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大魔王-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元霸眼中精光四射道:“好,好啊!这,这些年,我一直没有,碰到,碰到好的对手,正,正好;咱们,咱们现在就,就去比一比。”
李世民赶紧把他们劝住道:“元霸,裴将军远来疲惫,我已经让人摆下了接风宴,等吃过饭在比不迟。”
李元霸有些不乐意,不过也没有强求。李世民就邀请大家赴宴。大家落座以后,程知节黑着脸道:“秦王,不是哥哥倚老卖老,我说你两句,可别不爱听。”
李世民笑道:“能得五哥的教诲是我的荣幸,您但说无妨。”
“秦王,你这个每一次战斗都喜欢亲自勘察地形的毛病要改一改,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何况你还是一军的统帅。今天可有多危险,多亏了敬德拼命,加上裴行俨适逢其会才没有出事;如果真有个三长两短,岂不是要了大家的性命。”
众将一听纷纷点头称是;屈突通和殷开山这两位老将,更是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誓死规劝。
李世民招架不住,把二人扶了起来,道:“众位好意,我已经知道;以后定要以此为鉴。
不过细细想来这第一仗赢得真神奇!如同梦幻一般,令人难以置信。要不是屈突通他们绑了敬德,我怎会带敬德和我一道同去?过去总是让陆冲等几个跟着。今日我必定要上山侦察,命中注定要遇到这一劫。
还有为何父皇的诏令不早不晚,偏偏就在今日一早到达呢?这一切无法解释,只有一种答案:这是天意使然。大难不死者,必有天命。
如果我注定要迎接天命,是不可能灭于偶然的。我多修仁德,所以天命总是庇佑我。
我投敬德以桃,敬德报我以李;回报得如此之快,真是天意啊,看来佛家的因果报应乃是真理。你种什么因,便结什么果。天下事莫不如此。
我将隐秘地牢记天命,爱惜天命,继续我多行仁义、推心置腹的道路,使天命不会因厌烦而抛弃我。
而王世充呢?他的运气总没咱们好,是因为他多行不义,被天命抛弃。这次他偷袭不成,反丢了近万精兵,现在大约正在宫中像老太婆那样拧眉头吧?”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也都十分兴奋,像是马上就要取胜了一样。
正如李世民说的,王世充偷袭不成,反蒙受了重大损失,第一次领教到了李世民的厉害。郑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挫伤。一口气堵在他的心口窝,一直咽不下去,回到宫中是大发雷霆。
王世充的内心充满了战败的耻辱,充满了对李世民的不服。他汲取了北邙山一战的教训,将精锐主力编为机动兵力,由亲信大将直接掌管,对队伍严加训练。
眼瞅着到了12月,洛阳城里的情况越发严重,每天都是数百人被冻饿而死。大郑的军队也因为粮食不够,战斗力直线下降。
郑国的大将像苍蝇一样嗡嗡嗡的吵个不停;王世充双目充血大吼一声:“不要吵了!你们在这嗡嗡嗡的吵来吵去,也是于事无补,也不能把敌人吵走。”
众将赶紧躬身低头,做出一副请圣上决断的模样。
王世充紧咬着牙关道:“俗话说,哀兵必胜!我们现在就是一旅哀兵。想当年李密那么猖獗,我们连战连败,和现在一样也是哀军。
可就是这个哀军打败了李密;让我们尽占中原之地,和窦建德,李渊有了对峙的实力。今天我们还是要仗着这旅哀军,大败李世民,重新夺回我们的地盘。
