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袄,自己这些大小老婆就都被扔在了宫里。
自己这些后宫的后妃们算什么?坎肩吗?
满肚子闷气的周皇后最终还是无可奈何的替崇祯皇帝收拾烂摊子,先是传了英国公张之极,接着又传了内阁首辅卢象升来议事。
卢象升一张脸简直黑的不成样子——知道皇帝不靠谱,可是谁能想到这位爷会这么不靠谱?
这都多大了啊?这都当了爷爷的人了,怎么还跟年轻时一样儿的不靠谱呢?离家出走?
人家平常百姓家的家主都知道身系一家之责,除了那些不省心的孩子会闹出来离家出走的戏码,哪个家主会上演这种好戏?
偏偏崇祯皇帝就干出来这事儿了,而且还是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一起离家出走的!
崇祯皇帝越看张世泽就越不顺眼。
自己的女儿女扮男装骑马随行,跟在旁边的那个小白脸实在是太碍眼了一些——谁允许你比朕还白的?
如果眼光能当成利箭来用,估计张世泽已经变成刺猬了!
恨恨的冷哼了一声之后,崇祯皇帝干脆不再关注自己家的大白菜和老张家的那头猪,双腿轻轻磕了磕马腹便再次向前而去。
崇祯皇帝打算出海,一直憋在京里是不可能的,一直留在后宫里更是不可能的。
那些小娘皮三天两头的就琢磨着让自己继续纳些妃子,这是打算把朕给榨干了好让朕没办法出门浪?
睿智如崇祯皇帝,早就看破了那些小娘皮们的打算,才不会上当——再接着纳妃是不可能的,以后都不可能再继续纳妃了。
还有卢象升那个糟老头子,真以为自己没办法出海了?不通过大明的海军出海,内阁能有什么办法?
朱聿键那些在新明岛的藩王们,手里也是有舰队的!
虽然那些藩王们手里的陆军不怎么样儿,战斗力仅仅比英格兰的蛮子们强了一点儿,但是他们手里的舰队牛逼啊,清一色的福船跟宝船,沿着海岸一直航行不就到苏伊士运河了?
过了苏伊士运河再继续沿着北半边的海岸线航行,到达英格兰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不存在自己去不了英格兰的可能。
等到了英格兰,自己一定要好好指点一下大明的士卒们,什么叫做火烧伦敦,什么叫做三光政策!
跟着崇祯皇帝身后的王国兴有些愁眉苦脸的意思。
哪怕是用脚后跟想都能想到,等到这次从海外归来,自己肯定讨不了好儿去,就算自己不怕卢象升和张之极那两个大佬,难道还不怕皇后娘娘?
这次陛下出宫,自己没有通风报信也没有阻拦,估计回来之后要被好一通收拾了。
心中正在转着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王国兴突然就听崇祯皇帝道:“唐王那边有没有回复?”
回过神来的王国兴在马上躬身道:“启奏陛下,唐王殿下回复,说是舰队已经起航,正在往缅甸的港口而去,唐王、庆王、秦王三位殿下会随舰队一同前来。”
嗯了一声之后,崇祯皇帝才接着道:“新明岛那边有没有什么新动静?”
王国兴道:“启奏陛下,新明岛那边最新的消息就是前几个月传回来的,最近倒是没有什么新消息。”
前几个月传回来的消息,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是属于那种可有可无的好消息,仅仅是发现了两处富铁矿和一处铜矿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
就算是发现了金矿又能怎么样?大明现在还缺金银这些玩意?
答案是不缺,整个世界的金银都在流向大明的国库,对于金银一类的东西,崇祯皇帝早就感觉麻木了,再不是当初登基时那个看到几百万两就激动不已的愣头青了。
崇祯皇帝更为在意的是新明岛上有没有发现别的什么东西,比如说哪个小国的蛮子一类的——大明帝国现在最缺少的是苦力!
