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毛文龙一行人跑得远了,建奴真正的援军这才将将赶到通远堡前。看着眼前一片余烬,带兵起来的金鹏几乎要气得吐血,眼看着追击毛文龙是没有什么可能了,唯有带着毛文龙留下的那首歪诗回去复命。
  事后得到消息的黄台吉有多怒暂且不说,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接到报告后,也是气得一个劲儿地大骂毛文龙:“败家玩意儿!多好的奴隶,就这么给祸祸没了!”


第142章 后宫中崇祯泡妞
  黄台吉这时候特别想要把佟守越的尸体拉出来再鞭尸一通,这蠢货太可恨了,脖子上长了个脑袋就是为了显得个子高一些的!
  通远堡这么重要的地方,这就么被人给破掉了?囤积的粮草,兵器,都毁于一旦,这下子好了,想要攻打朝鲜和东江的事儿又黄了一大半,还需要重新准备一番才行。
  至于现在手中拿着的情报,所谓的袁崇焕亲笔所书的,已经干掉了毛文龙的书信,冷笑不止的黄台吉简直想要直接去京城砍死崇祯——你他娘的这是拿本汗当傻子玩儿呢?当老子不知道袁崇焕已经栽了?还弄死了毛文龙?毛文龙要是死了,那通远堡的事儿是哪个王八蛋干的?
  黄台吉的暴怒,对于崇祯来说,根本就是屁的影响没有。毛文龙搞死的建奴再多,自己撑死了不过是损失了一些苦力罢了,反正这些人不会交税,也不纳赋,对于自己来说一点儿用处都没有,管他们去死?
  现在最最最最重要的,还是皇后的肚子里的那个小祖宗要紧——别管是儿子还是女儿,总之是自己的,有个女儿,也算是弥补了穿越前没有女儿的遗憾;若是个儿子,对于大明朝来说,就是有了国本,只要不是太坑爹,这娃儿以后就是妥妥的下一任皇帝,所以也由不得崇祯不紧张周皇后的肚子。
  由于自己把周皇后的弟弟给赐死了,所以崇祯在某些时候,还是心里感觉有些过意不去,所以挑了一个好日子,便陪着周皇后一起到御花园中去赏花。
  自从崇祯登基之后,便一直勤于政务,又何曾有过这种小夫妻间一起赏花的事儿了?周皇后满心高兴之下,却听得崇祯叹了口气。
  周皇后好奇地问道:“陛下因何叹气?”
  有些试验一些后世泡妞手段的崇祯又短叹一声,这才道:“自朕御极以来,却是不曾好好陪伴过皇后,便是今年的几场雪景儿,朕也没能陪着皇后好好看一看,现在想想,朕的心里,却是颇为过意不去。”
  周皇后闻言,却是躬身行礼道:“陛下何出此言?陛下勤政爱民,乃天下万民之福,又怎么为了妾身一人而置军国大事于不顾?”
  崇祯摇头道:“这政务总是处理不完的,早一会儿晚一会儿的,总是要慢慢处理。朕只恨没有好好陪陪皇后赏雪。”
  说完,又吩咐旁边儿的王承恩道:“记下来,若是来年下雪了,记得提醒朕,朕要陪皇后一起赏雪。”
  待王承恩躬身应是后,崇祯这才对着周皇后道:“若是朕与皇后一起赏雪,定然不许这些奴婢们打伞,到时候朕与皇后一起走在雪中,可不就是走着走着便一起走到了白头么?”
  原本的崇祯几乎就是个书呆子,穿越过来的朱晓松这货原本又是个程序猿,贪生怕死之下,每天都在想着怎么给大明续命,自然对周皇后有所冷落,又何曾对周皇后说过这般的情话?
