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巾张狂(艾叶)-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数,怕是有些难?”

若是把太行军承诺给张让的那一份算上,倒也不是没有五千万钱。不过,张让还是很有职业道德的。他既然收了太行军的那份钱,当然要尽量压低客户的开销。在张让的劝说下,刘宏最后,还是很有商业谈判精神的定下了底价。

“先交两千万钱,然后每年缴纳五百万的赋税。就是这样了!”

对于这个结果,张让也很满意。至少,太行军送到他府上的那两千万钱,张让收的是心安理得了。

“那,皇上,要给这些蛾贼余孽,封个什么样的官位呢?”

张让乘热打铁,想要趁机将此事明确下来。

“这个嘛”

刘宏皱着眉头,心里盘算了一下,说道:

“正经的职位,当然不能给他们。这样,他们不是盘踞在太行一带吗?朕就封他为太行校尉好了。”

“太行校尉?”

张让惊呼了一声,劝阻道:

“皇上,这可使不得!区区两千万钱,怎么能给他们一个校尉呢?那可是比二千石啊!”

刘宏白了张让一眼,说道:

“老张,你装傻呢?朕怎么可能给他们正牌校尉?当然是杂号校尉啦!”

“可是”

张让满脸不舍的说道:

“杂号校尉,也是秩千石的大官。两千万,太贱了”

刘宏歪着脖子想了一想,说道:

“是啊,秩千石的官,可不能给这些蛾贼。老张,多亏了你提醒。”

“哪里,能帮皇上补阙,那是老奴分内的事。以老奴之见,给个六百石,也就打发了。”

“秩六百石的校尉?这个主意不错。”

六百石的校尉职位,在熟悉大汉朝廷官制的老吏眼中,说起来简直是个笑话。不过,身为当今世界上权利最大的人,刘宏当然可以将这个惹人笑话的官位,施舍给一个蛾贼余孽。

中平五年春,汉室诏告冀州、并州刺史:

肆虐于两州边境的“太行军”,因为受到天子仁爱感召,愿意降服。天子仁慈,特任命“太行军”首领张狂为“太行校尉”,秩六百石,三年可举“孝廉”一人,统御太行诸部,以安靖地方。

ps:1东汉大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秩一千石。

2万金堂:中平二年(185年),灵帝命臣下在西园造万金堂,将司农所藏国家财物金钱,移入堂中,以为私贮。

3刘宏是汉章帝玄孙,刘宏的曾祖父是河间王刘开,父亲解渎亭侯刘苌与桓帝刘志是堂兄弟,刘宏是桓帝的亲堂侄,在继位之前,一直生活在冀州河间国。所以,刘宏的直系祖先,都被埋葬在河间国。

第6节天子坐明堂【下】

“云长,这下子,你可以安心了?”

“主公若有命令,羽当竭力完成!”

看着单膝拜倒在脚下的关羽,张狂的心中再次升起得意之情。

——任你是千古猛将,后世的关帝爷,现在,还不是依然乖乖的降服在老子面前!

当然,在其他人的眼里,张狂所流露出来的表情,却是无穷的喜悦。他一把托住关羽高大的身躯,将他从地上扶起,笑嘻嘻的对周边的诸将说道:

“我得云长,如虎添翼矣!”

说完这一句,张狂又接着感慨了一句:

“云长是真正的义士啊!说起来,可是让本帅等了整整四年啊!”

自从四年前,关羽跟随刘备的涿郡义兵,夜袭张狂大军不遂,反而失手被俘虏起,张狂施展种种手段,总算是在被汉帝下诏招安后,得到了关羽的正式效忠。

“不过,云长,按照我太行军的军规,若无大功,凡是从军者,都必须从士卒当起。现在,云长你可是只能先当一个什长了。”

“羽明白!以吾的实力,何愁不能建功立业?主公不必多虑。吾正是要在沙场上,一刀一枪,光明正大的杀出一个功名来呢!”

