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六七有些为难——小胡庄正像这个庄子的名子一样,突然了一个小字。
整个村子里说破大天去也不过是百十户人家,想要安排眼前这个公子哥儿倒还好说,可是他身后这几十个骑士,可就为难的很了。
朱晓松一看胡六七脸上露出难色,便赶忙道:“老丈放心,小子今儿个猎了不少好东西,都分与村中村民,小子什么都不要,另外,每个借宿的人家,小子愿意给二两银子,可好?”
你早说啊,有银子,啥事儿不好办?别说只是几十个随便,你就是再多几个,老汉也能给你安排妥当!
老脸上的褶子都笑的有如九月盛开的菊花,胡六七讪笑着道:“这怎么好意思呢!”
崇祯皇帝一看胡六七这脸上,就知道今儿个借宿的事儿妥当了。
果然,老祖宗说的对,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了银子好办事儿!
胡六七确实如他所说的那样儿,几十个随从安排的妥妥当当,几乎每家都安排了一个骑士,至于这位贵不可言的成国公家小公子,自然也就住在了胡六七的家里。
都是肥羊!
这些骑士所带着的猎物确实如同这位成国公家的小公子所说的那般,都分给了村民,当晚就下了锅,再来点儿劣酒,这小日子就美美哒!
至于最大的那一头鹿,进了胡六七的家里貌似也很合理?毕竟自己身为里正,又招待这位贵公子住下,落下一头鹿又算得了什么?
至于别人,想要招待这位贵公子,你们有那个资格么?呸!
甫一回到家中,胡六七就赶紧招呼着妻子和几个儿媳去整治饭菜,再打上几角酒,自己要招待贵客,贵不可言的贵客!
酒过三巡,胡六七的脸色都因为几杯劣酒而变得通红,崇祯皇帝才笑眯眯地问道:“胡老丈,小子有一事不明,望老丈能给小子解惑?”
已经有几分醉意的胡六七眯着眼睛问道:“公子请讲?”
崇祯皇帝道:“小子出城之时,曾见许多人都在赶往官府去登记户籍册子,可是村子里却不见有人去?”
胡六七一拍大腿,哈哈笑道:“嗨,我当公子说的是什么事儿!原来是这个啊。”
美滋滋的饮了一口酒之后,胡六七才啧啧有声的道:“村子里的村民们,几天前就把户籍册子的事儿给办完了,当时还是顺天府的差爷们来村子里办的,自然也就不用跑到顺天府那么远了。”
崇祯皇帝笑道:“说起来也奇怪了,前几年不是才登记过么?怎么又折腾上了?”
有道是酒壮怂人胆,再加上化名为成国公府小公子朱晓松的崇祯皇帝又表现的极为好说话,胡六七的胆子也逐渐大了起来:“公子要是只以为官府是在瞎折腾,那老汉倒要说公子爷想的差了!”
崇祯皇帝拱了拱手道:“请老丈指教?”
胡六七嘿嘿笑道:“官府不是在瞎折腾,皇帝也不是傻子,这是想着多收人头税呢!”
见崇祯皇帝一脸不信的样子,胡六七抿了抿嘴角的酒渍,笑道:“老汉跟公子爷投缘,也就有话直说了。”
又美滋滋的吃了一口鹿肉,才笑眯眯的望着崇祯皇帝笑道:“官场上有句话,叫做瞒上不瞒下,公子爷想必是知道的吧?”
见崇祯皇帝点头,胡六七才接着道:“这民间啊,也是一样!官府其实也知道,老百姓的家里多的是娃子,可是生的再多,却都被唤做小二,公子爷可知道这其中原因?”
见崇祯皇帝摇头,胡六七便接着道:“都叫做小二,便只收两个娃子的人头税,后面的自然不用在交了,可是若小三小四那么排下去,这人头税得交多少?”
