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常浩身为后来的四个藩王里边的头子,当下便开口道:“王叔的意思呢?”
  朱聿键道:“依着本王的意思,自然是咱们这些人还在一起,彼此之间也算是有个照应,再说也习惯了现在的生活,突然分开,心里未免有些不舒服。只是本王的担心,想必你们也知道,陛下到底能不能允许咱们继续混在一起,实在是不好说。”
  朱倬纮道:“我也不想分开,还是跟王叔在一块儿好,省的天天头疼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至于封国,扔给丞相他们去打理就成了呗。”
  朱聿键点了点头,又望向了朱常浩等人:“你们的看法呢?”
  朱常浩与朱常瀛等人对视一眼后,开口道:“我等的意思其实和庆王兄是一样儿的,还是在一起比较好一些。”
  如果说现在谁最不愿意各自分开单过,那就必须得是朱常浩等人了。
  光说这个炭矿,这么大的一片地盘看着挺大,可是划给哪个藩王都显得不够,真要是分家各过各的,这块地盘给谁?
  崇祯皇帝当初可是说过的,谁抢下来的地盘归谁,可是问题在于这块地盘,甚至于整个新明岛都是朱聿键那三个家伙先发现先抢的,怎么轮也轮不到自己等人。
  说白了,自己这些后来的,要是分开单过,肯定捞不到什么好处,而且分开之后,人家最开始就在海上一起漂着的朱聿键和朱倬纮还有朱存机肯定抱团。
  至于自己这四个后来的再抱团,在各个方面能怼着得他们三个?就算是在崇祯皇帝心中的地位,也是大大的比不上啊。
  这种情况下,谁会脑袋傻掉了才想着去分家单干?
  朱聿键却是点了点头,开口道:“既然这样儿,那就本王一个人单独上书,你们就别跟着掺合,否则的话,倒有可能适得其反。”
  朱倬纮同样点头道:“这事儿就依王叔的意思,王叔不论是辈份还是威望,都是够了的,想必陛下也要好好考虑一下王叔的意见。”
  朱聿键却是苦笑——崇祯皇帝什么时候听过别人的意见了?


第446章 坑人,坑七个藩王
  新明岛的冬天,和大明的冬天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该刮风的时候一样会刮风,该下雪的也一样会下雪,并不会因为四面环海就不下雪不刮风了。
  相反,新明岛的冬天,寒风一旦刮起来就有要人命的感觉,那是一种把人冻透了,直接从骨髓都开始被冻僵的感觉,这一点倒是跟大明的冬天有些不同。
  新明岛在经过了一个寒冬之后,现在已经快到了冬尾,可是这天气却仍是能冻死狗。
  换成大明本土,这时候正好应该是夏天的尾巴刚刚过去,秋老虎也马上要开始发威了。
  脸上胡须已经尽数脱落的马石扑打了一下身上的雪花,笑道:“多亏了郑提督的提醒,要不然俺老马这会儿就得被冻死了。”
  马石跟一般的太监不同,额角上的刀疤让他看起来笑的有些狰狞,而说话之间的语气,也不似一般太监的阴柔,反倒更像是一个久经沙场的悍将。
  别说在是大明朝,就马石这形象,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太监——伺候皇帝的太监,还能被派出来宣旨的,有一个算一个,那模样都得是过得去的。
  长的丑了吓人不行,身高要是长成德川忠长那样儿的也不行,声音不怎么好听的还是不行。
  总之,选拔一个好的太监,不比后世选美难,这太监也不是说你想当就能当的——还得看你自己的条件够不够呢。
