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明(知白)-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刻意让哥哥看到的假象罢了。谁知道,他心中具体想的是什么?”
“你怎么会说他是个时刻想着反悔的人?”
长孙无忌有些诧异的问道。
长孙无垢诧异道:“我对他的了解全来自哥哥你的说法,你若是不将他说成这样一个人,我如何会有这样的判断?难不成是哥哥你说了谎,还是说你是在故意贬低他?”
长孙无忌一怔,有些恼火道:“我怎么会故意贬低他……他……说实在的,我对李闲这个人也看不透。说他无耻无赖,可是他却偏偏做出过很多一诺千金的事。我仔细查过他以前的事,比如他当初还在燕山的时候,只带着十几个人就敢杀到巨野泽,那个时候巨野泽还是张金称的地盘,张金称麾下兵马数万,他敢来只不过是因为答应了贺若重山帮他报仇,而他与贺若重山不过是一面之缘而已。”
“在燕山上,为了救其他人,他一个人逆袭回去偷袭文刖,险些被杀,若不是后来援兵赶来将其接走,那日他说不得就会被文刖一刀割了脑袋去。在辽东,带着十七骑就敢过辽水去和高句丽的人马厮杀,硬是将麦铁杖老将军的尸体抢了回来。”
长孙无垢眼前一亮,有些诧异道:“怎么这些事,哥哥一直不跟我说?”
“我为什么要帮他说好话?”
长孙无忌反问道。
“哥哥……你心中有怨气。”
“被扣在这里快两个月了,我如何会没有怨气。难道你以为我和你一样,借着这机会逃婚?说来说去,即便李闲称王也不过是个没根基的反贼罢了,怎么能和唐公相比?我留在此处只是浪费时间,若我在唐公身边,说不得已经领兵作战!”
“哥哥想驰骋沙场?”
“男子汉大丈夫,哪个不想在沙场上建功立业?”
“我明白了。”
长孙无垢点了点认真的说道:“哥哥是在嫉妒李闲,因为你没有亲自领兵作战过。”
长孙无忌张了张嘴,却只是狠狠的瞪了她一眼。
他在心中忍不住想到,李闲称王,难道真的是为了日后和唐公结盟的时候不会显得身份不如?李闲真的在意这个吗?还是说,称王只是已经水到渠成的事,是我自己考虑的太多?
……
李闲换了一身黑色绣龙的服饰,这身衣服和杨广的龙袍相比有些许差距。这件衣服是小狄亲手缝制的,从正月初开始商议称王的时候,她就偷偷准备送给李闲这个礼物。大业十三年,她已经过了十三岁,从一个青涩未开的小女孩已经蜕变的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般清丽秀美。
她身材高挑,穿了一身杏粉色的衣裙站在李闲身边仔细打量着,和李闲修长的身形相比虽然显得太瘦小了,可这样对比下,更让她有一种楚楚动人的美。
“袖口稍微有些窄了,回头我再改改。女红的事我本来就不是很擅长,平时多是和药物医打交道,绣针拿起来还真有些不适应。若不是嘉儿姐姐,青鸢姐姐,凰鸾姐姐时常来指点我,只怕这衣服会做的丑死了。”
“哪里丑了?”
李闲看着铜镜中的自己骄傲的笑了笑道:“穿上这身衣服,你没觉得我又高大英俊了一些?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都有点忍不住下跪下磕头的冲动。这世上还有这么完美的手工么,还有这么精致的衣服么?和这衣服相比,人根本就可以忽略掉。”
“哪有……”
小狄脸红着说道:“最初做的时候,样式,材料我都不懂。还是青鸢姐姐和凰鸾姐姐画出图来让我看,她们在宫里待的时间足够久了,朝服的样式什么的都一清二楚,她们说按照大隋的惯制,王是不能穿黑色绣龙朝服的,但安之哥哥又不是大隋的臣子何必遵守那破规矩?还有啊……这衣服其实只有一半是我做的,另一半倒是嘉儿姐姐做的。”
李闲笑了笑道:“总之我喜欢的不得了,谢谢你了,小狄。”
“谢我干嘛?”