  如今好不容易情况好转了些,崇祯便将这番自后世网络上看来的话儿拿出来对周皇后说,从来没有听过见识过后世撩妹手段的周皇后当即便告沦陷。等崇祯看向周皇后时,却见周皇后已是媚眼如丝,一双小手儿抓着手中的手帕绞来绞去,整个人的呼吸都有些急促了起来。
  崇祯却是突然后悔了起来,若是在周皇后没有身孕的时候说出这些话儿来,却不知道要解锁多少姿势了。
  待送了周皇后回去休息后,崇祯却是又命人传了新晋婉妃,完颜玉卓前来伴驾赏花。
  然而令崇祯失望的是,足以让周皇后解锁许多新姿势的情话儿,在完颜玉卓这小娘皮身上,却是半点儿作用也无。
  进宫之后娇憨性子不改的完颜玉卓一听崇祯的白头理论,便笑道:“陛下想要赏雪,这破雪又有甚么好赏地?辽东又哪一天不下雪了?至于说一起白头?那还不简单么,来日夫君平定了建奴,杀光了建奴那边儿高于车轮的男人,陛下带着臣妾去辽东游玩,还不是想怎么白头就怎么白头?”
  你说的好有道理,朕竟然无言以对——感觉自己媚眼抛给瞎子看的崇祯笑道:“婉妃怎么成天就想着这些打打杀杀的?还杀光高于车轮的男人?这是蒙古人的法子罢?”
  完颜玉卓平日里胆子便大一些,如果自觉得了崇祯的宠爱,更是心中有甚么便说甚么,当下直接对崇祯道:“陛下只道那蒙元的法子残暴,却不知这是草原上的至理哩。建奴原本就是草原上的一支,属于养不熟的狼,杀光他们的大人,留下孩子慢慢调教,这才是正理。毕竟,自打匈奴开始,草原上的部族,便都需要有自己的主人。与其这个主人让建奴来做,还不如让陛下来做,陛下可是玉卓的夫君呢。”
  崇祯闻言,却是有意逗弄完颜玉卓,当下失声笑道:“那你父亲的部族呢?整个儿的锡伯族又怎么说?”
  完颜玉卓闻言,脸色却是丝毫未变,毫不犹豫地道:“臣妾的父亲是臣妾的父亲,如果有一天夫君要和臣妾的父亲打仗,臣妾也会毫不犹豫地替陛下拿起弓刀,牵过战马。”
  略微停顿一番,完颜玉卓才接着道:“陛下不要以为臣妾无情,草原之上,自古便是强者为尊,强者理所当然地拥有一切,弱者活该去死。大明此前对待草原,却是过于仁慈了。至于锡伯族,若是陛下能收了部族之心,他们可是比甚至林丹汗和朵颜三部要可靠地多。”
  正要继续说下去,却见崇祯的脸色有些不对劲,完颜玉卓当即便好奇道:“陛下怎么了?莫非臣妾说的不对么?”
  崇祯却是摇了摇头,苦笑道:“你说的都对,但是这些话儿,以后不要轻易说出来了,否则有人到皇后面前参你后宫干政,便是朕也不好替你求情。”
  完颜玉卓撇撇嘴,闷声道:“是,臣妾知道了。”


第143章 弄个汉语等级考试?
