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这一次上书的阵势比起以前来可是要大的多,从一品到六品,基本上都齐了。
崇祯皇帝阴沉着脸看了半天,因为后进宫的宜妃等人怀孕而带来的好心情都被压了下去。
好好活着不好吗?非他娘的跳出来作死!
恨恨的将一堆奏章扫落一旁,崇祯皇帝红着眼睛吩咐道:“传许显纯和马石、曹化淳过来!”
王承恩心里打了个寒颤,赶忙吩咐人去找许显纯等三人去了,又接着劝道:“皇爷息怒,现在因为这些事情生气,不值当的。”
崇祯皇帝斜了王承恩一眼,冷哼道:“息怒?看看这些混账东西在奏章里面都说了些什么?别跟朕说,你这个司礼监的掌印大太监不知道这里都是些什么东西!”
眼看着崇祯皇帝的怒火有向着自己身上蔓延的趋势,王承恩赶忙躬身道:“皇爷息怒,魏国公那边肯定已经有应对之法了,皇爷何必再动怒?”
劝了一句之后,王承恩也不知道该怎么劝下去了。
按照大明明的制度,这些奏章里面的内容不光是自己知道,魏国公徐弘基,内阁首辅温体仁及内阁的一众大佬们,还有厂卫的众多头子们肯定也都知道了。
里面除了什么陛下应当保重万金之体,垂拱而治的屁话以外,隐隐约约的就是在说江南民力凋敝,如今已有崩溃的迹象,陛下是不是应该对江南宽松一些之类的屁话。
而且这次上书的还不止是一个两个官员,南京官场上的文官系统,十有六七都包含在内了。
如果换一个皇帝来看这事儿,说不定就会妥协了——十之六七的官员一起上书,已经等同于逼宫。
只要皇帝不想立即就出现什么动乱,或者说不想出现什么君臣失和的局面,只怕就必须向着这么多的官员妥协。
靠着这一招,这些个官员们成功的摆平了仁宗、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熹宗共计十代皇帝。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明的皇帝不得不把太监们推到前台跟这些大臣们撕逼。
但是撕逼这种事儿,向来就是有输有赢,没有谁能一直总赢不输的——而且大明的太监们基本上就没赢过。
就算是太监们取得了胜利,基本上也都是一时的,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文官们的反扑给打压下去。
也只有到了崇祯朝的时候,崇祯皇帝才靠着天启留下的政治遗产和自己心黑手辣脸皮厚的特点,真正的掌握了军权和民心,实现了打压文官集团的目的。
只是江南那边的混账东西们贼心不死,现在又打算组团来逼宫了——王承恩甚至于可以预见,过不了几天之后,京城的官员们也会跟着蠢蠢欲动,甚至于也会有人跳出来表示赞成。
但是,崇祯皇帝跟其他的皇帝一样吗?这种逼宫一样的玩法,对于崇祯皇帝有用吗?
王承恩正胡思乱想间,许显纯等人已经匆匆忙忙的赶进了宫来。
一见崇祯皇帝那阴沉的能拧出水来的黑脸,许显纯的心中就暗道一声不好。
行完礼之后,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废话的意思,而是指了指桌子上面刚刚被王承恩整理好的奏章道:“这上面的人,有一个算一个,朕要知道他们的不法之事。”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又对王承恩吩咐道:“命人搬桌椅过来,让他们现在就把这些名字给朕抄下来,回去给朕调档,锦衣卫的,东西厂的,凡是有的,都给朕调过来!”
许显纯躬身道:“陛下三思,这么多的大臣一起上书?不若由微臣?”
啪的一起,崇祯皇帝身前的茶杯就飞向了许显纯:“由你什么?跟你有什么关系?看不出来这些个混账东西的真实目的还是在跟朕装疯卖傻呢?朕告诉你们,少在朕面前耍弄这些花花肠子,把朕交待的事情办好!滚!”
