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难择路-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李长乐和刘安俩,半路就不知走哪儿去了。李得一也没管他俩,这俩人尽给他添乱,没事儿就总偷着瞅女人衣裳,惹得店家频频投来质疑的目光。这会儿走了,李得一还挺高兴甩了俩累赘。
在老店盖璞暖,李得一定了两千套棉花被子,两千套铺盖垫子。
在老裁缝铺子粱体裁,李得一定下两千套军服。
这军服的样式,李得一亲自与粱体裁的掌柜商量定下,在大体照办朱禄臣步卒军服的基础上,又在细节处做了些改动,使之整体看上去别具一格。比如李得一要求掌柜的把衣领改为硬质衣领,并在上面刺绣一朵漂亮的黄色领花。
在老鞋店祖千里,李得一定了两千双千层底粗布鞋。
三家店里,李得一全部要得中档料子,并当场支付枚金钱作为订金。悍马大爷跟着辛苦一天,亲自驮着一箱金子,跟在李得一身后。
晌午吃饭时,李得一特意提前半个时辰赶到石康城最好馆子,点了一桌上等席面,款待悍马大爷。
朱标头次知道,原来这头异种骡子,居然是吃肉的,还喝酒!
悍马大爷的胃,不是一般的大!整整造进去三大桌上等席面,光贡鸭就吃掉六个,李得一吃的都没他多。
吃完饭,李得一打包了八百分牛肉小笼汤包,让店家临时雇人,使大马车拉到北校场。
七百八十个兵卒一人一份,李无敌自己吃二十份。
入伍头一天就有牛肉馅儿的包子吃,可把这些新兵给高兴坏了,吃得那叫一个欢实。不少人吃着吃着还哭了起来,李得一上前一问,他们都说自己爹娘都没吃过这么好的肉包子,自己这个当儿子的却先吃了,真是不孝。
李得一暗暗吩咐朱标,把吃牛肉汤包吃哭了的,都记下来,留待以后重点提拔。
下晌,李得一让朱标对着这些兵卒口述军规,让这些兵卒努力记好,并且说,谁明天还能记得三条以上,谁还有肉包子吃。晚饭兵卒吃的是大米饭搭配梅干菜肉汤。
晚上,李得一让朱标开始总盘账,把白天花的钱算出总数,报给自己。
朱标忙活到深夜,总算及时算了出来,结果来到李得一门口发现他已经睡下,只好又回去,等明天再报告。
这一天下来,朱标实际操办的事情,比他过去跟着宋连半年接触的都要多。但朱标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并未出什么大纰漏。
第二天,李得一接过朱标的报告,装模作样看了几眼,夸赞朱标两句,就给他布置下新的任务。反正都是他爹朱禄臣的钱,李得一才不在乎,不过是为了锻炼朱标,让他知道钱到底能干吗罢了。
李得一让朱标去检查兵卒背诵军规的情况,并且严格按照检查结果,安排这一天的三顿饭。能背出三条以上的,有肉包子吃。背不出来,今天就只能吃大米饭就咸菜。
上半天李得一让兵卒背诵军规,下半天,李得一开始教兵卒辨识左右。从这天开始,新兵训练就算是正式开始。
李得一这几天练兵的种种举动,自然全被被朱禄臣派人盯着。
朱禄臣看着手下人报上来的奏报,一时也有些摸不着头绪。“这位李副团长要干什么?他这看着不像是要招募训练兵卒,反倒是像请客。给这七百八十个兵卒,又是好吃好喝,又是铺盖衣裳,甚至还给发布鞋。这李副团长,倒是挺大方,孤王且看看他这样能练出什么精兵来。”朱禄臣皱着眉头,决定耐心继续观察下去。
正式训练开始的第七天,头一批八百套铺盖和被子总算是到了。自然的,能够把军规磕磕巴巴勉强背诵下来的那批兵卒,首先领到了崭新的铺盖和被子。
这一下就激起了兵卒们背诵军规的热情,往日里晦涩难背的军规军纪,终于变得朗朗上口。
