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那些矮矬子们来说,被大明打的叫爸爸的时间还没有过去太久,老实一些是应该的。
  而矮矬子们自己内部争权夺利又是乱的一批,谁都想当大头,貌似日本的战国时期还没过去多久?
  对于崇祯皇帝这样儿的历史小白来说,如果不是有着锦衣卫的情况报,丫的根本就不清楚现在德川幕府已经换成了第二代征夷大将军德川秀忠。
  崇祯皇帝一直以为德川幕府就是德川家康来着,因为只有这么一个名字熟悉。
  不过不管怎么说,锦衣卫所递交上来的情报中明显的显示出了一个问题。
  第一代的德川幕府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一直在寻求能恢复与大明朝贡关系的办法。
  还有就是,虽然换成了第三代的掌权人,德川家光这家伙脑袋坏掉了,因为不爽天主教,所以想着要闭关锁国。
  早在天启四年的时候,德川家光就便下令与西班牙断交,英国看到失去了商机也退出与日本的贸易。
  自此之后,矮矬子德川家光的锁国体制逐渐建立,对于基督教来说绝对是一个坏消息。
  这意味着基督教在德川幕府看来已经几乎失去了在经济方面可以利用的价值,并且在思想文化方面成为遏制儒教学说这一官学的地位的主要威胁。
  因此,被严厉地打压成为基督教徒在德川家光时期无法逃脱的命运。
  当然,德川家光抽什么疯,崇祯皇帝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只怕还恨不得帮他出点儿主意什么的,好让他抽的更厉害一些。
  只是刚想完,崇祯皇帝又是一阵可惜。
  石见银山那个好地方好像是在日本本州岛而不是九州岛。
  跟德川家光商量这中日友好七条,如果说租借的是九州岛,成功的可能性倒是很大。
  可是如果换成了租借本州岛,那估计就真个没有人敢签这么个条约了——加一起就那么大点儿的地方,自己再把本州岛给租借了,那德川家光住哪儿?
  本来就不太灵光的脑筋会不会因此而抽疯?
  真要是把这些矮矬子们给逼的全体转职成了倭寇,那最后还不是老子操心上火?
  崇祯皇帝这边儿不住的胡思乱想,尚丰依然记得要向崇祯皇帝谢恩。
  等尚丰谢恩之后,崇祯皇帝又笑道:“且先看看罢,朕的旨意估计过上一两个月就能到了日本,使者再回来,差不多又是一两个月的时间。倘若德川家光真个奉诏了,那朕的册封诏书就随着爱卿一起回琉球。倘若德川家光不奉诏,朕自然会命大明水师去替爱卿讨个公道。只是如此一来,这时间可能就拖的久了一些。”
  想了想,崇祯皇帝又接着道:“倘若爱卿着急的话,可以将奄美岛租借给大明,届时大明水师也算是师出有名?”
  租借这种事儿,换在一些正常的国家身上,估计就没有几个会同意的。
  螨清除外。
  但是,还有一些国家并不太正常。
  比如说朝鲜,还有琉球。
  早先的朝鲜王李昖和现任的琉球国王尚丰虽然没什么交情也不可能有交情,但是心里想的事儿却是大致上相同的——请求内附。
  对于李昖和尚丰来说,国家神马的都是浮云,交给大明爸爸管理更省心,自己安安稳稳的当个王爷,就此住在大明多好。
  而崇祯皇帝此时居然提出了要租借奄美诸岛以帮助自己取回失地?
  这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不答应的是傻子!
  别说是奄美诸岛了,只要大明爸爸愿意,本王现在就立即派人回琉球去取山川户籍民册还有印玺,统统交给大明爸爸以求安安稳稳的册封个王位。
  至于琉球王的位置,本王不稀罕,唯一担心的就是大明爸爸看不上眼。
  尚丰又起身道:“启奏陛下,小臣愿将奄美诸岛赠与大明,请陛下万勿推辞。”
  根本就不知道尚丰一心想要内附的崇祯皇帝突然开始有些狐疑了起来。
  反正崇祯皇帝觉得换成自己的话,根本就不可能答应的这么快——谁要是敢跟自己提出租借一块地盘儿什么的,不把丫祖上十八代祖坟刨喽这事儿都不算完。
  可是这尚丰的脸色看着又极为诚恳,丝毫不像是作伪,难道还真有这么大方的?
