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施凤来道:“虽然陛下不曾直接说过,可是看的出来,咱们这位陛下,只怕是恨不得倭岛无人才好。虽然老夫不知道陛下为何会对于这倭国有如此之大的恨意,可是为人臣子者,自该替君上分忧。眼下大明四处征战,虽然没有全部抽空国内的兵力,也没有对百姓们的生计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可是影响却肯定是有的。倘若再开启倭国战场,你能想到会有什么样儿的后果吧?”
沈颢点了点头,斟酌着道:“正如《阿房宫赋》之中所言,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陛下天纵奇才,如今几乎是将大明内部的所有矛盾全都转移到了征战和建设上面,使得大明内部得安稳休养,纵然看看天灾,却无流民产生,自然也就失去了祸乱的根源。只是,自古来可以马上得天下,却难以马上治天下。陛下此举未免有些太过于行险,且陛下在,则万事无忧,倘若一旦有不忍言之事发生,继承人又没有陛下这般的雄才大略,则是天下动荡必不可免,很有可能再现暴秦之事。”
施凤来点了点头,道:“陛下比任何人看的都清楚,或者说,所有人都看的很清楚,却只有陛下敢横下心来行此险招。天下动荡的根源在什么?在于流民?可是,流民产生的根源在于什么?不还是失去了土地,吃不上饭?”
长长的叹息了一口气之后,施凤来才接着道:“朝堂诸公都看的明白,可是心里想着的却只有自己那一摊子。
不好的,便是想着如何让自己能捞到更多的银子和土地,哪管百姓死活?
倘若是好些的,也不过是抱着贼来我死便是的心态,可是,这恰恰是大明所不需要的。
大明不怕贪官,陛下也不在意官员们是不是贪,陛下在意的是这些官员们能不能把事情办事,能不能让百姓吃上一口饱饭!
可是啊,都看的清楚,却被白花花的银子迷了眼,连老夫和温阁老这样儿的,都能被那些正人君子们斥为阉党!
真要是这么下去,我大明又能再撑几年?十年?二十年?
天灾不断之下,大量的流民产生,能撑过二十年,就可以说是祖宗保佑了。”
沈颢点头应是,接道:“施阁老所言极是,也正是陛下敢行此险招,才生生的为我大明续了命,延了寿。”
想想崇祯皇帝自从登基之后干过的所有事情,连沈颢这个自认为胆子极大的家伙都有些不寒而栗。
换成任何一个人处于当时崇祯皇帝的位置上,估计都会选择安抚朝臣,而不是依靠阉党和厂卫,直接清洗朝堂,更不会把建奴放进京城之外。
可是崇祯皇帝偏偏就干了,而且还不避箭矢,亲自着甲登城督战,亲自率兵追击建奴,后来更是不断的开疆拓土,将整个大明的所有内部矛盾全部转化为对外的矛盾——这种险招,几乎可以跟《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相提并论,完全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玩法!
施凤来点头应是,接着道:“如今大明的战场,尚且有好几处。辽东的建奴自不必多说,辽东虽平,可是莫卧儿以北那里还有残余的多尔衮所部,据说正在与更往北一些的毛蛮征战不休。莫卧儿之地虽平,可是在老夫看来,也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陛下总有一日会再起大军远征之,到时候又会如何?如今,陛下要亲来九州岛,却不知又会掀起多大的风浪?我等又该如何应对?那些倭奴又会有何反应?”
沈颢摇了摇头道:“学生也猜不透,陛下的想法,岂是他人可以随便能猜透的?只是正如施阁老所言,陛下对于倭奴似乎有一种不可对人言的恨意。以学生之见,纵然陛下有些小……有些睚……”
想了想,沈颢还是没胆子说崇祯皇帝小心眼和睚眦必报,干脆换了个说法:“哪怕是因为之前的倭寇做乱,也差不多是百余年过去,陛下也未曾经历过倭乱,又如何会有这般大的恨意?”
