到大明帝国的那个狗皇帝手里去。
  然而想要甩雷又岂是那么好甩的?
  能够被载入史册的“五万勇士远征西域”,这五万个杀才又岂是那么好相与的?
  论装备,刀枪弓箭这种常规的装备就不多说了,战马这种打仗必备的战友也不多说了,就连崇祯二四式火枪都人手一支,外加后勤带足了子弹,除了火炮之外,这些家伙的装备绝对不能算弱。
  论战斗力,大明的军训跟后世大学生军训完全就是两个概念,后者是要求学生具体最最基本的军事素质,能够队列和打枪基本上也就齐活了,大明要求的是能够随时操刀子砍人,两者的时间长度根本没有可比性,对于受训者的磨练也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
  强大的装备还有艰苦的训练给这五万个杀才提供了天大的狗胆——除了大明的正规军之外,这五万人瞧谁都像二哈。
  没错,就是二哈,这种诡异的生物不仅仅在后世流行,在大明也很受欢迎,除了其长的像狼,叫声也像狼之外,还有那种逗逼的性子,似乎从它们老祖宗开始就一个鸟样。
  后世有一句话是用来形容二哈的,叫做社会我哈哥,人怂话还多,吵架没输过,打架没赢过,平生只靠颜值和拆家混饭吃。
  二哈用颜值和叫声证明了,自己不光是后世受欢迎,在大明帝国也一样能受到欢迎。
  五万看谁都像二哈的远征军打头,后面跟着的就是大明正规军,想要干掉莫卧儿的军队实在是太容易了。
  理论上来说,莫卧儿无论如何也有个帝国的名头,国家储备的那些军事装备和物资,包括弹药怎么着也得比这五万远征军要强。
  然而有话老话说的好,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
  莫卧儿的军事物资储备基本上是来源于大明帝国,而那些弹药补给什么的更是全部来源于大明帝国,这就让莫卧儿彻底倒了大霉。
  大明户部和五军都督府下属的南北工业集团就算是再怎么想捞银子,也不会丧心病狂到将武器装备和弹药卖给敌人的程度。
  毕竟,户部和南北工业集团喜欢银子没错,然而对比起自己的狗命来说,银子就只能算个锤子了。
  失去了军火来源,再加上奥则朗布这个唯一的莫卧儿之主也被甲一给干掉了,整个莫卧儿就在一片混乱之中唱了一首快进版的凉凉。
  然后就真的彻底凉凉了。
  解决了莫卧儿之后,正打算西进去怼奥斯曼土耳其的远征军一头撞上了想要捡便宜的沙皇俄国军队。
  既然撞上了,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老虎吃东西的时候,猫儿最好远远的看着,老虎心情好的话或者会剩下一点儿东西让猫儿捡便宜,但是如果遇到猫儿不乖,老虎往往也不会介意给自己加餐。
  就如同现在遇上了沙皇俄国的军队一样。
  蛮子们跑来抢地盘的行为是什么样儿的行为?
  那是让自己家皇帝没地方埋啊,这种深仇大恨绝对是属于不共戴天的那种!
  没说的,既然蛮子们想来捡便宜抢地盘,让自己家的皇帝没地方埋,那就先把蛮子们埋了,给皇帝腾地方!
  如果要说米哈伊洛维奇比奥则朗布更强一点儿的地方,就是米哈伊洛维奇比奥则朗布更有脑子,起码沙皇俄国的军队在武器装备上并不完全依赖于大明。
  然而不完全依赖于大明的后果,就是沙皇俄国军队的装备比之这五万远征军还不如,更不要说远征军后面的大明卫所军队了。
  然后这五万远征军几乎就是骑着马儿唱着歌,就把沙皇俄国的军队对干了。
  再然后发现沙皇俄国的军队如此菜鸡,这些叫唱着“陛下之寿三千霜”的远征军就叫嚣着要“焚其祖庙,绝其苗裔!”
