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巾张狂(艾叶)-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皇帝有遗诏!当立皇子协为嗣!”
说着,骠骑将军董重从怀里掏出一份帛书,摊开展示给群臣。三公代表群臣,上去检验了一番,确认的确为先皇帝刘协所颁布。
司徒丁宫见了这封诏书,不再说什么,退回自己的位置。表示没有意见。
但是,司空刘弘是刘氏宗亲,而且在汉室宗亲里,也是以牌子响,辈分高而著称。这天下是刘家的,身为刘氏家族大前辈的司空刘弘。当然有资格插手皇帝的继位人选问题。
“先皇帝临终卧病,思绪混乱。若是为乱命,又岂可轻从?”
——刘宏死前都病迷糊了,下的遗诏多半是“乱命”,也就是人临死前神志昏迷时留下的遗言。这种话,可不用理会!
以刘弘的汉室宗亲身份,再加上他司空的高位,素来在朝中没有什么存在感的骠骑将军董重,光凭一份先皇帝的诏书。还真的压不住他。蹇硕见群臣在下边议论纷纷,颇有支持司空刘弘观点的,心中也有些不安,只得对侍立在一旁的小黄门使了个眼色。
——事到如今,需要将底牌一张一张的翻开来了!
小黄门的身影悄然隐去。就在太尉刘虞,以自己的身份地位,牢牢的压制住骠骑将军董重的时候,突然听到大殿上鼓乐齐鸣。稍有经验的朝臣。一听这个曲调,就知道。先皇帝的生母——董太后来啦!
这位董太后,也是个有故事的。
一开始,她虽然生了个当皇帝的儿子,却由于当时宫中还有一个正牌子的太后在,自身却依然只是区区一个亭侯的妻子,属于“藩妃”。身份并没有母凭子贵。
直到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宦官们将当时的正牌太后窦妙的父亲,大将军窦武杀死,董太后这才得以进京,被朝廷重臣尊为“孝仁”皇后。
“哀家听说。有人质疑皇儿的诏书是乱命。这是胡说!皇儿下诏书的时候,哀家就在他身边,亲眼看着皇儿思绪清楚。再说了,皇儿也不是第一次说要协儿继位!早在去年,皇儿就有这个意思了!”
董太后一露面,司空刘弘就不好再坚持了。毕竟,董太后是先皇帝的生母,辈分极高,与先皇帝的关系,又远比刘弘更加亲近。从情理上来说,刘弘也无法再坚持认为,骠骑将军董重手中的诏书是乱命了。
“臣,无异议了。”
司空刘弘不再多说,返回位置。骠骑将军董重意气风发,正要宣读汉灵帝刘弘的遗诏,却听见大殿上又是一阵鼓乐齐鸣。董重心中一个激灵,愕然的回首,看见一个盛装宫中贵妇,急急地来到大殿上。
“拜见母后!”
来者的声音极为悦耳。可是听在董重和董太后的耳朵里,却显得若针刺般的刺耳。如果说,从大汉的法度和情理上来讲,当世已经没有哪个人,可以违逆董太后的意旨了。那么,眼前的这名宫中贵妇,就是世上唯一的例外。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汉灵帝的正牌妻子,灵思何皇后。
“你不在后宫呆着,来这里作甚!”
董太后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厌恶。显然,即使是天子家里,婆媳关系也不会与平民百姓家里好上多少。不过,何皇后对董太后话语里的意思置若罔闻,脸上带着笑容的说道:
“母后,现在朝廷正在议论国家大事。我们妇道人家,懂得不多。这些国家大事,还是应当让朝廷里的大臣们去处置。母后若总在朝廷里指手画脚,未免会让天下人笑话我大汉‘牝鸡司晨’呢!”
牝鸡司晨,出自《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索,尽也。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夫政则国亡。”用现代汉语来解释,则是:“母鸡不司晨。母鸡(如果)司晨,则会家道败落。”
何皇后不愧是主宰后宫,顺昌逆亡的女强人。普一露面,就对着自己的婆婆夹枪带棒的好一顿批。特别是最后那句“牝鸡司晨”,差点儿没把董太后给气死!(未完待续。。)
第29节宫掖藏杀机【上】
“你!你!”
