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傩盏纳睢1暇贡慌鄣木昧耍皇敝涿挥辛酥髯樱且膊幌肮撸
几人正商量间,却听着刚才第一个砍死蛮子的年轻人如同受伤的孤狼一般喊道:“爹!娘!二弟!小妹!你们看到了吗!”
随手指向这个年轻人,孟繁星道:“这个年轻人我要了!”
撇了撇嘴,刘航道:“脸呢?刚才还说这些人跪久了,没了主子不行,现在就开始要人?”
孟繁星嘿嘿笑道:“终究会站起来的不是?这样儿的一旦站起来了,那就是铁打的汉子!再说了,脸值几个钱?能换来银子不?”
夏额哲道:“得啦,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了些,咱们现在是回捕鱼儿海那里,还是接着往前走?”
孟繁星道:“接着往前走吧,再往北不算太远,就能到了古里河卫,那边儿正好是北山女真部所在,能抓多少算多少呗。现在抓了这么点儿回去,虽然说能换个一两万两的银子,可是也太少了些,咱们几个的园子修起来都够呛,更别提你夏侯爷还要给陛下修一座行宫?”
夏额哲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古里河卫已经是奴尔干都司最北边儿了吧?再往北,可就真个出了我大明的地界儿了?”
第473章 马六甲出事儿了
对于夏额哲所说的出了大明边界的问题,孟繁星觉得从来就不是什么问题:“什么边界?谁在那儿驻守了?就算是有,死人可不会说话,陛下更不会在意!”
夏额哲一拍脑袋,失声笑道:“不错,是夏某想的差了,我大明兵锋所至,便是疆土之界,又何必管他们蛮子去死。”
顿了顿,夏额哲又接着道:“那咱们就按计划进行,先往北去,然后再看情况吧,这回弄上万儿八千的蛮子再回去算了!”
孟繁星等人更是无所谓——跑奴尔干都司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干什么来了?不就是为了蛮子?
蛮子,可是等同于银子的!
事实证明,大明朝晚期的这段时间,根本就是个互相比谁更烂的时间,原本的历史是大明最烂,所以大明输了一切,被建奴按在地上摩擦。
但是现在这个时空,一切的一切就更了,最起码大明虽然烂,却比其他的堂口要好的多。
比如北山女真部。
北山女真部跟建州女真其实差不多,虽然都挂着女真人的名字,可是实际上跟女真人都没有什么关系。
至于被称之为北山女真,完全可以认为是大明朝的官员老爷们太懒了——正式称呼应该是苦兀部。
但是蛮子嘛,人权什么的是不存在的,大明的官老爷说他们是女真部,那他们就是女真部,敢说不是的都被埋土里去了。
毕竟给他们取名为北山女真部的时候是大明国力最强盛的时候,看谁都是战五渣。
当然,虽然都挂着女真部的名头,可是人家建州女真从来就没把北山女真当回事儿,满八旗怎么可能跟野人混到一块儿去?