第八天,崭新的粗布鞋到了!李得一只要了中号和大号两种型号。随着饱饭顿顿吃着,以后这些兵卒都会比现在胖些,因此李得一没要小号鞋。
这些兵卒在新鞋的刺激下,纷纷发奋图强,终于把军规全都磕磕巴巴地背了下来。
这段时间,李得一依然在努力的教导这些兵卒辨识左右。不少兵卒刚开始还能分清左右,但李得一只要喊出向前转,向后转,转一两圈之后,大半兵卒都会忘记左右。剩下那半,大部分也是蒙对的。没办法,聪明伶俐的都被李得一给淘汰了,剩下些呆笨的,只能李得一多花工夫教导。
正式训练开始的第二十天,头一批做好的八百套新军服到了!看到这崭新的军服,一个个新兵蛋子可都高兴坏了。李得一按照他们的体型,挨个把军服发到他们手中。
这新军装一穿上,李得一这些兵卒顿时显出几分味道来。尤其是新军装上的那个硬领子,更是衬的这些兵卒个顶个精神。
发下军装之后,李得一找来全城一百多个剃头师傅,给这些兵卒统一剃了四四方方的短发。
短头发,新军装。两样搭配起来,李得一这七百八十个新兵,还没练过什么正式的东西,就凭空显出一股子彪悍气。
朱禄臣听到手下人汇报,曾忍不住来看了一眼。他也是用兵的行家,自然能看出门道。回去之后,朱禄臣就开始考虑强制自己的兵马全部剃成这种四方短发。
一些将领不明白为什么,朱禄臣就让他们去看李得一那七百八十个兵卒。凡是看过的,回来之后都点头表示同意。
四百七十一章 登基大典老一套三辞三让,送别长亭父子情三顾三留
嘿,那七百八十个棒小伙子,剃着整齐划一的短发,穿着整齐划一军装。手里都不用拎刀枪,就那么一站,甚至连军阵都不用摆,凭空就多出一股子煞气。李得一正在教导他们第一堂课,站军姿。
自此,再也没有人敢怀疑定北守备团兵卒的厉害。这个李副团长,仅仅是随手捏来的两招下去,一帮土里刨食的庄稼汉,就被他整出几分骁勇精锐的样子,这再训上些时日,还了得?!
不少人甚至在心里开始偷偷想:“定北守备团的精锐兵卒,该是有多厉害?眼前这些尚未经受训练的样子货看上去都这么唬人。”
朱禄臣则在心里暗暗后悔,“当初怎么就没多给这李副团长些兵马!”
朱禄臣和麾下文武都在啧啧惊叹之际,李得一却没有任何异常,按部就班继续训练着这批新兵。这不过都是定北守备团的一些简单皮毛,李得一只是照做罢了。
通过这些天的忙活,朱标总算是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略有所体会。这些天他跟着李得一到处采购,晚上算账盘账,来了新的军服等物资,他也得挨个统计,发下去多少,库存多少,林林总总的事情可把他累得够呛。这才七百八十个兵卒而已,若是千军万马,那又该是一番什么景象?
朱标这算是实打实上了一堂实践课。
第二十一天,这些兵卒通过这么些天的军营生活,总算是脱了土里刨食的外壳,有了几分当兵的味道,李得一开始正式对他们进行新兵训练。
仿照朱禄臣兵马的编营方式,李得一把这七百八十个兵卒,每五人编为一伍,设置伍长。两伍编为一什,设什长,三什编为一队,设队长。七百八十人合称一营,就叫仪仗营。
李得一按照这些天的观察,从中选出二十五个队长,都是自己吃饱穿暖还能不忘家中老父母的孝子。朱标也暂任一队长,这样正好凑够二十六个队长,统领七百八十个兵卒。
选孝子当队长的原因,是因为能够通过赡养他们家中父母的方式,激起这些兵卒的奋勇之心。这样,这些兵卒才会一步步成长下去,最终能够有所作为。
什长和伍长,李得一则让兵卒中年龄偏大,稳重之人来担当。
李得一开始教兵卒进行简单的队列练习。由于事先已经教这些兵卒辨识左右,因此这回颇省了一番工夫。
“全体都有!稍息!立正!”