  虽然崇祯嘴上说着完颜玉卓,但是心中,却也是对完颜玉卓所说的草原强者为尊的理论颇为认同。
  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原的耕种民族和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互相看着不顺眼,颇有一些后世“你瞅啥!”“瞅你咋滴!”的意思,后果也如同上面这两句话在后世东北地区的威力一样,往往是一言不合就开干。
  战国时更为有意思的是,身为扛把子的周天子管不住自己家的小弟,各个堂口之间往往也是一言不合就开干,但是有一点儿却是让人欣慰——不管这七个堂口之间怎么开片,只要有一家被北边儿的游牧社团怼了,那这七个堂口往往自觉休战,一致以耕种社团的马仔身份去怼游牧社团。
  到了文人口中的暴秦时期,继承了姬家整个耕种社团的赢老大倒是跟他的姓一样,在对北方游牧社团开片的过程中,可以说是把游牧社团按在地上摩擦。
  至于到了那个老流氓刘邦的时候,早期是被人家游牧社团摩擦的——连自己家的姑娘都得送去和亲。当然,老刘家的流氓底子在那儿摆着,刘野猪同学仗着自己的爷爷和死鬼老爹留下的家底,派遣手下的两个双花红棍,也就是卫青和霍去病舅甥两个去怼匈奴,这两位倒也给刘野猪长脸,把游牧社团给按在地下狠狠地摩擦了一番。
  由于游牧社团组成的性质和农耕社团的组成性质不太一样,加上当时农耕社团也在宣扬游牧社团本来就是农耕社团家的一份子,所以社团里就有一部分堂口觉得不如干脆换个老大,跟着农耕社团的老大,也就是刘野猪同学混得了。
  在游牧社团呆久了的金日磾满脑子强者为尊的思想,因为觉得当时的刘野猪就是天上地下唯一的大佬,所以很干脆地跪舔不说,还卖完了自己卖子孙,堂堂的匈奴休屠王太子,就此成为了刘氏最最忠诚的走狗——号称为刘氏流尽最后一滴血。
  由于金日磾比汉人还汉人的忠心表现,不仅刘野猪同学在死前托孤,而且在金日磾死后,更是被封为敬侯,陪葬茂陵——一直陪着他的主子刘野猪同学了。
  至于金日磾的后人,在后来史上第一穿越者王莽同学篡汉时,更是舍生忘死的与王莽同学做斗争,乃至于最后受到王莽同学的迫害,一部分逃到山东文登的丛家砚,改金姓为丛,真正做到了比汉人还汉人,成为刘氏最后的忠犬。
  从上面金日磾这位休屠王太子及其后世子孙的表现来看,崇祯得出的结论就是——草原上的游牧堂口都是属狗的,套上铁链子调教好了,比东林的那些正人君子还要可靠。
  再想想后世的美帝是怎么玩的?英语等级先搞出来,甚么托福雅思一类的,能搞的都给他搞上,甚么移民政策一类的,都是针对吸收精英人口所设,再大肆吹捧一下,说自己家的月亮是最圆的,自己家是滋油民煮的希望——看看后世的兔子家有多少傻缺被洗脑,成为了滚着叽歪和带路党就知道这种套路有多好用了。
  总之,结合西汉老刘家调教匈奴的手段,再结合后世鹰酱的手段,伟大的崇祯皇帝觉得,自己也有必要先搞出来一个汉语等级考试系统。
  四级的就按能读唐诗三百首来算,六级的就要能读经史子集,尤其是被删改后的论语这种洗脑大杀器。至于汉于八级考试,崇祯想了想还是决定放弃。毕竟在大明朝,唱双杰伦的周截棍会被视为异端——后果很可能是上火刑架。
  临幸完婉妃娘娘的崇祯越想越是念头越发通达,及至第二天,崇祯就很干脆地在朝会后诏见了施凤来和曹化淳,外加上一个被临时从诏狱里边儿提溜出来的温体仁。
  温体仁自从被关进诏诳,前前后后已经接近一个半月。曾经无数次想要动手砍了温体仁的崇祯皇帝最后还是没有动手。
  温体仁这个家伙的毛病很多,但是有一点儿却是崇祯颇为欣赏的——真有本事,而且媚上。若不是在崇祯准备动一动山东孔家那些大爷们的前夕撞在了枪口上,崇祯根本就不会把温体仁怎么样。毕竟像温体仁这么听话儿的大臣才是妥妥的帝党,和甚么披着阉党皮的浙党楚党东林党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当然,既然现在把他给提溜出来了,崇祯也是准备把他拿来用一用,长时间在诏狱关着,花的是崇祯自己的钱,真要是一刀砍了,想找这么听话儿的大臣也不太容易,至于之前想要把温体仁给致仕的念头,早就被崇祯给扔一边儿去了。
  不过,放是放出来了,这鹰还是得熬上一熬,要不然总是有着自己的想法,想要放飞自我,崇祯还是不敢下定决定重心。
  待温体仁见过礼后,崇祯这才淡淡地开口道:“温大人最近在诏狱可好?”
