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魔王-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尉迟恭带领骑兵七十人相继赶到,他身边的将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马来。可就在此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了惊吓,带着李世民奔入玄武门旁边的树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

    李元吉迅速赶到,夺过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就在这时尉迟恭跃马奔来大声喝住了他。

    李元吉知道不是对手,赶紧放开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寻求父皇庇护,但尉迟恭快马追上他,放箭将他射死了。

    【秦王李世民要求父皇立他为太子】

    政变发生时高祖正在宫内的海池上划船,李世民让尉迟恭径直来到高祖所在的船上。高祖大惊:“今日作乱的人是谁?爱卿到此做什么?”

    尉迟恭回答道:“秦王因为太子和齐王作乱,起兵诛杀了他们。”

    萧瑀和陈叔达说:“建成与元吉本来就没有参与举义兵反抗隋朝的谋略,又没有为天下立下功劳。他们嫉妒秦王功劳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划奸邪的阴谋。现在,秦王已经声讨并诛杀了他们,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陛下如果能够决定立他为太子,将国家大事委托于他,就不会再生事端了。”

    高祖说:“好!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啊。”

    世民跪了下来,伏在高祖的胸前,号啕大哭良久。

    【李世民杀死的哥哥和弟弟的子女全部被杀,族谱上删除】

    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等幼儿都被残忍杀害,还在宗室的名册上删除他们的名字。

    【门神尉迟恭和秦琼,来自于李世民惧怕杀死的兄弟的鬼魂索命】

    传说李世民恐惧兄弟的鬼魂前来索命,于是派尉迟恭与秦琼担任门前守卫,但后来因两人年老,无法长期担任,只好转绘制两人的画像挂在门口,成为后世门神的由来。

    【李世民杀死的兄弟的女眷全部成为李世民的后宫 弟弟李元吉的妻子也成为李世民的妾】

    【高祖退禅】

    626年7月14日,高祖将亲笔诏书赐给裴寂等人说:“朕应当加上太上皇的尊号。”表达了自己要退位和内禅的想法。

    626年9月3日,高祖颁布制书,将皇帝位传给太子李世民,自为太上皇,仍居于大内皇宫正殿太极殿。

    【李世民登基为唐太宗 贞观之治正式开启】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太子建成,性宽简,喜酒色游畋;齐王元吉,多过失;皆无宠于上。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内不自安,乃与元吉协谋,共倾世民,各引树党友。

    【1389年后的今天,玄武门之变遗址公园,历史还继续在穿越】

    【穿越的脚步没有停歇,下一站,我们去哪?】

   



    摩迪去了大雁塔 与之遥相对应的小雁塔却是长安人的最爱

    摩迪来西安大兴善寺看望他1600年前的印度老乡

    秦汉唐帝王“御花园”秦岭翠华山 雾淞蓝关马不前

    进香的路幸福而漫长,我们走在普陀山的大路上@
………………………………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太宗御极

    秦王府诸将领还准备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百多名亲信全部诛杀,并将他们的家产没收官府,程知节劝解李世民说:“罪孽都是两个元凶所犯,而他们已经伏诛了,倘若还要牵连他们的党羽,恐怕要天下大乱啊!”

    于是李世民让诸将领停止了追杀。当天,李渊颁布诏书赦天下,叛逆的罪名只加给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对其余的党羽,一概不加追究。

    接着李世民将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等幼儿都被残忍杀害,还在宗室的名册上删除他们的名字。

    原东宫和齐王府的女眷则全部没入宫中,后来成为李世民的后宫组成部分,其中较著名的是原来李元吉的妻子杨氏,李元吉死后被李世民纳为妾,但没有正式封号,宫中呼为“巢剌王妃”,是长孙皇后去世以后唯一一个生下子女的嫔妃。

    7月5日,李渊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又颁布诏书:“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

    同一天冯立和谢叔方都自动出来负罪。薛万彻躲起来以后,李世民多次让人明示他,于是他也出来了。李世民感慨地说:“这些人都能够忠于自己所事奉的人,是义士啊!”便赦免了他们。

    7月10日,李渊政变功臣宇文士及为太子詹事,长孙无忌与杜如晦为左庶子,高士廉与房玄龄为右庶子,尉迟恭为左卫率,刘弘基为右卫率,秦王府旧臣虞世南为中舍人,褚亮为舍人,姚思廉为太子洗马,论及政变的功劳,以长孙无忌和尉迟恭为第一,分别赐绢一万匹。

