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甚至于崇祯皇帝在酒楼里面吃了些南京的特色菜品之后,还接到了店小二找回来的零散面值宝钞。
  心情大好的崇祯皇帝自然不会在意区区几贯崇祯宝钞,大手一挥便赏给了店小二。
  挥退了点头哈腰千恩万谢的店小二之后,心情大好的崇祯皇帝干脆接着在城中逛了起来。
  北方的宝钞先不去说他,南方既然已经流通起来了,想必扩散到北方也是早晚的事儿,心急不得。
  像这种涉及到纸币与金属货币交接的情况,听由百姓们慢慢接受,让事情一步步的发展才是最靠谱的。
  可以使用一定的手段去引导,但是不能强制,否则就会出现宝钞大幅度贬值的情况。
  进而影响到民心,民生,经济,到最后说不定会搞得天下动荡,得不偿失。
  不过眼下看来所有的情况还都不错,正在向着一条平坦的道路上面狂奔,再过个几年,说不定大明会出现股票和期货交易一类的玩意。
  唯一操蛋的是崇祯皇帝一拍脑袋搞出来的崇祯通宝所带来的问题。
  问题是崇祯通宝连铜板都不是,确切的说来应该是皇家学院搞出来的一种合金,只是看起来像铜一些,却根本就不是铜。
  至于这种合金的是怎么冶炼出来的,崇祯皇帝表示不知道——自己堂堂一个大明皇帝,哪儿来那么多的时间关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儿。
  但是现在民间百姓明显是更为认同这些小面值的崇祯通宝,哪怕是宝钞使用率最高的南直隶,崇祯通宝的流通率也要比崇祯宝钞更受欢迎一些。
  妈的,现在就开始产量劣币良币的问题了——明显是崇祯通宝有驱逐小面值崇祯宝钞的趋势。
  就刚才在城中逛了一这么一圈,就可以明显看到崇祯通宝的出镜率明显高于崇祯宝钞。
  幸好在十文以上的交易里面出现更多的崇祯宝钞,要不然的那乐子可就大了——自己弄出来的崇祯宝钞跟崇祯通宝打擂台,自己偏向哪个?
  这种情况在后世也存在。
  在移动支付还没有大行其道的时候,一元和五角的硬币就明显比一元和五角的纸币更受欢迎一些。
  在还有更小面值的一分两分时代,硬币同样更受欢迎,这好像是一种定律,没人能解决这种情况。
  当然,也不是说无解。
  反正这种崇祯通宝连铜都不是,也用不上铜这种宝贵材料,尽管发行也就是了,反正都是些小面值的,最高面值才五文钱。
  也就是说,这玩意对于崇祯宝钞来说更多的是起到一种辅助作用,并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
  难道还会有哪个大商户脑袋一抽抽,收集上几百贯的崇祯通宝去交税?
  想想都知道不可能的事儿,毕竟崇祯通宝的重量在那儿摆着呢,怎么看都不如崇祯宝钞更为方便一些,几百贯的税估计得拉上几车——累不死丫挺的。
  对于宝钞和通宝打擂台之事感到棘手的崇祯皇帝干脆不想了——京城的老郭估计会有什么好办法,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赶紧去尝尝正宗的金陵鸭子。
  一路到了南京城中最著名的金陵飞雁楼,招呼过来的小二让崇祯皇帝大大的开了一番眼界,那鸭子菜跟报菜名相声一般的报出来,直把这飞雁楼夸的天上少有地下仅此一家。
  然而崇祯皇帝刚刚吩咐完店小二可着招牌菜上几道之后,就听着靠窗的地方有人喊到:“京营进城!”