  如果没有门路没有背景,而自己又一刀下去练了葵花宝典之后想要进宫,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进去了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当个洒扫的役使太监,想要混出头是没有可能的。
  但是马石不一样,这家伙原本是个关口的守将,虽然说子孙跟被人一刀给砍坏了,彻底的成了个公公,但是抗不住这家伙有背景啊。
  而且他的背景又比较大——当朝崇祯皇帝钦命的司礼监太监,拜在了魏忠贤门下学习行走,以后是要接魏忠贤的班,提督西厂的。
  而魏忠贤更是乐得如此——像自己这种先帝的贴心太监,原本名声既臭权势又大的,不被暗中处理掉就已经是侥天之幸了。
  而崇祯皇帝现在把马石扔到自己的脚底下,摆明了就是要栽培马石来接自己的班,而自己也可以混个善终。
  虽然说有些悄无声息的就从大明的政治中心里面消失了,可是这命却也保住了。
  太监嘛,毕竟是伤了命根子的,活到六十五岁已经算是难得了,不能想的太多,尤其是跟着崇祯皇帝这样儿的皇爷,想的太多会死人。
  所以老魏想的很开,不光是西厂这一摊子,便是连剩下的自己所有的路子和人脉都开始慢慢的交给了马石,自己则慢慢的从大明的政治朝堂上面消失了。
  消失的有些无声无息的意思,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这样儿却是最稳妥的法子。
  生不能五鼎食亦当五鼎烹,那是读书人吹牛逼的说法,咱老魏不扯那没有用的,好好儿的活着比什么都强。
  就像是这回宣旨一样,魏忠贤就直接把这事儿扔给了马石,而且明确的告诉马石,等他回京了就把西厂也彻底交给他打理。
  马石也是个懂事儿的,跟着魏忠贤混的久了,这话说办事和察言观色方面的本事也算是得了几分魏忠贤的真传,因此这船刚刚靠到新明岛岸边,马石就先向郑芝龙道了谢。
  郑芝龙也是哈哈笑道:“马公公实在是太客气了,俺老郑最近可是跟马公公学了不少战阵之道,还要多谢马公公提点哩。”
  马石哈哈笑道:“这有甚么的,俺老马当年可也是带过兵的。更何况大明现所有的卫所指挥使都是必须要学习这些个东西的,当不得什么。”
  一翻谦逊的说辞之后,马石又怪笑着道:“真要是论到率兵作战,郑提督未必能比得上令公子。如今这小子,啧啧。”
  见马石故意吊自己的胃口,郑芝龙也乐得配合,拱手哀告道:“还请公公告知则个。”
  马石笑道:“我倒是忘了你还不知道这事儿,估计旨意要到年后才能下来。陛下亲自给这小子赐了朱姓,又赐名为成功。这份荣宠,大明开国三百年来也只有郑和郑公公有此殊荣,而郑公公也未得得赐国姓。”
  郑芝龙又惊又喜,赶忙向着北方方向拱手道:“愿万死以报陛下厚恩!”
  赐姓这种事儿,历史少不少,大明朝也不是没有过。
  一个是琉球,当时还是中山国国王,灭了北山国与南山国之后正式定名琉球国,被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赐尚姓。
  另一个是太监郑和郑公公,由于当时跟着朱老四混的马和从燕王起兵靖难,出入战阵,在京城的郑村坝之役表现突出,被朱老四赐下了“郑”姓。
  至于太祖高皇帝的那些个义子,后来都被赐了归宗,改回了自己原本的姓氏。
  剩下的,则是到了武宗朝才有过,只是那只能算是武宗皇帝胡闹而为之,自武宗之后到崇祯皇帝,赐国姓这事儿还是头一回。
  而且最关键的是,崇祯皇帝把郑福松给赐了国姓,连名字都一起给赐了,还是成功这两个极有寓意的字眼,摆明了就是把郑福松当成干儿子来养了,郑芝龙如何能不喜?