“向右看齐!”
……
依旧实行奖惩制度。认真学,队列练得好的兵卒,晌午饭和晚上饭就有肉吃。练得差,那就只能喝肉汤,眼瞅着别人吃肉。兵卒都是老实人,根本就没有偷懒耍滑的。
吃完晚饭,李得一会把兵卒集结起来,上一趟晚自习,半个时辰,集中背诵军规。随后,安排好守夜人员,李得一就会让兵卒歇息。
头一天守夜,头一班岗,营长李得一和朱标亲自上阵。李无敌这个副营长第二天再来带领守夜。
至于李长乐,虽然他也嚷嚷着要试试这守夜站岗是什么感觉。但李得一问他具体打算站哪一班时,李长乐就没了动静。
李得一让朱标站明哨,他负责站暗哨。
此时已是夏天,天气正在渐渐变暖。朱标头次守夜,依然穿着白天的衣裳。李得一拿来一个毯子给朱标,“拿着,待会儿夜里起风就披上。别看夏天热,也经常有人被这夜风吹的伤风。”
“李大哥,你不用么?”朱标问了一句。
“俺身体棒着呢,使不着这个。”李得一倒是没瞎说,他自打开始修习金刚通能之后,身体就一天强似一天,如今几乎已经不避寒暑。
一个时辰过后,兵卒按时来换岗。李得一板着脸叮嘱两句,带着朱标去营房当中歇息。
一个月后,这些兵卒终于把队列练得有模有样。
经过这段时间,吃好喝好,这些兵卒终于都壮实起来,李得一开始对他们进行体能训练。每天早晨,会绕着北城区跑几圈,大约五里地。每隔十天,会有一次野外拉练,负重跑十里地。
这天李得一带着朱标亲自去城里最大的木匠行,订做两千根木棍。李得一特别要求,质量不用太好,大小合适就行。
随后七百八十个新兵开始扛着木棍当枪,练习战阵。李得一当然不会把守备团的长枪军阵教给这帮兵卒。而是按照师哥教导平唐国兵卒的战阵,照搬过来教给这帮兵卒。
李得一开始传授这七百八十个兵卒简单的刺杀动作。北校场开始天天响起震天的喊杀声。木头做的靶子,被刺得邦邦响。
又一个月过去,方才练出点模样。现在这七百八十个兵卒拉出去,虽然打不了血战恶仗,但看着总算有几分精锐的样子。这是李得一对这些兵卒的评价。
但在朱禄臣以及手下一干文武眼中,这七百八十个兵卒可了不得!
“这李副团长,果然名不虚传!区区三月间,居然练出如此精锐。看这些兵卒骠勇无畏的气势,比着孤王的从征军精锐也不遑多让。”朱禄臣忍不住多次在心中如此感慨。
常逢春,徐农达等一干将军,自然是识货的。他们看得出来,这位李副团长练出来的这七百八十个兵卒,只要正式上过战场,见过血之后,立即就如开刃的宝刀一般,变得锋利无比。
徐农达甚至在心里暗中比较过,这七百八十个兵卒上过战场,见了血之后,恐怕人人皆能以一当十。不,就算是上万兵卒,恐怕也挡不住这七百八十人一轮冲锋。
徐农达见过这些兵卒列阵前行时的眼神,那是真正的精锐才有的眼神。他们眼里什么神情都没有,就是认真盯着前方,向前,向前,再向前!把眼前的敌人全部刺倒在地。
立秋那天,李得一找到刘基,问他开国大典准备的如何。刘基说吉日已经将近,其他的一应事物也都准备妥当。
李得一让刘基召集几名文臣,来看看自己给朱禄臣准备的节目。
李得一把当初李势銮阅兵的那套东西,原封不动拿来继续用。这七百八十个兵卒,也如当时一样,列阵走过,高喊陛下万岁。“仪仗营么,为的就是这个,至于如何精锐,不过是捎带练出来的。”李得一心中如是想。
刘基,李擅长等人初次看到这场面,自然是被彻底震住。等这七百八十个兵卒走过去许久,几人还在回味刚才的感觉。
李得一问他们:“如何?”把几名文臣叫醒。
刘基等人这才回神,纷纷赞不绝口。
李得一练出这支仪仗营之后,也彻底掐灭了朱禄臣心中最后一丝侥幸。
朱禄臣原以为,定北守备团再厉害,又能厉害到哪去?自己就是不肯与他结盟,凭着手下近三十万精锐兵马,他定北守备团区区三万精锐又能如何?