  温体仁既然能混到首辅的位置,又怎么可能是个傻的?既然皇帝不杀自己,还把自己给提溜了出来,那么自己就还是有用的。
  老奸巨猾,或者说人老成精的温体仁痛快无比地认罪道:“陛下圣明,罪臣罪该万死!罪臣不该听信小人谗言,此后自当事事以国事为先,为陛下效死。”
  崇祯也乐得配合演出君臣相得的戏码,当下笑道:“温爱卿何罪之有?罢了,过去的就过去了。朕此番找了温爱卿来,却是有一事,要和温爱卿、施爱卿商议。”
  温体仁却是十分地光棍,干脆问道:“罪臣久在诏狱,不知朝中动向,不知陛下所言是何事?”
  唯独施凤来,此时却是不太开心。皇帝先把温体仁给放了出来,又先问温体仁的话,看样子这首辅的位置,自己是没得坐了,估计还得温体仁来。
  就在施凤来心中盘算之时,崇祯却是开口道:“朕有意学前汉一般,宣扬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原本是出自匈奴——也就是说,都是淳维之后,与汉人本是一体,籍此收编一些游牧民族,以为骑兵。这事儿,朕要两位爱卿为朕参考参考。”


第144章 背黑锅你上
  刚刚被放出来的温体仁绝对不想再回到诏狱那个鬼地方。虽然没有人对自己用刑,可是每天听着被用刑的犯人那不断地鬼哭狼嚎声,温体仁觉得自己现在都没有疯掉,简直就是神经粗大,或者说祖宗保佑,福大命大。
  原本就喜欢媚上的温体仁早已摸清了崇祯的性子,这位爷虽然说喜怒无常,但是满脑子想的都是皇明主义,对于外族,向来是恨不得死光光的态度,此时提出这么一茬,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好歹是要向外族抛一抛橄榄枝,表示一下自己身为天子,统御八荒的态度,念及于此,温体仁干脆地回道:“启奏陛下,自古以来,便是天子居于中而统御八荒六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见崇祯虽然依旧是那副面无表情的样子,然后早已洞悉了一切的温体仁还是发现了崇祯的眼角微微地上挑,心中大定的温体仁接着道:“如今陛下意欲使八方归为一体,此不世之仁政也。唯有几件小事,还需要解决,否则,这归化一事,依旧是难上加难。”
  崇祯后世的一个宅男,哪儿想的了这么多的弯弯绕,后世不是说甚么五十六朵花么?难道还要学习后世,给其中的五十五朵优待不成?
  不对,要是那样儿的话,剩下的那一朵现在独大的花儿,保不准就会变成食人花,先把自己这个皇帝给吃了,再说了,要是这样儿才能八荒归一,那他娘的让老子穿越过来干什么来了?
  崇祯心中想的不少,但是时间却不过是转瞬之间的事儿,没想明白的崇祯好奇地问道:“什么小事儿?爱卿且说说看。”
  温体仁悄悄地观察了一下,发现崇祯并没有暴怒的迹象,脸色也依旧未变,便定了定神,回道:“启奏陛下,以我大明为例子,有道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更别说这天下之大了。”
  经过温体仁这么一说,崇祯心里才卧槽了一句,自己还是把事情想的简单了,后世那是什么时候?电视,广播,什么玩意儿没有?全天朝你跑到哪儿去,别管会不会当地的方言,反正说普通话,总归是没问题的。
  可是在大明呢?出了京师,跑到天津卫,你说嘛呢,天津卫的还能知道你说的是干什么呢,如果跑到大同宣府一带,或者干脆跑到四川一带,估计就会有人认为这是对人家家人的问候,估计一句话就能引起一出命案了。
  可是明白归明白,这事儿总得想办法解决。就算没有普通话,大明不是还有官话?大力推行一番试试?心中想着这一节,崇祯便对温体仁道:“嗯,却是朕把事情想的简单了,那以温爱卿之见,我大明官话推广开来,可有难度?”