见崇祯皇帝一脸不以为意的样子,胡六七顿时有些急了,开口道:“公子爷家大业大,国公府自然不缺了那么几两银子,也没有人敢把这个银子收到国公府上去。可是这普通的百姓家里,一两银子就足够一家人月余的花销,省着点儿都能花上三五个月了,能少省着点儿?孩子一多,可就要了命了!”
崇祯皇帝撇嘴道:“那社学呢?本公子可是记得,当年天子曾经下诏,各地的社学都得重新整治起来的。”
胡六七讥笑道:“社学是社学,人头银子是人头银子,这能是一回事儿?”
崇祯皇帝道:“怎么就不是一回事儿了?有多少个上社学的娃子,就有多少个人头,不是很好算的账?”
胡六七道:“社学是社学,该让娃子念书的还是得让娃子去,反正皇帝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那些先生们也知道怎么一回事儿,但是一只羊是赶,两只羊是放,都一样。但是官府统计户籍册子的时候,该报只有两个娃子的还是只报两个娃子,只要没有人出首,谁来管?官府也乐得轻松!”
崇祯皇帝的脸色有些黑——彼其娘之!当着朕的面说着占朕家的便宜?
行,朕忍了,反正让百姓占便宜跟让那些贪官占便宜可是大大的不一样,最起码这些老百姓还能念着朕的好儿。
而一个皇帝有个好名声有多重要?看看老刘家的那几个皇帝就知道了!
再说了,只要这回的人口普查搞下去,把百姓的具体数量搞清楚,就算是成功了,其他的不要再奢求太多了。
只是胡六七接下来的话,让崇祯皇帝的脸色越发的黑了起来,甚至于还想抽刀子砍人:“皇帝是个好皇帝,可是就是有点儿蠢。”
第592章 朕让你们骂!
崇祯皇帝咳了一声道:“胡老丈醉了!议论天子,这可是大罪!”
胡六七醉熏熏的道:“公子爷议论天子是大罪,老汉大字不识一个的庄稼汉,便是天子当面议论,也不是罪。公子爷可不能因为老汉在地里刨食就瞧不上老汉,大明律和大诰,老汉可是清楚的。”
崇祯皇帝被胡六七的话给噎的一愣——放牛娃规定出来的大明律确实很扯蛋,让朕这个皇帝被人当面骂蠢还得挺着……
黑着脸向胡六七拱了拱手后,崇祯皇帝才问道:“刚才老丈说天子,咳。”
胡六七道:“天子爱民如子,这一点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都认,老汉的家里还供着天子的长生牌位,只盼着他老人家能江山万年哩。”
说完之后,胡六七也来了兴致,强烈要求崇祯皇帝跟着他去看一看供着的崇祯皇帝长生牌位。
崇祯皇帝一脸懵逼的看着眼前的牌位——不大,跟供着的其他神位差不了多少,只是上面的字换成了大明崇祯皇帝长生神位,祈求大明江山万年永固。
朕有一句麻卖批不知道当讲不当讲?朕还活着呢,牌位这种东西就先立上了?
更操蛋的是,还让朕看到了!看到了自己的长生牌位!
这种蛋疼的感觉,崇祯皇帝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才好。
但是那句麻卖批,最终还是被崇祯皇帝给咽了回去。
民间的百姓,给一个活着的皇帝立起了长生牌位,四时祭拜,这已经是这些百姓能想出来最好的表达自己对于这个皇帝的感恩方式了。
有这样儿淳朴的百姓,赶紧念着百姓的好儿吧,还想要什么自行车啊,给朕玛莎拉蒂也不换啊!
回到酒桌上之后,崇祯皇帝黑着的脸色也终于好看了一些,硬挤出了一丝笑意之后才问道:“老丈接着刚才的说,小子正好奇呢。”
胡六七道:“天子只想着统计出来这些人头,然后想要把这些百姓迁到外面去,真当百姓们看不出来啊?百姓们没有傻子,对于天子的这点儿小心思,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一样儿。”
见崇祯皇帝一脸乖宝宝的样子等着自己继续说下去,胡六七心中那股好为人师的感觉顿时爆棚,笑道:“百姓们都知道,可是百姓们也愿意,公子你道这是为何?”
