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呈秀不干了:“启奏陛下,此等军国之利器,自然先用于军中。由京城至山海关一路修建,同样能起到试行的作用,何必修建京城至通州这么点儿距离的铁路?不过是浪费国库银钱罢了!”
郭允厚大怒:“若是直接修建至山海关一路,中间出了什么问题,你崔大人负责的起么?”
两人争吵之间,徐光启的脸都黑了。
老夫制造出来的东西就这么不靠谱?
徐光启正要开口,崇祯皇帝却突然之间开口道:“朕打算直接修建两条铁路,一条由京城通往南直隶,另一条由京城经通州,通往山海关。”
崇祯皇帝的话一出口,温体仁就先蛋疼无比了:“陛下慎言。此物若要修建起来,所费银钱定然不少。两条一起修建,所费必然更大,而且还涉及到征发民夫,更何况是由京城至南直隶何止千里?臣请陛下慎重考虑。”
崇祯皇帝却笑呵呵的道:“花就花呗,反正钱是不缺的,光是江南的赋税加起来都足够修建个五六条由京城至南直隶的铁路了。更何况,征发民夫,朕也给钱不是?实在不行,还有建奴不是?”
合着您老人家都计划好了,刚才半天就在这儿看戏呢?
温体仁还是反对道:“陛下,就算是赋税足够,可是铁呢?臣刚才看过了,这蒸汽机车也好,还是车厢也好,就连这两条铁轨,可用的都是钢和铁打造的。我大明一年的钢铁产量若是都用于此物,自然是可以的,可是军中还有大量用到钢铁的地方,民间所需更多,又该如何是好?”
崇祯皇帝干脆一脸无赖的表情道:“那是工部的事儿,至于是开放铁器专营向民间采买,还是加大炼钢炼铁的力度,自然由工部去想办法,朕只要结果。”
可以,这很符合您老人家一贯以来的形象和作风——自己想一出是一出,有了麻烦就扔给手下去解决。
薛凤翔却高兴了,干脆躬身道:“启奏陛下,此物是皇家学院打造,还是由工部来制造?”
崇祯皇帝想了想,开口道:“工部,皇家学院只管研发改进,具体的制造由工部来负责。另外,这蒸汽机车除去比较核心的部件之外,剩下的其实可以用向民间采买的法子,合格了给钱买,不合格了不给钱,这样儿制造的速度也能提升一些不是?”
见把这蒸汽机的制给捞到了手里,薛凤翔更高兴了,躬身道:“臣一定不负陛下厚望!”
郭允厚见崔呈秀和薛凤翔都捞到了好处,只有自己还啥玩意也没有,当下便躬身道:“启奏陛下,此物以后归哪一部管理?”
言下之意,就是这玩意你造出来了,想要运行也没问题,但是总得有个婆婆来管着才行。
要不然的话任凭车夫随便怎么开?那不乱套了么?
崇祯皇帝笑呵呵的道:“自然是归户部。户部另设一司,专门负责铁路诸事,诸如何处停靠,何时发车,装载何物等等,都由该司负责。”
等到郭允厚也躬身应了之后,崇祯皇帝才笑眯眯的道:“诸位爱卿不如随朕一起回宫,再好好商议一番。嗯,还有都派人回去通知一声,就说今日朕于宫中赐宴,几位爱卿都不要再回家吃饭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崇祯皇帝想要一次性修建两条铁路的事儿基本上就是这么定了下来。
而且这事儿不管是兵部还是户部,或者是工部,都捞到了自己想要的。
徐光启更是乐得把这玩意扔出去给别人制造,皇家学院专心改进这些东西就行了,制造什么的,太麻烦了。
第406章 皇长子不是太子
由大明的京城到通州的这一段铁路,铺设的速度很快,快到令人无法相像的地步。
仅仅是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可以试运行通车了。
虽然这个速度放在后世,不管是哪家基建公司承接都会被客户给砍死。
但是现在是大明,工部的速度就是这么快,而且主要原因还是卡在了钢铁的产量上面。
所以哪怕是崇祯皇帝满心怒火的想要砍人爆发,最终也只得强忍了下去。
火车铁轨的铺设,不光是崇祯皇帝在头疼,连刑部也跟着上了大火。
苏茂相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这事儿居然还跟自己有关系——在第一根铁轨被人偷走之前。
丢了的铁轨倒不是什么大问题,连一天的时间都没有用就被找了回来,可是顺天府十分干脆的把锅扔给了刑部——前无相同之例,究竟该如何判处。
问题是,在这个问题之上,刑部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啊。
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怎么判?