    李渊还特别嘉奖尉迟恭,慰劳他说:“爱卿对于国家来说有安定社稷的功劳。”于是把齐王国司的金银布帛器物全部赏赐给了尉迟恭。

    7月31日,以秦王府护军刘弘基为左卫大将军,又以侯君集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恭为右武候大将军。

    8月3日,以高士廉为侍中(相当于宰相),房玄龄为中书令(亦相当于宰相),萧瑀为左仆射(亦相当于宰相),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

    8月4日,以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封德彝为右仆射(亦相当于宰相);又以前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为御史大夫,前任中书舍人颜师古、刘林甫为中书侍郎,左卫副率公孙武达为左卫将军,左虞候刘师立为骁卫将军,副护军薛万彻为右领军将军,右内副率张公谨为右武候将军,右监门率长孙安业为右监门将军,右内副率李客师为领左右军将军。至此,李世民集团成员和支持李世民的官员控制了国家的要害部门和职位,完全掌握了全国军政大权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余党流散逃亡到民间,虽然朝廷连续颁布赦免令,他们仍然感到内心不安,图谋侥幸获利的人争相告发捕捉他们,以此邀功请赏。谏议大夫王圭将这种情况告诉了太子世民。

    8月7日,李世民颁布太子令:“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以前与东宫和齐王府有牵连的人、六月十七日以前与李瑗谋反有牵连的人,一概不允许相互告发,对违反规定的人以诬告罪论处。”

    朝廷派遣谏议大夫王圭安抚崤山以东地区,允许他见机行事。王圭来到磁州的时候,遇到州县枷送前任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前往京城。

    王圭说:“我奉命出使的时候,对原来的东宫与齐王府的属官已经一概赦免,不予追究。现在又押送李思行等人,那么谁会不对赦令产生怀疑呢!虽然朝廷为此派遣了特使,又有谁会相信他呢!

    我不能够因顾虑自身遭受嫌疑,便不为国家考虑。何况我既然被视为国中才能出众的人士而受到礼遇,怎敢不以国中才能出众人士的本色来报答太子呢!”于是,他将李志安等人一律释放。太子李世民得知此事后甚为高兴。

    7月14日,李渊将亲笔诏书赐给裴寂等人说:“朕应当加上太上皇的尊号。”表达了自己要退位和内禅的想法。

    7月27日,李渊撤销了太子李世民兼任的天策上将府邸,为李世民登基做准备。

    8月3日,李渊颁布制书,将皇帝位传给太子李世民,自为太上皇,仍居于大内皇宫正殿——太极殿。李世民坚决推辞,高祖不许。

    高祖颁布传位制书的第二天,即武德五年八月初九,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并大赦天下,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皇帝生涯,在即位第二年正月初一改元贞观。

    10月26日李世民下达诏书,追封已故太子皇兄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是为息隐王;皇弟齐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为剌,是为海陵剌王,以皇家丧礼重新安葬。

    安葬那一天,李世民在宜秋门大哭一场,显得十分哀痛。谏议大夫王圭上表请求陪送李建成和李元吉灵车到安葬地。李世民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命令原东宫和齐王府的幕僚属官都去送葬。

    “参见陛下!”程知节带着段志玄和秦琼等人对着刚刚下朝,有些疲惫,又有些兴奋地李世民躬身施礼。

    “五哥,你太客气了。”李世民上前将他们扶住,道:“今日我才明白五哥为什么不做这个皇帝,朝堂上吵得乱哄哄的,真是累人。”

    程知节心中暗暗腹诽,不过心中却没有表现出来道:“陛下英明神武,这些事情让我来做才是真的灾难,陛下却是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

    李世民哈哈笑道:“五哥,你也跟那些大臣们一样,跟我生分了。”

    程知节道:“陛下,现在长安已经平定,中原百废待兴。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也到了我兑现我承诺的时候。不过我的山东有些特殊,有一些政策与其他政策有些不同。我希望陛下能随我到山东各地去看一看,切实了解一下山东的情况,咱们再决定怎么和平统一。”

    李世民然其言道:“五哥所言正是老成持国之策,好!咱们就这么办!等过一段时间政局稳定了,我就和五哥出去走一走。”

    程知节再次俯首称谢,李世民赶紧把他扶了起来道:“五哥,太客气了,这样,我赐你见君不拜的权利。”

    程知节连忙道:“臣惶恐!请陛下收回成命,千万不要坏了规矩。”李世民摇头道:“好吧!现在咱们没有上朝,五哥还是随便一点吧!”

