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巾张狂(艾叶)-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黎阳城面积不大,对熟悉城内道路的孙礼来说,调动部队并不需要多少时间。只用了短短半刻钟,孙礼便来到了据报敌人在城内出现的地方。
那是一处面积不小的大家宅院,之前在宅子了住着的,是一家当地的李姓豪强。这家李姓豪强对张狂的统治很不感冒,在当年袁绍兵败身死的时候,便慌张的逃离了黎阳这处冀州与兖州边境地带,迁到了兖州内部地区,以逃避张狂的统治。
至于这家豪强在黎阳城内的老宅子,因为李姓豪强撤离时的一把火,被烧成了断壁残垣。此后这处火烧过的废墟,一直没有别家入住,也就由此荒废掉了。几年过后到了如今,只有少数无家可归的流民,会在这片宅子的废墟上搭建一些简陋的草棚居住。
此刻,在这处荒废宅子的外围,散布着不少残缺的尸体和哀嚎的伤员,而且处处还可以见到断裂的刀枪兵器,显然此地刚刚经历过一场激烈的大战。
孙礼远远的望去,但见宅子里人影憧憧,从服色和旗号来看,都是曹操的正规部下。而距离宅子五十步以外。可以看到聚集成一群一群的赵国兵,正手持兵刃严阵以待。
再顺着己方将旗的位置看过去,孙礼很快发现了身上血迹斑斑的郝昭。一名随军的医士,正在给坐在地上的郝昭包扎伤口。
看到这一幕,孙礼意识到眼前宅子里的敌人,只怕极难对付。同时。他也大致猜到了数目如此众多的曹军,是如何悄悄潜入城内的。
“地道,只有地道”
孙礼的猜测,与实际结果相差不大。那家李姓豪强久居黎阳城内,在当地可谓是根深蒂固。不过自从黄巾蜂起之后,李姓豪强便开始居安思危,悄悄的用了数年时间,不为外人所知的从黎阳城内,挖掘了一条通向城外的暗道。
这条暗道。原本是李姓豪强打算在碰到类似“黄巾之乱”之类祸事的时候,供族中嫡系子弟从城内出逃之用。只是后来这家豪强在张狂执掌冀州之前,一直没有用上这个后路。而李姓豪强慑于张狂的势力,属于主动逃离家园,也用不着走地道。。
由于这家豪强在兖州定居后,加入了曹操的势力当中,所以那条未被启用的地道,也就被豪强的家主献给曹操。成为曹操所暗中掌握的一手暗招。
此前一天曹操会在距离城墙不过两三里的地方扎营,便是由于那条地道在城外的出口。就在曹操故意选定的营地内。而曹操在夜间所发动的袭扰,一方面是为了迷惑城内守军,另一方面也是掩护己方探查地道如今的状况,并借机向城内运兵。
若是没有这条可以潜入城中的地道存在,曹操又没有发疯,怎么敢于凭借区区不足万人。就去突袭一座有着完善防御力量的城池呢?
郝昭能够小小的挫败曹操的先头部队,却不代表黎阳城内的赵**,当真有实力与曹军精锐对抗。
在刚才那场持续了半刻钟的交战中,郝昭带着亲卫和部下六百多人,向已经利用地道。潜入宅子里的三百多曹军发起了进攻。结果,据墙而守的曹军,在军吏李典的指挥下,不但轻松挫败了郝昭的攻势,还乘着赵**撤退的时机,发动了一次凌厉而迅猛的反击。
那次反击,带给郝昭极大的威胁。若非郝昭手头的兵力拥有巨大的优势,而曹军又有着守卫地道出口的主要任务,只能抽出一百五十名精兵进行反击,说不定那六百多赵国守军,就会在那次反击中一下子被击溃。
然而,即便如此,在孙礼率军来援之前,郝昭于激战后收罗起来的四百多残兵,也已经失去了进攻李家大宅的能力,只能勉强维持对李家旧宅的封锁。而且,当孙礼率领援军到达的时候,郝昭可以觉察到宅子里的曹军数量,较之前又有了一定数量的增加。
此战中,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曹军都拥有明显的优势。随着城外的曹军源源不断的进入城内,孙礼他们需要考虑的,只怕不是如何将曹军赶出城内,而是己方还能够在城中支撑多久的问题了。
曹军在宅院里的积累速度相当可观。哪怕那条地道有些狭窄,只能容单人通行,可在训练有素的曹军脚下,援军依然不断的出现在李家旧宅中。
“必须要撑下去!告诉兄弟们,坚持一天,只要一天时间,战局就会有转机!”
