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查理一世有些意兴阑珊的道:“那就按你的想法去做吧,我在打仗这方面比不过你,我自己心里也清楚。如果不是大明帝国的入侵,或者说大明帝国之前暗中的挑动,只怕你已经赢得了我们之间战争的胜利,而我,很可能已经被你送上了断头台。”
摇了摇头后,克伦威尔否定了查理一世的看法:“很抱歉,国王陛下,我们的分争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是英格兰内部的事情,与大明帝国无关。现在,他们是侵略者,他们的战马已经踏上了我们的国土,我们必须要联合起来才能跟他们抗争。我们之间的争端,完全可以等到大明帝国退兵之后,再通过国会和议院来解决。”
查理一世点了点头,开口道:“你去吧,按你自己的想法来吧。”
等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一系的亲信都离开了之后,查理一世就开口道:“小查理现在在法兰西那边怎么样?”
马林·布尔沃,这个最被查理一世信任的侍卫长,也是一手安排了小查理前往法兰西的人,听到查理一世的问话后,便躬身道:“尊敬的国王陛下,王子已经安全到达了法兰西的巴黎。在巴黎不会有任何人认识他,而且过一段时间之后,会有人安排他转移到神圣罗马帝国的境内,获得神圣罗马帝国公民的身份。我可以向您保证,哪怕是英格兰最终战败了,他也可以在法兰西活下来,等待着有一天再光复英格兰。”
查理一世点了点头,却没有再说话。
真的安全了吗?
或许从眼前来看是安全的,因为大明的目光还没有转移向法兰西,就算是大明帝国将目光转移向法兰西,估计那个时候的小查理已经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公民身份。
而大明帝国跟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是盟友,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治下的平民,总不会被大明帝国抓去做奴隶吧?
至于什么光复英格兰,这种安慰人的话,听听就好了——如果是真的,为什么所有的贵族都在打着将家里人送往法兰西然后再绕道神圣罗马帝国呢?
眼前的势态其实很明显,几乎所有人都绝望了,就连刚刚一副要与明军血战到底姿态的克伦威尔,他的心里就有底气吗?他的儿子和女儿,可是早早的就被送往了法兰西!
从查理一世那里离开的克伦威尔,在刚刚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之后,就立即召集了大量的心腹手下:“我想,各位的后备计划也都该完成了吧?现在,我要跟各位讨论的,是能不能发动我们英格兰的平民,在大明帝国的军队后方给他们造成一些麻烦,或者让平民掩护我们的军队,潜伏在大明帝国的军队后方?”
埃迪·卡尔顿摇了摇头道:“很抱歉,阁下。现在大明帝国军队的后方是什么样儿,我们根本就无从知晓,他们似乎在封锁消息上面有什么特殊的能力,我们派出去的人,到现在都没有相应的回报。”
克伦威尔心中一惊,表面上却是没有任何的显露:“难道,他们把所有英格兰的平民都抓起来了?除了这种可能性之外,我想不到其他的可能了。”
卡尔顿自然知晓克伦威尔的意思。
除非是大明帝国把所有的英格兰人全部抓去做了奴隶,否则土生土长的英格兰人扮成平民,潜伏在有英格兰平民居住的地方,被大明帝国发现的可能性实在是太低了。
也只有大明帝国把所有的英格兰人都抓起来,或者全部杀光以后,突然出现在那里的英格兰人才会显得特别突兀,容易被发现。
纠结的点了点头之后,卡尔顿才开口道:“抱歉,阁下,我想这种可能性不是不存在。而如果存在的话,您刚才提到的作战计划就会变得很难实行了。”
克伦威尔狠狠的吸了一口烟斗,然后才开口道:“难,也得执行下去。让士兵们躲进山里,躲到一切能躲的地方,等大明帝国的军队放松警惕时,再突然袭击他们!告诉下面的士兵们,他们从大明帝国那里能够得到的所有好处,全部是他们自己的,国王陛下和我,都会保证他们的财产和权力!”
第797章 善人哉?恶人哉?