但是崇祯皇帝心里也明白,在新明岛上再发现蛮子身影的可能性几乎已经降到了零这个数值。
在原本的历史上,最先踏上新明岛的除了岛上的原住民之外,就是欧罗巴的那些蛮子们,而现在呢?
欧罗巴的蛮子们乱成了一团,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个个都恨不得对方去死,连蓬莱洲那边都没有顾不上了,蛮子们又哪里有时间顾及到新明岛?
至于以朱聿键为首的那三个渣渣,崇祯皇帝倒是真有些想念他们了。
对于崇祯皇帝和整个大明帝国来说,这三个渣渣是起到了一个好的带头作用的——最先响应置换封地的就是这三个藩王,其后才有其他的藩王跟上。
尽管这三个渣渣是在受到崇祯皇帝的疯狂暗示之后才选择了将封地移封到海外,但是对于其他的藩王们来说,这三个渣渣是实打实得到了好处的。
这种有人趟路的榜样作用,对于大明的整个藩王体系来说都是好到不能再好的榜样了。
因为自打这三个渣渣开头,其他藩王跟上之后,趴在整个大明帝国身上吸血的宗室体系就宣告了终结。
当然,这并不是说藩王体系彻底终结,因为崇祯皇帝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把藩王体系给彻底终结掉。
想要彻底的终结掉藩王体系是不现实的,就算是干掉了所有的藩王,不是还有那些勋贵们?比如国公和国侯,这些勋贵跟藩王们所差的也仅仅是名义和实力而已。
而且对于眼下的大明来说,这种实权藩王分封的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才是最合适的,至于其他的各种乱七八糟的制度,往后面排吧!
“封建”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富辰之说:“周公吊二叔之不咸,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建”国。
《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毛传:“封,大也。”郑玄笺:“则命之于小国,以为天子,大立其福。谓命汤使由七十里王天下也。”
不是古代的在原王朝看不到集权制度的好处,也不是不想玩集权,而是没办法玩,直到秦朝开始才算是真正的将封建和集权制度结合到一起,并且偏向了集权制度。
原因就在于土地面积、交通、通讯、文化这几个方面的制约。
土地面积大一些,交通就存在不方便的可能,在没有卫星通讯,没有无线电波的年代,传递信息的手段落后到只剩下快马一种,剩下的就只能靠两条腿了。
哪怕是信鸽出现之后也是一样,因为信鸽也没办法做到百分百的及时和安全。
前面这三个原因的出现,就导致了最后一个文化方面因素的出现,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最后的结果就是百姓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很低。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皇帝玩了命的推广官话和统一各种度量衡的原因。
只有将这一切都统一起来,慢慢的解决掉交通的问题,土地面积的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
而通讯问题对于眼下的大明来说还是属于那种无解的难题,哪怕是崇祯皇帝开了挂,打算把有线电报搞出来也是一样的结果。
皇家学院到现在电死多少人不太清楚,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皇家学院现在还没有将发电的问题彻底解决掉,更不用说电线和后面的电波问题了。
只要这个通讯的问题不解决掉,崇祯皇帝就只能无奈的选择封建制度,将大明国内的藩王们都给扔到海外去。
至于他们是独立建国,还是跟其他的藩王们合起来搞一块土地,那些都是藩王们的事情,跟崇祯皇帝关系不大。
崇祯皇帝正在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胡子已经花白一片的朱聿键也在胡思乱想。
自己离开大明多少年了?十多年总是有的吧?
虽然中间回去过大明一趟,但是对于所有们的藩王们来说,回去那一趟还不如不回呢——更想家了!
如果长年一直在外,思乡的情绪慢慢的也就淡了,一旦中间回去一趟,那思乡的感觉可就会进一步加深了。
尤其是看到大明百姓们的生活,听着大明百姓们用官话在嬉笑怒骂的时候,连那一声声狗日的都是如此亲切。
一路航行了七八天之后,朱聿键忽然开口笑道:“说起来,咱们上次就是在这里遇上的风浪吧?”