击退了数量不少于五百的曹军,所发起的一波凶悍攻击,孙礼的腰上也被咬了一刀。他让亲兵给自己包扎好伤口,咬着牙鼓舞手下士卒,领着他们坚持战斗在城中。
赵国守军如今的局面,可谓是相当恶劣。当时间继续推移,伴随着入城的曹军规模接近一千人,曹军已经不再甘于被动防御,而是开始试探性的发起主动进攻。若非守城的赵国【】军,利用一些民房的建筑,组成一道临时防线,刚才曹军发动的那一波攻击,就会让孙礼吃上大苦头。
但是,就算局面再如何不利,孙礼依然死守不退。
不凭别的,就凭他孙礼和郝昭都是主公张狂亲手点化,亲自提拔上来的,两人就有以死报国的觉悟。汉世之末。民风就是有如此刚烈。
凭借着城中的民居建筑,孙礼指挥部下,部署了层层防线,有效的迟滞了曹操军的攻势。而曹操军受到用地道入城的速度限制,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在兵力上处于相对劣势。故而担任潜入任务的李整、李典两兄弟,在攻击时也就显得有些保守,可谓是稳扎稳打。
这一情形,一直持续到曹军成功的夺下了黎阳的北门为止。
孙礼手中的兵力本就有限,还要用于围堵曹军和四门守御。结果,当李整带着入城曹军的主力,对黎阳北门发动强攻时,本就防御薄弱的北门,终于被李整成功攻克了北门。放曹军的主力进城。
但是这一战里,曹军也付出了不少代价。先锋将李整由于在登城战时冲锋在前,被强弩击中大腿,依然死战不退。等曹军主力进城的时候,李整便由于失血过多而昏迷过去。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的过去。整整一个白天,曹操军依靠优势兵力,在逐步的蚕食着城内的地盘。但是守城的赵**在孙礼和郝昭的带伤指挥下。依然坚持着保住了西门和南门的部分区域。
不过,城内的那些个粮仓。倒是有大半落入了曹操军的控制范围内。其中有几座粮仓,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却是守军在撤离时主动放的火,以阻碍曹军的追击。
如果将所有被曹军控制的这些粮草,都一把火给烧掉的话,张狂就要损失十多万斛的粮食。但是。凭借赵**依然保有的数座粮仓,曹操并不能肯定张狂的数万大军一定会断粮。
而由于城内粮仓在布局时,就充分考虑到防火问题,黎阳城内有多条街道被专门清理出来,作为防火的隔断区域。只是点燃其中一部分粮仓。是没有办法将火势蔓延到全城的。因此,曹操若是想要将黎阳的粮食统统毁掉,就需要将所有的粮草仓库都控制住。
好在如今的战局,对曹军相当有利。以曹操的估算,哪怕守军的韧性颇足,但他们最多也就是还能够支持两、三个时辰。入夜之后,只要曹军继续进攻,在天亮以前,应当足以将守军彻底击溃。
但是,就在夜幕即将降临的时刻,战局再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支规模庞大的骑兵,从北方汹涌奔腾而来,犹如一柄大锤,瞬间就将曹操的胜利希望,砸了个粉碎!
这一次,运气又站在了张狂一方。
突然袭来的骑兵,是张狂在南下的全面战斗展开后,从北方幽州一带调过来的后备骑兵。这些骑兵一路南下,于昨天来到了黎阳城北方不远之处,并在当天早上,收到了孙礼连夜派人送出去的求援消息。
知道了曹操正在突袭黎阳城,骑兵的主将立刻决定让部下快马加鞭的火速南下,用四个时辰狂奔了八十余里。这些骑兵紧赶慢赶,终于在黎阳城彻底告破之前,成功加入了这场即将结束的战局,改写了这关键的一战!