  这下子,崇祯皇帝顾不上关心鸭子的问题了,转而起身随着众人一起涌向了窗口看热闹。
  周围的乔装打扮过后的锦衣卫和内厂太监们心中暗暗叫苦,如临大敌的围在崇祯皇帝周围,牢牢的站定后任凭周围的人再怎么拥挤,也死死的圈出来一小块空地,让崇祯皇帝能安心看热闹。
  对于锦衣卫和内厂太监们的举动,崇祯皇帝早就见怪不怪了,这些家伙不会让自己有任何一丝可能出现危险,对于这些家伙们来说,现在周围的百姓就是潜在的危险。
  不过崇祯皇帝已经没有心情再关心这些事儿了,因为街上整齐的脚步声把他的目光全吸引了过去。
  南京城足够大,像京营在南京是有驻扎营地的,而且止是南京城内有一处,城外同样有一处。
  只是北迁之后就基本上处于无人使用的荒废状态,终于在今天再一次迎来了京营的驻扎。
  只是在崇祯皇帝看来有些讽刺的是,大明士卒配发的盔甲跟自己在后世的辫子剧里面看到的螨清将领盔甲很是相像。
  说是一模一样的话确实有些过分了,但是刨去细节,大体上还是很像的。
  而辫子戏里面的士卒们出场,基本上都是一身布袍——鬼知道这玩意是能防箭还是能防炮弹子弹。
  今天进入南京城的京营士卒属于行程比崇祯皇帝要慢一些的步卒,这些士卒也不是要在南京城内驻扎,而是穿城而过,到城外驻扎,汇集其他几路卫所的士卒之后一起去松江府。
  至于这种穿城而过的仪式,自然也是崇祯皇帝特意吩咐下去的,京营只是第一批,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还会有其他几路大军同样秀上这么一场。
  京营罕见的没有扛着新配发的火铳,而是再一次把已经长期没有使用过的刀剑长枪再一次扛了起来,至于火铳,则是斜斜的背在了身后。
  离着崇祯皇帝不远处,突然有人喊了一嗓子:“大明威武!大明万胜!”
  这一嗓子仿佛打开了某个开关一样,酒楼上的其他人也跟着喊了起来,只是乱糟糟的,喊什么的都有,连“汉军威武”和“杀光蛮子”都有人喊了出来。
  渐渐的,酒楼上的声音整齐了起来,最后喊出来的是整齐的“大明威武!大明万胜!”
  崇祯皇帝向旁边扫了一眼,见大多数人已经喊的声嘶力竭,连脖子上的青筋都突了起来。
  最搞笑的还是一个读书人打扮的家伙,虽然没有跟着酒楼上的其他人一起狂喊,但是两只手已经不自觉的开始挥动了起来。
  崇祯皇帝极易跑偏的思维突然间就想到了老版本《新白娘子传奇》里面的许仕林许大公子,貌似有一集里面这家伙也做出来过这样儿的动作。
  这些读书人挺有意思的,关键还是看怎么去忽悠,或者说怎么引导他们。
  听着酒楼上和其他地方慢慢汇成“大明威武!大明万胜”的喊声,穿城而过的士卒们也整齐的唱起了军歌。
  只是这些家伙们唱的既不是《无衣》,也不是红巾军军歌《手持钢刀九十九》,而是唱起了《胡无人行》。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
  胡无人,汉道昌,陛下之寿三千霜。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胡无人,汉道昌!”
  军营是一个整体,数万的京营士卒穿城而过,队伍延绵数里,整齐的歌声根本就不是百姓们自发喊出来的“大明威武!大明万胜!”之声所能相比。
  到最后,百姓们的喊声也变成了:“胡无人,汉道昌!”。
  崇祯皇帝的眼角突然间就有些湿润了。
  这些京营的将士还真是傻的可爱。
  今日穿城而过,他日便要奔赴他乡厮杀作战,这一切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一道旨意。
  但是就崇祯所知道的情况来说,整个军营的士卒没有人叫苦,也没有人逃避。
  南军这边更是为了争抢去吕宋的名额想尽了办法,写血书的有之,跑到魏国公府上撒泼打滚的也有,就是没有谁是想办法逃避不去的。
  说是军令如山也好,说是这些家伙们图军功赏赐也好,或者干脆说他们是图着去吕宋捞好处也罢,这些重要么?