退出了宫外后,许显纯才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道:“两位都听清楚陛下的吩咐了吧?本督这就去调锦衣卫那边的档,还望两位也要多多相助才是。”
曹化淳阴恻恻地笑道:“要我说,你今天就不该说那些屁话,徒然惹得陛下不快。”
许显纯道:“我又如何想说?只不过也是想以卑贱之躯,替陛下分忧罢了。”
曹化淳摇头道:“用不着,魏公公现在养老于中官村,不也是活的好好的?陛下不照样不时有东西赏赐下去?好生的办差吧,陛下用不着咱们去当什么替死鬼,也不会把咱们推出去,放心就是。”
许显纯嗯了一声后,向着曹化淳和马石拱了拱手便互相告辞了。
马石却有些好奇地问道:“曹公公,许大人刚才的意思是?”
曹化淳瞥了马石一眼,笑道:“南京十之六七的官员集体上书,再加上京城这些的官员们肯定会跟着凑热闹,可是说是从未有过之事。许显纯这么多年的锦衣卫指挥使干下来,手上不知道沾了多少血,名声也早就如同你我一样,顶风臭十里。他这是想着用他自己的一条命,来替陛下遮挡住这些官员们的上书,这个蠢货。”
虽然口口声声的骂着许显纯是蠢货,曹化淳还是颇为赞赏的道:“可是啊,他还是小瞧了咱们这位陛下,也太过于小瞧了那些官员。”
马石疑惑的道:“曹公公,咱家出身军伍,对于这些事情可是都不太懂,还望您老人家多多指点?”
曹化淳斜了马石一眼,耐着性子解释道:“正德年间,正德皇爷迫于压力,把刘谨赶回去闭门转过,接着就传出了刘谨想要造反的消息,然后刘谨就被千刀万剐。
可是后来正德皇爷是个什么下场,你该不会不知道吧?
先帝在位之时,碍于民间传言和众位大臣们的压力,将客氏赶出宫去,连魏公公也有一段时间是不在宫中的,后来又是个什么局面?
今儿个皇爷要是真的把许显纯推了出去,固然能平静一时,可是后面这些官老爷们就会没完没了的上书,动不动就是集体上书,直到皇爷变成他们心中的明君,或者圣命出不了紫禁城为止。
可是咱们这位皇爷太过于刚硬,不仅没有推出许显纯的意思,反而要拿这么多的官员们开刀,事情到底如何,倒当真不好说了。”
曹化淳甚至于根本就不避讳马石算是魏忠贤的门生,也不在乎自己跟魏忠贤的那许多过节——曹化淳是拜在王安门下的,而王安是死在魏忠贤手里的。
甚至于曹化淳当初还因为王安的事儿受到牵连,被赶到了南京待罪。
马石闻言,也不禁打了个寒颤。
这里面的许多弯弯绕实在是太他娘的多了,老子一个粗人,怎么斗得过这些人哟!
曹化淳斜视了马石一眼,冷笑道:“得了,回去调你西厂那边的档吧,估计也没有多少,你倒是轻松了许多。”
马石闻言,一时为之气结——西厂设立于成化年间,提督是汪直,被撤销后在正德年间复立没多久就再次被撤销。
直到天启七年,西厂才算是再一次的成立起来,人手还有很多是从东厂和锦衣卫抽调的,后来才算是大力的发展起来自己的人手。
十多年的时间过去,西厂在北方的势力倒是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但是对于南方,尤其是江南那些方风鼎盛之地,就力有不逮了。
许显纯和曹化淳还有马石的动作都很快,天色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就已经准备好了众多官员们的档案,送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
崇祯皇帝翻着眼前一个个官员们的档案,冷笑半晌之后才吩咐道:“传温体仁和房壮丽前来。”
温体仁早就在等着崇祯皇帝的召唤了——正如王承恩所想的那样儿,温体仁早早的就已经看过了那些一地鸡毛的奏章,也早就猜到了崇祯皇帝会大发雷霆。
只是不知道,在面对着南京十之六七的官员,甚至于还有大量南方州府及各科道官员们奏章的情况下,崇祯皇帝会做何选择了。
尽管心里已经做好了一定的准备,但是当温体仁在见到崇祯皇帝那张黑着的脸时,心里还是忍不住打了个突。
尤其是当温体仁看到许显纯和曹化淳还有马石,这三个皇帝手下极为忠诚也极为疯狗的鹰犬时,心里就暗道一声不好。
如果这三个家伙不在场,那么事情的走向就不太好说。
但是这三个家伙在场,基本上就已经说明了崇祯皇帝所选择的处置方案了——硬碰硬,看头硬还是刀利!