我决定明天亲自带队突袭李渊的军队,大家务必奋勇争先,争取一举打破敌人的包围。”
众将面面相觑,不过不敢不从,赶紧躬身领命。
第二天天空弥漫着薄薄的雾气,王世充带领两万大军悄悄地度过了冰封的洛水,来到了李世民的军营外面。
连续两三个月未打一仗,让唐军不免有些松懈;很多人贪恋暖和的被窝,还没有起来;郑军就已经来到了门口。
行台左仆射屈突通今天心中有些不安;经验告诉这位已经64岁有着40多年从军经验的老将,事出反常必有妖!他率卫队到各军营巡视,在途中突然和王世充前来偷袭大唐军营的队伍相遇。
这时天色刚亮,外面又是雾蒙蒙的,屈突通发现敌人时,双方已经很近了,他被打得措手不及,急忙率卫队躲进附近的军营抵抗,并鸣金示警。
王世充的队伍有备而来,鳌鱼王子和单雄信为先锋,二人杀散人群,砸开了即将关闭的营门;紧跟着冲进了军营,军营顿时岌岌可危,眼看便要被攻破。
锣声一响唐营一阵大乱,各军的反应速度就分出了就别。唐军虽然精锐,可是也只有玄甲军能够赶上大魔国的集合速度。
李世民得到报信后,急忙率领玄甲军赶来救援,程知节也带人从后面冲杀过来。
敌人的行动速度是如此之快,几乎令王世充无法作出反应,他的军队还没有全部进入军营,便直接被拦腰冲断。营中的屈突通和后面的程知节乘势挥军反击,王世充又一次遭到了惨重的失败。
王世充一看不好,赶紧带领着大军撤退,鳌鱼王子和单雄信顾不得在冲杀,赶紧保护着王世充破营而出,逃之夭夭。
李世民和程知节带队在后面穷追不舍,一直追杀到了洛水旁边,看到对面影影焯焯有敌人大队人马活动,这才收兵回营。李世民让人再次查点收获,俘获和斩杀的达六千多人,大郑骁骑将葛彦璋也被唐军抓获。
杨公卿在洛水对面大摆疑兵阵,吓退了李世民和程知节,接应王世充狼狈逃回。这次失败让王世充信心全无,从此龟缩在城中,不敢轻举妄动。
王世充见势力几乎干涸,在战场上又谋不到出路,便非常恐惧,灭亡的预感紧紧揪住了他的心。他派出哥哥的儿子代王王琬和大臣长孙安世前往河北窦建德的都城乐寿求见窦建德,请求援兵。
当初,王世充和窦建德曾交好过一段时日,可是今年王世充请窦建德一起对付唐朝;窦建德答应的挺好还出兵拿下了相州和黎阳。哪知李世民一出兵,这位突然反手灭了滑州的徐圆郎,拿下了滑州,并且非常不顾安危的将隋唐第一扫把星收归账下。
李唐的使者一到,他就和王世充断绝了关系;并把李神通、徐世绩的父亲徐盖还有同安公主放了回去。
当王琬和长孙安世来到乐寿求救,窦建德也是犹豫不决就便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大家有的认为唐兵势大,好不容易才修复了关系不应该再趟浑水。也有人认为唇亡齿寒,如果让唐朝灭了郑国,在集中精力对付自己,夏国也抵挡不住,应该出兵帮忙。
中书侍郎刘彬建议道:“现在天下大乱,唐得关中,郑得河南,夏得河北,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而今唐派大军进攻郑,自秋天到了深冬,唐的军队越来越多,郑的地盘越来越小,唐强郑弱,郑必定支持不久。如果郑灭亡了,那么夏也呆不长了。
我军不如假意劝解,发兵救郑,我从外边进攻,郑从里边突击,必定可以把唐军击破。唐军撤退后,我再慢慢地观察情况,如果郑可以袭取,我军就突然袭击把它拿下;这样我便可以统摄两国兵马,乘唐军疲惫不堪之际,向西攻取关中,天下便可以统一了。”