关羽的脾气,还是一如既往的倨傲。不过,旁边的众将对此却没有太大的意见。毕竟,人家说的光明正大,又有真本事。就算表现的倨傲一点,那都不叫倨傲,那叫自信。

当然,也不是哪一个军中大将,对关羽这厮都服气。比如典韦,就有蔑视关羽的底气。反倒是关羽对曾经击败过他的典韦,虽然没有什么好感,倒也并不仇视。

用关羽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有本事击败吾的,必定是一条豪杰!”

在将关羽正式收入麾下之后,张狂手中的实力又增强了一分。但是,大家都明白,太行军与汉室的真正关系,绝不是诏书上说的那样简单。对于有着长远目标的张狂来说,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一个开头。

“诸君!当今乱世方启,天下不宁。我太行军的创立,便是要为天下百姓,杀出一个太平盛世!日前并州传来消息,那些丧家的匈奴狗崽子,居然敢公开劫掠我大汉的郡县!”

张狂话语里所提到的匈奴,后世称其为南匈奴。

由于汉军从武帝时期开始,数百年中,对草原匈奴部落的持续攻击,公元48年,匈奴正式分裂成南北二部。

南部匈奴人立“日逐王”比为“呼韩邪单于”,建庭五原塞【今内蒙古包头】,依附东汉称臣,被汉光武帝安置在河套地区。次年,迁庭于美稷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即“南庭”。

对于这些曾经的草原霸主,汉室一向极为重视,特置“使匈奴中郎将”,率兵“保护”其安全。

为了加强对这些骑术高超的蛮族的控制,汉室规定,每一位新的“单于”继位,都必须得到汉室天子的册封。另外,汉军还定期征发一批精于骑射的匈奴武士,加入“长水营”,为汉室征战。

去年,也就是中平四年【187年】八月,故中山太守张纯纠结了乌丸等杂胡,向汉室举起了叛旗。为了有效的对付乌丸等东胡的突骑,汉室在凉州叛乱不休的情形下,只得加大了向南匈奴征兵的力度。

南匈奴单于羌渠,对汉室的征发倒是很恭谨,特地派遣其继承人“左贤王”于扶罗,率族中的精锐骑兵,前往幽州参战。

但是,其余的匈奴贵族,早已不满单于羌渠的统治。眼见汉室在“黄巾之乱”后,实力大为削弱,一些胆大的贵族,以害怕汉室对族中精壮征发无度为借口,公然举兵叛汉,攻杀羌渠单于,另立其弟须卜骨都侯为单于,还借机抄掠附近的大汉郡县。

张狂当初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并没有多想什么。然而,获得汉室招安诏书之后,军师程昱却悄悄的向张狂进言,说道:

“匈奴可图。”

这一句进言,突然间让张狂大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果然,能够在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崭露头角的人物,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有鉴于太行山一代的贫瘠,张狂所部已经差不多扩张到了极限,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而周围的郡县,都对太行军的存在极为警惕。太行军想要在冀州的广阔平原上扩展势力,必然会被郡县的官长们,群起而攻之。

现在的情形是,太行军依据地形优势,自保有余,却不足以出兵征服周边郡县。

被汉室招安,意味着,太行军可以在太行山休养生息,暗中积蓄力量。但是,这也意味着,接下来的两、三年内,太行军必须潜伏爪牙,不可太过于刺激汉室。比如出兵掳掠钱粮这种事,以后是暂时做不得了。

但是,接下来的这两、三年,张狂就甘心乖乖的窝在贫困的山沟沟里,虚度光阴,坐视天下的风云变幻吗?

答案当然是:

不!

南匈奴目前所盘踞的土地,包括了并州的朔方、五原、上郡、西河诸郡的一部分。张狂根据后世的记忆,从地图上认出,这块土地,大致包括了后世甘肃、宁夏、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一部分。

别的地方暂且不说,光是河套一地,就可供养百万人口,还能提供大批优质的战马。对张狂来说,这样一块肥沃的土地,正好可以成为,日后争霸中原的精锐骑兵训练场!