董太后出身不高,从小也没有读多少书,倒是乡间泼妇骂街的话知道的不少。他自知那些乡间泼妇的话语,在朝堂上说出来,那就是自取其辱。然而,此刻在气头上,董太后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对着何皇后就是一阵大骂:
“你个死女人!不就是仗着你兄弟何进,才敢这么嚣张跋扈的吗?你有兄弟,以为俺没有吗?俺兄弟是骠骑将军,你兄弟在哪里?何进那个屠夫,要是敢露面,俺立马叫俺兄弟剁了他的头!”
董太后这番话,让本来笑靥如花,仪态端庄的何皇后脸色大变。不过,作为被人评价为“性强忌”的何皇后,可不会就这样被打倒。她只是变了变脸色,很快就恢复过来,说道:
“母后,这里可是朝廷之上!在朝廷上,能这样说话吗?传出去,天下人都会笑话我们汉室的女子没教养的!”
董太后的那番话,不但何皇后不满,在场的群臣,也极为不满。然而,没有等朝臣出列对董太后所言表示上谏,一个洪亮的声音,从大殿之外,先声夺人的传了进来:
“好一个董重,董骠骑!你,是要杀我吗?”
这个声音传进来,一时间,让偌大一个朝堂,顿时鸦雀无声。有些人露出笑容,有些人却面色大变。而在所有人中,心跳被加速到最快的,却是一个阉人。
蹇硕。
蹇硕的手,不自觉的握在了朝服内暗藏的软剑剑柄上。
能够用一句话,就让整个朝堂变成如此模样的人,当今世上,只有一个。那便是:
大将军何进!
即使是暗中蔑称何进为“屠夫”的朝臣,此刻也不得不承认。眼前的这位“大将军”,仪表堂堂,龙行虎步,堪称士人的表率。更何况,这位身材高大的中年人,身上还穿着一副金光闪闪的鎏金鱼鳞铠。看起来,更加是光彩照人,仪貌非凡!
但是,大将军何进的光辉虽然绚烂,却遮不住他右侧身后跟随的那人。虽然那人只是低调的穿着一身黑色的精致玄铁甲,风度却一点儿都不输于前方的大将军何进!
这个人,朝中大臣多半都认识。他,就是汝南袁氏二十年以来最出色的子弟,没有之一。
人称“天下楷模袁本初”。西园军中军校尉——袁绍!
只是,对于蹇硕来说,他只看了大将军何进一眼,就将视线向何进身后扫去。蹇硕的视线扫过中军校尉袁绍之时,并没有停留,而是牢牢的盯在了何进左侧身后的那名随从身上。
那名随从,固然身材高大,却有一个巨大的缺陷。此人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给人一种迈步极为艰难的感觉。但是。蹇硕投放在此人身上的注意力,却比对何进与袁绍加起来还要多。
如今在大殿上的人,不管是大臣也好,宦官也好,甚至是执戟郎也好,没有谁不认识这位行走时步履维艰的武者。
——外号“雷神”。现任职西园军右校尉的党人第一高手,淳于琼!
见这三个人的组合,一步一步,极为刚劲稳健的走入大朝会,蹇硕回头。示意心腹军司马潘隐,做好出击的准备。潘隐对蹇硕点了点头,表示一切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发动。
“大胆!朝廷自有法度!谁叫你们,可以披甲持剑上朝的!”
就在何进、袁绍、淳于琼三人,踏上大殿的那一步,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官员,冲出队列,拦在三人面前,厉声呵斥!
何进一惊,以为出列的是董重的死党,下意识的将手放在剑柄上,就要出手。不过,当他看清眼前之人到底是谁,立刻按下了拔剑的动作,开口问道:
“卢尚书,你这是何意?”