攘外必先安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正确的,游击战和敌后麻雀战更是正确中的正确。
但是这份正确是建立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比如足够大的战略纵深。
兔子家的地盘够大够广,甚至于毛熊家的地盘也足够大,就算是再退一步,阿三哥的地盘也能凑合着玩一玩。
英格兰想要玩这种战术,基本上属于做梦。
尤其是让克伦威尔想不到的是,大明还真就把所有英格兰人都给抓了——大明现在缺劳工缺的眼睛都快红了,放着这么多的英格兰劳工不抓起来用,难道要用大明百姓?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刻意忽略掉英格兰军队并不受英格兰平民欢迎这件事,在失去了赖以为生的群众土壤之后,克伦威尔的谋划注定要成空。
只不过,让克伦威尔和查理一世都松了一口气的是,大明军队向前推进的步伐忽然慢了起来。
站在崇祯皇帝的角度来看,自然是恨不得一天就推平整个英格兰,然而比较操蛋的是大明军队里面,很多卫所士卒们的心理状态有些不容乐观。
内行厂派到军中的监军太监们在沈振江被赐自尽之后就奉命暗中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让人触目惊心。
军中的高层和中层还好一些,基本上都能够理解崇祯皇帝为什么要赐死沈振江,而低层的将领和校尉们,尤其是最底层的士卒,则是普遍抱着对沈振江的同情。
换言之,如果下达这份命令的不是崇祯皇帝,哪怕是换成五军都督府的大头子张之极,这件事情都很有可能会搞出一大堆的哗变出来。
沈振江自知该死,南御林卫的士卒也认同这一点,然而这是当事人的角度——自己家指挥使临阵抗命,自然是该死。
然而在其他士卒们的心里,为大明尽忠,替皇帝效死,原本应该是得到褒奖的,为什么还要赐死这么忠心耿耿的指挥使?
而士卒们到现在都没有产生哗变,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崇祯皇帝这些年累积下来的威望,压的军中所有人都不敢有二心。
但是,重压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手段,如果是的话,秦不会二世而亡,汉也不会亡于恒灵,唐也不会亡于安史。
所以这件事必须得妥善解决,除了在军报里面公开说明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外,内行厂派出去的那些监军太监们也忙成了狗——必须得保证军中所有人的思想不出问题。
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正常的军队换防,更要从大明本土抽调足够的士卒来重建南御林卫,一大堆的破事儿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大明进攻的脚步,让张之极能够提前几个月平定英格兰的预言破了产。
李鸿基算是嗨起来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瞧着那个叫吴三桂的家伙不顺眼,但是这并不影响两个人一起带着军队向前推进。
事实上,两个都不能算是什么好鸟的家伙凑在一起,在某一方面简直就是臭味相投的存在——面对英格兰蛮子躲进山里的情况,两个缺德货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放火烧山。
一身标准的大明卫所指挥使打扮的吴三桂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墨镜,瞧着火势越来越大的小山包,突然感慨道:“你说,咱们要是在大明放这么大的火,会怎么样?”
李鸿基斜了吴三桂一眼,冷笑道:“你有胆子就尽管试试,地方官府倒是管不到你,可是你觉得军法会饶得了你?别忘了,现役军人犯法,可是要上军事审判的!”
吴三桂道:“我当然没那个胆子,想必你也没有。所以现在放火烧山的机会才显得如此难得,爽快啊。”
李鸿基道:“抱歉,我对放山烧山没啥兴趣,在新明岛那个破地方,烧的山多了去,也不差这一个小山包。倒是你,抓紧机会享受放火烧山的爽快吧,回去就没机会了。”
环境被大肆破坏的后果,皇家学院早就给出了结论,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明律·刑律》里面也写的很清楚,放火烧山,牢底坐穿——是真正的牢底坐穿,只要进去就不用再想着出来了。
李鸿基倒还好一些,新明岛天高皇帝远,为了清剿新明岛的蛮子,还有为了开采那些矿产,李鸿基没少带着自己手下的杀才们放火。
倒是吴三桂,在大明根本就没有机会体验放火烧山的快感,现在来到英格兰打仗,有体验放山烧山刺激感的吴三桂自然不会放过。
至于说会烧死多少人,或者对英格兰的环境造成什么样儿的破坏,就不在吴三桂的考虑范围了。
英格兰现在不是大明的属地,以后是归英国公府的领地,自己那么爱护有个蛋用?又不是自己家的东西……
勒着马缰,驱使战马向后退了几步之后,吴三桂才开口道:“这都第几批了?如果这些蛮子们真要是这么干下去,那也是够恶心人的,咱总不能把英格兰的山全给烧了吧?”
李鸿基道:“有啥恶心的,蛮子们再多能有咱们人多?他们这种玩法要是换成大明百姓们来玩,那谁都得头疼,可是这些蛮子一共就这么点儿人,还敢玩分兵乱战之计,怕不是寿星佬吃砒霜,活的腻歪了?”