果然不出温体仁所料,崇祯皇帝在等着温体仁和房壮丽行完礼之后,就冷哼一声道:“是朕提不刀了,还是有些官员太飘了?”
第608章 美的找不到北
崇祯皇帝的语气很冷,冷到话里的杀意根本就抑止不住。
温体仁心中也在不断的盘算着。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一生戎马,没有打过败仗,永乐文皇帝貌似打过败仗,险些死在建文的手里,大明朝剩下的皇帝们就没几个是真正带过兵的。
而崇祯皇帝自打登基之后,连年大仗却从无败绩,从皇帝带兵这方面来说,崇祯皇帝已经直奔他朱家的老祖宗朱元璋的军事水平去了。
最起码,现在军方一系可以说是崇祯皇帝的死忠粉,尤其是在怒怼了世仇鞑靼人之后,崇祯皇帝在军中已经开始被神话了。
从对官吏们的狠辣程度来说,基本上也没比朱元璋差到哪儿去,比朱老四可狠的多了。
至于民间,崇祯皇帝一个人能完虐他前边十五个皇帝,比老刘家的文帝、景帝也差不了多少了,长生牌位不知道供了多少。
如果崇祯皇帝真个要掀桌子,只怕整个大明还真的没有谁能制止的了。
而眼下的崇祯皇帝显然做好了掀桌子的打算,而且把自己这些人喊到一起,也不过是走个形式,通知一下而已。
崇祯皇帝命王承恩把锦衣卫和东西厂送过来的官员们档案给温体仁和房壮丽送过去之后,便冷冰冰的开口道:“瞧瞧吧,这就是朕的肱骨之臣,这就是大明的栋梁!张口闭口让朕做个垂拱而治的明君,可是你们看看,好好看看,朕离开南京才多久,他们这就开始放飞自我了?”
温体仁越看越是心惊,到后面根本就不敢再翻看下去了,躬身道:“陛下息怒,这些无君无父之徒,好生惩治一番也就是了,陛下何必与这般小人置气?”
崇祯皇帝冷笑道:“朕不跟他们置气,朕跟谁置气?一边拿着朝廷的俸禄,一般挖着大明的墙角,这些混账东西是不是打算把朕气死,再换一个听话的皇帝上来做个垂拱而治的明君?”
面对着一起跪地请罪的温体仁和许显纯等人,崇祯皇帝的怒火显然没有那么好消下去,冷哼道:“许显纯和曹化淳下一趟江南,把这些混账东西依律锁拿进京,朕要好好看看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们!内阁和吏部这两天忙一些,把替换他们的人手都准备齐全,跟在许显纯他们后面下江南,直接替换。朕倒是要看看,离了这些个混账东西,我大明的朝廷是不是就当真运转不下去了,还是说离拿了这些个混账东西,我大明亡国就在眼前!”
早就被殿中气氛压的有些喘不过气来的许显纯和曹化淳当下便躬身领命,出宫后各自点齐了马仔就直接出京往江南而去。
温体仁却躬身道:“陛下,一次性涉及到这许多人,官员和士绅近万,江南之地难免动荡,是不是先从各级官员开始?”
崇祯皇帝狞笑道:“那就让江南彻底的乱起来,大不了把江南打烂了重来!这些个混账东西,朕是太给他们脸了,让他们美的找不到北了!”
