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装完逼就想跑的崇祯正欲回宫,却不想看到路边一个小摊子卖的东西,眼睛登时挪不开了。


第062章 红薯
  烤红薯,又被称呼为烤地瓜。皮焦里嫩,口味香甜可口,一个大个儿的地瓜甚至于能顶一顿饭。
  崇祯自从穿越过来,基本上都是吃的御膳房做出来的美食,又怎么有人弄地瓜给他吃?因此,崇祯就愣是没想起来明朝的时候已经有地瓜了,还想着啥时候派人去美洲找这玩意呢。
  连忙命令御驾停下,崇祯也不顾自己的形象,快速地走向那个摊子,全然不管他走一路就跪一路的人群,眼里只剩下那些正烤的外表发焦的地瓜。
  在崇祯的眼里,这东西不只是地瓜,更是自己江山稳定的基石。有了这玩意儿,那玉米呢?土豆呢?这些玩意是不是都有,只是没推广开?好像还有个叫徐光启的牛人是不是?
  崇祯一边儿让跪在地上的摊主起来,一边儿拿走一个摆上炉子沿上的地瓜。虽然烫手,却舍不得扔掉,轻轻掰开,果然是自己前世吃过的那种烤地瓜。
  崇祯也不嫌脏,只是轻轻地吹了一口,就将焦黄冒油的地瓜心儿往嘴里塞去。真唬得王承恩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软糯的地瓜心儿入口即化,一股子香甜直接顺着嗓子眼儿往肚子里跑去。
  崇祯也不嫌烫,又吃了两口,才将手中的地瓜放下,接着问那摊主道:“老丈,朕来问你,这东西是哪儿来的?”接着又夸赞道:“老丈手艺不错,烤的香甜软糯,好吃的紧呐。朕平日里可吃不到这个。”
  摊主约莫五十岁的年纪,本来诚惶诚恐的他,听了崇祯所言,当即咧开缺了几颗牙的嘴笑道:“回陛下的话儿,此物名叫番薯。小老儿家中与徐光启徐大人有旧,这东西还是他教小老儿烤着吃的。此番进京,便是多亏了徐大人的资助,从家中进了不少番薯过来,打算在京城试卖一番,不成想,这生意还挺好。”
  崇祯暗暗记下徐光启这个名子,看起来这个人是真存在的,那就好办了,让锦衣卫去找,以后好好地给朕当牛做马就是了。接着又对摊主道:“老丈还有多少这番薯?朕全要了。一会儿有人随你取来送入宫中。”
  说完,才发现自己身上并没有银钱,干脆让魏良卿挣钱结账,吓的那摊主死活不肯收,直到崇祯佯怒道:“朕命你收下,你收下便是。百姓民生艰难,也一直为国朝交赋纳税,朕又怎么能贪图你们的东西?”
  见摊主终于收下了钱,崇祯又命魏良卿带人跟着摊主回去取剩下的番薯,这才起驾回宫。
  崇祯装完逼跑了,在这东岳庙一带留下的却是圣天子仁政爱民的传说,东岳庙前的这个牌楼原本的名字也没有人去提了。因为天子御驾来此时,百姓等都要山呼万岁,因此上便被叫做呼驾楼,后来便慢慢地传成了呼家楼,至今京城之中仍存此地。
  回到宫中的崇祯,却是立即派人支传了内阁诸臣前来见驾。
  待众臣来到御书房的时候,崇祯正在很任性地啃着一块儿地瓜,见内阁辅臣们齐至,崇祯忙将口中的地瓜咽了下去,全然不在乎自己的形象,指了指地瓜,对内阁辅臣们说话:“诸位爱卿也尝一尝,权当是朕请客吃饭了。”
  别管众臣如何腹诽崇祯小气,都谢恩后,才小口小口的吃了起来。
  崇祯也不着急,直到众臣都吃完后,崇祯才道:“众位爱卿,此物如何?”