吴三桂点了点头,却是面色凝重的开口道:“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咱们的推进速度,无论如何都得在入冬之前结束整个英格兰战争。”
李鸿基道:“入冬又能如何?”
吴三桂道:“前几天的冬天刚刚好了一些,去年的冬天又突然冷了下来,而英格兰这边是个什么情况,咱们谁都不清楚。如果咱们不能在冬天以前把蛮子们清理干净,那就意味着咱们得在冬天跟蛮子们打仗,到时候物资补给还有兵员补充,就比现在麻烦的多了。”
见李鸿基点头表示认可,吴三桂又接着道:“所以,咱们必须得加快向前推进的速度,无论如何也要赶在入冬以前平定这场战争。”
李鸿基倒是颇为不舍的道:“如果一味的加快速度,那这些蛮子们怎么办?”
伸手指了指从山里跑出来的英格兰人,李鸿基的眼睛都有些放光:“一个蛮子可是五两银子,五两!”
似乎为了增加自己话里的说服力,李鸿基干脆张开手掌比划道:“五两银子,能买多少只大肥鸡了?能让多少姑娘张开腿?”
吴三桂斜了一眼李鸿基,冷哼道:“银子这东西有什么用?能吃还是能喝?别忘了,咱们身在军中,哪里有要咱们花银子的地方?军功,只有实打实的军功才是第一位的!”
李鸿基顿时不爽了起来。
军功这种东西,李鸿基不怎么在乎,毕竟自己的位置在新明岛来说已经足够高,想要调回大明本土的希望不大,军功自然也就没什么鸟用。
而新明岛那个破地方不说是岛不拉死,其实也算得上是荒凉,如果不是这几年又增加了一些丁口,新明岛就更没什么人烟了。
你吴长伯在大明本土,自然是千好万好,让你来新明岛驻守上几年试试?不拿着银子花差花差,能闷死你!
吴三桂自然不清楚新明岛那边是个什么鸟样儿,毕竟自己根本就没去过新明岛,但是眼见李鸿基对抓蛮子的事儿如此上心,吴三桂最终还是决定跟李鸿基好好合作一番。
没人谁自己的银子太多。
沉吟了半晌之后,吴三桂才开口道:“要不然派人去招降?”
李鸿基摇了摇头道:“那些英格兰的蛮子本来就是要抓来卖的,你招降他们之后再卖掉,实在是有碍名声。”
吴三桂道:“那你说咋办?杀了你舍不得,假招降你也不愿意,那你倒是说说,有没有啥好办法能一举两得?”
李鸿基嘿嘿笑了一声,开口道:“好办法自然是有的。只不过,咱们不派人去招降这些英格兰的平民,咱们招降他们的叛军。现在英格兰的蛮子们不是有官兵也有叛军么,咱们只要派人去招降那些跟英格兰朝廷过不去的叛军,然后从他们手里再买蛮子,一切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吴三桂迟疑道:“那能行吗?这些蛮子再蠢,难道还能对同族之人下手?”
李鸿基满不在乎的讥笑道:“吴长伯,你当这些蛮子叛军是些什么玩意?对于大明的将士们来说,大明百姓就是生他们养他们的父母乡亲,再加上陛下又爱民如子,自然没有哪个不开眼的大头兵去招惹百姓,反而还要处处维护百姓。可是眼前这些。”
伸出马鞭指了指正在四处逃散却又很快被大明士卒抓起来的英格兰士卒,李鸿基又接着道:“好处!那些英格兰叛军能在两国交战之际与英格兰朝廷为敌,难道你还能指望他们心里有英格兰百姓?只要给够了好处,只要不让他们卖掉自己的父母妻儿,你觉得他们会在乎卖掉自己的邻居?别傻了,我在新明岛的时候就见多了蛮子,毫无礼义廉耻的蛮子们疯起来,就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干的!”
吴三桂道:“要是按你这么说的话,咱们岂不是招降一部分叛军,再卖给他们开口,然后从他们手里收购蛮子就行了?”
李鸿基道:“本来就是如此。无论成与不成,先试试,试试总没有什么坏处,大不了就是一些军火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听李鸿基提到军火,原本已经快偏向于这个方案的吴三桂顿时回过神来:“你要是把咱们的军火卖掉,咱们用什么?从大明运送物资和军火来这里,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有多大,你心里不清楚?”