而且,对于太行军来说,征伐动乱的匈奴,不但不会刺激到目前正焦头烂额的汉室,还可以让将来的中原诸雄,在相争厮杀时,不会顾忌太行军的威胁。

要不然,以那些割据诸侯的感观纠葛,作为黄巾军余脉的太行军,必然是他们眼中的蛾贼流寇一类。若是太行军实力小,诸侯们自然可以对太行军视作不见。但是,只要太行军带来的威胁被明确起来,几乎可以确定,必然会被诸侯们联合起来,狠狠的往死里打。

“匈奴,蛮夷尔!不通教化,只服从力量!”

“如今汉室衰微,已经无力压制这些草原蛮子了。于是,那些不讲礼仪的蛮夷们,立刻掀起了叛乱,意图摆脱汉室。”

“按说,咱们与汉室也只是虚与委蛇。那些匈奴蛮子,想要去闹,就让他们去闹!但是,千不该,万不该,那些匈奴蛮子们,不该去劫掠周边的民众!”

“我太行军是为了什么,才对着庞大的汉室,揭竿而起的呢?不就是意图让整个天下太平,民众们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的吗?”

“汉室虽然腐朽,倒也不是一无是处。有一位元帝时的将军,叫做陈汤。他曾经说过一句很是壮烈的话。”

说到这里,张狂停顿了一下,环视四周的将领们。

“诸位可知道,这位陈汤将军,说出的是什么话?”

太行军诸将虽然都多多少少读过些书,却没有这种博闻强记的可能。即使读书不少的军师程昱,也不由得竖起耳朵,想听一听张狂的答案。

“可是‘一汉当五胡’?”

出身于汉军北军的乐进,毕竟对汉军中的前辈英杰,了解的更加透彻。不过,见到张狂微微摇头,乐进又补充了一句:

“莫非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正是!”

张狂大声称赞了一句。其实,他并不知道,“一汉当五胡”这句话,居然也是陈汤所说的。

“虽然汉室当灭,不过,我们倒也不用将它全盘否认。老实说,若是孝武皇帝在位,我黄巾军也未必会出现”

这句大实话,让众人都相当的认同。

“话说回来,如今匈奴蛮子竟敢肆意劫掠我华夏的百姓,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太行军这次,就是要让那些唯力是视的蛮子们知道,什么叫做‘明犯华夏者,虽远必诛’!”

张狂的话音落下,在场的诸将一齐长身而起,大声应诺道:

“明犯华夏者,虽远必诛!”

ps:又有一位读者打赏了,感觉很好。谢谢【碧海升龙拳】童鞋的厚爱!

近来推荐好像给力了不少,看来我的文字还是有人喜欢的,心中窃喜。

不过,那个【女主要多】的印象,到底是哪位兄弟开的玩笑?表示本书真没有女主角,三国的女人都是打酱油的。下本书倒是可以考虑一下多女主的问题。

别刷那个印象了,ok,拜托了。

第7节两军窥匈奴【一】

“明犯华夏者,虽远必诛!”

见到诸将激昂的情绪,张狂心里,却泛起了一股淡淡的郁闷。

——如此群情激奋的情形,在太行军内,已经是很久没有出现了。

事实上,当年张角病死、张梁与冀州黄巾军主力败死的消息传到军中之后,整个军中的精气神,仿佛一夜之间就垮了。虽然有张狂这个“先知”,信誓旦旦的描绘出以后的光辉前景。可是,大军里军心士气的浮动,依然无可避免。

非常直接的一点就是,随后的半年内,当起逃兵的军士,居然达到了三百余人。这里面,甚至还包括了当年天平军中,最早被任命为百人长之一的老人郭溪!

