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题。
尤其是之前有大量的建奴做实验,被搞出来的新鲜玩意有很多。
比如牛痘,这玩意给人种上之后就能防治天花,崇祯皇帝也可以放心的表示大明不会出个麻子皇帝了。
再比如血型,比如血管,比如某些小型的手术,都开始被这些家伙们琢磨了出来。
当然,对于那些个为了试验而死了的建奴什么的,崇祯皇帝表示从心底里感激——都是好建奴啊!
其实医学上面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手段和理论上面的进步,崇祯皇帝表示一点儿都不稀奇,毕竟这医学院跟731比起来也差不到哪儿去了,除了没有研究些病毒生化武器以外,剩下的解剖什么的可都没少干。
然后崇祯皇帝决定对于医学院采取放羊加技校的模式来搞,一方面随便医学院的这些家伙们怎么搞,另一方面则是把那些愿意学医的孩子扔进医学院里面跟着学习。
当然,学习的同时也要打下手干活当苦力才行,要不然老师们会真心教你真本事么?同时也省得再雇佣佣人了不是?
刘兴祚表示自己现在就跟那些个医学院或者其他的皇家学院分院里面的学生一样,都是被当成苦力来使唤的。
毕竟四十万大军照顾二十万百姓不说,还要带着足够一百万人回来的物资,顺便还有够一百万人过冬的棉衣——这不是苦力是什么?
虽然说军人讲究奉献,讲究个为国为民,可是这也太欺负人了,不是应该征发徭役的吗?
然而再怎么抱怨也没有什么卵用,该执行的旨意还是得执行,该带上的东西还是得带。
幸好在京城到山海关这一段有火车这种神奇的玩意,虽然慢了点儿,虽然晃了点儿,虽然难受了一点儿,可是好歹算是把力气省下了不是?
等到刘兴祚到了山海关之后,惊奇的发现从山海关到广宁中后所的铁路也修好了。
这下子更好了,少走一段是一段,从山海关到广宁中后所这段路又可以在火车上面晃了。
等过了广宁中后所,刘兴祚的运气就算是用完了——从广宁中后所到宁远中右所的铁路还没有修好,剩下的路只能靠着大家伙儿用腿往前走了。
毕竟现在建奴白奴昆仑奴什么的每天都在死,总感觉不够用的样子。
为此,远在京师的洪承畴都在想着是不是从别的国家引进一些了——然后施凤来替他解决了这一问题。
德川家光虽然还是有些不想放弃德川忠长的治疗,可是德川忠长的表现一直不怎么样儿,总是和织田家眉来眼去的勾勾搭搭。
不爽的德川家光干脆就把德川忠长扔到了虾夷,让身高不足一米半半的德川忠长去虾夷抓那里的夷人。
毕竟卖一个就是二两银子,也不用跟任何人分,直接就进了幕府的口袋,多好?
