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巾张狂(艾叶)-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孙贲第一次狙杀敌将,便斩获了华雄这等强力猛将,自然让孙坚高兴不已。
“伯阳,做得好!”
孙坚拍了拍还在呆滞状态下的孙贲,将其惊醒。为了刚才的战术配合,孙坚可是特地让孙贲练习了好久,如何收敛自身的战斗力,以麻痹敌人。
刚才,孙坚之所以一连攻出七刀,便是为了吸引华雄的注意力,并引诱华雄侧过身体,露出一个不大的破绽。
要不然,以孙坚的真实战力,又怎么会一连七刀都斩在敌人的同一侧,而被华雄轻轻松松的就能挡下来呢?
华雄露出的破绽并不大。若非反复练习过多次,即使以孙贲达到“千人破”的实力,也不可能真的做到一击致命。虽然孙坚为了提携孙贲,将斩杀华雄的功劳推到他身上,但军中的明眼人,哪一个看不出,这其中最大的功劳是属于谁的呢?
华雄是这些凉州军的主心骨。他的战死,立刻引发了数千凉州军的全面崩溃。就在此时,原本就潜伏在营地附近的黄盖部,也乘机杀出,将逃跑的凉州军拦腰斩断。
在孙坚军的前后围堵下,最终,华雄麾下四千凉州军,只有一千八百余人逃回了牛辅的中军。这其中,还包括了那六百名绕了一个大圈子逃回来的骑兵。
华雄战死的时候,胡轸还在距离战场三十里以外,与吕布扯皮。听到华雄战死的消息,胡轸当即是大怒,接着又是大恐。怒的是华雄不听军令,擅自出兵;恐的是华雄之死,必然给他带来一场大麻烦。
作为一军主将,董卓心腹爱将的战死,必然要胡轸来担负责任。以胡轸十几年来对董卓为人的了解,他需要承担的这份责任,轻者降级鞭挞,重则丢失兵权,从此沦为闲人。
为了避免被董卓重责,胡轸当即以吕布延迟行军为理由,将对华雄救援不及时的责任,推到了吕布的身上。并且他还在军中公开声称,为了让接下来的战事不再出现类似的情形,要斩一个“青绶”高官,以整肃军中的纪律。
所谓“青绶”,指代的是比两千石以上的大官。按照秦、汉官制,官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有“银印青绶”。胡轸军中此时的比两千石以上将领,当然只有吕布、张辽、高顺、李傕、郭汜等人。
这些家伙,哪一个是好相与的?
哪一个不是军中悍将?
他们岂会接受,一个无能上司的胡乱恐吓?
于是,为了给胡轸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知道有些话不能乱讲,吕布难得的与李傕等人联手,故意在夜间谎报军情,声称“贼军到来”,将熟睡中的凉州军惊成了“营啸”!(未完待续。。)
第60节飞将不可追
吕布现在很生气,后果将很严重。
一群南方的蛮子,还多是两条腿的步兵,居然敢大摇大摆的尾随在勇悍闻名天下的并州铁骑身后,一路追击不休。这种行为,无疑是不把负责为大军殿后的吕布放在眼里。
向来只有吕布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何曾有几个人胆敢不把吕布放在眼里?
不把吕布放在眼里的人,吕布可不会轻易放过他。胆敢追击吕布,将会成为那些追兵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这一点,吕布可以用他胯下的“赤菟”来作保证。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前一天晚上的营啸说起。
营啸,多发生在军营或者监狱这种地方。因人多拥挤、居住空间小,且平时因训练或者结仇等原因,造成整个群体精神压力大,处于崩溃的边缘。
因此,在某个寂静漆黑的夜,一个士兵或者囚犯因噩梦而喊叫时,往往会引发其他人的连锁反应,使得整个群体陷入歇斯底里的状态,甚至自相残杀,后果往往十分严重。
吕布与李傕郭汜等人联手,谎报军情,说是孙坚大军彻夜来攻,本来也就是想诈唬胡轸一下,让他丢一个脸。孰知世事难料,一个伪报军情,居然在不经意间诱发了全军的“营啸”!