“杀曹操!杀啊!”
骑兵援军队伍的主将韩当,带着部下大声呐喊着,以声势浩大的冲击和骑射,将措手不及的曹操军,一块一块的分割开来,然后集结优势兵力一一解决。
韩当在张狂部下效力已经有十多年了,虽然资格颇老,却一直没有捞到太大的战功。这次他带着预备队赶向南方,居然能够遇到曹操亲自率领的奇袭大军,韩当的心里不知道有多么的开心呢!
“赵公有令,获曹操者,封千户侯!封妻荫子,便在此时!杀!”
韩当大声激励着部下的斗志,而立功心切的骑兵们,则贪婪的收割着曹军士卒的性命。昏暗中,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敌人来援,曹军哪怕再有经验,再有训练,也无法避免崩溃的结局。
当城外的曹军彻底崩溃后,城内的曹军也丧失了继续作战的勇气,一个个停止战斗,想要从自家控制的城门撤退。黎阳城的危局,居然就此被解决了。在整日的激战中精疲力尽的孙礼和郝昭二人,相互对视着,颇有一种绝处逢生的喜悦之情。
可是谁又知道,韩当手下满打满算,其实也就是两千多骑兵,而且奔波近百里,已经相当疲惫,其真实战斗力并不比曹操军要更强大呢?
兵败如山倒,在此刻彻底体现出来。从心理上完全垮掉的曹军,根本没有多少抵抗的念头,只顾着仓惶逃命。
韩当酣畅淋漓的带着部下骑兵四处追击,一直追杀了半夜。直到再也看不到稍大一点儿的曹操军队伍,马前悬满人头的骑兵将士们,这才心满意足的收兵回到黎阳。(未完待续。。)
第51节王刘遭暗劫【上】
曹操奇袭黎阳不成,反而遭到惨败,如今生死未卜的消息,在一天以后,便被送到了张狂的大营案头。得到这个好消息的张狂,终于小小的松了一口气,为韩当的及时南下而庆幸不已。
在如今还存在的诸侯里,张狂最忌惮的便是有着奸雄之称的曹操。这其中既有后世史书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有曹操本人多年来展示出的才能。
既然曹操遭到这等严重的失败,不管他死了没有,在短期内,都不会再给张狂带来什么麻烦了。只可惜兖州地区还有荀彧等一干人杰镇守,防御力量并不弱。即便曹操战死于黎阳城下,目前的张狂,光凭用民夫为主力撑起来的大军架子,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拿下兖州。
到了这个时候,如何对付陈留城下的刘表孙坚联军,便成为整个中原战局的关键点。只要陈留的徐晃能够撑住,不被优势敌军击破城防,等张狂从北方召集的援军陆续南下之后,赵**就有了以绝对优势兵力,彻底碾压南方诸侯的实力。
要知道,鉴于后勤补给和保持攻击突然性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张狂可以抽调出来,用于南方攻略的机动兵力,仅仅只动用了所有军力的三分之二左右。
只要给张狂一个月的时间全力动员,他还能从后方抽调出三万以上的正规军——这还是在边境地区保有了足够数量的守备军的前提下。
当然,数量如此庞大的军队,对赵国财政的压力也很是不小。若是刘表孙坚联军能够快速的击破陈留,让兖州与豫州荆州连成一片,则有了来自南方的大力支援,就算张狂的后援大军到达。也未必能够顺利的攻克,已经被普遍堡垒化的兖州。
在另一方面来说,目前并无动静的两大诸侯——盘踞司隶的韩遂和握有半个扬州的刘备,肯定也不会坐视张狂大肆攻略四方的举动。考虑到唇亡齿寒,开战的时间若是拖延的长了一些,张狂必将又增添两个分别来自东南方和西方的威胁。
所以陈留之战中。赵**若败,那未来张狂统一天下的战斗还有的打。但赵**只要能够在陈留城下与对手打平,就会让南方诸侯联军陷入不利的战略困境。自然,万一赵**居然得到了此战的胜利,则
话说回来,面对占据优势兵力的刘表、孙坚联军,赵国【】军一方有多少胜利的可能呢?