朱倬纮咧嘴笑道:“大概是这里吧,我还记得上次咱们被飓风撵的跟疯狗一样玩了命的往南边跑,最后阴差阳错的跑到了新明岛。”
朱存机一副心有余悸的样子道:“你们两个能不能别聊这个?海上航行的时候说点儿别的,少扯这些吓唬人的事儿!”
朱倬纮道:“那扯什么?扯一扯哪个院子里的姑娘更好?不是我说你,王府里什么样儿的美人儿没有,你干什么非得喜欢往院子里面跑?”
朱存机顿时涨红了脸道:“你怎可凭空污人清白!那是文人的事儿,逛青楼乃是风雅之事,被你这般一说,倒像是本王去嫖了一样!”
朱倬纮呵的一声轻笑道:“我就说你没事儿别跟那些个穷酸混在一起,陛下最讨厌的是什么,你又不是不知道,非得跟他们混在一起干什么?那些人要是真有本事,陛下会把他们扔到新明岛来?以后少跟他们来往,没事儿研究研究怎么打仗也别跟他们去吟诗作对,有个屁用?”
朱聿键赞同的点了点头道:“庆王说的不错,他们为什么喜欢跟你混在一起?还不是因为你庆王的身份?倘若你是个劳苦百姓家的孩子,他们还会跟你混在一起?还吟诗作对?也不看看你自己几斤几两,被他们一吹捧就上天了?”
朱存机道:“这不是做学问么?”
猛的呸了一声后,朱聿键开口道:“陛下吟过诗?陛下做过对?陛下如今的一切都是一刀一枪打拼出来的,就连咱们三个的国土也是杀光了蛮子们才夺来的。你真当那些子曰诗云能给你开疆扩土?要是能的话,建奴还用等到陛下登基才平定?那杨镐的学问算是不错了,他怎么没能平定建奴?为什么他会落下得丧师辱国的下场?”
被朱聿键和朱倬纮一起训斥,朱存机倒也不恼,毕竟是一起在大风大浪和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交情,区区几句话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训斥了朱存机一通之后,朱聿键心里的火气才算是散去了一些,又接着道:“到了缅甸之后,你可别再提那些子曰诗云什么的,好生的跟陛下讨个恩典,看能不能回到大明去住上一阵子才是正经事儿!”
说完之后,朱聿键才又将目光转向了站立在自己身后的李鸿基:“这些年也是苦了你了,在新明岛这个破地方也没什么能让你施展的地方。这次去缅甸,本王会替你向陛下求个恩典,让你能带兵打仗,也算是让你有个施展的机会。”
第775章 命中注定的相见
等崇祯皇帝赶到缅甸的时候,朱聿键他们三个渣渣已经早早的在缅甸等着了,而这短短不足半个月的时间,三个有就黑了一圈,胖了一圈。
如果不是这三个家伙的身高没有什么变化,既没高更没有矮,只怕崇祯皇帝会以为这三个家伙吃了豹胎易筋丸。
来回打量了一番这三个渣渣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王叔祖和庆王叔,还有秦王兄,三位辛苦了啊!”
随着崇祯皇帝演技的进步,说这句话的时候自然是真情流露,连眼眶都红了——朱聿键三人的眼眶也忍不住红了起来。
离开大明的国土前后已经差不多快二十年的时间,朱聿键也越发的显老了一些,就连朱倬纮和朱存机也不再显得年轻,此时听到崇祯皇帝的话,心中自然是感慨万千。
朱聿键躬身作揖道:“回陛下,臣等身为藩王,为国守土,当不得辛苦二字。”
崇祯皇帝叹了一声道:“话是这般说,但是朕的心里也明白,离乡二十载,算上这一次回来,你们一共才回来两回,若说不想家,那是假的,你们自己不会信,朕也不会信。不过,为国守土,原本便是太祖高皇帝所定藩王之责,倘若藩王们都不愿意守边,还能指望谁来守护我朱氏的江山?”