没错,虽然大明看建州女真是野人蛮子,建州女真看北山女真也是野人蛮子。
总之就是个互相比烂的游戏。
现在夏额哲等人跑来了古里河卫,惊奇的发现这里的蛮子居然不少——够抓一段时间的,然后就都可以换成白花花的银子了。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古里河卫的治所所在还倒好说,毕竟大明曾经在这里设置卫所,就一定是正规的城寨。
可是偏偏这些蛮子们不住在城里,而是遍布山中各处各地。
如果一对一的互砍,甚至于让夏额哲和孟繁星等人依仗手里现有的两三万兵马去硬怼四五万的蛮子,甚至于五六万的蛮子,这些家伙们也不会怂。
毕竟自己这边儿的装备都是制式装备,防御和攻击力都是受过大明崇祯皇帝陛下加持的,相当有保证。
问题在于这一次出动,为了保证速度和战力,出动的都是骑兵。
在平原地带和草原上面,骑兵在没有重机枪和火炮出现之前,那就是坦克一般的存在,堪称是无敌的。
但是在北山女真部这里,也就是古里河卫,这条铁律就算是废了。
毕竟是外兴安岭,山多林密,蛮子们往山里一钻,想要找可就费劲了。
不止如此,钻进山里的蛮子们时不时的暗中找麻烦才是夏额哲和孟繁星等人最头疼的。
想要彻底怼死他们,要么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清剿,要么就把蛮子们聚在一起彻底怼死。
然而这两种方案,不管是哪一种都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蛮子们是没有脑子,可是再没脑子的蛮子也知道不能留在原地等死啊。
就算是夏额哲敢放弃战马把骑兵变为步兵,蛮子们也不会死守一个山头等着他去清剿。
往往是快要攻上山头了,蛮子们已经从另一条小路跑了,然后换到另一座山头上继续给夏额哲等人找麻烦。
至于聚在一起,就更不可能了——蛮子们本身就是以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形式存在,根本就没有哪个大佬能举起旗来拧成一股绳。
要不然北山女真部也不至于混到现在还是跟野人一样了。
呸的一声,夏额哲吐了口吐沫,恨恨的道:“算这些蛮子们走狗屎运!咱们向东南兜个圈子回捕鱼儿海,去找刘兴祚!他娘的,这么多的蛮子,都便宜刘兴祚那家伙了!彼其娘之!”
事实上,夏额哲所说的兜个圈子也不是玩什么武装游行,而是属于搂草打兔子的那种,路上逮着一个部落就怼掉一个部落,或抓或杀,总之不能空着手。
从卜鲁丹河卫到额克卫,又通过木里吉卫到阿伦卫,再绕回到捕鱼儿海的这一路上,夏额哲和孟繁星等人足足弄到了一万多的蛮子,再加上之前抓的毛奴和其他蛮子,数量已经无限接近两万了。
这就意味着最少十万两银子,甚至于是二十万两银子。
咂巴咂巴嘴,夏额哲道:“果然,还是抓蛮子什么的最好了,既能替圣天子开疆扩土,又能给自己捞银子,当真是两全其美之事!”
孟繁星则是有些心疼:“古里河卫那里的山也太恶心人了,你说那些个蛮子没事儿总往山里跑什么?就不能战出来堂堂正正的打一场?现在好了,咱们几个没弄到的那些个蛮子,后边全便宜刘兴祚了!”
刘兴祚在接到夏额哲的出兵请求时,其实是懵逼的。
最开始自己为什么带着四十万大军跑来了奴尔干都司?还不是因为这边有夏额哲他们搞不定的毛奴,据说人数还不少?
自己来了奴尔干都司这边都这么久了,也没看到有什么毛奴的存在,反倒是光看着夏额哲等人抓蛮子回来了。
然后夏额哲现在跟自己说遇到了搞不定的蛮子,不是毛奴,而是北山女真?在大山里?
刘兴祚能怎么办?刘兴祚也很绝望啊——自己带了四十万的大军是不假,可是问题在于捕鱼儿海这里正在修建陛下的行宫,还有二十万的百姓,扔下这些不管,自己带着四十万大军跑到古里河卫那种地方去?
可是就算自己愿意去,四十万大军也一个不留的全带去,刘兴祚也敢保证并没有什么鸟用。
那么多的山,蛮子们又那么分散,光凭四十万大军就想清剿干净?
醒醒,别做梦了,真要是有八十万大军过去还倒是有可能。
问题是自己上哪儿弄八十万大军去?
就算是有八十万大军,陛下能放心让自己带着?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哪个皇帝会心大到让自己带着八十万大军在外面浪?
故宋时的岳武穆是怎么死的?
刘兴祚觉得自己不可能这么作死,但是蛮子们又必须清剿——总之很头疼。
刘兴祚的头疼,夏额哲一点儿关心的兴趣都没有,毕竟蛮子抓到了也能只分一部分功劳,银子是没自己什么事儿了。
再说了,他老刘要是连大山里的蛮子都搞不定,枉称一代名将,干脆自己找个水坑浸死算了!