  还真个把大明当亲爹了是咋的?
  可是想想也不太对啊,历史上大明的最后一口气,南明小朝廷完犊子了之后,这琉球可没跟着一起完犊子,而是转身投向了螨清爸爸的怀抱,开始接受螨清的册封了。
  对于琉球接受螨清的册封,崇祯皇帝倒是能表示理解。
  大明凉了,总得再找个靠山不是?尤其是像琉球这种小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爸爸罩着,那真的很容易就会被灭国。
  只是眼下这个尚丰这么激动干什么?
  既然想不清楚,崇祯皇帝也懒得去想了。
  你丫的敢给,朕还不敢要了?早就打着刘备借荆州主意的崇祯皇帝干脆笑道:“尚爱卿说笑了,大明身为宗主国,又怎么会要番国之地?传了出去,岂不成了我大明恃强凌弱了?”
  尚丰却是干脆道:“启奏陛下,此乃外臣一片心意,求陛下成全。”
  既然你这么诚心诚意的给,朕还是再拒绝一番罢:“此事休要再提,大明只要租借奄美岛以为水师基地,如东江之例,朕会派水师驻扎以保护琉球。”
  尚丰也是个知情识趣的,虽然不知道崇祯皇帝为啥一直拒绝自己双手奉上奄美岛的一片好意。
  但是,只要崇祯皇帝表示要在奄美岛驻军保护琉球,那除了大明天朝上国之外,谁还敢动琉球半分汗毛?
  如此一来,大喜过望的尚丰也是投桃报李,拜谢道:“外臣多谢陛下恩典。只是驻扎大军,毕竟糜费颇多,外臣愿负责驻军的饷银以及一应的粮草供应。”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开口道:“爱卿既然有这份心,朕也就不再推辞了,毕竟大明此时用兵之处颇多,也容不得朕推辞。”
  瞧这意思,大明皇帝本来是打算连军费都不让自己出的!
  尚丰当真是感动了,不愧是天朝,不愧是大明爸爸,有大明爸爸保护的感觉真好!
  等尚丰千恩万谢的退下之后,崇祯皇帝才脸色一转,吩咐道:“通知曹化淳还有许显纯,那些油盐和福寿膏什么的,往日本可劲的卖,除了建奴和林丹汗那边所需,剩下的全部卖到日本去。”
  王承恩这下子可就抓瞎了。
  斟酌一番后,王承恩才躬着身子道:“皇爷,曹公公那里的油盐还好说一些,许提督那边的福寿膏可就不成啦。皇爷,就算是锦衣卫的人在南洋之地再怎么搜刮,这罂粟一年的产量可就在那儿,没办法产出这许多的福寿膏。如今光是建奴之地,基本上就消耗了一大半,南洋各国的存量也是不多了。”
  崇祯皇帝心知王随恩说的是事实。
  罂粟这玩意不是今天种下去明天就能长出来鸦片,总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
  而成长之后,还需要取鸦片,提炼一番之后才能变成黄台吉那伙子建奴吸食的福寿膏。
  提炼同样也是需要时间的。
  这么一来,这福寿膏的产量有多坑人也就可想而知了——要不然这玩意怎么会那么贵。
  当然,不排除自己心黑,把价格定的高了一些。
  暗自惭愧了一番的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命锦衣卫暗中接触那些番邦的蛮子,看看他们手里有没有,有的话就买,最好是引着那些蛮子去种罂粟才好。”
  崇祯皇帝忘了在哪儿看到过,说是种这玩意很伤地力,基本上种过罂粟的土地再种别的基本上都是不成的。
  既然种罂粟有这种好处,那就引诱着那些蛮子去种罢,只要不是在大明的土地上种植就好。
  至于说因此而诱发鸦片战争?