“营啸”一发生,整个军营里一万多人,在短短的片刻间,便乱成了一团。混乱当中,不少士卒开始疯狂的自相残杀。
对此早有预料的吕布、李傕等人,虽然略吃了一惊,倒也可以好整以暇的应对。可怜对此一无所知的胡轸,在满营大乱中,受惊过度。连盔甲都没穿,便骑着无鞍的战马,带着几个亲卫,狼狈的逃出大营。
等到第二天早上,“营啸”平息以后,胡轸弄清楚了状况。这才敢返回大营。他计点损失,整只大军中的伤亡几乎达到六百,还大部分发生在胡轸所部当中。这份狼狈,让胡轸差点儿没有气疯掉。
丢了这样一个大脸,胡轸连召集众将议事的心思都没有了。不过,还没等吕布、李傕等人在幸灾乐祸中高兴完,一个噩耗传来:
孙坚进兵了!
孙坚精通兵法,当然知道“乘敌之虚”的道理。他不关心敌人“营啸”的产生原因,他只关心一点:
“营啸”是不是真的?
一旦得到兄弟孙静手下斥候的确切消息。孙坚不顾己方士卒刚刚正面击破华雄军的疲惫,当机立断,趁机鼓动全军前进,狂攻凉州军大营!
孙坚的进攻,显然挑了一个极好的时间点。刚刚结束“营啸”的凉州军,完全没有了战斗需要的士气和斗志。孙坚带着前锋部队千余人一出现,整个大营的上万凉州军,便开始争先恐后的撤退了。
于是。一场进攻战,立刻变成了追击战。
凉州军多骑兵。逃起来自然快捷得很。孙坚军来自南方荆州和扬州一带,说起来不会水的没几个,可是擅长骑马的,还真是不多。孙坚追杀得兴起,不顾副将程普的劝诫,只带上祖茂和身边的一百多骑兵。冲到了最前面,斩杀敌人无数。
所谓“乐极生悲”。孙坚的狂野追杀,他固然是爽了,却也惹恼了一个人。这个人当然就是:
——吕布。
虽说名声不好,可吕布的武力却不是假的。由于吕布素有勇名。胡轸在带着全军撤退的时候,自然要让这位并州“飞将”,担任最为艰巨而危险的断后任务了。
吕布当年之所以背弃丁原,接受董卓给予的骑都尉一职,并不是他对丁原不满,或者是欣赏董卓的作风。那纯粹是因为吕布认为,当时的丁原想要凭借手中的兵力,反对大汉朝廷。而吕布虽然出身在边境地带,对世家名门之流并不感冒,偏偏极为尊崇汉室的威严。
边境地区,胡人众多。汉人的地位,完全取决于大汉的兵威强弱。对于那些高高在上,操纵朝廷权柄的大臣们,吕布心里并无多少好感。但是对能够让大汉子民,在边境地区得到高人一等地位的汉室天子,吕布心中的敬畏,却远超他人。
丁原虽然对吕布有私下的恩惠,却并不代表吕布会事事都听从丁原的安排。无论朝廷的掌权者是谁,如何变幻,只要御座上坐的人是汉室天子,吕布便愿意听命于他。
骑都尉的官位,吕布自认为担当得了。丁原的恩德,也不足以阻止吕布去追求自己的功业。所以,当董卓代表朝廷,任命吕布为骑都尉的时候,吕布只是略微犹豫了一下,便接受了这项任命。
在接受完骑都尉的任命以后,吕布便自认为与丁原同为大汉高官,两个人之间的人身关系自然就终结了。因此,在听到丁原自杀时责怪自己的消息时,吕布心里一来觉得愤怒,二来觉得委屈:
——吾又没有卖身为奴,何来“卖主求荣”之说?
