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833章 给洋人修铁路
  平心而论,吴甘来不认为张之极会有什么好主意。
  像张之极这样儿的军方杀才,让他们操刀子砍人什么的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让他们想办法出主意,明显还不如指望蛮子们抽疯自己切了跑去工地当苦力更现实一些。
  但是中原有话老话说的好,叫做病急乱投医,吴甘来现在也是这样儿,打算先听听张之极到底有什么高见。
  张之极道:“不瞒吴部堂,卫所的那些杀才们是指望不上了,他们现在最在乎的是军功而不是赏银,哪怕户部将劳工的收购价格提高到十两,估计用处也不会太大。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叫做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又有一句话就叫人为财死。十两银子的价格,卫所的将士们不在乎,民间却在乎的很了,比如刘航,孟繁星,王豪杰他们那些人。既然这些人早些年就敢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出关掠人,现在将价格提高一倍,估计他们会再次北上沙俄。”
  吴甘来点了点头,又摇头道:“不成。你说的刘航这些人,老夫以前也听说过他们的大名,也清楚他们在辽东和奴尔干都司那边做出来的那些大事。可是你想过没有,当年他们出关的时候,正是二十来岁的当打之年,现在都已经四十多岁了,再让他们去沙俄?”
  张之极捂着额头道:“本公的意思不是让他们去,而是效仿当年,再引着民间自发的去沙俄那边。想想,想想当年强汉之时的那些良家子,自备弓马出征,是何等的豪气,我大明的好儿郎,也未必就输于古人!”
  吴甘来摇头道:“还是不成。虽然我大明也有士不教不得征的规矩,民间能干得来这种事情的人也多如牛毛,然而这些人现在未必就喜欢出征。无论是种地还是去工地上面做工,安安稳稳的就把银子给赚了,不强过去刀头舔血?还是说,你们五军都督府打算给他们也计算军功?”
  张之极理所当然的道:“计算啊,为什么不计算军功?只是变通一下,他们杀人的军功不如十两银子划算,他们就会想着抓蛮子换银子而不是杀蛮子。军府对于将士们的军功计算不能随便改动,但是对于民间这些自发从军良家子们的军功计算就可以灵活变动了,毕竟不是正规军。”
  吴甘来忍不住有些肉痛:“十两银子,是不是太多了些?五两还不够?”
  张之极斜眼冷笑道:“诚如吴部堂方才所说,安安稳稳的就能把银子给挣了,为什么要去刀头舔血?不还是因为抓蛮子的银子更多?给的少了谁愿意干?你当他们跟我们这些傻丘八一样?”
  吴甘来斜了一眼张之极道:“倘若英国公也是傻丘八,只怕这天底下也没有多少聪明人了!”
  张之极嘿嘿笑道:“那不重要,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嘛,现在就说你同意还是不同意就行了。”
  吴甘来摇头道:“这些问题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十两银子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老夫同意了便是。”
  吴甘来当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意见,反正这笔钱最后也是由铁道部、交通部、工部共同分摊,也不会赖到户部的账上。
  至于那三家会不会同意分摊这笔费用,吴甘来表示自己一点儿不担心——明年的预算了解一下?
  “只是这个口子一开,民间会有多少人跑去沙皇俄国那边抓蛮子?到时候会不会引出一场乱子?”
  吴甘来担心的不是银子,而是百姓一窝蜂的跑去抓苦力,最后原本就不多的百姓会变得更少更不够用。
  张之极则是微微一笑,表示一切尽在掌握:“辽东,奴尔干都司,勒石草原,山东,山西,陕西,朵甘思,乌思藏,这些地方民风淳朴,可堪大用。除这几个地方之外,其他的地方不给路引,民间那些游侠儿也好,还是百姓们也好,就算是想去沙俄那边也去不成,吴部堂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民风淳朴?你丫是不是对民风淳朴这四个字有什么误会?
  老夫现在不担心别的了,老夫现在替沙俄那边担心行不行?
  一场内阁里面的小会议散去之后,张之极就匆匆忙忙的回了五军都督府,开始召集手下的马仔们商量怎么弄死沙皇俄国。
  而消息传到民间之后,民间就沸腾起来了。
  如果一点儿军功都没有,估计没多少人对抓蛮子的事情感兴趣,毕竟现在的大明百姓不像是以前了,生活上怎么看都算不错,没办法拿着脑袋去搏命。
  而涉及到军功就不一样了。只要抓一个蛮子就能换到十两银子,这绝对是个好买卖,尤其是还能捞到部分军功的情况下。
  战马是问题吗?武器装备是问题吗?出塞的费用是问题吗?