崇祯皇帝登基已经三四年的时间了,苏茂相自认为也摸清楚了崇祯皇帝的一点儿性子。
最起码这第一次偷盗铁轨的人是罪不至死,按照正常的盗窃罪来判处就好。
但是,这玩意涉及到了军用。
军队在崇祯皇帝的眼里有多宝贝,别说是苏茂相了,全大明就没有谁是不清楚的。
满肚子火的苏茂相很简单的就把顺天府的人给打发了——按照盗窃处理,正式的规定这几天就会出来。
苏茂相觉得都用不了几天的时间,只需要一两天就行了。
无非就是先找崇祯皇帝请示一下,最重该罚到什么地步,最轻该罚到什么地步。
然而出乎于苏茂相的想象,崇祯皇帝把盗窃铁路的罪定的比偷盗抢劫还要重的多,基本上都快跟杀人放火一样了。
“能判多重就判多重,能终身监禁就终身监禁,该流放三千里就流放三千里,反正我大明不像是朝鲜那般,三千里出不了国土。一人盗窃铁轨,全家跟着倒霉,这种标语可尽的印刷,然后给朕贴的到处都是。谁敢偷铁轨,就是跟朝廷平定建奴,打造大明美好明天的政策过不去,是自绝于天下的愚蠢行为!”
苏茂相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躬身道:“陛下,如此判罚,是不是太过了一些?”
崇祯皇帝斜视着苏茂相,冷哼道:“过?铁轨丢了一根不要紧,不过是些银子的事儿。可是,车头出轨后造成的人员伤亡,物资损失,算谁的?因此贻误战机,导致大军不能及时得到补给,甚至于让建奴再有了喘息之机,又该算谁的?总之,偷盗别的东西可以忍,偷盗铁轨,绝对不能忍,一旦发现,就是牢底坐穿,遇赦不赦!”
听着崇祯皇帝杀气腾腾的话,苏茂相也只得躬身应是,打定主意回去后就先把这事儿给顺下来,顺便把那个叫沈颢的家伙给弄到刑部来,这种法家的人不弄到刑部,放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是浪费。
苏茂相刚刚走,完颜玉卓身边的侍女就匆匆忙忙的找了过来:“陛下,娘娘要生了!”
崇祯皇帝一惊,手中的奏章直接往桌子上面一扔,抬腿就向外走去,边走边吩咐道:“传御医候着!”
由不得崇祯皇帝不着急。
完颜玉卓本身年龄就小了一些,远不到二十四五岁那种最佳的生育年龄,虽然说草原上长大的女儿家身子骨要强壮一些,可是那个是太年轻了一些。
最重要的,是大明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剖腹产一类的,只能靠着稳婆的水平来接生。
哪怕是皇宫之内有着全天下最好的医生和接生婆,女人生孩子也一样是鬼门关上走一遭。
想到这儿,崇祯皇帝又把曹操给恨上了。
如果不是曹操那个家伙把华佗给砍了,估计现在的大明早就搞出来剖腹产了——不就是个开颅手术么,怕个毛啊。
当然,换成自己的话,崇祯皇帝觉得自己也会砍了华佗,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会儿的崇祯皇帝恨上曹操。
事情总得分两面辩证来看不是么。
或者说是双重标准也行。
只是崇祯皇帝的担忧有些多余了。
等崇祯皇帝匆匆忙忙的赶到了完颜玉卓的寝宫时,孩子都生完了。
张皇后和周皇后,还有袁贵妃和田贵妃,都已经赶到了。
而且张皇后和周皇后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张皇后见崇祯皇帝赶到了,便吩咐一句“且在此等候,哀家有话与皇帝说”,随之便示意崇祯皇帝向一旁走去。
根本就摸不清楚情况的崇祯皇帝随着张皇后走了一段路之后,见左右已经无人,便直接开口问道:“皇嫂脸色怎的如此难看?可是哪里不舒服?有没有传御医?”