  温体仁却是苦笑道:“难!难!难!陛下,我大明的官话,并不是人人会说的,倘若换到一些偏远蛮荒之地,有多人能听得懂都是个事儿。若想推行开来,首先就需要有足够多的读书人去下到县学,甚至于社学,从童子开始,教其从小说官话,否则,也只是水中捞月罢了。”
  彼其娘之!崇祯心中暗骂一句,这时候哪儿来的电视广播磁带一类的好东西能帮助自己来推广大明的官话?发明这些玩意的那些家伙,还不知道在哪儿呢,有没有投胎都不知道,自己指望谁去?自己本来就是要大力打击儒学,这他娘的还离不了儒学了。
  公羊派的家伙们现在冒出来的就大猫小猫两三只,根本就指望不上。可是要依靠鲁儒一系来办这个事儿,崇祯又无比担心这些家伙会夹杂私货,到了下面又念歪经——反正总不可能一个儒生跟着一个锦衣卫吧?那锦衣卫别的事儿都不用干了,光盯着这些家伙都能忙死他们。
  正在纠结不已的崇祯却听温体仁又提出了第二点问题:“还有,自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之后,度量衡也早已统一,然则现在民间虽然所用都是十六两为一斤,但是这十六两却是有大一小,三尺一丈,丈也有长有短,十分地不变,各地的物资交流,也多受其限。”
  正自不爽地崇祯脱口而出:“统一下,统一下。”烦燥之下,却是连前世看过的一本小说《史上第一混乱》中赢胖子的口头语都出来了,就差冒出同样儿的西安腔了。
  温体仁却是苦笑道:“陛下,这事儿自太祖高皇帝起,就已经在做了,然而到现在依旧没有能完全统一,各地百姓所用的标准,依然乱的很。”
  彼其娘之已经不足以形容崇祯此刻的心情的,便是加上一句玛格吉,想必也不够用——后世玩儿的多好,十毫米为一厘米,十厘米为一分米,十分米为一米,五十克一两,十两一斤,这玩意儿多好记,简单省事儿。
  现在大明用的,还是从先秦时就在用的十六进制,这玩意儿虽然符合了甚么阴阳八卦的进制规则,可是计算起来不方便啊,他娘的,难怪这大明的数学一直不进步,想来根子就在这上面。
  越发不爽地崇祯道:“改!以后便要十钱为一两,十两为一斤,无论是斤两之间,还是尺寸之间,都要再细分,然后以十为进,以十六为进,民间计算颇有不变,这个一定要改。”
  说完,就意味深长地看了温体仁一眼,淡淡地道:“明日朝会,温爱卿?”
  ……温体仁的心中此刻是何等的卧槽,根本就没有人知道,敢情您把微臣从诏狱里弄出来就是干这事儿的?各种黑锅准备全让微臣背了是吧?这破进制已经用了几千年了,你皇帝上嘴唇碰碰下嘴唇,说改就要改,民间不得骂死我温体仁?千百年后,我温某人只怕还不如秦大官人的名声吧?想来一个媚主惑政的罪名是别想再洗刷掉了!
  纵然心中再不情愿,这事儿还是得办,要不然万一这位爷一怒之下再把自己给扔回诏狱,那才叫真的冤呢。太祖高皇帝时的解缙解学士牛逼不?到了成祖皇帝时,不一样不明不白的在诏狱里边儿把命给送了?死因是啥来着?赏雪?彼其娘之!


第145章 祖宗留下的麻烦
  再也不想回到诏狱的温体仁看的很明白,站在旁边儿不说话的施凤来,就是崇祯皇帝准备给自己看的——瞧,朕连替换你的人都准备好了,所以,要么听话,要么跟解缙一样去赏雪?
  暗中打了个寒颤的温体仁很光棍地躬身道:“臣会在明日朝会上提出修改度量衡一事,惟陛下以决之。”
  崇祯这才嗯了一声,点点头道:“好,温爱卿果然忠心,朕心甚慰啊。对了,刚才温爱卿说有几个小问题,这才两个,可还有其他的么?”
  温体仁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刚才想要表现自己,现在的情况就是表现是表现了,可也成功的挖坑把自己给埋了!
  只是皇帝既然问了,哪怕自己不想再说甚么,但是编也得编几个小问题来凑数,否则刚才说的几个小问题变成了只有两个,那自己不就是欺君?