何进面前之人,身高在八尺二、三寸左右,虽然长相一般,可配上他满脸的刚烈之气,足以让天下大多数人自惭形秽。他,就是公孙瓒和刘备的老师,尚书台主官,尚书令卢植、卢子干。
卢植向来以精通经典、刚烈守礼,而闻名于朝野。他这次出来拦住何进,不过是为了维护“群臣上朝不得带剑”的规矩。何进一想,就能明白卢植的意思,于是对卢植解释道:
“权宜之计尔。此时为非常之时,吾若不带剑,怕是有性命之忧。子干见谅!”
卢植沉吟,身形却毫不动摇。
“国家法度不得轻废。大将军虽然位极人臣,也不能肆意妄行啊!须知大将军一言一行,皆为天下臣民表率,岂得不顾法度?”
卢植是天下知名的大儒,更兼文武全才,可谓是天下士人中的一面旗帜。被他这般义正词严的拦下来,何进一时间都有些踟蹰起来。
就在何进在考虑,如何将卢植劝开而不伤和气的时候,一个声音响起,帮何进解了围。
“子干,回来!现如今帝位未决,大将军小心些,也未尝不可!”
发话的,是前任司徒,现任“后将军”一职的朝廷重臣袁逢。汝南袁氏在朝野间影响力巨大,朝中大臣,多半与袁逢交好。
就连卢植,当年黄巾之乱时,被小黄门左丰陷害,也是袁氏出面帮了他一把,才得以成功的脱罪翻身。若是别人说话,卢植不会在意。但袁逢一发话,卢植就不得不卖他一个面子。
没了卢植的阻拦,其余诸位大臣也不会在此时不知趣。如此一来,从大将军何进的位置到董太后姐弟俩之间,就是一条通畅的大道!
这个情形,让董重脸色苍白,不由自主的倒退了一步,也让蹇硕心中一猛然跳。
——汝南袁氏,难道已经倒向何屠夫了吗?
——不管这么多,只要杀了何进,一切都会决定!
蹇硕决心已下,在何进目不斜视的走到自己附近的时候,回头小声招呼了军司马潘隐一声:
“潘司马!”
这句话,是一个暗号。一旦蹇硕对潘隐这样招呼,潘隐就要带着手下十四名高手,来到蹇硕身边,准备出击。
“诺!”
军司马潘隐,快步走到蹇硕身后。他的手掌,已经悄悄的伸进了衣袍后摆中。
蹇硕从怀中抽出软剑,大喝一声:
“上!”
话音未落,蹇硕突然间大叫一声:
“啊!”
身形暴退五步,蹇硕这才敢于转身,恶狠狠的盯着军司马潘隐!
军司马潘隐的手中,正握着一柄短剑。短剑锋锐的刃口上,闪耀着一抹血红。
“你!”
蹇硕一手捂住肋下,怒视着潘隐。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跟在自己身边多年,一直表现得忠心耿耿的潘隐,居然会突然对自己出手!
潘隐不自觉的摸了摸光滑的下巴,面对自己的顶头上司,苦着脸,说了一句话:
“吾是南阳宛城人”
听到这个解释,蹇硕一瞬间福临心至,完全明白了潘隐话语中的意思。
——大将军何进,不正是南阳宛城人吗?
“啊!”
“护驾!护驾!”
到这时,在场的朝臣和太后、皇后们,才意识到眼前有人亮出了兵刃,发生了流血冲突。不少平时没见过血的朝臣,以及深居皇宫,少与外界接触的女人们,面对这样的场景,一下子惶恐不已。
一片纷乱中,大殿的中心,忽然就显得空旷起来。何进三人与蹇硕、潘隐二人,一下子成为了场中的突出焦点。
“他是我的人。一直都是。”
大将军何进一身金甲,威风凛凛。他说出来的话,也是如此的霸气侧漏。
蹇硕的脸上,变得没有一丝血色。既然最为倚重的潘隐,居然会是何进的人,那些被蹇硕亲手交到潘隐部下的死士,自然已经不可能出现了。
如今的局面,是蹇硕必须以一人之力,对抗敌方四人。而敌方的四人之中,居然还有淳于琼这等连蹇硕也不敢轻言必胜的强者!(未完待续。。)
第30节宫掖藏杀机【下】
“大殿之上,敢陈兵仗者,斩!”