小狄笑着说道:“我帮你做件衣服,还需要说谢谢?”
“对了,安之哥哥,以后你称王了,青鸢姐姐说就不能我啊我啊的说了,以后你说话,要自称为孤。”
“孤……”
李闲重复了一遍,然后摇头不解道:“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称孤道寡这么麻烦的事,我不说我,说什么孤。说来说去,要是把自己说的都孤立了岂不冤枉?”
“孤只是个称呼啊,安之哥哥怎么可能让自己变得孤独?再说……再说安之哥哥怎么可能会孤独?有阿爷,有达溪叔叔,有姑姑,还有……还有小狄。”
“嘿嘿!”
李闲狡猾的笑了笑道:“累了。”
“哦……趴下。”
小狄自然而然的说道。
李闲将黑色绣龙的王服脱了放在一边,转身在床上趴下来。小狄走到床边将额前的发丝顺到耳朵后面,然后抬脚上了床一屁股在李闲后背上坐下来,伸出一双白皙水嫩的小手在李闲后背上推拿起来。她已经尽得名医许智藏的真传,还有独孤锐志不遗余力的指点,在医术上的造诣已经青出于蓝,这种推拿认穴的事自然难不倒她。而且看起来,她帮李闲按摩比拿绣针刺绣要熟练灵活的多……
“左边点左边点……对对对,喔……舒服”
“用力,再用力,大力大力的,再用力。”
“噢!”
“爽,不要停……”
……
二月底,草原上的风依然寒冷如刀。尤其是在青牛湖边上,风从青牛湖上打着旋卷过来之后更加冷的刺骨。青牛湖的南北两岸各有一座二层木制小楼,这已经成了青牛湖上的一道风景。青牛湖并不高,二层木楼也不高,但是这风景却太高了些,高到不是谁想看都能看得到的。
南岸的小楼住着的是契丹部族有史以来第一个女大埃斤,欧思青青。
北岸小楼住着的是代黑刀可汗掌管部族的草原圣女,阿史那朵朵。
对于这两个部族来说,这风景确实太高了些,高不可攀。
北岸的二层小楼有个特点,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北面的窗户从来不曾打开过,只有二楼南边的窗户经常会开着。也不知道这小楼的主人是迷恋青牛湖的风景,还是喜欢向南眺望。
阿史那朵朵靠在窗子上看着手里的卷,看起来样子安静恬淡。
似乎是风太冷了些,阿史那朵朵回身把床上的纯白色貂绒大氅披在身上,紧了紧衣领,却发现今天无论如何也静不下来心读。她记得他曾经说过,籍是看这个世界的眼睛,多读,便能多明事理。只是这话在这个时代显然有些胡扯,看再多的,也不及睁开眼去看世界。
“你说人总是要有敬畏之心才对。”
阿史那朵朵看着南方喃喃自语道:“草原人信奉长生天,敬畏长生天。隋人敬畏皇帝,因为皇帝说自己是天子。可说来说去,人们都敬畏的是强者,是秩序。只是到了今日,我依然看不出你敬畏的是什么……”
“你到底要做什么?”
“你难道真的想用你手里的陨铁黑刀,将中原的天下捅一个通透?”
她笑了笑,嘴角勾起的弧度漂亮的如同青牛湖倒影的弯月。
“你让我帮你的,我做了。日后我若是需要你来帮我,你可会如我这样不遗余力?”