要是弄倭国的那些百姓去大明修建铁路的话,毕竟还要给他们一些安家费,这可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而德川忠长到了虾夷之后的表现也确实不错,最起码和萨摩家混的关系不错,凭着德川家光塞过来武士,还有一路上收编的浪人,再加上萨摩家里的那些个足轻,竟然也是抓到了不少虾夷人。
足足有近两万之数。
虽然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搞不明白虾夷的那些个蛮子们为什么那那么喜欢生孩子,以至于现在虾夷种居然有那么多。
但是无所谓,毕竟这些可都是能换成真金白银的存在,只要交给了大明驻扎在日本的东海舰队,银子就到手了。
这样儿的买卖绝对能做,没毛病。
然后德川家光就派人找到了施凤来,表示这两万虾夷人就卖给大明了,银子什么的都好说,换成福寿膏就更好了。
施凤来表示好说好说,大手一挥就把福寿膏换给了倭奴,然后这两万的虾夷人就被东海舰队通过水路给弄到了山海关附近。
然后就被弄去修建铁路了,毕竟德川家光说过,这些虾夷人都是贱民,死了不用心疼,死一个赔偿二两银子就好,不够的话还有。
既然身为虾夷人前主子的德川家光都不在乎,施凤来和洪承畴就更不可能在乎了——对比虾夷人的死活,还是皇帝陛下的旨意和大明百姓的死活更重要一些。
虾夷人是什么玩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跟矮矬子没什么区别的小短腿干起来活当真是不怕苦不怕累,用任劳任怨来形容都不为过。
而且整个的虾夷人都在想尽办法的学习汉语,以求以后能混好一些——最起码也要混成个监工去揍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揍。
然而虾夷人的好学和苦干,在崇祯皇帝那里只换来了呵呵两个字,然后就有锦衣卫传话给洪承畴:“先用着,先给些甜头,然后统统去死。只有死了的倭奴才是好倭奴。”
向来关于领会上意的洪承畴自然表示无所谓——倭奴嘛,死活关自己屁事儿。
最近的大明明显的处于一段安稳日子之中,没有什么天灾人祸,连建奴都缩回了盛京一带默默的舔起了伤口,崇祯皇帝在宫里可就呆不下去了。
当皇帝苦啊,当皇帝累啊,不光要日理万机,还要日理万姬——后宫辣么多漂亮的小娘子都等着自己去临幸呢。
而在这个没有啤酒,没有小龙虾,没有电视和网络的操蛋时代,崇祯皇帝除了日理万姬,也就剩下出宫去浪一条路好走了。
然后崇祯皇帝就乔装打扮了一番之后就宫了。
这一回,别管是自己的儿子还是女儿,哪个都没有带,毕竟自己出宫的次数不少,带着后宫的后妃和两个孩子一起露面也有好几次了,真要是把孩子给带出去,难免会被人给认出来。
现在的大明京城之中,已经开始有了几分盛唐的景象——各国的使节,商人,探子,都汇集在大明的京师,操着各种各样地方口音的大明官话扯犊子。
而大明的百姓对此显然不怎么放在心上——蛮子嘛,不就是这鸟样儿,天天想着自己也能混成大明的百姓。
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就算了,这京城的百姓们见的多了,看法自然就是不一样了——爷们生来就是大明的百姓,牛逼的很!
毕竟看着顺天府的差役和五城兵马司的士卒,外加上锦衣卫的人在京城横行霸道欺负蛮子们的时候,那心里的爽劲儿可真没地方说。
而沈景颢就有些倒霉了——自从中了进士之后,一路之上多被针对也就算了,可是现在自己明明是一个刚入官场没几年的毛头小子,竟然升为了顺天府的府尹?
当真是恶贯满盈啊!
不过沈景颢心里也清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某个不可谈论的人物暗中推波助澜,表现上是内阁温首辅和吏部的房尚书欣赏自己,可是实际上怎么回事儿,大家心里都有数。
但是京城的百姓们表示无所谓的很,新上任不久的沈知府是个好人呐,他爱护老人保护弱小,他还喜欢小动物。
除了不怎么喜欢蛮子之外,基本上找不到其他的缺点。
好不容易出宫浪一波的崇祯皇帝听着民间百姓们闲扯犊子,心中也是舒坦的紧——这顺天府尹不错,应该给他加加担子。
正往着酒楼方向而去,崇祯皇帝身前就传来了一阵叫好声,不时传来几声“打!打!”。
好奇之下,崇祯皇帝就向着身旁的方正化和魏良卿示意了一番,表示自己也想过去看看热闹。
仗着锦衣卫的人多,挤进去之后才发现是两个大明的百姓在斗殴,至于原因,谁知道呢。
而围观的人群,也是泾渭分的分成了两伙儿。
一伙人离的极近,也不怕迸自己一血身,这些人一看就是大明的百姓,叫好喊打的也是这些家伙。
另外一伙则是五花八门,什么样儿的打扮都有,但是这伙儿人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都是蛮子,就没有一个是大明打扮的。
而且这些人也只是默默的围观,神色虽然极为难看,却是一声都不敢出,比鹌鹑也强不到哪儿去。
崇祯皇帝看的起劲,不时的叫上一声好,再喊上两声使劲打,直惹得周围的人都是将目光投向了崇祯皇帝,反而没有多少人关心正在斗殴的两个了。
然而崇祯皇帝还没有看的尽兴,一阵“滚开!”“一边儿去!”的喝骂声就传了过来,接着就是一通棍子鞭子落在人身上的声音。
声音是从蛮子方向传来的,被揍的有些发懵的蛮子们已经是人挤人了,才算是将将从中间让出一条道路。
几个顺天府的差役到了中间一瞧正在斗殴的两人,为首的捕头就笑道:“王二,刘二,又是你们两个泼皮在这里斗殴?这是第几次了?”