  绝对没问题,大把的银子和军功在招手,还有什么问题?
  ……
  崇祯皇帝在琢磨着自己是不是应该出去浪一波了,毕竟留在大明也已经好几个月的时间了,现在是不是应该再出去砍人了?
  宋应星的到来打断了崇祯皇帝想要出去砍人的想法。
  虽然崇祯皇帝在后世只是一个程序猿,对于很多理工科的知识,哪怕是高中初中的都基本上忘的差不多了,唯一没忘的编程技能在这个时代又屁用没有,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好啊,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
  崇祯皇帝好歹见识过后世的许多东西。
  比如电灯,比如收音机,比如电台,比如蒸汽机和内燃机,虽然不知道这些玩意到底是怎么个情况,但是大致的原理还是知道一些的。
  这就给皇家学院带来了很多的帮助,毕竟在知道了正确的结果之后进行反推,比从零开始已经不知道要省下多少事情了。
  就像是大明朝的铁路一样,如果没有崇祯皇帝的出现,大概是过上几百年后有个老中堂对一个老不死的老佛爷说:“老佛爷,洋人要来给咱大清修铁路啦!”
  现在的大明就不一样了。
  虽然说铁路还远远达不到后世那么大的速度还有密度,但是多少和快慢是一回事儿,有没有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儿了。
  大明现在就有,完全可以给洋人修铁路,虽然铁道部和户部都没有这个打算。
  宋应星带来的好消息是就是关于电灯的。
  发电机那玩意挺难搞的,但是真的要舍得砸钱,别说是在大明了,就算是再往前推上个千百年,跑到老刘家的时代也未必搞不出来。
  真正的难点还是在于电能的利用方面,而崇祯皇帝恰恰知道这玩意该怎么用。
  让崇祯皇帝倍感惊奇的是灯丝。
  跟后世的钨丝一点儿都不像,但是崇祯皇帝对于这种新出现的金属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看起来大明的科技树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跑偏的情况。
  按照宋应星的说法,现在弄出来的灯泡寿命大概能维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只要舍得砸钱,不夜城的概念就可以提前出现在大明了。
  当然,这种东西肯定不可能现在就向整个京城铺开,因为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供电线路的问题,还有管理方面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小问题。
  这些问题单一拿出来看都不起眼,但是结合到一起,就足够所有人都头疼了。
  崇祯皇帝的目标还是在火车上面。
  给火车安装上了大灯,这对于夜间行车来说简直就是好处多多,最起码不用像以前一样,除了军方之外,剩下的火车在晚上基本上都是停运状态。
  除此之外,小范围的使用电灯也可以开始试验了。
  至于崇祯皇帝最为关心的电报,现在的进度则是有些差强人意了。
  不是完全一点儿的影子都看不到,而是现在的效果实在是不怎么样。
  理论上来说,两台小的电报机足够从大明的最北边到最南边进行通讯,甚至于可以全球通讯。
  但是实际上却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
  虽然大明时期不存在什么电磁干扰的问题,然而涉及到的波段,还有对于电磁通讯的研究却处于零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搞电报机的难度。
  不过,不管怎么说,有好消息就比没有好消息要强的多,能有一点儿进步也是好的,总比一直是零要强的多。
  等宋应星离开之后,崇祯皇帝又再一次跑到了内阁。
  吴甘来觉得崇祯皇帝大概是疯了——大明自己的铁路还没有搞明白呢,现在就想着给欧洲那些蛮子国家修铁路?还嫌钱花的不够多?
  洪承畴琢磨了半晌之后,觉得自己大概掌握了一点儿崇祯皇帝的想法。
  对于铁路发展带来的好处,朝堂上面所有人甚至于包括崇祯皇帝在内,可能都没有洪承畴更有发言权。
  除去所有一切商业方面的好处之外,铁路最强大也是最为有用的功能就是可以实现快速运兵。
  如果没有铁路,从大明的最北端到最南端,哪怕是骑着战马的骑兵,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而通过铁路就完全不一样了,理论上来说,日夜不停的铁路完全有能力将这个时间缩短到原有的几分之一甚至于几十分之一的时间。
  一个月跟十个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甚至于跟两个月的概念都完全不同,尤其是在军事方面。
  兵贵神速!