  对于大明正规军和非正规军在莫卧儿那片土地上砍人然后去刚米哈伊洛维奇,穆罕默德四世除了庆幸之外还是庆幸。
  最庆幸的事情莫过于沙皇俄国的米哈伊洛维奇那个蠢货,替自己挡了刀。
  穆罕默德四世绝对不傻,就看那五万杀才们在莫卧儿干的那些破事儿,还有他们那么明确的战略意图,穆罕默德四世就知道自己早晚也得跟着下水。
  现在好了,起码沙皇俄国替自己挡了刀,而自己就有更多的时间将精力投放在欧洲,先从欧洲抢一块地盘来补贴奥斯曼土耳其,毕竟割了那么大片的土地给大明帝国……
  至于真刀真枪的跟大明帝国开片怼上一波,穆罕默德四世连想都没有想过,就连柯普吕律也不同意跟大明硬刚正面。
  同样受到波及的还有欧洲。
  欧洲的众多诸侯国主们内心是崩溃的——好好的没招谁没惹谁,穆罕默德四世就带着手下的一众马仔们浓烟滚滚的杀了过来。
  欧洲的诸侯国实在是太多了,整个欧洲的面积和奥斯曼土耳其的面积差不多,然而后者是一个整体,前者却是一盘散沙。
  如果说这盘散沙一定要装在一个盘子里的话,那么欧洲的诸侯国宁肯被神圣罗马帝国统一,或者被大明帝国统治,也绝不想被奥斯曼土耳其统治。
  这里面狗屁倒灶的原因很多,往简单了说的话,大概就是意思形态的不同,或者说信仰的不同,造成了欧洲的诸侯国们对于奥斯曼土耳其从内心的抵触。
  另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历史上好几次的十字军东征,其目标原本就是奔着奥斯曼土耳其去的,说两家是世仇也没什么毛病。
  然而大明并没有立即统治欧洲的意思,尤其是在榨干欧洲最后一滴血之前,崇祯皇帝对于欧洲是没有任何兴趣的,包括奥斯曼土耳其和莫卧儿也一样。
  事实上,如果不是崇祯皇帝已经不再年轻,而寝陵一直迟迟没有动工,崇祯皇帝更喜欢放任奥斯曼土耳其和莫卧儿互怼。
  把两家的使者安排在隔壁院子什么的最有意思了。
  然而崇祯皇帝高兴的时间不算太长,就被五万远征军杀向沙皇俄国的消息给弄糟心了——就知道这种非正规军的军事组织往往容易跑偏!
  很明显,这五万远征军不仅仅跑偏了,而且严重的干扰到了崇祯皇帝原本的战略规划。
  想要把亚欧大陆三分,辽王朱慈燝就绝对不能坐享其成,必须得跟晋王朱慈熠一样,自己带着军队去开片。
  现在好了,这五万远征军先冲过去了,让朱慈燝怎么办?
  远在库页岛的朱慈燝很快就被拎到了京城——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赶往京城,快的很。
  让朱慈燝懵逼的是,自己明明是奉崇祯皇帝的旨意来的京城,然而最先来见自己的却是太子朱慈烺。
  尤其是等朱慈烺将崇祯皇帝三分全世界,还有那个和平组织的规划说了一遍之后,朱慈燝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
  三分全世界?自己也可以画下一片大大的地盘,然后把辽王变成辽国皇帝?然后这个世界以大明为主,剩下的由自己兄弟三人说了算,有事儿商量着来?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之后,朱慈燝才道:“你确定你说的这些是父皇的意思而不是你自己的意思?”
  朱慈烺噌的一声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我的意思?这要是我的意思,我敢打着父皇的名头来说?那岂不成了矫诏?”
  自知失言的朱慈燝先是向朱慈烺赔礼道歉,之后才一脸懵逼的道:“那父皇让我进京的意思是?”