有了丁原的临终遗言,吕布在雒阳城里的声誉,当然是很不好听。而董卓对吕布这个并州人,其实也不是很信任。不过,吕布的糟糕声誉,反而帮助他在后来升官为中郎将。这一点,是吕布怎么都想不到的。
董卓占据雒阳以后,对原来的大汉北军和西园军,自然进行了拉拢分化和吸收。不过,有些军将的背景,让以豁达自称的董卓也不可能没有顾虑。于是,董卓将那些他不放心的军将调动到一起,设置为一军,交由吕布来统帅。
吕布在朝中的声誉极差,在军中的威望也不算高。即使他有异心,也不可能鼓动起多少手下的士卒。而例如张辽、高顺、成廉之流非董卓嫡系武将,本身也都是些颇为桀骜的家伙,正好让吕布去消磨他们的不服之心。若他们有怨气,那不妨尽管向吕布身上撒。只要不妨碍到董卓行事,董卓乐得那些异己们去自相争斗。
如此的盘算下,吕布便成为了非凉州系军将中,唯一的一个实权中郎将。至于徐荣,此人虽然不是凉州人,却很早便在董卓麾下效力,在大伙儿的眼里,还是属于正牌凉州系的。
军中最是讲究抱团。吕布既然不是凉州系的,他被派到断后这等危险的任务,自然不会有人为他抱屈。在撤退的时候,那都是讲究“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吕布这个“道友”,若是死了,大家会为他厚葬的。
吕布这个中郎将当得不够安稳,却并不代表他会让孙坚这样的外人看扁了。既然接下了断后的任务,见到孙坚胆大妄为的带着区区百人骑兵追上来,吕布在嘴边冷笑一声。
大汉的“飞将军”,可是那么好追击的么?
反击开始了。
吕布是何等强悍之人?小规模的骑兵交战,更是吕布最为擅长的战法。虽然吕布只带了五十名亲信骑兵展开反击,却足以让孙坚铩羽而归。
孙坚手下虽然兵多些,却完全没有靠近吕布,进行正面搏杀的机会。吕布只凭一张弓,两袋箭,便将孙坚的部下在六十步之外一一点杀。
比马匹,比骑术,孙坚这些来自南方荆州扬州的精锐战士,显然不是并州骑士的对手。若非吕布并不想为董卓出太多力气,以至于损失了自家的心腹,只怕一个骑兵对冲下来,拥有从凉州骑士那里学来的双边马镫这种大杀器的吕布,便能够击溃孙坚的追兵。就算如此,吕布在这场殿后反击当中,依然优哉游哉,轻松的如同外出踏青。
此战,孙坚败得很惨。他倚为精锐的一百多骑兵,被吕布一路反袭追杀下,折损了大半。若非亲信将领祖茂与孙坚交换了头盔,戴着“赤罽帻”引开了在背后追杀的吕布,只怕就连孙坚本人,这次都有可能直接丧命于吕布的箭下。
孙坚逃出了生天,可是为孙坚引开敌军的祖茂,却成为了孙坚的替死鬼。就连“万人敌”级别的孙坚,都顶不住吕布的神射,区区一个祖茂,也就是被一箭穿心的命。
好在吕布射杀祖茂以后,一眼就看明白了祖茂的用意。他对这位忠心事主的勇将颇为赞叹,便只取了孙坚的“赤罽帻”作为战利品,而将祖茂的尸体完好的保存下来,留给了随后赶来的程普大军。
孙坚汇合了程普统御的大军,这才逼退了吕布的游骑,寻找回祖茂的尸首。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孙坚放声大哭,亲自为祖茂抬棺下土。从此,吕布与孙坚之间,算是结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梁子。
就这样,胡轸与孙坚的交锋,以双方各损失一员大将而告终。相比之下,董卓军的损失大一些。但吕布在撤退时的表现,又为董卓军挽回了不少颜面。
在孙坚以不小的代价击败胡轸以后,另外两路战场上,也传来了相关战斗结局的消息。对上牛辅的纪灵,凭借自身的勇武,抵挡住了牛辅迂回到侧翼的骑兵,凭借着两万新兵,与敌人维持了一个不胜不败的局面。
但是,另一路的张勋,对上凉州系指挥第一的徐荣,却得到了一场大败。一战过后,徐荣斩首三千级,缴获辎重无数。若非徐荣担心兖州的关东军乘虚而入,没有一路追击到底,张勋最后能够带回来的败兵,只怕不会超过一万人。(未完待续。。)