  不重要,因为这一切都是他们应该得到的,因为这一切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
  延绵数里的大军行进速度很快,在没有刻意放慢脚步的情况下,一会儿的功夫就已经可以看到队伍的末端。
  但是京营队伍的末端开始自发的形成另外一支更加庞大的队伍,那是自发围上来的百姓。
  随着将士们反复唱着《胡无人行》的声音渐渐远去,“胡无人,汉道昌!”的声音却是一浪高过一浪,震聋发聩。
  眼见着京营将士都已经穿城而过,围观的百姓们也渐渐散去,喊声也慢慢的平复下来,崇祯皇帝也回到了座位上,等着被店小二吹上天的鸭子菜端上桌。
  桌子上那不值钱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水,平时根本就没有被崇祯皇帝品尝的机会——皇室御用的茶叶能把这些茶叶的味道甩出几十条街的差距。
  但是眼下的崇祯皇帝不在乎,反而觉得这茶水挺好喝的——刚才跟着百姓们喊了半天,崇祯皇帝的嗓子也有些冒烟的趋势。
  与刚才的嘈杂声不同,现在的酒楼显然有些安静,甚至于安静到有些诡异的程度。
  扭头扫视了一眼,崇祯皇帝发现其他人也都在狂灌茶水——嗓子都冒烟了。
  暗笑一声之后,崇祯皇帝才自顾自的喝起了茶水,不再想这些事情。
  毕竟这才是第一支穿城而过的队伍,后面还有好几支呢,慢慢看,慢慢喊,慢慢激动。
  从刚才那个象极了许仕林的读书人来看,崇祯皇帝就知道自己登基之后一直谋划的事情已经慢慢变成了现实——军人的荣誉感在这一刻终于彻底的回归。
  不再是忠烈祠的刺激,也不是再是高额军饷的诱惑,更不是混口饭吃的简单想法。
  有了这些士卒和这样儿的百姓,吕宋?佛朗机?无敌舰队?
  算个毛线!
  崇祯皇帝的心情很激动,远在吕宋的西班牙属地吕宋总督弗朗西斯科·保利诺·埃梅内希尔多·特奥杜洛·佛朗哥·桑切斯的心情也很激动。
  根据国内的要求,吕宋这边儿需要准备的火枪手一共是两万余人,再加上舰队上面的火枪手,加起来已经接近两万五千余人了。
  但是为了保险,自己可是准备了足足有三万余人。
  明国那些还在以刀剑为主,火器处于刚刚起步的野蛮人无论来多少,自己也有足够的把握解决掉他们。
  然后,就是先把明国那头大笨象的东南地区变成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然后慢慢的蚕食这个国家。
  虽然《马可波罗游记》里面的遍地黄金之国并不存在,可是多一处殖民地,好处总是很不是吗?
  而自己,也可以让已经处于顶峰的桑切斯家族更进一步。


第525章 是谁给了桑切斯勇气
  没错,弗朗西斯科·桑切斯确实是这么认为的,凭着差不多三万大军,怎么着也能解决掉那些个明国蛮子了。
  毕竟当初传教士马丁·德·拉达在给墨西哥总督的信中已经提出了征服明国的计划。
  “中国人根本就不喜欢战争。他们完全依靠人数优势和城墙设防。如果有任何堡垒被占据,他们就将屈服。因此,我相信(在上帝的帮助下),他们可以被制服,他们几乎没有力量。”
  而自己的前任,总督弗朗西斯科·德·丧更是向腓力二世提交了一份完整的计划。
  弗朗西斯科·丧其认为只需要四千士兵可以攻下大明,并以福建省为突破口,攻下后其中三千人占领整个省,而后在东南亚和日本招募流民五千人,以补充后续兵力。
  这个计划在腓力二世的支持下得到了完善——预计派出一万两千名士兵,并在印度招募五百士兵,在日本招募五千士兵。
  征服明朝以后的行动,首先是建立西班牙学校,灌输西班牙文化,从根本上抹除大明。
  然后在各地建立教堂,改变大明宗教信仰,实行宗教统治,让中国变成一个天主教国家。
  最后,善良地对待他们,向他们展示武力以及宗教,都会使他们坚定地坚持我们。