施凤来也是挠头:“老夫也猜不透。其实,老夫曾经与温阁老等人都商议过,只是确实猜不透陛下的恨意到底是从何而来——别管是倭寇为乱,还是因为朝鲜和琉球,都有些说不过去?”
沉吟了半晌之后,施凤来才接着道:“且不管陛下为何会这般的恨倭国的这些矮矬子,我等只要配合好陛下,将倭国尽收于囊中便是。只是,正如老夫方才所言,我大明不可再轻启战端,对于这倭国,只要钝刀子割肉,早晚一天能让其崩溃,到时候再取倭国,便易如反掌。”
沈颢道:“如今福寿膏还有大量的盐,酒,都在注入倭国,倭国的银子却流入了大明,彻底掏空倭国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罢了。可是,话虽是这般说法,可是陛下究竟会怎么做,却是不好说的很?”
施凤来苦笑道:“谁说不是呢?陛下行事便是这般,向来天马行空。对了,倭国使者那边,你且招待安顿好,还有那德川家光,只要他来,就要想办法让他多停留几日,最好是能让他觐见陛下!”
沈颢有些迟疑的道:“让德川家光多停留些时日甚至于让他去觐见陛下倒是好说,可是陛下万一……”
施凤来斩钉截铁的道:“那就让德川家光去死!正所谓蛇无头不行,倭国的实际掌控者德川家光一旦死掉,倭国估计要乱上一阵子,也好方便我大军踏平倭国,了了陛下的心愿!”
沈颢也不禁有些汗颜——德川家光的次子,应该就是下一任幕府大将军的德川家纲还在大明读书,操办者正是施凤来和任一真那个死太监。
可是,施凤来对于要干掉极为尊敬他的德川家光,似乎没有一丁点儿的心理压力——沈颢有些理解东林党的人为什么要斥责施凤来是阉党了。
除了阉党的人之外,剩下的东林党人虽然不要脸,可是却不会像施凤来这样儿赤裸裸的把脸皮给扔掉……
难道民间有句俗语,说是武大郎玩夜猫子,什么样的人玩什么样的鸟儿……
……
德川家光的速度北不慢,在德川左卫门佐到了九州岛并且征得了沈颢的同意之后没几天时间,德川家光就到了九州岛,似乎德川家光已经早早的在九州岛之外等着了。
实际上,德川家光还真就是在九州岛之外等着德川左卫门佐的消息,甚至于德川家光有十足的把握,沈颢会同意自己的要求。
因为不光是自己与任一真那个死太监的交情不错,自己与施凤来的交情也是实打实的,甚至自己最看中的儿子德川家纲,也拜入了施凤来的门下,被安排去了大明的国子监读书学习。
这么些的交情加在一起,德川家光有十足的把握可看望施凤来——实际上,德川家光也是真的惦念着施凤来的身体情况,倒也没抱什么其他的心思。
当德川家光到了九州岛总督府的时候,沈颢已经难得的出现在了九州岛总督府的门前了。
德川家光向前走了两步,顿首示意道:“因为放心不下施老先生的身体状况,家光冒昧前来,打扰了!”
沈颢哈哈笑道:“德川先生挂念施阁老的身体情况,沈某也替施阁老感到高兴,又何来冒昧之说?请!”
随着沈颢向前行了两步后,德川家光忍不住道:“不知道施先生的身体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沈颢抹了抹眼角,叹息道:“只能说是时好时坏罢,若不是九州岛上有皇后娘娘派来的御医,再加上德川先生命人送来的那些药材,只怕施阁老当真就撑不过去了。”
德川家光也叹息道:“鄙人一直仰慕施先生的学问风采,只是日本国中也有许多事务要处理,一时抽不出时间前来,甚为遗憾,如今家光终于有时间前来,施先生的身体情况却又不太好,当真令人遗憾至极啊!”