然后夏额哲就把之前跟孟繁星等人商量过的事儿写了奏章,快马往京城和九州岛送去。
对于夏额哲的要求,施凤来仅仅是微微一笑,然后就命人去找幕府商量这事儿了——瞧瞧,你们去大明赚钱的机会又来了,赶紧再弄一批倭国的武士去奴尔干都司当监工。
当然,大明要太多的监工没有什么用,所以虾夷奴还是得继续弄,越多越好,奴到付货,一手交奴一手交福寿膏。
施凤来这么干当然没有问题,毕竟这家伙是九州岛总督,跟幕府的又勾勾搭搭的,干什么事儿都方便。
而且最近德川家光不知道是想明白了还是脑袋坏掉了,甚至于隐隐约约的透露出想要跟着施凤来学习的意思。
但是朝鲜那边儿就没这么简单了。
不同于倭国,朝鲜那边是要走正规手续的——夏额哲要先递贴子给鸿胪寺,然后这事儿还得经过户部和内阁,然后再到崇祯皇帝的手里。
之后等皇帝陛下同意了,这事儿还得再回到鸿胪寺,然后再到朝鲜那边,等朝鲜再按照规矩折腾一圈之后,再把人送到奴尔干都司。
毕竟朝鲜向来以大明爸爸的孝子自居,什么事儿都想着向大明爸爸学习并看齐,这种官场规矩和手续学习起来简直不要太快,办事儿的速度会慢成什么鸟样儿就可以想象了。
但是绫阳君李倧李松窗是什么人?
那是大明爸爸的孝子,一心为崇祯皇帝陛下尽忠的孝子,在得知大明需要大量监工的时候,就开始找到了自己家的大臣开始商量了起来。
商量的主题很简单——大明爸爸既然需要监工,那一定也需要大量的苦力,而苦力嘛,朝鲜缺不缺?
答案是肯定的,肯定不缺啊,大明爸爸有需要,朝鲜作为孝子,怎么着也得派人去给爸爸干活不是?
唯一的问题在于,要派多少人?派过去的人算是孝敬爸爸的?还是要跟爸爸收点儿银子?
这是个问题。
但是就像是绫阳君李倧的老丈人韩浚谦所说的一样:“大明之国,国力远非朝鲜小邦可以想象,不若直接遣使进京,通过鸿胪寺询问大明是否需要?若是有需要,则尽可以派人去,但是不需要提多少银子甚么的,天朝上国,自有赏赐。”
李倧点了点头,应道:“不错,大明乃是天朝上国,我朝鲜忠心伺奉,自然不可能亏待我等。既如此,就依韩大人的意思,遣使进京,看看大明究竟还有何需要。不论是粮食,或者是劳工,凡是我朝鲜能够效劳之处,必不推辞!”
对于朝鲜的那点儿想法,崇祯皇帝用屁股想都能想的出来——无非就是看着大明还是要脸面的,他们越不提钱,大明就越得给钱?
关键是现在的大明还真就得吃他这一套。
最起码得立起个牌坊来给别的国家看一看,告诉他们大明缺少劳工,凡是派遣劳工过来的,好处是大大的有。
对于曹化淳和马石所说的朝鲜其心可诛什么的,崇祯皇帝也只是置之一笑。
朕又不是不知道朝鲜其心可诛,现在还是在想着法儿的从大明这里占些便宜。
但是没关系,现在尽管让他们占,反正早晚都得还回来,不过是早一时晚一时的事儿罢了。
崇祯皇帝打定了主意引进派遣制劳工之后,鸿胪寺就接到了新的任务——去跟周边的小国们谈一谈,看看哪个国家能派出劳工过来干活儿。
当然,这个劳工的意思嘛,大明都懂,每个月都有银子可以拿,起了还有抚恤金可以拿,唯一的问题就是死的太多了点儿。
然后周边的小国们就高兴了。
毕竟大明的天灾多,大家的家里也是问题不少,现在人口怎么看怎么多,能消耗一些是最好的了。
本来战争才是最好的消耗人口的方式,可以偏偏上面还有个大明爸爸在盯着,随随便便的找周边的国家开练,很有可能会被大明爸爸给虐到删号重来。
尤其是在日本出了个胆肥的丰臣秀吉怒怼朝鲜的事情之后,剩下的国家心里就更虚了。
如此一来,各个小国就各有各的为难之处了。
现在好了,大明爸爸需要劳工,国内那么多的贱民终于有地方安置了——统统弄到大明去做劳工去,既能创收,还能减少国内的人口,解除隐患,这事儿怎么看怎么合算。
至于说会不会有劳工被累死?或者干什么危险的活儿死掉?