  崇祯皇帝不在乎会不会发生鸦片战争什么的,大明可不是螨清那个菜鸡。
  现在葡萄牙人在澳门老实的跟猫儿一样,犯事儿就会被县令捉去打板子。
  等到台湾的荷兰人以及辽东的建奴也被清理掉之后,谁先发动鸦片战争还不知道呢,现在担心个毛线。
  崇祯皇帝正自想着,刚刚出宫不久的许显纯又回来求见崇祯皇帝。
  行礼之后,许显纯躬身道:“启奏陛下,龙虎山张显庸张天师和少林寺彼岸海宽大和尚已经到了京城,正在候旨。”
  崇祯皇帝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打算让张显庸和彼岸宽海配合段小荣一起弄本《佛本是道》出来,结果事儿一多就把这茬子事儿给抛诸于脑后了。
  向来觉得自己时间不太够用的崇祯皇帝当下也不耽搁,干脆吩咐许显纯道:“带他们两个,还有段小荣前来见朕。”
  段小荣此时无比庆幸自己很听话。
  别的不说,起码自己就不用跟那个叫陈默的官员一般住在诏狱里——起码自己还能经常去醉红楼什么的逛一逛,那个叫陈默的兄弟可就苦逼的很了。
  而且,自己现在也算是有编制的人了,而且还是天下第一牛逼的锦衣卫编制,不管是到了哪家青楼,我段小荣都是大爷。
  如今受到崇祯皇帝的召唤,段小荣又怎么可能不积极?
  只是段小荣很积极,正一道龙虎宗第五十一代天师张显庸和少林寺的彼岸海宽大和尚可就一直在心里打鼓了。
  虽然崇祯皇帝登基之初都是上过贺表的,崇祯皇帝也都有册封诏书,可是崇祯皇帝和喜好修修的嘉靖皇帝明显不同啊。
  这位爷自从登基之后,就跟两家都没有什么往来,哪怕是陕西大旱成那个样子,这位爷都没有传诏龙虎山和少林寺搞什么求雨的活动。
  如今却突然之间两人一起召唤进京城,这事儿怎么想都透着一股子古怪。
  只是皇帝的旨意下来了,通常情况下就由不得人去拒绝——通常来说,敢拒不奉诏的都是胆子特别大的。
  尤其是这位爷,依着满大明都知道的草原之上十余座京观的事迹来看,拒这位爷的诏,那需要的胆子更不是一般的大能行的,得是特别大才行。
  否则的话,还是好生掂量掂量自己的大好头颅再说吧。
  而张显庸和彼岸海宽大和尚自认为自己修行还不到,还需要在这滚滚红尘磨炼,那就更不能恶了这位爷了。


第333章 一切罪孽归于贫僧
  所以张显庸和彼岸海宽大和尚在见到崇祯皇帝的时候,心里的那种忐忑不安的感觉,是怎么也挥之不去的。
  幸好两个人一个长年修道,另一个长年礼佛,镇定功夫还是有几分的,倒也不至于失礼。
  而崇祯皇帝看着身宽体胖的彼岸海宽大和尚,更是在其自称贫僧之时笑道:“朕看大和尚身宽体胖,倒是一点儿也不像个贫的样子。”
  崇祯皇帝的话一出口,张显庸和彼岸海宽心中都是一松。
  既然崇祯皇帝开口就是这种玩笑话,那说明问题就不会太严重。
  定了定神,彼岸海宽大和尚先是宣了个佛号,接着又礼拜道:“陛下说笑了,贫僧每日里也不过是粗茶淡饭度日,只是心宽了些。心宽则体胖。”
  崇祯皇帝呵呵笑了笑,却没有再接这个话茬。
  小时候还以为少林寺乃是天下武学的泰山北斗,里面的和尚个个都是得道高僧,都是电影少林寺里面的那些大师。
  只是后来爆出来的那些为失足妇女开光还有早八晚五开宝马一类的消息,让崇祯皇帝才真正的见识到,哪怕是自称六根清净的出家人,其中也不乏一些鸡鸣狗盗之徒。
  难怪苏东坡写下了日落香残,去了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栓。
  对于彼岸海宽大和尚,崇祯皇帝倒还是心怀一定的敬意的,毕竟从锦衣卫报上来的消息来看,这是一个真正的佛门子弟,身上找不出来那些乱七八糟的毛病。
  只不过,现在的崇祯皇帝并不会因为彼岸海宽大和尚自己勤修佛法而改变自己对于佛门的看法。
  这玩意还不如道门的那一套呢。
  道门讲究的是爱信信,不信滚,只要别打扰老子修仙就行。
  可是佛门偏不,总是想方设法的劝着你信。
  关键是信不信的无所谓,出家这事儿可就很操蛋了。
  一方面是男人女人出了家,谁来生孩子养娃?全信了佛,这国家有几代人都出得起家?
