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犯,驾贴?用不上了!”
  说完,又对众锦衣卫道:“把这三个钦犯的嘴给堵上,带走!屋子里面,给老子掘地三尺地翻,看看有没有暗阁甚么的,若是有甚么遗漏,仔细你们的皮!”
  说完,便带着三个锦衣卫摆着张溥三人走了出去,剩下几个锦衣卫认命地在屋子里翻腾。
  待走到院子里,张溥见自己的家人,不管男女老幼,都被带到了院子里捆了起来,便是家丁也没有一个放过地,心中最后一比侥幸也是消失殆尽,愤怒地挣扎起来。
  只是被锦衣卫拿绳子捆着,身后又有锦衣卫按着肩膀,便是口中也被塞了破布,只能不停地挣扎扭曲,发出一些呜呜的声音。
  关效羽见状,回身走到三人跟前,对张采和吴伟业道:“二位也不要着急,三位的家人马上就会在京师的诏狱之中跟你们团聚。”
  转头又对着张溥狞笑道:“张大先生,您放心,您的那些同窗和学生弟子,统统都得跟着您一起进诏狱,别急,咱慢慢的来,啊。”
  说完,转身吆喝道:“走啦走啦!”便带着众人往张府外走去。
  只是走到张府门口之时,却发现府外早已被本地的士绅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起来,便是苏州知府寇慎,也赫然在列,身后跟着一群衙役。
  寇慎见关效羽当先带领锦衣卫出来,便面带不善地责问道:“关百户带人来抓人,可有驾贴?”
  关效羽却是正色道:“奉旨办事,无需驾贴。若是寇大人不信,某此处有宫中行文,请寇大人一观。”
  说完,便取出一道文书,递给寇慎。
  寇慎看过,见文书上面所写确实是命太仓锦衣卫便宜行事,侦缉张溥等人不法之事,又加盖了崇祯的印玺,知道作不了假,便将文书递还给关效羽,问道:“不知关百户可是查到了甚么?如何抓捕这许多人?莫非这张溥还谋逆不成?”
  关效羽道:“不错。正是如此,这张溥联络复社学子,意图串联谋反。此人以为苏杭百姓苦于织造,却无甚田地,故而狗胆包天,意图谋反之后,尽诛地主,将田地分给百姓。只待百姓拥护后,便试卷天下。至于证据,某身后都有。”
  说完,便从之前的袋子里翻出了那本被塞进去的小册子,递给了寇慎。
  寇慎翻开,轻声读道:百姓苦税久矣,富者阡陌连片,贫者无立锥之地。当尽诛无良地主,均田地,除农税,加征商税以补之。如此,张氏可得天下矣。
  其中详细地理论及计划,显然不是一天所能完成,只怕要谋划许久。
  周边的乡绅也都听到了寇慎所读的部分内容,离的远一些的,待从周围之人口中听到了尽诛地主,均分田地,广征商税等词之后,皆是暴怒不已,有性子急地骂道:“这该死的好生人面兽心!当今圣天子在位,这畜生只为一己之私便要谋反,该当千刀万剐!”
