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转念一想之后,崇祯皇帝又慢慢的放下了心来。
这年头想要boom!的成本很高,首先就是火药的问题,其次,跟后世动不动就人权什么的不同,现在所有的权利都是崇祯皇帝说了算。
崇祯皇帝说你是个人,那么恭喜你,你可以拥有大明户籍并且可以任意欺压没有大明户籍的蛮子。
如果崇祯皇帝说你是个蛮子,那么很抱歉,死大街上也不会有人关心一下,最起码大明的官府是不会关心的。
所以,李吖子这些海盗们就派上了大用场。
海盗们可以肆意的抓捕这些人,然后再以五两银子的价格卖给朝廷,然后朝廷会把这些“劳工”安排进铁道路,从事铁路修建的工作。
没有人会指责李吖子她们,如果有人指责并且实力高于李吖子她们这些海盗,那么就去跟南海舰队对话吧,他们的实力更高一些。
比划着地图琢磨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正打算研究一下中路军这边该怎么安排,一直守在门外的小太监就推开了帐门,跪地道:“启禀皇爷,成国公和英国公急报。”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抬头望去却不见信使的影子,心中便安定了下来,随口吩咐道:“带信使进来吧,正好都听听有什么好消息。”
也只有是好消息,信使才会安稳的在大帐外等着传见。
如果是战局不利的坏消息,只是朱纯臣派来的信使也会是红翎急报,根本就用不到小太监通传就已经直接进来了。
只是信使进来之后便行了军礼,然后奏道:“启奏陛下,成国公与英国公有密报要卑职交给陛下。”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示意王承恩去接过密报之后,一边拆封一边问道:“此行阿萨姆那边可还顺利?”
信使道:“回陛下,此行一切顺利,阿萨姆尔掸国国主暗弱,未曾交兵便带着大军寻到了曼尼普尔,已经寻到了前唐遗民。”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之后问道:“那成国公和英国公有没有说好归期?那些百姓一路上的吃住可都安排好了?”
只是话刚刚问完,崇祯皇帝就噗嗤一声笑了,摇头道:“罢了罢了,不问了。众位爱卿一起来看看这封书信吧。”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又道:“来人,先带信使下去好好休息,准备好饭食和酒水。”
看崇祯皇帝笑的有些不见眉眼,大帐中的文武百官顿时都好奇了起来。
崇祯皇帝的喜怒,文武百官们根本就无从猜测,也不敢去猜,只要老老实实的做好该自己做的事情便是——不知道死了多少妄测天心的蠢货了,文武百官也不想再主动跳出去送死了。
等王承恩将书信交给来宗道等人看过之后,来宗道便当先躬身道:“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陛下天威远播,尔掸国不战而降,皆赖陛下之洪福也!”
对比起向来“尽心事君而人皆以为诌”的温体仁,来宗道的名声好歹要强上那么一点儿,如今却是大吹法螺,另其他人也好奇了起来,纷纷挤了过去,打算看看这封信里到底是怎么写的。
等到其他人都传看过一遍之后,文武大臣们便一起躬身道:“臣等,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第650章 腾笼换鸟
其实,崇祯皇帝的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儿小小的遗憾。
毕竟,巴尔普坎请求内附,是迫于大军已经进入到尔掸国国土的情况下,才不得不请求内附。
可是朝鲜和琉球,还有缅甸,那就是完完全全的是因为大明爸爸威武,大明爸爸霸气,所以才想着内附的。
两者之间,可比性不大。
如果尔掸国一早就主动请求内附,那纸面上的数据可就好看的多了——最起码,也能养活一大批的清流文人,针对此事水出一大堆花团锦簇的文章。
等到朱纯臣的信件再一次回到崇祯皇帝的岸头上之后,崇祯皇帝才将目光投向了来宗道:“那尔掸国之主巴尔普坎不日将要来缅甸朝觐,一应事宜,倒是要麻烦来爱卿了?”
来爱卿出班后便躬身道:“启奏陛下,此等盛事,微臣得附骥尾,实在是三生有幸。不过,臣敢问陛下,原本那些前唐遗民,又该做何处置?”
