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皇帝倒是更胜乃祖,直接一次性的抓了十万人,如果不是因为牢牢的把控着军权,只怕天下又要动荡了。
然而崇祯皇帝却根本就没把这件事儿放在心上。
抓十万人的影响大不大?
说不大,是骗人的,任何时候一次性的抓十万人都足以造成一阵动荡了。
但是说小的话也确实很小。
大明不讲什么法制,在这个皇权至上而皇帝又牢牢握着军权民心和钱袋子的情况下,就算是再抓上十万人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崇祯皇帝甚至于没有提心自己的两个儿子在蓬莱那边怎么样了——欧洲那边现在已经快把人脑子打成狗脑子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放在蓬莱那边。
眼下比较重要的倒是李承彦报回来的消息。
被斐迪南三世按在地主摩擦了几回之后,欧洲的那些蛮子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儿。
想要打胜仗,单凭着自己手中的装备是不行的,最起码得拿到不弱于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手里的装备才可以。
神圣罗马帝国是属于接近三十年的死仇,双方都恨不得对方立即死掉,就算是斐迪南三世再怎么抽疯也不至于帮着其他国家购买军火。
而教廷就更坑了——现在的教廷已经在组建十字军,打算将主的荣耀洒遍整个欧罗巴大陆,为此不惜重启了当初的赎罪券等业务,甚至连“可以通往天堂的神药”,福寿膏都被他们拿出来大肆宣扬,已证明天堂确实存在。
这种神药,之前就只有科恩通过遥远的大明搞来贩卖,现在这两家都有了,而且是跟他们手里那些威力巨大的火器同时出来的,基本上可以证明这些火器是来自于遥远的东方帝国,大明。
而跟大明在军火方面有业务往来的就只有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指望这两家也不现实,唯一能指望得上的,也就只剩下科恩和东印度公司了。
东印度公司也不是没有试着提出军火贸易的请求,但是在莫卧儿和爪哇、吕宋等地得到的答复无一例外,都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大明不出售军火,仅供自家军队装备。
这种屁话也就是骗骗小孩子才行。
能混居到高位的人哪里会有简单的货色,更不会相信这种糊弄小孩子的鬼话——如果只是供大明的军队装备,那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手里的装备是怎么来的?
无奈之下,东印度公司只得再一次请出了科恩,打算让科恩跟李承彦好好接触一番。
科恩也确实给力,或者说李承彦也足够给科恩面子,虽然没有当场同意科恩的贸易请求,但是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答应回到大明之后请示一番。
这对于科恩和欧洲的那些国家来说,已经是极大的好消息了。
要知道之前的时候,大明方面可是直接拒绝的,更别提能接触到李承彦了。
现在李承彦既然已经答应了回去之后请示,那么事情基本上已经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只能靠上帝保佑了。
崇祯皇帝对于欧洲蛮子们找到李承彦并且提出大量购买军火的要求早在预料之中,就连中极殿方面也早就推演到了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按照这种可能性接着往下推演的话,结果无非有三种。
一是这些欧洲蛮子国家等到军火不及时,被神圣罗马帝国给怼死;
二是这些欧洲蛮子国家得到大量军火,实力反超之下把神圣罗马帝国给怼死;
第三种可能就是两败俱伤,谁也奈何不了谁,再次进入一个平静期。
在综合了锦衣卫和东厂、五军都督府提供过来的各种资料之后,中极殿方面认为现在应该卖给这些蛮子们火器了。
不仅要卖给他们,而且要在这些蛮子国家的军火供应数量和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的军火供应数量上面作文章,争取让三方能够继续开片,不要轻易的就安稳下来。
简单来说,就是这一次要多卖给欧洲这些蛮子国家一些装备,下一次就要多卖给神圣罗马帝国一些装备,至于教廷,暂时先不考虑,继续维持现在的数量。
两方实力不均衡,占到上方的一方就会想着进攻,尽量在报仇的同时给自己捞到好处,而吃了亏的一方也绝对会想着报复回来。
等到以后这两方都打不动了,再好好支援教廷一下,让教廷出马去怼这两家,然后再想办法逼着这两家联合起来怼教廷。
这样儿一来,基本上在近几十年内是不用想着结束这场混战了,不把欧洲蛮子们的最后一滴血放开,都算是中极殿智库白推演了!