张皇后去没有理会崇祯皇帝,直接吩咐道:“你等也先退开罢。”
向来跟着崇祯皇帝身边的王承恩和方正化闻言,便一起将目光投向了崇祯皇帝,直到崇祯皇帝点头示意之后,两人才退到了一旁。
崇祯皇帝实在是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张皇后这般大张旗鼓的把自己拉到一旁说话。
张皇后见自己与崇祯皇帝身边一个人都没有了,这才开口道:“皇帝,哀家问你,这婉妃的儿子,会不会成为大明的太子?”
崇祯皇帝的注意力立即就被儿子两个字给吸引了,当下便问道:“儿子?婉妃生的是儿子?”
见崇祯皇帝答非所问,张皇后心中不爽,怒道:“哀家问的是这孩子会不会成为太子!”
崇祯皇帝这才回过神来,哑然失笑道:“皇嫂何出此言?朕还年轻,又如何会早立太子?”
张皇后道:“不早立太子倒是应该的,免得让人生出了一些不该有的心思。可是哀家担心的是,这孩子到底有没有可能会在以后成为大明的太子?”
崇祯皇帝干脆的道:“没有!绝无一丝可能!便是连婉妃也是知道的,这孩子年纪大一些之后,便会封为辽王,就藩于辽东。”
张皇后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开口道:“哀家担心的就是这个,只要这孩子不会成为太子便好。”
崇祯皇帝好奇的道:“皇嫂为何担心这个?”
张皇后道:“这孩子的母亲是辽东的外族,又不是皇后所出,但是偏又占了皇长子的名分大义,若是不及早断了念想,只怕以后会生出祸乱。”
崇祯皇帝呵呵笑道:“皇嫂多虑了。朕自己都未到而立之年,若是说到立太子,起码也要二十年后才会考虑,现在说这些,太早了。”
张皇后恨铁不成钢的道:“可是这是皇长子!哪怕这孩子的娘亲是锡伯族的,也改变不了这孩子是皇长子的事实!大明臣的百官是些个什么德性你又不是不知道,万一这些人生出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你皇兄之鉴不远,不可不慎。”
其实崇祯皇帝在面对张皇后的时候,心里始终是有些虚的。
因为在原本那个崇祯皇帝的记忆里,天启皇帝的死跟自己是一点儿的关系都没有,甚至于自己都觉得天启皇帝的死有些莫名其妙。
可是穿越之后的崇祯皇帝不这么觉得啊,天启皇帝一死,得利最大的就是自己,前身到底有没有参与到天启皇帝落水的事情里面,当真是不好说的紧。
而张皇后又这般掏心窝子的对自己,说心里一点儿不虚,那纯属是扯蛋。
想了想,崇祯皇帝决定自己也把话说开了的好一些:“皇嫂,其实朕真没想过立太子的事儿,哪怕这孩子是周皇后所出也是一般的,只会早早的封王。
这几年,朕有多少个儿子,全部都早早的封王,然后带在身边调教,择其贤者而立之,但是时间怎么着也得等到二三十年之后了。
至于婉妃的孩子,朕也知道这孩子血脉的问题就已经注定了他没办法当大明的太子,所以也早早的跟婉妃说过了。
这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就会就藩于辽东,而且是向极北之地开拓,一如唐王叔等人故例。
朕,绝不让皇子里面出现废物,更不可能允许一个无所成就的孩子登上太子的宝座!”