崇祯皇帝很适时的捧哏道:“为何?”
胡六七道:“还不是大明的户籍册子金贵!老汉进城的次数不少,那些个红毛绿眼的蛮子见着老汉,都得绕着走,不敢有丝毫的冲撞,为啥?还不是因为老汉手里有大明的户籍册子,官府会向着老汉!可是陛下蠢也就蠢在这儿了——听说大明要给一些蛮子们上籍!这籍是这么好上的?”
崇祯皇帝很懵逼——国际友人都无比向往大明的绿卡,这不是说明大明足够牛逼?
就像是后世的鹰酱绿卡一样,多少人挖空了心思,削尖了脑袋都想要弄到一个?
胡老汉讥笑道:“我大明的百姓,生于斯,长于斯,对大明自然也是忠心耿耿的。说句最现实的,倘若现在皇帝要征兵,我小胡庄的大小男儿没一个会找理由不去的,只怕人人都会踊跃向前!可是那些个蛮子们,谁会响应陛下的旨意?人家跟大明有啥关系?有好处就占,没好处自然也就不在乎,打仗这种玩命的事儿,蛮子们难道还会比我大明百姓更忠心不成?”
崇祯皇帝一脸懵逼的望着胡六七——你说的好有道理,朕既然无言以对……
胡六七的话匣子一打开,可就有些关不住的意思了:“再说了,皇帝陛下想要统计百姓口数,然后再移民实边,这事儿谁心里不知道?占了那么大的地盘肯定得有人去耕种才行!但是给了蛮子们户籍算怎么回事儿?好不容易从蛮子手里抢回来的,难道还要让这些蛮子们再这么容易住回去?”
崇祯皇帝试探着问道:“老丈指的蛮子,是土默特部那些?还是察哈尔部那些?或者是那些西洋夷人?”
胡六七一挥手道:“全算上!蛮子就是蛮子,比不得我大明百姓更忠心!”
崇祯皇帝闻言,这才释然。
原来不是胡六七有什么真知灼见,而是纯属于喝多了胡吹牛逼而已。
如果说单纯是指那些西洋夷人,崇祯皇帝认为胡六七说的对,但是把土默特部和察哈尔部都算进去,就太扯蛋了一些。
土默特部,蒙古万骑最早的雏形,现在已经扩编到了十万骑左右的规模。
这十万骑兵除了崇祯皇帝的旨意和五军都督府的调令之外,根本就不听从任何人的命令——包括他们原来的大汗,卜失兔和卓里克图汗等,根本就指挥不动这十万骑。
察哈尔部就更不用说了,夏额哲不光自我洗脑,还顺便把整个察哈尔部都给彻底的洗了——只要崇祯皇帝一声令下,让整个察哈尔部去死都没有问题。
更何况,除了这两部之外,还有锡伯部呢——那可是婉妃完颜玉卓的娘家,而且也是最早彻底全面倒向大明的部族。
这些部族的人,不给他们个大明的户籍,说的过去?
但是胡六七说的也对啊,就像是现在在朵甘思的正蓝旗和镶蓝旗,到底该怎么处理?
现在给了大明的户籍,以后长的都差不多,没有个民族的区分,到时候怎么分辨出来洒杀?
难道承认他们也是大明的一份子?
可是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些货在讨论如何干死多尔衮这件事儿上,比大明的文武官员们还要积极!
头疼,想不通。
但是崇祯皇帝对于想不通的事儿向来是先放到一边不管的,当下便对胡六七举杯道:“老丈说的在理,请。”
胡六七笑眯眯的饮了一杯后,又笑着道:“除了这一点之外,倒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就是想要移民实边这事儿,不好说。”
崇祯皇帝一愣,问道:“怎么说?”