窦建德为他所描绘的这一宏图远略深深地打动了,决意结束与大唐和好的状态,加入到唐郑战争中来。于是,他派出礼部侍郎李大师前往东都,答应王世充不久将派兵南下救援。他又派出了使者来到了长安请求李渊罢手言和,结束这场战争。
李渊一听说窦建德决定参战,就被吓了一跳,他仔细研究了一下两方的军力对比,怎么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于是下诏书让李世民撤军。
此时大郑太子王玄应率几千精兵从虎牢向东都运粮,夏国的使者李大师也在其中。随行的还有王玄应部将轻车都尉李君羡。
李君羡原来是李密的部下,投降王世充之后,很是看不惯他的为人,心中一直闷闷不乐;这一次前往东都,在路上和李唐联系突然发动袭击,将粮草和李大师全部扣押,王玄应只带了十几人仓惶逃回洛阳。
李世民封李君羡为骠骑将军,马军副总管;并从他的口中知道了洛阳的很多情况。例如现在洛阳粮草已经十分短缺,军队的实力也在飞快的下降。
大家对王世充的意见也越来越大,很多像李君羡一样的大将都心思浮动,准备投降。
当然他从李大师的口中也知道,窦建德准备出兵,并且已经派使者去了长安。
………………………………
第四百五十一章 血战青城宫
李世民对这个消息十分重视,他也知道自己的父亲虽然是一位明君,可是耳根子软,而且有些懦弱。一听到窦建德出兵,肯定会出现反复,难免就葬送了目前的大好形势。
李世民知道绝对不能让窦建德和王世充汇合,所以他决定立即进围东都,隔断他们的联系;并且将窦建德的使节李大师扣留在军营中,不让他和王世充联系,这样至少又可以耽误窦建德一段时日。
同时李世民派宇文士及乘驿站快马火速赶回长安,向皇帝李渊报告前线的最新消息,并代李世民汇报进围东都的计划。
李渊接到报告表示同意,他对宇文士及道:“回去和秦王讲,现在进攻东都,是为了早日结束战争。攻下东都的那一天,隋朝皇帝的乘舆器物,图书档案,凡是不属于私人应有的东西,都由秦王收集保管。其余的美女和财宝,可以全部赏赐给将士们。”
宇文士及得了回信赶紧和李渊告辞,飞马回了前敌。李世民接了诏令,向众位大将展示,然后命令大家准备度过洛水攻占洛阳郊外的青城宫。
王世充得到王玄应的回报,知道李世民已经知道了自己和窦建德联手的消息。那么他除了退兵,就只剩下强攻洛阳这一条路。
王世充咬牙切齿准备在最后搏一下,他集中了城中的精锐早早的在青城宫埋伏,准备给李世民一个重创。
唐军的前锋是上书左仆射屈突通,老将军带领着一万人趁着夜色突然突破洛水来到了青城宫。按照计划他们应该就地修筑工事,等着李世民大军道来,然后一起攻打洛阳。
可是王世充已经猜到了他们计划,早就在这里驻扎了大军。屈突通还没有来得及构建工事,鳌鱼王子大叫一声,带领着两万人就冲了上来。
屈突通一看不好,一边让部下释放狼烟示警,一边带领大军拼死抵抗。
鳌鱼王子就像一只猛兽一样纵横驰骋,长把紫金瓜砸的鲜血横飞,所向披靡。屈突通没有办法只好亲自跨马提刀带领着亲卫冲了上来,阻拦。
他毕竟已经60多岁了,不到十个照面就被鳌鱼王子打飞了手中大刀,多亏了手下的亲兵拼命才保住了一条命。
没有办法屈突通只好让手下亲兵将鳌鱼王子围了起来,下面配合着长槊步兵袭扰,才算是止住了鳌鱼的冲势,免得阵型被突破。
后面李世民率数千名骑兵在北邙山脚下布阵,几个月以前,他便是在这里大破前来偷袭的王世充。现在,他再一次登上了魏宣武陵,向广阔的战场眺望。
他看到对面升起了狼烟,屈突通遇袭和王世充绞杀在了一起。李世民不仅没有惊慌,反而哈哈大笑对程知节道:“五哥,王世充已经走投无路,将他的精锐全部出动,想侥幸获胜。只要今天将他击败,他以后便再也不敢出来与我交战了!”