远在数百里之外的张狂,对陈留之战己方获胜的信心并不太强。但是,跟随着李傕的万余骑兵。北上救援陈留城的郭嘉,却对此战的胜利满怀信心。
李傕大军是在曹操大败后的第四天,带兵不急不躁的来到陈留城外三十里处。换句话说,这时的陈留,已经经历了五天的守卫战。面对配重式投石机和各种其他攻城器械的强攻,徐晃和高顺所部,已经死伤近半。
若非徐晃和高顺都是当世第一流的练兵带兵高手,如此巨大的伤亡。足以让陈留守军彻底丧失抵抗能力了!
但是,哪怕陈留城已经有一面城墙。被数十具投石机砸出一个数丈宽的大缺口,哪怕孙坚军头号猛将许褚,曾经带着手下精兵冲入过城中,此时的陈留,依然在赵**的控制之下。
伴随着李傕率领万余骑兵大军的到来,原本可以全力攻城的刘表、孙坚联军。不得不分出一半人马,用于防备李傕骑兵的突袭。
好在刘表和孙坚都不是无谋之辈,对于这等局面事先早有安排。当李傕部出现在联军的斥候范围内时,刘表军迅速的脱离了攻城的第一线,利用一系列事先修筑好的小型营寨。在孙坚大营的后方,筑起了一道足以让骑兵无法突破的防线。
此时的情形是这样的:
陈留城作为战役的中心点,被孙坚两万大军四面包围住。而刘表的两万余大军,则背靠孙坚大营,向外构筑了一圈防御营寨,将孙坚的后侧保护起来,让孙坚军可以无后顾之忧的继续攻城。至于前来救援陈留的李傕骑兵大军,则徘徊在刘表军构筑的阵地之外,寻觅着可以攻击的薄弱点。
整个战场军队的分布,就类似一个“旦”字。
可以说,以陈留目前的防御能力,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援军及时进入,最多再坚持守卫三天,便会被孙坚攻克。可是李傕虽然及时赶到了陈留城外围,他想要带领主力军团进入陈留,就必须先突破刘表军设下的防御阵地。
而在军事界的一个常识便是,骑兵是不擅长攻坚的。哪怕是在刘表军兵力相对薄弱的某处城外阵地,李傕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强行突破拥有完整的三道丈余宽沟壕,以及两道高度为一丈的墙垒,所组成的反骑兵综合防御体系。
面对对方设下的针对性障碍,李傕自知无能为力,强攻毫无胜算,只能问计于整个战役的策划者郭嘉。
至今为止,郭嘉在对战役进度的把握上,已经充分展示出他“鬼才”的那一面。李傕相信,既然郭嘉强烈要求大军北上救援陈留,又让徐晃全力死守,必然会有应付目前战局的后手。
既然事到如今,下一步战术也已经无需保密。面对李傕的殷切问计,郭嘉微微一笑,将那张本来就显得猥琐的面孔变得越发有喜感。然后,他说出了一个名字:
——甘宁。
甘宁字兴霸,益州巴郡临江人,当地豪强出身,自幼年起便喜好游侠,胆力过人,以一身勇武而称霸一方。只是这位在家乡的声名可不怎么好,经常带着一伙宗族和无赖子弟抢劫过往的商旅,结果被乡人厌恶的称为“锦帆贼”,或者“铃铛贼”。
后来甘宁在益州入仕,凭借早年所纠合的义从精兵与甘氏的家族势力,担任过“蜀郡丞”这样的大吏。不过,他很快就轻率的卷入到刘璋继位事件中。给自家弄出了一个大大的麻烦。
刘焉病故,由于甘宁与沈弥、娄发等大吏一齐起兵,反对刘璋接替刘焉担任益州牧,于是被刘焉的部将赵韪以大军征讨。甘宁等人兵力不足,在蜀中屡次战斗不利,不得不逃离益州。从长江水道逃亡荆州。