等朱聿键再次躬身一拜后,崇祯皇帝便接着道:“朕一直未曾远洋航行过,所以对新明岛和蓬莱洲都是所知甚浅,如今王叔祖回来了,再好跟朕说说那里的情况,如何?”
朱聿键躬身应了,斟酌一番后才开口道:“陛下是否还记得当初说过的一句话?”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却没有说自己当初说过什么。
当初自己说过的话多了,大部分都是拿来忽悠人的,忽悠完之后就忘到九宵云外去了,就跟起点的那些作者承诺加更一样,把月票和打赏骗到手就忘了,谁还记得加更这回事儿?
幸好朱聿键也没指望崇祯皇帝回答自己的问题,反而接着道:“陛下当初说我大明的百姓,是天底下最好的百姓,臣对于陛下这句话的理解,随着这十几年时间的过去,理解的也越发深刻了。”
哦了一声之后,崇祯皇帝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居然让王叔祖有这许多的感慨?”
朱聿键道:“陛下,臣等当初清剿蛮夷,后来又得了马公公相助,终于将新明岛上的蛮子们剿杀一空,我大明百姓也终于多了一块新的土地。最初移民之时,种子,农具,耕牛,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跟百姓们并不是同时到达新明岛,直到第二年的时候才好了起来。但是百姓们没有报怨,而是艾杀蓬蒿,从零开始筑城,建屋,开荒,如今新明岛的粮食不仅可以自足,甚至还有剩余。百姓们不易,微臣当初也曾尝试过与百姓一起劳作,但是短短半天的时间,微臣的腰就累的直不起来,可想而知,年年累作不缀的百姓身上又该是何等的伤痛?”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辛苦你们了,也辛苦了大明的百姓们了。当初若不是你们先趟开了移民海外的路子,只怕大明想要平定下来,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或者说更多的牺牲。后来有了你们的例子在前,再向外移民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了,更不会出现当初的种种问题。从长远来说,你们和百姓的牺牲是有功于国的,朕不能忘,更不敢忘,后世的子子孙孙们,也不能忘!”
朱聿键顿时躬身顿首道:“臣不敢当陛下夸赞,为国效死,人臣之本份也。”
躬身谢过了崇祯皇帝的赞许之后,朱聿键又接着道:“这十几年的时间过去,整个新明岛对于我大明来说几乎再无什么秘密可言,凡是能耕种的地方几乎都已经有人在耕种,不能耕种的地方则是拿来放牧或者是开矿,总之新明岛已经彻底成为我大明的一块疆域。最早出海的一些百姓,有些年纪大的已经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也将尸首埋在了新明岛。对于他们来说,现在的新明岛,就是他们的家,大明则是他们的根,许多人念念不忘的,就是能够让子孙回到大明来寻根,探亲。”
点了点头之后,崇祯皇帝道:“这样儿就好,这样儿就好。当初陕西大旱,王叔祖和庆王叔,还有秦景王是陪着朕一起看过的,当时的情形有多惨,就算是到了今时今日,朕也不愿意多想。若不是你们三个毅然决然的招募了数十万流民出海,只怕陕西一乱,我大明的基业便会好一番动荡。如今好啊,那数十万的百姓在海外落地生根,我大明的基业没有动荡不说,还得了偌大的一块疆土,当真是太祖高皇帝保佑!朕想过了,当初出海的百姓们,朕不能亏待了他们,更不会亏待了你们三个还有其他移封到新明岛的藩王们。”
斟酌了一番后,崇祯皇帝便接着道:“朕打算回头让户部和工部一起出个方案,看看是不是开通一条由新明岛直接通往澳门的航线,方便百姓们回来看看大明。大明和新明岛,原本就是一体,往来之间虽然要走海上,却也没什么不便的,只要通过吕宋再到澳门,一切的问题就都不再是问题了。”
朱聿键先是向崇祯皇帝谢了恩,接着又躬身道:“除了百姓们的事情之外,新明岛的地形图已经堪探明白,但是上面依旧有许多矿产尚未发现,就连已经发现的许多矿产也没有来得及开采,不知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聿键打的算盘很清楚。
估计新明岛的地形图在刚刚勘探完成时就已经有人报给了崇祯皇帝,至于那些已经发现的矿产,估计崇祯皇帝也是一清二楚,自己藏着掖着的反倒不如直接说出来更好一些。
崇祯皇帝则是沉吟着道:“王叔祖可知我大明最需要的是什么?”