程知节等人纷纷点头;李世民拔出了定唐刀喝道:“过河!一举消灭王世充!”说着他一马当先就冲了下去,身后的几千大军也跟着轰隆隆的跟了上来。
今天李世民骑得是战马飒露紫,他轻轻抚摸着战马的颈脖道:“飒露紫,今日轮到你啦!”。
飒露紫好像听懂了似地点了点头,这是一匹纯紫色的骏马,它性情温顺,很善于领悟主人的意思,耐力尤其很强。当李世民骑着它急冲下山坡时,几乎感受不到颠簸。
程知节的呼雷豹也是登峰涉水如履平地,他和李世民齐头并进率先冲了下去。后面秦琼、裴行俨、李元霸、尉迟敬德、翟长孙等人紧紧跟随。
飒露紫率先冲进了洛水,一排排骑兵紧随而入,河水飞溅、跌宕,好像整个河面都要掀起。
李世民驰上岸,率骑兵冲向敌阵左侧。正在与敌人交战的唐军步兵们看见援军已到,顿时欢声雷动。
在距敌阵约有百丈远的位置,纵马飞驰的李世民转身向后,有力地一挥长弓。“一直冲过去,穿透它!杀!”
“杀!杀!杀!”紧紧跟随的骑兵跟着大喝。
在距离敌阵二三十丈远的地方,李世民指挥骑兵们射出一阵阵箭雨,当面之敌纷纷倒下,其余的慌忙后退着躲箭,王世充的进队像开了锅一样躁动不安,军兵看到敌人的援军到了也都士气低落。
飒露紫载着身穿黑甲的李世民,几乎是随着最后一波飞箭撞进了敌阵。
有这一群绝世猛将开道,他们就像热刀子切牛油一样狠狠的冲进了敌阵搅得一片腥风血雨。郑军很快就抵挡不住,有了溃散的趋势。
在后面的王世充也是猝不及防,连忙命令大将郭善财带领手下的长枪兵上前帮助防守。
李世民在一群绝世猛将的保护下,好像又回到以往征战的峥嵘岁月。他的心情格外舒畅,挥舞着定唐刀,一路向前厮杀;周围是敌人逃窜的身影,眼中是敌人惊慌失措的表情,耳中是敌人临死的惨嚎。
鳌鱼王子一看这边被突破,顾不得攻击屈突通,一马当先率领大军前来阻截;李元霸和裴行俨一看到鳌鱼王子眼中冒光,纷纷调转马头迎了上来。
鳌鱼王子被吓得刚一愣神,这两位已经冲了上来;各举大锤搂头就砸。鳌鱼用长把紫金瓜一挡,一下子就被震得喷血不止,扭头就跑。
身后的郑军呼的围拢上来挡住这两位煞星。李元霸和裴行俨一看哪里肯放,大锤轮开了杀出一条血路,继续追击鳌鱼王子。
李世民不知疲倦的挥舞着定唐刀,一刻不停地向前驰骋,很快就冲过了鳌鱼王子的军阵。后面郭善财已经布好了阵势,一片片长枪架成枪林就等着敌人来自投罗网。
李世民早取长弓在手,飞箭连珠般射向敌人的面门和咽喉,程知节在旁边大斧子舞动如飞,一斧子下去,连人带枪倒下一片。敌人最终惊惶地一哄散开。
李世民和程知节终于突进到敌阵的背后。前面竟被一道长堤挡住了。他们猛回身看去,身后竟没有一人跟了上来。
原来郭善财看到他们二人凶猛,就命令战阵开了一个口子,放他们进来,随后大兵合拢挡住了紧随其后的秦琼和尉迟敬德等人。
郭善财眼见李世民、程知节二人落了单,冷哼一声,便驱马追来,他知道二人凶猛,大喝一声羽箭纷飞。
李世民和程知节半伏在马背上,顺着长堤向北飞驰,想用极快的速度将身后的追兵甩掉。
正在这时,前方突然伏兵四起,原来是单雄信带兵拦截。他一声令下飞来一阵箭雨,一枚流箭像突如其来的黑点,夺夺钉入了飒露紫的前胸。飒露紫痛苦地发出一声嘶叫,慢慢地减速,停了下来。
程知节杀散后面的追兵,突然见前面的李世民忽然从马背上跳下,心知发生了变故,便猛的拍打战马,冲了上来。