  朱慈烺道:“很明显,父皇的意思肯定是调回那五万远征军,然后由你带兵去攻打沙皇俄国。”
  朱慈燝点了点头后,却又将话题扯回到了朱慈烺的身上:“你呢?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朱慈烺道:“我觉得吧,父皇提出来的也未必不是个好办法。
  现在大明控制的土地本身就已经太大了,虽然人口增长的速度很快,可是依旧有几分地广人稀的感觉,如果再无限度的扩大地盘,管理上就有可能会出问题,倒不如直接三分。
  至于那个和平组织的玩意就更有必要了。
  毕竟咱们兄弟们怎么样儿都好说,可是以后呢?咱们的子孙后代从小就不在一起,亲情什么的慢慢也就淡了,指望他们跟咱们兄弟一样,明显不现实,到时候有冲突了怎么办?
  无论是大明,还是辽国晋国,本身的实力都绝对不算弱,到时候一旦真起了冲突,打起来的后果很可能就是拖着整个世界一起陪葬。
  有了那个和平组织之后,真有什么事儿也能商量着来,哪怕是各国顾着各国的利益。总是有一定的规则和平衡在限制着,谁也不敢真正撕破脸皮乱来。”
  朱慈燝道:“说的也是。有规则是最好的,最怕的就是没有规则,想怎么来就怎么来,那才是最可怕的。”
  点了点头之后,朱慈烺又接着道:“父皇心里压着的事情太多了,我想替他分担一些,可是又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你和老三大概是不知道,前段时间我听父皇念叨最多的,就是肉得烂在锅里。一开始我还以为父皇的意思是咱们兄弟三人将世界三分之后,万一以后出现三家归一的局面也是落在咱们后人的手里了,可是后来才发现,父皇明显不是这个意思。”
  叹了口气后,朱慈烺接着道:“父皇的意思是,哪怕是咱们兄弟三个的后人打成什么样子,甚至是大明都不复存在了,得利的总归会是我汉家子,而不会有民族能来捡便宜。”
  深深的吸了口气,又长长的舒了口气之后,朱慈燝才开口道:“那就干吧!既然父皇的意思是让我去沙皇俄国那边建立辽国,那就去!但是咱们兄弟两个得先说好,该给的支援你得给,无论是移民实边还是大学什么的,该有的都有得?”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你放心,这里面的轻重缓急我拎的清,不会在这个时候给你舔乱子,包括老三那里也是一样。”
  再一次叹了口气之后,朱慈烺道:“咱们去见父皇吧。”
  朱慈燝当下也不再说什么,只是随着朱慈烺一起往乾清宫而去。
  然而崇祯皇帝根本就没在乾清宫,反而跑到了坤宁宫。
  没办法,周皇后身为后宫之主,换成民间就是当家大妇,后院的所有事情都归人家管,崇祯皇帝要将婉妃完颜玉卓晋升为婉贵妃,就必须得先通过周皇后才行。
  至于将完颜玉卓立为婉贵妃,倒不是崇祯皇帝有多稀罕完颜玉卓——当初让完颜玉卓进宫是为了让锡伯部跟建奴死磕,而且崇祯皇帝还想过思归殿……
  现在要将之立为贵妃,崇祯皇帝也是为了以后做准备。
  崇祯皇帝想要三分世界的计划很简单很明了,实行起来的难度也不大,最起码按照现在这个进度来看,再有个二三十年就差不多了。
  在崇祯皇帝的计划里,崇祯皇帝会先扶朱慈烺登基为大明帝国的皇帝,而在自己临死的时候立朱慈燝为辽国皇帝,朱慈熠为晋国皇帝。
  到时候周皇后就是理所当然的大明帝国的太后,哪怕是走在崇祯皇帝前面了,该有的谥号还是会有的。
  到时候晋国和辽国怎么办?周皇后的尊号肯定得承认,只要他们承认崇祯皇帝这个爹,周皇后的谥号就不会有任何疑问。
  晋国也好说,宜贵妃毕竟是皇贵妃,就算朱慈熠要为生母上尊号为辽国太后,想来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但是辽王生母呢?婉妃和宜贵妃看着只差了一个字,但是这里面的区别却是天上地下。
  到时候婉身是实际上的辽国太后却没有办法上尊号?