  连如何在中国掠夺相应的财富等等计划都已经规划完全了。
  只是上帝太过于偏爱这个野蛮人的国度,后来的荷兰人独立和英国佬开战等等事情一拖再拖,让这个伟大的计划最终被搁置。
  但是弗朗西斯科·桑切斯最终还是说服了腓力四世和国内那些反对重启这一计划的反对派——大量的银子正在流向明国,尤其是日本闭关锁国之后,更是只保留下了与明国的贸易。
  在有了大量的日本白银支撑后,这个野蛮的国度正在一步步的变成《马可波罗游记》里面所形容的遍地黄金的国度。
  腓力四世和西班牙当局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而最终同意了弗朗西斯科·桑切斯的请求。
  西班牙现在亟需从大明得到大量的黄金白银,以挽救江河日下的局面,再拖下去,海上霸主的位置便要些野蛮的英国佬坐稳了。
  而前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优秀战绩也证明了明国海军不堪一击的事实,让因为国内局势越发不稳而头疼的腓力四世看到了希望。
  早在天启二年年四月,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声令下,十二艘精良战舰呼啸杀出,目标直指大明王朝,连当时正抱荷兰粗腿的英国佬也跟着凑热闹,派了两艘战船来助战。
  两国如此组团打劫,凑出了一个拥有大小战舰十五艘和一千多精锐士兵的强大阵容。
  而此时曾经吊打倭寇、西班牙的大明水师舰队,因为缺钱维护,经过了多番裁撤,东南各省水师里的主力战舰被裁得不剩几艘。
  待到努尔哈赤在辽东建立后金,北方打得昏天黑地,全国的兵马钱粮都砸到了辽东前线,东南沿海便只剩了点零碎兵马,平时抓海盗都力不从心。这时正是明朝水师最孱弱的时候。
  以欧洲头号海洋强国的实力,挑战海战实力孱弱阶段的大明朝,果然一切顺利:荷兰人于这年七月杀到澎湖,把闻讯赶来的明军打得落花流水。
  此后,荷兰侵略者驻扎下来,不停袭击周围的沿海村庄,不但大肆抢掠钱财,还大肆掳掠人口,碉堡也火速修了起来,舰队增加到十八艘。
  整个明朝东南沿海陷入一片混乱,可是因为东北开片,朝堂之上扯皮不断正事儿不干,没钱且装备落后的明军却只能苦苦死守。
  尝到甜头的荷兰人在第二年六月向明朝狮子大开口:不但要霸占澎湖,还要明朝给他们独家贸易权,没有荷兰人同意,明朝不许同其他任何国家贸易。
  此时的明朝水师只有可怜的中小型战船。荷兰战舰的实力,以明朝前线军将的话说:“前后左右具装巨炮,当之无不立碎!”这简直是难以抗衡的海上猛兽!
  但是大明朝的奇葩皇帝不少,玩猛兽修仙嗑药玩女人当木匠的都有,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头铁。
  福建巡抚周祚搞不定红毛夷人是不是?换!
  换上来的是狠茬子南居益——天天发动攻击,打不过也不强攻,能相持就修碉堡相持,甚至封锁海路,断绝荷兰人外援,出动火船对荷兰舰队发起自杀攻击。
  荷兰人最终没能怼过南居益这个狠人,在明军的监督下,荷兰人拆除了堡垒,带着几百残兵灰溜溜扬帆而去。历时两年的澎湖大战终于以大明的惨胜而告终。
  但是这支灰溜溜离开的荷兰残兵并没有回到巴达维亚,而是调转船头,在当时大明疏于防范的台湾岛登陆,并一度扎下了根,然后不断的试探着重新拿下澎湖。
  直到崇祯皇帝登基之后收编了郑芝龙的海盗队伍,又改编为南海水师才算是彻底消停——荷兰人再牛逼也没牛逼过背靠大明的郑芝龙。
  但是荷兰人拿下台湾的战绩,再加上之前已经准备好攻打明国的作战计划给了桑切斯勇气。
  所以这份计划重启了,执行人就是弗朗西斯科·桑切斯——凭借着三万大军,拿下明国东南沿海的城市和土地,成为西班牙帝国新的殖民地。
  再次翻看了一下计划书,桑切斯喊道:“阿库尼亚?”