这一声大喝,出自现为后将军的袁逢之口。
袁逢作为当今世上最为有力的汝南袁氏家主,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别的不说,负责守卫宫城大殿的“执金吾”,手下属吏中,袁氏的门生就为数不少。
所谓执金吾,是秦汉时率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的官员。通俗的讲,基本上类似于近现代的中央卫戍部队司令。
现任“执金吾”是刘氏宗亲,在这场宫斗中,保持着中立态度。但是,随着后将军袁逢的一声令下,数以百计的大汉羽林军和执戟郎,立刻披甲执刃,从四周冲出来,包围了大殿,并将太后、皇后等人,保护起来。
事到如今,蹇硕明白,己方已经是一败涂地了。有了潘隐这个内奸,何进先就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己方的所有埋伏,都是对何进无用的。
但是,蹇硕还是不甘心。特别是失败来的如此突然,这份不甘,在蹇硕心中,越发的激烈!
“屠夫!受死!”
蹇硕将手中的软剑一摆,不顾身侧不远处的叛徒潘隐,对着十步之外的何进,发起了最凶悍的冲击!
蹇硕的武力有多高呢?
简单的说,如今雒阳城中,个人武技最高的,当属“天下第一剑客”王越。虽然王越年纪大了,又在数年前刺杀张角【?】的时候,受了重伤,不复当年之勇。但是,能与这样一个只保留了八成战力的王越,大战一百多回合而不败的,整个雒阳城里。也只有蹇硕一个人而已。
现在,这位受了伤,却越发显露出凶悍之势的高手,以破釜沉舟的势态,直逼何进!
何进的武力有多高呢?
没有人知道。大将军何进的官位,向来不是依靠自身武力来升迁的。
面对狗急跳墙的蹇硕。何进只做了一件事:
——退!
何进在退,袁绍与淳于琼却各自踏上一步。这样一来,蹇硕若是想要杀死何进,就必须先击退袁绍与淳于琼!
袁绍虽然武力不显,可是熟悉雒阳武者的蹇硕,却听人暗地里说过,袁绍的武技,可以排入整个雒阳的前二十位。
据说,袁绍在服丧六年期间。由于无事可干,只得专心研究武艺作为消遣,居然就达到了大成的境界。以武艺闻名于雒阳的典军校尉曹操,也曾经无意中说起,袁本初的武技,只在他之上。
不管说话向来夸张的曹操,这句话里面到底有多少的水分,但有一点蹇硕可以肯定。袁绍的武技绝对不会差。
但是,相比旁边的淳于琼。袁绍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软柿子。淳于琼的武艺,不但高明,还要加一个“神异”的评价。
毕竟,能够在真气里产生雷电之力的,除了已经死去的“妖道”张角,还有传说中的“真人”左慈等寥寥数人。可以真正蹇硕被确认的,就只有淳于琼一个而已。
蹇硕冲到这两名新一辈中的佼佼者面前之后,立刻就直接感受到袁绍与淳于琼,武力到底有多高明了。
袁绍用的是剑。一柄看上去就堂堂正正,拥有一种沉重威压感觉的大剑。
袁绍的剑法。也堂堂正正,充斥着恢弘大气。
汝南袁氏家传经学是《孟氏易》学,袁氏的武学,也源自《孟氏易》。《孟氏易》讲求以《易》经之道,趋利避害,左右逢源。所以,袁氏的嫡传剑法“易士剑”,也是以机变为要务,要求使用者根据对手的武技,灵活的运用不同的风格,来击败对手。
蹇硕在雒阳混迹那么多年,与汝南袁氏的子弟交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居然有人能够将讲求机变的“易士剑”,施展到如此堂堂正正,以势压人的地步!