死就死吧,反正那些贱民一个个的都那么能生,总是死不完,能在大明死一些更好,反正有银子可以拿就行了!
对于这些逗逼们的逗逼想法,崇祯皇帝表示万分理解——朕也头疼大明国内的百姓太多了,所以你们瞧瞧,现在不是往奴尔干都司迁移就是往新明岛迁移。
前前后后弄出去得有一两百万了吧?可是这人还是不见少,头疼!
现在你们就好了,有大明给银子接收你们的百姓,多好的事儿啊,打着灯笼也找不着!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心动不如行动,你们还在犹豫什么?
但是就在崇祯皇帝暗自算计着这些逗逼们能给自己弄来多少苦力的时候,许显纯就匆匆忙忙的进宫了:“陛下,马六甲那边出事儿了!”
崇祯皇帝好奇地问道:“马六甲?那边不是有郑芝龙的舰队来回通航么?还能出什么事儿?”
第474章 焚其祖庙,绝其苗裔!
许显纯躬身道:“陛下,郑芝龙部在途经马六甲航线的时候,正好遇到几个一起出海的海商被追杀,下手的是爪哇和荷南人。
受雇于那几个海商的李吖子舰队也是损失惨重,李吖子重伤,手下几乎死光,负责保护监视李吖子的锦衣卫总旗沈炼也暴露了身份。
如果不是正好遇到郑芝龙部归航,只怕一个活口都剩不下。
郑芝龙部虽然击退了荷南人,可是他自己那边也有一艘福船沉没,整艘船上面的铁矿石全部沉了,倒是人员上没什么伤亡。
臣估计,五军都督府那边的奏报也快要到了。”
崇祯皇帝的脸色有些难看,嗯了一声之后问道:“起因呢?无缘无故的他们就敢袭击我大明的商人?”
许显纯躬身道:“回陛下,据沈炼回报,爪哇眼红于我大明商人往来货物之利,所以联合了荷南人一起设卡收税。因为此前从来没有过这种关卡,这些商人就选择了冲关,所以才起了冲突。”
崇祯皇帝的脸色依旧难看,却没有再说别的。
大明商人不喜欢交税这事儿属于社会科学,那根本就是一门伪科学,别说是现在了,就算是后世,偷税漏税也是大家在想着办法搞的事儿。
君不见多少大佬都栽在这个上面了,比如某美的大老板某某裕,还有一代女皇某晓庆,也是栽在了这上面。
如果说这些家伙们在大明敢这么玩,崇祯皇帝会毫不犹豫的关门放锦衣卫,可是问题在于,现在这些家伙是在马六甲那边出的事儿。
然后崇祯皇帝就觉得不爽了——自己家的事儿自己关起门来怎么处理都行,砍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那也是朕自己的事儿,爪哇和荷兰这两个逗逼敢搞事情?
凭什么?谁给你们的勇气对大明的百姓下手的?
崇祯皇帝打算对着爪哇下手,光靠郑芝龙的南海舰队,估计都能摆平爪哇了——除了陆战的士卒少了点儿,南海舰队足够把爪哇给困的片帆不得下海。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把陈子壮想的事儿一块给办了。
礼部右侍郎陈子壮上书,想要给已故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祭葬。
理由很简单,李成梁疆场上厮杀了四十多年,斩敌首级一万五千多,就算是打个折扣,估计也得有个七八千吧?