  阿库尼亚推门进来后,先是敬了个军礼,然后问道:“是的,总督阁下,不知道您有什么吩咐?”
  桑切斯道:“通知海军那伙人,让他们在海上发现了明国人之后一概杀死,要不然的话他们不会到吕宋来。”
  “如您所愿,总督先生。”
  听到阿库尼亚的回答,桑切斯这才放心了一些。
  上一次吕宋的屠杀,并没有招来明国军队,这也正好符合了时任特使奎瓦所得出的“中国军队不会为中国人报仇”结论。
  万一这次的结果跟上次一样呢?如果明军还是不来吕宋怎么办?难道要直接攻打福建?
  那边可还有着该死的荷兰人,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在背后捅自己一刀?
  远在大明的崇祯皇帝并没有在南京城里面浪多长时间,因为在崇祯皇帝到达南直隶之前,五军都督府调兵的将令已经传遍了军中,该集结的军队早就开始集结了。
  当最后一支队伍集结到一起之后,集结在南京城外的明军将士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之众。
  这一次出征,崇祯皇帝没玩什么阅兵仪式,更没有跑到军中去讲话什么的,而是任凭南京礼部折腾着祭天,告太庙之后,就带着大军开拔了。
  没错,当初在五军都督府时还跟朱纯臣说的是到南直隶等着将士们的捷报,可是崇祯皇帝在连续看了几次大军穿城而过的仪式之后就再也坐不住了,干脆自己亲领大军往松江府而去。
  但是到了松江以后,崇祯皇帝就没能再任性起来——郑芝龙也好,还是剩下的各路兵马的扛把子也好,加上随行过来的官位,再算上王承恩等一个个的组团跪求崇祯皇帝放弃御驾亲征的念头,终于让崇祯皇帝老老实实的留了下来。
  崇祯皇帝在试探性的表达了自己想要御驾亲征的念头之后,郑芝龙和随行的一众官员们就吓尿了,更别说王承恩和许显纯这些人了。
  海上征战与陆地征战不同,跑到吕宋去跟在大明本土更是不同。
  说句不好听的,万一皇帝陛下受了点儿伤,救治不及时,那天可就要塌下来了。
  而操蛋的是崇祯皇帝虽然有儿子,可是年纪最大的皇长子才几岁,母亲还是锡伯部的,嫡长子干脆还没完全断奶,到时候怎么办?
  所以崇祯皇帝也没有再任性下去——随行御史们都打算死谏了,崇祯皇帝还能怎么样儿?
  难道真打死几个?
  若是这些个家伙在别的事儿上,尤其是崇祯皇帝整治贪官污吏这些事儿上死谏,崇祯皇帝一点儿都不介意把这些家伙给打死几个。
  但是现在是为了保证皇帝的人身安全,不让皇帝胡来,这要是把人给打死了,乐子就大了——被打死的清名永存,崇祯皇帝的名声可就臭到家了。
  虽然崇祯皇帝在官员们之间的名声本来就已经够臭的。
  出海之后,郑芝龙抹了一把头上的冷笑道:“不行,得早点儿把那些个佛朗机蛮子给弄死,拖的时间长了,只怕陛下那边会再生事端。”
  监军太监赵庆同样心有余悸,点头道:“不错,就怕陛下再闹着御驾亲征。这海上风急浪高,咱家可是好久才适应过来,也不知道陛下晕船不晕船?”