  温体仁既为内阁首辅,便当先开口道:“启奏陛下,此物臣于书中曾见过,只知蒸了吃或者煮了吃皆可,算是亦菜亦粮。不想这烤来吃,也是如此美味。”
  其他内阁辅臣也纷纷表示赞同,一致认为地瓜可当粮食可当菜,简直就是天赐大明的良种。
  崇祯却心中冷笑,回宫后自己不是没有查过,这东西早在万历年间就已经进入大明了。只是事关利益,所以没有人大力推广罢了。
  崇祯见众臣反应,便说道“既然如此,朕欲诏徐光启入京,主持这新粮推广一事,尤其是山陕之地,更是重中之重。山陕之地近年来的收成都不怎么样,想必地力也几近枯竭,不如换了这些新粮种下去试试。另外,朝堂之上也要做好准备,万一新粮推广不力或者也欠收,到时候要做好赈济的准备,不能眼看着山陕之地流民遍地。否则,朕只好学曹孟德帮智,拿某个重臣的人头去安抚百姓了。”
  一番赤裸裸的威胁之下,崇祯觉得这些内阁辅臣们。
  其实说起来,像地瓜这种亦菜亦粮的东西,大明现在有的绝不在少数,此时玉米、土豆都已经进入了大明。
  只是这些东西产量高,产量高了,还上哪儿剥削那些泥腿子去?再者,吃惯了米食的人,总不能拿着土豆和地瓜当粮食吃吧?
  至于玉米,那东西熬了粥喝还好,磨出面来,却是做面条不成,蒸包子也不成,蒸成馒头,初吃香甜,再吃即觉粗砺不堪,难以下咽。
  崇祯却不觉得这些东西吃多了会难吃。目前的大明,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后面几年是什么操行。
  山西陕西连年干旱,说粮食欠收都是抬举,当时基本上是颗粒无收才对,甚至于民间有易子而食的惨剧发生。
  至于朝堂之上,众正盈朝的正人君子们自己捞的腰包鼓鼓,又哪管国库有钱没钱?崇祯问及丰盈国库之法,这才有了后来的裁撤驿站,导致快递李小哥失业后一怒之下造了反。
  对于连树皮草根都啃光,饿急了连孩子都换来吃的百姓来说,难吃?不存在的,有一口吃的就算把命给救了,谁去管好吃不好吃?
  反正不管怎么说,这些高产物的作物,竟然没有在大明推广开来,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否则,只要老百姓都能吃上饭,就算是小冰河时期又能怎么样?
  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要皇帝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他们才不关心皇帝是怎么败家怎么浪的。传说中,皇帝不就是用金锄头锄地么?瞧瞧,多败家!


第063章 忠臣
  等到崇祯和几位辅臣商量好,或者说崇祯单方面地决定要诏徐光启进京后,崇祯又想起来一事。
  上次建奴围困京城时,崇祯曾经在城头上当众说过要弄一册汉奸录,范文程必然名列其上。只是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地实施,所以崇祯又把这事儿给想起来了。
  想要对比汉奸,就得用忠烈死国难的人来恶心汉奸,想了想,崇祯就记得一个叫倪元璐的官员赴了国难了,剩下的有限记忆里,尽量些嫌水凉的货色。
  崇祯想了想,开口问道:“倪元璐此人如何?”
  温体仁身为当朝首辅,别的不说,各个官员的资料可都在脑子里记得清清楚楚,当即便奏道:“回陛下,倪元璐本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刚刚主持了江西乡试,现下正在京师之中。”
  略微顿了顿,温体仁又道:“只是,此人性子刚硬,先帝时曾屡次三番顶撞魏公公,素来为魏公公所不喜。”
  崇祯闻言,唔了一声,便命内阁众臣退下。随后,又招了魏忠贤来,问道:“倪元璐怎么回事儿?跟朕说说。”
  魏忠贤摸不清崇祯的想法,也不敢添油加醋地诋毁倪元璐,只是如实地奏道:“回皇爷的话,奴婢与那倪元璐多有不和。这人就是一块儿石头,官儿不大,脾气倒是有几分。只是,这人心中颇为向着东林邪党。只不过此人平日里忠于王事,倒也无甚劣迹。”
  崇祯却是冷笑道:“无甚劣迹?谁给你的胆子?若是有甚么劣迹,你魏公公是不是早就想办法弄死他了?”