听到崇祯皇帝这般说法,张皇后才算是放下了心来,转颜道:“那就好,太子一事,必须慎而又慎,皇帝也莫要怪哀家多嘴。”
崇祯皇帝笑道:“朕感谢皇嫂的关心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怪皇嫂。”
把事情说开了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道:“皇嫂不如随朕一起去看看孩子?”
张皇后笑道:“那便一起去罢,哀家还要和周氏再说说话儿呢。”
两人回去之后,负责接生的宫女已经将孩子抱了出来,崇祯皇帝接过来抱了一会儿之后,便递给了张皇后。
张皇后也不客气,抱着孩子便又拉着周皇后向着一边而去,直接吩咐袁贵妃和田贵妃各自回宫。
崇祯皇帝知道张皇后打的是什么主意,也知道张皇后要跟周皇后要说些什么,只是笑了笑,便向着完颜玉卓的寝宫而去。
身上只穿着小衣的完颜玉卓额头上的汗还没有完全散去,兼之天气炎热,整个人看着就如同从水里面捞出来的一样,便是连脸色都有些苍白。
见崇祯皇帝进来,完颜玉卓蹙眉道:“陛下可曾见过小阿哥了?”
崇祯皇帝笑道:“见过了,虎头虎脑的,很可爱。就是还没有长开,丑了些,等过些日子便好了。”
完颜玉卓正要开口说话,崇祯皇帝却笑着打断道:“你啊,还是好好休息吧,嗓子都哑了。这回朕没有陪在你身边,心里可还怪朕么?”
完颜玉卓勉强笑了笑,却强撑着睡意开口道:“不怪,替陛下生个儿子,玉卓心里骄傲的很呢。”
说完之后,完颜玉卓又接着道:“玉卓知道这个孩子以后当不了大明的太子,您要早早的把他册封出去,早点儿让他就藩。”
崇祯皇帝失声笑道:“哪儿学来的这许多乱七八糟的?”
完颜玉卓神色默然的道:“玉卓虽然读书不多,可最近也一直在看书,而且玉卓不傻,玉卓出身外族,这是躲不过去的。”
看着完颜玉卓娇憨的模样,崇祯皇帝笑道:“好了好了,朕知道了,以前不就是说过么,这孩子以后会封为辽王。朕金口玉言,自然是算数的。”
完颜玉卓闻言,精神头也好了些,哑着嗓子憧憬道:“不知道阿玛什么时候才能把给小阿哥的一千勇士准备妥当呢?到时候小阿哥带着勇士们驰骋在草原和极北之地,替他的父皇守疆,该是一副多武勇的模样?”
崇祯皇帝替完颜玉卓拂去额头上的汗水,笑道:“行了,别想了,还是先好好休息。等以后这孩子去了草原上,你可以和朕一起去看他不是?”
说了这么一会儿的话,完颜玉卓也实在是撑不住了,当下便握着崇祯皇帝的手睡了过去。
崇祯皇帝的心中却盘算开了。
今天从张皇后还有周皇后的反应上来看,很明显的就能看出来,大明其实对一个有着外族血脉的皇子接受程度不高。
更别说让这个孩子成为太子了。
其实,崇祯皇帝觉得强汉盛唐时的那些个皇帝们培养太子的模式就挺好。
别管这太子到底类己还是不类己,起码太子开府建衙,先培养自己的班底,等到要接过皇位的时候,自己已经有着可靠的班底,不至于一上台就抓瞎,被人当成傻子忽悠着玩。
甚至于老刘家的太子造反,都比别人家的牛逼——汉武帝这么牛逼的人物,太子刘据巫蛊之祸中被江充、韩说等人诬陷,因不能自明而起兵反抗诛杀江充等人。
老李家的太子,著名的喜欢玩人妖的承乾哥,那也是准备起兵造反的——敢造李二这种猛人的反,承乾哥的胆子有多大,可想而知。
如果换了其他朝代的太子,尤其是建奴的那几个所谓九龙夺嫡的太子,除了老老实实的等死之外,根本就做不到起兵反叛这一部。
九龙?九虫还差不多!