这事儿,跟美和北有什么关系?
温体仁有些搞不清楚这些人的事儿跟美和北有什么关系,只感觉自己现在有些懵逼。
但是崇祯皇帝话里的意思,温体仁却是搞明白了的——大不了把江南打烂重来!
这就意味着,当今皇帝已经做好了一切掀桌子前的准备,真的打算在江南大开杀戒了!
回到内阁之后,温体仁刚刚坐稳,其他人就一齐望向了温体仁。
来宗道斟酌着道:“不知道陛下此番召见温大人所为何事?”
温体仁端起桌子上已经完全凉透了的茶水咕咚咕咚的一饮而尽后,才抹了抹顺着胡子流下来的茶水,环视一圈后开口道:“诸位,最近跟南京的那些人没什么联系吧?”
来宗道笑道:“除了朝廷公文往来,便是一封私信都没有,何来的联系?”
蒋德璟同样笑道:“来大人所言不错。南京那些人跟咱们还是不一条心,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下官也懒得理会他们。”
温体仁长舒了一口气,叹道:“听本官一句劝,如果各位跟那些人有什么牵连的,还是尽早断了为妙。”
来宗道好奇的道:“莫非陛下打算下重手整治这些人了?”
温体仁盯了来宗道半晌,见来宗道脸上并无其他异色,才开口道:“杭州来氏没有参和到里面去吧?”
来宗道嗤笑道:“便是他们还要认下官,靠着下官一天,下官就断然不会让这些人往里面参和!”
温体仁道:“那就好。老夫从宫里出来之前,许显纯和曹化淳已经先一步出宫。”
温体仁的话虽然很简单,在众人之中却不异于扔下了一颗深水炸弹一般。
许显纯和曹化淳在民间的风评还算一般般,因为厂卫从设立之初就是针对于官员而不是百姓。
至于之前在民间的名声有些臭,也是因为这些家伙们的目标都是那些掌握了笔杆子和话语权的文人。
但是在官场上面,锦衣卫东西厂的名声简直就是顶风臭十里的存在,许显纯自己被人称之为活阎王,曹化淳的名声同样没好到哪儿去。
而这两个家伙已经先一步跑去了江南,那江南会遭到什么样儿的清洗,大家的心里都有点儿数。
从之前崇祯皇帝每次大派缇骑和番子们出动的历史记录来看,这次要是不死上千八百的,那都不算是啥大事儿!
盯着在场的阁臣们看了半晌后,温体仁才接着道:“厂卫一起下江南,这意味着什么也不用老夫多说了,各位也自求多福罢。”
说完之后,温体仁干脆摇了摇头,从内阁告了假,转道回了家中。
回到吏部的房壮丽则是没有温体仁这么悠闲了。
温体仁只需要考虑南京内阁那边的人选就好,而且还有京城内阁的其他大佬们帮着想办法,自己却要苦逼的多。
从自己手里的这份名单来看,整个南京从一品到七品,二十七个等级的官员都有参与,再加上整个江南之地,所涉及到的官员已经达到千人之多。
而这里面很多都需要吏部来找出替换的人选——名单中连南京吏部都包含了十之八九,难道自己还指望南京吏部选人?
召集了左右侍郎还有其他一众马仔之后,房壮丽就把命人誊抄好的名单发了下去,淡淡的道:“今儿个都辛苦一些,什么时候把替换的人选挑好了,什么时候下值回家。”
右侍郎古有鱼试探着道:“今儿个一天?这名单里面的官员得近千了吧?”
房壮丽冷笑道:“不是近千,是一千二百七十五人,从一品到七品,一个萝卜一个坑。今儿个把人选出来,明儿个一早就让这些人往江南去,准备接替空出来的位置。”
左侍郎张弥疑道:“大人莫非是在寻我等开心?一次性出现一千二百七十五人的空缺,自打国朝建立以来,何曾有过?就算是当初新开拓出新明岛,也没一次性空出这么多的位置吧?更何况是江南之地?莫非?”