她忽然脸红了红,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第四百五十四章没有回头路
与唐公使者一块到了太原的柯察沁代表阿史那朵朵而来,这个看起来粗犷不修边幅的突厥人其实是个吝啬鬼,吝啬鬼自然贪财。而吝啬鬼最大的特点可不仅仅是舍不得掏自己的腰包,还要包括将别人的东西塞进自己的腰包。阿史那朵朵之所以派他代表自己和李渊谈判,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当初李闲在草原上的时候对柯察沁有过一句评语。
柯察沁,突厥人中的王启年。
有这一句话的评语就够了,阿史那朵朵向来对李闲看人之准有些钦佩嫉妒。派柯察沁来,阿史那朵朵没指望他能将自己定下的几个条件都逼着李渊应承下来,但他知道柯察沁绝对能尽量多的占便宜。
柯察沁和李渊谈了一日,最终敲定了部分细节。李渊除了坚持突厥狼骑入关人数不得超过五千人之外,其他的竟然都慷慨大方的应了下来。就连柯察沁提出的,狼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出战只负责支援策应,护送粮草押运战利品这样的条件他都没有反对,似乎丝毫都不在意这条件背后柯察沁的没安好心。
事实上,突厥人不出战倒是正合李渊的意。
他可不想让自己勾结突厥人的事闹得人尽皆知,这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大隋朝廷虽然糜烂,杨广虽然糊涂,但在对外族的态度上一向强硬。灭吐谷浑,北击突厥,征高句丽,杨广在对外族的态度上从来不含糊。即便杨广被围在雁门的时候,他也从不曾想过认输投降。大隋边军虽然绝大部分如今已经不再尊奉杨广旨意,但他们骨子里的骄傲还是不允许自己向突厥人卑躬屈膝。
若不是怕太原有失,李渊也绝不会做出向始毕可汗称臣的事。在大军没有打到长安之前这件事如果宣扬的太热烈,李渊知道对自己的声誉有多大的影响。柯察沁提出狼骑只负责押运粮草补给和战利品,这其中李家军的损失有多大李渊一清二楚,可相比于珍惜自己的名誉来说,这些损失算不得什么。
这是一件纸里包不住火的事,早晚会被天下人都知道。可能瞒住多久是多久,这便是李渊此时想的。只要夺了天下,再狠狠打突厥人几次,名声还能挽救回来。
他要的只是突厥人的态度,而不是突厥人直接出兵帮他。
阿史那朵朵提出的先期派两万狼骑入关的事李渊万万不肯接受,即便是个白痴都能想到,两万狼骑入关会掀起多大的一股风波,这些狼骑万一约束不住的话就会给中原带来一场灾难,李渊是要化家为国的,怎么可能冒这种被天下人仇视的风险行事?万一有人以此为借口针对他,李渊百口莫辩。
柯察沁在这件事上也没有做太多的坚持,最后定下来的人数让李渊心里踏实了不少。随李家军南征的突厥狼骑,只是柯察沁带来的两千骑兵。
两千人,翻不出多大的风浪来。
大致敲定之后,李渊立刻下令出征。同时派人命令刘弘基的先锋军开拔,然后交代陈寅寿辅佐李元吉稳守太原。
三月初,唐国公李渊打出清君侧除奸佞匡扶大隋的旗号,带着三万大军正式踏出了争霸天下的第一步。
最初一段日子,李家军势如破竹,南下沿途遇到的隋军基本上毫无抵抗之心,大部分稍微一接触就溃败下去,更有甚者,还没有交战就主动打开了城门投降。自三月初起兵,短短半个月只刘弘基李世民的五千先锋军就接连攻克了五六座城池,守军大部分投降,各路义军也纷纷来投,只本个月,李渊的兵力就从三万增加到了近八万人。
这让李渊欣喜不已,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会如此顺利。
他高兴,柯察沁则更加高兴。
刘弘基的先锋军每每攻克一座城池,柯察沁立刻就会带着两千狼骑好像闻见了臭味的苍蝇一样扑进城里,将城中府库粮仓中的东西洗劫一空。幸好在来之前阿史那朵朵严令他不许劫掠百姓,只可以抢夺大隋郡县府库的东西,所以狼骑虽然抢的凶狠却没有做出对百姓行凶的事情来。
只是这样一来,李渊军中的诸将就跟吃了死苍蝇一样恶心。
攻城的时候突厥人不出力,交战的时候不出力,倒是进城抢战利品的时候出十二分的力,自出兵之日,沿途所攻克的城池所得财物粮草都被柯察沁抢了去,他将两千狼骑分作两队,一千人抢东西,一千人运东西。当然,抢来的物资没有一粒粮食一个铜钱送到太原去,而是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关外。
而雁门关外,阿史那朵朵派了贴力格带着两个万人队的狼骑驻扎在这里,再将柯察沁送回来的东西源源不断的送回部族中去。
每天,突厥人都会开开心心的押着抢来的东西往回走,狼骑士兵们每天都跟娶媳妇似的兴高采烈。他们扯着嗓子嚎着草原上粗犷的歌曲,根本就不理会李家军士兵们将领们仇视敌视的目光。
而就在突厥人入关近近半个月之后,关于唐国公李渊勾结突厥人的事还是不可抑制的传播了出去。短短的半个月,这个消息风一样掠过河西,翻过太行山传播到了河北,然后渡过黄河,渡过长江。
李渊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消息传播的速度竟然快的超乎想象!