  摇了摇头,赵庆又道:“总之速战速决吧。”
  郑芝龙道:“速战速决是对的,可是也不能小瞧了那些佛朗机蛮子们。之前郑某在海上为盗之时,曾与这些蛮子交过手,难缠的很。”
  想起之前当海盗时纵横海上的风光与面对佛朗机人坚船利炮的无奈,郑芝龙又嘿了一声,抚摸着身前一樽铜炮的炮身,冷笑道:“这回轮到那些个佛朗机蛮子尝尝老子的厉害了!”
  赵庆却有些哭笑不得:“我说郑提督,你这到底是要高看那些个蛮子一眼,还是小瞧那些蛮子?”
  郑芝龙嘿嘿笑道:“既不小瞧,也不高看!你应该看过锦衣卫和五军都督府提供的情报,那佛朗机其实不是一个国家,原本盘踞在大琉球的那些红毛夷人便是被佛朗机统治着的,如今才独立不久。也就是说,此次攻打大琉球的红毛夷人还有吕宋的佛朗机蛮子,等于是以我大明一国之力,单挑两个海上强国。小瞧了他们是不行的,但是要说就此认怂,却是想也别想。”
  赵庆道:“其实咱家倒是觉得,这事儿怎么算都是咱大明吃亏了,那些个蛮子们始终是更占便宜一些。”
  郑芝龙好奇地问道:“为何?”
  赵庆答道:“大琉球,原本就是我大明之地,吕宋亦是如此。就算是将这两处的蛮子都给屠光又能如何?这两个蛮子国家距我大明万里之遥,却是怎么能杀到他们的国土上去?”
  郑芝龙嗯了一声,却是沉寂了半晌之后才开口道:“要不然怎么办?陛下的旨意是杀光这些蛮子,难道咱们还能留下几艘船让他们回去?”
  “没错啊,留下一两艘让他们跑,等到了彼国国门之外再尽数杀了,岂不更好?陛下的旨意是屠光这些蛮子,却没有明旨要求咱们一定要在吕宋屠光不是?至于回到大明之后,咱们便说穷搜万里也完成了陛下的旨意,非旦无过,反而有功,如何?”
  郑芝龙满脸黑线的望着监军太监赵庆,问道:“倘若无功有过呢?”
  赵庆却嘿嘿笑道:“咱家陪着你便是了,你怕个什么劲?咱家的干爹是曹化淳曹公公,到时候托曹公公去求情,了不起也就是发配到凤阳守陵,当不得大事儿。”
  郑芝龙咬牙道:“干了!”
  赵庆的干爹是曹化淳,自己的儿子还跟在崇祯皇帝身边呢。
  再者说了,自己这一次只是追击残留的作孽,只要不直接进攻佛朗机,就不能算是违背陛下的旨意,更不是像上次灭了满者伯夷一样属于擅开边衅,应该不会怎么样儿。
  至于说再跟上次一样挨些板子,那也无所谓,先把这些蛮子的老巢位置给弄清楚,下次再忽悠陛下远征佛朗机也就是了。
  这次先让这些蛮子们多活几天!
  一直跟在郑芝龙身后的郑芝凤脸色已经黑的不能再黑了——自己这个大哥,一激动起来就有些无法无天的意思,现在偏偏还有个监军太监跟着一起疯。
  不过,真要是摸清楚了这些蛮子们在海上的航路,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想了想,郑芝凤干脆开口道:“大哥,那些个蛮子的船上可能会有海图,到时候注意一下,这些东西有大用。”
  郑芝龙嘿嘿笑道:“放心,这些蛮子的海图都是咱们的!”
  几人正说笑间,桅杆上的瞭望手却挥动旗帜,示意远处有船。


第526章 抢生意和体面待遇
  “西南方向,五艘战船,佛朗机蛮子。”
  这些就是桅杆之上的瞭望手所提供给郑芝龙的消息,令郑芝龙在疑惑不已的同时开始有些激动。
  自己出海的时间很短,离吕宋还有差不多一天的航程,理论上来说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碰到佛朗机蛮子的战船才对——难道佛朗机蛮子还有胆子直接进攻大明?