被称做王二的汉子抹了抹嘴角的血水之后,谄笑道:“官爷,说好的这个月该小人收这些蛮子的保护费了,可是这刘二不讲究,想要赖着不让小人收。这不,小人正跟他讲道理呢。”
为首的捕头冷笑着道:“这些话,你留着跟知府大人去说吧!”
说完之后,捕头便吩咐道:“带走!”
只是捕快们的态度明显不怎么样儿,拎起来这两个倒霉蛋走的时候还不忘照着两边的蛮子一顿猛抽,嘴里则是喝道:“都他娘的围在这儿干什么?还嫌老爷们不够忙是不是?”
崇祯皇帝看的满脸黑线——后世的洋大爷们这时候在大明的待遇也没比驴子强到哪儿去,别说是丢了自行车一天找回来,不被揍都算是好事儿了。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推开了身边的锦衣卫,走到了一个读书人打扮的大明百姓身边,问道:“这位兄台请了。那两个斗殴的人是怎么回事儿?这些差役平日里也是这般么?”
那读书人回礼之后便笑道:“一看兄台就是个不常出门的。那两个斗殴的王二和刘二,乃是这街面上的青皮,伏着认识几个人,每月都会来寻这些蛮子们收取甚么保护费。这些顺天府的差役么,向来都是这般,对于大明百姓倒还好,也称得上规矩,可是对于这些个蛮子,向来是不当人看的。”
崇祯皇帝奇道:“那就没有人管么?”
读书人轻笑一声后反问道:“管什么?若是兄台你的钱包被偷了报官,没说的,整个顺天府的差役都得忙着帮你找。若是换成那些个蛮子报管,且等着去吧!”
第467章 得有人背锅才行
对于这个读书人不把人家蛮子当人看的行为,崇祯皇帝表示这很正常,很给力。
半兽人么,兽字在人字前面,不当成人看是对的。
对于这种对味口的读书人,崇祯皇帝很大方的表示酒楼走起,老哥请你喝酒。
然而刚刚走到酒楼的大门,就听着轰的一声巨响,地面也开始了一阵晃动。
随行的方正化等一众内厂太监已经尖着嗓子喊道:“护驾!”,与此同时也不知道从身上哪里抽出来的短刀就已经握在了手中,将崇祯皇帝紧紧的围了起来,并且将那个书生给隔离开来。
魏良卿所带着的锦衣卫则是随手脱去了外袍,露出了锦衣卫标志性的飞鱼服之后,人人皆是一把短铳在手,腰间则挂着绣春刀。
好在地面的晃动只那么两下就停止了,街面上的人也慢慢的稳定了下来。
然后就呼啦啦的跪倒了一片。
早就听说大明现在的崇祯皇帝没事儿就喜欢出宫私访,没想到今天竟然就看到了活的……
方正化低头道:“皇爷,王恭厂方向发生爆炸,不如先行回宫?”
回个屁的宫!
王恭厂那破地方离着皇宫只有六里地的距离,而且这破地方好像不是第一回爆炸了吧?