见朱聿键摇头,崇祯皇帝笑道:“我大明如今所最缺的,不是粮食,也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大量的蛮夷劳工,还有猛火油和煤炭、钢铁,至于其他的,倒是不算什么。”
崇祯皇帝这一次难得的没有忽悠朱聿键。
现在的大明是真心不缺少粮食,高产作物被陈足奇带领的农学院搞出来之后,现在民间的粮食已经可以随意拿来酿酒,连禁酒令都取消了。
大明也不缺少金银,通过福寿膏和军火贸易,整个世界的金银都在向着大明流入,大明缺啥也不会缺了这玩意。
大明现在真正缺少的就是石油还有钢铁。
石油的作用不需要多说了,哪怕是现在用不上,等以后把内燃机搞出来之后也是要用的,虽然崇祯皇帝都不知道自己挂掉之前是否能够看到内燃机的出现。
至于钢铁那些玩意,现在的大明是真心缺——火器离不开钢铁,铁路更是钢铁的消耗大户,就算是再多的钢铁也不够铁道部祸害的,更别提工部现在已经开始修建钢铁大桥了。
就算是去掉工部和火器这两个钢铁消耗大户,还有一个隐形有的消耗大户在等着呢——皇家学院不管是啥材料用起来都跟烧钱一样,如果不是崇祯皇帝的内帑不缺银子,还真有可能支撑不起这个消耗大户!
实际上,这个消耗跟崇祯皇帝有很大的关系。
不学无术的崇祯皇帝一不会造枪造炮,二不会炼钢冶铁,对于合金什么的更是七窍通了六窍,还有一窍不通。
皇家学院对于只管提要求的崇祯皇帝无可奈何,只能按照崇祯皇帝所提出来的那些想去不断实验,最终的结果就是各种材料消耗起来就像是无底洞一般。
就连崇祯皇帝都不无恶意的揣摩过,大明到现在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皇家学院可以说是居功至伟——都烧掉了!
朱聿键三人却在听完崇祯皇帝的一番话之后陷入了沉思。
钢铁和煤炭其实好办,新明岛上富铁矿和露天的煤矿有好几处,只要开采出来运回大明也就是了,换得的金银又可以用来购买其他的物件运回新明岛,自己这些藩王里外里都在赚银子,这是好事儿。
唯独是劳工这个问题没办法解决。
崇祯皇帝在刚才的话里就已经指明了是外族劳工,对于崇祯皇帝黑话语录有所学习的朱聿键等人自然清楚。
就像崇祯皇帝话里的宣扬教化是用火炮来宣扬,殷商遗民都是临时拿来忽悠外族一样,外族劳工这种形容词大概等于苦力等于大牲口等于一次性的消耗物品,累死了就埋掉,死光了也不用心疼。
按照崇祯皇帝的性子来判断,既然崇祯皇帝说出来缺少大量的劳工,那么这个缺口根本就不可能是一万两万,甚至于不是十万八万,而是一两百万,甚至于更多。
而整个大明需要运用到这么多人手的工程,朱聿键三人自然也能猜到几分,除了铁路之外还有啥?
工部疏通河道桥梁?