胡六七笑道:“陛下想要让百姓移到辽东那边还有南洋那边,可是百姓们不愿意去啊。这次大造黄册,确实能统计出来我大明的百姓有多少,然后迁移百姓过去,可是百姓们还是不愿意。”
崇祯皇帝顿时收起了刚才认为胡六七纯属吹牛逼的看法。
周树人说的对,高人在民间啊!
大明现在最大的问题其实真就是像胡六七说的那样儿,大量的百姓根本就不想着迁移到奴尔干都司和爪哇等地——连朵甘思和乌思藏还有辽东都不愿意去呢,更远的地方,谁去!
胡六七见成国公家的小国爷露出一副虚心求教的样子,心中更是感觉爽的很,当下便接着道:“强制迁吧,迁的多了就影响陛下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迁的少了吧,那些地方又会出问题,总之都很麻烦。大造黄册之后,那些百姓家中的小三小四小五小六们可以去啊,本来就没有他们的地,这下子不就有人了么?至于说这些愿意不愿意的,其实肯定是不愿意,但是也总比一辈子啥都落不下好吧?小公爷可能不知道,有的那些个小二啊,一辈子都娶不上媳妇!”
崇祯皇帝一脸懵逼的望着胡六七——你说了这么多到底是想要表达什么?
怎么朕感觉每一句话都听懂了,可是连在一起却什么都没弄明白呢?
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的崇祯皇帝干脆拱手问道:“那依着老丈的意思,这大造黄册是好还是坏?”
胡六七眨巴着嘴道:“有好,也有坏,就看官府怎么办了。办好了就是好事儿,办不好就容易闹出乱子。不过,不管怎么说,反正那些被陛下打下来的地方总算是能有百姓过去了,这就算是好事儿!”
继续听着胡老汉吹牛逼,崇祯皇帝的注意力却已经放在了鹿肉的上面——这玩意听说大补?
民间的东西吃起来,跟宫中的御厨弄出来的东西相比,就是好吃!就是香!
第二天天色一亮,崇祯皇帝就早早的起来,笑着辞了胡六七,带着一行几十骑跑路了。
一路疾驰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缓缓的停住了马匹,端坐在马上问道:“怎么样儿?昨儿个都打探出什么来了?”
朱刚向着崇祯皇帝拱手道:“启奏陛下,卑职昨夜守在陛下的房外,并没有打探到什么消息。”
熊森则是拱了拱手道:“陛下,臣昨夜借宿的百姓家中,共有子四人,但是原本只在官府登记造册了两人。此次大造黄册,这家百姓连忙将剩下两字也给登记造册了,说是等着陛下什么时候再征发百姓往辽东等地的时候就把家里的孩子打发两个过去。”
关步则是有些纠结的道:“启奏陛下,卑职昨夜借宿的百姓家中,有子三人,有女两人,都已经登记在册。对于此次大造黄册,这户百姓家中也是持着赞成的态度,打算把老二和老三打发出去。只是,只是……”
崇祯皇帝好奇的道:“只是什么?”
关步咬了咬牙,才把心一横,开口道:“只是昨夜那户百姓想要拉郎佩,把他家的小女儿许给卑职。”
关步的话音刚落,其他几十个锦衣卫的家伙们就哄然大笑起来——锦衣卫百户被一家农户强行拉郎佩的画面实在是太感人了!
崇祯皇帝笑着点了点头道:“这个就不用跟朕说了,若是喜欢,娶回去便是。”
其他人依次将各自打探到的消息向着崇祯皇帝汇报了之后,崇祯皇帝才再次起程,赶回了京城。
从目前得到的这些消息来看,世间对于大造黄册的事儿是持赞成态度的比较多,并没有多少人会持有反对意见。
当然,没有多少人就意味着肯定会有人表示反对,只是无力对抗官府,该怎么登记造册的还是得登记造册。
这些人的理论也很简单——皇帝不还是想多收人头税?现在把人都登记完了,说不定哪天就会让自己补交这些年欠下的人头税!