第407章 没点数儿的蛮子和煤矿
当然,皇长子,这个还没有取个正式名字的小家伙,以后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当一个辽王了。
如果实在不愿意,自己去把极北之地打下来称皇称帝的试试呗,再牛逼一点儿就等崇祯皇帝死后反攻大明,学习朱老四一般,别管是从自己弟弟的手里还是自己侄子手里,把皇位抢过来自己挑着担子上。
反正这肉都烂在锅里了。
崇祯皇帝不相信被自己教导起来的这些个儿子们会有哪个会不想着当汉人而想着当野人的。
哪怕是其中出几个废物也无所谓,反正自己养的起。
等完颜玉卓睡的沉了以后,崇祯皇帝才轻轻的抽出了自己被握着的手,悄然的走出了完颜玉卓的寝宫,吩咐道:“都好生伺候着,若是谁敢怠慢了,仔细你们的皮!”
此时张皇后与周皇后也一起走了过来,孩子也换成周皇后抱着了。
周皇后将孩子递给了崇祯皇帝后,勉强笑道:“睡着了,挺可爱的。”
等张皇后走了之后,崇祯皇帝才轻笑道:“皇后这是什么表情?今儿个朕努努力,赶明儿个就让皇后给朕生个皇子出来。”
周皇后这才噗嗤一笑,似羞似恼的道:“陛下当生孩子是什么了,还能说生皇子就生皇子啊?”
崇祯皇帝伸手指了指天空,笑道:“朕倒要看看,谁敢不给朕面子!”
肯定没有人敢不给崇祯皇帝面子,因为崇祯皇帝清楚的记得周皇后是生过儿子的,第一个生了个女儿,第二个估计就得是个儿子,这事儿没跑。
安排完乱七八糟的事情以后,崇祯皇帝也直接去了周皇后的寝宫,实现自己的承诺去了。
有了儿子的崇祯皇帝高兴的不得了,可是远在新明岛的朱聿键等人就高兴不起来了。
跺了跺脚,朱聿键哈出了一口冷气后道:“这破天气,不应该是夏天的么,怎么就成了冬天了?”
朱倬纮同样紧了紧身上的裘衣,哈着气搓手道:“他娘的,失算了,这回麻烦真的大了。”
朱存机同样满脸的不满之色,哼道:“按时节,这时候大明应该快秋收了,这破地方倒好,下起了雪来了!要不是这岛上的木对足够多,这他娘的得冻死多少人!”
朱聿键道:“拉倒吧,冻不死人,反正木头多,随便烧。就是那些蛮子的事儿又他娘的得拖下去了。”
朱存机道:“拖吧,反正也没有什么办法,不拖下去能怎么着?只能慢慢等着开了春再说了。”
朱聿键嗯了一声道:“也只能如此了。还有,得跟郑芝龙说一下,这棉衣必须得给咱们弄来,还有这棉花种子也得要,要不然明年可怎么过啊。”
朱聿键的话音刚落下去,屋子外面就是一阵寒风呼啸的声音,仿佛如同哨音一般的尖锐,而被寒风带起的雪粒,刚是噼里啪啦的打在窗户之上。
朱倬纮哀叹道:“这也太他娘的冷啦!这些个工匠里面就那么几个会织火炕的,这得弄到哪年才算完事儿啊!”