  上一个大明朝皇帝的干儿子,是从小跟着太祖高皇帝打天下的朱文英,归宗之后叫沐英,故昭靖黔宁郡王,以至于云南的黔国公府向来又被称之为沐王府,连朝廷都没有人管这事儿。
  当然,沐王府这个叫法没问题,沐国公要是敢喊一声沐王爷,那这就很有问题了——崇祯皇帝可以口口声声的把黔国公府称之为沐王府,可是你黔国公要是真把自称一句沐王爷,那就是找死。
  现在,他郑芝龙的大儿子,郑福松,被崇祯皇帝赐名赐姓,这是摆明了要当干儿子来养的,估计如果不是崇祯皇帝年纪不太适合,可能真个就要收为义子了。
  可就算是如此,以后郑福松被称之为国姓爷那也是没毛病的,当然,现在官方名字已经改成了朱成功,这可是要被附入皇室属籍,成为宗室亲贵,属籍由宗正寺管理的。
  也就是说,朱成功以后那也算是有了天大的后台了。
  郑芝龙也好,其他的大明百姓也好,拼死拼活的打拼一辈子,可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子子孙孙考虑?
  至于自己,烂命一条,无所谓的很。
  这会儿的郑芝龙倒是从心底里愿意替崇祯皇帝去死了,虽然这种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想法只存在了那么一刹那的功夫。
  看着郑芝龙一副感动的无以名状的模样,马石哈哈笑道:“我说郑提督,现在这旨意还没下来呢,您可得把嘴巴给闭严喽,要不然惹得皇爷不快,这后果可就不好说了。”
  郑芝龙拱手道:“公公放心,芝龙省得厉害。”
  马石这才笑吟吟的道:“走吧,咱们先去见见几位王爷,然后给这岛上的蛮子们送送行!”
  被马石透漏的消息刺激的心中兴奋不已的郑芝龙伸手向前一引,笑道:“公公,请。”
  一番繁琐的礼节过后,朱聿键看着眼前的这个死太监看了半天,才试探着道:“看公公不像是厂公,倒像是军伍中人?”
  马石笑道:“王爷好眼力,末……奴婢原本是龙井官的守将,只是遵化之役时,张万春那个狗贼降奴,奴婢与之争斗时被伤了子孙根,这才入宫。蒙陛下恩赐,奴婢现在正随着魏公公行走司礼监。”
  朱聿键竖起大拇指道:“虽然马公公现在入了司礼监行走,可是本王仍要赞你一声好汉子!”
  谢过朱聿键之后,马石才接着道:“明儿个的事儿,王爷可都准备好了?”
  朱聿键目视张建英,张建英便躬身道:“回公公的话儿,明日之事皆已准备妥当,那蛮子部落中人皆会前来观礼,到时候正好一网成擒!”
  马石点点头,向朱聿键道:“既然都安排妥当了,奴婢也就不多说什么了,明日之后,这岛上就再无蛮子了罢?”
  朱聿键笑道:“明天之后,这新明岛就是大明的天下!”
  马石笑道:“这就好,陛下正有意向着新明岛再迁移些百姓过来,到时候几位王爷身上的担子可都不轻啊。”
  朱聿键好奇的道:“还望马公公明示,陛下要迁多少大明百姓来新明岛?”
  叹了一声后,马石开口道:“奴婢也说不好,这几年里大明天灾不断,朝中奸佞怎么杀也杀不干净,老天爷不满,总是会降下灾祸。如今受灾的百姓可是又多了许多,皇爷的内帑里都快空的要跑老鼠了,买的粮食也总是不够吃,说不得,还得迁移一些百姓来新明岛,总不能看着百姓饿死吧?”
  朱聿键点头道:“还请公公代为回复陛下,打明儿个起,新明岛同是大明国土,岛上没有一个化外蛮夷,迁移百姓过来,陛下尽可以放心。”
  马石笑道:“王爷一片忠敬为国之心,皇爷是知晓的。往日里皇爷也总感叹,唐王实为天下诸藩之表率。”
  卧槽尼玛!
  朱聿键原本还挺高兴的心中顿时就感觉到了崇祯皇帝那满满的恶意。
  本王又是送地又是送银子,为了替你个狗皇帝卖命,挑头跑来这鸟不拉屎的化外之地当野人,本王容易么?