而且,袁绍的“易士剑”,虽然风格与其他袁氏子弟截然不同,根基却依然清清楚楚,一眼就能够认出。至于剑法的威力嘛,蹇硕的软剑连刺四朵剑花,居然都被袁绍轻轻松松的破除。
当然,袁绍的剑法,也不是没有破绽。袁绍施展出这种堂堂正正的剑法,对体力要求不低。一旦时间拖延久了,袁绍难免会后力不济。
但是,现在这个时刻,蹇硕缺的就是时间。袁绍的破绽,在此刻根本不是一个破绽。
更加要了蹇硕小命的是,袁绍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边还有一个被西园军士卒,敬畏的称之为“雷神”的家伙。
淳于琼出刀。
淳于琼原本用的是剑。但是,自从五年前,在广宗城下被反贼张角用“落雷”道术劈过以后,淳于琼就弃剑用刀了。
一刀劈出,刀锋离蹇硕的身体还有两尺远,蹇硕就感觉,自己身上的汗毛和头发,居然都要一根一根的竖起来!
这种诡异的感觉,一下子让蹇硕小心无比,深怕其中有什么古怪。
刀锋落下。蹇硕若不想硬接,就只能后退。
但是,目前的情景,容不得蹇硕后退。他一咬牙,将浑厚的“真气”灌入软剑,与淳于琼的刀,硬拼了一记。
“兹”
淳于琼的刀上传来的力道不小,让蹇硕好不容易才化解掉。不过,如果淳于琼的刀法,就是这么简单的话,他也就不配被人称为“雷神”了!
蹇硕还没有完全化去淳于琼刀上的力道,一股巨大的电流,已经从软剑的剑柄上传导过来。这一刻,蹇硕全身的肌肉不受控制的乱颤起来,完全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这一刻,蹇硕大惊失色!
好在电流持续的时间,仅仅是短短的一瞬间。下一瞬间,蹇硕依靠自身深厚的“真气”修为,已经将这些电流自发的驱逐出去。但是,这一瞬间对身体的失控,已经足以让蹇硕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份代价,是一刀,从肩头划到前胸的一刀。
面对袁绍与淳于琼的合力出手,只是一个照面,号称“宫掖第一高手”的蹇硕,受伤而退!
蹇硕这一退,就意味着他全部计划的彻底失败。
接受了后将军袁逢的命令,涌入场内的羽林军,已经将何进大将军团团保护起来。而蹇硕需要面对的,则是十多名器甲鲜亮的羽林军士卒,所组成的包围圈。
不远处,董太后已经被一群宫女半扶半架的“请”回了后宫。而董太后的兄弟,骠骑将军董重,也已经被几名袁氏一系的朝臣团团围住,明显被控制起来了。
面对这样的情形,蹇硕明白,自己这一方,可以说是一败涂地了。
“哈哈哈哈”
突如其来的笑声,让朝堂上的人都大为奇怪。
到了这种地步,蹇硕居然还笑得出来,倒也不愧是个人才。
“先帝啊!奴婢无能,为宵小所制,不能完成您的托付了!”
蹇硕笑完,突然变成满脸流泪,撕心裂肺的大喊起来。说完这些话,蹇硕将软剑一抖,剑剑深深的刺进了自己的心窝。
“先帝啊,奴婢来陪你了”
蹇硕口中吐出最后几个字,就此软倒在地,没了气息。
随着蹇硕被确认死亡,大将军何进的心,才算是正式被放回肚子里。他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很想没有形象的一屁股坐下,放声大笑一通。
当然,最终,身份尊贵的大将军,还是遏制住了自己这种非常跌份的念头,而是非常有大将风度的来到依然逗留在朝堂上的何皇后面前,躬身行礼道:
“启禀皇后,叛逆蹇硕,已经伏诛。国不可一日无君,良辰吉时已到,可速请皇子辩身登大宝,继位为天子!”
何进的话音刚落,依然留在大殿上的群臣,也很有默契的一齐行礼,大声叫嚷道:
“请皇子辩继位天子!”