  另一方面,放贷收租这些破事儿,佛门的秃驴们可是一点儿没少干。
  没比戏文中的黄世仁强哪儿去。
  好歹人家牛鼻子里边还出过全真教的王重阳这么个人物让崇祯皇帝有点儿印象。
  至于佛门么,呵呵哒。
  不管是围攻光明顶还是收留出家的建奴福临,都让崇祯皇帝对于这些秃驴提不起什么好感来。
  幸好崇祯皇帝好歹知道事情要分两面来看,人也是有好有坏,否则的话,估计后世可能会拍一出暴君火烧少林寺的戏码出来。
  定了定神,崇祯皇帝才道:“朕之所以诏二位进京,实在是有一件大事要和二位商量,毕竟事关道门与佛门之间,不得不慎重。”
  张显庸和彼岸海宽二人心中同时咯噔一声。
  事关佛道之间,还能让崇祯皇帝如此慎重的事情,绝对不多。
  说不定就是要改变什么政策一类的事情,到时候影响绝对不会小就是了。
  崇祯皇帝却不理会两人,反而指了指面前桌子上的四本书,吩咐道:“分给张天师和大和尚看。”
  王承恩躬身应了,将桌上的四本书分别递给了张显庸和彼岸海宽。
  只是两人一接过书,面色也是古怪了起来。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
  这两本书,整个大明朝不知道的人还真不多。
  当然,有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两本书的名字,可是其中的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燃灯道人,玉皇大帝,猴子,唐僧,却基本上没有几个人不清楚的。
  尤其是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有猴子大闹天宫的故事,民间口口相传之间更是精彩。
  但是这和崇祯皇帝把自己两个人弄到一起有什么关系?
  见两人面色古怪,崇祯皇帝便开口笑道:“两位都知道昊天上帝与玉皇大帝罢?”
  这事儿跟人家佛门明显就没有什么关系了,难道让彼岸海宽跳出来说是如来佛祖去的天庭救驾,所以如来佛祖是最牛逼的?
  彼岸海宽觉得自己没傻到那个份上。
  中原天子向来是被尊为天子的,西方的如来佛祖去救玉旁的驾?这不是搞笑是什么?
  甚至于连彼岸海宽也不得不承认,在西游记之中,如来佛祖是奉了玉帝的符诏才去的——如来佛祖也不过是五方五老之一罢了,还是要听玉皇大帝调谴的。
  张显庸拱手道:“启奏陛下,先有昊天上帝,后有玉皇大帝,只是时至今日,民间早已区分不清谁先谁后,甚至于认为两位大帝就是一人。”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道:“此事朕亦知晓。我道门佛门,诸仙佛菩萨实在是太多,便是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之中,便是有许多相似却又截然不同之处,因此,朕欲定其本源。”
  张显庸和彼岸海宽悄然交换了一下眼色。
  定其本源?怎么定?说白了还不是定下谁老大谁老二,谁又该服从谁的管理?
  可是道门佛门本来就是两回事儿,各说各的理也就算了,强行捏合到一起,到时以谁为尊?
  崇祯皇帝却好像是没有看到两人的小动作一般,反而接着道:“所以嘛,朕想着是不是能统一一下?”