  转念一想,郑芝龙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
  这些佛朗机蛮子不是吕宋的那伙儿西班牙的蛮子,而是盘踞在大琉球的荷南蛮子。
  “南大人,郑某对不住了……”
  心中暗自对着东海舰队提督南居益说了声抱歉之后,郑芝龙就干脆下令道:“打信号,送那些个荷南蛮子去见龙王爷!”
  郑芝龙的命令被传达了下去,四艘福船开始向着郑芝龙所在的旗舰靠拢,并且在海上排成了一字阵型。
  五艘福船对上五艘蛮子的战船,很公平是不是?咱老郑是个讲究人,绝不以多欺少。
  在东海舰队发现对面荷兰舰队的同时,荷兰舰队也发现了大明的东海舰队。
  但是当发现大明一方只有五艘战船时,荷兰方面赶来增援台湾的舰队指挥官威廉森简直快要把嘴笑歪了:“传我的命令,迎上去,让那些野蛮人的海军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海军!”
  巴达维亚的那些武装商贩简直就是废物,丢尽了荷兰的脸面——居然会对手下败将的舰队心生惧意,反而向国内求援?
  身为荷兰海军指挥官里面的佼佼者,威廉森觉得现在有必要展示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海军了。
  装备落后,战法落后,只能依靠人多势众和夜间偷袭来赢得胜利——这就是威廉森在之前天启年间澎湖海战战报中所总结出来的关于大明水师的信息。
  而自己手底下不仅带了五艘最先进的三桅帆船,船体长度四十米,而且每艘船上还装备了接近八十门火炮,远比之前澎湖海战时装备了四五十门火炮的战舰更为先进。
  而且在这些年里,不管是火炮的射速还是射程,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面对那些落后的野蛮人,打败他们肯定很容易。
  但是当双方的距离接近到十里左右的距离时,威廉森简直快要笑死了——对面的那些野蛮人都是傻子吗?十里的时候开炮,除了浪费炮弹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不怪威廉森会这么想。
  实际上,荷兰战舰的射程,足足有七里多一些,接近八里,超过八里之后,命中率就只能依靠上帝保佑了。
  而这,已经足以为荷兰海军笑傲海上无抗手了,连老牌强国西班牙海军都被荷兰海军都的叫爸爸,从而为荷兰独立立下了大功。
  但是在十里的时候开炮,根本就是找死的行为。
  火炮的威力是很大,包括在海上的威力也很大。
  但是这玩意装填起来很麻烦——要把火炮从炮窗处拉回来,然后清理炮膛,装填,再推回去,再点火,然后发射炮弹。
  这样儿一个过程,依靠着熟练的海军炮手来完成,都需要一个不短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已经足以让对面的战船把距离拉的更近一些再完成开炮的动作,对于己方的威胁也就被无限放大。
  而对面的那些野蛮人海军就选择了在十里的距离开炮,这是上帝让他们失了智吗?
  威廉森想的很多,但是真正思考的时间其实就只有那么一瞬间——然后他就感觉到了船身一震,接着就是一阵混乱的喊声。
  船长室里面原本稳如狗的威廉森差点儿摔倒在地,急忙稳住了身形之后,向着身边的传令兵喝道:“快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儿!”
  传令兵得到威廉森的命令后匆匆忙忙的赶了出去,威廉森则是拿起了手中的望远镜,瞧向了对面的战船。
  “圣母玛利亚!”
  威廉森不禁发出了这样儿的一声惊呼——对面的野蛮人海军战船从侧舷伸出来的炮管为什么会那么长?为什么他们不需要把火炮拉回去退膛?
  卧槽!他们的战舰上面的炮窗比我们的还多!卧槽!他们再一次发射了!
  威廉森带领的五艘战船遭遇到了人生最为黑暗的一天。
  炮击,无休止的炮击,对面战舰的炮窗处火光闪过,然后无尽的炮弹就会向着自己带领的五艘战船倾泄过来。
  然而自己一方的火炮根本就够不到对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