何皇后虽然受了些惊吓,脸色有些苍白,可是在这个事关何氏全族身家性命的时刻,还是坚持下来。当然,情绪激动的她,也说不出什么长篇大论,只是好不容易从口中挤出一个字来:
“可!”(未完待续。。)
第31节何进立少帝
蹇硕的尸体被抬走之后,刚刚十岁多一点的少年皇子辩,很快就在十常侍一伙人的搀扶簇拥下,来到了朝堂上。当看到年幼的外甥,终于一屁股坐在那个至高无上的龙椅上时,拜倒在地的大将军何进,有着一种全身酥软无力的感觉。
——不容易啊!
——真是不容易啊!
想要在天子的敌视下,把一个少年扶上皇帝的宝座,到底有多么艰难?
没有经历过的人,是绝对想不到的。
先皇帝刘协,绝对是一个聪明人。他在任命蹇硕为西园军统帅之后,发现蹇硕依然有些控制不住军中的形势,先是借口下军校尉鲍鸿征讨葛陂黄巾军不利,将他下狱而死,以剪除大将军的直系羽翼。而后,天子不等何进反应过来,立刻又下了另一招狠棋:
——让大将军何进,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讨伐西凉由名士边章、韩遂领导的羌汉叛军!
何进这个大将军是怎么来的,朝野上下无人不知。何进在此之前的主要军功,也就是主持捕杀了马义元等一干太平道反贼。
可是,汉灵帝刘宏就是要放着名将皇甫嵩、董卓等人不派,偏偏让大将军前去征伐。这其中的味道,就算雒阳城的看门人,也能够品味的出来。
但是,就算如此,偏偏大将军何进对这个命令,还无法反驳。
究其缘由,大将军一职最初的设立,就是在本朝武皇帝之时,为了西击匈奴,天子刘彻亲自为大将卫青,所量身打造的一个军职。在卫青之前。虽然也有韩信等人出任过“大将军”的职位,可是与卫青大将军相比,差别很大。
自卫青大将军以后,历任大将军中,固然有些从来没有出过兵,打过仗的。却也不乏如窦宪那般,建立过“勒石燕然山”之类丰功伟绩的。所以,既然西凉叛乱历时数年,始终未曾平息,那天子让大将军出兵,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万幸的是,何进有一个好妹妹。何皇后虽然被灵帝疏远,却依然能够拉拢十常侍当中的几位。灵帝下令让大将军出征的消息,还没有在朝堂上正式发布。就已经被何进得知。被吓出一身冷汗的何进,立刻请袁绍与何顒等智谋之士前来商量对策。
何顒不愧是闻名天下的智谋之士,转眼间就想出了一条可行的对策。那就是:
——拖!
当时,何进一方已经从太医院医士的口中,掏出了灵帝身体虚弱,恐怕命不久矣的消息。在这种情势下,只要拖上一段时间,说不定灵帝就自己病倒了。天子一病倒。担任天下重任的大将军自然就要留下来,坐镇帝都。以防备宵小和不测之事。
当然,若是灵帝没有自己病倒,势力渗透到了太医院的何进一方,也可以想办法帮助灵帝早点儿病倒。
于是,在朝廷命令大将军率军出征的消息正式颁布前,大将军抢先一步。让中军校尉袁绍,火速带兵出京,直奔青、徐二州,前去镇压当地愈演愈烈的黄巾贼叛乱。
袁绍的动作很快,而且一口气就带走了西园军的半数兵力。蹇硕这个上军校尉。对此居然完全制止不了。因为,那时他还在宫中,等待让大将军出征的诏书被颁发下来。
随后,大将军何进以手中兵力不足,需要等待袁绍从青徐战场上带兵返回,才能出兵为由,冠冕堂皇的推迟了灵帝的出兵命令。直到灵帝如约的按时病倒,大将军何进才暗中命令袁绍,率军从前往青徐战场的途中悄悄脱身,潜回雒阳。
接着,何进以袁绍为桥梁,秘密与后将军袁隗见面。在得到了未来出任太傅的承诺之后,汝南袁氏家主袁隗表示,愿意暗中相助大将军对抗蹇硕,扶立皇子辩继位。
通过这种种让人心力交瘁的暗棋布置,何进终于在继位之争中,笑到了最后。回想起事前的种种努力,何进忍不住有种做梦般的感觉。
大局,终于定下了!