虽然张狂软硬兼施,想方设法,最终还是通过发放军饷的方法,让军队安定下来了。不过,随后的三年中,士卒的战斗**明显下降了不少。张狂曾经多次与周边地区的郡国兵小规模交战,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由于士卒们没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直接导致斗志的大幅度下降。如今的太行军,比之当年同等规模的天平军,战斗力至少要弱了三成。

根据张狂暗中的分析,这是因为黄巾起义失败之后,士卒们觉得自己丧失了大义上的名分,认为自己已经由替天行道的义兵,变成了被民众所不齿的贼寇

没有人是天生喜欢当贼的。

不过,当汉室同意招安的消息一传开,张狂立刻感觉到了军中士卒们的振奋之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得到了汉室的大义名分之后,太行军的战斗力,直接上升了两成!

——汉德未灭啊!

程昱的话语,总是一针见血。很多时候,张狂都暗暗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好军师。这几年中,张狂在程昱的指导下读了不少书,对大汉的历史和地理都有了相当的了解,再也不像刚穿越那会儿那般无知。

对部下宣布了出兵的计划之后,整个太行山区的太行军都被动员起来,开始大规模的战争准备。南匈奴所占据的土地虽然肥美,却并非轻轻松松就能够夺取的。

别的不说,光是南匈奴数十万的人口,所能组织起来的接近十万游牧骑兵,就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数目。若非他们现在正处于激烈的内乱当中,凭张狂目前的这点儿军力,哪里敢打南匈奴的主意?

这次出征,张狂准备动用七千兵马。其中包括两千名正兵,两千名辅兵,还有三千人的民夫队伍。

如此规模的出兵,已经是整个太行山区,可以动用的最大力量了。

毕竟,偌大一个太行山,总不能把全部的精锐军队,都抽调一空?

而且,这七千人的后勤补给,对太行军来说,已经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了。若非并州那些对匈奴乱兵满怀恐惧的地方豪强们联手保证,会为张狂提供足够的粮草,张狂这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压根儿就开动不起来。

留守太行山的正兵部队,以千人长周仓为主将,保卫张狂最为重视的几个工匠作坊。但是,负责大军远征期间,整个太行山地盘防御任务的,却是“卤城县长”臧霸。

臧霸出身轻侠一流,虽然重然诺,讲义气,却不习惯张狂部下军队中的严格纪律。原来在张狂手下领兵的时候,臧霸所部以勇气著称,却也以军纪不严的缘由,而常常被其他部队开玩笑,说是军师王果一看见有人犯了事,就会习惯性的问一句:

“是臧宣高的手下?”

等张狂在太行山一带落脚之后,几经思量,干脆让臧霸带着一干追随他的轻侠部下,单独建立一军,号称“无当飞军”,专门从事山地运动作战。

如此一来,已故的军师王果立刻感到肩头的担子轻松了不少,甚至都有闲暇参与到一线的领兵作战当中去。后来王果战陨于讨伐“司隶”所部,说起来也与此事有些关联。

张狂的这个决定,让大家极为佩服。因为,短短的几年之间,臧霸的威名,便随着一系列让人心惊的战绩,传遍了太行山周边一带。

如今太行军主力尽出,去的又是适合骑兵驰骋的平坦地带。于情于理,张狂都需要将臧霸留下来,守护自己的老巢。

至于凭借这七千人,能不能一举击败南匈奴?

张狂有着自己的信心。

他还有些威力巨大的暗招可以使用呢

xxxxxxxxx

战旗猎猎,随风飞舞。黄色旗帜上绣着的那座大山,张扬的告诉那些识货的士人,这是大汉“太行校尉”麾下的大军!