这回,朱禄臣再与手下文武谈起结盟之事,所有人都表示赞成,没人敢反对。
反对?开什么玩笑,无知者才无畏。现在看到了那位李副团长花费三月练出来的兵卒,谁还敢反对!不要命了?
看看那七百八十个兵卒,就可想而知,真正的定北守备团精锐战兵得厉害到什么程度!以一当百恐怕都不在话下。
此时的石康城,开始被一种祥瑞的气氛保卫,随着登基大典吉时将近,大戏也徐徐拉开。
李擅长带领群臣,给吴王朱禄臣上表,希望吴王顺应天下万民之心(说来奇怪,明明把百姓当做蝼蚁,不屑一顾,但在这时候,却总要把民心摆在前头),顾及他们这些臣子的拳拳之意,为了天下苍生,早日登基称帝。
毫无意外,朱禄臣心里极为高兴地对此表示拒绝。
接着没过两天,又是第二次。群臣再次上表,并且来到吴王府外,痛哭流涕,表示吴王不能早一天登基为帝,他们就惶惶不可终日,就如天空没有太阳一般。天知道,他们爹妈死的时候,这些臣子都没哭的这么伤心过。
果然,自古以来,官员都是好演员。
朱禄臣心里极为高兴地第二次拒绝。
随后,是第三次。这一回,甚至有大臣脱了衣裳,光着膀子上阵哭泣。文官好歹还要点脸面,是一名武将。
也许是这位光着膀子哭泣的哥们浑身肌肉太帅,把朱禄臣给晃住了。
这回,朱禄臣终于勉(欣)为(喜)其(万)难(分)点头答应登基称帝。
三辞三让的把戏,到此终于演完。
随后,朱禄臣的登基大典如期而至。先是朱禄臣亲自在郊区祭坛祭祀天地,然后把登基诏书念一遍,用特殊手段焚烧,使之能边烧边往空中飘,好表达出诏书传达上天的意思。
这道诏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说明朱禄臣帝位来源的合法性(李势銮就没敢这么写),在群臣与天下万民的痛哭恳请中,孤王不得不登上帝位。国号平明,建元洪武。还有,就是追封皇帝祖上四代为皇帝皇后。封他的妻子马氏为皇后,世子标为太子。
接着,朱禄臣登上皇帝龙椅。李擅长带领文武群臣献上贺表,各方来使献上贺辞。接着,朱禄臣带领群臣去太庙祭祀先祖。
然后,朱禄臣回到石康城,在重新休整一新的皇宫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举行种种庆祝活动。
其中的重头戏,自然是李得一那七百八十个兵卒接受皇帝校阅。为了起到绿叶衬红花的效果,几位文武一商议,还特意拿出一万精锐,走在前面,用来衬托李得一的仪仗营。
“平明国万胜万胜万万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七百八十名仪仗营兵卒这齐齐一声吼,喊的朱禄臣心花怒放,忍不住拍手称赞。
登基大典过后,李得一把这七百八十个兵卒,全部交由朱禄臣统领。
朱禄臣是如获至宝,当场就忍不住开口称赞李得一高义!