第61节雒阳兵祸起
三路对峙下来,董卓和袁术、孙坚联军双方,正好一胜一负一平,看起来是打了个平手。可是实际上,袁术孙坚联盟损失的主要都是新兵,而其余新兵在经历过一次大战以后,迅速转化成了老兵,战斗力不降反升。
可是对董卓来说,胡轸和华雄手下的数千伤亡,多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兵。光凭徐荣的斩首,仔细算起来,还是董卓亏了。至于一个“千人破”级别的祖茂换了一个准“万人敌”级别的华雄,对董卓军来说,更是亏得一塌糊涂。
更关键的是,董卓军的钱粮告急。由于对雒阳居民的大规模迁移,昔日人烟稠密的大汉帝都,如今已经变得一片萧条了。董卓数万大军所需要的粮草,无法从雒阳城就地获得,必须从数百里外的长安运送过来。既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击败孙坚,董卓其实在战略上,已经输掉了这一战。
另一方面,损失了心腹爱将祖茂以后,孙坚悲痛不已,整日里在军中激励士气,秣兵历马,准备发动新一轮的进攻。而轻松战胜了凉州军以后,让孙坚的地位,在其余的袁术军里也变得高大起来。就连战败的张勋,也被孙坚重新鼓舞起斗志,准备追随孙坚,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洗刷自己失败的耻辱。
于是,在孙坚的带动下,五万五千袁孙联军步步为营,向雒阳方向逼近。在途中,虽然发生过袁术忌惮孙坚获胜后的威望太高,不好驾驭,而断绝对前线供应军粮,要求孙坚撤退的事情。但是在孙坚连夜奔回鲁阳,当面向袁术表忠心的行动。以及主薄阎象、长史杨宏等人的劝诫下,袁术再次坚定了支持孙坚作战的信心。
内忧被消除的孙坚,斗志越发昂扬。而董卓此时的斗志却大幅度下降。
由于抽调华雄加入南方战场,凉州军在河内的战局,立刻出现了相当大的恶化。
北面的袁绍固然不是兵法高手,手下却有曹操、许攸和新加入的荀谌等精明知兵之士。当华雄在南方阵亡之时。一直在前线与凉州军保持接触的曹操等人,便看出河内的凉州军兵力出现了空缺。
作为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兵法高手的曹操,立刻建议袁绍,发动了一系列的试探。等到华雄阵亡的消息传到河内凉州军耳朵里的时候,凉州军更是斗志低落。结果,曹操带着本部兵马,只是一次进攻,便击破了凉州军的大营。
在曹操为如此轻易的胜利,而心中狐疑之时。却惊愕的发现,所有的凉州军乘机开始了一场彻底的大溃退,将他们此前苦战数月所占据的地盘,统统拱手相让。
河内的溃退,让雒阳城彻底暴露在关东诸侯的兵锋威胁之下。此时,坐镇在雒阳的董卓,在大发脾气之余,也不禁庆幸己方早早的将都城迁移到了长安。
但如此一来。董卓再与孙坚打下去,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即使成功的击退了孙坚的大军。来自北方河内的威胁依然无法拔出。更加糟糕的是,伴随着凉州军在河内的地盘完全丧失,依然屯驻荥阳的徐荣部,便被威胁到了大军的后路和粮道。若是荥阳的徐荣守不住,那雒阳便会遭到来自北方和东方的两面夹击。
考虑到这些不利之处,董卓很想放弃雒阳的外围防线。将敌人放到雒阳雄城的城下来打。雒阳作为大汉百余年的帝都,城墙之高大,防御之坚固,绝非一般城池可以比拟。董卓相信,自己若是让两万大军坚守雒阳。敌人即使达到十万,也必然攻克不了。
当然,这个战局的前提,是董卓亲自坐镇雒阳。胡轸的失败,已经说明凉州军中,目前除了董卓之外,还没有一个有足够威望和实力坐镇一方的统帅。即使董卓战后剥夺了胡轸的兵权,将他从中郎将降为校尉,也无法凭空变出一个有资历和能力服众统帅。
此外,还有对吕布的处置一事,也是一个让董卓为难的麻烦。