  此时张显庸和彼岸海宽觉得崇祯皇帝的形象竟然是那么的高大,甚至于已经超越了始皇帝。
  人家秦始皇也不过是想着把六国文字度量衡什么统一下,到您这儿就是把神仙也给统一下?
  纠结了半晌,张显庸才想起来崇祯皇帝刚才说的是道门佛门,而不是佛道。
  道佛与佛道一字之差,但是在崇祯皇帝心中的地位却是相差千里之遥。
  尤其是佛道二字说起来比道佛二字更为顺口的情况下。
  这说明崇祯皇帝心中是向着咱道门滴!
  本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精神,张显庸抢在同样反应过来的彼岸宽海和尚之前开口道:“陛下英明!”
  彼岸宽海原本还想反而,只是张显庸已经明显表示了赞同,而自己现在所能做的,也只是为佛门争取利益最大化而已——要不然硬顶皇帝的意思,等着火烧少林寺?
  别以为就秃鹰敢干这事儿,在大明有着活阎王称号的许显纯干起这种事儿来,估计比秃鹰还要凶残。
  不想佛门就此被灭的彼岸宽海大和尚无奈之下,也只得躬身道:“陛下英明。原本诸天神佛数量就颇多了一些,其中职业更是混乱,若是统一,倒也是有许多好处。”
  张显庸接着道:“启奏陛下,诸天神佛,自然是以天帝三清为尊,只是不知其下又是何人?”
  张显庸这句话把崇祯皇帝给难住了。
  按着张显庸话里的意思,玉皇大帝和三清差不多是同等级的,可是再向下呢?四帝?六御?五方五老?六丁六甲?四方揭谛?
  真他娘的多,太乱了,看起来不统一下是不成的。
  崇祯皇帝想了想,发现反正现在是大明,朕把《佛本是道》给改头换面一番,大不了再把起点上的那些洪荒流都给抄一下,你梦入神机和点娘再怎么厉害,还能跑到大明来找朕要什么版权费不成?
  想到这儿,崇祯皇帝便笑道:“咱们便慢慢说道说道罢。
  先有鸿蒙后有天,盘古更在开天前。
  朕的意思么,就是先有鸿蒙,鸿蒙演化混沌,诞生了盘古及三千先天魔神。
  盘古开天而身殒,精气化为三清,精血化为十二祖巫,大脑则化为玉皇上帝。
  因受盘古开天遗泽,诸魔神及三清祖巫等都愿奉玉皇大帝符诏。
  先天魔神之中,女娲造人,伏羲教化于世,三清各自立教传下道统。
  只因玉皇大帝转世历劫登仙之后,天庭无可用人手,这才三教三商封神榜。
  只是西方教与三教相争后,老子出关化胡为佛,西方教这才改为了佛教。”
  信口开河了半天,崇祯皇帝发现自己说的这些其实也是乱七八糟的,基本上不成体系,心中不由得暗恨当初没有好好将《佛本是道》给好生的背下来,顺便再多背上几本洪荒流的神作。
  如今真正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想了半天也没想好下面怎么编的崇祯皇帝干脆指了指一直侍立在旁边不曾开口说话的段小荣道:“张天师和大和尚稍候可以跟这位段小荣一起探讨一番,总之要整理清楚,让百姓们能清楚的知道拜的到底是何方神圣。”
  想了想,崇祯皇帝又接着补充道:“还有,玉皇大帝化身万千,西方那些蛮子们所讲的上帝便是玉皇大帝的化身之一。”
  张显庸和彼岸海宽这才弄明白崇祯皇帝心中到底想的是什么事儿。
  丫的根本就不是冲着佛教来的,也不是冲着道教来的,而是冲着人家西方的上帝去的。
  可是人家西方的传教士来传教,貌似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吧?也没说什么强制人信不信的,也没干什么奸淫掳掠的事儿,跟白莲教比起来就像是一朵纯洁的白莲光一样?