李得一把眼眉一挑,沉声说道:“俺还没说完。皇帝陛下,你要想保持这支兵马的战斗力,俺定下的军饷就一个枚铜钱都不能少。军功封赏也必须全额发下。绝不许有人来吃这支兵卒的空饷。还有,一年两套新军服,兵刃武器,都必须及时更替。如此,这支兵马才能长久保持战力。若不听俺的话,最多三年,这支兵卒就将退败与寻常兵卒无异。”
此刻朱禄臣自然是满口答应。
随后,李得一让朱禄臣带着朱标,向自己行了正式的拜师礼。这回的拜师礼,是按照定北守备团的规矩来。不需三跪九叩,只需拱手行礼即可。
然后,李得一拿出结盟的文书,朱禄臣痛快签字画押。按照约定,当定北守备团彻底拿下整个江北省之后,会把半个江北省分给朱禄臣。到时候,朱禄臣出兵十万,助定北守备团攻打突辽国,北伐突辽。
登基大典结束三日后,李得一在平明国的一应事物都已办完,他与朱禄臣辞行,要带着太子朱标返回定北守备团。
对这件事,朱禄臣虽说早有准备,可还是被马皇后闹了一场。毕竟太子拜定北守备团副团长为师,去定北守备团开蒙。虽然这理由很冠冕堂皇,但总不免让人感觉,他堂堂皇帝把太子送给定北守备团做质子。
最终,为了儿子的将来,为了江山稳固传承,朱禄臣还是重重点头,带着文武群臣,十里长亭送别李得一。
“跟你爹道别,这一去,短则五六载,长则十年不能归家。”
四百七十二章 伤离别,路遇吞毒死士
儿子在眼前时不觉着,这会儿儿子真要走了,朱禄臣还真有些不舍。饶是他向来严格要求这个嫡长子,这会儿,也忍不住慈父心肠发作,想要把儿子一把揽在怀里,‘摸’着头好好叮嘱一番。
最终,朱禄臣还是硬生生忍住了,板着脸,硬邦邦嘱咐道:“我儿此去许认真修学,无比要听师父的话。”
“父皇保重,孩儿此去,定要练就一身本事。待他日孩儿学成归来,再‘侍’奉父皇母后身旁……”朱标到底是个十二岁的孩子,说到最后,直接眼一红,哽咽起来。
瞅着朱禄臣父子依依惜别,李得一头次觉着,自己好似做了一回大恶人。
“我儿但去无妨!记着,一定要听你师父的话。”朱禄臣到底是枭雄人物,心中纵然有万般不舍,可在他脸上,依旧看不出分毫变化。
本来马皇后今天也要来,但最后还是被朱禄臣劝住。他怕到时候母子分离,场面再失去控制,凭白惹恼了李得一。
好不容易找到一位靠谱的名师(你确定?),愿意给儿子开‘蒙’。别再让老婆一闹,给搅黄了。
在李得一不耐烦的催促声中,说好送十里,已经送出去三个十里的朱禄臣,终于停下了脚步。
朱标含泪骑上他爹送到千里宝马‘追风万里云’,跟在李得一后面,一骑绝尘,彻底消失在天边。
朱禄臣直到彻底看不见儿子的身影,才收回目光,重新变为英明神武的开国帝王,转身带着身边文武群臣返回。
到现在,李得一在心里不得不承认,朱禄臣确实把朱标培养的不。朱标看着不大,居然会骑马,而且颇为娴熟。
要知道,原本李得一认为宋连把朱标已经教成了书呆子,却没想到,朱禄臣原是打算把儿子培养成文武全才。
回去的路程,李得一依然选择走陆路,只是换了另一条路走。
其实原本李得一打算走水路进入江北省,然后再走陆路返回樊城。毕竟李得一长这么大,还没做过船。
奈何悍马大爷表示反对,最后只能作罢。悍马大爷别看在路上生龙活虎,其实他晕船。尽管继承了他爹的龙族血统,悍马生来就会游泳。却没想到会游泳的悍马居然也会晕船,李得一最终只能无奈作罢。
其他人对此都没有什么意见,唯有李长乐,拉着刘安嘀嘀咕咕半天。“居然对那头骡子唯命是从,骡子反对,他就不坐船了。本殿下还从未坐过船呢,正想借机体验一番。坐着船,好好看看这双水江两岸的美景。当年平周开国太祖那两句诗,可是闻名后世。‘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听着就让人心驰神往。”李长乐鼓着嘴,故意拉着刘安落在队伍后面,小声发泄着心中不满。