中平六年己巳年夏,四月十三戊午日,皇子辩在群臣的拥戴下,正式继位为皇帝,改元“光熹元年”。同日里,天子刘辩下诏,以“后将军”袁隗忠勤国事、劳苦功高,进位为“太傅”,位列三公之上,与“大将军”何进共秉朝政。
同时,大将军何进又以中军校尉袁绍品行高洁,能力非凡为由,举荐袁绍出任司隶校尉一职。这个举荐在朝廷里没有遇到丝毫反对,一下子就顺利通过了。
中军校尉和司隶校尉,还有张狂的那个太行校尉,虽然都是校尉,其中的差别,却可以说是天差地远。
张狂那个太行校尉,正统的汉家官吏,都将他视作玩笑。要知道,校尉一职,在汉朝可是秩比二千石的高官。至于六百石的校尉,在近几十年以来,除了张狂,还真没有第二个人当过。
司隶校尉却又与一般的校尉不一样了。虽然依旧是秩比二千石,司隶校尉却堪称是“天下第一校尉”。
这个职位,因为手下居然能够在都城拥有一支千人级别的直属武装力量,又专门负责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拥有弹劾百官的权利,在朝中向来有“卧虎”之称。与尚书令、御史中丞一样,司隶校尉在朝会时也有专席,三者合称为“三独坐”,身份超然。
成为了司隶校尉,标志着袁绍从此正式成为朝廷里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而不仅仅是依靠自己暗中的影响力,来操纵朝局。
接下来,当新任天子的地位得到天下臣民的公认之后,在五月,何进迫不及待的与朝廷三公一起上奏,弹劾董太后道:
“孝仁皇后【董太后】使故中常侍夏恽等交通州郡,辜较财利,悉入西省。故事,蕃后不得留京师;请迁宫本国。”
——董太后原系藩妃。不是皇帝的妻子,不宜久居宫中,应该迁于老家河间郡安置。
于是,前任皇帝的生母,就这样被迫离开居住了二十年的皇宫,戚戚然的返回了河间老家。不久以后。董太后突然身死,引起朝野间的无数议论。人们暗中谈论,都认为是大将军何进毒死了董太后。
接下来,骠骑将军董重也成为了牺牲品。何进以兵围困骠骑将军府,在这种赤。裸。裸的威胁下,董重非常识趣,自杀身亡,用自己一条命,换得了全族上下的一条活路。
从此以后。大汉的朝政,完全被大将军何进一手把握。而何进也终于达到了他人生最巅峰的时刻,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宗权臣。
当然,朝廷里的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与张狂关系不大。当新皇帝继位的消息传到美稷县城的时候,张狂已经准备动身南下,去河东白波谷走一趟了。
太行军中。由于张狂几年前就预言过汉灵帝的死亡时间,将士们对汉朝皇帝的死亡。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震动。不过,张狂那个“小天师”的头衔,倒是被将士们私下里叫得更加起劲了。连带的,张狂部下对他的忠诚度,居然有了一次小规模的提高。
张狂这次南下白波谷,不是一个人去。而是带上了两千战兵和三千民夫的大部队。严格的来说,本来太行军是派出五百战兵,护送三千民夫去河东运粮。但是,这支队伍走完了大半路程,张狂又亲自带着一千五百战兵。从后面赶上来,加入行军的队伍。
光凭此点来看,已经足以证明,白波谷里发生了大事件。
这件大事,还要从中平六年【198年】的三月末说起。
在中平五年的时候,葛陂黄巾军击败了下军校尉鲍鸿,势力更盛,兵锋遥指汝南郡城,引起了天下震动。肩负着整个大汉帝**事调度大权的大将军何进,只得派出更多的军力,对这支嚣张一时的黄巾军进行镇压。
虽然大将军何进为了保证所派部队的兵权,让兄弟何苗担任了镇压葛陂黄巾军的主将。不过,深知兄弟军事才能的何进,给何苗派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