……
突厥人只用了半个月就建立了一条连接关内关外的运输线,这算不得什么奇迹,但算得上有绝对的效率。从第一批物资运回部族开始,几乎每天都会有不少草原稀缺的东西运回来,比如蜀锦,茶叶,还有草原最匮乏的铁器。
阿史那朵朵看着又一批货物运了回来,嘴角上的笑意不禁有些得意。
看着牧民们兴高采烈的将物资卸车,阿史那朵朵心里想到,李闲,若不你那贪得无厌宁滥勿缺的性子,我还想不出这个办法来。只是你可不能怪我,说来说去我只不过是在帮你搬家罢了。从别人的家里将好东西搬回自己的家里,你向来不都是喜欢做这种事么。那么不好意思了,我替你先多搬一点回来。至于你还有没有本事再搬回去,谁知道呢。
“照规矩”
阿史那朵朵吩咐道:“所有的东西东平均分成两份,送一份到契丹人的营地去。”
想起李闲若是知道自己做出这样市侩狡猾的事一定会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她嘴角上的得意就更浓了些。草原人眼中,圣女阿史那朵朵是无欲无求的,是长生天派到了草原上的使者,是来庇护草原的。但是很显然,草原人对于现在这个能带来实惠的有欲有求的圣女更喜欢一些。在李闲眼中,阿史那朵朵也是无欲无求的,如果他知道自己在不经意间改变了阿史那朵朵的生活态度,也不知道他是该高兴还是懊恼。
“苏缀!”
阿史那朵朵叫了一声,一个狼骑首领立刻快步跑了过来。
“尊敬的圣女,您有什么吩咐?”
负责押送物资回来的苏缀还沉浸在骄傲和喜悦中,这个五十岁的老牧民笑起来的样子很有特点,或许是草原上的风太大,阳光太强,五十岁的他脸色黝黑,还满是皱纹,所以咧着嘴笑的时候整张脸看起来就好像一朵菊花,只是颜色不怎么讨喜。
“我让柯察沁做的事可曾做到了?”
“回圣女,您放心吧,我们沿途一直在散播李渊向咱们突厥人称臣的事,还派了人到河北诸郡去散播消息。我发现中原人最喜欢做这种议论是非的事,尤其是涉及到了一个有名望的人坏消息,他们都津津乐道。我敢保证,这消息比最猛烈的北风吹的还要快。咱们第一批货物运回来的时候,只怕这消息已经传到大隋江南去了。”
“津津乐道”
阿史那朵朵笑了笑道:“你这个词用的不错。”
“没有用错吧?”