沈颢笑了笑,开口道:“德川先生来的巧,这几天有件大喜事将至,施阁老的精神已经见好了一些,或许还能和德川先生多聊一会儿?”
德川家光哦了一声,好奇的道:“不知道是什么样儿的喜事儿,竟能让施先生也是这般的开心不已?莫非是大明又打了什么胜仗啊?倘若如此,我日本上下,无不与有荣焉?”
沈颢哈哈大笑道:“打了胜仗么,是肯定的事情,不奇怪。如今圣天子在位,我大明若是打不了胜仗才是奇闻,这也算不上什么大喜事。”
德川家光这下子更好奇了,开口道:“愿闻其详?”
沈颢笑眯眯的道:“这大喜事么,乃是我大明皇帝陛下将亲临九州岛来看望施阁老,施阁老的精神自然见好。”
恍然大悟的德川家光抚掌叹道:“大明皇帝陛下竟然如此看中施先生,竟然要亲来看望,这确实是件天大的喜事!”
口中不住的赞叹道,德川家光的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甚至于隐隐的有些不爽。
对于中原文化有所了解,甚至于夹杂在第一批遣明使之中留学大明的德川家光,很清楚崇祯皇帝亲自来了九州岛会有什么样儿的后果——就算是施凤来的身体能撑过去,崇祯皇帝亲来探望之后,施凤来也是非死不可了。
随着沈颢向前行了几步之后,德川家光才看着总督府院子内的景色道:“果然不愧是天朝上国大匠所制,这总督府的气派当真将日本十之八九的建筑都压了下去,只怕惟有天王展下的王宫可与之相媲美。”
沈颢却有些不以为然——倭国这破地方能盖出什么好的建筑来?一个总督府就把你丫的给唬住了?真要是看看紫禁城,你丫的还不得以为到了神仙所居的世界?
一边客套着,沈颢一边引着德川家光向着总督府后院行去,慢慢的就转到了施凤来的住处。
一见到形容槁枯的施凤来,德川家光就惊道:“家光见过先生!先生何以成了这般模样?当初家光拜会先生之时,先生风采当真令家光折服的五体投地,如今?”
第682章 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
听到德川家光的问候,施凤来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你有算是有心了。只是岁月不饶人,纵然老夫想再多活个几年,只怕也没什么机会了。”
德川家光却道:“大明皇帝与漫天神佛,都会保佑施先生,让施先生的身体尽快好起来。”
施凤来闻言,不禁与沈颢对视了一眼——这孩子脑袋坏掉了!
来到九州岛这么多年的时间了,与倭奴打交道的次数也不算少了,可是其他的倭奴张口闭口都是什么天照大御神,或者是佛祖,哪里关注过大明皇帝?
如今这个德川家光张口却是先提了大明皇帝,莫非这家伙的脑袋已经彻底坏掉了?
仔细想了想,施凤来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自己来九州岛的时候,德川秀忠还活着,名义上的幕府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没有实际上掌权,而且还往大明学习了一段时间。
估计就是这段留学大明的时间里,这家伙的脑子彻底的被人给洗了。
至于是什么人洗的,施凤来不关心,换成崇祯皇帝在此就更不会关心了,反正都是鸿胪寺或者国子监的那些家伙们干的。
但是,只要把这家伙的脑子给洗好了,那就是个好现象,说明这个德川家光还有挽救的必要。
如果能抢救一下的话,施凤来更愿意抢救一下德川家光,倒不是因为这孩子已经被洗坏了脑子,而是施凤来觉得不能再让大明多线开战了。
点了点头之后,施凤来才道:“德川,你很好,当初在九州岛和大明学习的那些经历,看起来让你学到了很多东西,你的学问,已经比大明很多书生要强了。”
德川家光神色一喜:“多谢施先生夸奖,德川一定会更加努力的!”