至于说李成梁放充了哈喇海子那片地方,朝中有充地之说,那是因为春冰未泮,人渡冰裂才溺死的那么多,要不然的话这事儿应该是靠谱的。
关键在于李成梁拓土七百余里,这是大功,不能因为弃地之说就把人家的大功给抹掉了吧?
过是过,功是功,该有的死后恩荣还是得有的不是?
原本崇祯皇帝是没打算让李成梁好过的——甚至于打算把这货给剖棺戮尸算逑。
毕竟这货的家奴里边出了努尔哈赤这么个混账东西,李成梁自己身上也不干净,什么变败为胜之类的屁事儿也没少干过。
但是陈子壮说的没错,功是功,过是过,而且再考虑到李成梁当时在关外对于女真各部的镇压屠杀,还有其长子李如松也是战死疆场,崇祯皇帝最后还是决定给李成梁一些优待。
迁入忠烈祠祭祀是肯定的,但是宁远伯的爵位就算了,这个爵给已经死去的李如松也不能给李成梁。
有了李家父子这么一茬子事儿,虽然说都已经过世了,但是对于军方却无异于释放出一个信号——朕看中的是开疆扩土之功。
如此一来,原本就时时刻刻想着上哪儿捞军功的军方自己就会把目光投向任何一个可能捞到军功的地方。
尤其是爪哇这种敏感地区,原本不出事儿的时候还好,现在出了事儿,那就是明晃晃的军功啊!
事情的发展也不出崇祯皇帝所料——郑芝龙上给五军都督府的奏章一到,五军都督府就把目光投向了爪哇。
从五军都督府的扛把子张惟贤到最下面的小吏们,心里都清楚,崇祯皇帝早就知道爪哇的事儿了,但是到现在都没有召见任何一个人商议,反而把李成梁父子给塞进了忠烈祠中祭祀,估计就是不打算留着爪哇了。
要不然的话,就这种证据确凿的事儿,肯定要先下旨切责,然后再让爪哇王交出凶手,以还大明一个公道。
然而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动静,其实就跟咬人的狗不叫是一个原理,估计皇帝陛下正在憋着什么大招。
事实上,崇祯皇帝原本是打算先礼后兵的——先派个人去去通知爪哇一下,朕准备怼死你。
但是好巧不巧的是,汾州府临县正好下了场大雨,连下三天不说,冰雹大如鹅卵,还堆了足足有三尺深。
与此相比,平谷和遵化的蝗灾根本就不是个事儿,毕竟那玩意根本就没来得及成灾就被抓的差不多了,连庄稼都没来得及吃上几口,就被百姓们给扔锅里去了。
冰雹这种玩意没办法控制,又不能说这玩意是什么神水,只能再调拨粮食赈灾硬挺了。
所以崇祯皇帝连跟爪哇玩什么王道的心情都没有了,开始直接玩起了霸道。
当张惟贤在朝堂上把这事儿捅出来之后,崇祯皇帝就脸色阴沉的吩咐道:“拟招,爪哇不臣,残害大明百姓,以郑芝龙为爪哇行军大总管,擒其王,灭其国,毁其贡献,焚其祖庙,绝其苗裔!”
崇祯皇帝的话落在大明朝堂上面,跟落了一颗震天雷的效果没什么区别,除了五军都督府的各位大佬之处,剩下的所有人都被炸懵了。
爪哇大总管?灭国?绝其苗裔?
这种事儿适合拿在朝堂上面来说?
适逢大朝会,爪哇国的使者在张惟贤把事儿捅出来的时候已经面如土色,等到崇祯皇帝的话音落下,爪哇国使者已经噗通一声瘫到了地上。
咬了舌尖一下,借着剧痛缓过神来的爪哇国使者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向着崇祯皇帝的方向膝行了几步,哭喊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这其中一定是有什么误会!下邦小国,如何敢伤害上国百姓?”