不过,此刻的关羽,并没有欣赏己方大军前进雄姿的心情。他有着自己的任务需要完成。

作为一名当世顶尖的超级猛将,关羽却由于加入太行军时间太晚,此刻不过是一名十人长。不过,作为军中精锐所在的斥候队来说,即使是一名十人长,其地位也不在辎重队中的百人长之下。

为了避免敌人的突然出现,以保障大军的安全,太行军中的斥候们,必须每天奔波数十里,将探马放出十里地以外。在张狂的命令下,即使如今太行军是在盟友的地盘上行军,也必须提高警惕。

只是,因为关羽的身躯,实在是太高大沉重,他向来不执行潜伏打探的任务,而是带着九名强悍的部下,作为“截杀”和“断后”的杀手锏而存在。

此刻,关羽眯起那双丹凤眼,警惕的打量着前方出现的不速之客。

——是敌?是友?

按照道理来说,太行军既然已经接受了招安,与前方的汉军骑士,就应当是同一个阵营中的人物。但是,考虑到太行军的来历,与汉军的关系,只怕不会有理论上那么友好。

关羽在看着汉军骑士,汉军骑士却也在观察关羽等人。

虽然太行军这些年,在冀州的名头很是不弱。可是,并州的郡国兵,却没有与太行军打过多少交道。

众所周知的是,并州向来贫瘠,被人们称为“苦寒之地”。而另一方面,为了防备北方草原大漠上的鲜卑蛮子,并州边境上又驻扎了不少边军。与富庶的冀州相比较,民风彪悍的并州,就是一块看不到油水的硬骨头。

所以,这些年里,太行军与冀州郡国兵颇为交过几次手,却从来没有主动的挑衅过并州兵。而并州的兵将们,对山区里的“蛾贼”虽然敌视,却也没什么兴趣去主动围剿。

没有实际利益的事情,大家都没有兴趣去做。总的来说,双方各自相安无事罢了。

可是,现在,太行军却踏上了属于并州的土地上!

汉军骑士的首领,是一个军司马。原本,他自恃拥有“千人破”的武力,想要给远道而来的太行军一个下马威。不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军人的基本谨慎态度,这名军司马还是具备的。

在小心的观察了一阵对方斥候的行动以后,军司马的神情,明显的严肃起来。当身边的亲兵问起打算如何挑衅太行军时,军司马并没有立刻回答这个问题。

——对面的那条大汉,怕不有九尺高?

汉军司马心中嘀咕着,纵马来到距离太行军斥候小队三十步远的地方。

“尔等何人!”

——明知故问!

关羽的卧蚕眉向上一挑,明显对汉军骑士流露出来的态度很不满意。不过,他也是知道轻重的人,没有马上翻脸的打算。但是,语调中的不满之意,怕是连聋子都听得出来:

“大汉太行校尉部下!尔等何人!”

——明知故问

汉军司马知道,对方不是善茬。但是,他也没有料到,对方的脾气,居然这么傲!

不得不说,关羽那副身材和那副表情,实在是很有威慑力。汉军司马心里虽然大为光火,很想立刻在对方的身上钻两个透明的窟窿出来,却还是生生的压制住了这股冲动。

“我等,乃大汉并州州师,尔等擅自闯入并州,可有公文告示?”

作为被张狂看重的猛将,关羽对于这次出征的各项事务,还是知道不少的。他知道,这次太行军的出征,事先其实已经与并州的几位重臣约定了。

但是,这种约定,只是一种私下里的约定。并州的那些重臣,才不会自己发傻,将文书之类的把柄,交付到未必可靠的太行军手中。

以太行军在汉室朝廷心目中的身份,与太行军打交道,可是免不了落下一个“私交匪类”的罪名的!

所以,关羽两眼眯得更小,淡淡的说道:

“若是不清楚我太行军的事情,那就回去找你的上官,好好问个明白!”

“大胆!”

“无礼!”

汉军司马还没有回话,他身边的亲信,倒是先忍耐不住了。汉军司马回头狠狠的瞪了亲信们一眼,制止了他们的聒噪,手中长矛一举,大声叫道:

“哪里来的蟊贼,竟敢如此嚣张!难道,你们这些蟊贼,想要再次反叛大汉吗?”