  关效羽听了,却是和寇慎使了个眼色,接着道:“某等于其府中后院,搜出了龙袍黄册等物事,罪证确凿,这便押解回京。”
  寇慎也道:“既如此,本官所带来这三班衙役,也暂时听从许百户调遣,以防走漏了人犯。”
  关效羽拱手道:“如此,便多谢寇大人了。”
  两人又是互相使了个眼色,当即也不再多说,关效羽便带着锦衣卫众人和一干衙役等押解着张溥一行人出发。
  只是到了路上,关效羽才真正见识到了这张溥是何等名声,几乎有半城之人前来送行。
  眼看群情激愤,关效羽不得不让苏州府的衙役看管张溥等人,锦衣卫则是外围戒备,一个个地握紧手中的绣春刀,生怕出什么问题。
  一直到了太仓州地城门口处,与苏州千户所地增援人手汇合在一处之后,才算是押解着张溥等人出了太仓直奔京师。
  一路之上,整个千户所地人都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生怕一个不小心再出点儿什么意外。便是苏州千户所地千户赵不平,也是苦笑着对关效羽道:“还是他娘的大意了。”


第085章 讲读报纸
  京城的老少爷们儿们这几天可是乐呵的很。
  先是菜市口上杀的可谓是人头滚滚,不时听说某某因为贪腐,被拉到了菜市口挨上一刀,全家老少尽数流放东江。
  然后就是新军开始招兵了,听说只要能选上,不光给二十两现银的安家费,每个月还有二两银子的饷银。
  只是这新军的征兵要求却是高了一些,不仅要三代耕作,身家清白,还要身体健壮才行。因此上从年前就开始折腾,听说到了现在也不过招了三千余人。
  再接着是还没出十五的崇祯元年元月,京城中一种叫做大明皇家报纸的东西开始流传开来。
  大家伙儿不管是谁,掏上五个铜板就能买回去读一读。
  由于里面都是些关于朝堂和关外海外的消息,因此人们都认为这是邸报的加强版本,只是开放给了天下人知道。
  不过最大的问题是,那些官老爷们和读书人自己买回去就能读,哪怕只是粗略识得些字的大概也能读得懂,因为这报纸上都是些大白话,而且加了句读。
  只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加不加句读都一样,反正自己不认识字……
  当然,不认字也没关系,别说大明朝了,自打三皇五帝以来,除了前宋的民间识字率高了一些,其他历朝历代,这普通老百姓就没多少识字的不是?
  所以,在京城之中或者说整个大明的识字率都低的可怕的情况下,又催生出了另一个行当:讲读人。
  这讲读人可不是以前在茶楼讲古的讲俗先生。
  讲俗先生们其实多半也是不认字的,他们口中的故事,大部分都是口口相传,死记硬背下来的,便如同后世一些说相声的一般,不识字了怎么办?用鞭子抽到你背熟练了,你不就会了么?
  扯远了,继续说这些讲读人,其多是一些老童生,屡试不第,眼看着科举无望,因此平日里都是在街头给人抄写个书信什么的,好歹也能混些银钱糊口。
  如今,却是被锦衣卫给网罗了起来,一个茶楼一个,每日里只是给人读这些报纸上的内容,也算是编外的锦衣卫大爷了——这种编外的被称之为军余。
  当然,讲读人这种军余和常规意义上的军余不同。这种编外不是临时工,而是有正式编制,吃皇粮的,因此上这些老童生们倒也愿意做这个讲读人。
  这些讲读人一开始被安排到各个茶楼的时候,茶楼老板们还颇为不愿意,只是碍着锦衣卫的凶名,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下来。只是两天的时间,这些茶楼老板们可就对这些讲读人欢迎的很了。
  茶楼原本是全天都会有些讲古的说书人讲古,说些话本儿上的故事甚么地,茶客们听的久了,也都听的烦了。
  等到这些讲读人被安排到了茶楼之后,上午的时间还归那些说书先生或者一些唱曲儿卖艺的伶人,下午则是这些讲读人的时间。
  一到了下午,这些讲读人便出现在茶楼,摊开手中的报纸,将上面朝廷大事等一一讲出来让茶客们听。
  而茶客们,也喜欢听——这是他们难得的放松时间,在茶楼里怎么吹牛,指点时政,都无所谓。
  只要不是公开宣称造反或者辱骂崇祯皇帝以及皇室,剩下的随便喷。便是骂六部尚书和内阁阁老全部是些傻缺也没有问题。反正锦衣卫的大爷们也不管这些。
  比如此刻,东城的一间茶楼里,一个讲读人正读道:“大明崇祯皇帝在新年朝会上说,大明各地都要检查常平仓,要确保常平仓内的粮食充足,哪个地方的要是敢空了,就要主管官员的脑袋。另外,崇祯皇帝在新年的朝会上对诸番王的使节们说,大明去年的收成不好,今年和明年要是再不好呢?老百姓就会饿肚子,这个可不行。所以,南洋诸番即然一年两熟,甚至三熟,那么今年的朝贡就改为粮食,另外,大明再出钱购买一些。”
  念完这么两条消息,便有茶客道:“这该死的贪官,就是该杀!最好诛了他们九族!还是天子圣明仁慈,心里想着俺们这些苦哈哈哩。”
  旁边一同伴笑道:“你这蠢货,大明律可不曾规定贪腐诛九族!只有六十两以上者才要剥皮萱草,四十五两以下便只是砍头罢了。早说让你仔细听人说说大诰,你也不听,如今知道的可没俺多了吧?”