第754章 笼罩在世界幕后的黑手
自从中极殿这个外挂一般的机构被崇祯皇帝折腾出来之后,世界就被笼罩在一双无形的大黑手之下。
比如莫卧儿,比如说欧洲大陆,比如说奥斯曼帝国,这些国家或者地区的后面,隐隐约约的写着两个字——大明。
现在的大明是真正的做到了文体两开花——文化教育方面不用多说了,有皇家学院和国子监,还有京城大学和完善的社学、县学、府学,绝对是当世第一的教育强国。
至于体这方面,随时能拉出来一两百万精锐马仔的大明帝国如果说自己是第二,任谁都得好好考虑考虑充当第一名的风险。
更别说现在整个世界上就大明担任了唯的军火贩子这个伟大而光明的职业——敢说这个职业不光明的,基本上都被埋了,或者被送进了海底去喂鱼。
事实上,大明现在不仅仅在抽欧洲的血,而是在抽整个世界的血来补充自己,让整个大明在小冰河时期不光没有遭受到太大的损失,反而有些蒸蒸日上的感觉。
这也是崇祯皇帝所能想到的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了。
小冰河时期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在原本的历史上造成的伤害是整个大明一亿多的人口间接或者直接消失,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也就此覆灭。
想要撑过去,光靠大明自己造血的希望不是没有,但是比起抽全世界的血来补充自己,还是让别人去死更划算一些。
正是在这种伟大思想的指导下,李承彦对于科恩的一应要求基本上是满口答应,但是却又绝口不提什么时候交易。
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的科恩一次次的找到李承彦,打算问一问大明到底打算什么时候展开真正的贸易谈判。
李承彦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好:“科恩啊,我的兄弟,既然来了大明,这大明各地的好山好水,可得好好看看。”
指了指桌子上的茶杯,李承彦又笑道:“瞧瞧,这是我大明皇帝陛下钦赐下来的好茶,泡开之后一饮便唇齿留香,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上品啊。”
科恩的脸上强挤出一丝笑意,开口道:“这茶确实是极好的,想必运到欧洲以后会风靡各国的王室贵族,让我们得到一大笔的利润。”
李承彦摇了摇头道:“科恩兄弟啊,这是贡茶,天下间的产量便只有那么多,也只有皇宫大内才能有这茶,便是同样的茶树上产出来再多的茶叶,也不允许叫做贡茶,否则便是大不敬之罪。”
见科恩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原本还关心军火贸易的心思顿时被李承彦给带跑偏到茶叶上面:“那李兄弟的意思是?”
李承彦笑眯眯的道:“那些茶叶虽然不能叫贡茶,但是却丝毫不影响它的品质不是?这种皇家特供的品质,口感,跟以往的茶叶自然不能一样,贵一些也是应当的吧?”
科恩点头道:“不错,贵一些也是应当的。只是不知道李兄弟以为应当卖多少银子才合适?”
李承彦美滋滋的品了一口,笑道:“一两黄金一两茶,这应该是个很公道的价格。”
噗的一声,科恩就将嘴里的茶水喷了出来,惊叫道:“你怎么不去抢?”
李承彦斜了科恩一眼,心中暗道果然还是蛮夷。
这是什么东西?这是贡茶,这是品位,这是生活,这是享受,用贵贱来衡量贡茶的价值?肤浅!
再者说了,这东西又岂是你有钱就能买到的?就跟福寿膏那东西一样,因为外面没有第二家能弄出来那种品质,所以大明希望它的价格是多少,它就得是多少。
这贡茶的价格自然也是一样,换成大明的勋贵官员还有富豪们,这贡茶别说是一两黄金一两茶,就算是再贵上十倍也绝对有人敢买——至于买回去之后是供起来还是喝掉就不太好说了。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咱们这是正经生意,比抢钱来的快!
脸上带着一丝不悦之色,李承彦开口道:“科恩,我的好兄弟,我告诉你啊,这是贡茶,是属于你找遍全天下都买不到的好东西。另外,这贡茶的价值远比那些军火更为贵重,哪怕是为了保证这些茶叶能够安全的运到欧洲,我大明也会派出军舰进行护航,你懂的?”
我懂了,搭配销售是不是?不买你这破茶叶你就不卖军火了是不是?至于护航这种扯蛋的说法就不用再多说了,你直接借我两面大明的商船旗帜就够用了!