房壮丽脸色的冷意越发的重了:“有些人总是找死,谁也拦不住,可不就空出来这么多的位置了?”
古有鱼噌的一声站了起来,拱手道:“江南之地的官员十去六七,若是生了乱子?再何况,眼下别说是找出来一千二百七十五个大小官员,便是连八百之数都凑不齐!”
房壮丽冷哼道:“房某也知道一时之间凑不齐,但是陛下既然交待下来了,凑不齐也得凑!这样儿,六部行走历练的那些进士们也抓出来顶数,挑好的安排成县令一类的低品官员,剩下的往高品清贵一些的官位上面安排!”
古有鱼拱手道:“启禀大人,就算是加上那些个进士,一时之间也凑不齐!”
房壮丽的脸色也黑了下来:“古大人要不要先回家休息,等着房某把人手都找齐了再替古大人安排好?”
等古有鱼讪讪退下之后,房壮丽才接着道:“本官不怕明着告诉尔等,锦衣卫许显纯和东厂曹化淳已经先行一步往江南而去,这一千二百七十五人就是他们要拿的人。空出来的缺,今天晚上必须挑好补齐的人手,明天就得出发,若是晚了,陛下怪罪下来,本官不好过,尔等也别想好过!”
……
松江府华亭徐氏出过一个能人。
徐阶,书房里挂着“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这么个条幅的首辅大人。
徐阶不贪,贪的是他儿子,背着老徐在松江府老家搞到了四十万亩良田——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老徐是信了!
干掉严嵩之后,嘉靖后来发现老严没多少钱子,就想找老徐要个说法,然后老徐抢先一步让嘉靖给了个说法——往登极乐。
自从徐阶之后,徐家虽然因为海瑞的原因蛰伏一时,但是在使了银子打点把海瑞赶走之后,徐家又更进了一步。
哪怕是自嘉靖后到崇祯朝,徐家再没有出过一个内阁首辅,但是在松江府的影响力,却是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代的家主徐文轩就是徐阶的直系子孙后代,正在宴请胡氏、吴氏、陈氏、王氏的家主。
酒过三巡之后,徐文轩便挥了挥手,使大堂中的十余个歌姬退了下去,端起酒杯道:“诸位都是日理万机的大忙人,徐某今日有幸得请诸位共饮,实在是三生之幸,请!”
胡氏家主胡长风举杯笑道:“徐老爷太过客气了。这江南之地,还要多多仰仗徐老爷才是,请!”
众人都一饮而尽之后,徐文轩才放下酒杯,叹了口气道:“事情到了今天这般地步,已经是箭在弘上,不得不发的局面。徐某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关系,如今各位大人的奏章应该已经到了京城,不知道诸位那边?”
胡长风沉吟着道:“我等自然是同徐老爷一般,想必京城的那位正在头疼吧?江南十之六七,甚至于接近十之七八的官员都赫然在列,就算是那位再怎么狠辣,只怕也要顾忌一二?”
吴氏家主吴桢冷笑道:“前番我吴氏的分支是怎么没的,诸位可还记得吧?不过是从海上走了些货物而已,竟然满门尽诛,株连三族!不瞒各位说,若不是当初分家分的早,只怕我吴某人今儿个可就没办法与各位一同共饮了!”
徐文轩等人都是心有戚戚焉——当初吴氏分支被株连三族,杀的人头滚滚,而且是徐显纯那个活阎王亲自带人干的。
要说心里不害怕,那才是扯犊子。
沉吟了一番后,徐文轩才接着道:“若是有可能,谁也不愿意走到今天这一步。当初我等都是老老实实的交了税的,可不像是其他的那些无良豪商一般,赚一千两银子却报个亏损,一文钱的税都不曾交!然而就算是如此,京城的那位爷还是不满足,还想着把隐户、逃户都给上了籍。到时候我等该怎么办?江南之地民力凋敝,可容不得那位爷再胡来!”