天启六年五月的时候就已经炸过一回了,拔大树二十余株,根在上而梢在下,近厂房屋倾倒,木石在上,而瓦在下,杀千人。
崇祯二年三月炸了一回,十一月的时候又炸了一回。
天启六年的那一次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恭厂大爆炸事件,只要不是二傻子,基本上都是听说过的,而后面的两次则是自己经历过的。
这他娘的再这么炸下去可怎么了得,随着以后这破玩意的威力越来越大,早晚有一点得顺带着把皇宫给炸掉。
然后自己没有因为快递李小哥而挂到树上去,也没有因为建奴进关而死社稷,结果却死在了自己家的火器局的爆炸之下。
简直就是千古第一逗逼的死法。
心情不爽的皇帝阴沉着脸吩咐道:“去王恭厂!”
方正化躬着身子道:“皇爷恕奴婢不敢从命!请皇爷回宫!”
冷哼了一声之后,崇祯皇帝又道:“怎么,连你也要违背朕的意思了?”
方正化的身子根本就没直起来,而是一直保持着躬身的姿势:“回皇爷的话儿,王恭厂乃爆炸之地,皇爷去了,奴婢没有把握保证会不会再有什么问题。如果皇爷生气,可以砍了奴婢,奴婢绝无半句怨言,但是奴婢也绝不敢让皇爷履涉险地。”
崇祯皇帝气哼哼的道:“回宫!”
崇祯皇帝倒也不再强行要求往王恭厂去了,方正化这个死心眼的家伙确实不会让自己去王恭厂那种险地,除非先砍了他。
问题在于大明的太监有的是,但并不是每一个太监都是东方不败,而且也不是每个东方不败都会像方正化这样儿忠心耿耿。
回到宫里的崇祯皇帝直接就吩咐道:“传工部尚书来见朕!”
最近薛凤翔的心情已经好多了,不再纠结于自己被马夫给绿了这件小事儿上面。
毕竟不管是那个贱人还是那个马夫,都已经化成灰了,而自己现在手里的活计也开始慢慢的轻松下来了,以后也不用担心,这心情就难免会好一些。
可是随声王恭厂的一声巨响,薛凤翔就知道自己刚刚过了没几天的好日子算是完犊子了。
果然,自己正在琢磨着这事儿该怎么办的时候,皇帝陛下就派人过来把自己给提溜到宫里来了。
对于崇祯皇帝提出来的外迁火器局并加强管理的事儿,薛凤翔表示了一半儿的同意。
对于火器局这种要害部门来说,管理上面再怎么严格都不为过,尤其是在崇祯七年这时候搞出来这么一出,在全国形势都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玩了这么一出大爆炸,说不丢人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薛凤翔本身也有意好生整顿一番,再加强火器局的管理,争取以后不要再出这种妖蛾子。
但是对于火器局外迁,薛凤翔表示不能同意——这玩意多特么危险啊,要是被某些心里阴暗的人给弄去了,这影响可就真的要了命了。
但是崇祯皇帝显然不在意这一点,一般人弄火器没有什么鸟用,弄这玩意要么为了杀人要么为了造反。
而早就已经造反的建奴现在被围困在辽东生死两难,要不是大明自己的屁事儿太多,崇祯皇帝现在就能去彻底怼死他们。
至于说大明的百姓们会弄了火器然后造反,这种事儿当个笑话听一听就好了——陕西倒是反过,可是现在也平定下来了,而且其他地方遭灾的也有,可是在崇祯皇帝砍了大批的人头之后,赈济也算是基本到位,根本就没有人打算造反。
倒是有不少百姓在家里供奉了崇祯皇帝的长生牌位,暗祝这位皇帝能再活他个五百年,最好能长生不老。
但是崇祯皇帝心大,薛凤翔可不敢心大,这种事儿一个不小心就是要掉脑袋的问题,谁也随随便便的就答应啊。
想了想,薛凤翔干脆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陛下若是一定要让火器局迁出城外,臣请陛下调派卫所以守护,免为小人所趁。”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说道:“朕自然会调拨卫所守护,这一点爱卿可以放心,但是火器局绝对不能在城中,否则危险性太大。纵然危及不到宫中,但是对于百姓们来说,一旦出事就是一场大灾难,天启六年之事,断不可重现!”