胡轸的失利,吕布可谓是“功不可没”。可是,这个暗自煽动营啸的家伙,并没有在此事当中留下什么有用的证据,又有着战后主动断后,射杀孙坚心腹亲将祖茂的功劳。从表面上来看,吕布不但无罪,反而有功。
虽然董卓的部下被关东诸侯统称为“凉州军”,其实真正来自凉州的部队,还不到董卓部下的四成。其余六成以上的部队,都是董卓入京以后,收编的西园军、北军、南军和司隶的郡国兵。
在非凉州系出身,却手握兵权的董卓军大将里,吕布是地位最高的一个。若是这家伙被董卓用一些证据不明的流言给处罚了,董卓手下至少有一半的将士,心里会出现相当程度的不安和怨恨。
于是,董卓不得不很大度的原谅了吕布在胡轸军中的作为,反而因为他成功断后,斩杀祖茂的功绩,封吕布为“都亭侯”。此外,为了削弱吕布在军中的影响,董卓还以曾经遭受袁氏余孽——越骑校尉伍孚等人刺杀为理由,以吕布武技惊人,将他调到身边听用。
吕布对董卓下达的新调动,并无不满之处。对他来说,董卓是朝中最强的大臣,是天子秉政的最重要保证。如果能够通过成为董卓的亲信,而让他得到更高的官位,当然是一件大好事。
再说了,呆在兵营里带兵,哪里有跟在相国身边享受舒服?
吕布是个恋家【?】的人。他的妻妾此时都已经随着天子迁移的脚步,安置到了长安城内。董相国秉持一国治政,不可能离开朝廷中枢太久。跟在相国身边,到时候相国返回长安,吕布也可以乘机回到长安的家中,与妻妾们多厮守些时刻。
处理完胡轸战败的余波以后,董卓审时度势,决定将军力收缩到雒阳城里,依靠雒阳城百余年间修建好的完备城防系统,抵御关东叛逆的进攻。只要关东叛逆们顿兵于雒阳坚城之下,师老兵疲之时,便是董卓大举反攻之日!
但是,就在董卓开始主动退缩,进行雒阳攻防战的准备时,一封来自长安的信件,让董卓的主意再次发生改变。
信件是董旻寄来的。
作为董卓的亲弟弟,董旻无疑是凉州一系的重要骨干。这些日子里,董旻为了镇住长安的局面,可谓是心力交瘁。然而,从威望和能力来看,他毕竟比董卓要差上太多。哪怕他竭尽全力,也难以长期维持住长安的局面。
如今的长安城,可谓是暗流涌动。那些在董卓手下不敢动弹的家伙,此时乘着董旻当权,纷纷活跃起来。偏偏董旻为了保障前线供给,稳定长安局面的要求,不敢对朝中大臣们威逼太甚。如此一来,朝中的情形便越发的乌烟瘴气起来。
董旻在信中大声叫苦,并隐隐透露出,已经有部分朝臣的私下串联谋反活动被他发现。只是由于此事牵连甚广,可能影响到前线军需的运送,董旻在信中表示,自己不方便即刻处置那些逆臣。
看完这封信,董卓立刻果断决定,返回长安。如今的长安城,便是他的根基,又向西一直连通到凉州。如果长安有变,董卓不但会立刻失去朝廷正统的立场和地位,就连返回凉州自守的退路都没有了。
相比之下,雒阳这个地方,属于可守便守,不可守便放弃的次要地盘。如今的局面,对董卓来说可谓是内外交困。此时此刻,进行壮士断腕的勇气,他还是不缺乏的。
但是,在撤离雒阳之前,董卓还有些事情要去试一试。
雒阳虽然经历过一次大迁都活动,可那时候凉州军的迁徙重点,是在那些京师的富户和官户身上,对平民百姓的强制迁移,关注的并不太多。因此,如今依然有部分的雒阳百姓,小心的躲过了凉州军的驱赶,顽固的居留在城中的家园中。
既然决定要放弃该地,董卓可不会将任何对敌人有用的人力物力留下。所以,在董卓的指挥下,牛辅率领部下,拿出在凉州与羌乱叛军交战时常用的那一套战法,对雒阳城内的房屋、居民,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财富搜查清理活动。
而那些无法被带走的宫殿、房屋之类,董卓也不会留给关东叛逆。在大军离去之后,将会有一把大火,彻底的吞噬大汉昔日的繁华帝都。
另一方面,固然知道希望不大,董卓还是派出了使者与孙坚私下里接触,希望可以用朝廷的官位和州郡大吏的任命,来收买孙坚。为了表示己方的诚意,董卓甚至愿意与孙坚结为儿女亲家!