胡长风道:“徐老爷所言极是,上个月胡某家中赚了十两银子,可是照章纳了税,足足上了一两银子的税!若是由得那位爷把那些隐户、逃户什么的都给上了籍,只怕胡某家中要连年亏损,以后倒是没资格与诸位一同共饮了。”
徐文轩颇为玩味的端着酒杯,对陈氏家主陈琦道:“陈老爷怎么说?人手什么的可都准备好了么?”
陈琦笑道:“吃我们这碗饭的,哪个不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的?两万精壮汉子都已经准备妥当,就差徐老爷这边的东西了。”
徐文轩也笑道:“多亏了那位爷不曾想起来查校军中往年的东西,徐某家中倒是有些天启年间的劲弩和火铳,还有几门虎蹲炮。”
王氏家主王文议笑道:“可巧了,我王家也有不少这些东西,也养了些人手可用。”
徐文轩点了点头道:“就像是之前商议过的那般,咱们一共能凑出来十万人马,就看京城的那位爷怎么选择了。”
第609章 你摊上大事儿了!
又饮了几杯之后,胡长风才重重的放下了杯子,开口道:“要我说,干脆别等着京城那位爷有什么反应了,咱们几个直接把事情办了又能如何?”
徐文轩却斟酌着道:“把事情办了倒是没什么,但是成不成却不好说了。那位爷跟以前的诸多陛下有何不同之处,老哥几个心里都知道,这回如果不是被逼到了绝路上面,谁又愿意干这种掉脑袋的事情?”
胡长风冷哼一声,却也不得不承认徐文轩说的对。
跟其他皇帝们最大的不同之后,就是崇祯皇帝并不在意自己的形象,或者说不担心自己的形象会被文人给抹黑。
徐文轩生怕其中再有人反悔,便接着道:“更何况,趁着现在东海舰队与南海舰队都不在,南御林军和南直隶各卫所的精锐也都抽去了海外,正是我等行事的大好时机!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这么好的机会,等到任何一支舰队回来,或者南御林军和卫所的精锐抽调回来,我等还有成事之机么?”
……
南京吏部左侍郎徐文庸也在饮酒,一桌酒席上面陪着的,尽是些南京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
同样是酒过三巡,徐文庸放下杯子道:“前些日子的奏章递了上去,陛下若是有志为一代明君,当从吾等之谏,垂拱而治之,再现文景盛世,便在今日!”
一群人哄哄攘攘的举起杯子共饮了之后,户部左侍郎胡显良才笑着道:“徐侍郎所言极是,自陛下御极以来,多行悖妄之事,非明君之所为也。我等既为大明官员,自当代天子牧民以定江山社稷,劝导陛下垂拱而治,正吾辈之事也!”
徐文庸抬了抬手,压下了一众附和之声后,笑道:“只要吾等众志成城,此事便一定能成,徐某愿与诸君共勉之,饮胜!”
徐文庸有很大的把握可以把事情办成,就算是办不成,也能逼得崇祯皇帝退步,最起码也能保证自己这些人的安全。
因为这一次跟上次崇祯皇帝来南京可是大大的不一样。
上一次崇祯皇帝来南京,东林和复社的诸位先贤们在毫无准备之下被崇祯皇帝打了个措手不及,各自为战之下有如待宰羔羊一般。
但是这回可是大大的不一样了。
南京内阁加上诸部,除去南京铁道部和交通部之外,剩下的已经十之六七都倒向了自己这些人,而且还有各地方官员,从巡抚到县令,人数加起来已经一千多人。
这么多人加起来一起上书,或者以辞官相胁,除非是崇祯皇帝打算破罐子破摔,任由整个江南之地彻底糜烂,否则的话就一定会退步。
其实纵观大明史上,跟崇祯皇帝很像的皇帝不是没有出现过,上一个这样儿叫正德。
正德当初也是领过兵打过仗的,而且是打的蒙古小王子,也亲手砍死了两个敌兵。
但是然并卵,刘谨该死的还是死了,正德并没有保住刘谨,正德自己该死的也死了,落水而亡。
徐文庸没有把握让现在的崇祯皇帝落得跟正德一样落水而亡,但是却可以逼着崇祯皇帝退步。
又是一番互相吹捧过后,胡显良才呵呵笑道:“不知道徐大人有没有想过,若是陛下不依我等之言,又该当如何?”