但是还没等崇祯皇帝的话音落下来,许显纯就匆匆忙忙的跑来了:“启奏陛下,南京急报,应天府地龙翻身!”
崇祯皇帝噌的一下就从椅子上面站了起来。
应天府这是第几次了?就算是之前的地龙翻身都不是以应天府为中心,应天府仅仅是有震感,可是这一次却是应天府变成中心了。
应天府啊,南直隶,太祖高皇帝定都之所在,就算是成祖皇帝北迁至顺天府,应天府那里可也是有着完整的皇宫及各部的,连各级官员都是齐备的。
甚至于皇帝只要一个人去了应天府,整个大明的行政系统就能立即在应天府发挥作用。
更关键的是,孝陵还在南京呢——朱元璋他老人家挂了之后可没有埋到凤阳的祖陵里面,而是埋在了南京。
也就是说,如果这事儿处理不好,崇祯皇帝下个罪己诏什么的简直不要太正常——连太祖高皇帝寝陵之所在都发生了地龙翻身,皇帝到底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了?
就算是一个两个的传言不足为惧,可是人多了呢?
三人成虎,积毁销骨。
虽然说崇祯皇帝大部分时间都不怎么要脸,可那是针对于朝堂百官们来说的,崇祯皇帝对于自己在民间的形象可是很重视的。
薛凤翔也是暗自叫苦不迭,本来工部的破事儿就多,满大明的打井还有疏通河道桥梁也就算了,修路的事儿也像铁路修建一般推给了交通部,可是其他的事儿还是多的要死。
现在皇帝陛下安排的火器局外迁的事儿还没有办呢,这应天府就玩了一出地龙翻身,到时候光是应天府那边就得占去一部分人手。
缓缓的坐了下来之后,崇祯皇帝才吩咐王承恩道:“命人传温体仁过来见朕。”
等温体仁匆匆忙忙的赶过来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锦衣卫急报,应天府地龙翻身。”
不等温体仁开口说话,崇祯皇帝又缓缓的道:“朕自继承大统以来,战战兢兢,夙兴夜寐,唯恐有伤我大明历代先帝之遗德。
今应天之事,乃上天之警也,不可不慎。
其令,南京工部调派人手,对于受遭需重建之外,无论官衙还是百姓民居,都要做好重建。
着应天府着力抚恤民间,万不可生了乱子。
免应天府崇祯七年、八年、九年之赋、税,受灾之商户,免崇祯七年秋税。”
崇祯皇帝这也算是大出血了,光是应天府一地的商税,哪怕只是秋税,估计都是三五百万两上下,而且这还是往少了算的。
而且自己只要开了这个口子,不知道应天府里面会多出来多少受灾的商户——哪怕原本是扬州的,估计也会连夜跑到应天府去。
崇祯皇帝永远都不敢小瞧大明的这些个混账东西们,也不敢高估他们的底限。
毕竟这些家伙到了几百年后那么发达的时候还是这鸟样,更何况现在这么一个完全靠人工的时代了。
社会学这玩意就不能说是一门科学,人心难测更难懂,人性的下限更是低的可怕,经不起试探。
崇祯皇帝在肉疼商税的事儿,温体仁和翔凤翔可就真的很蛋疼了。
这位爷现在出了这么大的血,再让这位爷把这个锅背起来明显是不可能的事儿了。
毕竟皇帝是明君,不可能出错以至于天地震怒到地龙翻身的地步。
那么地龙不仅翻身而且还是在应天府这么个关键的地方,这个锅要是没有人背起来,妥妥的就只能靠皇帝一个人背。
背了就得下个罪己诏,说明皇帝以前肯定是干了什么狗屁倒灶天怒人怨的事儿了,现在知道错了,求老天爷原谅,请天下百姓见证一番。
这种事儿换成别的皇帝,估计不背也得背,因为大臣们需要皇帝来背这个锅。
然而崇祯皇帝会背么?