  所以崇祯皇帝早早的就打算好了,先将完颜玉卓升为婉贵妃,以后等时机差不多了,就将两人立为辽国太后和晋国太后。
  接到兄弟两人求见的消息时,周皇后已经答应了崇祯皇帝的请求。
  心情大好的崇祯皇帝顿时大笑道:“备宴吧,让他们两个进来。还有,派人去传婉妃和宜贵妃一起过来。”


第866章 绝望的德川家光
  一顿御宴之后,婉妃完颜玉卓和宜贵妃林桐棠各自回去,朱慈燝和太子朱慈烺却被崇祯皇帝带到了乾清宫。
  上下打量了朱慈燝好几次之后,崇祯皇帝才突然开口道:“长大了,再不是当初偷偷摸摸往缅甸跑的那个混账小子了。”
  贵为辽王的朱慈燝突然变得不好意思起来,在崇祯皇帝面前,自己似乎又成了那个偷偷摸摸往缅甸跑的傻小子。
  朱慈燝和朱慈烺,包括远在巴伐利亚晋国封地的老三朱慈熠,这三个家伙在崇祯皇帝这里感受到的父爱,明显多于其他的兄弟们。
  都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崇祯皇帝本身也未能免俗,尽管崇祯皇帝已经尽量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但是在这哥仨身上,明显还是倾斜了更多的疼爱,还有资源。
  朱慈燝已经早早的就封,虽然说已经有了孩子,然而毕竟是许久未见,现在看着已经明显成熟的朱慈燝,崇祯皇帝突然就有一种自己家养的猪长大了的感觉。
  呵呵笑了一阵子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太子应该已经跟你说过了,朕现在再明确的告诉你,你要带兵去沙皇俄国,去获取辽国的封地。你的兵力不用担心,锡伯八部尽数归你,辽国之内的卫所也尽数归你,自东西伯利亚至波兰边境,整个沙皇俄国所有的国土也尽数归你。”
  先是向崇祯皇帝谢恩之后,朱慈燝才开口道:“倭国呢?”
  崇祯皇帝顿时来了精神:“你怎么看?”
  朱慈燝斟酌着道:“启奏父皇,对于倭国那边,儿臣心里也颇为纠结。虽然说倭国这些年来一直想要内附,对于我大明也是毕恭毕敬,然则儿臣以为,倭国豺狼之性难改,就算是内附了,以后也有可能闹出什么乱子来,故而儿臣以为倭国不可亲昵。”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笑眯眯地问道:“那你的打算呢?”
  朱慈燝道:“儿臣想要将其不动声色的消耗掉。首先就是允许倭国内附,然后依朝鲜和缅甸旧例,迁其民入大明,迁大明之民入倭国。然后抽其精壮为仆从军,令其战场征伐,一场场战争下来,这些精壮要么彻底认同了大明,要么就消失在战场之上。”
  说完之后,朱慈燝的脸上又浮现出一股狠辣之色:“至于那些倭国的高层,打散之后装置着养起来,然后让他们慢慢消失。如此一来,失去了高层领头人,又没有了精壮,整个倭国的壮年男子便所剩无几,基本上便是以女子为主,几代人之后,整个倭国上上下下便也不复存在了。”
  崇祯皇帝脸上笑意依旧:“你可以从倭国征兵,然而内附什么的就算了。”
  到了如今这般局面,崇祯皇帝显然已经不会对倭国再有什么兴趣了,自然也不可能允许倭国内附。
  倭国已经废了,彻底的废掉了,就算是没有朱慈燝的提议,倭国现在的壮年男子最多的也是成为大明雇佣的监工。
  倭国的军队从高层到底层几乎都被大明派去的教导大队洗脑,现在更是只认崇祯皇帝而不认倭国天王。
  至于民间,被福寿膏、毒盐、棉籽油祸害了这许多年以后,人口的出生率和成长率几乎已经陷入了负增长,还想着内附大明?