  为了响应你的号召,本王连丞相和太尉这两个要命的官位都拱手让相让了,可是你个狗皇帝是怎么干的?
  唐王实为天下诸藩之表率?表你老母!
  以后天下间的藩王们说起来就是唐王嘛,朱聿键那个不要脸的狗东西,为了巴结皇帝连脸都不要了,现在搞的我们也这么被动。
  瞧瞧,现在要跑到海外鸟不拉屎的地方去不说,还得给那狗皇帝送银子送地,都是朱聿键那个傻逼开的头,真真是不当人子!
  寡人到底是怎么得罪你了,你个狗皇帝居然这么祸害寡人!
  朱聿键心中不爽至极,面上却笑道:“陛下过奖,实乃为人臣者本份也。”
  马石又叹了一声,接着道:“殿下高义,可是朝中和各地的官老爷们却看不明白,总想着往自己的怀里揣银子,却完全不管百姓的死活。他们就不想想,他们现在这一切,都是谁给他们的?没有了大明,他们还算个什么?奴婢虽然以前是个粗鄙武夫,现在是个太监,却也知晓为人臣者当忠君报国,可是这些官老爷们,实在是让人齿冷。陛下不容易啊,哎。”
  不容易就去死!马上去!现在就去!
  同样叹了口气之后,朱聿键才道:“本王虽然身处化外之地,却也知晓食君之俸当为君分忧的道理。还望马公公代寡人回复陛下,寡人感佩于陛下高义,愿献万金。虽然不多,可是能多买一些粮食给大明百姓也是好的。”
  万金,一百万两白银到手!新明岛上藩王有七个,足足七百万两!
  抹了抹眼泪,马石起身向着朱聿键等人拜道:“诸位王爷高义,奴婢铭感五内,必将诸位王爷忠敬报国之心报之于陛下!”
  朱倬纮和朱存机见怪不怪,朱常瀛和朱常浩还有朱常润和朱恭枵则是心中暗骂一声城里人真他妈会玩!
  一句话!一百万两银子!就这么被一个死太监给坑去了!而死太监身后现在就已经浮现出了崇祯皇帝那张似笑非笑的脸!
  太监贪财是没错,可是还真就没哪个死太监敢在这种场合借着皇帝的名头索贿到藩王头上的——今天这事儿,可是要上奏章给皇帝的!
  也就是说,这姓马的死太监完全就是受了那狗皇帝的指使才这么干的!
  你没银子了,你去砍几个大臣抄家啊,你找我们几个干什么?我们还是你的叔叔呢,这里辈份最高的都是你叔祖了啊混蛋!
  朱常瀛等人实在是没有想到,皇帝不要脸起来,居然能到这种地步!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第447章 奉天子诏,诛贼!
  太监砍人哪家强,大明京师找三厂。
  东厂,即东缉事厂,属于大明版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
  成祖皇帝于永乐十八年设立东缉事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地点位于京师东安门之北。
  西厂全称“西缉事厂”,是宪宗皇帝成化十三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
  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西厂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的节制。西厂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
  现在,西厂终于有了第三任的厂督——原东厂提督魏忠贤调任重开后的西厂,估计第四任厂督就是马石。
  至于内厂,历史上的厂督就只有一任——刘谨,然后内厂就凉了,直到崇祯皇帝又重开内厂,厂督才由崇祯皇帝贴身保镖兼御马监掌印太监东方不败方正化担任。
  三厂之中,原本都是提督和大档头们由太监担任,真正办事儿的全是从锦衣卫抽调的,而崇祯皇帝登基之后,三厂开始各自发展人手,不再由锦衣卫调用。