苏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没有,用的很贴切。”
阿史那朵朵笑了笑道:“不光是你们在传播这个消息,幽州罗艺只怕比你们还要卖力些。他和李渊不对头,当初他在大隋的皇帝杨广面前说李渊的坏话,李渊也在你杨广面前说他的坏话。看起来,杨广谁都没有偏袒置之不理。可实际上,若是没有罗艺之前接连检举李渊试图谋反,长安城中那个小代王杨侑怎么会这么急切的就把李渊的家人杀了?反正已经将李渊得罪的够深了,罗艺才不在乎再多得罪一些。”
或许是因为开心,阿史那朵朵今天的话说的不少。这让苏缀有些受宠若惊,圣女还从来没有跟他说过这么多话。
“您放心吧,李渊打不到长安,消息就能传遍大隋,当然,也能传到王庭去。”
“是啊”
阿史那朵朵听到这句话表情僵硬了一下,随即释然的笑了笑:“就是不知道我亲爱的父王,得知这个消息会是个什么反应?”
……
“这件事不对劲!”
长孙顺德皱着眉头说道:“主公严令,和突厥人结盟的事任何人不准外传,就算这是件压不住的事,可也绝不会短短不足一个月就闹得这么大!”
“是我疏忽了。”
李渊叹了口气道:“这件事最初就有些仓促,当时我只想着以稳固太原为重,没考虑到人言可畏竟然凶猛如虎,如今咱们虽然战事上颇为顺利,可越到了后来越会艰难。这件事必须想办法平息下去,不然……”
“不然,等打到了长安,守城的杨侑只需说一句唐公引突厥人来攻大隋的都城,长安百姓立刻就会拿起锄头镰刀和咱们拼命!”
“要不要把那个柯察沁宰了?”
刘文静试探着问道。
“不妥!”
裴寂连忙道:“如今这消息已经传播了出去,再杀柯察沁于事无补,而且还会激怒突厥人,若是引来突厥人南下攻打太原,得不偿失。”
“唉……”
刘文静重重的叹了口气。
“不管他了!”
李渊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站起来说道:“派人去告诉弘基和世民,不要每城必攻,全军加速直取长安,沿途的郡县都丢在身后,我让建成带兵在后面收拾局面。为今之计只有尽快拿下长安,然后将突厥人送回去,长安若是拿下,也就没有必要再惧怕什么流言蜚语。”
“遵命!”
众人起身抱拳。
一日之后,李渊的军令到了先锋军大营中。刘弘基和李世民听说唐公要放弃攻打沿途各郡县之后,不约而同的皱了皱眉头。
“这可不是件好事!”刘弘基惊讶道:“当初第一次征高句丽的时候,皇帝想出来个所谓的妙计,宇文述带着三十万府兵精锐长途奔袭平壤城,以偏师深入敌境,就是因为放过了大部分沿途的城池,撤军的时候退路才会被高句丽人堵死,才有三十万府兵埋骨他乡的惨败!”
他和李世民的关系极好,所以也不忌讳说什么。
“父亲这样做,只怕也是逼不得已。”
李世民往好的方向想了想说道:“再说,不是还有大哥殿后么,咱们丢下的城池,大哥一个一个都会打下来的,弘基兄不用太担心。”
“这倒也是!”
刘弘基道:“世子用兵谨慎,而且亲历过辽东之战,他不会想不到这一节。”
“其实……”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父亲这种不计退路的打法也没错!自起兵的那天起,咱们李家哪里还有什么退路?只能不停的往前冲,没有回头路了……”
第四百五十五章宋老生定计
第457章宋老生定计
春暖花开,风都变得柔和起来,冰雪已经彻底融化,官道两侧看过去绿油油的一片,大隋都城长安附近还算太平,所以百姓虽然活的战战兢兢可还是不肯离开自己的家乡,田里能看到有早起的农夫在为小麦除草,难得的好年景,如果没有战乱蔓延过来的话到了夏天小麦入了库,除去上交的赋税之外,最起码今年能熬过去。
就在清晨的太阳才从地平线上冒出来红彤彤的笑脸,官道上传来的一阵马蹄声敲碎了宁静。早起下田的农夫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只见有两匹骏马风驰电掣一般由南往北顺着官道一路疾驰。
这大清早的,那老农夫皱了皱眉,心说这两个人怎么赶路这么急?