再次勉强一笑后,施凤来又接着道:“过一段时间,我大明皇帝陛下就要亲至九州岛,届时,老夫愿意替你引见,只是陛下会不会见你,就不是老夫所能左右的了。”
德川家光心中先是一喜,接着又是一沉,踟蹰着道:“会不会太冒昧了?”
沈颢道:“德川先生何出此言?德川先生曾经随施阁老读过一段时间的书,自然也算得上施阁老的半个门生,与我大明自然也是一家人,何来的冒昧之说?只是陛下由安南一路远航到九州岛,舟车劳顿,是否愿意见德川先生,委实不太好说。只不过,不仅仅是施阁老会替德川先生引见,沈某也会极力促成此事,请德川先生放心便是。”
德川家光大喜道:“既如此,多谢施先生,也多谢沈总督!”
又是一番闲扯之后,施凤来才道:“子明替德川安排一下住处吧,老夫乏了,今天就先到这里?”
沈颢点头应了,领着德川家光安顿好了之后,才再一次回到了施凤来的屋子里。
此时的施凤来又哪里还有刚才那副马上要死的模样,虽然神色依旧不太好,可是比之刚才也要强上无数倍。
见沈颢进来,施凤来便直接开口道:“都安顿好了?”
沈颢点了点头:“学生担心施阁老还在等着学生,刚刚安顿好德川家光就赶回来了,德川家光带来的那些人,也吩咐人去安顿他们了。”
施凤来点了点头,又喘息了一番之后才道:“引见德川家光面圣的事情非同小可,你还要与锦衣卫那边知会一声,让他们先想办法把消息传递出去才是。”
沈颢却苦笑道:“施阁老诶,现在陛下还在海上,想要给咱们消息倒是简单,可是咱们想要给陛下消息,却是千难万难喽!”
施凤来嗯了一声道:“老夫也知道难,可是再难,也得让陛下心里有个准备才是,否则陛下一旦见到德川家光便控制不住心中的杀意,那倭国就会乱起来了。让锦衣卫那边想想法子吧,实在不行,就只有等陛下到了之后再先行劝住陛下了。”
沈颢也有些头疼的点了点头。
进入官场的时间也不短了,跟崇祯皇帝接触也有过好几次,尤其是回大明述职的时候,更是当面向崇祯皇帝汇报过倭国的情况。
然而不管自己怎么说倭国这边的情况,崇祯皇帝都是一副欲除之而后快的意思,这么大的杀意,只有在崇祯皇帝提起建奴的时候才会有。
这让沈颢很头疼。
现在德川家光明显被人忽悠的有些瘸,虽然不能说是全面的倒向大明,可是从各方面来看,整个德川家说是妥妥的亲明派却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现在崇祯皇帝一个忍不住,直接把德川家光给弄死了,那后面倭国就会乱起来——乱起来的倭国,并不符合大明的利益,起码不符合大明眼下的利益。
因为大明需要倭国输出的那些监工,也需要把福寿膏卖给倭国,把之前买监工的银子再给赚回来。
而倭国一旦乱起来,是不是还能继续稳定的输出监工?
沈颢和施凤来在讨论过后,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倭国一旦大乱,那些监工们就不够用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监工是男性,而打仗主要消耗的就是男性,甚至于当男性消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女子也会被逼上战场。
如果倭国大乱,还没有被弄去当监工的要上战场几乎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就连已经被弄去当监工的,都有被召回的可能——当然,大明是不可能让他们回来的。
……
德川家光到了九州岛,施凤来和沈颢打算引见给崇祯皇帝的消息,终于赶在崇祯皇帝到达九州岛之前送到了崇祯皇帝的手里,其中锦衣卫付出了多少人力物力不得而知,反正朱虎的脸色一直都不太好看。
崇祯皇帝看完了手中的情报之后,就示意王承恩将之交给了李岩。
等李岩也大概的看过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李爱卿也在九州岛上面待过挺长时间,朕想问问你对倭国的看法?”