  一番话却是吓得魏忠贤慌忙跪倒在地,叩头道:“皇爷明鉴,奴婢该死!奴婢对皇爷忠心耿耿,求皇爷开恩?”
  崇祯却是道:“起来吧。你个老东西在想些什么,真以为朕心里不清楚?以后用不着整这些有的没的。既然倪元璐没问题,派人去传话,朕要见他。”
  等到一头雾水的倪元璐进了宫,却见崇祯正在御书房内批阅奏章。除了万年不变地王承恩与方正化,还有魏忠贤也在场。
  待叩见完崇祯之后,倪元璐见魏忠贤向着自己示好地笑了笑,当即转过头去,不再理会,让魏忠贤闹了好大一个没脸。
  崇祯心下暗笑,就得这样儿,你们要他娘的内外和睦了,就该朕不痛快了。
  崇祯也不理会这些破事儿,直接就对倪元璐道:“朕此番诏爱卿进宫,却是有一事需要爱卿去办。”
  倪元璐也不迟疑,痛快地道:“请陛下吩咐,臣必尽心竭力。”
  崇祯道:“嗯。此事说来也容易。之前建奴围城之时,爱卿还在江西,只是回来后,想必也曾听人说起过吧?”
  倪元璐道:“回陛下,臣听家人说起过那段时间的情况,百姓皆是称赞陛下有成祖之风。臣亦心向往之,惟恨当时不能陪王伴驾,一睹陛下英姿。”
  崇祯笑道:“刚才魏伴伴还说你倪元璐的脾气又臭又硬,如果一见,也不尽然啊。”
  不曾想,倪元璐也不管魏忠贤就在场,一句话就把崇祯给怼了回去:“启奏陛下,诸葛武侯有云,近君子而远小人。如今陛下却宠信厂卫,臣以为非明君之所为。”说完就跪倒在地,等候崇祯处置。
  崇祯这才真正地理解了前世的一句话。坏人干坏事不可怕,可怕的是好人以为自己在干好事,结果却干坏事才可怕。
  倪元璐是不是忠臣?敢于在魏忠贤一手遮天时硬怼魏忠贤,甲申国难死节的大臣,谁能说他不是忠臣?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忠臣,也更多地偏向于东林党,认为崇祯重用厂卫是错误的。
  可是,这能怪他吗?毕竟时代的局限性导致了他的眼光看不了那么长远。
  崇祯苦笑了一下,这样的大臣杀了可惜,不杀就惹自己生气。算了,这样的忠臣要是也当做东林党给咔嚓了,自己就真的成了昏君了。
  既然杀不得,就先好好解释下吧。无奈之下,崇祯开口道:“倪爱卿先起来吧。朕也有几句话要跟倪爱卿说。”
  倪元璐这才从地上起来,说道:“陛下请讲,臣洗耳恭听。”
  崇祯这才道:“倪爱卿可知我大明如今弊病所在?”
  倪元璐即是直接回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当今大明的弊病有三。其一,国库空虚;其二,卫所糜烂;其三,官员上下贪腐。”
  崇祯道:“不错,可是爱卿可知这弊病根源之所在?”
  倪元璐道:“臣愚昧,请陛下指点。”
  崇祯叹了口气,说道:“根源在于,商税。
  方今天下,与其说是重农,不如说是害农。各种加派,都是加到了农户的头上,可是商人呢?
  商人不事生产,虽然转运货物辛苦,可是获得也是良多。但是,税呢?
  商人收入多,可是不纳税,农户收入少,可是各种赋税加派不断,如此贫者逾贫,富者逾富。
  朕闻,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可是如今的大明,却是损不足而奉有余。此乃人之道,却不符合天道。逆天而行,焉能不改?如此弊病丛生,也不足为奇了。”
  倪元璐却是如醍醐灌顶一般,只觉眼前豁然开朗,以前许多想不通的问题,却是全然想通了。口中不断呢喃道:“天道,人道。天道,人道。”
  崇祯见倪元璐的样子,知道其必然有所感触,便接着道:“以魏忠贤的赫赫凶名,倘若真个要置爱卿于死地,爱卿今日可还能见到朕么?爱卿以为东林党都是正人君子,却不知这些正人君子目无君父,下毒谋害先帝?”