  这讲读人也不去管茶客们一片天子圣明地夸赞声,接着读道:“大明唐王殿下近日要改换封国到海外,具体地点尚未确定。唐王殿下允诺,愿意与唐王殿下一起去封国的,无一技一长者,每人二十两银子的安家费,三年免税,五年半税。为封国出力者,另有奖赏。”
  一条条劲爆的消息被读了出来,茶客们听完了,再与同桌人交换下自己的意见,有较真儿的,也能吵个面红耳赤。
  如此一来,这茶楼的生意竟然较之以往好上数倍。
  所以茶楼的老板们看着每天下午和上午的营业金额对比,通常都是痛并快乐着。
  下午赚的钱多了,但是这份子钱也高了,心疼,心疼啊。
  当然,茶楼老板们因为赚钱和交税的问题痛并快乐着,茶客们也因为自己能牛气哄哄地指点江山而满意,但是有些人就不那么快乐了。
  自从上次国子监生员王生刺杀皇帝一事发生之后,京城或者说整个大明国,都严格地执行起了太祖洪武皇帝的指示:生员不许议政!
  尤其是在京师,不管是国子监还是各个书院,锦衣卫的座探都堂而皇之地进入,摆明了就是监控这些学生而来。
  而一旦发现有生员议政,便是一通毒打,之后便是开革学籍,遣返回乡。
  甚至于这些书生们去烟花柳巷之寻欢之时,也不敢再与姑娘们谈起时政一类的话题——有好几个因为跟院子里的姑娘谈这些话题而被开革的!
  至于在这茶楼之中喝茶听讲读人讲报纸,那是没有问题的,也不会有人来管,两个人倘若小声些交谈,多半也是安全的。
  所以这些书生也都学得聪明了,也不嫌有失身份,都是三三两两的跑来茶楼听讲读人讲读报纸,顺便再小声针砭一下时弊。


第086章 让他们闭嘴
  自从第一期地报纸发行了后,就开始展现出了现代纸质传媒的威力,从京城开始,慢慢地向周边扩散开来。先是京师周边,接着便向南方慢慢扩散,有如星火燎原之势,一发而不可收拾。
  原本崇祯所想的日报是没指望了,按照这时的印刷成本和传播速度,也只有采取周报地形式了。
  如今七天一过,第二期地报纸便送到了各个锦衣卫的百户所,再经由百户所将报纸发放给那些讲读人,命其前去茶楼讲读。
  至于其他要拿来卖的报纸,便差遣锦衣卫中的军余们拿到街上去卖,不贵,五个铜板便能买上一份报纸,回家泡上一壶茶水,慢慢品读。
  只是这第二期的报纸里,却是爆出来了一个惊天大新闻。
  苏州府太仓州被并称为“二张”的张溥、张采以及张溥地学生吴伟业,密谋谋反,三人地全家九族都已经被下了诏狱。
  只是,民间地反应却是有点儿奇怪。往常若是有读书人下了诏狱,估计从民间到朝堂,会有数不清地人开始骂锦衣卫栽赃陷害,为这些生员喊冤。
  只有这一次,从朝堂到民间,却是如同火山暴发前一样地平静,诡异地让人害怕。
  京城的百姓觉得这二张既然是想要密谋造反,那便是死了活该。对比二张,他们反而更愿意信任锦衣卫。
  可是在二张的老家苏州府太仓州,居然也一改二张被抓时的群情汹涌,变得平静无比,仿佛被抓的人不是太仓二张,而是两个普通百姓一般,变得让人有些看不懂。
  太仓城中的归燕楼,乃是苏杭一带有名的销金窟,里面的姑娘各个多才多艺,又以清倌人居多,纵然比不得扬州瘦马那般出名,却是苏杭二州的富人老爷们的心头好。
  往日里人声鼎沸的归燕楼今天却是早早地就关了张,再不闻往日里提额的声音,大厅里摆几张桌子,苏杭一带有名地巨富之家,却是都在此处。
  整个归燕楼的一众大茶壶都被撵了出去,也不用他们伺候着,便是端茶倒水的,都是楼里有名的姑娘,酒菜也都是苏州城里有名的御厨之后刘一手亲自做的。
  待得酒过三巡,众人便挥退了姑娘,整个儿的厅里除了这些富商老爷,下人们是一个没有。老鸨子早早地搬了把椅子,堵在了楼梯口,连楼都不让姑娘们下,以免打扰到了贵客。
  见已经安静了下来,苏州商会会长徐凡举起酒杯道:“李公子从通州不远千里而来,我苏州商会上下,深感荣幸啊,来,敝人谨代表苏州商会上下,敬李公子一杯,请!”