  唯一还需要借助锦衣卫的,就是三厂都没有自己监狱,崇祯皇帝也不允许他们有,所以审讯犯人什么的,往往还需要借助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诏狱。
  除些之外,三厂之中大部分档头一类的,都是经过了御马监培训的——专门培训如何砍人,栽赃,侦缉,所以三厂不管看文官像是罗非鱼,连看锦衣卫都是当成战五渣。
  马石不用培训,毕竟原本的关口守将,再怎么着也是有点儿功夫在身上的,砍个把人什么的不在话下。
  新明岛的天气难得的出现了一个好的天气,太阳虽然远远的挂着,温度好像已经被地面那些反着白光的雪给挡了回去一般,可是这么一个没有风,又晴空万里的天气,在冬天的新明岛来说也算是难得了。
  被朱聿键等几个渣渣取名为新安城的城外,已经建起了一座高台,台高九丈,马石已经早早的到了台上。
  台下,被教导过礼仪的商继兴已经换上了一身大明百姓的装扮,正在老老实实的等着册封仗式开始,商继兴的后面,则是他两万多的族人,一起在等待着这个神圣的仪式。
  再外面,是朱聿键等七个大明的藩王,笑吟吟的坐在凳子上面,等着册封仪式的开始,再外面则是全副甲胄在身的明军士卒。
  微微的寒风吹过,裹动了台子最高处的明字大旗,稍矮一些的唐、秦、庆、桂、周、瑞、惠七面大旗也跟着动了起来,发出了烈烈声响。
  马石抬头看了看天,太阳已经挂在了正中的位置,时间也已经到了午时,册封大典的吉时也就到了。
  随着三声炮响,在台下礼部特意派来的官员示意下,商继兴也开始缓步登上了高台。
  高台台高九丈,九九八十一阶,商继兴每一步都走的稳健无比——从今天之后,自己也就能和之前的那几个家伙们平起平坐,这新明岛上,也再没有人敢小瞧自己了!
  来到马石跟前之后,马石才微微笑道:“有意旨,商继兴接旨。”
  马石的声音,浑不似一般太监的嗓音那么尖锐,反而透着一股子浑厚。
  随着马石的声音落下,商继兴也一撩衣袍,跪倒在地,用极为别扭的汉话喊道:“臣,商继兴,恭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对于商继兴来说,这些话里的意思其实是半懂不懂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之后,自己的身份就变了。
  等到商继兴跪倒在地之后,马石才展开圣旨,唱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商继兴及其所部不臣,尽诛之!钦此!”
  这就完了?
  商继兴还有些懵逼,那个明人的官员不是说圣旨要念上一会儿,自己听懂听不懂的不要紧,但是千万记得要谢恩?
  刚刚把身子伏下,还没有来得及喊出臣这个字,商继兴就觉得脖子上面一凉,继而眼前一黑,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商继兴的人头在高台上面咕噜咕噜的滚了几滚,马石则是将手中还滴着血的长刀递给了身后的锦衣卫校尉,喝道:“奉旨意,讨伐不臣!”
  马石的声音还没有落下,台下不算是很远处的李鸿基就跟着喝道:“奉旨意,讨伐不臣!”
  随着讨伐不臣的声音不断响起,高台四周的明军士卒们皆是抽刀在手,向着商继兴的族人们冲了过去。
  拜李鸿基帮着商继兴怼死新明岛上的其他蛮子们所赐,整个商继兴所部现在大概有两万左右的蛮子,比之从前已经多了很多,此时都在台下观礼。
  然而人多了,人心也就杂了,不像是最开始都是一个族里的人,人心较齐。
  异变陡生,很多人都是一脸懵逼的没有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不是说自己家的头人要得到好处的?