出使孙坚的人,是凉州军里“龙虎豹熊”四校尉之首的校尉李傕。一看到李傕居然成为了使者,孙坚就知道,董卓这次可是很有诚意的。
不过,就算董卓再有诚意,孙坚都不会不打算与董卓谈判。他明白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在于武略有余而文韬不足。若没有人为孙坚提供后勤补给,他再能打,也不能带着一群饿肚子的士卒上战场啊?(未完待续。。)
第62节冀州强龙伺
在为人处世上,孙坚有不少的缺点。但是在关键的问题上,他还是能够想得透彻的。如果孙坚私下里与董卓议和,别的不说,在后方坐镇的袁术,必然会与孙坚翻脸。而董卓本身财力不济,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辎重补给支持孙坚军。
更加关键的是,孙坚是以“除汉贼,清君侧”的旗号向董卓开战的。如果他敢于与董卓停战,立刻就会被天下士人鄙夷为“言而无信,为虎作伥”之人。而孙坚的部下们,也会因此暗中起异心。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那时的孙坚,就算能够从董卓那里得到一个三公的官位,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正是因为以兵法家的眼光,看透了董卓这次行动的后果,孙坚立刻请纪灵、张勋、桥蕤等袁术手下大将一齐到场,共同会见使者李傕。在李傕不卑不亢的提出了董卓愿意给予的条件以后,孙坚根本不用多想,马上在全军诸将的面前,严词拒绝了董卓的提议,并果断将李傕当场赶出军营。
孙坚果断的行为,无疑极为恰当。若是他当时表现得有所心动,甚至只是略微迟疑一下,必然会被袁术的亲信大将发现,然后引发袁术对他的怀疑之心。但是,经过如此一番表现以后,袁术对孙坚的人品大为相信,日后自然少不了给孙坚的好处。
看到李傕狼狈的逃回来,知道自己的离间计失败了,董卓也不懊恼。这种事情,本就是小动作,不上台面的。董卓更是从来没有指望过,孙坚会真的同意议和。不过,孙坚的态度表现得如此明确。丝毫没有可以利用到的地方,倒是让董卓略略有些遗憾。
孙坚在赶走李傕之后,立刻催动大军,直扑雒阳。凉州军的抵抗并不强烈,只是微微迟滞了孙坚的行军步伐。不过,等孙坚远远的看见雒阳城墙的时候。吸引他注意力的,却是几道冲天而起的烟柱!
火烧雒阳的好戏,终于开始了!
看到雒阳城里冒起的浓烟,孙坚怒发冲冠,呀眦欲裂,简直就要疯掉了。他万万想不到,身为大汉相国【自封】的董卓,居然会做下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
这是一个大汉的重臣,可以做下的事情吗?!
——董卓。吾誓杀你!