  说完,就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被称为李公子的那人笑道:“徐会长可是抬举了,请。”
  说完,也是将酒一饮而尽,两人对视一眼,便哈哈大笑起来。
  徐凡放下酒杯,当先开口道:“李公子此来,可是为了那粮食布匹一事?”
  那李公子道:“不错。李某也不瞒你徐会长,如今入了冬,西边儿那八家老抠儿又都被抄了家,如今在北方,这粮食可是个好东西啊。”
  徐凡却是大包大揽地说道:“李公子放心,要多少,您尽管说个数,徐某人一定给您办得妥当。”
  李公子颔首谢道:“如此便多谢徐会长了。”
  接着又唏嘘道:“世态炎凉啊。自从家父故去,也只有你徐会长将李某当回事儿了。哎。”
  徐凡却是说道:“李公子说的哪里会来,李阁老当年一身清名,我等哪个没受过李阁老的恩惠?李公子放心,您的事儿,就是我苏州商会全体上下的事儿!”
  李公子闻言,又是一番唏嘘,这才接着道:“李某此前在路上碰到了太仓二张被锦衣卫那些鹰犬押解入京,可是出了甚么事?”
  徐凡闻言,脸上却是一阵尴尬,说道:“知人知面不知心呐!那张溥人面兽心,竟是密谋反叛,将我等田地分给那些没脑子,好自己登了基,让他张家江山万年呐!”
  李公子闻言,笑道:“如此倒是简单了。既然已经被锦衣卫那些鹰犬抓了,那我等且不去管他便是了。”
  徐会长却是道:“非也非也。不是不管他,而是要让他快些去死才是。”
  李公子好奇道:“此话怎讲?”
  徐会长道:“张溥那贼子却是将分田之法写在了一本小册子之上。抄家当日,恰逢苏州知府也在,我等在张家的门口,亲眼看到了知府大人翻阅了那本小册子。”
  李公却是不甚在意地道:“翻就翻了,又有甚么好担心的。他寇慎家中田产可是少了?你徐会长还担心寇知府会特意上书不成?再说了,纵然锦衣卫已经拿到了那本小册子,那皇帝也未必能见得到。莫要忘了,别管是朝堂上的大臣还是厂卫那些鹰犬,哪个家中少了田产了?谁又敢让皇帝看到这个?”
  徐凡闻言,却是苦笑了一声。难怪这李家国不成器,他老子李三才堂堂的内阁辅臣,他自己却只能做了商人。当下不得不解释道:“不错,此物是不会有人献给皇帝,可是,夜长梦多啊。这可是国朝三百年来,头一起生员谋反地大案呐!万一那皇帝好奇心起来了,派了东厂西厂去审人呢?那些没卵子的阉人,一身富贵皆是系于皇帝一身,他们才不会管外面会怎么样呢,倘若他们问出点儿什么来,再上报给皇帝,那……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让那张溥早早闭嘴为是。”
  等徐凡解释清楚了,那李公子才愰然道:“既然如此,李某回去后,便修书给家父的故交好友,那张溥定然会早些闭嘴。只是李某此番前来,却是为了这粮食和布匹一事,你徐会长还得多多费心呐。”
  徐凡见李公子拿粮食布匹一事儿当话头,心下暗骂这李家国是为了钱连命都不要了!当下道:“李公子放心,需要多少,您尽管说。只要明天晚上便可准备妥当,一定不会误了李公子的大事。”
  李公子这才端起酒杯道:“如此,便多谢徐会长了。请!”