    程知节还没有说话,突然外面钟鼓齐鸣,有一个声音大喊道:“报!边关急报!”

    李世民一愣眼中射出两道寒光,和程知节说了一声:“失陪!”然后急匆匆的又来到了金銮殿。

    时间不长文武百官听到钟鼓声,就急匆匆来了;有一位军士满面尘土,他跪伏在地上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道:“报!启禀万岁;突厥颉利可汗突发20万大军犯我边境,他们偷袭泾州,泾州失守,郡守张德政殉国,突厥大军已经直奔高陵。”

    “轰!”朝堂上一下子就乱套了,众位大臣犹如苍蝇一般嗡嗡嗡的乱作一团。

    李世民冷哼一声,“啪!”的拍了一下子龙书案;众人这才停止慌乱,恢复了正常。

    “颉利欺人太甚!竟然敢趁朕刚刚登基,来犯我边疆,是可能孰不可忍!我意御驾亲征,绝不与颉利善罢甘休。”

    众文物一听全都吓了一跳,萧禹和封德蠡赶紧劝道:“陛下,我大唐刚刚稳定,实在不易在起刀兵。突厥所求着,不过妇女与财务。我们可以许他些财务,换的颉利退兵。请陛下三思。”

    尉迟敬德等武将却大叫道:“颉利乘人之危,实为不仁;我们顺天兴兵反击,定得天庇佑一举消灭敌人。请陛下下令,我等愿为先锋斩杀颉利。”

    李世民喝了一声:“好!我意已决,这一次一定要与颉利决战到底。尉迟敬德,我认命你为先锋带领5000军马先行,朕随后带大队就到。”

    尉迟敬德大喜道:“得令!”说着行了一礼,躬身出了大殿;李世民宣布散朝,让众将下去集合人马,他也回宫去做准备。

    长孙无垢亲自为夫君整理征袍,程知节道:“陛下这次去前敌,你准备怎么办?”

    李世民长叹了一口气道:“五哥,我也想一下子就消灭颉利的百万大军,可是这是不可能的。姿态是一定要做的,要让颉利看到我们的决心;宁可打一仗,也要让他再也不敢轻易犯我边境。

    我想最终还得和谈,我可以舍弃一些财物,换取短暂的和平。这些年我会厉兵秣马,总有一天要报仇雪恨。”


………………………………

第四百七十三章 突厥来袭

    程知节点了点头道:“陛下能这么想是我们中原的福气,突厥看似强盛,实则危在旦夕,他们的大可汗颉利和二可汗突利不和,而且矛盾越来越尖锐。

    还有这些年颉利重用赵德言想要,模仿中原变革国俗,已经引起薛延、铁勒,回纥等众多部落的不满。咱们只要安下心来认真发展三四年,就一定能够一举消灭颉利。

    我会传令给辽东的罗松,让他带队进入大草原,威胁颉利的后方,陛下也可以利用我们和突利的联盟合作,吓唬颉利,一定能够让他退军。”

    “好!多谢五哥!这一次可能要推迟一段时间再去山东,让五哥久等了。”

    程知节笑道:“这怎么会久等?我可是和颉利久打交道了,他既然敢来,我怎么都要去和他打个招呼。我想和陛下一同去迎击颉利,不知陛下可愿意带我?”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五哥愿意帮忙那是早好不过了。这样吧!请五哥和秦恩公为后和,带着元霸和玄甲军接应一下尉迟将军,五哥可愿意?”

    程知节笑道:“好啊!陛下的玄甲军威震天下,我也正要领教一下呢?咱们事不宜迟,我马上就走!”

    尉迟敬德带领着5000大军一路疾行到了泾州,就听说颉利的大军已经突破了高陵,先锋马上就到达泾阳。泾阳的后面就是咸阳再不远就是长安。

    尉迟敬德立马带人占领了岐山山口,他们刚刚到达不就,颉利的先锋大军将领是一位部落首领,也是九大俟斤之一叫做阿史德乌没啜。

    这个阿史德乌没啜经常带队到中原抢劫,赢了就抢一些财物扭头就跑,输了就投降再被放回来,反正是一点不认为是耻辱。

    这一次他作为先锋,一路带队直奔长安而来,在岐山就遇到了尉迟敬德的抵抗。阿史德乌没啜一看对手只有5000人,根本就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带领大军就猛冲而来过来。