温体仁和薛凤翔心里正在胡乱的想着,崇祯皇帝就直接吩咐道许显纯道:“派人查一查应天府,到底是哪个混账在乱搞事情以至于上天震怒,查出来后直接锁拿进京。另外,民间之事也要盯紧了,别因为应天府免了一半的商税就有些混账东西坐不住!”
许显纯自然是无所谓,当下便躬身应了,剩下温体仁和薛凤翔可就蛋疼的很了。
不过再怎么蛋疼也没有用,皇帝不想背的锅,谁也没办法强制让他老人家背起来不是?
而且应天府离着顺天府那么远的距离,就算是现在着急上火也没有什么用了,只能暗自祈祷那边的官员们能给力一点儿,别太掉链子,到时候让锦衣卫给抓到京城来砍了脑袋。
当务之急,还是应天府那边的赈济和火器局的搬迁事宜——总之,各有各的闹心之处。
随着崇祯皇帝的要求,火器局便迎来了崇祯七年的大搬迁——从离着皇城六里远的位置直接搬到了房山那边的山沟里,而且周围被一个抽调了士卒新组建的火器卫给围了起来。
这下子崇祯皇帝放心了,最起码以后就算是出了啥问题,也不会影响到京城里面的百姓了。
毕竟后世的那些个玩枪炮弹药研发制造的地方哪个不是在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地方?又有哪家敢在闹市区了?
这种要命的玩意不出问题还好,一出可就是要命的问题了。
还嫌不足的崇祯皇帝干脆决定把盔甲厂和刀剑厂也一起找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搬过去算了。
然后崇祯皇帝又少了一桩闹心事儿,洪承畴心里又多了一桩闹心事儿。
对于火器局什么的搬到深山老林里,洪承畴原本是同意的,而且也乐得看工作忙成狗的笑话。
可是随着崇祯皇帝要求修建从深山老林到房山再到通州的铁路,洪承畴可就笑不出来了。
大佬您是不知道这大明现在修铁路都已经忙成什么样儿了吧?
整个铁道部现在有多少人您知道不?
有多少路段在同时开修您知道不?
现在还要再加上这么一段,而且是专门往深山老林里面修,您这是觉得铁道部的人都太闲了是吗?
其中波及到多少多少百姓?多少土地?
洪承畴的心思,崇祯皇帝自然是不知道的,就算是知道也不会放在心上——毕竟让你洪承畴来干这个铁道部的部长就是要吃苦受累得罪人的。
对于这一点,洪承畴也是心知肚名,所以一道奏章又递给了崇祯皇帝:“建奴白奴昆仑奴又不够用了,再来一批苦力!”
第468章 想要彻底内附
崇祯皇帝对于大明的官员是佩服的,因为这些个家伙们前赴后继的作死能力实力是无比的强大,欲念也是无比的强烈。
原本还想着在自己的屠刀和高薪政策会不会让这些官员们有所收敛,然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新上任没两年的南京工部尚书赵辛易以贪污六百余万两银子的实力荣登榜首,成为崇祯七年第一个被拿来祭天的二品大员。
紧随其后的是南京户部尚书以四百万两银子屈居榜眼,南京刑科给事中以一百万两而屈居探花之位。
剩下的几十万两的大大小小一牵扯足足牵扯出了三十余人。
到此,应天府地龙翻身的原因就算是找到了——上千万两的贪腐大案,有多少是百姓的血汗?老天爷不发怒,可能么?
所以这最终也证明了崇祯皇帝所说的,天灾是上天警示皇帝有乱臣贼子的说法。
普通老百姓还疼自己家的娃呢,上天一瞅这有人想要坑自己的傻儿子,那还能不赶紧的弄点儿动静出来提醒一下?