崇祯皇帝道:“众位爱卿不妨先议一议,看看到底该如何安置为上。”
来宗道秒懂。
处置跟安置,两个词中的字面意思差不多,但是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这两个词的意思可就差的太多了。
在自己用了处置这个词的情况下,崇祯皇帝于无声之间就转换为了安置这个词,那么今天讨论的重点就要重点放在“民”这个字上了。
按照崇祯皇帝的意思来看,必然是把这些前唐遗民当成了跟大明百姓一样的子民来看待,所以才用上了安置这个词,否则的话,用处置这个词才是最恰当的。
既然涉及到了安和置,首先就得考虑到这些前唐遗民们自己的意愿——愿意回到大明去居住,还是愿意留在这里。
其实站在来宗道的角度上面来看,这些遗民们继续留在曼尼普尔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反正整个尔掸国已经内附大明,到时候阿萨姆也好,曼尼普尔也好,都会跟缅甸一样,成为大明的领土,朝廷该怎么派遣官员的就得怎么派遣官员,该怎么治理的就得怎么治理。
就连铁道部,都得重新规划设计线路,把阿萨姆、曼尼普尔、缅甸这些地方都考虑进去,进行统一的规划和修建。
但是,如果这些人愿意回到大明呢?那要考虑的事情可就多了去了,远比让他们留在曼尼普尔要麻烦的多。
首先,这些人回到大明之后,几十万的人在两万万的大明百姓这个基数面前什么都算不上,可是你总得给这些人安排吃住吧?到时候是户部出银子还是内帑出银子?
这些人又该如何安置?是打散了之后混入大明百姓之中?还是再给他们挑个地方,让他们集体住下,然后一步步的往里面掺沙子?
而且,不管是另找地方还是打散了安置,其实都涉及到一个最大的问题——总得给这些人分地吧?
不给人家分地,人家吃啥?喝啥?连吃喝都没了,不造反还在等啥?难道朝廷一直出银子出粮食养着这些人?
如果朝廷不养着,这些人吃喝都没有,然后再轰轰烈烈的打着恢复盛唐的旗号造个反,到时候谁今天支持了让这些人回到大明,谁就得跟着倒霉。
来宗道可不认识崇祯皇帝会因为自己白发苍苍而心软。
拉着一众大臣们商议了半天之后,来宗道又找上了武将勋跺的大佬们开始研究了起来。
然而研究了半天,来宗道也没有得出一个靠谱的结论。
武将勋贵的大佬们倒是信誓旦旦的保证,这些前唐遗民再怎么着,在大明也掀不起风浪来,谁敢跳的话,直接按死也就是了。
然而来宗道敢信这种屁话?
这些武夫说的倒是好听,可是这些人一旦造反,自己肯定得先倒霉,到时候还得拉上一大批同僚。
而这些武夫们就可以举着刀剑唱着歌儿去平叛,去分军功——好处全是武夫的,坏处可就全落到自己头上了。
纠结了半天,又与众多大佬们商量了半天之后,来宗道才咳了一嗓子,示意文武大臣们各自因到各自的位置上去。
等到大帐之中再一次静下来之后,来宗道才躬身道:“启奏陛下,臣方才与众位同僚商议了一番,在这些前唐遗民的事情上,却是难处颇多。”
崇祯皇帝饶有意味的嗯了一声后才问道:“比如说呢?”
来宗道躬身如仪:“最大的问题便是土地。中原原本就没有多少空闲的土地,纵然藩王们将封地置换到了海外,空出来的土地只怕还是不够分配给这些人。
民无地则不安,没有土地的百姓连吃喝都会成为问题,而官府又不可能一直养着这么些人——这对其他的百姓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
因此,臣的意思是,能不能先征求一下这些人的意见,看看他们是留在曼尼普尔,还是愿意回到大明?
若是这些人愿意留在曼尼普尔,则是再好不过了。
若是这些人不愿意留下,而想着回到大明,其实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法安置。”
崇祯皇帝这下子有些感兴趣了。
这些人如果愿意留在曼尼普尔,倒还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最头疼的是吏部,需要挑选出足够的官员来缅甸。
本着一头羊是赶,两头羊也是放的原则,吏部多弄点儿人出来也就是了,大不了多给郭老抠发点儿年终奖。
等着这些官员来了之后,阿萨姆和曼尼普尔基本上也就跟大明内地的那些地方没有区别了——都是行的大明律,都是说汉语写汉字,连科举都是同样的一套东西,还有什么不一样的?
就像是新明岛一样,现在新明岛上的百姓还能感觉到新明岛与大明的区别吗?