对于这点儿银子已经看不上眼的崇祯皇帝在回到宫中之后便立即下了一道旨意——为了庆祝此次远征鞑靼大获成功,凡崇祯十二年以前所欠下的赋、税,除商税、矿税之外,皆免。
旨意传遍天下的消息对比起人口普查的速度来说要快的多,没看现在连京城及周边的人口普查都没有搞完么!
但是为了防止自己再被百姓们当成傻子来占便宜,崇祯皇帝还下了另外一道旨意——自崇祯十二年以后,各地社学,凡无出生记录及户籍册子者,不允许入学就读。
朕让你们占便宜,朕让你们骂朕是蠢货,朕让你们骂!
朕有仇,从来就不隔夜!
把人口普查的事儿扔到一边之后,崇祯皇帝才想起来已经被晾在京城许久的三个渣渣。
朱聿键,朱倬纮,朱存机,这三个最早去新明岛的藩王。
对于这三个渣渣的好运气,崇祯皇帝有时候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好——原本想着派出去三个炮灰去搞莫卧儿帝国一波,结果这三个渣渣走狗屎运,意外的发现了后世的澳洲,现在的新明岛!
当然,这三个渣渣也不完全的一无是处,最起码这三个家伙在清剿岛上土人的时候还是很卖力的。
这三个渣渣也确实用行动证明了他们三个确实是心向大明的——源源不断的煤炭从新明岛运回大明就是实证。
而且,还有着袋鼠肉等等的好东西——民间因为这玩意有壮阳的效果,干脆从一开始就卖的死贵。
成本价呢?这三个渣渣卖给崇祯皇帝的是五十文一斤,运输成本由南海舰队承担,崇祯皇帝转手就加个零卖给了大明百姓。
这次满心激动的想要回到大明好好装一波逼的渣渣三人组因为自己远征勒石草原而晾在了京城许久,也是该见见这三个渣渣了。
但是当崇祯皇帝刚刚见到奉命赶进宫来的朱聿键三人,整个人就差点儿笑喷。
这三个家伙,当真是三个藩王?
第593章 咱们可是一家人啊!
原本在出海之前,朱聿键他们三个渣渣个个都很符合大明藩王的形象——肥,白嫩。
现在这三个又黑又瘦了一些的家伙,真是大明的三个藩王?
如果不是经过了宗人府的认证,还有郑芝龙的担保,几道宫门的检查,再加上这三个家伙行礼的过程一丝不差,崇祯皇帝差点儿以为这三个家伙是有人冒充的!
赶紧起身走到了朱聿键的身前,崇祯皇帝笑道:“王叔祖快快请起,都是一家人,不必这么多的虚礼。”
朱聿键顺势谢恩起身,但是心中对于崇祯皇帝那句都是一家人的话却是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
是啊,都是一家人,所以你生女儿的时候,本王又送银子又送土地;所以你号召要移封藩王置换封地的时候,本王是交出了封地跑到了海外!
你是专坑一家人吧?一定是吧!
崇祯皇帝扶起了朱聿键之后,却又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才开口道:“王叔祖受苦了啊,是朕的罪过。”
心中暗自骂了好几遍崇祯皇帝不是个好东西之后,朱聿键才硬挤出了两滴眼泪:“一别数年,陛下也清减了不少。”
崇祯皇帝很想问问朱聿键是怎么看出来自己清减不少的?
吃的是宫中御厨精心准备的御膳,喝的是玉泉山上每天运进宫来的新鲜泉水,睡的是天下少有的美人,只怕自己想要清减也不太容易吧?
再次落座之后,崇祯皇帝才笑眯眯的道:“王叔祖回来后,可曾拜会过其他的藩王了?”