    尉迟恭敬的一看冷笑一声,他催动乌骓马,一提手中的龟背驼龙枪,大喝一声:“冲!”说着带领大军迎着阿史德乌没啜就发动了冲锋。

    两军临近,尉迟敬德手中的大枪一抖,犹如猛虎下山一般,连人带马挑翻了敌人数名骑兵,这些骑兵又和后面的军兵相撞,敌阵一下子出现了一片混乱。

    唐军的士兵们一见机不可失,像尖刀一样就刺进了敌人的军阵。

    “杀!”看到主将像一只猛兽一样横冲直撞,所到之处人马乱飞敌人死伤无数,唐军们备受鼓舞,手中大刀挥舞的更加急促,也更加猛烈,将突厥将士杀的打乱。

    阿史德乌没啜一看这员大将跟半截黑塔一样,杀的自己大军死伤惨重,连忙带着自己的手下的特勒将军们前来围杀。

    他们四五个人冲了上来围住尉迟恭舞动弯刀,一阵猛砍。尉迟恭凌然不惧,手中的铁枪舞动如飞,将这些人杀的犹如走马灯一般滴溜溜乱转却进不了身。

    “杀!”尉迟恭大喝一声,猛然抽出了背上的十八节水磨钢鞭,呜的一声将一位特勒大将砸的脑浆迸裂;其他人一愣,尉迟恭猛地前冲,有挑飞了两位将军。

    一下子少了三个人,突厥人更加不是尉迟恭的对手,勉强招架片刻,很快又被他杀了数人。阿史德乌没啜一看这家伙太勇猛了自己抵挡不住,打马想跑。

    尉迟恭大吼一声,像半天空像了一声巨雷,吓得周围人齐齐打了一个冷战。尉迟恭猛地一催战马,像一阵黑风一样就追了上来,然后抡起手中的铁鞭就砸。

    阿史德乌没啜赶紧举手中的弯刀招架,就听“当!”的一声响,他虽然挡住了只这一下,却被一鞭砸碎了弯刀,人也差点从马上摔下去。

    尉迟恭哈哈大笑,把铁鞭挂好,一伸手就将阿史德乌没啜擒了过去,然后举在手中挥舞着转身就走。

    手下的唐军一看也大声高呼:“尉迟将军威武!”然后跟着往后撤。突厥大军一阵失神,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继续攻击。

    正在这时颉利手下的得力大将,执失思力带领手下大军前来接应,他看到尉迟恭耀武扬威一翻就要逃走,连忙带领手下的五万大军和围上来,将尉迟恭的队伍团团围住。

    “随我杀出去!”尉迟恭虎目圆睁,大喝一声带领着军队就往外冲。执失思力看到挥舞着大轟,手下的突厥兵一层层的冲了上来和唐军厮杀在一起。

    尉迟恭虽然英勇,但是难当敌人太多,一连冲了三四次都被当了回来,不得不再次陷入苦战。

    执失思力冷哼一声道:“这人想必是唐朝的一员大将,来人不停地冲击,想狼群一样撕咬他;我要把他的人头悬挂在旗杆上,吓破中原人的胆子。”

    “呜呜呜”急促的牛角号声响亮,突厥人呼喝着挥舞弯刀,不要命的冲击这尉迟恭。尉迟恭铁枪不断地刺死一个个敌人,自己的体力也在飞快的流逝,时间不长已经是呼呼直喘有些顶不住了。

    正在这时突然岐山的后面响起了轰隆隆的雷声,大地也在微微的颤抖;战斗中的众位微微一失神,纷纷扭头观看。

    执失思力也被吓了一跳,他站在高处像东眺望,就见一道黑色的洪流猛地冲了过来。

    自己的突厥大军在这股洪流面前就像土雕泥塑的一般,一次碰撞就碎成了一地。这支大军好像没受到任何的抵抗,就继续向前推进。

    特别是这支军队的前面有三个人,一位轮着特大号双锤,一锤下去,连人带马飞向空中,变成一片血肉。

    在他的左手边是一位挥舞着大斧子的大汉,此人的杀法虽然不如他暴力,不过效果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把大斧子舞动起来,一片人头乱飞,死尸向下饺子一样扑通扑通栽倒。

    相比于他们两个右手边用枪的大汉就稍微好了一点,说是好一点,可也一样不慢;手中的那条强犹如黄龙一般,刺出一蓬蓬的鲜血;比被围的黑面大汉还要厉害不少。

    “唐军中怎么有这么多的猛士?”执失思力被吓得差点咬住自己的舌头,他赶紧挥动大轟,调集军队去堵截这支生力军,可是无论他们多少人上去都不能让敌人停下分毫。

    程知节他们很快就杀到了尉迟恭的身边,;一个冲锋将尉迟恭从重围中解救了出来。程知节大叫道:“大老黑怎么样?还顶不顶得住?”