  假设岭南发生了叛乱,原本大明从北方调兵需要好一定的时间准备,然后再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到达岭南,最后再进行一两个月的平叛战争。
  而中间几个月的时间,事情会向着哪个方向发展,就谁也说不好了,有可能叛乱已经被平定下来,也有可能会扩大化。
  而现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全不同了。
  一个月的时间,就算是战争出现一些变化,朝堂上面也完全来得及做出应对措施,或者是调集更多的大军进行平叛,或者是让士卒们各回各家。
  不仅仅是士卒的运送,物资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
  现在崇祯皇帝突然提出来要给那些蛮子们修铁路,其实本质上跟假道伐虢差不多。
  先把对方的国境内修上铁路,一旦大明与该国家发生了战争,对方调集大军的速度固然是快,而大明同样也可以对占领区内的铁路进行利用。
  唯一的问题还是钱。
  沉默了半晌之后,洪承畴才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给那些蛮子们修铁路倒是件好事儿,然而这花费?蛮子们能承担得起来吗?”
  吴甘来从一开始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
  对于铁路能给大明带来什么好处,吴甘来更为关心的是大明本土而不是海外的那些蛮子国家,除非那些蛮子们能让国库赚到钱,否则吴甘来是没什么兴趣的。
  崇祯皇帝却是嘿嘿笑道:“蛮子们怎么就承担不起了?没有现钱,还可以拿矿山和关税进行抵押贷款嘛,九出十三归不就行了?”
  吴甘来躬身道:“启奏陛下,臣有一个问题。”
  等崇祯皇帝点头示意之后,吴甘来便开口道:“就算是那些蛮子国家愿意修建铁路,可是让他们拿矿山和关税进行抵押,能行么?而且,这钱想要收回来却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大明国库现在虽然略有盈余,可是真的要涉及到许多蛮子国家,国库只怕也是支撑不起来的。”
  洪承畴却摇了摇头道:“吴部堂多虑了。那些蛮子国家一旦见识到了铁路的好处,他们未必不会同意拿矿山和关税抵押。至于说国库这方面的问题,其实也不大。那些蛮子国家再穷,少少的修上一些关键线路的铁路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至于关税和矿山收回成本的时间太长,事实可以让民间资本参与进来。”
  吴甘来摇头道:“民间资本绝对不行。一旦让他们尝到了甜头,只怕后面的事情会变得越来越麻烦,一发而不可收拾。”
  洪承畴道:“将一些无关紧要的,能够赚到一些利润的项目分包给民间,尤其是分包的还都是蛮子那边的项目,对于我大明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影响。他们在那边赚到了银子,就等于我大明在那边赚到了银子,修铁路的钱最终还是从那些蛮子国家赚到的。而且,还有他们的矿山和关税抵押,就算是不分包出去,把矿山卖给大明百姓,岂不是也能省下一大笔钱?”
  吴甘来有些心动。


第834章 忽闻河东狮子吼
  能够做到尚书这种级别的,又有哪一个是傻子?像洪承畴提出来的这种套路,吴甘来只是简单的一听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弯弯绕。
  大明可以通过铁路从其他那些蛮子国家拿到矿山,然后再转手加价把这些矿山转卖给大明的那些商人。
  除了矿山本身转包的费用之外,这些商人还要交税,还要雇佣人手,还有相关的运输、衣食住行等等的费用,里外里可以赚到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点了点头之后,吴甘来才开口道:“如此倒也没什么问题。只是陛下方才所说九出十三归,未免太过于直白了些。”
  斟酌了一番后,吴甘来又接着道:“贷款抵押手续费,账户管理费,这些相关的费用加上去也就差不多了?”
  崇祯皇帝觉得这时候应该有互联网——自己可以提前几百年见识到大型网贷现场,不容易啊!
  李承彦随即也忙活了起来。
  大明现在培养的外交人才并不多,甚至于都没有特意培养,纵横学有传承但是并不像早些年间那么受到重视。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大明更喜欢以势压人,自己喜欢要的东西直接要,要不来就大军过去拿,根本就没想过要从谈判桌上拿。
  崇祯皇帝虽然觉得这么干有点儿过分,但是现在自己是强势的一方,自然也就不会太过于放在心上。
  不过也幸好,李承彦和他带的那些学生们好歹把纵横学给传承了下来,总不至于连个出使谈判的人才都找不到。
  李承彦前往欧洲的速度很快,崇祯二十六年夏天出发,秋天的时候就已经踏上了英格兰的土地。
  对于任何一个大明人来说,如果要去欧洲,英格兰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地方——那里有大明的百姓,有大明的驻军,那里就是大明在海外的土地,属于大明的地盘。
  驻扎在英格兰的总督是平西侯吴三桂,至于跟吴三桂搭档了一年左右的李鸿基已经在英格兰平定之后率兵返回了英格兰。
  吴三桂觉得李承彦就是想的太多了。
  欧罗巴的蛮子国家还需要大明的天使一个个去拜访?