朱聿键拱手道:“启奏陛下,臣等回来之后就一直在京城,除了在京城的几位藩王之外,剩下的还没有去拜会一番。”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对于朱聿键他们三个很乖的态度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不出去走走,不装个逼可不行。
毕竟,走出去的藩王再回来装一波逼,带动更多的藩王走出去,这可是自己早就计划好的事情。
斟酌了一番后,崇祯皇帝才道:“有道是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王叔祖和庆王叔还有秦王兄一路披荆斩棘为我大明拓土万里,称一句不世之功也不为过,理应让我大明宗室都知道,都学习才是。这样儿吧,朕回头吩咐下去,诏天下诸藩王、郡王进京,咱们一家人也好好聚一聚,王叔祖意下如何?”
我能问一句能拒绝吗?这狗皇帝又要拿本王作法了,本王该怎么办?
在线等,挺急的!
但是想要拒绝崇祯皇帝又没有胆子,朱聿键最后还是咬牙应了下来:“一切依陛下安排。”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这事儿必须得安排安排,还得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想想看,大明近十万的宗室啊,去掉那些杂鱼一样的辅国将军什么的,光是剩下的藩王、郡王得有多少了?
把这些渣渣们弄到一起,让他们看看人家朱聿键他们三个混的,再看看被当成猪来养着的自己。
那对比,那感觉,啧啧。
尤其是,自己再宣布一下宗室削减计划?比如辅国将军的后代不再封为辅国将军,而是变成平民百姓?
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朱元璋当初想的好,传了两百年之后的宗室早就不是开国时的那一批精英宗室了。
当初的九大塞王,个个都能骑马打仗了解一下?不爽了还能推翻了皇帝自个儿干的朱老四了解一下?
就连作死,当初的那些个宗室也比现在的这些渣渣们要强的多!
现在的十万宗室,说句不客气点儿的话,撑死了也就是十万头猪!
就连朱聿键这些主动置换封地到海外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几头偶发变异了的野猪而已!
低声对王承恩吩咐了几句之后,崇祯皇帝才再次把目光转向了朱聿键三人,笑道:“对了,王叔祖这次回来,可得跟朕说生说道说道新明岛那边的情况?”
朱聿键拱手道:“启奏陛下,新明岛离我大明有些远,天时也与我大明不同。以四季为例,我大明夏季之时,新明岛上正是寒风凛冽,而我大明入冬之时,新明岛上却又是夏日炎炎,当真是奇怪的很。”
南北半球,气候相反有什么好奇怪的?朕读书多,这个原因知道的很清楚,但是朕就是不告诉你为什么!
想了想,崇祯皇帝才问道:“那岛上的土地呢?可曾都探明地形了?”
朱聿键顿时脸色微红,幸好因为比较黑的原因看不出来,当下只是拱手道:“臣愧对陛下,有负陛下重托。那新明岛面积极大,地形又颇为复杂,至今尚未探明地形,但是折了不少人手进去。”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这有什么,毕竟是一片大岛,慢慢的探索也就是了,五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现在可不是朕当初刚刚登基的时候啦,现在的大明外无强敌,内里天灾也少了许多,也不像当初那般急着移民了。”
朱聿键吭哧了半晌才道:“陛下,若仅仅是如此,臣倒也不说什么,可是,实在是说出来有些丢人!”
崇祯皇帝的好奇心却被朱聿键给勾起来了:“怎么了?咱们都是一家人,王叔祖还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
朱聿键继续吭哧了半天后才把心一横,咬牙道:“实在是派出去探查地形的混账东西们胡来,逮到什么都想尝尝味道,不少人都是中毒而死。偏偏那新明岛上的毒物极多,蜘蛛,蛇虫,一点点的清理推进,速度实在是快不起来,还请陛下恕罪。”
崇祯皇帝笑着摆了摆手道:“无妨,朕都说了不着急了,慢慢来也就是了。”
啥玩意都想尝尝,都当自己是神农了?吃货帝国的属性果然在哪个时代都一样啊!