别傻了,工部虽然也会用到大量的蛮子劳工,但是这些工程就算是换成大明百姓也一样没啥问题,只要注意一些就好,缺口不会大到一两百万这么夸张的地步。
铁路就完全不同了。
新明岛上现在也有两条复线的简易铁路,两个车头每天往来于矿场和港口之间,那运力不知道比人强出多少倍去。
现在朱聿键就觉得新明岛上的铁路不太够用,恨不得多修上几条,最好所有的矿场都能够通过铁路直接通到港口,那整个大明又得需要多少铁路?
但是崇祯皇帝他提出的这个要求,那根本就是为难人啊!
新明岛上原本是有些蛮子的,除了少量的佛朗机蛮子之外,还有大量的“殷商遗民”,可是现在呢?
佛朗机蛮子早早的就被自己这些人给杀光了,那些“殷商遗民”在自己这些人的挑动下互相攻伐死了一大批,最后剩下的那些也被自己这些人跟马石那个死太监一起联手给弄死了。
整个新明岛上现在就没有蛮子的身影,自己上哪儿替他老人家弄蛮夷劳工去?
沉吟了半晌之后,朱聿键才开口道:“启奏陛下,微臣无能,新明岛上现在矿产极多,铁矿和煤炭都可以大量运回大明,就算是猛火油,微臣也会让人抓紧时间去找,找到之后就会大量开采,再运回大明。只是这蛮夷劳工之事,微臣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崇祯皇帝自然也是知道新明岛上的情况,更知道朱聿键为什么会在这件事情上无能为力——马石当初去干掉那些蛮夷,还是自己指使马石去的。
现在想要让朱聿键他们变出蛮夷劳工,自然是不可能的事儿。
呵呵笑了几声之后,崇祯皇帝才道:“这劳工之事么,自然是有解决办法的,王叔祖倒是不必为之心忧。”
安慰了一番之后,崇祯皇帝才直接提到了这次传召朱聿键等人的目的:“朕此次寻了王叔祖和庆王叔,还有秦王兄来缅甸,实际上是为了另外一件事。”
朱聿键躬身道:“请陛下明示?”
崇祯皇帝道:“那英格兰的蛮夷不识天数,妄兴刀兵,将我大明的百姓关押囚禁后索要赎金,当真是不当人子!”
朱聿键三人互相对视了一眼之后,一齐躬身道:“陛下息怒!”
朱聿键道:“启奏陛下,微臣正好也有一事,想要向陛下求个恩典?”
崇祯皇帝哦了一声道:“什么事?只要是不违律法之事,朕无有不准。”
崇祯皇帝可没敢把所有的话都说死,如果朱聿键想要换个世子什么的倒是无所谓,自己授意宗人府去办就行了。
万一朱聿键想要扩充王府卫队的规模呢?扩充个一两百人的倒也没什么问题,就算是三五千人也问题不大,万一是两三万人呢?自己还能答应?
朱聿键却道:“启奏陛下,当初微臣出海之时,带了一对叔侄,这二人精于战事,微臣想请陛下恩准他们往英格兰战阵一行。留在新明岛,这叔侄二人的才华倒是浪费了。”
崇祯皇帝顿时来了兴致,问道:“这叔侄二人可随王叔祖一起来了?”
朱聿键道:“启奏陛下,这叔侄二人现在正在外面等侯,不若宣进来一见?”
第776章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
李鸿基在刚刚一进入正堂,崇祯皇帝就暗赞了一声好汉子。
身高八尺,黑亮的胡须虬结络腮,四十多岁的汉子看起来自带一股威风凛凛的气势,就连站在崇祯皇帝身后的方正化都眯起了眼睛。
方正化眯起眼睛纯粹是出于本能使然,眼前这条大汉倘若突然发难,就算是自己也得小心应对才行。
离着崇祯皇帝还有好几步的距离,李鸿基就停下了脚步,俯身拜道:“臣,李鸿基,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明明是头猛头,伏在崇祯皇帝身前偏如同猫儿一般乖巧,整个画面却十分的自然,没有半分的违和感。
不学无术的崇祯皇帝突然想到了李鸿基这三个字是怎么回事儿——李自成那个快递小哥在造反之前不就是叫李鸿基来着?