  开什么玩笑,就算是以自己这个大明英格兰总督的身份发出请帖,欧罗巴的蛮子们又有哪一个敢不给自己面子?
  对于吴三桂的强势,李承彦只是轻声笑了笑,解释道:“这次李某来也不仅仅是为了推销铁路。实际上,推销铁路最好的方式是在英格兰这边修建几条线路,然后让蛮子们看到实际的效果,或者邀请蛮子使节去我大明参观已经修好的铁路。”
  吴三桂秒懂。
  纵横家的这些家伙们,除了担任着使节的重任之外往往还会有另外一层身份,就是不知道是属于锦衣卫还是军府那边了。
  点了点头之后,吴三桂道:“既然如此,那吴某也不再劝了。只是不知道,李大人打算先去哪个蛮子国家?”
  李承彦道:“自然是巴伐利亚,三皇子现在就在巴伐利亚,李某这次来,也负担着去见一见三皇子的使命。”
  吴三桂道:“那正好,长公主和驸马爷如今也在巴伐利亚,李大人也可以顺道见一见小公爷。”
  李承彦点了点头之后,又接着道:“除了巴伐利亚之外,自然就是神圣罗马帝国,虽然他们即不神圣,也非帝国。”
  吴三桂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随着大明对欧洲的了解越来越多,神圣罗马帝国这个称呼逐渐被知道真相的大明朝堂和军方当成了一个笑话。
  一个受制于宗教,选侯权利甚至能影响到皇帝的国家,有什么资格被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
  只不过,现在的神圣罗马帝国在欧罗巴还有几分排面,而且最重要的是还跟大明帝国是姻亲关系,所以大明的朝堂和军方还是给神圣罗马帝国一些面子,只是私下调笑几句罢了。
  笑完之后,吴三桂才道:“去完神圣罗马帝国之后,我个人建议你去法兰西,或者是波兰。”
  李承彦点了点头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法兰西,毕竟现在法兰西也是欧罗巴强国,而且还算得上富裕。至于波兰,那边是什么情况?”
  吴三桂道:“波兰虽然本身不怎么样,可是他们现在不是跟沙皇俄国勾结在一起了么,沙皇俄国那边正在往波兰方面转运军队和物资。”
  起身走到沙盘边上比量了一番后,李承彦眯着眼睛道:“那没有什么意义啊。沙皇俄国现在看着还成,但是实际上已经完了。”
  舔了舔嘴唇,李承彦又接着道:“实际上,在我出发来欧罗巴之前,五军都督府那边已经准备好了物资,大军也已经分批开拔,针对的就是沙皇俄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到崇祯二十七年的这个时候,沙皇俄国就会彻底失去他们在大明北方的所有土地。遗憾的是,哪怕是能够立即说服波兰跟沙皇俄国那边修建铁路,只怕我大明的军队也没办法利用上了。”
  吴三桂捋着黑亮的胡须道:“如果真如你所言,那么很明显,沙皇俄国以后的重心将被迫放在欧罗巴,甚至于会再跟波兰那些蛮子们内讧上一波?”