    “多谢魔王,这么点儿突厥小儿,那能奈我何?”

    “哈哈哈,好!既然没有问题,就随我杀出去!以后有的是时间和他们算账!”

    说完程知节调转马头,带领着尉迟恭又往外杀,突厥人只是远远的看着,把这帮煞星赶紧送走了就收兵回营,一查点人数,这一战就损失了将近3000人,让他们吃了一个大亏。

    执失思力命令收兵,带着大队人马会去想颉利禀报;程知节等人也缓缓的退到了长安四十里外的渭水扎下了大营。

    颉利可汗听了执失思力的汇报也是惊疑不定,他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国内的反抗声音越来越大,他实在不敢再让旁边有一个庞然大物崛起。所以才带了20王精锐前来,想逼迫唐朝投降。

    李世民的强硬是他没有想到的,以前那些中原人那一听得他的名字不是吓得战战兢兢,怎么这个唐朝的小娃娃就不怕自己?莫非他又什么仗势不成?

    中原人狡猾狡猾的一定要弄清楚,他们葫芦里买的什么药,不然上了他们的当,将自己这支精锐再丢在这里,自己可就是死无丧身之地了。

    赵德言看出了颉利的犹豫,劝他派一员大将以下战书为名到唐营去探一探虚实。

    颉利可汗然其言,就让自己手下的谋士兼将军执失思力为使者去唐营打探虚实。

    这时李世民带领着人马已经到了渭水大营,他让手下大军多扎营盘,广布旌旗。营盘一下子排出了十几里,旌旗飘摆遮天蔽日,其中还有烁烁刀光闪耀,做出足足有十几万大军的样子。

    执失思力一到这里就被吓了一跳,他暗暗稳住心神,让人到里面通报。

    李世民听说有突厥使者来了,就知道自己的疑兵之计奏效。他哈哈大笑,让大军穿着闪亮的衣甲,拿着锋锐的刀枪,在营前拍了好几列等待着执失思力的到来。

    执失思力看到唐营的盛况,更是心惊胆战,吓得双腿只抖,他装出不害怕的样子,昂首挺胸进了军帐。

    他刚一进去,还没有来得及四周看一眼,程知节一声大喝犹如闷雷一般响起:“大胆蛮夷,见了我们陛下因何不跪?”

    执失思力被他这一嗓子吓的腿一软,多亏了自己定力深,反应快,赶紧一挺身子,一个趔趄就有站了起来。

    众位的众人一看无不大笑。执失思力脸一红,强自镇定一下道:“突厥大可汗的使者,安有跪中原小王的道理。”10


………………………………

第四百七十四章 渭水之盟

    程知节哈哈笑道:“没有想到你们这些未开化的蛮子也懂得中原礼仪?中原自古为上邦,只是因为一时动荡,让你们这些蛮夷站了上风。现在我们大唐英主坐天下,百废俱兴;总有一天将你们绑了来好好地教化一翻。”

    执失思力哈哈笑道:“现在我们大可汗,二可汗有百万大军,都已经到了城外,你们还不快快的自缚其绑,前去请罪?”

    李世民啪的一拍桌子道:“我与你们的可汗当面约定讲和通好,前后赠给你们金银布帛,多得无法计算。你们的可汗独自背弃盟约,率领兵马深入唐境,我可没有对不起你们的地方!

    虽然你们是戎狄族之人,但也是长着一颗人心的,怎么能够完全忘却对你们的巨大恩惠,自夸兵强马壮!今天我可要先将你杀死!再去去了颉利的人头。”

    帐中的金瓜武士向上一闯不由分说就将执失思力绑了起来,然后向外就推。执失思力吓得面无人色,赶紧大叫饶命。

    大臣萧瑀和封德彝上前一步道:“陛下,自古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咱们这么做,岂不是让那些蛮夷看了笑话?请按照礼节打发他回去吧。”

    李世民道:“如果我现在就放他回去,突厥认为我害怕他们,就会更加肆意侵凌。来人把他先关押起来”