崇祯皇帝冷笑道:“怎么?你的意思是朕在说谎?或者是朕的将军们在说谎?你爪哇并没有跟荷南人勾结在一起?”
沙斯特罗阿米佐约被崇祯皇帝一句话给噎的想死。
说崇祯皇帝在撒谎?自己马上就会被拖出去喂狗。
说明国的将军在撒谎?自己同样会被拖出去喂狗。
说爪哇没有跟荷南人勾结在一起?张惟贤拿出来的奏报里面,可是有些爪哇人和被俘的荷南人两方的供词。
而自己又算是个什么东西?在爪哇国内,左右不了爪哇王的决定,在大明,更是连条狗都比自己的地位高,自己算什么身份,自己得看得清楚才行。
崇祯皇帝看着瘫软在地上的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冷笑道:“有道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朕今天也不杀你,你快些回国罢,或许能赶在朕的大军前面见爪哇王一面!”
崇祯皇帝的话说完,魏良卿就挥了挥手,开口道:“扔出去!”
几个锦衣卫的大汉将军上前拖起死狗一般的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就向着殿外行去。
而大殿之上,连往日里最喜欢跳出来找毛病的御史们都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
灭了爪哇好啊,得空出来多少官位?大家在现在这个位置的时间太长了,也该动一动了。
尤其是爪哇那里听说一年好几熟?还是海上咽喉之地,现在不设海关,归了大明之后还能不设海关?
虽然说爪哇提督的位置无望,可是只要是能运作到爪哇市舶司的位置或者爪哇海关的位置,那白花花的银子可就落到口袋里面了不是?
海外之地啊,听说施凤来那老东西在九州岛上面玩的花活儿更多,别管什么乱七八糟的路子搞来的银子,反正人家是装到自己口袋里了,就算是大头归了皇帝,那也足够他施家九族三代吃穿不尽了!
再说了,崇祯皇帝的脸色已经阴沉成那个鸟样儿了,再加上殿上的武将那边个个都是蠢蠢欲动的模样,这时候跳出来找毛病,不是找死呢么?
要死你们去,本官没兴趣!
大朝会散去,温体仁就先找到了崇祯皇帝:“陛下,爪哇灭国之后,以何法治之?”
崇祯皇帝道:“依爱卿之见呢?”
温体仁讪笑道:“洪承畴现在每天都来内阁找臣,抱怨人手不够用,不若迁其民为劳工以赎其罪,再于我大明受灾如临县之民以实之,分设郡县?”
崇祯皇帝心下了然,温体仁这是担心自己把爪哇给分封出去,万一要是卖给了哪个藩王,这地儿的官员可就由不得朝廷内阁和吏部说了算了。
至于说丞相太尉什么的虽然依然要由大明指定,可是那样儿才能安排多少个官员?
如果换成郡县制,那能安排的官员可就多的很了。
一个县从上到下,起码能安排十来个吧?更何况爪哇的面积在那儿摆着呢,起码几百个官位就空出来了。
正好,崇祯皇帝也没打算把爪哇给分封出去——一年三熟四熟的好地方分封出去才是脑子有毛病!
再者说了,那里的地里位置多好啊,左邻右舍的都是蛮子,上下牙还经常咬舌头呢,爪哇那里成了大明的地盘,万一哪个邻国的野猪冲进了大明的地盘坏了粮食,不又可以把地盘再扩大一些了?
地盘这东西可没有人送!
至于说四夷离心什么的,朕要你们的心有什么用?朕得到你们的土地和人口就行了!
朕又不需要你们解锁什么新姿势!