李岩斟酌着道:“倭国国主又号称是万世一系,被他们的百姓视为神明。只是倭国地小而人稠,山多而地少,普通百姓不易裹腹,兼之地震又多了一些,倭国人的心性,实在是不太好说。”
崇祯皇帝冷哼一声道:“你直接说便是,这船上又没有倭国人,难道还有人会走漏消息给倭国人知道?”
李岩躬身道:“或许是因为地小而又孤悬海外的原因,微臣总感觉倭国人处处透着一股子小家子气,而且心中好像总在担心会沉于海中,故而倭国人对于土地有一种病态的渴求,一如万历年间的壬辰倭乱一般。除此之外,似乎这些倭奴的心态有什么问题,极易钻牛角尖,剑走偏锋之下,处处都透着些诡异?臣以为,朝鲜、琉球离倭国太近,若是不早做打算,只怕倭国人会再一次挑起朝鲜战场。”
来宗道喝斥道:“李总督慎言!朝鲜已为我大明之地,北海舰队的驻地便在朝鲜,小小倭国何来的胆子敢再挑起倭乱!”
被来宗道给怼了的李岩根本就不生气,反而笑着拱手道:“来阁老言之有理,下官也不过是担心倭奴会铤而走险罢了。”
崇祯皇帝挥了挥手,止住了下面的讨论。
论到对于倭国的了解,整个船上估计就只有崇祯皇帝才知道倭国到底是个什么样儿的玩意了——那是一个全民都喜欢赌国运的神奇存在!
实际上,倭国已经赌输了两回。
第一回是白江口之战,苏定方带着刘仁愿、刘仁师、刘仁轨、杜爽等双花红棍把日本和百济组成的联军摆成了各种姿势,然后按在地上疯狂摩擦。
第二回就是丰臣秀臣出兵远征朝鲜,同样被大明的双花红棍们给按在地上摩擦。
只是,丰臣秀吉出兵朝鲜的目标,其实是对准了大明,一开始的打算也是干掉朝鲜,然后进攻大明,只是没想道会被反杀。
后来还有甲午海战……是日本上下看来,甲午战争根本就是“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必赌之局。
不同于前面几次战争,这一次,日本赌赢了。
这三次的战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登陆地点都是朝鲜——划个澡盆都能从日本到达朝鲜,这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坑了。
现在朝鲜归了大明,成为了朝鲜布政使司,有这么个好赌国运的邻居在身边,崇祯皇帝怎么可能不担心?
就算是不提崇祯皇帝本身对于倭国的恨意,光是那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就足以让崇祯皇帝下决心干掉倭国了。
只不过,施凤来和沈颢的奏章里面说的也有道理,现在就把倭国搞的大乱,并不太符合大明的利益,自己有气也得忍一忍,起码等铁路修的差不多了再搞倭国。
只是,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崇祯皇帝又想要掀桌子,直到深呼吸了好几次之后,才算是慢慢的平复了下来。
没办法,现在还是得用这些倭奴当监工——得罪人的事儿还是让这些倭奴去干好了,大明百姓的手上没必要沾血,更没有必要沾上这种丧良心的血。
扫了舱中的群臣一眼之后,崇祯皇帝才慢慢道:“朕,忍了今天这口气,不在倭国弄出什么动静来,可是你们也给朕好好想想,以后该怎么办!朕把话放在这里,只要我大明的铁路修完了,不需要那些倭奴当监工了,朕就要让倭国上下连根草都剩不下!”
一通莫名其妙的火气发完,崇祯皇帝便离开了这个被用来议事的船舱,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去了,留下一堆的大佬们大眼瞪小眼。
朱纯臣却眉开眼笑的拉了张之极一下,笑道:“英国公且随老夫一起回舱中好好商量一番。”
来宗道冷哼一声,甩了甩袖子也走了——这些粗鄙武夫,就知道杀人捞军功!岂不知,你们杀完了人,还要我等文官来头疼后面的事情?