  之前陈仁忠等被抓了凌迟,世人都以为是因为这几个串通谋害崇祯,关于天启皇帝被人谋害一事,却是被隐瞒了下来。
  倪元璐此时乍闻这般消息,便如惊涛骇浪一般,整个人的世界观几乎都被摧毁殆尽。
  崇祯见倪元璐神情迷罔,便示意魏忠贤取出陈仁忠、周延儒等人供词,交给倪元璐观看。
  这一下,却是险些气炸了心肺。


第064章 忠奸实录
  看过周延儒与陈仁忠口供的倪元璐却是大喊了一声:“陛下!”已经被气得满面涨红,险些昏了过去。
  回过神来的倪元璐跪倒在地,对崇祯求道:“臣请陛下尽诛东林诸獠!否则,人人效仿之下,胆大妄为之辈不绝矣!”
  崇祯却是苦笑道:“杀光他们,当然简单。锦衣卫就能轻而易举地办到。
  但是,杀光了他们之后呢?谁来给朕治理这个国家?
  靠朕自己吗?
  靠锦衣卫和东西两厂吗?
  如同爱卿一般一心为国的又有几人?”
  一番质问,既是对倪元璐,也是对自己的拷问,崇祯突然间就感觉有些丧气,又缓声道:“如今大明堪称是老大帝国,如同老朽年迈之人,如何经得起这番折腾?先帝之事,朕一定会要一个交待,不过,却不是现在。”
  倪元璐闻言,也不便继续要求崇祯皇帝杀光东林党人,只是心中自此便深深地恨上了东林党,在针对东林党人之时,却是比阉党中人还要激进。
  不待倪元璐再说些什么,崇祯便接着说道:“此事以后再议。朕此番传诏卿来,乃是为了这《忠奸实录》一事。”
  倪元璐闻言,便道:“臣愿洗耳恭听。”
  崇祯道:“前番建奴围城,其中有一人,名唤范文程。本是汉人,却甘为建奴走狗。
  朕有感于此,决定编修《忠奸实录》,尽列自秦汉以来众多死节国事之忠臣与诸汉奸于其上。
  所谓死节之忠臣,如文天祥,陆秀夫等人;
  所谓汉奸者,乃取‘背汉者奸细’之意,如汉之中行说,唐之高晖,故宋之秦桧等。
  或忠或奸,皆书其姓名,录其故事,使之传诸于世。忠臣者流芳百世,汉奸者遗臭万年,为后来者诫!”
  倪元璐当即便拜服道:“陛下英明。此前虽然有过一些故事画本,多为民间整理而成,其中亦有不足取之处。如今陛下命臣编修此书,臣一定全力以赴。”
  崇祯却是笑道:“倪爱卿以为这就完了么?”
  倪元璐惊讶道:“除此之外,臣属实不知陛下还有何妙计。”
  崇祯道:“等卿编修完成后,朕命匠作监于书中,择如文天祥、岳武穆等忠臣良将,共计十二人,铸神像于忠烈祠,世代享受香火。如中行悦,范文程者,一样选取十二之数,以生铁铸成跪像,使之跪于忠烈祠外,供人唾弃!”