    武士们答应一声于先,将执失思力推下去囚禁在门下省。

    第二天颉利看到执失思力没有回来,他亲自带领着二十万大军陈兵在渭水河边,军阵绵延数十里,战马嘶鸣,旌旗飘飘,战刀霍霍。将唐军唬的人心惶惶。

    李世民带领着程知节、高士廉、房玄龄、周绍范等六人飞马来到了渭水的便桥桥头。

    颉利看到李世民就带了几个人而来,也和突利带着十几位护卫来到了便桥的另一边。

    李世民用马鞭指着颉利大声斥责他背弃盟约,并且指责突利违背兄弟盟约,言而无信,不配做自己的兄弟。

    颉利一听大是惊异,他发现突利面色很不好看,其中还隐藏着一丝的愧色;不由心中大是惊疑。

    看到颉利被吓唬住了,程知节微微催马向前和李世民几乎并马而立。老程摘下了头上的铁盔,对着颉利大声道:“颉利,可还记得某家?”

    颉利凝目一看,暗暗吃惊道:“你莫不是几年前大闹我圣山的小贼?原来你是李世民的手下。难道是李世民派你来我这里胡闹的?”

    程知节大笑道:“某家就是大魔国的混世魔王程知节,颉利,我看你以往受的教训还是不够深刻,还是不长记性;竟敢再次入侵中原。好啊!我们大魔国已经做好了准备,你且放马过来,咱们大战几合。颉利,可敢一战!”

    “可敢一战!”“可敢一战!”程知节如雷一样的暴吼在渭水上面回荡。

    “可敢一战!”后面的唐军跟着大吼,一声声大吼,震荡天空,激荡的风云变色。

    颉利看到唐军军威甚壮,而且心中怀疑突利和唐军有联系,又畏惧大魔国和唐军联手,不由的对此次入侵唐朝暗暗有些后悔。

    李世民看到颉利有些犹豫,他催动战马上了便桥,程知节冲其他人一摆手,自己一个跟在李世民的身后,来到了便桥中央。颉利一看也带着几位手下来到了桥中央。

    李世民对颉利道:“可汗,突厥必须退兵,还我被战的土地和被掠夺的人口。”

    颉利道:“城池可以还你,不过人口财物是我手下勇士所得,我许诺她们谁抢的就归谁所有;我也不能随随便抢夺他们的财物。而且我许诺带领儿郎们来关中抢夺,也不能就这么空着手回去,你需要赔偿我们金千斤,银万斤,绢万匹。”

    李世民领冷笑道:“你这是什么强盗逻辑。你们不请自来在我的家里打砸抢一通,还想让我来赔偿。你们必须退兵,并放回我的臣民。”

    眼看着二人意见分歧,突利连忙道:“大汉,唐皇;咱们各退一步,你们赔偿我们金千斤,银万斤,绢万匹。我们留下马3000,羊万只算是咱们之间做了个交易,谁也不欠谁的。”

    颉利看了突利一眼,又看了看程知节,大笑道:“好,就按我们二可汗说的。”

    李世民看到程知节对自己点了点头,也道:“好!就按你们说的,但是我不要马匹和牛羊,不要那些虚假的荣耀,请把抢走的百姓会给我。”

    颉利点头道:“可以,你们去筹备财物,我去收集汉民;咱们一手交人,一手交钱。”说他们各自回转马头会了自己的营地。

    两天后,即八月三十日,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立刻斩杀白马立盟。之后,颉利可汗放还抢夺的人口,带着唐朝送上来的财物,率突厥全体骑兵返回。一场大战终于偃旗息鼓。

    这次渭水之盟在李世民看来是一次巨大的耻辱,这位帝王回到了自己的宫中,像酝酿着即将爆发的火山,,吓得宫里的侍者胆战心惊,都不由自主的从他的身边离开。

    长孙无垢听到了消息,来到了丈夫的身边。“二哥,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今天事情就这么算了,以后总有一天要跟他们讨回来。”

    李世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道:“我知道,不过只是咽不下这口气而已。”

    长孙无垢笑道:“二哥是太顺利了,最近又刚刚登基;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被颉利这么一逼当然有些接受不了。不过,我可要提醒二哥,咱们大唐还没有统一天下呢?内部不平如何能消除外患?你还是赶紧找一下五哥,把大魔国的事情敲定下来。”

    “哎呀!”李世民一拍脑袋道:“怎么把这件事情都忘了,多亏了观音婢提醒我。我这就去找五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