第8节两军窥匈奴【二】

汉军司马手中长矛一举,大声叫道:

“哪里来的蟊贼,竟敢如此嚣张!难道,你们这些蟊贼,想要再次反叛大汉吗?”

听了这话,关羽心中冷笑。

——果然是明知故问。当关某好欺负吗?

话已至此,关羽反而散去了怒气。他淡淡的看了汉军骑士一眼,说道:

“凭你,可敢逼反我军么?”

被关羽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一噎,汉军骑士当即大怒,可是他张开嘴以后,却发现不好回话。

难不成,还真的能给对方扣上一顶叛逆的大帽子?

话说到这个份上,其实双方都已经清楚了对方的立场。既然大家都没有将事情闹大的打算,又互相不买对方的账,剩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大家都是汉子,干得是刀头上舔血的勾当。既然如此,干嘛效仿那些文人,做这些无谓的口舌?”

汉军司马的话语,其实也合了关羽的胃口。他一手提起插在身旁的大刀,微微一笑道:

“说得好,何必做口舌之争?手上的功夫,才是最重要的!”

说罢,关羽斜提大刀,对着前方舌绽春雷,大喝一声:

“放马过来!”

虽然与关羽相隔了足有三十步,可是刚才的那一声大喝,依然让汉军司马有种,仿佛是面对着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般的感觉。然而瞬间的恐慌过后,汉军司马的心中,却生出了勃然大怒!

恼羞——成怒!

“驾!”

汉军司马双腿一夹胯下的良马,双手挥动一丈三尺六寸的硬木长矛,对着关羽站立之处,便如同一辆满载的卡车,挟着万钧之势,向关羽猛的撞过来!

冲出去十步,汉军司马看着纹丝不动的关羽,心中渐渐冷静下来。

——这家伙,不会是吓傻了了?

然后,他又想起上司的吩咐,将手上长矛的力道收拢了几分。如果对方真的被吓呆了,汉军司马也能够及时的收回一些力道来。

——若是失手,真的杀了对方,却也麻烦

两人相距十步。

关羽依然不动。

——真是傻了?

汉军司马心中有些懊悔。

——早知道对方外强中干,何必与这等人计较?现在倒好,杀了此人,难免被上司训斥几句了

只有五步了!

关羽终于动了!

动若雷霆!

被关羽紧紧握在手中的那把大长刀,是张狂亲自为他设计打造的。

刀柄长七尺一寸,刀身长两尺二寸,通体用上等镔铁锻造而成。为了避免铁质刀杆握着不舒服,上面厚厚的缠绕了一圈坚韧的细麻绳。

由于匠师反复的精心锻造,在此刀刀身上,留下了两条细细的青色水纹。因为这个原因,这把重达八十二斤的大砍刀,被张狂特地赐名为:

“青龙偃月刀”!

与汉军司马心中的犹豫不决相比,关羽的动作,干净利落,绝无拖泥带水的味道。他将沉重的青龙刀当头举起,不退反进,对着撞击过来的汉军骑士,兜头就是一刀!

对旁观者来说,关羽的这一刀,看起来也不是如何的快捷。然而,在正面对上那份锋锐的汉军司马,却有一种感觉:

那抹刀锋,完全压制住了他的思维反应能力!

他想动,却动不了。

他想叫,却叫不出。

他想逃,可是偏偏被胯下的战马,直冲冲的带向恐怖的前方!

——完了!

——要死了!

——不

马儿长嘶,鲜血飞溅!

悲嘶中的马头,突然间腾空而起,飞上高空!

头脑的一片轰鸣声里,汉军司马只感觉到一股大力,狠狠的砸在自己胸口。虽然他身上披挂着一副防护力相当不错的玄铁鳞甲,却依然觉得胸口的肋骨,至少断了三根。

——我死了吗?

被胸口的剧痛所刺激,几欲晕倒的汉军司马,终于从混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

——我还活着

——刚才,是怎么了?