  倪元璐虽然惊讶,却也是觉得异常解恨。只是听崇祯反复提起范文程这个名字,便问道:“陛下,不知这范文程究竟是何人?若列其名于汉奸录,则臣需知此人生平之事,否则只有凭空杜撰,只怕为世人所笑。”
  崇祯道:“范文程其人,乃是故宋文正公范希文十九世孙,为沈阳县学生员。于辽东科举不第,故而多有怨望,常有不忿之语。及至老奴下抚顺,范文程以秀才之身,并其兄范文寀一起投了老奴。其后倒是颇得老奴信任重用,于攻伐大明多有谋划。如今老奴既死,此獠又为黄台吉建奴所倚重。”
  倪元璐闻言,说道:“此贼当诛其九族!方正公于地下有知,亦不得安宁矣。”
  崇祯道:“此贼当然该死。待忠烈祠建成之后,朕还要拿他跪在忠烈祠前呢。”
  待倪元璐出宫前去张罗编修《忠奸实录》之后,崇祯却是望着辽东方向,自言自语道:“范文程,你可别死了,等着朕。”
  话语中的阴森之气却是怎么也散不去,惊得旁边的王承恩都打了个哆嗦。
  王承恩凑趣道:“皇爷放心,那范文程一定会被生擒活捉的。”
  崇祯闻言笑了笑,也不说话,见左右无事,便回后宫之中去寻周皇后说话了。
  却说辽东,王玄寂也在头疼。一路之上怎么折腾且不去提了,就算是因为水土不服而死了几个犯官的家属,王玄寂也不放在心上——终归是平平安安地到了皮岛。
  将周延儒等犯官家属交割给毛文龙之后,王玄寂也见到了刘兴祚。
  在转达了天子命刘兴祚进京面圣的交待之后,王玄寂就带着一个百户所的锦衣卫匆匆忙忙地跑回了沈阳。
  等一个百户所的锦衣卫都分批潜进了沈阳之后,王玄寂将几个总旗小旗都聚在了一起,却是商议了一件大事。
  王玄寂道:“今日招呼大家过来,乃是有个掉脑袋的买卖要干。先声明,此事一旦干了,基本上是九死一生,或者说十死无生也不为过。家中独子不许参与,家中有高堂幼子者也不许参加。唯独上无高堂,下无妻儿者才有份。”
  王玄寂的话说完,两个百户中却是传来一个声音:“哎呦喂,王千户大人,这事儿你先没份儿了,功劳可全是兄弟们的了。”
  听到这个声音的调侃,王玄寂也不恼怒,只是笑骂道:“滚你个狗日的刘老四。劳资刚千了千户,你还敢跟劳资这么说话,也不怕劳资给你穿小鞋。”
  原来,刘老四不管当时嘴上怎么说着不来,最后还是跟着王玄寂来了辽东。
  底下一众人,也都是往日里与王玄寂相识或者一起厮混过的,也不怕他,纷纷出言调笑起来。
  王玄寂却是正色道:“此事不是开玩笑的,各位之中,亦是要留下一半之人潜伏下来。以后还要不断地打探消息,送回国内。”
  众人闻言,知道这回的任务必然是非同小可,便不再出声,皆是竖起耳朵,听王玄寂怎么说。
  王玄寂见众人都安静下来,这才说道:“兄弟们此番来辽东之前,某却是有幸,曾得天子召见。”
  此言一出,众人又是一阵艳羡。毕竟锦衣卫作为天子亲军,军中教导的便是将天子神化,教导锦衣卫之人为天子奉献一切,便是牺牲掉生命也应该毫不迟疑!
  如今王玄寂这狗日了走了狗屎运,不光升到了千户,还见过天子,众人又怎么会不羡慕?
  却听得王玄寂接着道:“某蒙天子诏见,却是有一项极为机密的任务交待。今日所说,便是这件任务。”


第065章 劫人
  刘老四等见王玄寂又卖起了官子,纷纷叫道:“你狗日的升了千户就是不样了,还学会打官腔了哈?陛下有什么吩咐,赶紧说出来。”
  王玄寂见众人都着急了,也不再卖什么官子,直接说道:“某临行前,陛下命某将大汉奸范文程给带回去处置。”
  刘老四一听,“嘁”了一声道:“还道是什么事儿。老子还以为你要让兄弟们去刺杀黄台吉呢。区区一个范文程,明天老子就把他人头给你拎过来。”
  王玄寂瞪了刘老四一眼,说道:“若是弄死他,老子何必这么兴师动众地?陛下要的是活的!你拎个人头回去试试?许大都督不扒了你的皮才怪。”
  刘老四闻言,一缩脖子,讪讪道:“你早先不也没说要活的不是?”
  屋内的众人也是一时间静了下来。要死的范文程倒是好办,一个小旗的兵力抽冷子就能把他给剁了。要活的,还要带回大明,就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了。
  劫持范文程很简单,趁他从建奴伪宫中出来之后,打晕了带走就行。可是怎么运出沈阳就成了问题,建奴不可能不封锁城门。
  刘老四难得的正色道:“老王,兄弟倒不是怕死,只是这狗东西怎么弄出去?到时候完不成天子的吩咐,我等还有什么面目自称是天子亲军?”