  李承彦点了点头道:“实际上,这得看陛下的意思如何。如果陛下希望他们更乱一些,只要让大军再往西进攻一些,沙皇俄国就会失去大片的土地,到时候他们就得想办法从欧罗巴这边找补回来。当然,也不排除沙皇俄国的沙皇会脑子一热,突然调头跟我大明军队死磕到底,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
  吴三桂摇了摇头道:“基本上没可能了。”
  见李承彦望向了自己,吴三桂便解释道:“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沙皇俄国现在大军都在向西集结,而一部分物资和先锋已经进入了波兰,现在已经到了克拉科夫。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再过上一段时间就会跟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交上手。等到了那个时候再想回头,基本上已经没有可能了,因为他们后续的军队比先锋慢一些也有限,最多也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
  李承彦点了点头道:“那就有意思的很了。沙皇俄国西边进兵欧罗巴,东边却面临着我大明的攻击,到最后也不知道会落得个什么下场。”
  吴三桂嘿嘿冷笑一声道:“倒是便宜了斐迪南三世那家伙。沙皇俄国东面受敌,沙皇阿列克谢肯定不会甘心,估计会分兵两线作战,到时候对于西线的支援就会小很多。”
  伸着手指在沙盘上比划了半天,李承彦才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关系,让神圣罗马帝国沾些便宜,最终还是会便宜了三皇子,也就等于便宜了大明,无所谓的很。倒是沙皇阿列克谢,关于他的资料还是太少了些,很多事情现在不好推断。”
  吴三桂道:“那就没办法了。英格兰虽然跟他们离的很近,却总归是阿海相望,想要得到更多的资料,还是得看锦衣卫那边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李承彦道:“那倒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慢慢看也就知道了,只要阿列克谢针对欧洲战局做出几个指示,慢慢的再想分析他这个人也就简单了。”
  吴三桂应了之后,又开口问道:“对了,你之前从苏伊士运河那边过来的时候,有没有听到什么风声?”
  好奇的望了吴三桂一眼,李承彦道:“什么风声?”
  吴三桂“早先不知道从哪里刮起的一阵妖风,奥斯曼那边似乎对于我大明很不满意,后来又不知道怎么的,忽然间又偃旗息鼓了,大概跟苏伊士舰队回去了有关系?”
  李承彦哈哈大笑道:“这个就不清楚了,也没听刘侯提起过这事儿,而且我来的时候倒是听说,奥斯曼那边提出来一个口号,叫做坚持明奥友好一百年?”
  “啊呸!”,恨恨的吐了口唾沫,吴三桂道:“屁的友好一百年,谁跟他们友好了?还不是看苏伊士运河舰队回去了,蛮子们又从我大明买到了战舰,还有许多地方要求助于我大明,这才摆出了这副姿态?”
  李承彦道:“随便他们咯,奥斯曼的朝廷又不是太傻,现在既然知道自己国家在海军方面要有求于我大明,自然就会放低姿态。”
  吴三桂却恨恨的道:“那咱们英格兰这边呢?到现在都没有一支完整的舰队,这能行?”
  李承彦摇了摇头道:“这个可就不好说的很了。事实上,除了卖给奥斯曼的那些战舰以外,大明这两年都没有新的战舰下水,估计以后的重心还是会放在铁甲舰上。”
  想到铁甲舰那一次的试航,吴三桂的脸上忍不住露出一副神往之色:“你说有没有可能,英格兰舰队成为第一支全铁甲舰的舰队?”
  李承彦还是摇头:“这个就更不好说了。据说上次的试航中发现了不少问题,皇家学院那边还在折腾着对铁甲舰进行改进。如果真想等到全舰队都装备铁甲舰,估计就不仅仅是试航的问题了,很可能会寻个由头找人打一场海战,然后再改进,最后才能大规模列装吧?”
  吴三桂也头疼了起来:“谁知道呢,谁知道皇家学院的那些人脑子里面在想着什么。”
  说完之后,吴三桂又接着道:“对了,铁道部现在有没有规划在英格兰这边修建铁路?”
  李承彦道:“不太清楚。因为皇家学院那边又折腾出来新的蒸汽机车头,跟原来用的铁路标准不太一样,铁道部那边原本的规划几乎被全盘推翻了,现在正头疼呢。不过,我个人估计是快了,毕竟新的规划里面,新明岛那边要以修的标准来修建铁路,估计英格兰这边也快了。”
  吴三桂道:“那还不错,英格兰这边东西南北各地的港口倒是挺多,如果能够再加上铁路沟通各个港口之间,就更好了。”
  李承彦点了点头,突然将话题转到了另外一个方向:“对了,告诉你个秘密,你可千万别跟其他人说啊。”
  吴三桂道:“放心,保证不跟任何人提起。”
  李承彦这才道:“你很快就会被分配两个女奴了,这事儿我先告诉你,别声张啊。”
  吴三桂顿时一脸懵逼:“女奴?大明律不是规定不准蓄奴么?尤其是军方,现在管制这么严格,还分配?你在说笑吧?”
  李承彦摇了摇头道:“过段时间你就知道了,反正按照你海军总督的级别,分到两个蛮子女奴是妥妥的,再多我就不清楚了,你还是老老实实的等军府消息吧。”
  揉了揉额头之后,吴三桂道:“不太好整啊。”
  情急之下,连许久没有说过的辽东口音都带出来了——吴三桂当然头疼,娶了毛文龙的女儿为正妻,自己连小妾都没纳一个,现在突然要分两个女奴,这家里还不得翻天?