他手中的大斧子轮开了,人头乱飞,血光崩现;就连像要上前的单雄信都被他一斧子劈的差点吐血,落荒而走。拦路的敌军见了,惊骇之极,彷徨着不敢上前。
程知节二话不说急忙跳下马,将自己的座骑牵给李世民,李世民翻身上马,接过缰绳,搭箭张弓射向前方逼近之敌。
程知节上前,将飒露紫前胸的羽箭一把拔出,顿时带出一彪鲜血。飒露紫吃痛受惊,愀愀嘶叫着,昂首乱跳而起。程知节猛紧拉缰绳,用力将马头扯下,他一手牵着飒露紫,一手握着大斧子,奔跑着冲向敌阵的后背,敌军见了,慌忙举刀相迎。
程知节张牙咧嘴,虎目圆睁,口中大呼大叫,大斧从半空中落下,将一名敌将劈为两半;他又飞跳起来,“呀——呀”地大叫,手起斧落,又一颗人头滚出老远。
当面之敌被这般凶神恶煞的斗法吓破了胆,纷纷拔腿躲开。于是在程知节冲在前面吼叫跳跃着,劈出一片斧光挡在面前的敌人无不身亡。
李世民弯弓搭箭,神出鬼没、每射必中;飞箭查余补漏,远程打击支援。两人又将敌阵穿了个透,顺利回到唐军的大阵之中和秦琼等人汇合。
李世民刚刚立定脚跟,才发现秦琼手下只有百十人,他知道这些人是担忧自己的安全,顾不得带领大军就追了过来;想到刚才的险状,脸一红,有些后悔。
正这时尉迟敬德率几十骑从敌阵中杀了回来。李世民连忙叫住尉迟敬德,又收拢了三百多名散骑,集中排成战列,由他和程知节带领着杀向敌阵,敌军望风披靡。
途中,他们遇见了李元霸被裴行俨正带着几十名骑兵与敌军厮杀,便将他叫过来,一问才知道这二人去追杀鳌鱼王子;结果虽然将他打伤,可是依然被他仗着武艺高强逃之夭夭。
李世民赶紧把二人叫住,然后一起向前冲击敌人。不久,刘弘基、翟长孙带领着后续部队陆续渡过了洛水,也加入了他们的战列。
………………………………
第四百五十二章 惨烈胜利
唐军像凶猛的虎豹快速地推进,用利爪和尖牙撕碎敌军的血肉。他们勇猛向前,向前,又突然东折,奔着敌人的连接处冲杀;接着又猛然一个神龙摆尾,将后面追来的敌军按住猛揍。
大军所到之处,被困的唐军步骑热烈地欢呼着,纷纷加入到这股洪流中,挥舞着手中的刀枪凶狠地刺向敌军。敌军招架不住,渐渐地快要溃散。
王世充在后面看到郑军已处于劣势,尤其是被战团核心一支大军纵横驰骋、砍杀得不成形状,便十分着急。
他率领数十名侍卫在阵中来回奔跑,找到了鳌鱼王子和单雄信等人,带领他们一同向长堤后退。在那里王世充已经命令铁冠道人聚集起所有的江淮劲卒。
王世充亲自将这支队伍排成密集的冲锋阵形,由披着红色战袍的单雄信打头阵,铁冠道人和鳌鱼王子居中,王世充殿后,向唐军发动了反冲锋。
李世民等人看到敌人即将溃败,没有想到王世充的这股力量来得如此突然,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王世充的军队迅速将李世民的大队冲散为几大块儿。
尉迟敬德反应不及,被郑军围在垓心,十几支长槊向他猛插过来。他急忙侧过身子,几乎要坠在马下,几支长槊从他身旁一擦而过。
尉迟敬德大吼一声,伸臂夺下靠近的一支长槊,在空中抡了一个圆弧,反手将槊尖插进了敌人的额头。他的座骑已嗖地掠过敌人身边,窜到敌人的身后。
尉迟迟敬德冲出敌阵,快速地掉转马头,向来不及转向的敌骑后背冲去,几名敌骑被他手中的龟背驼龙枪戳中了后心,先后像石头一般沉重地摔下了战马。