面对燃遍全城的大火,孙坚已经不去考虑追杀董卓断后军的事情了。对他来说,如今的当务之急,便是救火。
作为深明兵法之大将,孙坚猜也猜得出董卓会派谁留在最后放火断后。
吕布,只会是吕布。
吕布手下的骑兵不少,而且本身精通骑战,一身武技更是高明得可怕。有他在一旁骚扰。孙坚军的前进速度,至少会被减慢一半。
当然。这些都不是吕布会被派出来的主要原因。以孙坚的判断,吕布担任断后任务的最大原因,便是吕布并非董卓的嫡系,其部下即使有所损伤,董卓也不会在意,甚至会更加安心些。
断后如此危险的任务。当然要交给死起来不心痛的非嫡系部队。
经过与吕布的那次直接交手,发现有吕布在前方断后,孙坚明白,自己的追击必然是无果而返。所以,他很直接的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到了指挥士卒救火的行动上。由于孙坚的抢救及时,部分汉家宫室居然被成功的保存下来。
这也是放火者敷衍了事,没有严格执行计划的原因。看到堆积在宫室里的那些未被点燃的巨大柴堆,孙坚更加确认,断后的一定是吕布。
孙坚在宫室里救火,救到了些什么玉玺之类的东西暂且不提。却说袁孙联军克复雒阳以后,立刻声势大振。对此事最为郁闷的人里头,当然有董卓一个,而仅次于董卓的郁闷者,其实还属袁绍。
雒阳克复了,功臣却不是袁绍。这让在河内领兵,与凉州军对垒了数月的袁绍情何以堪?
袁绍袁术两兄弟,相互之间有着直接的竞争。由于汝南袁氏上一任家主袁隗死的突然,没有明确确认下一任家主是谁,便被董卓干脆的干掉了,附属于袁氏的门生故吏们,对谁是新一任袁氏家主存在很大的争议。袁术声势大振,便意味着袁绍势力的衰退。
如今的袁绍,孤悬在外,远离自己的领地,连军粮供应都需要仰仗冀州牧韩馥的鼻息。而伴随着雒阳克复,讨董战争得到了阶段性的胜利,韩馥也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来减少给袁绍的军粮物资。
没有来自冀州的粮草供应,大舅子刘岱也在之前,被酸枣联军耗尽了军粮,袁绍一下子便陷入了补给断绝的危险境地。
为了节约为数不多的粮草,袁绍不得不开始削减部下的军粮供应。如此一来,饥饿的士卒,开始抢掠驻地百姓的粮食,而失去粮食的百姓,只得采摘未成熟的桑葚作为食物充饥,或者成群结伙的逃离家园。
民以食为天,无粮则军自乱。有鉴于此,袁绍必须开动脑筋,想法子搞到一批粮食来度过难关。他想到的第一个选择,依然是从物产富饶的冀州获得粮草。
冀州牧韩馥既然拒绝继续向袁绍军提供充足的粮食,那么,想要从冀州再次得到粮草供给,就只有一个办法:
赶走韩馥。
韩馥在冀州的根基并不牢固。由于上任时间不长,冀州诸郡的太守,多半对他只是表面服从,没有谁会坚定的支持韩馥。而更重要的是,韩馥手中掌握的兵权并不强大,在这个以武力决定成败的乱世,韩馥固然位高权重,却可以算作一个虚弱的巨人。
袁绍目前所拥有的兵力,连同曹操所率领的三千部曲在内,总数在两万以上。而冀州的总兵力,高达五万以上。从这个数字对比来看,袁绍似乎没有什么机会。
但是,可别忘记,冀州各郡对韩馥只是表面服从。如果袁绍愿意拉拢诸郡郡守的话,各郡的郡县兵掌控者们,大多数会比较乐意采取作壁上观的态度,然后在袁绍与韩馥分出胜负以后,追随那个胜利者。
如此一来,韩馥可以调动的兵马,就一下子下降到两万余人。偏偏这两万余人中,还有一个前任冀州刺史王芬的亲信——麹义夹在当中。由于韩馥上任以来,对麹义一直是不冷不热,让麹义心中很不自安。袁绍此前派人接触过麹义,自信若是向韩馥翻脸的话,麹义有九成的可能性,会加入反对韩馥的阵营。
麹义所部四千人,是整个冀州州师的精华。他若出头对抗韩馥,韩馥至少要派出一万人才能与之对抗。如此一来,袁绍对上韩馥,在谋算中便有了巨大的优势。
“但是,这还不够!”
提出夺取冀州计划的第一人——许攸,在一众袁绍心腹面前侃侃而谈。
“以车骑将军【袁绍】与韩冀州的关系,可以暗中威逼,却不宜直接为敌。韩冀州【韩馥】虽然是袁氏故吏,毕竟担任过九卿,位高名重。车骑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