汉军司马虽然败得不明不白,但是在一旁观战的太行军斥候与汉军骑士,却对关羽刚才那一刀,感觉到惊艳无比。

作为旁观者,他们对关羽出刀的过程,看得清清楚楚。

关羽斩出的那一刀,借助着沉重的刀身和奔马的速度,先是一刀斩在战马的颈部。虽然青龙刀的刀口并未开锋,可是在关羽赤黄色的金系“战炁”加持下,切断马头的过程,与切过豆腐的过程,并无二致。

鲜红的马血高高喷起,在还没有飞溅到汉军司马脸上之前,带着一抹鲜红的青龙刀,已经落在了汉军司马的胸口。

如果不是关羽快速的转动刀口,只是用刀面抽中汉军司马的话。相信此刻,凌空飞出去的汉军司马,就不会是完整的一个人,而是半截躯体了!

一招击溃对手的关羽,脸上并没有半分兴奋,倒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

——不过“百人斩”级别的武力,居然还敢如此嚣张!

这,便是关羽对此战的最后感慨。

若是关羽的心声,被那汉军司马听到了,只怕还剩下半口气的他,会被关羽活活气死。

要知道,在人才辈出的并州州师里,那个汉军司马,也是排的上号的“千人破”一级高手呢!

但是,事实在此,失败者是没有人权的。不管你是不是轻了敌,或者留了手,在战场上,败了,就是败了。

没有借口。

没有理由。

见到刚才大发神威的关羽,并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反而在一旁掏出一块干净的手帕,细心的擦拭起下颌长到一尺多长的青髯。其余的汉军骑士,这才大着胆子,下马照料起,重伤在地的汉军司马。

同时,这些汉军骑士,也难免悄悄的议论起关羽的武力。

不管那汉军司马的“千人破”有多么勉强,只能算作“千人破”一级猛将中垫底的份儿。可是,好歹那也是一个“千人破”。能够一击“击杀”“千人破”的猛将,怕不是有

——万人敌!?

这个想法一出现,自然将其余的汉军骑士,狠狠的吓了一跳!

不过,要不怎么说并州兵的作风彪悍呢?即使有人猜测关羽是一名“万人敌”,那些汉军骑士中,依然有人有胆子站出来说话。

一位身材八尺有余的壮年军官,大步来到关羽面前,抬手行了一个军礼,大声的问道:

“额(我)是并州丁刺史部下,武猛从事张杨,请问老兄,你是何人啊?”

此人的话语虽然不算客气,不过配合上他那副和气的脸庞,倒也没有让关羽感到什么不快。

“解良关羽!”

“关兄弟,你在太行军里,是个什么职位啊?”

说起这个,关羽心中有些不快。不过,张狂特地对众将强调过,如果对上了并州的汉军,态度要不卑不亢,有礼、有利、有节。总而言之,不能弱了威风,却也不要将关系弄得太僵。

“斥候队,十人长。”

“啊?”

张杨显得极为吃惊。他情真意切的问道:

“你们‘太行军’,还真是?”

关羽无语。

“对了,额(我)要谢过兄弟你,谢谢你刚才对上‘老穆’的时候,留了手。”

“不客气。同为汉家士卒,吾自当避免无谓的死伤。”

“不过”

张杨神色一肃,正色说道:

“穆顺学艺不精,你却不能认为,额并州军就这点儿活计。姓张的不才,却也要领教一下兄弟你的高招!”

——真是麻烦!

这一刻,关羽的脑子里蹦出这么一个念头来。其实并州军与太行军,现在可以算是半个友军。但是,在如此背景之下,双方却一定还要先起点儿摩擦,相互称一称彼此的分量和实力。

此时此刻,关羽虽然并没有与张杨交手的欲·望,可是为了太行军声势,这一战,却是非打不可了。

既然如此,关羽也很干脆的一扬手,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