答案是不能。
在把新明岛的蛮子们清理干净了以后,新明岛那里跟大明本土几乎就是一模一样的,除了离大明远一些。
但是崇祯皇帝自己也知道,让这些人继续留在曼尼普尔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都说是故土难离,从天宝年间到崇祯年间,足足千年的时间过去,这里大概也已经变成了他们的故土。
然而这些人,是彻彻底底的汉人,他们的骨子里那种对中原土地的怀念,却是无论如何也抹不去的。
尤其是,这千年里面,虽然在曼尼普尔繁衍生息,可是这千年的时间里,征战不休都是很正常的事儿,再加上天灾人祸,真要说这些人对于曼尼普尔有多深的感情,却也不见得。
所以,这些人有很大的机率会选择回到大明。
之前自己脑袋一热就同意了,完全就是脑袋抽疯的原因,对于这些人如何安置等等问题上,还真的没有考虑太清楚……
而这些问题却又真实存在,想想都让人头大。
现在来宗道居然说还有另外的安置办法?
端起王承恩放好的茶水呷了一口之后,崇祯皇帝才淡淡的道:“来爱卿不妨说一说,看看是什么好点子。”
来宗道躬身道:“陛下,若是这些前唐遗民愿意回归大明土地,那曼尼普尔这里可就空下来了?”
崇祯皇帝眉毛一挑,顿时明白了来宗道的意思。
腾笼换鸟之术。
……(可能引发降维打击的内容,自行脑补,大概两万字,顶五更的欠更!)
这些前唐遗民回到大明之后,曼尼普尔这里确实就空下来了——没有百姓居住的领土还能算自己的领土吗?
难道,随便抓两个卫所过来守卫着这么一大片的土地就算完事儿了?
想想都是不可能的事儿。
这么大片的土地,哪怕是奢侈一些,谁来给谁一百亩呢,也不能就这么荒着不管了不是?
而腾笼换鸟之术虽然在后世属于阴损到断子绝孙都不为过的招数,可是放在现在的大明,却根本就没有这个顾虑。
前唐遗民跟大明百姓有什么区别没?
有,前唐遗民一辈辈的生活在曼尼普尔近千年的时间,是不是一代更比一代强不好说,可是一代更比一代黑是肯定的。
可是除了这一点之外,剩下的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些人的饮食习惯上可能会偏向于曼尼普尔这里一些,可是跟大明的区别不大,更不要提汉字汉语依旧在被这些人使用。
从文化饮食再到服装、生活习惯,这些人跟大明百姓几乎就是一模一样,扔在大明也不会显眼。
被移民出来的大明百姓到了这进而之后也不会有什么不习惯——官府的人都是大明的,附近住的可能还是原来的邻居,顶多就是再加一些新面孔而已。
大概也就是山东的可能会遇到山西的做邻居,仅此而已。
至于原本的蛮子——大明的铁路还不知道需要多少劳工呢!
如此一来,腾笼换鸟之术实行起来,就完全的没有问题了。
赞赏的点了点头之后,崇祯皇帝开口道:“来爱卿的提议不错,朕会认真考虑的。”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干脆提笔在面前的一张白纸上面写了起来。
“成国公对曼尼普尔前唐遗民整编之事,朕已知之。令其指挥使对汉唐遗民进行普查,统计愿留者几何,原归者几何,待地方官员来彼之后,便造黄册。诸事完毕之后,成国公朱纯臣,英国公张之极,曼尼普尔卫指挥使,尔掸国国主一并前来。”
……
崇祯皇帝的回信很快就被送回到了朱纯臣的手里。
朱纯臣也没有任何的废话,在搞明白了崇祯皇帝的意图之后,直接就把曼尼普尔卫指挥使乐文给找了过来。
乐文这段时间几乎就没有闲着的时候。
离家千年的游子,虽然没有对家这个概念有一丝的模糊,但是对于未来会怎么样,所有人还是带上了一丝迷惘。
当大明天兵到缅甸的时候,乐文这些被一辈辈灌输了故国这个概念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先找到大明的天兵,然后回家。
可是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所有人又都迷茫了。
该不该回去了?
祖祖辈辈都想着回去的故土,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这里的一切,真的就这么舍弃不要了吗?
然而迷茫归迷茫,所有人收拾行装的速度也没有慢下来——等待了千年,为的不就是这一天?
被任命为指挥使的乐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不断的忙碌。
每一家每一户都得走过瞧瞧看看,然后叮嘱要注意的事项,还得做好各方的协调和安排。
乐文觉得操刀子砍人比这些破事儿更适合自己。
等乐文到了朱纯臣的大帐之中后,朱纯臣便开门见山的道:“本督找你来,乃是有一件事情要吩咐你去做。”
乐文直接便抱拳拱手道:“请公爷示下!”