  朱慈燝自然也没有将倭国放在心上。
  实际上,这些招数里面就有辽王正妃兴子所提议的,比如抽调倭国精壮为仆从军,只是兴子所提议的办法更为狠辣——将之彻底消耗干净。
  聊完倭国之后,崇祯皇帝便接着道:“回头锦衣卫和东厂那边,会将你所需要的一切情报都给你送过去。整个沙皇俄国其实并没有什么太需要注意的,那些原本的贵族和东正教会什么的,该清理的就清理掉,该拉来做劳工的就拉来做劳工。”
  朱慈燝很干脆的应了下来,随即又闲扯了一番之后就和太子朱慈烺一起出宫了。
  仅仅在京城停留了两天之后,朱慈燝就回到了辽国,然后一道征兵令就从库页岛发到了倭国。
  政仁和德川家光也再一次聚到了一起。
  政仁摇了摇头之后叹道:“不想了,你我所想的那些法子,至今为止,可有一个见效的么?”
  德川家光也是面带苦涩:“最后的法子呢?也不试了?倭国就此亡于你我之手,王上可能甘心?”
  一声长叹之后,政仁才开口道:“在这日本国的王宫里面,你都只敢叫我王上而不敢称之为陛下,还有什么甘心不甘心的?”
  德川家光默然无语。
  这里是日本王宫没错,但是谁又知道这里面有多少人是锦衣卫的眼线?又有多少人是东厂的眼线?
  这两个大明的特务机关就是笼罩在世界上的黑幕,无孔不入的存在,在王宫里面称呼政仁为陛下,只怕这消息隔不了几天就会传到九州岛和崇祯皇帝的案头。
  然后就是很可能没有然后。
  也只有自己和政仁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德川家光才能确信消息不会走漏风声——然而大明方面一定会知道自己和政仁又单独商议,虽然不一定能够知道自己两人商议的什么事情。
  沉默了半晌之后,德川家光也没有在倭国王宫里面过多停留,而是很快就回到了幕府。
  对于倭国上上下下的情况,德川家光心里跟明镜一样,相信政仁同样也是一清二楚。
  然而一步错,步步错,倭国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就是从萨摩幡和琉球的奄美诸岛开始的。
  “还政于天王!”
  德川家光很快就喊出了这个口号,然后极为痛快的将幕府大权彻底交给了现任的倭国天王,也就是素鹅宫绍仁。
  在德川家光看来,绍仁就像是中原三国时期的阿斗一样,同样也是一堆扶不起来的烂泥,或者说还不如阿斗。
  毕竟,人家阿斗还能喊出来“此间乐,不思蜀”这样儿的名言来保全性命和富贵,而绍仁这个家伙,完全就是个弱智。
  对于幕府交权的事情,太上王政仁则是长吁短叹了一阵之后,便没有再发表出任何的评论。
  绍仁是个什么样儿的天王,德川家光清楚,政仁更清楚——这家伙的性格相当激烈,对于幕府方面颇有抵抗之意。
  另一方面,这家伙已经被日本的大儒藤原惺窝洗脑,满脑子的程朱理学,对于大明除了向往之外还是向往,对于日本如何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幕府交权,也无非是德川家光已经彻底绝望,已经不想再折腾了。
  几乎是一夜之间,政仁原本就已经花白的头发就彻底全部变成了银丝,同样失去了折腾的兴趣,屁的万世一系,这个世界始终还是拳头大的说了算。
  很显然,大明的拳头就足够大,而倭国站在大明面前,就如同一个婴儿在一个巨人面前一样,除了分外可笑的对比之外,还有什么?
  至于绍仁,愿意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倭国实亡于自己和德川家光,而非绍仁,让他做一个快乐的亡国之君,貌似也没什么不好。
  中原,始终是那个只要自己不出问题,任何人都要跪好的高天原神国啊……
  跟政仁同样感慨的是米哈伊洛维奇。
  身为沙皇俄国的沙皇,米哈伊洛维奇倒是不像政仁那样对于大明有着诸多的了解,但是米哈伊洛维奇只知道一点,就是大明帝国的军队很能打。
  以前或者是听来的消息,或者是那些失败了的将军们回报回来的消息,米哈伊洛维奇只知道大明帝国的军队很强,但是具体强到什么地步,却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然而因为这一次为了在莫卧儿抢好处,所以亲自带兵出征的米哈伊洛维奇总算是见识到了大明帝国的军队到底有多能打。
  几千人追着上万人打!