在益州遭遇到的失败,让甘宁明白了个人勇武是有很大局限的。于是,甘宁在荆州一边做起老本行,劫掠客商以维持生计,一边也读了些经书,学习了不少兵法。
等甘宁觉得自己已经有了足够实力,他便主动投靠荆州牧刘表,希望能够在刘表手下一展才能,说不定将来还有衣锦还乡的一天。
只可惜。甘宁是个粗豪的武人,而刘表却是天下最知名的大名士之一。两人之间注定不会有多少共同语言。若非刘磐发现甘宁是“万人敌”级别的天下顶尖猛将,在刘表面前大力举荐,只怕刘表最多给甘宁一个二百石。
虽然甘宁通过刘磐的举荐,最终得以成为刘表手下的实权校尉,不过他依然是荆州将校们所排斥和看不起的对象。没办法,毕竟甘宁年幼时的行为,实在是有些太出格了。“锦帆贼”这个外号。大约将会跟随甘宁一辈子。
就在郭嘉对李傕解释他的战略设计的时候,甘宁的大营所在位置。悄悄潜入了两名黑袍使者。为首一人在与甘宁见礼之后,默默的递过一封信笺。而甘宁在看过信笺上的几行文字之后,面无表情的很是呆了一会儿。
随后,甘宁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口中吐出一句话:
“什,么。时,候!”
“戌时一刻!”
黑袍人郑重的答道,并无一个字废话。
“送客!”
说着这话,甘宁充满野性的面孔,变得越发狰狞起来。等黑袍人默不作声的离去。甘宁吩咐手下的心腹,在营地里吊起三盏灯笼,然后对全军发出了紧急备战的号令。
见到甘宁营地中如约的挂起三盏灯笼,李傕依然心存疑虑。他小声的问郭嘉道:
“军师,甘宁会不会设下陷阱?”
此刻,郭嘉那张丑脸,以一种镇定自若的表情,感染着周围的人:
“甘兴霸是个聪明人,更是个随兴之人。他看中义气,心中自有坚持,不会随意变卦的。更何况,时局至此,甘宁若是识时务,更不会有反悔之意!”
“那好,咱们就按照军师的妙计动手,杀刘表小儿一个措手不及!”
李傕也是果决之人,既然无法改变整个作战计划,他就全心的投入到对计划的执行当中去了。而且,郭嘉这些年来做出的成绩,也让李傕对其颇为信服。
更何况,李傕他如今可是“张天师”的手下。以“天师”那双足以看透未来的慧眼,足以充满李傕心中的信心。
于是,在事先约定好的戌时一刻,也就是后世的十九点左右,这场决定张狂势力能否顺利统一中原的大战,正式开始了。
因为过去留下的“锦帆贼”恶名,甘宁固然勇武之名仅次于大将黄忠,可他在刘表手下,并不怎么受到重视。所以,在甘宁的营寨位置设置上,是被黄忠大寨和文聘大寨夹在中间,远离刘表的主寨。
所以,当甘宁带着部下精锐“锦帆军”,向毫无防备的黄忠大寨发动突然侧袭的时候,黄忠的注意力,正被大寨正前方的李傕大军所吸引着。
显然,按照郭嘉事先指定下的破敌战略,赵国【】军第一个要解决的,便是武力和箭术都堪称当世第一流的超级猛将黄忠!(未完待续。。)
ps:今天中秋,向所有支持本书的书友说一声:节日快乐,阖家团圆!
第52节王刘遭暗劫【下】
从营寨侧翼传来的巨大呐喊声,让正在准备抵挡李傕大军正面攻击的黄忠部属,出现了巨大的心里波动。随后,在一片昏暗的灯光中,好几处附近的火苗被熊熊燃起,坐实了黄忠营寨已经被敌人突破的消息。
面对突然间遭到的里外夹击,黄忠所部只是略微抵挡了一阵,便出现了大幅度的溃败。黄忠武力高强,箭术通神,但自身带兵的本领,却还算不得天下第一流。若是顺境还好,一旦陷入不利的逆境,那些经历战阵不足的荆州兵,自然没有死战不退的觉悟。
“甘宁!”