朱聿键挪了挪身子,让自己离着火盆更近一些,苦笑着说道:“忍忍,忍忍,再忍忍就好了,这事儿怪王叔。”
朱倬纮虽然心中不爽,却还是开口道:“这事儿王叔的决定是正确的,不怪你。”
就在李鸿基带着自己的手下和装备去帮助商继兴去怼其他的部落之后不久,新明岛的天气就开始变化了。
树叶开始变黄,满地的青草开始枯萎,花儿也落尽了,天气也渐渐的凉了下来。
继而变得更凉了些,天空中也开始慢慢的飘起了雪花。
而且操蛋的是,根本就没有留给朱聿键等人足够的反应时间——整个秋天甚至于持续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开始进入了寒冬之中。
朱聿键等人都好说,三个人毕竟身为藩王,家底都殷实的很,裘皮这种御寒之物,谁也不缺。
可是跟着三人来到新明岛的百姓可就遭了殃了。
朱聿键三人刚刚跑来新明岛的时候,正值是夏天,所以根本就用不着准备什么御寒之物,而这个夏天又显得长了一些,所以后来的百姓们也没有准备。
后果就是当不足半个月的秋季一过,大明的百姓们就得直面刺骨的寒风了。
哪怕是修建了屋子也不行——根本就没有在屋子里面修建火炕。
跟着崇祯皇帝混久了的朱聿键深深的知道民心有多重要,更清楚该如何去收买民心。
最后跟朱倬纮和朱存机两人一商量,先把会织火炕的工匠们派出去帮助百姓织起火炕来,然后再从百姓里面挑选一些人跟着学习,这样儿会织火炕的人就会越来越多,织火炕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而为了收买民心,三个人干脆决定等百姓的火炕都织完了之后再给三个王爷弄火炕这种玩意,自己先忍耐一些。
抄起温着的酒饮了一口之后,朱倬纮才砸吧着嘴道:“他娘的,堂堂的大明藩王啊,三个,过的这日子还不如大明的一个土财主,说出去谁信?”
朱聿键苦笑道:“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本王是信了。陛下说的对,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看看现在外面百姓们的反应就知道,咱们这一步棋算是走对了。”
整个新明岛上,大明的人口已经接近十五万之数,虽然大多数还是兵丁为主,可是零零散散的也有百姓们开始聚居在一起,甚至于连城镇的雏形都开始出现了。
就在三个原本的人渣,现在勉强算是合格的藩王下令先替百姓织火炕之后,整个新明岛上的百姓家内,供奉三个藩王长生牌位的人就多了起来。
整个新明岛的百姓们家内供奉的牌位挺有意思,最上面的自然是玉皇大帝——这是崇祯皇帝不断洗脑的结果。
其次就是崇祯皇帝自己的长生牌位,接着就是朱聿键等三个藩王的长生牌位。
朱倬纮又饮了一杯后,才开口道:“所以说,这事儿根本就不怪王叔,反而要感谢王叔才是,否则的话,咱们哪儿来的这般民心。”
朱存机同样饮了一杯后,笑着道:“可惜了,就是那些蛮子的事儿,也不知道李鸿基那家伙得多恨咱们三个呢。”
三人又一起饮了一杯之后,又一起长叹了起来。
李鸿基被派出去帮助商继兴去搞事情,同样也没有准备御寒之物——任谁都没有想到冬天会来的这么快。
但是李鸿基的小日子过得比朱聿键他们三个藩王可强得多了。
由于崇祯皇帝记得酒精这玩意是消毒的利器,所以穿越之后一边造了烈酒向草原和辽东以及日本贩卖,一边大量的提纯出来些酒精配发到了军中。
朱聿键三人出海的时候,酒精同样也没少带,就是为了防止有士卒在战场受伤后没有办法消毒。
但是种花家的百姓吧,总有一种天赋技能,就是把正事儿给干歪。
比如说这酒精,明明是消毒用的,可是现在就被李鸿基给掺了水,当成酒来喝了。
虽然说喝的多了脑袋也会像被人用锯子给锯了一般难受,可是这玩意毕竟是酒,好东西啊。
而商继兴身为新明岛的土著,对于哪里能避风能避寒,那可是比朱聿键他们这些人更清楚。
眼看着一下雪,商继兴就带着李鸿基找到了避雪的地方,一边饮着李鸿基掺了水的酒,或者说是掺了酒的水,一边美滋滋的憧憬着自己以后一统其他部落的美好未来。
实在是太美了,短短不过半个月的时间里,这个叫李鸿基的好兄弟就带着自己灭掉了两个不愿意服从于自己的部落。
尤其是李兄弟教给自己筑的那个叫京观的好东西,当真是怎么看怎么好看,怎么看也看不够。
时间不用太长,估计只要两年的时间过去,自己就能完整的统一这片大陆。
到时候是让他们那个皇帝封个王,还是干脆把他们也给赶走,自己独占这片大岛,到时候就得看自己的心情如何了。
想到这里,商继兴的心头越发的火热,举起酒杯对李鸿基道:“请!”