心中暗骂了不知道多少声之后,科恩才再一次开口道:“李兄弟说的不错,这种珍贵的好东西确实应该卖的贵一些,我可以做主先预计三百斤,后续看情况再追加订单。”
李承彦这才笑眯眯的点了点头道:“科恩兄弟就是痛快啊。对了,你之前提出来的两万支火铳的交易,兵部那边已经同意了,至于火炮的交易,则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科恩皱眉道:“火炮?什么问题?”
火枪的交易能够达成原本就在科恩的意料之内,火炮的交易出现问题才属于意料之外的事情。
李承彦道:“我大明身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出售火铳就已经是看在你我的交情上了,至于火炮这种能够影响到地区平衡的战争利器,一旦出售,只怕欧洲那边的众多国家都会向我大明提出抗议?”
科恩很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当初大明在吕宋和爪哇大肆屠杀的时候怎么不考虑影响?卖军火给神圣罗马帝国的时候怎么不考虑影响?
现在所谓的考虑影响?到底是因为嫌弃自己给出来的价格低了还是因为什么原因?
没等科恩想明白其中的关节,李承彦便接着道:“为了避免引起欧洲各国的误会,更为了避免我大明的形象,所以这第一批的火炮会拆卸后以农具的名义运转到苏伊士运河,然后就需要科恩先生自己想办法通过苏伊士运河再运回欧洲了。”
科恩沉着脸道:“那么,我们东印度公司的商船通过苏伊士运河也需要缴纳过关的关税了是吗?”
李承彦理所当然的道:“这个自然。我大明的商船经过苏伊士运河都需要缴纳关税,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自然也需要缴纳。另外,为了这一批农具能够安全运到欧洲,所以绝对不允许经过好望角往欧洲运输,以免别有用心之人使之在木骨都束以面对我大明的南海舰队造成威胁。”
科恩对于李承彦的不要脸,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火炮跟农具有什么关系吗?强迫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走苏伊士运河不就是为了再额外收一笔过河费?
至于说什么防止有人在木骨都束对南海舰队造成威胁,这种屁话连三岁的小孩子都不会相信!
整个非洲大陆现在就南海舰队和他们运过去的大明士卒在活跃,英国佬早就把他们的势力给撤了回去——现在整个欧洲都打成了一团,谁还顾得上非洲那边?
唯一在非洲跟南海舰队有业务往来的大概就是自己所属的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佬的约翰公司了。
问题是,这两家公司都在不断的捕捉那些黑奴然后卖给南海舰队换银子,怎么可能跑去找南海舰队的麻烦?吃饱了撑的?
但是这种屁话就算是再怎么不相信,科恩都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来。
现在整个欧洲大大小小的国家都在等着自己能够带回去一批大明的军火,否则的话,以神圣罗马帝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只怕再过上几年大家都要灭国了!
心在滴血而脸上却没有一丝表情的科恩勉强点了点头,应道:“当然,这批农具会通过苏伊士运河再运往欧洲。至于东印度公司,是一家热爱和平并且遵纪守法的好公司,自然不会逃税漏税,该交的关税一文都不会少。现在,咱们是不是可以谈谈第一批火炮的数量和交付时间了?”