当初自己命厂卫暗中找寻一个叫李自成的,就是偏偏没有想起来这家伙还有个名字叫李鸿基,倘若早早的想起来,估计这快递小哥早就凉透了!
心中暗骂一声之后,崇祯皇帝便笑道:“平身罢。”
对于李自成如何,崇祯皇帝也不是太过于放在心上了。
二十多年的皇帝当下来,蒸蒸日上的大明让崇祯皇帝心里有着足够的底气,别说这李鸿基现在没改名叫李自成然后造反,就算是他敢举旗造反,也不过是分分钟摆平的事情。
念头通达的崇祯皇帝再次打量了一番李鸿基,放声笑道:“好一个威风凛凛大将军!”
李鸿基躬身谢过了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道:“既然王叔祖保举你,朕倒也不是小气的人。”
伸手指了指站立在一旁的张世泽之后,崇祯皇帝道:“这个是英国公世子张世泽,若你在拳脚刀棒功夫上胜得了他,朕就给你一个领兵出征的机会。若是胜不得他,领兵之事便提也休提,你可明白?”
李鸿基躬身道:“谢陛下!”
虽然口里谢恩,但是李鸿基还是有些懵逼。
自己四十来岁的年纪正是当打之年,而张世泽二十岁不到的年纪,怎么看怎么是那种公子哥一般的小白脸,打他还不跟玩一样?
唯一的难处就是这家伙的身份,毕竟是英国公的世子,下一任的英国公,把他揍了,自己少不得会穿五军都督府送过来的小鞋——自己脚大,够呛能穿的上啊……
在五军都督府可能到来的小鞋和自己能不能领兵出征之间,李鸿基选择了后者,也就是先把张世泽给揍一顿。
只要自己不把他揍伤,再多花些心思不让他输的那么难看,想必张之极也不会为难自己,而领兵出征的机会,估计这辈子就只有这么一次了,错过之后就老老实实的终老新明岛算了!
两人的比武倒是简单,直接在庭院当中开始,而且也没有像崇祯皇帝看过的那些武侠剧一样,没有高来高去更没有各种彩力的内力环绕,连因为内力激荡而引起的爆炸都没有。
眼界已经拓宽不知道多少倍的崇祯皇帝却能看出来两人比武之间的凶险,招招冲着要害部位去,能不凶险么。
场中的李鸿基却没有一开始的轻松了。
拳怕少壮,李鸿基也没想到张世泽这个小白脸居然有这么俊的一身功夫,防护的滴水不露也就罢了,进攻居然也是如此的阴险,招招都是军中精锐们才懂的一些杀招,倘若不是自己在军伍中惯了,只怕早就被这小白脸给打倒在地了。
这下子李鸿基也顾不得什么手下留情了,自己输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再玩什么手下留情,岂不是跟自己过不去?
几乎是半炷香的时间过去,李鸿基和张世泽的比武才以平手告终——两人脸上各挨了对方一拳,虽然没见血,脸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肿了起来。
瞧着大眼瞪小眼,喘着粗气怒目而视的张世泽和李鸿基,崇祯皇帝的心里顿时就变得美滋滋的,咳了一声后笑道:“两位爱卿都是好身手!朕是不成了,沙场之上肯定不是你们的对手了,老喽。”
对于现在这种平局的局面,对于崇祯皇帝来说简直是再好不过了——就冲着今天这一出好戏,老张家跟李自成这个造反大师还可能是一条心?到时候还不是要由自己来调停?
最主要的是,张世泽那个小白脸挨了揍还没地方说去,自己心里的恶气也总算是出去了一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