第087章 处置
  自从有了报纸,京城的百姓们都很乐呵,唯独崇祯皇帝却是不乐呵。
  因为他始终在忙不明白,怎么这些读书人一个个的狗胆包天了?还想冲击火烧府衙,还想着武装抗税?
  这要是收不来钱,他崇祯皇帝查抄八大蝗商的钱花光了之后,不还是得自挂东南枝?
  总有刁民想害朕!
  怎么想都不爽的崇祯皇帝又一次来到了锦衣卫诏狱,而且是带着王承恩、魏忠贤、曹化淳、田尔耕和许显纯一起来的。
  究其原因,其实还是他崇祯皇帝自己造成的。
  虽然之前在处置周延儒诸人之时,暴怒地崇祯皇帝把锦衣卫给拆分开来,又明确了锦衣卫和东西厂的职司,但是他自己也没有记清楚,经常搞混。
  进到诏狱,各种惨叫声便不绝于耳。崇祯也懒得去理会,只将这些惨叫当成电影里的配音,毫不在乎地命人去提审张溥三人。
  等到了崇祯跟前,毫不在意的张溥,强自镇定地张采,还有已经吓得双腿都在打哆嗦的吴伟业,让崇祯觉得果然是人不可以貌相。
  三个渣渣们怎么看都是仪表堂堂,偏偏干出来的事儿就是阴损狠毒,常说的相由心生在他们三个人的脸上几乎不能成立。
  等三人跪拜之后,崇祯先开口问道:“国朝可有亏待尔等三人之处?”
  张溥最为镇定,当先答道:“回陛下,国朝待我等生员乃是极好的,只要中了秀才,便可衣食无忧,当真是天恩高厚。”
  崇祯道:“既然如此,尔等为何在苏杭准备火烧府衙?”
  张溥却是个大胆的,回道:“税监逼迫百姓不堪,我等不得以,才出此下策。”
  崇祯冷笑一声,也不再听张溥下面所要说的屁话,问道:“朕翻阅卷宗,发现你们家中还有福寿膏?这东西你们从哪儿来的?”
  张溥道:“回陛下,此物是学生的好友从海外番商那里得来的。学生恰好知道此物便是贡品中的乌香,因此还命弟子吴伟业进献给陛下。”
  崇祯心里当时就是一声卧槽尼玛!
  这王八蛋好狠地心啊,先他娘的让自己吸上这玩意,等后面瘾头大了,估计这些货应该想办法送自己去见木匠皇兄了吧?
  越想越后怕地崇祯也不再问,转身却是出了诏狱,留下张溥三人在后面哭喊不止。
  等出了诏狱,崇祯却是吩咐田尔耕道:“把那个张溥的嘴给朕撬开,看看这乌香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接着又吩咐许显纯道:“去给朕查,看看哪个官员家中有这东西,服食这东西的,统统抓起来,查清楚这东西的来路。”
  接着又吩咐曹化淳道:“仿照那些盐的旧例,将此物向草原和建奴那边儿卖。”
  想了想,崇祯又道:“你们几个,吩咐下面的人给朕盯紧了,这东西不许有一丝一毫的东西流入我大明百姓的手中。谁敢贩卖此物给大明百姓或者引诱大明百姓服用、吸食这东西的,有一个抓一个,交有司治罪。有多少,朕就杀多少,杀光了为止!”