李承彦又打了个哈哈道:“科恩兄弟不要着急,既然最关键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剩下的这些小问题还算是问题么?这样儿吧,明天我带你去皇家猎场打猎,这是我特意找皇帝陛下求来的恩典,如果不是你来了大明,估计我也没有这个机会,说起来,倒是我沾了你的光了。”
科恩心中焦急,哪里还有什么心情去打猎:“不,我的兄弟,你要知道,我的国家现在正在跟那些日尔曼的野蛮人打仗,整个欧洲现在很多国家都已经卷入了这场战争之中。现在,我们急切的需要大明的火炮来对付那些日尔曼的野蛮人,请你看在我们的交情上,一定要尽快的促成这笔交易,银子的问题好说。”
咬了咬牙,科恩从怀里掏出来几张纸,放到了面前的桌子上,向着李承彦的方向推了推:“这是我给你的人情。对,就是人情。这是我花费了很大的代价才换回来的十两贯纸币,听说可以换到十万两白银,相信这是一笔极大的财富了。”
李承彦笑眯眯的道:“科恩兄弟这是干什么?我们之间的交情哪里还需要这些东西?交易的事情你放心,我一定会努力促成的,保证一定会尽快发货。甚至于你有哪些地方不满意的,都可以提出来,我可以替你向皇家学院进行反馈,督促他们改进。”
嘴上虽然说着两人的交情如何如何,但是桌子上面的崇祯宝钞却消失不见了,大概可能是凭空消失了。
沉吟了一会儿后,李承彦道:“第一期的交易,会有一百套农具装船,由户部的远洋商队负责运送到苏伊士运河,东海舰队会全程护程以保证安全。到了苏伊士运河之后,需要你们的船队在那里卸货到你们的船上,过了苏伊士运河之后,一切的问题都由你们来负责,大明不会再参与进去了。这些,已经是我能替你争取到的最大的条件了,再想要更多的,就算你拿再多的崇祯宝钞给我也没有什么用。”
科恩见李承彦都已经将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便开口道:“既然如此,就多谢李兄弟了。只是这些农具什么时候可以装船?什么时候可以启航?我也好有个准备时间。”
李承彦笑道:“不要着急嘛,这批农具从调集到装船,怎么着也得等上一段时间,预计半个月之后可以从天津港装船起航。所以,我说明天咱们去打猎的说法真不是跟你开玩笑,只是在等着这批装备调集过来——在装备调集装船之前,你再怎么着急也没有用不是?”
科恩突然有些心疼那十万贯的崇祯宝钞了。
看这样样子,大明早就已经开始调集这些装备了,连起航的日子都已经定好了,自己原本是不需要花费这十万贯用来送“人情”的!
但是转念一想,科恩又释然了。
这十万贯送出去了,自己的心里也踏实了不少,最起码也换来了个明确的时间,是赚是赔还真不太好说。
定了定神之后,科恩便向李承彦提出了告辞,李承彦却笑眯眯的拿一个小罐子,推到了科恩的身前:“这便是咱们今天喝过的贡茶,我特意给你留了一些,你拿回去好好品尝品尝,也算是我的一点儿心意。”
科恩接过这罐茶叶的时候,心都是在滴血的——能不好喝么,一口下去估计就要上百枚银币了,就算是再垃圾的茶叶也透着一股金银的甘甜!
接到李承彦回报的崇祯皇帝很大方,大方到十万贯的崇祯宝钞直接赏给了李承彦,本来就不是自己手里的银子,拿来做人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更让崇祯皇帝关心的,是莫卧儿那边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之前沙舒亚那个智障已经被达罗悉乔和奥则朗布给怼死了,现在整个莫卧儿方面已经乱成了一团,达罗悉乔和奥则朗布两者究竟会有一个人最终胜出,然后重新统一整个莫卧儿。
对于大明来说,好处就是只需要面对一个敌人就可以了,坏处同样也很明显,就是无论是达罗悉乔还是奥则朗布,战后统一起来的国家往往会极有韧性,想要平推的话,估计会有些难度。
当然,也仅仅是有些难度而已,对于大明来说,只要大军集结再平推就可以了,无非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便吩咐道:“传英国公张之极。”
第755章 拆分合并
张之极跟中极殿那边的意思是继续拖下去:“陛下,莫卧儿那边虽然只剩下了达罗悉乔和奥则朗布,但是现在奥则朗布势强,达罗悉乔势弱,其实跟欧罗巴的乱像相差无几。以微臣和中极殿几位大学士的看法,还是继续让他们耗下去,我大明照样提供火铳和火炮给奥则朗布,然后回头再卖给达罗悉乔,直到他们双方耗尽最后一丝力量。”
崇祯皇帝习惯性的敲着桌子,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后,示意王承恩命人去传卢象升之后,又将话题转向了蓬莱:“蓬莱那边怎么处理为好?”
张之极知道崇祯皇帝想要问的是什么事儿。
蓬莱那边完全就他娘的是一场乌龙,屁的一个整编卫所覆灭,实际上是一个整编卫怼死了整个大陆北边的那些蛮子。
现在那么大的一片土地都处于千里无人烟的状态,除了大明的卫所士卒和大量的野物之外,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活物了。
对于大明士卒的尿性,张之极身为五军都督府的大头子知道的是一清二楚,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崇祯皇帝喜欢筑京观以宣示武功,下面的士卒们自然也热衷于京观这项伟大的建筑事业。
到了如今,已经开发出了纯人头的京观,完整尸首的京观,连京观的规模和样式都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这些杀才们到了没有大明百姓居住的蓬莱大陆上,那还不得跟脱疆的野狗一样?