  已经反应过来的人中,有的想着反抗,有的则是想的逃走,还有的干脆选择了跪地乞降。
  然而跪地乞降也没有什么鸟用,得到吩咐的明军士卒口中高喝着讨伐不臣,长刀依然向着这些人的脖子挥去。
  大明的士卒用满地轱辘的人头,证明了他们手中由大明皇家兵工厂出品的长刀究竟有多么锋利。
  随着惨叫起,还有长刀破空声的不停响起,地上的人头和无头尸首也是越来越多,血水也是越流越多,抬脚走路都变得有些黏滑的感觉。
  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蛮子们越来越少了,再花上个把时辰,估计就能绞杀干净了。
  以后,这新明岛上就可以随意的浪,大明的百姓们出门在外也再也不用担心会碰到蛮子了——他娘的,这些个蛮子们都穷疯了,看见什么都想抢回去。
  然而蛮子们的胆子就是大,杀上一个两个的根本就没有什么鸟用,该抢的照样还是抢,往往抢完了还会杀人。
  杀人越货这个词用在他们身上是最合适的。
  这让大明的士卒们很不爽——这可不行,大明百姓们的东西是你们能抢的?兵爷我自己都没敢下手去抢,还轮得到你们?
  心中不爽的士卒们下手没有一丝一毫的手软,只要是带了个把的,就统统在砍头的范围之内,与年龄无关。
  至于女的,倒是能够活下来——大明百姓里面光棍不少,大家分一分,再运回大明一部分发卖也就差不多了,掀不起什么浪花儿来。
  一场杀戮,从午时到未时末才算是刚刚结束,高台下面四周已经是哭喊声一片,惨叫声却是没有了。
  马石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才从高台之上缓步下来,到了朱聿键等人的跟前躬身道:“殿下,都干净了?”
  此时负责整个杀戮行动的张建英走了过来,拱手道:“启禀王爷,都清理干净了。”
  朱聿键点了点头,问道:“我部士卒如何?可有伤亡?”
  显得黝黑的张建英咧开嘴,嘴出了满口的白牙:“启禀王爷,我大明士卒无一人伤亡,倒是有几个倒霉蛋被血水弄的滑倒了,把脚给崴了,最倒霉的一个被后面人的刀子扎屁股上了,剩下的什么事儿都没有。”
  “当真是浴血奋战呐,我大明士卒无畏伤亡,前赴后继,终于将这些该死的蛮子绞杀干净了。”
  马石的声音传到来,朱聿键大喜道:“还不快谢过马公公!”
  张建英不傻,连忙向着马石拱手道:“多谢公公栽培!”
  马石嘿嘿笑了两声道:“别介,俺老马以前也是带兵打仗的,知道兄弟们都不容易,这事儿啊,就得这么报,要不然这功劳可就先少了三分了。”
  而回到京城之后,马石转手就把朱聿键和张建英给卖了:“那些个蛮子,当真是不堪一击,除了女人留下,剩下的全都在一个时辰内绞杀干净了。唐王殿下所部浴血奋战,有几个崴了脚的,还有个屁股被自己人误伤的,剩下的都完好无损。”
  然后崇祯皇帝随手就把战报给扔到了一边,笑着吩咐道:“着司礼监拟诏,有功者赏。”
  有功者赏,有过者呢?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提,那是唐王朱聿键他们几个渣渣该关心的事儿。
  至于自己,要关心的问题很多,比如大明百姓的口粮问题。
  如果不是说有着从天启七年就不断买来的粮食兜底,崇祯皇帝现在想要跳楼的心思都会有。
  而得益于地瓜这种好东西在陕西已经全面铺开种植,再加上各地都有打出来的井,所以陕西再怎么旱,其实都不会再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了。
  但是这玩意吃多了也麻烦,总不能天天当成饭来吃吧?
  所以还是得不断的向着陕西补贴粮食,然后再把地瓜这种好东西均分给其他的各处州县。
  有屁一起放!
  除了这些,还有另外一件事儿让崇祯皇帝很是关心,因为这事儿关系到自己的内帑有多少银子的问题。
  蔷薇水是个好东西,可惜的是直到罗马人凉了,这玩意也没有被发扬光大,更没有传到中原,所以崇祯皇帝就有了机会。
  香水嘛,这可是好东西。男人用女人受不了,女人用男人受不了。男人女人一起用?床受不了!