这两人都带着斗笠遮挡住头脸,看衣衫都是男子,只是其中一个和同伴相比显得瘦小许多,而且两个人骑的马也略有不同。这老农夫曾经做过辅兵,为大隋骑兵养过马,所以一眼就看出来这两匹马都是极名贵的名种。
那身材高大的人,坐下骑着的应该是突厥名种,高大健硕,四蹄踏出去一次就能冲出去几米远。而那身材瘦小的人,骑着的马应该是产自西域,个头稍微小一些,但四蹄翻踏如飞,速度丝毫也不比那高大的马慢。
“一匹博塔乌,一匹桃花驹”
这老农皱了皱眉,心说这是哪个世家的子弟出来,看样子也不像是踏青的,怎么一个随从都没带?
两匹马风一样掠过去,老农看着那两个人的背影叹了口气。心说管他呢,还是忙活自己手里的活重要。
他低下头继续拔草,就在腰酸的不行准备舒展一下的时候,忽然又听到从南面传来一阵马蹄声,听声响人数不少,老农下意识的直起身子看了看。
至少三百骑身穿精致甲胄的骑兵气势汹汹的奔驰了过来,见到路边拔草的老农后为首的将领打了手势,骑兵随即整齐的放缓了速度,在老农身前停了下来。老农虽然只当过几年的辅兵,却也有几分见识。一眼就认出这些人的身份,整个大隋除了禁军之外,哪支军队还能身穿如此精致的甲胄?
“喂,老头!”
为首的禁军将领大声问道:“你可曾看到之前有一男一女骑马经过!男的三十岁模样,样貌周正,女子二十岁上下,样貌秀美。”
原来是一男一女!
老农在心里想到,怪不得有一个人看着显得瘦小。
“那是朝廷钦犯,若是你看到了如实告诉我,若是有所隐瞒,与钦犯同罪!”
老农装作颤抖了一下,躬身说道:“回将军,草民也才到田里来,没见着有人过去呢。”
“当真?”
“就算吃了雄心豹子胆,草民怎么敢欺瞒将军?”
“谅你也不敢!”
那禁军将领吆喝了一声,打马往前冲了出去。
老农等禁军骑兵走的远了,呸的一声啐了一口吐沫骂道:“钦犯?现在的钦犯都他娘的是好人,你想抓老子偏不说!”
他看着远处逐渐淡去的尘烟,心想也不知道之前逃走的那一男一女是那家的子弟,既然能拥有那样两匹宝马,说来也绝不是寻常人家出身。可若是世家子弟,怎么就成了朝廷钦犯?朝廷现在都是那些世家在把持着,皇帝反倒成了摆设。
是了!
老农猛然惊醒,前几日听说唐国公李渊造反,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下令将李家在长安的人一口气都砍了脑袋,都是唐公的子嗣,最大的十几岁,最小的还不到四岁。这两个人行色匆匆一路往北跑,莫不是李家还有人逃出来?
如果真是唐公家里人,希望老天爷保佑你们!
老农叹了口气,不由自主的喃喃道:“只是可惜了,朝廷重臣一个接着一个反了,先是虎贲大将军罗艺,再是唐公,大隋真的是完了。这才几年……这才几年?”
想起开皇年间大隋的盛世,老农竟然忍不住鼻子一酸。
“败家子!”
老农狠狠的骂了一句,也不知道骂的是谁。
……
大业十三年五月初,唐公李渊麾下的先锋军刘弘基所部杀到了距离长安城不足五百里,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是杨广的孙子,年纪很小,听说李渊的兵马气势汹汹而来心里没了底气。他后悔当初不听部分大臣的建议,一意孤行杀了李渊在长安城内的子孙。结果没起到震慑李渊的作用,反而将李渊的大军招惹了来。
杨侑忧心忡忡,这个时候当初劝他杀掉李渊家人的虎牙郎将宋老生又站了出来。
“殿下!”