他正要回枪拔出,却见又有两名敌将一左一右运着两支长槊向他冲过来。尉迟敬德枪交左手,在马背上猛一侧身,躲过敌人的刺杀,然后抽出了背后的十八节水磨钢鞭,呜的砸向了刺空了闯进面前的敌将。
“啪!”敌将的人头被打碎,他再次策马前冲,在后续敌人长槊刺过头顶的一刹那,他猛地收起了兵器,运用解夺槊的本事的双手闪电般地同时向上一窜,凌空将两支长槊抓握在手中,大吼一声发力,硬是将它们夺了过来。
两名敌骑惊吓得拨马便逃。敬德像杂耍似地反手将两支长槊倒举在半空中,然后猛的一掷,同时插进两名敌骑的后背。他拿起自己的兵器,顾不得满脸的鲜血,大吼着驰向当面之敌,吓得敌军惊叫着四散奔逃。
李世民也被冲散,他正挥军横冲敌阵,忽见敌一彪骑兵从斜刺里冲杀过来,为首的正是那身穿红色战袍的单雄信,当时就把李世民吓了一跳。
李世民刚取长弓在手,单雄信已冲至眼前,跃马挺槊,作势要向他的面门刺来。
单雄信暗暗咬牙心道:“上一次我让你跑了,这一次看你往哪里跑!毛孩子,我要将你戳穿,再用短剑取下你的首级。方能解我心头之狠!”。
想到这里单雄信猛地打马越驰越近。“李世民!休走拿命来!”说着挺槊便刺。蓝亮的槊尖逼近、逼近……
“单通!住手!”一声熟悉的大喝将单雄信下了一跳。
“呜!”耳听恶风不善,单雄信赶紧低头一躲,一支长矛从他的面前飞过。“砰!”的一声响,这支长矛钉在了对面的长堤上,足足钉进去了二尺深。
十几个王世充的士兵冲出城来,想要拔出这杆长枪,他们一起用力也没奏效,长枪依然稳稳地插在泥土当中。
一阵黄风刮过,大将秦琼秦叔宝骑着黄骠马飞驰而来,轻而易举将长枪拔了出来,握在手中昂然离去,在场的双方将士都目瞪口呆。
单雄信也愣住了,他和秦琼的交情可不同一般,比跟程知节等人又深厚了许多。真没有想到义薄云天的秦二哥,为了李世民竟然向他伸手。
单雄信心中刺痛,他虎目中满是委屈的泪水。秦琼也叹了一口气,如果不是逼不得已,谁愿意兄弟相残?
“雄信,哥哥无礼,请不要见怪。不过王世充已经败了,你不要执迷不悟还是赶紧过来吧!”
单雄信一咬牙道:“二哥!我和李渊血海深仇,绝对不能投降他!咱们兄弟的交情,都在刚才的一枪中散尽了;再次见面不是你是就是我活。走了!”说着猛地一拉战马,像离弦之箭一样飞快的离开,就好像身背后有什么洪水猛兽在追赶一样。
秦琼微微叹了一口气,放弃了再次呼唤劝说的打算。保护着李世民和大军汇合。
李世民刚刚脱离险境,带领部队稍稍后退,再次整理好阵型;王世充也通过偷袭稍稍挽回了一些劣势,稳定住了即将崩溃的阵型。
两军再次形成对峙,蓄势准备下一次攻击。这时突然就听到郑军的队伍中一声欢呼;就见一条高大的人影突然杀出。然舞动着长把紫金瓜,催动战马飞一样冲向了唐军。
屈突通一看到冲过来的鳌鱼王子,气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大喝一声:“放箭射死他!”唐军听到命令,一个个弯弓搭箭进行射击。
鳌鱼王子拼命地拍打战马,舞动长把紫金瓜;飞箭不是落在他身后,就是被他磕飞。鳌鱼像一阵旋风,撞入了唐军人丛,手中的大锤呜的像一团紫色光影,一声声啪啪啪的响声;唐军人丛中传来声声嚎哭。
还没有等众人反应过来,他已经杀了数十人,又冲了出来;而且当他飞速离开唐军大阵时,手中赫然拎着一个血糊糊的唐军将领的人头!