发现带兵突袭自己的,居然是前任“锦帆贼”,黄忠气的几乎将后槽牙咬碎。他虽然与甘宁关系平平,可是怎么也想不到,以甘宁的豪爽重义性子,居然会出现临阵倒戈的背叛之事!
“甘宁!你这乱贼!你竟然暗中投敌?可对得起楚王的重用!?”
隔着十多个杂兵,黄忠向甘宁的位置高声呼叫道。哪怕黑夜里一片混乱声,气愤无比的黄忠依然将斥责声传出老远,让甘宁部下的进攻势态都为之一挫。
“重用?”
甘宁不屑的对黄忠吼了一句:
“刘表老儿何时重用过甘某?甘某自入荆州,大小血战三十七场,斩获无数,却连黄射【黄祖之子】那厮都有不如!”
在荆州军中被长期排挤的怨气,被甘宁酣畅淋漓的发泄出来。他一刀斩下一名荆州兵的头颅,继续放声大喊,释放胸臆:
“目甘某为锦帆贼,何谓不薄?!”
黄忠对甘宁的遭遇也有所了解。将心比心之下,他对甘宁也有些同情。不过。这并不代表黄忠能够容忍甘宁主动背叛主公的无耻行为。
“无耻叛逆!不合则去,何必恋栈!尔临阵反叛,还有脸面胡说?”
叛逆这种身份,总是不光彩的。以汉时的风气,鄙视那是一定的。甘宁性子暴烈,却并不是说不要名声。叛逆这个头衔。他可没有兴趣戴上。
“何谓叛逆?老子三年之前,便为赵公延请,暗中加入冀州。若非道路难行,赵公又亲自吩咐,老子何须在刘表老儿手下受气?”
甘宁自己揭发的前因,让黄忠也不由得大吃一惊!
——三年前?那时候甘宁都没有正式加入刘表手下!
——远在千里之外的张狂,如何就得知南方有甘宁这么一号强者?
——难道说,那张狂果真是一位上应天星的“安世者”?
一时间,黄忠被听到的消息给震动了。他虽然没有与张狂真正交过手。却也听说过与张狂有关的种种。甘宁不是信口开河的人,那厮既然如此说,则事情多半便是真的。
心中有了杂念,黄忠的下手也就开始迟滞起来。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措手不及,黄忠营寨的大门,已经被突然杀到的甘宁部下给打开。
于是顷刻间,数以千计的北地骑兵。如同呼啸的狂风那般,汹涌的冲突进入大营。遭到这等打击。就算黄忠极力约束,荆州兵的溃散依然变得无法阻止起来。
荆州勇武第一的黄忠,战败!
带着主力骑兵突入荆州军大寨之后,李傕趾高气昂的与甘宁打了一个招呼,便向手下下达了继续突进的命令。至于突进的方向嘛,却是——孙坚大营!
对于下一步的攻击方向选择。李傕是这样想的:
荆州军的防线固然已经成功被击破,但也只是其中的两个寨子罢了。在喊杀声四起,其他荆州兵大寨都有会所防备的情形下,李傕想要彻底摧破荆州军,必然需要花上相当的时间。
相比之下。孙坚军由于负责攻城,对后方明显缺乏防御准备。若是在孙坚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发动进攻,李傕的骑兵能够取得的战果,绝对要超过进攻荆州军。
李傕对战场的把握,显然相当准确。正是凭借着这一点,他才能将武力达到“万人敌”级别的同僚好友郭汜,始终压制在身后。
情况一如李傕所料。当数以千计的赵国骑兵,从甘宁和黄忠的大寨位置,向孙坚部将所在的营地发动突袭时,孙坚军的士卒们居然还没有反应过来。短短一刻钟时间,程普和宋谦二将的营寨,便被赵国骑兵给攻破了。
在后方观看着赵国骑兵如火如荼的攻击,顶盔掼甲的郭嘉忍不住得意的笑了起来。一边的侍卫见郭嘉高兴,凑趣的笑道:
“军师,这一下可够那些南蛮子们受的了!您立下如此大功,主公必然极为惊喜!”