李鸿基嘿了一声道:“当初我随唐王殿下出海的时候,早就对海路运输的事儿一清二楚了,从大明往这里运送物资和军火的成本有多大,我心里当然清楚的很。”
吴三桂道:“那你还敢跟蛮子们交易军火?”
李鸿基呵呵笑道:“长伯兄,咱们手里的军火不能卖,蛮子手里的军火拿来卖总没问题了吧?反正那些好东西在英格兰官兵手里也没多大用处,倒不如让咱们拿来换蛮子。至于咱们招降的那些英格兰叛军,事后随便安排个什么名头,再把他们顺手卖给军府也就是了,到时候那些军火就又回来了,这可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情?”
当然是一举三得,吴三桂又不傻,当然也能看得清这里面隐藏的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借蛮子的手清剿蛮子,从侧面就加快了大明征伐英格兰的脚步,第二个好处就是这些蛮子叛军。
跟强盗没什么区别的叛军,从身体素质来说也要强于普通的蛮子,能够卖的价格也更高一些。
最后这些付出去的东西还会回到自己手中,到时候该有的军功照样一分都不会少。
这姓李的真不是东西!
心中暗骂了李鸿基一声之后,吴三桂才道:“那就依你说的办,派人去联系前面那些英格兰的叛军,然后从他们手里收购蛮子。”
至于说招降了叛军然后再找理由卖掉所有叛军是不是有些不仁不义,吴三桂和李鸿基都下意识的忽略了。
吴三桂觉得这些坏主意都是李鸿基出的,这种生儿子没谷道的事情跟自己可没有什么关系,自己是好人,自己在大明的时候可是帮助老乡找到过走失的耕牛。
李鸿基同样认为这些坏主意都是经过吴三桂同意的,自己最多也就是承担一半的骂名,自己在新明岛的时候可是扶老奶奶过路,捡到一两银子都会交给官府的好人。
英格兰那些因为看了《沼泽边的黑帮故事》而脑袋发热的叛军们高兴了。
什么叫替上帝主持公道?什么叫公道自在人心?什么叫民心所向?
瞧瞧,现在就是了!
连大明帝国的人都承认咱们做的对,要给咱们支援,那说明了什么?
说明现在的英格兰是腐朽的,是需要被我们推翻的!
只是,大明帝国为什么一定要从咱们这些人手里收购俘虏呢?
第798章 火烧伦敦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对崇祯皇帝最为忠心的人,除了锦衣卫和内行、东、西三厂之外,可能就要在夏额哲、阿敏、莽古尔泰这几个人里面挑了。
甚至于这三个货色比张之极和完颜宏还要忠心的多。
张之极和完颜宏再怎么样儿也是勋贵,就算跟崇祯皇帝是姻亲关系,就算是一起南征北战无数次,也一样会有自己的小心思,只不过崇祯皇帝从来不会去试探罢了。
而夏额哲、阿敏和莽古尔泰这三个家伙则完全不同。
夏额哲还好一些,像阿敏和莽古尔泰这两个家伙都是手上沾满了同族人的血,其他人的血同样没少沾,除了死死的抱住崇祯皇帝的大腿之外,根本就没有第二路可以走。
英格兰的这些“英雄好汉”们,其实也是一样的下场,当他们从抓了第一个英格兰人的时候开始,他们就已经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了。
只不过跟阿敏他们不同的是,阿敏和莽古尔泰是直接对同族人下手,夏额哲的手上也沾满了同是蒙古人的血。
苏格兰的英雄好汉们没对苏格兰人下手,而是将目标对准了英格兰人和威尔士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英雄好汉们也是一样的套路,一样的操作——目标不对准自己的同族,心理压力就没有那么大。
伴随着向英格兰整体进攻的推进,大明本土也开始了移民工作——户部及各地官府开始征召移民,至于一应的费用,则是由户部先出银子,之后再找英国公府报销。
跟在崇祯皇帝身边,一直关注着整个移民事宜的张之极,心都在滴血。
英国公府两百多年才积累下来的家底,几乎是每天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李鸿基和吴三桂没什么心理压力,贩卖劳工的生意做的飞起,每天都要数一数卖了多少猪仔,又有多少银子会落入自己的口袋。
克伦威尔和查理一世就有些压力山大的感觉了。
原本克伦威尔计划中的依靠地形和平民来拖住大明进攻脚步的计划已经成空,而最让人纠心的,则是这些威尔士人和苏格兰人。
一路败退之下,刚刚入了冬的时候,查理一世和克伦威尔两人就不得不放弃了伦敦,这个英格兰的首都。
崇祯皇帝骑在马上,呵呵冷笑着望向眼前的伦敦,扭头对张之极道:“都安排妥当了么?”