郑军将士一片欢腾,士气大振;唐军将士则一派沮丧。
程知节已经骑回了自己的战马呼雷豹;他看到鳌鱼王子逞威风,冷哼一声;突然拍马冲出。
王世充一看是程知节,也被吓了一跳,赶紧命令大军放箭拦截,郑军停止了欢呼,飞箭如雨般向程知节射来。
程知节挥舞大斧,磕开流失,然后像一支飞箭射入敌阵。郑军的长槊纷纷向他刺来。老程大斧子猛地一轮,槊折,人亡。
老程这把斧子重有200多斤,在轮开了足有千斤的冲击力;当面刺来的长槊都被它一一格开,有七八支甚至拿捏不住而脱手飞去,也有的从中折断,断槊和伤兵一起飞出。
郑军再也抵挡不住呼啦一下子闪开了一条通道,放他过去。程知节杀机毕现的眼睛扫视之处,郑军步骑个个担心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像海浪一般向后退去。
程知节紧紧地盯着鳌鱼王子,战马越驰越近。鳌鱼王子和他交过手,见了老程杀气腾腾的样子,早心慌意乱,侧马便要钻入人丛中。
程知节那里肯放,闪电般飞驰过去,大斧子一轮当头劈下。鳌鱼王子没有办法只好举长把紫金瓜招架。
王世充看到鳌鱼王子不是程知节的对手,赶紧命令手下大将上去围攻。程知节大斧子神出鬼没,力抗鳌鱼王子,铁冠道人,单雄信,骁骑将周承明四人不退。
周承明不知道程知节的厉害,挥动长刀去硬抗他的斧子,没想到那大斧竟是如此的沉重,砰地一下将长刀撞开,随即“格哧”从他的脖颈出掠过,人头飞上半天空,鲜血如匹连一样喷射。
其他几人大惊失色纷纷后退;程知节一伸手抓住周承明的人头,昂然而退。
数万名郑军看到这一幕,不禁发出了“啊”的惊叫。“万岁!”“万岁!”对面的唐军发出了雷鸣般的喝彩。
李世民一见大喜,未等程知节完全返回,便挥弓一举:“冲啊,消灭敌人!”李元霸和裴行俨早就看的热血沸腾,二人不肯落后,率先冲了上来。
唐军将士们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响应,震得脚下的大地一阵颤栗,随即一浪高过一浪地向郑军大阵发动了冲锋。在几名虎将的冲击下,郑军心惊胆裂,几乎一触即溃。
在后面长堤处,王世充眼含着热泪,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率一万名江淮劲卒发动了殊死抵抗。
唐军在这股力量的反击下,像波涛排在了河岸上,轰的碎裂,又一次次的发动冲击。当波涛足够强大,河岸总有被冲毁的时候;就这样,从清晨到正午,郑军数次几乎被冲散,又数次重新聚集起来,直到最后完全丧失了体力,才不得不哭叫着撤向城内。
李世民率军乘胜追击,直抵东都城下,将西门堵住。郑军大部尚未入城,见已陷入唐军包围,惊散南逃,遭到了唐军凶猛的追杀。
当日清点战果,唐军共计斩杀、俘获郑军两万多人,自己仅伤亡七千多人;王世充的嫡系江淮劲卒几乎全军覆没。唐军顺势将整座城池团团围住。
李世民大胜回营庆贺自然是欢天喜地,对众将是大家封赏。王世充败回了洛阳则是愁眉苦脸,头上的黑发都一下子白了很多。
………………………………
第四百五十三章 军人天职
郑国群臣都看不到希望,纷纷上书请辞;王世充眼中凶光恶狠狠的盯着跪在地上的御史大夫郑廷页。
郑廷页,以前他是魏公李密的长史,现在被迫在王世充手下做官,心中郁郁不乐。他趁机对王世充的道:“臣驽钝,不配侍奉陛下;但很荣幸能够得到佛的召唤。臣情愿弃官削发,进入沙门,勤修教理,超度众生,让更多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