  左右都是得罪人,还得跟着皇帝混才能有前途,想通了的温体仁倒也光棍,接着向崇祯道:“启奏陛下,除了臣说的官话推广与度量衡的问题外,其实还有不少的问题。比如蒙古那边儿,西南那边儿,还有南方,这些都是问题。”
  崇祯好奇道:“温爱卿慢慢说,朕听着呢。”
  温体仁躬身道:“臣遵旨。”又理了理思路,这才接着道:“譬如南方那边儿的客家人,原本就是五胡乱华还有宋时南迁的汉人,这些人时时刻刻想的都是重归汉籍,所以倒也不成问题。”
  “可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民族,譬如苗族,壮族甚么的,反正人么,倒也不多,但是是否愿意入我大明的汉籍,就谁也不知道了。”
  “更有北方的蒙古部族。这些人若是穷苦的牧民,倒也罢了,左右不过是哪边儿过得好,哪边儿强盛,他们就心向哪边儿,以臣之见,让他们改籍归化,倒也不难。”
  “可是那些部族的首领,却未必愿意了,一入汉籍,原本的规矩怎么办?是继续实行原本草原上的法则,还是实行我大明的律法?若是行大明律,原本可以作威作福的头人,首领,想来是不愿意的。若是还行草原上的那一套,对于我大明来说,便是我大明吃亏了。”
  “再者,臣……”
  眼见温体仁住口不言,崇祯便知道这家伙心中是有甚么顾虑,当下便开口道:“温爱卿尽管说,不管说的对与错,朕绝不追究。”
  得了崇祯赦令的温体仁这才道:“启奏陛下,倘若我大明还是开国时追亡逐北的大明,草原上的蛮夷自然愿意臣伏,然则如今东边儿还有建奴之乱,大明国内又多有天灾,草原上的蛮夷么,自然也就颇多想法了。”
  “再则,开国之时,太祖高皇帝曾在《户律》之中有所规定,凡蒙古色目人,听与中国人为婚姻,务要两相情愿,不许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其中国人不愿与回·回、钦察为婚姻者,听从本类自相嫁娶,不在禁限。”
  听到这里,崇祯却是有点儿蛋疼的感觉了。拜自己穿越后多读书的福,这条律令理解起来也没有甚么难度,依着前世的那个程序猿的思维来看,这朱重八的脑袋不知道怎么着,瓦特了一下后,规定别的民族不许在族里边儿自相通婚,而是必须和汉族通婚,最重要的是,要两厢情意——那时候汉人能瞧得上那些个蛮子不?再者说了,这么条破禁令里边儿,偏偏把回·回、钦察给放过去了,允许人家自己在族内通婚……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事儿是自己现在这具身体的老祖宗干的,等于就是自己的老祖宗干的,那还能怎么着?再蛋疼也得忍着,改改就好了,难道自己还能破口大骂朱元璋这事儿干的不地道?
  蛋疼无比的崇祯唔了一声,说道:“朕知道了。”
  更蛋疼的温体仁则是躬身回道:“启奏陛下,太祖高皇帝本意,原是要各族慢慢地融入我大明的汉人之中,自为一体,再也不分彼此,因此现在南边儿的苗人、畲人、彝人一类的,倒是不太是问题,唯有回·回……”
  崇祯听到回·回两个字,却是想到了绿教。原本自己看中学的历史,知道绿教是阿拉伯那边儿的教派,也不知道怎么地,就跑来了中原,还有甚么景教,明教一类的,乱七八糟的教派跑来了一堆,倒是本土的道教那些牛鼻子,虽然一个个的在国乱之时也有出力的,可是更多的还是想着修仙,不给力的很。
  至于这些绿绿,崇祯简直不知道说他们什么好。前世的时候,自己的婶婶也是个教徒,可是就在自己问她关于教法和国法的问题时,自己的婶婶回答的很明确:“教法再大,也不能凌驾于国法之上,要不然成了什么了?只有遵守国法,才能受到国法的保护,这事儿你怎么就想不明白?”