把有些跑偏的思想再一次拉回来之后,崇祯皇帝才接着道:“那其他的呢?目前在岛上发现了些什么东西?除了煤炭和木头?”
朱聿键有些蛋疼的道:“目前除了找到一个金矿,剩下的东西倒是不多。但是因为地形限制还有岛上各种毒物太多的原因,金矿也仅仅是标注下了位置,正在一点点儿的清理,预计再过个三五年的就能开采了。”
崇祯皇帝这下子来了兴趣——黄金?这玩意可是好东西!
黄金那玩意哪怕是在后世都算得上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吧?哪家一结婚不得要个什么三金?现在当然得多往大明划拉一些!
定了定神后,崇祯皇帝才笑道:“那就慢慢来吧,不着急。”
朱聿键突然间起身,然后躬身道:“陛下,臣有个不情之请?”
崇祯皇帝笑道:“王叔祖先坐下再说,咱们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事儿都好商量。”
再一次因为一家人这句话而蛋疼了半天之后,朱聿键才开口道:“启奏陛下,新明岛上面地广人稀,臣想请陛下再移封一些藩王,或者再迁移一些百姓过去!”
崇祯皇帝嗯了一伸,屈起手指在面前的桌子上敲了起来,却没有立即答应朱聿键的问题。
其实很多事儿都是一脉相承的,或者说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其他的问题可能也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说移民的问题。
因为崇祯皇帝把百姓当成了自己的基本盘,所以对于百姓的待遇当真是极好的——然后被惯坏了的百姓们死活不愿意移民实边,往往非得官府强制迁移才行。
当然,这里的百姓就是指的那些有大明户籍册子的百姓,没有户籍的,官府向来不把他们当百姓看待,遇到什么事儿也是能推就推,能不管就不管。
其实也很好理解,就像是后世,你有身份证跟没身份证能一样?有国籍跟没国籍都一样?
没有身份证没有国籍,被人宰了也没有人帮你伸冤,很简单的道理。
这一点,在大明就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了——大明人跟蛮夷发生了冲突,肯定是偏帮大明人。
但是,如果发生冲突的两方都是大明人,一方有户籍一方没有,那官府会做出什么样的决断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也许有人会认为还是百姓们可以像以前一样,为了不交人头税而选择把小三小四叫成小二。
但是问题在于,崇祯皇帝刚刚做出的决定就是针对这一点的——没有户籍册子的不能进社学!
这就很要命了,尤其是对于中原堂口的百姓们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有读书的机会,谁不愿意让自己家的娃能读书识字?读书改变命运这种话或者没有人会说出来,但是道理却都是懂的。
而这一次的人口普查行动会让大明的户籍册子上多出来多少百姓,崇祯皇帝不知道,但是可以想象的是,这些为了能读书多出来的人既没有分到土地还要交人头税。
该怎么办?能赖就赖?
在后世,有个词叫做老赖,但是在大明,真没听说有谁敢赖崇祯皇帝的钱不给,除非崇祯皇帝突然间抽疯,各种减免赋税的时候才有可能。
也就是说,只要人口普查这件大事儿办妥当了,像朱聿键现在要求的什么再迁移一些百姓过去,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想了想,崇祯皇帝便开口道:“若是朕再移十万百姓去新明岛,王叔祖那里可能安排的下?”
朱聿键悄然的望了望崇祯皇帝的脸色,却发现什么都没有看出来——这种喜怒不形于色的皇帝是最他娘的坑人的!
但是基于崇祯皇帝以往的表现来判断,朱聿键还是咬牙道:“启奏陛下,百姓多了,金矿与铁矿等的开发才能更快一些,这些好东西也可早日运回大明。因此,莫说是十万百姓,便是五十万一百万,臣也一定想办法安排妥当!”
崇祯皇帝却笑着摇了摇头道:“王叔祖一片赤诚,朕是知道的。
但是移民新明岛跟移民实边是一回事儿,急不得。
眼下我大明也在重造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