“殿下,那就是头骡子而已。”刘安忍不住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她打小接受此类教导,哪里听不出长乐公主的话外音。那位副团长从来对自家殿下不假辞‘色’,甚至动辄呵斥。现在却对一头骡子唯命是从。看到这种情况,长乐公主心里当然会不平衡。
“公主殿下,你还没嫁出去呢,这就开始吃飞醋,还是吃一头骡子的飞醋。”这话刘安只敢在心里想想,嘴上是万万不敢说的。
李长乐继续鼓着小嘴,不满道:“他居然肯为一头骡子改变主意,本公……殿下从来都不知道,他这么好说话。”
其实公主殿下,你就是跟李得一待一块儿时间太短,这才觉着他蛮横无理。其实李得一也分跟谁,这天下,还真有两人一骡,能让他老实改变主意。
李得一别看平时横的要命,没他不敢惹的人,没他不敢干的事儿。但遇上悍马大爷,他也只能老实认怂。正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毕竟李得一在骑兵上的本事,全靠悍马撑着呢,他不敢不听悍马的意见。
那两位人物么,自然是他师父和师哥。李长乐想要再加一个位置进去,暂时是不大可能,道路漫漫,还得慢慢求索。
回去的路,李得一没走原来那条,而是重新安排一条路。他决定一路向西到达湖口县,由此渡过双水江,然后沿着新野,襄城,一路返回樊城大营。
李得一这么选,主要还是为了安全起见。毕竟现在兵荒马‘乱’的,他又是突辽皇帝直‘欲’除之后快的‘恶徒’,难保有那样财‘迷’心窍的刺客,想要拿自己的人头去领功受赏。
回去的路上,李得一并未像来时那样星夜兼程,而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毫无规律可言。甚至半路还听李长乐的意见,在路过多沙府时,特意带着一行人去吃多沙府的各‘色’小吃。
此时天下虽然战火纷飞,却也还有一片暂时的乐土,就是荆南省。荆南省的世家大族皆不喜欢争霸天下,因此在平周朝崩垮之后,当地的近百家世家大族联合起来,共同决意保持中立。当地世家大族按照各自原有的土地划分了势力范围,联合自治,互不干涉。
若有外来豪强准备入侵荆南省,这些世家大族就会联合起来认怂,认其为主,并且每年奉上大量岁贡,以此换取地方的安宁与和平。由于荆南省北面就是双水江,靠着这道天堑,成功把突辽骑兵暂时阻挡在外,加之其恭顺的奉上大量金银财宝,就连突辽人也觉得荆南省不是威胁,而暂时放其一马。
这多沙府,就是荆南省上的一处繁华府城,丁口数百万,延绵六百年的繁华在这里依旧光彩夺目。
众人进了城,就直奔多沙府有名的火神街,去品尝各‘色’小吃。
李长乐走在街上,正好赶上晌午饭点儿到了,腹中饥饿,闻着街边传出来的各种香味儿,他就忍不住了,直接对李得一说道:“我想吃这个这个这个……。”李长乐拿手指着七八家卖小吃的摊位说道。
原本长乐以为李得一肯定会反对,哪知这回李得一直接点点头,带着众人,一家家小摊吃了过去。
什么糖油粑粑,油炸香辣黑‘色’臭豆腐,米粉,辣椒炒‘肉’……众人吃得不亦乐乎。就连最讲究食不言寝不语的朱标,都忍不住连声夸赞好吃。
李长乐一手拿着一纸包嗦螺,一个接一个嗦个不停,遇到一个摊位,还要坐下来吃两口这摊位卖的小吃。当然了,为避免‘弄’脏公主的手,是刘安一个个给她拿出嗦螺,送到嘴边让她一个个嗦。
李得一有些看不惯,道:“怎么这么大了,吃东西还得别人喂。你就不能跟朱标学学?”