  但是,别管皇帝陛下是瞧着西方蛮子们不顺眼,还是异想天开的化胡为佛或者干脆是为了以后去攻打西方的蛮子们做准备,总之这事儿对于佛道两家来说都算是好事儿。
  有好处的事儿有什么不能干的?尤其是对于彼岸海宽大和尚来说,哪怕是让道家占点儿便宜,也比便宜了西方的蛮子们要强的多。
  张显庸和彼岸海宽对视一眼后,便一齐躬身应是。
  只是不防崇祯皇帝突然之间咳了咳嗓子,又接着道:“还有,朕承天受命而生,自然是要一统八荒六合,凡是为国捐躯者,死后自然可以选择是投胎富贵人家或者上天为天兵天将,亦或进入西方灵山聆听佛法,成为护法罗汉。还有,世间贪污枉法欺压百姓却又不思为百姓办事,不思悔过者,死后必然有十八层地狱在等着他们。”
  崇祯皇帝脸不红气不喘的说出了这番话,张显庸和彼岸海宽却是脸都红了起来。
  两人都想问一句,陛下您为何如此的不要脸?
  崇祯皇帝这种搞法,摆明了是要把崇祯皇帝自己推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去——承天受命,诸天神佛都要给面子,地府阎王也要听崇祯皇帝的指示。
  如果这还不够至高无上,还想怎么样?直接神化为天帝下凡?
  想想都觉得蛋疼。
  彼岸宽海再也忍不住了,干脆躬身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陛下此言有误。我佛家导人向善,战场征战,杀人如麻,又如何能入灵山净士?”
  崇祯皇帝斜了一眼彼岸宽海大和尚,冷笑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佛家的教义没错吧?不在战场之上杀人,难道要去民间杀人?左右都得先杀人,手中才能有屠刀,不然如何放下?”
  见彼岸宽海还想要再辩,崇祯皇帝又接着冷笑道:“再者说了,朕说他们放下屠刀后能去灵山,那就是能去,你不信?不信让佛祖来跟朕说!”
  崇祯皇帝的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屠刀毕现,杀气腾腾了。
  而彼岸宽海只是一个常年吃斋念佛的和尚,又怎么抵的住在草原上连筑十余京观的崇祯皇帝?
  当下被噎的一句话也说不出的彼岸宽海和尚只是一个劲的转动着手中的佛珠,口中低念了数声阿弥陀佛之后,才开口道:“陛下说是,自然就是,一切罪孽,尽归于贫僧一人,阿弥陀佛。”
  为了保全佛门,不至于在激怒崇祯皇帝之后再现武宗灭佛之事,彼岸海宽大和尚最终还是选择了屈服在崇祯皇帝的淫威之下。
  只是崇祯皇帝却又不满意了。
  你们他娘的一个个的劝人出家修佛,可是修佛的结果呢?
  谁成了佛朕是没看到,可是这一个个的都他娘的抛家舍业,置父母妻儿于不顾,说出家就出家?
  更操蛋的是还有那些犯了大罪的,动不动就是出家,不是跑到道观就是跑到庙里以求庇护。
  这他娘的当大明律是什么?
  还有你们占的那些田地,朕还没来得及追究呢!
  就这,你还跟朕唧唧歪歪的扯什么佛门净地?
  崇祯皇帝不开心,其他人开心的可能性就基本上为零了。


第334章 金汁是个好东西
  冷冷的盯着彼岸宽海大和尚,崇祯却是吩咐道:“自即日起,着锦衣卫联手东厂,查访所有出家之人。无论僧道,但凡有做奸犯科之记录者,一概通知地方官府锁拿归案,依大明律论处。”
  彼岸宽海大和尚急道:“陛下!?”
  崇祯皇帝冷笑道:“怎么,不行?”
  彼岸宽海大和尚又被噎住了。
  崇祯皇帝话里的冷意,自己怎么可能听不出来?
  可是现在的情况在于,放任锦衣卫搜查,这天下间的僧人可就都倒了大霉了。
  其中会人为的造成多少冤假错案先不说,这种事本来就是避免不了的,厂卫联手的情况下,冤假错案相对来说已经会少很多。
  但是,有很多的僧人是真的犯了事儿的!