  一番杀气腾腾地话直接吓了田尔耕和魏忠贤几人一跳,连忙躬身应是。
  到了第二天的朝堂上,崇祯还没有谈起这福寿膏的事,先就有御史跳了出来:“启奏陛下,臣闻苏州府太仓州书生张溥等人阴谋反叛,已经被锦衣卫抓捕下狱。臣以为,张溥此子在江南颇有文名,偏生狼子野心,当禁其学说,早日明正典刑,以为天下戒!”
  随着御史的话说完,呼啦拉又是一连串地附议声响起,皆是要求早日诛杀张溥等人的声音。
  崇祯看着朝堂众臣们的表演,心下却是不住冷笑。
  别人不知道,崇祯自己心里还不清楚?均田地的小册子原本就是自己授意陈默一手炮制出来的。
  现如今这些人如此疯狂地攻击张溥,想要置张薄于死地,无非也是因为那个小册子罢了。
  虽然心中不齿,崇祯的面上却是没有一丝表情,只是暗暗记下今日这些跳出来的官员,留着以后慢慢算账。
  看着底下的官员,崇祯顺水推舟道:“大理寺卿何在?”
  大理寺卿当即出班奏道:“臣在。”
  崇祯道:“依大明律,张溥几人该当何罪?”
  大理寺卿道:“启奏陛下,张溥、张采、吴伟业三人乃谋逆之罪首犯,依大明律,本人凌迟,诛九族。其余生员是非不明,受人鼓动,虽意欲火烧衙门,然其并未成行,理当由当地学政革去功名,押解回乡。”
  崇祯闻言,便直接说道:“便依爱卿所奏。张溥、张采、吴伟业三人,凌迟。诛九族。其余生员见事不明,着学政革其功名,发配回乡,一应优待,尽皆收回!着当地县衙好生管教,勿要再生事端。”
  想了想,崇祯接着道:“这些生员不好好读书,如同视太祖洪武皇帝卧碑训令如无物。
  既然如此,着礼部重刻太祖卧碑训令,加上一条:
  诸生员不得结盟立社,违者着学政革去功名,置于天下学堂及书院。
  此后再有生员罔视训令,凡如东林书院一般妄谈国事者,如张溥一般结社者,主犯以大不敬论处,余者皆革去功名,追回生员之免税、免役、给食等优待,追讨其读书期间国库所花银钱,着当地衙门将其遣返回乡,命其乡里好生管教!
  倘若不能好好读书,那便不要读书!”
  礼部尚书孟绍虞出班领旨,却是问道:“臣启奏陛下,原有盟社,当如何处置?”
  崇祯怒道:“现有盟社,立即解散!着各地锦衣卫严加监察。若有人名义上解散,实际上暗中存在,以欺君之罪论处!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该诛连的诛连!一群混账东西,大明地国库出钱让他们读书,还整天结社生事,欺朕手中刀不利否!?”
  等到说完对张溥几人的处理,崇祯又接着道:“先皇考因服红丸而龙驭宾天,此番张溥等贼子又欲重施故计,献红丸于朕,虽未成行,然其心可诛!
  晓谕有司及各衙门并天下百姓知晓:此后禁止乌香、福寿膏、红丸等制作、流通、服食,除郎中开药所用及病患因疾服用之外,擅自制作提炼乌香之人,凌迟,诛三族,九族流放江东罪囚营;
  私下贩卖者与唆使他人服食者,其本人凌迟,诛连三族,九族流放三千里!
  非病患而服食者,其本人流放东江罪囚营!
  此等罪行与采生折割,皆为遇赦不赦之罪!”