  王玄寂冷笑道:“要不然老子喊你们过来干什么?”
  一直没有说话的另一个百户此时开口道:“也不是没有可能。”
  见众人都看了过来,仿佛老农一样忠厚老实的脸上却满是狡黠,这百户道:“若是直接劫了那范文程,我等就需要躲藏一段时间,待建奴松了才能运出去,否则就有可能暴露。若是劫了范文程后,有人在这沈阳城内大肆放火,只怕这狗建奴也顾不上范文程这狗东西了罢?”
  王玄寂闻言,一拍桌子道:“瞧瞧,你们这些人加一块儿,还比不上人家陈大老实一个人。行了,就这么干,咱们再仔细合计一下,务必要一举拿下范文程这狗汉奸!”
  正在被人议论的范文程当然不清楚有人在算计他,就算是接连打了几个喷嚏,也不过以为自己新纳的小妾在念叨自己而已。
  其实范文程今天很高兴。皇太极特意叫了多铎来训斥了一番,严令多铎不得再去骚扰范文程的妻妾。至于另一个常去范文程家里寻其妻妾快活的豪格,倒是不用训斥了——被崇祯活剐在了明国的京师了。
  虽然说范文程全心全意地为了主子,既然自己的一切都是主子的,那妻妾自然也算不得什么。当然,就算是奴才,脑袋上顶着一座绿油油地草原,心里多少也会有那么点儿的不舒服——何况范文程的脑子上还不止一座。
  为了不在主子面前失礼,今天范文程早早地就告退了。由于多铎被训斥,最起码这段时间不会去自己家里。没了多铎撑腰,那刚纳的小妾还不是任何自己调教?
  念及于此,范文程心下一片火热,便是近来有些不用中的小鸟儿,亦有些抬头的迹象。上了马车上的范文程连声催促车夫道:“快,快回家。”
  那车夫道:“老爷,您就请好儿吧。”
  只是行至往常经常走的小巷子时,只听得扑通扑通声响起,马车也嘎吱一声停下了。
  范文程正欲下车查看发生了什么事儿,只见马车的帘子便被人一把掀开,一柄闪着耀眼寒光的长刀便指向了自己的喉咙。
  刀的主人身材魁梧,全身一袭黑色劲装,脸上只是露出了眼睛,便是眉毛亦是被头巾包了起来。
  范文程见状,连忙小声道:“好汉!好汉!不知好汉是求财还是甚么?小可家中颇有些钱财,愿给送好汉,如何?”
  那黑汉戏装的汉子道:“下车!好好说说,你能拿出多少银子来买命?我们兄弟只求财,不害命。毕竟你在狗建奴那儿也是挂了号的,兄弟们也不想落个鱼死网破。”
  范文程闻言,只道是伙人只是劫财的匪徒,便放心地下了车。
  只是刚一下车,脑后被人重重地打了一下,当即一声未出瘫软在地。
  见范文程晕倒,那拿刀指着范文程的汉子道:“老陈,通知兄弟们动手,今天咱们在这沈阳城里送建奴一份儿大礼。这狗汉奸老子带他走了。”
  打晕范文程的那汉子亦是一身同样的装束,闻言便点头道:“你放心便是。我通知兄弟们依计行事,放完火后便潜伏好。只是你个狗日的要多加小心,建奴恐怕不会这么轻易地放任范文程被抓。”
  原来,拿刀指着范文程的汉子赫然就是王玄寂,这个被称呼为老陈的,正是陈大老实。
  王玄寂闻言,也不多说,只是点点头,扛起范文程便带着其他锦衣卫一起消失在小巷之中。
  陈大老实见王玄寂走了,便去通知潜伏好的锦衣卫去各处放火,以扰乱建奴视线。
  王玄寂等人将范文程再次灌下迷药,并将之藏入粪车之中推出城门去。
  建奴城门口的守门军士见是几个农民推着粪车出城,只道是这些人要出城去用烘水肥田,便没多作为难——只是勒索了几个铜板而已。
  王玄寂等人出了城,城内也开始热闹了。
  陈大老实等人在城中四处泼油放火,建奴救了一处,却救不了两处,何况陈大老实等人放火之地相距又远了一些,二十余个锦衣卫只管倒油,点火,随即便隐藏了起来,甚至有的还混入人群中跟着一起去救火。
  正当建奴的盛京将军头疼城中这么多地方走水时,建奴的奴酋黄台吉也接到了消息。
  看着案头上一封报告城中多处走水的报告,以及另一封报告范文程的马车被发现以及随从都死在路边的报告,黄台吉本能地感觉到这事儿应该是有什么关联。
  望着大明京师的方向,黄台吉也是喃喃自语道:“狗皇帝,这也是你安排的罢?”