虽然这提醒的方式有些简单粗暴,但是总归是提醒了不是?
所以惹怒了上天的赵辛易等人直接就被送到了菜市口走一遭,家人也很容易的被发配去修铁路了。
总之,崇祯七年九月的这场地震实在是太坑人,总得给天下人一个交待才是。
然后吏部尚书房壮丽表示自己真是瞎了眼,当然,内阁的诸位大佬们也没好哪儿去,以至于把这些个混账东西们给弄到了正二品的位置上面,自己有愧于皇帝陛下,有愧于国,所以请求陛下处理。
然后崇祯皇帝就很大度的表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些混账东西们作死也不能怪房爱卿,不用太放在心上,好好的为国效力就好了。
赵辛易等人用他们的脑袋和鲜血给大明所有的官员们上了一堂课——没事儿的时候贪,有事儿了就容易被砍。
到了崇祯七年十二月的时候,因为日食,又砍了一批五品六品的小官之后,整个大明的官场上下都开始知道了一件事儿。
平时不好好办事儿,真要是有什么天象一类问题的时候,是真的会被崇祯皇帝拉出去砍头的。
然后在崇祯七年的年末,眼看着崇祯八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朝鲜绫阳君李倧给崇祯皇帝出了道难题,琉球的尚丰王也开始作妖。
本着再穷不能穷爸爸,再苦不能苦皇帝的原则,又因为自崇祯皇帝登基之后一直没有广纳后宫,李倧干脆在朝鲜国中搜罗了一批美女给崇祯皇帝送了过来。
等崇祯皇帝知道这事儿的时候,美女都已经到了大明,眼看着就要到京城了。
对于绫阳君李倧,崇祯皇帝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诸蕃之中的第一忠犬可不是吹的,为了向大明靠近,这家伙连上一任光海君李珲都给弄死了,而且还无怨无悔的负担起了东江镇毛文龙部的军饷和粮草。
但是这家伙送来美女是几个意思?崇祯皇帝对于广开后宫这种事儿实在是没什么兴趣。
毕竟大明的问题太多,每天都有处理不过多的政务,搞那么多的后宫岂不是要把自己累死?
再说了,万一那些个朝鲜女子长的跟后世一样,大饼脸,小眼睛,那可怎么看,这时候可没有什么微创整形一类的高科技。
当然,就算是有整形技术,也没有人敢拿这样儿的人工美女来送给崇祯皇帝,除非是嫌自己活的时间太长了。
崇祯皇帝虽然有心拒绝,却也担心拒绝会伤了绫阳君李倧的一片好意,所以无奈之下只得笑纳了,各自分了个较低较的品级之后就扔给了皇后去处理。
皇后好啊,对于崇祯皇帝不大开后宫早就是颇有微辞了,一直在想着帮崇祯皇帝弄些妃子什么的,换成后世的老婆——算了,不敢想。
毕竟狗命重要。
如果只是送个妹子什么的,崇祯皇帝当然是笑纳,可是绫阳君李倧还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老大,俺想多挖点儿人参过来卖行不?正宗的高丽参。
崇祯皇帝也知道高丽参可是个好东西,这玩意大补啊,问题是大明现在需要的不是这玩意,而是他娘的粮食!粮食!粮食!
然而崇祯皇帝还没办法拒绝——自己是用不着这玩意,宫里好玩意多的是,不差那一斤两斤的高丽参。
但是这玩意没什么了不起的,换成原来的那个蠢货可能不会同意,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则是表示随便卖,不就是白萝卜那玩意么。
普通的百姓买不起,买的起的也不差钱,所以这玩意对于普通的百姓生活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甚至于这玩意卖的多了,价格还有可能被棒子们自己给压下来,随便他们卖去。
所以绫阳君的事儿虽然有些闹心,可是还算不上什么,尚丰王提出来的要求才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