想到野狗,张之极又躬身道:“陛下,东海舰队说在那边极北之地发现了一些狗子,那边儿的蛮子们大量使用这两种狗子来拉雪橇,长的比狼还凶狠,但是胆子极小。南居益已经捕了一些,打算送进宫来。”
崇祯皇帝揉了揉额头道:“知道了。这些狗子先安置在库页岛的辽王府吧。”
妈哒,只要一听长的比狼还凶残,胆子又极小的狗子,除了大傻二傻就没有别的狗了——撒手没、拆迁办主任、拆家狂魔?
南居益这个糟老头子现在要将这大傻和二哈一起送进宫来?这是打算对紫禁城重新进行装修?谁掏钱?朕要不要借这个机会修建西山行宫?
摇了摇头,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出了脑海之后,崇祯皇帝又道:“蓬莱洲还有多少土地没有探索完?那两个混账东西打算什么时候回来?”
一听崇祯皇帝提到那两个混账东西,张之极就知道崇祯皇帝说的是大皇子和二皇子——这两位小爷担心回来挨揍,干脆赖在蓬莱那边领兵,据毛文龙说暂时还没有回来的打算。
想了想,张之极便躬身道:“陛下,大皇子和二皇子目前正在领兵向南开拓,一时半会儿的还回不来。至于整个蓬莱大陆,北边部分已经上已经探索完毕了,眼下所有的重点都放在了南方,据说越过那些英格兰蛮子们圈下的地盘之后,还有一大片大陆。”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之后,便揭过了这一篇,不再理会。
实际上,崇祯皇帝自己对于这两个儿子也有些放任不管的意思——圈养跟放养起来的能一样?领过兵没领过兵的能一样?
皇子这种生物吧,天生就是属霸王龙的,长大了会吃人的那种,不识民间疾苦,不知道军伍是个什么情况的,基本上都是被养废了的废物。
现在把他们的注意力就往开疆扩土方面培养,总比养出几个废物或者几个内斗内行的皇子来要强的多。
别说是老大老二现在这么能作了,就算是以后老三老四老五乃至最小的那个也跟他俩一样都无所谓。
等卢象升到了之后,崇祯皇帝便直接开门见山的道:“蓬莱大陆那边移民之事,内阁跟户部,还有中极殿那边也要商量商量了吧?”
卢象升直接躬身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此时向蓬莱大陆移民,为时尚早了些,倒不如先将蓬莱大陆搁置起来,等以后大明的人口多一些时再开放移民?”
卢象升觉得现在就开始往蓬莱大陆那边移民,实在是太早了些,因为蓬莱洲不像是莫卧儿那边,甚至于跟其他地方都不太一样。
其他任何一个地方,比如莫卧儿和奥斯曼那边,还有之前的朝鲜、缅甸、安南,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陆地直接到达的,就连吕宋和爪哇,包括新明岛,也是通过短暂的海上航行就可以达到。
唯独蓬莱大陆,除了一个远字,几乎就想不出别的词来形容了——山高皇帝远,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这种地方。
崇祯皇帝虽然不太在乎这事儿,但是也知道卢象升说的是事实。
想要向蓬莱洲移民,最基本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大明的人口必须得多,多到本土已经装不下的程度,比如刚开始时向新明岛移民一样。
现在的问题并不是大明的人口太多,而是大明的口本身就已经不算多,再往蓬莱移民的后果就是地广人稀。
现在直接把蓬莱给封存起来,留着等以后移民也不是不可以——直接把整片蓬莱大陆上面所有的人类和类人生物全部清理掉,让那片大陆恢复到原始的状况,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想了想,崇祯皇帝决定干脆不去管这事儿了,现在整片大陆还没有搞明白呢,先放一边儿再说。
眼下还有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便是少府的拆分。
自从崇祯皇帝重新弄出少府这个机构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过去,少府已经从最开始那一点点儿的规模逐渐扩大,慢慢的又有了汉时少府的规模和变态程度。
少府的规模变态到了什么地步?简单点儿来说,把少府所有的人和物资全部搬到蓬莱大陆上面,这些人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再造出一个国家来!