  只是任黄台吉如何猜测又如何安排,此时的王玄寂等人已经出了沈阳城,城内的锦衣卫也早已各自潜伏下来,范文程这狗奴才怕是救不回来了。


第066章 死战
  等到沈阳城的火被扑灭,黄台吉看着眼前的奏报,想抄刀子砍人的心思都有了。
  整个沈阳城光天华日之下,着火二十余处,范文程不知所踪,想来是凶多吉少。烧毁的东西还有其次,关键就在于范文程这狗奴才被人劫走,相当于一个大嘴巴子狠狠地抽在了大金国,抽在了他黄台吉的脸上。
  黄台吉暴怒之下,立刻派出追兵向南搜寻,凭直觉,黄台吉便认定这一切都是明朝的蛮子干的。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合格的军事统帅,黄台吉的嗅觉十分灵敏,所派出追兵的搜索方向也是正常的,唯独可惜的是,专业的追兵却碰上了更加专业的锦衣卫。
  自从出了沈阳城,短短一个下午,天色将将要黑的时间,王玄寂等五六十号锦衣卫就跑到了辽阳城的边上。
  远远记着已经初见轮廓的辽阳城,王玄寂对刘老四道:“老四,你和兄弟们带着范文程这狗汉奸往复州去,那边儿早已安排好了人手接应。老子带着一部分兄弟往皮岛毛大将军处,引开追兵。”
  向来喜欢跟王玄寂唱反调的刘老四依旧唱起了反调:“屁话,你他娘的堂堂锦衣卫千户,替老子一个百户引开追兵?就没你这么干的。你带人往复州去,追兵交给老子来引开就好。”
  王玄寂骂道:“滚你娘的,老子早就受够了家里那婆娘。若是老子战死了,她和儿子就拜托给你了,她要再嫁,你也帮她寻个好人家。”
  说完,也不等刘老四回话,直接招呼一声:“家中无挂牵者随老子来!”当即便有二十余骑越众跟出,随着王玄寂策马往东南方向奔去。
  刘老四无奈,只得吆喝一声:“你他娘的多加小心!”便带着剩下众人与还没有醒过来的范文程往西南复州方向奔去。
  刘老四等人一边儿注意躲开有人的地方,一边儿仔细打扫痕迹,一路之上竟是有惊无险地到达复州,找到了接应的人手,成功地将范文程这狗汉奸带回了大明。
  至于王玄寂等人,既然决定冒死引开追兵,便故意留下痕迹给建奴的追兵。
  直到过了连山关,眼看已经近了凤凰城,建奴的追兵也渐渐地追了上来。
  此时的王玄寂已经二次分兵,一路上又撒出去七八个锦衣卫,命他们依旧回到沈阳潜伏,自己则带着十二三人继续引开追兵。
  等到了汤站之时,王玄寂等人已经被建奴的追兵追上。
  追兵的首领,是个不满二十的少年,看着眼前的王玄寂等人,那少年将军喝道:“将范先生交出来,跪地投降,饶尔等不死!”
  王玄寂却是理也不理那少年将军,回头看了看身边的十二三骑,笑道:“兄弟们,怪不怪老子把你们带上死路?”
  那十二三骑却是哄然笑了起来,其中一人道:“咱们爷们有哪个是怕死的?怕死也不跟你来了!”
  另一个也是笑道:“我觉得咱兄弟不亏!待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