张之极躬身道:“启奏陛下,城中所有人都已经清空,该装船的都已经装船,现在除了大量的猛火油和柴禾,已经再没有其他东西。”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伸手从王承恩手里接过早已准备好的火把,策马来到城门正中的柴禾旁,然后将火把撇向了柴禾堆。
为了保证崇祯皇帝能够一把火点燃整个伦敦,锦衣卫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用柴禾将整个伦敦都给围起来,各条街道上面也都准备好柴禾,然后再泼上大量的猛火油。
随着火把落到柴禾上,崇祯皇帝总算是深刻的理解了什么叫做干柴烈火。
呼的一声,火苗窜起来足足接近三米高,让离着柴禾堆还有好几米的崇祯皇帝都感觉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感觉有些热的崇祯皇帝悄然眯起了眼睛,策马向后退了几步之后,就这么端坐在马上看着这场大火,让身后的无数文武大臣还有一众马仔们都感觉有些懵逼。
几乎所有人都搞不清楚,崇祯皇帝到底是为了什么才坚持亲自点燃第一把火,更不知道崇祯皇帝为什么对眼前的这座蛮子都城有这么大的恨意。
如果说是因为那两个大明商人被扣押的原因,说给外人听听也就算了,像张之极和王承恩这些人,包括跟过来的一众文官大臣们,却没有一个人相信。
“那些豪商就是朝廷养的猪!”
崇祯皇帝虽然没有明确的说过这句话,然而这句话却是所有人的共识,尤其是崇祯皇帝在最初剿杀八大晋商时的残忍与冷酷,说崇祯皇帝会为了两个商人大动肝火,谁信?
圆明园当初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祝融之下有多少宫女太监都葬身火海?受此牵连而无辜身亡的百姓又有多少?
当时的英法联军有多少?几千人?
今天,朕,大明皇帝崇祯,带着三万九千两百名马仔,火烧伦敦!
下一个是谁来着?
法兰西是吧?也不知道那个矮矬子出生了没有?会不会领兵也朕为难?
望着眼前的大火,崇祯皇帝的思维很快就跑偏到自己都不太清楚的方向。
眼见崇祯皇帝似乎又开始了发呆模式,张之极驱马向前行了几步,低声道:“陛下,是否还要继续炮击伦敦?”
被张之极的声音惊醒过来的崇祯皇帝嗯了一声,调转马头之后才低声道:“不用再炮击伦敦了,朕要这场大火烧上三天三夜!少一个刻钟都不行!”
张之极躬身应了,又接着道:“陛下,眼看着就快要入冬了,整个对英格兰蛮夷的攻势都得暂停一断时间了,您看?”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开口道:“你想都别想,朕不在这里看着彻底灭掉英格兰,朕绝对不会回大明去。”
崇祯皇帝决定留在英格兰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大明国内。
恨恨的摔了不知道多少个杯子的周皇后最终还是无可奈何的坐了下来,冷哼一声道:“宜贵妃和袁妃一起前往英格兰随驾,另外带上洛小鱼和新选秀的那个江灵儿,一起去伺候咱们那位爷!”
自己的命怎么就这么苦!
丈夫丈夫不靠谱,生了个儿子似乎更不靠谱,爷俩儿现在都赖在英格兰那边不回来,自己还得替他们操心!
有时候周皇后都忍不住羡慕那些妃子——她们可以前往英格兰去随驾,而自己身为六宫之中,就只能留在京里,什么事儿都干不了。
现在居然还得送妃子和秀女前往欧洲随驾,就怕崇祯皇帝万一抽个什么疯,再往后宫里弄个红头发蓝眼睛的回来……
堂堂国母混成自己这个样儿的,历史上可曾有过?可曾有谁听过?
然而再怎么无奈,再怎么不愿意,周皇后还是一点儿的办法没有,只能老老实实的留在宫里面,眼着这一大摊子的家业。
……
三天三夜的大火最终还是熄了下来,伴随着扬扬洒洒的雪花落下,不时的还会冒起一股股的轻烟。
望着眼前已经尽成灰烬的伦敦城,张之极有些欲哭无泪的感觉。
原本,这些都应该是自己家的,哪怕那个英格兰王宫自己不能住,留给崇祯皇帝做行宫也好啊,现在倒好,一把火,全没了!