  李承彦道:“这个你倒不必担心,反正五军都督府和朝堂那边自有说法,据说皇后娘娘也会给各家的夫人们下旨,省得勋贵武将们跪了搓衣板。”
  吴三桂道:“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哎!”
  忽闻噩耗的吴三桂也没心情再跟李承彦扯别的了,简简单单的安排了一顿晚宴之后就让人带李承彦去休息了。
  李承彦对于即将倒霉或者说很可能已经倒霉的吴三桂自然不会太过于同情,毕竟有一个人陪着自己倒霉总好过自己一个人倒霉。
  寻求到了心理平衡的李承彦在英格兰岛上停了几天就启程往巴伐利亚而去。
  朱慈熠对于李承彦的到来感觉很兴奋。
  毕竟从大明被崇祯皇帝卖到了巴伐利亚之后,自己就成了彻彻底底的藩王,除了操心国家大事之外还要考虑整个欧罗巴的乱局,连游猎的时间都没有多少,实在是够糟心的。
  现在好不容易有个大明的官员来到了欧罗巴,朱慈熠心中忍不住就生出了一种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感觉。


第835章 无法拒绝
  有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实际上有些人一出生就已经在罗马了,牛逼一些的甚至拥有整个罗马。
  从小就接受着整个大明帝国最为精英的教育,不是没有野心的朱慈熠心里也很明白,自己的位置很尴尬。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慈熠心里也明白崇祯皇帝对于自己的关爱之情,也隐隐约约的能猜到几分崇祯皇帝的用意。
  但是理解归理解,要说心里没有一丁点儿的不舒服却是不可能的,只是崇祯皇帝横压一世的威望,让朱慈熠不敢怨也不敢恨,只能老老实实接受崇祯皇帝所有的安排。
  就好像娶艾薇尔为正妃一样——自己身为堂堂晋王,结果没能娶个大明女子为正妃,最后只能娶个蛮子国王的女儿为正妃,这事儿怎么想都怎么不爽。
  自从大婚之后就留在欧罗巴的朱慈熠最为开心的除了自己的姐姐和姐夫能时不时的来看望之己之外,也就剩下没事儿逛逛巴伐利亚了。
  如今李承彦这个可以说是老熟人的大明官员到此,让朱慈熠的心里感觉极为亲切。
  吩咐人去准备酒宴之后,朱慈熠就哈哈大笑道:“难得啊,孤在巴伐利亚这里,无一日不想念着大明的风土,如今李大人能够前来巴伐利亚,倒也算是一件喜事了。”
  李承彦躬身道:“殿下,方才说的铁路一事?”
  朱慈熠摆了摆手道:“孤知道了。巴伐利亚肯定是要修的,多一样能跟大明相同的物事,孤的心里也多一分亲切。至于神圣罗马帝国那边,李大人也不需要担心。斐迪南三世此人虽无多大的进取之心,却也算得上是个守成之主,这里面的好处他不会看不到。至于风险,孤在巴伐利亚在的这两年才算是看的真切,斐迪南三世也好,甚至于整个欧罗巴也好,尤其是那些平民百姓,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其中的风险。”
  李承彦有些懵逼:“殿下莫不是在开玩笑?”
  朱慈熠道:“李大人看孤王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么?”
  顿了顿,朱慈熠又接着道:“所谓改朝换代,在欧罗巴这里似乎并不是什么问题,就像是父皇早些年间说过的,欧罗巴之地有不少牝鸡司晨的情况。经过这两年的观察的试探,孤现在也大概的了解到一些斐迪南三世的想法。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孤以后有极大的可能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代价就是晋王妃必须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后。与此相对应的,晋王府就必须承担起整个神圣罗马帝国的一切,包括防务和外交等等一切事宜。”
  李承彦的脸色也变得十分奇怪:“等于是说他们完全可以接受大明的统治?”
  朱慈熠摇头道:“如果单纯的只是这样儿,那让斐迪南三世申请内附也就是了,剩下的事情岂不是变得易如反掌?只怕事情没这么简单。”
  李承彦点了点头道:“麻烦一些才正常,太简单了反而不敢相信了。”
  看了看有些懵逼的李彦彦,朱慈熠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把话给吞进了肚子里。
  李承彦是大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