“不,这只是个开始,而已!”
有些自得的郭嘉,眯起那双小眼睛,眼缝中精光四溢:
“想必张济那里,也该有动静了?”
被郭嘉提到的张济,在发现不远处的火起和喊杀声以后,正吃惊的瞪着眼珠子。而端坐在他面前的老朋友,新敌人——郭汜,正面带笑容的催促着张济:
“怎么样,这下子该有决断了?别像个婆娘那样,犹犹豫豫的,不是咱们凉州的好汉子!”
张济虽然与李傕、郭汜、樊稠等人同为“龙虎豹熊”四悍将,却是四人中年纪最大,能力最差的一个。不过,也正是由于张济向来缺少主见,凉州智者贾诩才会选择辅佐他。此刻,张济被郭汜一阵催促,不由得将目光投向贾诩,询问贾诩的意思。
“张兄,大事定矣。此时应该是我等最后一个投靠的机会了。”
轻轻叹了一口气,贾诩语调沉重的对张济劝说道。
其实认真说起来,贾诩并不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在这个乱世当中,他只是想要保全一家人的性命,过上自己的安定日子罢了。因此,只要能够安身立命,对于投靠哪一个诸侯。贾诩并不挑剔。但这也让他对任何一个诸侯,都缺少忠诚之心。
而且作为寒门出身的士人,贾诩对张狂的科举制度颇为赞赏。他私下里与张济说过,若张狂最终能够成事,则天下的寒门,以后就算是有了一个不错的出头机会。日后如果还有人与他贾诩境遇仿佛。大可尝试一条新的道路。
本来郭嘉对贾诩此人,是并不太了解的。但是经过张狂的特别提醒,郭嘉知道了贾诩是个天下难得的多智机变之士。为此,郭嘉特地花费了相当大的代价,去搜集有关贾诩的消息。
有了详细的线报资料,郭嘉对如何对待张济和贾诩,已经有了腹稿。在派人去联络甘宁之前,郭嘉便根据自己的判断,请自己的本家郭汜出面。悄悄潜往张济大营,劝说张济倒戈。
对于郭嘉的请求,郭汜欣然同意。经过之前的青州攻略,郭汜对郭嘉的谋略水准,可谓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而且张济与郭汜是凉州的老同袍,多年以来都没有中断过联络,可谓是关系匪浅。就算郭汜此次最终无功而返,也不会有什么危险性。
说到底。大家都是各为其主,又都是凉州老乡。没有必要为了别人的霸业,败坏自己家的名声。
见到贾诩如郭嘉所料的发表了见解,郭汜心中已经确定下此行的成功。这时,张济的侄儿张绣也加了一把火,叫道:
“叔父!侄儿知道您是觉得刘景升对我等不薄,不好就此刀兵相向。可是刘景升当初收容我军。也不过是为了防备孙坚和袁术。若是想要还刘景升一个人情,我军只要不去攻击刘景升便是。我军可以直接进攻孙坚啊!”
张济娶妻晚,到目前为止,长子才三、四岁。所以张绣这个侄儿,便是张济当下里心中最看重的自家人。说句难听些的话。张济若是马上死了,则无论是血缘上,还是个人实力上,张绣就是必然的下一任主将。
贾诩的话,已经让张济有了明显的态度倾向。张绣的话,最终让张济下定了决心。
“好!让兄弟们做好准备,咱们去拆了孙坚的大营,算作给赵公的觐见之礼!”
伴随着张济的一声令下,已经做好战斗准备的张济大军,立刻有了出击的动作。这支来自凉州,征战沙场多年的精锐大军一投入战场,立刻让本就乱成一团的孙坚大军,陷入了彻底的绝望当中!
本来,刘表、孙坚联军四万余人,对上李傕、徐晃共一万四、五千人,在兵力上可谓是拥有绝对优势的。但是,伴随着甘宁和张济的先后倒戈,双方的兵力差距,一下子变成了接近一比一的平局。
再加上赵**占据了主动优势和突袭效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