崇祯皇帝笑了笑,开口道:“暂时先如九州岛之例,一边儿迁其民,一边迁大明百姓过去分田地,该地不会分封。”
得到了崇祯皇帝承诺的温体仁心里大爽,当时就回了内阁,把内阁成员还有六部的郭允厚、崔呈秀、房壮丽等人给集到了一起。
怎么打,那是五军都督府的事儿,内阁也好,兵部也罢,现在根本就插不上手。
但是兵部又不是一点儿用没有了,更何况还波及到户部的物资调配什么的,这里面的事儿也绝对不少。
当然,这些不是关键,关键是爪哇那边的官位该怎么安排,毕竟那么一大块地盘,空出来之后的官位谁去谁不去,里面的讲究可不少。
谁没有个亲朋故旧什么的?
消息传出,除了各个藩国之外,剩下的大明的各路人马可都兴奋起来了。
洪承畴心里是真高兴,高兴到无法形容的地步——爪哇那破地方再怎么小,几万几十万的人总有吧?
虽然说南洋那边黑瘦的猴子多了一些,个个都没有三分的人样,可是好好调教一番用来干活也没问题吧?
这破铁路修起来那么要命,建奴白奴昆仑奴死了那么多,怎么样儿也不够用,等有了这些猴子接着去填,一定会再提高一些速度吧?
等到京城到南直隶的线路修通,俺老洪也差不多该入内阁行走了吧?
郑芝龙在接到五军都督府传来的军令时,整个人都陷入了狂喜之中——爪哇行军大总管啊,灭国之功啊!
俺老郑这回不捞个国公也得捞个侯爷!
唯一或者说唯几蛋疼的,就是那些个藩国的使者了——从来没见过,甚至于从来没听说过有哪个皇帝会像这位爷这般任性妄为的!
直接在朝堂上面赤裸裸的喊出了焚其祖庙绝其苗裔的话,这位皇帝未免也太狠了点儿?
万一哪天这事儿要是落在自己国家的时候该怎么办?
至于说私下串联,一起组成联军来怼大明,这种事儿想都不用想,但凡还有点儿脑子的就不会这么干。
光一个沐王府的黔国公就能吓的缅甸不敢动弹,更不要提大明那么多的军队,比黔国公更吓人的将军还有不知道多少呢!
唯有朝鲜使者金彦涵还有琉球使者尚家鸣表示很蛋定——天下间就再没有哪个藩国比老子更乖更孝顺了,大明爸爸的板子怎么样儿也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至于你们这些个好好的孝子不当,非得当逆子的家伙们,死光了干净!
尤其是尚家鸣,现在怎么看那些个藩国的使者都是战五渣——琉球并入大明之后,老子可就是堂堂正正的大明官员了,身份就高你们一等,现在跟你们玩,那是瞧得起你们!
至于因为琉球国小而瞧不起自己的那些个渣渣,以后老子就是你们高攀不起的存在!
第475章 锦衣卫
对于爪哇还有后世的荷兰,现在的荷南,让大明的所有河南人都极度不爽的那些人的作死行为,整个大明不管是文官系统还是武将勋贵系统,都已经陷入了狂欢之中。
作死好啊,虽然说不知道陛下为什么总是想着自己跑到辽东去怼死建奴而不让自己这些个人去,但是陛下的想法嘛,做臣子的老老实实的执行就好了。
但是对于爪哇和那个什么荷南,想要怼死他们可就爽快的多了——反正皇帝陛下已经透露出来消息,自己没打算御驾亲征。
这就意味着,大把的军功在向自己等人招手,就等着去取了。
哪怕是最大的一块已经被皇帝陛下指定给了新鲜出炉的爪哇行军大总管郑芝龙,可是剩下的可还没指派出去呢。
就算是郑芝龙照顾他自己人,起码也得拿出来一些分一分吧?
你分一点儿,我分一点儿,灭国之功人人有份,岂不是美滋滋?
至于爪哇王会怎么想,谁在乎?从这傻缺一开始敢在南洋设卡收税并且把目光盯向了大明海商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注定结果了。
大明可没有什么出海了就不算是大明子民的规矩,更不可能视为叛徒而任由别人杀戮——从炎黄二帝开始就没这个规矩!
伴随着大明武将勋贵一脉狂欢的是张惟贤感觉自己无比头疼。
上午送走了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