重建吧,花银子,不重建吧,世泽那孩子眼看着就要与长公主成婚,到时候总不能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吧?
那位爷可是说了,世泽那孩子跟长公主可是要留在这英格兰的,这就意味着他们没办法住在京城的英国公府,自己就必须在这里替他们修建府邸——左右还是得英国公府花银子!
丝毫不知道张之极有多么痛苦的崇祯皇帝,笑呵呵的看着手中的密报之后,又随手扔给了张之极:“瞧瞧,现在整个英格兰都乱起来了,整个欧洲也彻底乱起来了,离咱们当初的计划又近了一步。”
张之极打开密报瞧了一眼之后,一张老脸上面也不禁笑开了花,再结合刚才那副肉痛的心情,怎么看怎么好笑。
密报里提到的事情很简单,除了英格兰这边已经彻底乱套之外,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也再一次宣布联手,然后针对整个欧洲发动了平叛战争。
没错,就是平叛战争,因为掌握了宗教话语权的教廷官方认定神圣罗马帝国为整个欧洲唯一的合法统治者,其他的全部是非法的。
看完了密报之后,张之极躬身道:“陛下,之前允诺教廷前往大明布道的条件,是不是太仓促了些?”
一个宗教居然可以宣布其他王国的统治为非法?连戏文里都不敢这么写吧?现在居然活生生的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张之极忍不住有些担心,像这样儿的宗教如果传往大明,最后会带来什么样儿的后果?
皇权与神权相争,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中原王朝也是付出了诸多代价之后,才算是将神权与皇权归为一体,眼下又要出现一个强势的宗教,这对于大明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
崇祯皇帝却是呵呵轻笑一声道:“担心什么,现在他们已经开战了,哪里还有精力往我大明传教?”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教廷现在或者以后想要往大明传教,其实都无所谓。
想要在大明传教,就必须得遵守大明律法,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超出律法之外。
同时,教廷也必须遵守张显庸和彼岸海宽大和尚他们编造的那一套说辞,一旦他们遵守了,那他们跟道教和佛教还有什么区别?还会是原来的教廷?
到时候就连教宗都得乖乖的接受崇祯皇帝的册封。
如果不愿意遵守的话,那崇祯皇帝可能会允许他们向大明传教?
别忘了,他们的教义里面,可是有很多东西与大明律背道而驰的……
见崇祯皇帝态度如此坚定,张之极便不再说什么了,只是又将话题转移到了另外的地方:“除了这个教廷的事情之外,还有波兰那边。如果他们真的要引沙皇俄国进入欧洲的话,那情况又多了几分变数?”
崇祯皇帝的脸色丝毫没有变化:“那就让他们引沙皇俄国进来,反正这些蛮子们总是在不断作死。对了,把这件事情传回大明,交由中极殿那边去推演,看看以后会怎么发现。”
让沙皇俄国进入欧洲,其实对于现在的大明根本就没有任何影响,反正大明现在没打算对整个欧洲用兵,而是让整个欧洲继续乱下去,沙皇俄国的进入,会让欧洲越来越乱,反而对于大明的整体计划更有利一些。
尤其是刻在毛子们骨头里的侵略性,一旦这些斯拉夫人进入了欧洲,他们还愿意回到沙皇俄国那冰天雪地的世界里去受罪?
几个月后传来的消息,证实了崇祯皇帝的预判。
中极殿在整理了无数的资料之后,认定沙皇俄国肯定不会放过欧罗巴那么一大块肥肉,尤其是在北山那边吃了大亏之后。
奴尔干都司以北的北山,往北一直到季克西,往东一直到埃格韦基诺特,那么一大块的地盘都被大明给抢了,沙皇俄国难道不想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
让他们跟大明开战,估计沙皇俄国还没有那个胆子,但是以沙皇俄国的实力,一旦他们进入了欧洲,那还不是横扫?
当然,前提是大明不会从中干涉。
如果大明进行干涉,比如向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出售军火,那对于沙皇俄国攻略欧洲的计划来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随着中极殿推演结果一起来到欧洲的,还有宜贵妃和洛小鱼,和江灵儿这个新选出来的秀女。
在听到自己儿子被崇祯皇帝给卖掉的时候,宜贵妃顿时就气炸了——本宫知道熠儿没有希望继承大宝,也知道熠儿早晚要外放就藩,但是!
这个藩是不是太远了点儿?怎么连个王妃都是这些蛮夷?许配一个汉家女不行吗?
虽然早就有了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