朱纯臣道:“其实也没有什么,说简单的话,其实也挺简单。回去之后,你派人统计一下,有多少人愿意留在这里,又有多少人愿意回到大明?”
乐文闻言,便有些迟疑了。
自己该怎么回答?说所有人都想着回到大明的土地去?可是又舍不得这里?
朱纯臣见乐文满脸纠结的样子,便笑着问道:“可是有什么为难之外?”
乐文躬身道:“公爷,卑职前几日听说阿萨姆要内附天朝,此地以后便会和天朝的州府一般无二?”
朱纯臣点头道:“不错。等到诸般事宜都交接完成之后,这里便会成为曼普州,还有阿萨府。到时候,吏部会相应的派出巡抚和各级官员来此上任,连铁道部也会想办法将铁路修到这里来。”
乐文不清楚铁路是什么东西,没见过的东西实在不好猜测——用铁铺路?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吗?
但是这里以后会彻底成为大明的疆土,却是明摆着的事实。
那么,自己这些人心心念念想着的回到故国又有什么意义呢?这里也是故国的一部分了啊!
颇为迷茫的乐文想不明白,却还是向着朱纯臣拱手道:“请公爷放心,卑职一定将此事统计明白。”
朱纯臣嗯了一声后,又接着问道:“尔等祖上乃是大唐折冲府军士,如今,还有多少儿郎能拿得起刀枪上阵?”
第651章 欺人太甚!
朱纯臣的话,顿时让乐文激动了起来。
祖上一辈辈流传下来的传说之中,陌刀阵几乎是无敌的——陌刀阵出,人马俱碎!
如果不是陌刀,自己这些人祖先也不会在这里打下一片立足之地!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陌刀已经完全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自己这些人的作战方式也已经与祖先们的作战方式大有不同。
可是,没有足够的武力保证,自己这些人,包括自己这些人的祖先,只怕早就被消灭掉了,如何在这片充满了战争与杀戮的土地上面立足?
这里,处处都是那些叫嚣着要让自己这些人下火狱的敌人啊……
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之后,乐文才拱手道:“回公爷,我等流落在外,若是不能征战厮杀,只怕早就被人吞并了,哪里还能等到天兵前来?”
朱纯臣点了点头道:“老夫会派军中的掌书记还有京营的指挥使协助于你。曼尼普尔卫,不能只是一个空架子,更不能只是一个名号!”
乐文顿时大喜,拱手道:“谢公爷!只是,卑职还有个不情之请?”
朱纯臣笑道:“你只管说来便是。”
乐文道:“公爷,卑职等久居此地,适应的也是这里的厮杀,至于陌刀……”
苦笑了一声后,乐文才接着道:“不瞒公爷,陌刀锻造之法与使用之法,早已失传,卑职等人都已经不会使用陌刀了。”
朱纯臣却是笑了,只是大笑之中却带着点苦涩:“离家千载,失去了多少好东西?连老祖宗传下来的陌刀之法都失传了!”
连大唐自己都玩水起陌刀了,这些流落在外的士卒和他们的后人还能玩的起?想想都不太可能。
《旧唐书·李嗣业传》的记载,“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如墙而进,所向无前”,“人马俱碎”这种说法主要是形容李嗣业的神勇。
虽然陌刀手都是军队里专门挑出来的大力士,但“人马俱碎”并非是所有陌刀手都能用出这个效果,只有身长七尺的李嗣业才能做到“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的效果。
重甲配陌刀威慑力还是很强的,哪怕是面对骑兵都能硬刚。
但是,这种重甲配陌刀的阵容实在是太奢侈了,首先就是士卒的挑选,说是百里挑一甚至于万里挑一都不为过。
其次就是重甲和陌刀——这两样东西的打造本身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偏偏用于战场上,这玩意就跟消耗品一样!