包括一应的行政、教育、科研、军事等等的体系,少府都可以搞出来,而不需要依靠其他任何部门,后世那些挂着国字头的机构在少府面前完全就是个笑话。
所以崇祯皇帝打算对少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拆分,把各种生产机构给独立出去一部分,保留一部分的生产和科研能力。
沉吟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直接道:“少府军器局,与工部将作监,兵部的兵工厂,内监的兵仗局,四者之间大量的业务重合,互相挖坑使绊子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该是解决的时候了。”
卢象升躬身道:“兵工厂原本就出自于将作监,两者之间倒还好一些,只是军器局和兵仗局与两者之间都互相看不顺眼,平日里也多有争执,从抢人到抢军府采购,各种乌烟瘴气的事儿不在少数。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想要解决这几方的矛盾,只怕也不是易事。”
卢象升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这些破事儿还不是都是您人家作出来的!
原本大明负责生产军械的就两家,一个是将作监,另一个就是兵仗局,崇祯皇帝登基之后搞出来的少府自然不可能放过军火这么一大块肥肉,拉起人马就搞出来一个军器局。
至于兵工厂则是刚刚从将作监那边分离出去时间不长,虽然也存在争抢军府采购的情况,但是总的来说还算是好的,不像军器局和兵仗局那样儿完全不要面皮。
除了这四家之外,就连蒸汽机车的生产也同样如此,饕餮一般的少府完全不管什么规则不规则的,拉起人就干,皇家学院除了自己干自己的,对于少府的事儿也是不闻不问,更是从侧面助长了少府的嚣张气焰。
还有户部,已经无数次的状告少府不讲规矩——户部整了个远洋舰队,少府也整了一个。
工部也是一样——工部有船厂负责造船,少府同样跑马圈地,招募人手造船。
如果不是少府是属于崇祯皇帝的私产,估计这几个部门的大佬早就联合起来把少府令给撕了。
现在想要解决这几家之间的矛盾,估计还得慢慢的扯皮,就算是情况再怎么理想,也得有个几年的时间才能改善。
但是崇祯皇帝一点儿都不在意,哪怕明知道卢象升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大部分都跟自己有关系。
有关系又能怎么样?就算你们知道这事儿跟朕有关系,你们有证据吗?有发票吗?
再者说了,想要解决问题还不简单?后世的国资委和工信部是干什么?专门就是欺负那些国字头的,比如铁老大,比如三桶油,比如移不动和联不通,哪个没被欺负过。
大明是没有国资委,也没有工信部,但是大明有中极殿,还有内阁,更有至高无上的崇祯皇帝,想要拆分这几家其实是很容易的事儿,就是后期磨合起来比较麻烦。
淡然一笑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朕现在想的不就是这个问题么。这四者之间重合的地方太多,倒不如将这四者之间都精简一下,把生产的业务独立出去,另立一个部门。”
想了想,崇祯皇帝便接着道:“兵仗局且不去管它,以后他们的主要精力会放在刀剑盔甲等冷兵器的打造和生产上面。至于军器局和将作监的军械司,两者都保留研发部分,将两者原本的生产部分剥离出来后跟兵工厂合并,一分为二之后组成大明北方工业集团和大明南方工业集团,北方工业集团划入兵部,南方工业集团划归工部,那些乱七八糟的生产部门还有研发部门再由南、北方工业集团进行细分。”
卢象升和张之极完全就是一脸懵逼的表情——这跟脱了裤子放那啥有什么区别?原本只有四家,现在这么一搞就变成了六家!
当然,也不能说直接就变成了六家,剥离了生产部分之后,原本的军器局等四家单位就成了研发部门,生产任务则变成了南、北方工业集团两家来完成。
或者这么搞唯一的好处就是有几家研发的共同竞争,又有两家搞生产的共同竞争,谁也没办法玩垄断。
然而这么搞的意义何在?整个大明还有谁敢违背皇帝陛下的意思搞垄断?嫌自己九族活的太滋润,想换个活法?
崇祯皇帝想的则是另外的事情。
自己活着的时候自然不在乎这些,谁敢跳直接就按死,但是永远不能指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跟自己一样头铁吧?
现在仅仅是搞出来南、北方工业集团竞争,以后还会有东方工业集团和西方工业集团要搞出来,大不了再弄一个直属工业集团出来。
实际上,崇祯皇帝并不仅仅打算将这几个部门拆分合并就算完事儿了,包括少府和将作监,还有工部和内廷的很多机构,都要进行拆分合并,以达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