  不知道有多少原本是杀人越货的江洋大盗不知道怎么着一抽疯就跑来出家信佛。
  而佛门又号称大开方便之门,渡人向善。
  这些人既然放下屠刀,佛门自然要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就连道家在这一点上也没强到哪儿去。
  只是厂卫一旦查出来之后再报给官府缉拿归案,那这些人的修行可不就白废了?
  可是要让彼岸宽海大和尚开口说出“不行”这两个字,却是话到嘴边几遍又咽下。
  哪怕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如果说为了现在的一时坚持,后果是换来眼前的这位皇帝一怒之下强行灭佛,那罪过可就真的大了。
  想了半天,彼岸宽海大和尚也没有想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来,又见崇祯皇帝一直冷冷的盯着自己,只得无奈的躬身道:“陛下英明。”
  崇祯皇帝却是冷哼了一声,朕英明不英明用不着你来夸,再他娘的招惹朕,下一步就是你们的庙产一体纳税,你要不要了解一下?
  见彼岸宽海大和尚就此屈服,崇祯皇帝才展颜道:“这才对嘛,天下间何人不是大明的子民?教法再大,能大得过国法?大和尚与张天师一起配合段小荣将书写出来,使我大明子民人人得以清楚从盘古开天至今各路神明突然是怎么回事儿,便是功莫大焉。”
  彼岸宽海和张显庸只得躬身应是,好的坏的都让您老人家给说了,让我们能怎么选择?
  一边是听话还能得些好处,一边是您老人家手里那把明晃晃的屠刀在脖子上面比划个不停,这事儿换谁能不害怕?
  但是这事儿吧,还真就有不害怕的。
  比如说那些选择了造反的牛人,比如说奢崇明,比如说安邦彦。
  这哥俩觉得大旗都举起来了,还害怕?害怕是不可能害怕的,直接杀官造反也就是了。
  尤其是安邦彦。
  万一能把那狗皇帝给赶下来,奢崇明当了皇帝,自己岂不是理所当然的大国师?
  到时候想要什么好处没有?
  盯着前方的永宁城墙,安邦彦对奢崇明道:“再加把劲儿,只怕过不了两日,就能拿下永宁了。”
  奢崇明实际上没有安邦彦这么乐观。
  之前就被朝廷给怼的欲仙欲死的奢崇明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奢寅被问下叛乱所杀,奢崇明实际上是打算老死在水西算了的。
  怼朝廷的代价太大了,好死不如赖活着啊。
  只是儿子奢寅死于乱兵之后,奢崇明就觉得还是反了吧,反正老子都绝后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歉意的看了安邦彦一眼,心中暗道了一声抱歉之后,奢崇明道:“差不多罢,看明军的阵势,只怕他们的弹丸和补给也是不足,这几日里火炮都点的少了。”
  安邦彦嗯了一声,也认同了奢崇明的看法。只是可惜了奢寅那个好孩子,若不是为了激起奢崇明的友心壮志,自己倒还真的挺看好奢寅。
  定了定神,安邦彦道:“不如你去喊话吧,汉人不是有句话说是攻心为上么,能劝降就劝降。”
  奢崇明却是摇了摇头道:“劝降是要劝的,只是大长老别抱太大的希望。如今那狗皇帝威势日盛又极擅于邀买人心,如今大明上上下下有几个不念他好儿的?只怕这永宁镇里边不杀个干净,根本就没办法将他们劝降。”
  安邦彦笑道:“这个我也知道,便是现在,咱们族中也有不想人不愿意打仗,只想着过安稳日子。但是这世界毕竟是个吃人的世界,哪儿有那么多的安稳日子过?如今不是天灾就是人祸,不趁着这个机会复兴彝族国,只怕以后再也没有这等好时机了。到时候,你我还不是继续受汉人欺压?”
  只是这番昧着忍心的话说完,便是连安邦彦自己也是老脸一红。
  朝廷对于自己这边儿的百姓,管理上其实根本就不像汉人那么严格,甚至于可以说土司就是类似于一种自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