最后,使用陌刀的士卒,训练强度在那里摆着,饮食和补给的消耗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么高昂的成本面前,别说一般的穷国、小国养不起,就连大唐这种土豪式的强国,养着也费劲。
这玩意的硬性指标就放在那里,装备不达标就是找死,士卒不达标就玩不动这套装备,后勤不达标同样玩不动。
所以,安史之乱后,如墙而进的陌刀也就慢慢的消失了。
摆了摆手,示意乐文不必愧疚之后,朱纯臣才接着道:“即便尔等还会使用陌刀,只怕也用不上了。如今的大明与盛唐还有故宋都是不同的。刀枪剑戟这些装备虽然还在使用,可是正慢慢的被火铳和火炮所取代,陌刀自然也就派不上多大的用场了。”
乐文闻言,神色也不禁有些黯然——陌刀,就是自己这些人的精神支柱,就是自己这些人心中的骄傲,哪怕已经失传,已经没有人再会使用这种仅存于传说中的装备。
但是,乐文也知道朱纯臣所言非虚。
前段时间拉着那个那纳什么玩意的特使观看火炮集射的时候,乐文的心里就已经悄然将大明的火炮跟传说中的陌刀进行过对比了。
结论是打不过。
除非是近身接战,让火炮失去作用,或许陌刀阵能仗着传说中的重甲硬扛往火铳的攻击,进击平推掉火铳军阵——然而,这种可能发生的机率基本上为零。
朱纯臣接着道:“你回去之后,挑选好了士卒,组建成曼尼普尔卫之后,会有人去指点尔等该如何训练,如何适应我大明的火铳与火炮。一应的装备,也会在尔等随本公到达缅甸之后,由那里的舰队转运过来,分发给尔等装备上。”
……
巴尔普坎走了,带上自己的大小老婆和小姨子,大儿子小女儿等人之后就出发了,除了随行的护卫的那些被阉割了的侍从,巴尔普坎没有通知任何人。
心凉了啊!
祖祖辈辈都统治着这一片土地,自己也算是对百姓过得去,可是如今呢?
那些个平日里忠心耿耿的大臣,又有哪一个不是盼着自己内附呢?
自己内附之后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内附之后能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好处,这就足够了。
所以,巴尔普坎准备好了地图还有户籍民册之后就走了——不留在这个伤心地了。
以至于朱纯臣和张之极都没有想到,巴尔普坎会来的这么快。
这一回,朱纯臣和张之极没有再说那些阴阳怪气的屁话,更没有拿着刀子比比划划的吓唬人,而是口称殿下,让巴尔普坎的心里好受了好多。
虽然从王上变成殿下,可是王上是什么王上?殿下是什么殿下?岂可同日而语?
这么一想,巴尔普坎的心里又变得美滋滋了。
命人去安排酒菜之后,朱纯臣才向巴尔普坎拱手道:“殿下既然已经到此,不如我等明日便启程,前往缅甸面圣?”
巴尔普坎颔首道:“就依成国公。小王还有许多礼节不懂,一路之上倒是要多多劳烦成国公了?”
朱纯臣哈哈大笑道:“此份内之事耳,殿下何必过谦?”
朱纯臣和张之极高兴啊,不动刀兵,仅凭空口白牙的两张嘴,就硬生生的逼降了一国,收回了吐蕃等故土,这可是实打实的大功一件,后世的史书上面,怎么着也少不了这一笔!
对比于巴尔普坎等人的乐呵,莫卧儿现任皇帝,世界的统治者,沙·贾汗可就真的开心不起来了。
欺人太甚!
我莫卧儿干什么了?我等好好的朝圣,颂经,礼拜,还在忙着替本汗的爱妃修筑陵墓,没招谁没惹谁的,你大明皇帝就带着几十万的马仔跑来砸场子?
老子也不是好欺负的!真当我莫卧儿是泥捏出来的成?
心中大怒的沙·贾汗也暂时放下了阿姬曼·芭奴,这个来自于波斯,美丽聪慧,多才多艺的女子。
在召集了几个儿子,再加上文武大臣之后,高居于王座之上的沙·贾汗就率先开口了:“本汗不想再听到什么坏消息了,可能也没有比现在更坏的消息了吧?”
相当于莫卧儿的兵部尚书,同时也是沙·贾汗的第三个儿子奥朗则布闪出身子道:“恐怕父亲要失望了,今天一早就传来了一个更坏的消息。”
沙·贾汗突然觉得自己已经老了。
二儿子沙舒亚已经不太听话了,隐隐约约的表现出想要挑战太子达罗·悉乔的地位。
而这个最具有才能,最足智多谋的三儿子,现在对于自己也表现了不太尊重的意思。
而自己寄予厚望的太子,跟二儿子和三儿子对比起来,总显得有些平庸无能——他应该去研究经文,而不是成为下一任的莫卧儿皇帝!