  米哈伊洛维奇很想哭,毕竟沙皇俄国的军队也是从蒙古人手底下混过的,在欧洲也算是一支强军了,然而现在却被人虐成了狗!
  如果说是因为军火的问题倒也算了,可是对方明明并没有依靠火炮,而是单纯的火枪列和弓箭,自己这边的军队就很快崩溃了!
  崩溃了……
  更让米哈伊洛维奇绝望的是,到了现在这个局面,自己再想往欧洲进军已经明显不太可能了,该死的大明军队死死的咬在自己大军的后面,既不发起全面进攻,也不让自己脱身!
  直到又拖到了冬天。
  崇祯三十四年的冬天比以前来的更早一些,第一场雪也来得比以往更早更大。
  片片落下的雪花让米哈伊洛维奇喜出望外——冬天了啊,那些该死的大明人能够适应莫斯科的冬天?冻死他们!
  而且米哈伊洛维奇也学聪明了,最起码坚壁清野这一招学了个差不多。
  然后带着大军一路西进的朱慈燝也有些懵逼。
  补给什么的,朱慈燝并不担心,自己带着两万一级战备卫所的杀才,还有两万锡伯八部凑出来的骑兵,外加五万倭国青壮,满打满算才九万人。
  九万人所需要的后勤补给如果放在欧洲那边国家或者倭国,明显是能够将国家拖到破产的数字,而放在铁路已经修满了大部分国土的大明来说,却又算不了什么大事儿。
  对于沙皇俄国的天气,朱慈燝也并不是太在意,毕竟库页岛那边的天气也不见得就强到哪儿去,尤其是当年跟太子朱慈烺一起跑到蓬莱的时候,那边的天气冷的时候也是能冻死狗。
  让朱慈燝懵逼的是,沙皇俄国所谓的坚壁清野也实在是太坚太清了一点儿——随处可见的破败庄园和房屋,大量随处抛弃的尸体可以证明沙皇俄国的坚壁清野到底有多狠。
  为了防止大明帝国的军队就近获得补给和奴隶,整个沙皇俄国干脆向着自己国家的平民举起了屠刀!
  然而中原有句老话说的好,叫做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就算是沙皇俄国再怎么坚壁清野,再怎么对着自己人下手,那些城外的村庄和平民可以抛弃,那些城市呢?那些城里的百姓呢?
  沙皇俄国的城市并不比沈阳城更高大更大,朱慈燝带着的火炮却比当初崇祯皇帝炮击沈阳城时用的火炮更为强大。
  更加令人绝望的是,大明帝国那强大的后勤能力,保证了大明军队可以随意的用火炮洗地——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万发炮弹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多加一万发!
  自从炮击了沈阳之后,大明帝国的军队就被崇祯皇帝给带到了跑偏的路上,从喜欢火炮攻城走向了令人绝望的喜欢火炮洗地,而傻大黑粗也就成了炮兵们的最爱。
  所以,沙皇俄国的城市根本就没有起到应有的防御作用,在被大明帝国围城之外,反而就像是入瓮捉鳖一样简单。
  沙皇俄国的军队显然没什么死战到底的勇气和决心,单纯的凭着一股血气之勇跟大明的军队硬刚了几次正面之后就学起了他们的老祖宗。
  怂成狗。
  当年蒙元帝国横扫欧洲的时候,沙皇俄国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而是一个个的小公国。
  这些小公国的国王,也就是那些大公们,在硬刚了蒙元大军几次之后就彻底怂了,每年都要到金帐汗国接受鞭挞。
  挨完鞭子之后,这些大公们就会兴高采烈的回到自己的公国继续搜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