扭头再看朱标,这时候也保不住那恭谨知礼的样子,毕竟是半大的小子,正是贪吃能吃的时候。这么些‘花’样繁多的好吃的,朱标也吃的满嘴都是。
李长乐看看朱标,忍不住哈哈笑起来。朱标小脸一红,同样尴尬地笑了起来。
李长乐和刘安,朱标三人饭量都正常,吃不多少。李得一和李无敌俩大肚汉则不同。李得一吃着那香辣油炸黑臭豆腐好吃,直接把人家整个小摊都给买了下来。
悍马更猛,吃着辣椒炒‘肉’好吃,用舌头一扫就是一盘炒‘肉’,连吃了十盘,把个小摊主直接给吓傻了眼。
李得一好似有意耽搁,在城中走走停停。
趁着一个转弯之际,李得一把李无敌叫到耳边,低声吩咐一阵。李无敌点点头,立即一口吃光手里的臭豆腐,靠墙角站好。
李得一则带着李长乐,朱标,刘安三人继续往前走。走到一处附近都是高‘门’大宅的街道时,李得一开始不时抬头四下张扬。若有老土匪在场,此时一眼就能看出来,李得一这是在“踩盘子”(‘摸’清地形,以及周围住户富裕状况)。
李得一带着众人和骡马往前走了没多远,李无敌那边就出了状况。
一个身穿灰褐粗布衣裳的汉子,急匆匆追过拐角。李无敌站在墙角,这汉子一时没觉察。等他身过去,李无敌伸手一拍这汉子肩膀头。
这名壮汉一回头,李无敌张开嘴就哈出一口臭气,全呼在这名壮汉脸上。满嘴臭豆腐咀嚼出来的那个味道,你就想想能有多厉害吧,当场就把这位壮汉给熏哭了。
壮汉双目紧闭:“啊,这是什么毒气?!”
趁着这壮汉弯着腰猛擦眼泪鼻涕之际,李无敌朝着其后脑勺轻轻一拳,将其打昏。若不是李得一要活口,李无敌这一下就能把他脑壳打开。
李得一听到身后噗通一声,转身对着李无敌使了个手势,一摆手,李无敌扛着壮汉来到一处拐弯小巷当中。这条巷子,是周围大户人家府宅的后‘门’所在,两边院墙都有一丈多高,极为隐蔽。
拿出水囊,李得一把水浇在这壮汉脸上,把他‘弄’醒。
“说,你是谁派来的?居然敢跟着俺。你已经跟了两天,还真当俺没察觉?俺是侦骑出身,你不知道?”李得一挥手照着这名壮汉肚子一拳,将其打得捂着肚子‘抽’搐不已。
朱标把眼一闭,不忍心看。李长乐头次看到审讯犯人,大为好奇,瞪大眼睛一眨不眨仔细瞅着。
这名壮汉还‘挺’嘴硬,吃了李得一几拳,依旧咬着牙不肯说。
李得一道:“你当俺看不出来?你这身衣裳,明显是世家大族独有的样式,这样式在街面上可不大常见,而且针脚细密,用料也颇为考究。还在腰里专‘门’缝制一个暗兜,方便你们携带重要情报。”说着话,李得一手上使劲儿,直接把这名壮汉上衣的短衫给拔下来。这都是李得一当初跟着老兵高守学来的技巧。
一阵‘摸’‘弄’,果然从这短衫下摆处‘摸’到一个密兜,撕开来,里面是一粒蜡丸。李得一‘交’给李无敌,“小心点,用脚踩碎,看看里头是什么。”
李长乐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