揉了揉额头之后,沙·贾汗才将目光投向了奥则朗布:“说吧,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坏消息,能让我最为足智多谋的儿子都感觉棘手?”
奥则朗布心中闪过一丝不屑。
若是放在往常,奥则朗布万万不敢无视沙·贾汗话中的敲打之意,可是现在呢?
狮子已经老了,连爪牙都已经被磨平了,再努力的嘶吼,又能吓得住谁呢?
悄然抬头望了一眼高居王座之上的沙·贾汗之后,奥则朗布才开口道:“阿萨姆邦,已经投降了那些明国人。南方四邦和奥里萨邦,西孟加拉邦一直到特里普拉邦,这些地方的所有沿海防御都已经被摧毁,而明国人已经开始从失去了海防的泰米尔纳德邦、喀拉拉邦开始登陆。”
沙·贾汗轻轻的嗯了一声,仿佛根本没有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那么,还有吗?还有更坏的消息吗?”
奥则朗布道:“是的,还有。根据儿臣得到的情报和目前的局势来判断,明国人很可能是想兵分三路然后再步步推进。而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根本就抽调不足出够的大军来应对明国人的进攻,甚至于,连军饷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刚刚一直眯着眼睛的沙·贾汗终于睁开了眼睛:“那么,你来告诉本汗,本汗的无敌大军呢?还有,国库里面的银币呢?”
嘴角的冷笑一闪而逝,奥则朗布的表情看起来很严肃:“尊敬的父亲,我不得不遗憾的告诉您,您那无敌的军队,现在正跟母亲的娘家波斯交战。至于国库中的银子,除了应对日常的开支之外,还要用于修建泰姬·玛哈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太多的银币用于征召更多的战士了。”
沙·贾汗再一次眯上了眼睛,或许只能通过他已经暴青筋的双手,才能看的出来,现在的沙·贾汗并不平静。
奥则朗布依旧躬着身子,在等候沙·贾汗给出最终的决定——在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推翻他的统治之前,自己就是他最好最乖的儿子,没有之一!
当沙·贾汗再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目光却投向了太子,达罗·悉乔:“我的儿子,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达罗·悉乔躬身道:“或许,我们可以把北面的战士们撤回来,暂时与那些波斯异端们休战。”
“异端必须死!他们都应该下火狱!他们是罪人!不可饶恕的罪人!”
突然之间就暴怒的沙·贾汗发须皆张,干脆从王位之上站了起来。
眼见达罗·悉乔吃了憋,奥则朗布躬身道:“那么,我们可以加税。那些不信神的异端,他们还要活在神的国度之中,我们可以向他们加收战争税。”
慢慢冷静下来煌沙·贾汗再一次坐了下来,又再次眯起了眼睛:“即便如此,也不过是解决了银币的问题。可是军队呢?”
奥则朗布接着道:“当有了银币,父亲想要征召多少无畏的勇士而不可得呢?而且,除了白花花的银币,从他们流出第一滴血开始,流着牛奶和蜜的天堂之中就已经替他们安排好了位置。他们可以和七十二个纯美女神结婚,还可以让他们所代为求情的七十个亲戚也得到应许。既可以在死后进入天堂,生前也可以杀掉那些哈尔比,父亲还需要担心没有足够多的战士吗?”
奥则朗布的语速很慢,声音也很轻,可是却足以保证所有人都能够听得清楚他在说什么。
沙·贾汗也有些异动了。
但是再三的考虑之后,沙·贾汗还是放弃了这个令人心动的提议。
打仗这种事儿,不是光凭着一腔热血就行的——尤其是没有受过训练的新兵,他们的伤亡向来都是战场上面最大的。
而近在眼前,事先一点儿征兆都没有的战争,却让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去训练这些新兵——难道自己直接把他们送到战场上吗?
这不是修建玛哈拉,而是打仗——明明在北方,就有能征善战的战士——最起码,也应该让他们有接受训练的时间才行!
跟都是哈尔比的明国人比起来,波斯的那些异端倒更像是与自己有些分歧的兄弟!
定了定神之后,沙·贾汗才再一次睁开了眼睛:“奥则朗布,我的儿子,我有一个很重要的使命要交给你,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奥则朗布依旧躬着身子:“当然,我一定会听从您的吩咐,为您办好每一件您所指派的差事。”
点了点头后,沙·贾汗又眯上了眼睛:“去波斯,去见见那个该死的阿巴斯二世,萨非。告诉他,本王要暂时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