  可是再看看西边儿的那些绿绿,成天喊的口号就不说了,不知道他们怎么得出来的结论,教法最大,惟有那谁谁谁最大,每年都闹事闹个不停,就算是国家给了优待,依然不满足。
  向来皇汉主义的崇祯皇帝决定不惯毛病,因此开口道:“这事儿么,毕竟是太祖高皇帝允许的,朕要是想改一改?”
  心里被一万头神兽践踏而过的温体仁躬身道:“启奏陛下,此事不易为之。一则是朝堂诸公未必同意,再则,民间也未必同意陛下旨意。”
  崇祯却是好奇道:“朝堂诸公不去说他,民间又怎么了?”
  温体仁道:“回·回所信奉者,不食猪肉,又有诸多限制,身上膻味极重,故民间未必愿意与之通婚。长久下去,回·回恐有族灭之危,必然生乱。太祖高皇帝所特别许其族内通婚,便是为了此故。”
  崇祯却是想到了的一些说法,干脆道:“那就许其与汉族通婚,亦不禁其族内通婚。若再有生乱者”,说到这里,崇祯却是嘿嘿冷笑了两声。


第146章 五行缺德温体仁
  不管是温体仁,还是一直没有机会说话的施凤来,都是暗自打了个寒颤。皇帝的这声冷笑太吓人了,这一笑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了。
  施凤来暗自瞄了温体仁一眼,心道这首辅还是你当吧。就这么依着皇帝的意思去办,慢慢儿地得罪多少人?死了之后这坟都得让人给刨喽!
  在这一点儿上,温体仁表现的就比施凤来要强得多,温体仁根本就不在乎死后会不会被人刨了坟,反正跟着皇帝走,若是最后能混个陪葬帝陵,除非有人去刨皇帝的坟,否则自己的坟应该也是安稳的。
  说到刨坟,温体仁却是想出一招绝户计来,既然决心跟着皇帝走,干脆就把事情做绝了算了。
  温体仁躬身对崇祯道:“启奏陛下,臣还有一事想要禀报。”
  崇祯却是十分好奇,温体仁这么老奸巨猾的家伙,不主动暗示他,他就敢给你装聋作哑一辈子,这会儿除了抗起了统一度量衡和搞定回·回通婚的黑锅,这家伙又想到什么事儿了?好奇的崇祯当即问道:“爱卿有什么事儿要说?”
  温体仁看了一眼身旁的施凤来,接着躬身道:“启奏陛下,前汉之时,多迁富户于帝陵群居,如今我大明也可以学上这么一学,迁富户于先帝左近,以为先帝守陵。”
  温体仁的话音刚落,旁边儿的施凤来就先炸了毛了:“温大人此言差矣!前汉之时能迁,我大明却迁不得!”
  崇祯听到温体仁的话,却是想起来前世看过的那本《我要做皇帝》,里面确实有这么个说法,一代代的皇帝挂了之后,都要迁天下富户去守陵,实际上就是起了个剪羊毛的作用。
  当一大堆的有钱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这钱还是钱?可是这事儿明明是个好事儿,施凤来又反对什么?
  不懂就问,好学为上,崇祯当即问施凤来道:“施爱卿有甚么不同的意见?”
  施凤来躬身道:“启奏陛下,若是陛下手中有一支天下无敌的强军,或者如开国的太祖高皇帝一般,能压得住全国的卫所或者地方乡绅,则迁富户守陵是一招妙棋。”
  见崇祯若有所思的样子,施凤来接着道:“臣冒死直言,方今天下,赋税几乎收不到多少,陛下又拿甚么去掌控全大明各地的卫所?若是没有卫所在手,倘若被迁的巨富豪商们举旗造反,又当如何平判?”
  崇祯心中也是暗骂一声卧槽,这事儿还真不是自己举着屠刀就能行的事儿。别看自己在朝堂上杀几个大臣没什么,可真要是学前汉这么玩,东南一带立即就得烽烟四起。
  现在大明的财政操蛋,收不到多少钱,自己抄了八大蝗商的钱还得省着点儿用,光是徐光启那个科学院就是个吞金巨兽,以后还不知道要砸多少钱进去。而徐光启那里砸不出个结果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