第088章 剃发令
  崇祯皇帝在大明的京师上火,远在辽东的皇太极则是在沈阳上火。
  天启七年,对于大金来说就是天聪元年,先是在大明的京师折损了豪格,接着又在年关将近的时候被明朝蛮子把范文程那忠心耿耿的狗奴才给抓走了。
  失去了范文程,黄台吉觉得很伤心。这样既熟知明朝蛮子的情况,又一肚子坏水的狗奴才可不好找。
  就算是剩下的宁完我也是同样的忠心耿耿,但是能力上对比范文程还是差了些的。
  如今,东江的毛文龙那个狗蛮子也不让大金省心。
  也不知道是哪个混账东西指使的,毛文龙那狗蛮子自从上次屠了辽阳之后,时不时地就派兵过来袭扰一番。
  倘若大金派兵追击,也是没什么太大的用处。派的多了,这些狗蛮子化整为零,往大山里一钻就藏了起来。派的兵少了,狗蛮子又会聚成群,反过来截杀大金的勇士。
  倘若放任不管,这狗蛮子也不攻打城池,每次都是袭击城池外的地方,别管是村庄还是落单的大金士兵,这狗东西都是杀了屠了就跑,等大金的勇士们赶到的时候,除了一地的焦土和尸体,通常屁都剩不下一个。
  上火的黄台吉心里极度不爽,便是看着年轻可口的布木布泰都兴致缺缺,偶尔想起明朝京城时那蛮子皇帝喊的话,黄台吉心中就更不爽,因此上,越发冷落了布木布泰,或者不带一些温柔,发泄般地狠狠蹂躏布木布泰。
  再加上八大蝗商被抄家灭族,建奴获取粮食也越发地困难,兼之这个冬天又冷得过分,建奴之中已经开始有人冻死饿死。
  反正不管怎么说,不论是被崇祯刺激了也好,还是因为毛文龙的袭扰也好,反正黄台吉现在心里就是各种不爽。
  既然不爽,黄台吉决定也不能让毛文龙那个狗蛮子爽了。既然他依托东江镇和朝鲜,不停地袭扰大金,那干脆给他来个断根。
  由于范文程已经被铸成了跪像,因此宁完我算是出了头了,如今已经取代了曾经范文程的位置,开始和代善、阿敏等一起和黄台极议政了。
  等到代善几人都见完礼后,黄台极先道:“如今毛文龙这狗蛮子不停地来袭扰捣乱,大家伙儿说说,该怎么处理。”
  老奸巨猾的代善先开口道:“奴才愚钝,一切唯大汗马首是瞻。”
  阿敏却道:“还怎么办,直接尽起大军杀过去就是了。毛文龙那狗蛮子兵少将寡,又如何能挡住我大金的兵锋。正好,顺道将朝鲜也一起灭了了事。”
  宁完我一看表现自己的机会到了,当下反对道:“贝勒爷,如今正值寒冬,粮草准备不便,却是不宜出兵。”
  阿敏何曾看得起宁完我?便是范文程,不也是说打便打,说骂便骂?当即喝道:“那你个狗奴才说说,有甚么好主意,若是出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老子打死你!”
  宁完我却是不慌不忙,说出来一条在心中思虑许久的毒计:“启奏大汗,原本我大金便有剃发易服之规,只是大汗向来爱恤子民,不曾严格执行而已。金钱鼠尾,乃我大金之雅政也;峨冠博带,实属蛮明之陋规。况且,那毛文龙蛮子亦是以金钱鼠尾为标志来区分蛮子与我大金百姓,因此,不妨令我大金上下,皆剃发易服,旦有不从者,必然是心向蛮明的不轨之徒,不妨杀光光了了事。”
  原本这剃发令,乃是螨清入关之后的降臣孙之獬所提出来的,如今宁完我这狗汉奸为了自己上位,即是提前了二十几年便发明出了这剃发令!
  黄台吉闻言,沉吟片刻,问代善等人道:“尔等以为如何?”
  代善见黄台吉发问,便当先说道:“回大汗,奴才以为宁完我这狗奴才言之有理,当可一试。”
  阿敏也笑道:“嗯,不错,这狗奴才可比范文程那个废物强多了,不错,不错。”
  宁完我一听阿敏夸奖,连忙道:“多谢贝勒爷夸奖,奴才惭愧。”
  范文程还在时,尚且要点儿脸面,多半是自称为学生的。只有宁完我,却是连一点儿的脸面都不要了,直接便自称为奴才,抢着给建奴做狗。
  而黄台吉有意收服辽东的民心,竟也是允了宁完我自称奴才,否则,这宁完我还没有资格自称为奴才呢……
  见诸人都表示赞同,黄台吉便道:“既然如此,此事便先定下了。只是光是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