徐文庸轻轻捋了捋胸前的胡须,成竹在胸的道:“若是陛下不依我等,本官便打算告老还乡,从此不问事世朝政,做一个闲散野人罢了。”
胡显良大声应道:“徐大人算是说到胡某心坎上了!若是陛下不依我等之言,我等不若退居江湖之远!”
在场的一众官员之中,虽然不舍,但是依旧纷纷附和起来——现在退一时,是为了争取以后更大的利益,孰轻孰重,谁都能分的清。
现在不齐心,恋着官位不退,难道等着皇帝各个击破?
崇祯皇帝就算是再加大家提高俸禄,还能比得过大家以前尽情浪的日子更舒坦?
就在众人再一次举起酒杯之后,却听得楼下轰的一声巨响,原本安静的楼下顿时从门口处传来一阵嘈杂声。
徐文庸的脸色有些黑。
自己这么多的官员们一起包了场,结果却有人敢砸了酒楼的大门?这不是打自己的脸是什么?
但是刚刚起身,徐文庸已经抬起来的一只脚又慢慢的放回了原地,原本黑下来的脸上也挤出了一丝笑意。
眼前两个人,一个身着斗牛服,另一个则是大内太监的打扮,身后跟着的一众手下也是飞鱼服或者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
不管是锦衣卫的飞鱼服还是东厂的圆帽褐衫,都已经表明了眼前为首两人的身份——许显纯和曹化淳。
更何况,崇祯皇帝还没有留开南京之前,这两个家伙在南京城露面的次数也不少,在场之人也有不少认识的。
徐文庸也认识这两个人,也隐隐约约的猜到了这两个人的来意。
但是徐文庸实在是不敢相信,京城的那位爷居然会有这么快而且还是这么果决的反应。
或许,这两个人来只是想要杀鸡儆猴?自己是鸡还是猴?
愣了一会儿之后,回过神来的徐文庸才拱手道:“许提督与曹督主是何时来南京的?若是早知二位来此,下官也好一尽地主之谊?”
许显纯皮笑肉不笑的道:“不敢让徐大人知道,否则这些人都聚不到一起,许某拿人也麻烦一些。”
曹化淳斜了许显纯一眼道:“刚才是怎么说的来着?一人一半,你别想着都归你自个儿啊。”
许显纯却道:“你们东厂能装下这么多人?不还是得借锦衣卫的诏狱?干脆,全扔进去得了。”
曹化淳一愣,又接着道:“说的也是,东厂在南京还真没有地方能装得下这么多人。不过,你锦衣卫在南京的诏狱,可还堪用么?”
许显纯道:“区区百来个人而已,便是再多上十倍百倍,南京的诏狱也能安排的下。”
曹化淳道:“那便好。回头安排你从京师带来的校尉和咱们带的东厂番子一起守着诏狱,把原本的人手都替换下来。”
许显纯斜着眼睛道:“怎么,你信不过原来的兄弟们?”
曹化淳冷笑道:“这么多位大人,万一哪位要是死在诏狱里面,你打算怎么跟皇爷交待?”
许显纯一愣,但是却低头思考了起来,显然是听进了曹化淳所说的话。
这年头,别说什么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钱到位,想要磨推鬼都不是什么难事儿!
自己和曹化淳还指望着从这些人跟里挖出点儿东西来呢,万一真要是因为哪个混账东西而出了些纰漏,到时候哭都没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