移民,选官,治理,哪样是你们这些武夫能玩的转的?彼其娘之!
……
等崇祯皇帝真正的到了九州岛的时候,时间已经慢慢的走到了崇祯十三年的年尾,再过上半个月,估计就该到了崇祯十四年了。
通过踏板到了港口之后,崇祯皇帝便先将目光在码头上扫视了一圈。
沈颢见崇祯皇帝下了船,赶忙迎上前去行礼道:“臣,九州岛总督沈颢,见过陛下!”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便直接开口道:“施爱卿的身体怎么样了?可有好转?”
沈颢躬身道:“启奏陛下,托陛下洪福保佑,施阁老的精神已然见好,还吵着要来码头迎接陛下。只是微臣担心施阁老的身体,没敢让他同来。”
崇祯皇帝闻言,也不禁哈哈笑道:“好,没来就对了,哪怕是把他捆起来,也不能让他再跑到码头上面来灌风了。”
向前行了几步之后,崇祯皇帝便直接吩咐道:“换快马吧,朕想早一些见到施爱卿。”
等崇祯皇帝一行到了九州岛总督府,一进屋子,一股热气便扑面而来,丝毫不见冬日的冷意,反而有些令人出汗的热意。
崇祯皇帝左右热量了一番之后,才好奇的道:“这屋子里面怎么这般的热?可是烧了地火龙?”
沈颢躬身道:“启奏陛下,这是工匠们琢磨出来的,倒也不是地火龙,而是将铁管盘在了地下,铁管里面有水,烧热了之后,这屋子里面便温暖了许多。”
等到了施凤来所在的屋子后,崇祯皇帝还没有推开门,就听施凤来在里面喊道:“尔等……尔等好大的胆子!”
里面另一个声音明显透露着无奈:“我的爷爷诶!您老人家饶了小的吧!沈总督说了,小的们要是让您出了屋子,就要生生的打死小人,您老行行好,可怜可怜小人罢!”
随在崇祯皇帝旁边的朱虎有些无奈的道:“陛下,施阁老已经闹了好大一会儿了,一直在吵着要去港口迎接圣驾。”
崇祯皇帝闻言,哈哈一声大笑之后便直接推开了门,笑道:“施爱卿又在发什么脾气呢?”
第683章 坑人的朝贡体系
施凤来确实在发脾气,堂堂的内阁阁臣,英华殿大学士,大明驻九州岛前任总督,现在被人限制在这间小小的屋子里面,想要去迎接陛下都不行?
不就是病了么!不就是快死了么!老夫这不是还没死呢么!
但是当施凤来听到崇祯皇帝的声音之后,整个人便换了副模样,向着门口处的崇祯皇帝躬身道:“劳陛下挂心,臣罪该万死!”
崇祯皇帝赶忙走了两步,扶住了施凤来之后才笑道:“施爱卿的身子骨能好起来,朕就没有白跑这一趟。不要在意其他的,好好休养身子才是最重要的。”
施凤来抹了抹眼角的泪痕,哽咽道:“臣,谢陛下天恩。”
施凤来这下子是真的感动到了。
崇祯皇帝所说的不要在意其他的,指的不是其他的事情,而是不要在乎那些什么狗屁潜规则,不存在什么君王来看望了病重的臣子,臣子必须死,否则便是欺君一类的潜规则。
崇祯皇帝倒也不客气,示意王承恩将施凤来掺回床上休息之后,便直接寻了张椅子坐了下来,笑眯眯的道:“施爱卿与沈爱卿的奏章,朕已经看过了。”
施凤来和沈颢见崇祯皇帝的表情仍旧笑眯眯的,一直悬着的心便放下了大半。
早些年的时候,崇祯皇帝还喜欢面无表情,自己的喜怒也很少直接表现在脸上,可是随着近几年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之下,崇祯皇帝越发的不喜欢掩饰自己的喜怒了。
现在既然还在笑,就说明崇祯皇帝哪怕是心里不太爽快,估计也能勉强接受自己两人的提议,暂时不会在倭国搞出来什么太大的事情。
沉吟了一番后,施凤来便斟酌着道:“臣以为对于倭国不宜操之过急的原因,除了我大明尚需倭国人作为监工之外,其实还有着另外一层的打算。”
崇祯皇帝愣道:“施爱卿还有什么想法?”