李鸿基同样的举起酒杯,笑道:“请!”
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之后,李鸿基才问道:“商兄弟,只是不知道这冬天还有多久才会过去?”
心里掰着手指算了算天也没算明白到底是多久的商继兴最终有些丧气的道:“总得有一两百天的时间罢。到时候外面就不会飘着白色的雪,地上也会长出绿色的芽,吃的也会慢慢多起来。”
李鸿基嗯了一声后,暗自盘算了一下。
这些个蛮子实在是太没谱了,到底是一百天还是两百天?这他娘的相差一倍呢。
而且一百天就是三个月还多的时间了,如果是两百天,这岂不是要六个多月的时间?
这破岛子上面有六个月的时间屁事儿干不成,那还搞个屁,别说是开疆扩土了,搞不好还得指望大明本土不断的运送物资来养活新明岛呢。
想到这里,李鸿基便对商继兴道:“商兄弟,你先喝着,我出去瞧瞧士卒们都怎么样儿了。”
说完之后,便对着李过使了个眼色,叔侄二人一起走出了山洞。
来到一个全是明军士卒休息的山洞之后,李鸿基才开口问道:“你怎么看?”
李过道:“回叔父大人的话,其实侄儿觉得这蛮子头领的话有些不尽不实。再怎么说,他也是在这岛上面土生土长的,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冬天有多长?我觉得倒是有可能是这蛮子根本就不会算数,搞不清楚一百多天和两百多天到底相差了多少。”
李鸿基嗯了一声,说道:“倒也不无可能。这些个蛮子,当真是不学无术,什么事儿不是用很多就是很多很多,不是用很长就是很长长多,乱七八糟的也没有个定数。难怪是圣人不到之地。”
李过干脆道:“且不管他,咱们就先按着正常的冬天来算,估计这地方跟大明也还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只是气候正好相反了而已。大明的冬天既然有三个月左右,那这里的冬天其实应该也是差不多,就算是长一些,四个月的时间也足够了。咱们且耐心的等着开春了,再去办王爷交待的事儿。”
李鸿基嗯了一声,吩咐道:“都听到了?等雪停了,且先把这里的消息向三位殿下传过去,好早做准备。”
等传令兵躬身应是之后,李鸿基才带着李过回去了商继兴所在的山洞里面。
此时的商继兴已经喝的满脸通红了,眼球都已经开始有血丝出现,神情之中,已经带上了七八分的醉意。
李鸿基见状,笑道:“商兄弟,这附近还有多少个部落?”
商继兴迷迷糊糊的嗯了一声,带着满嘴的酒气道:“还有,还有六七个吧,不过都离的不近。反正,最近的一个,也要走上半天的距离。”
李鸿基见商继兴已经这般模样,连接着问下去的兴趣都没有了。
这家伙明显已经喝多了,而且所谓的走上半天的距离到底是多远?
十里?二十里?
这些个该死的蛮子!
得到了李鸿基派人送过来的消息后,朱聿键和朱倬纮,还有朱存机三人同意是暗骂了一声该死的蛮子。
怎么就不能好好的计数呢?一百天和两百天那他娘的差的有点儿太多了啊!
真是不知道到底是商继兴那个蛮子故意的,还是说蛮子们真就他娘的没有点数?
事实证明了,蛮子们是真没数。
整个冬天虽然也难熬了一些,可是在有着随便烧的木头和石碳,还有火炕的情况下,朱聿键三人还是带着治下的百姓们一起渡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