  再说了,崇祯皇帝前世在穿越者培训基地培训的时候可是看过相关的教材的,不管是哪个家伙穿越回古代都会弄出来香水,搞的香水的制造已经成了穿越者必修课。
  不就是些酒精,再加上花瓣,然后蒸出来还是怎么着来着?
  好吧,崇祯皇帝承认自己有些不学无术了,起码连香水这种必修课还有肥皂这种玩意的制造方法都没有背下来。
  但是没关系,自己只要知道大概的就行了。
  比如说香水,肯定是用花瓣,这个是错不了的。
  至于是蒸是煮还是晒,怎么跟酒精混合到一起去,比例多少,那这事儿自然是由小太监们去头疼,自己堂堂的皇帝还需要会这些?
  同理,香皂这东西也是一样,自己不会造没关系,但是猪胰和猪油还有碱这种东西肯定是用到的,草木灰好像也有吧?
  无所谓,只要知道有猪油和碱,剩下的同样扔给小太监们去想办法解决。
  而大明朝的死太监们也确实给力。
  曹化淳提督的东厂先是往盐里面掺铅粉卖的草原和辽东各处都是,然后就是被这些死太监精炼出来的福寿膏现在已经成了辽东上层贵们和平民百姓们的神赐之物,还有就是拿棉籽榨出来的油同样各种往外卖。
  当然,这三种东西都是出口专用,内销不行。
  不是没有人不信邪,比如福寿膏,这玩意民间就有人偷偷摸摸的种了然后弄出来私下卖,甚至于还有人偷偷摸摸的往正常的烟里掺这种东西。
  然而并没有鸟用,锦衣卫和东西两厂的鼻子到底灵不灵,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态度。
  当皇帝铁了心要办什么事儿的时候,厂卫会用实际行动告诉天下人,什么叫做比狗鼻子还要灵敏,什么叫做手狠手辣。
  在整个大明近两万颗人头落地十余万人流放的高压下,罂粟这东西除了药用,剩下的都已经被百姓们自己给除掉了。
  银子虽好,可也要有命花才行。
  反正崇祯皇帝的意思很简单,想要抽烟,没问题,什么一手烟二手烟的无所谓,这玩意愿意抽死都没有人去管。
  但是福寿膏不行,不管你们是拿来吃还是拿来抽,反正发现谁种就把谁的脑袋砍了,全家流放。
  没有任何条件和理由,总之这玩意除了药用就不允许有其他任何接近于吸食一类的用途,否则发现一例处置一例。
  现在东厂那些不务正业的死太监们把香水这玩意给琢磨出来了,这是什么?
  这就是白化花的银子啊,想想西方那些蛮子们不洗澡,身上那个体味……


第448章 狡兔死,飞鸟尽?
  西方的蛮子们,连崇祯皇帝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他们。
  那么长的,那身上臭的,简直没谁了。
  以前的蛮子们怎么样儿,崇祯皇帝不清楚,但是后世的蛮子们在香水上下的功夫,那当真是惊人,各种香水卖的死贵死贵的,就是为了摭去身上那股子味道。
  现在好了,大明东厂下边儿的太监们给力的很,弄出来的香水很好,香味有浓的有淡的,有玫瑰的也有茉莉的,各种香型任选,卖的还不贵。
  香水是个好东西,一点儿酒精加上花瓣,还有人工,装一个瓶子,按崇祯皇帝的眼光来看,足足得有几十毫升了,仅仅只卖五两银子,简直就是良心价。
  崇祯皇帝身为大明天子,抢钱这种有失身份的事儿怎么可能去干?还是卖香水什么的最好了。
  毕竟香水是赚的女人的钱,而蛮子们不管男女,都用得上香水这种东西——不分男女,蛮子们的体味都是一样的重。
  没穿越之前,崇祯皇帝就知道一个道理,这世界上最好赚的钱,就是老人,妇女,孩子。
  老人和孩子的钱嘛,崇祯皇帝现在没什么办法,但是香水和香皂这种东西那妥妥的就是赚的女人钱,而且还有蛮子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