施凤来道:“启奏陛下,现今倭国的幕府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深习我大明礼仪,察其言,观其色,处处皆是透着向我大明靠拢之意。或许,十几二十几年之后,倭国便可如朝鲜和琉球一般内附。兵不血刃的拿下倭国,对于我大明来说,要比与之开战更好一些?”
崇祯皇帝嘿了一声道:“朕今儿个有话就直接跟施爱卿和沈爱卿说了罢。朝鲜可以内附,琉球可以内附,缅甸也可以内附,甚至于安南也可以内附,唯独倭国不可以内附!”
施凤来一愣:“臣愚昧,不知?”
崇祯皇帝嘿嘿冷笑道:“朝鲜等地,久沐我中原文明教化,处处以小中华自居,内附之后其实与我大明百姓一般无二。
再结合着移民实边和诸族禁止自相嫁娶等策,数十年后便再分不出彼此,唯独倭国不同。
施爱卿肯定也是知道,汉光武皇帝曾经册封南部倭王为倭奴国王,并赐下了汉倭奴国王印。
然则大业三年,早已改大王为天皇的倭国国主推古天皇派小野妹子为使节,递交给炀帝的国书开头称‘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自比为日出处天子,及至唐高宗年间,彼国又更名为日本以至今。
从遣隋使到遣唐使,再到故宋,这些倭奴从我中原学去了多少学问?然则其心可有半分恭敬?
倭国前幕府丰臣秀吉更是欲借道朝鲜而攻伐大明,彼国狼子野心,由此可见一斑。
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朕没有养虎为患的习惯,哪怕这头虎现在是只猫儿也不行——等到猫儿长成了虎,可是要吃人的!”
施凤来点了点头,便也略过了这一节,不再提什么兵不血刃解决倭国的话题了。
沉吟了半晌之后,施凤来便接着道:“既然陛下已然下定了决心,那臣敢请陛下在召见德川家光之后,再召见倭国国主?”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可。待朕归国之后,沈爱卿可主持此间事物,适当的给予倭国国主一些支持,让倭国更热闹一些。”
沈颢躬身应道:“臣遵旨。”
只要不是崇祯皇帝直接在倭国开片,那么剩下的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自己除了支持德川家光以外,还可以支持倭国国主,还有其他的大名。
倭国国主肯定会想收回自己的权利,哪怕跟德川家光是姻亲也是一样的。
至于其他的大名,谁不想试试坐在征夷大将军的宝座上面是个什么滋味?
其实说白了吧,整个大明从上到下,所有的文武大臣最担心的不是外敌,不是天灾人祸,而是崇祯皇帝乱来。
这位爷实在是太随性了,谁也搞不清楚他老人家的下一个目标到底是哪里——针对于建奴做的准备用在安南身上,肯定会出问题,到时候责任算谁的?
算崇祯皇帝的?
别搞笑了,皇帝就不可能错,就算是皇帝错了,那也是底下的大臣们的错,而不是皇帝本身的错。
算文武大臣们自己的?
那板子打下来的时候,谁疼谁知道,谁死谁蛋疼啊……
……
当崇祯皇帝见到德川家光的时候,心中就先是一怒,接着又恢复了平稳。
德川家光是典型的日本人身材,用矮矬丑来形容是最为恰当的,尤其是那朝天辫还有那一抹小胡子,几乎跟后世影视剧里面的浪人武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