宋老生躬身道:“殿下无需忧心,臣乃朝廷武将,戍卫长安,绝不会容忍李贼威逼都城。臣请殿下赐两万精兵,臣愿出城与李渊决一死战。李渊兵马虽然号称十几万,却不过是李贼虚张声势的伎俩而已。臣以为,李贼兵马绝不会超过五万,且多是沿途强掳来的百姓,不过是一群跟着叛军混饭吃的难民罢了。”
“无需多,殿下只给臣两万精兵,臣定当将李贼的人头割下来献给殿下。”
宋老生想了想说道:“若是殿下觉得不够稳妥,可以派人去东都洛阳,请越王殿下发兵救援。东都王世充将军麾下有十万劲卒,皆是我大隋的百战精兵。若是越王肯发兵来救长安,便是李渊真的有十几万叛军也无需惧怕。”
“可东都还被瓦岗寨李密的叛军围着!”
杨侑没好气的说道。
代王杨侑已经十四岁,生在皇族所以还是有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沉稳,虽然他心里也害怕也担忧,可皇族的底蕴影响下,最起码表面上看起来他没有什么慌乱。杨侑极聪慧,深得杨广的喜爱。他是杨广长子杨昭的第457章在瓦岗寨的。李密能给他们的功名,李密能给他的前程,难道比得上朝廷给的?说来说去,李密不过是个反贼而已,虽然自称魏王却名不正言不顺。”
“那些将领跟着李密再卖力,也不过是个贼罢了。”
宋老生自信的说道:“若是朝廷肯重用,谁愿意做贼?”
杨侑皱眉道:“你的意思是,朝廷招安瓦岗寨?”
“对!”
宋老生朗声道:“李密也是出身名门,一念之差跟着杨玄感造反也就没了退路,一日做贼,终生都被烙印上一个贼字。而若是朝廷肯既往不咎,许他一些好处,臣想,李密是个爱惜名声的人,只要朝廷开出的条件足够优厚,李密必然动心!若是李密能被朝廷招安,瓦岗寨就成了朝廷的兵马,凭白得了四十万大军!东都还有什么危机?”
“况且……”
宋老生继续说道:“臣听说,王世充在东都颇有不臣的举动,如今他就在东都城内,对朝廷的威胁还远大于瓦岗寨的反贼!若是能招安李密,有他牵制王世充,王世充自然不敢再生出非分之想。如今天下反贼,不过李渊,李密,李闲,窦建德四人最盛,而李渊,李闲,窦建德三人加在一起,兵力尚且不如瓦岗寨!李密若降了朝廷,天下大定!”
“只是……陛下曾下严旨,必杀李密,若是招安了他,陛下面前孤怕不好说话。”
杨侑被宋老生说的动了心,却担心杨广会勃然大怒。
“殿下多虑了。”
宋老生道:“天下若定,以陛下之仁义厚德,谁人不可宽恕其罪?当初宇文化及在雁门做出的事比李密也差不了多少,念在宇文述的功劳,陛下还不是赦免了宇文家的罪过?能饶得宇文化及,自然也能饶得李密。”
“倒是可以试试。”
杨侑想了想说道:“那就这样,孤将长安兵马分一半给你,你率军迎击李渊,孤不让立什么必须击杀李贼的军令状,你只需坚持到东都援兵到来,孤必然保奏你为河西道大总管!”
“臣谢殿下!”
宋老生深深一揖,然后直起身子,意气风发。
第四百五十六章孤身误入狼穴
破败的小村子口,断了半截的土墙上长出了野草,一只无主的野狗躲在断墙后面咔嚓咔嚓啃着什么,看样子像是人的手臂,只是已经啃得没了皮肉,黑乎乎的也看不仔细。听到远处传来声响,野狗猛的转头看过去,随即呲出獠牙,低沉的嘶吼了几声。
两匹战马从官道上转下来进了村子,脚步也放的缓慢下来。
或许是那野狗以为来的人是来抢它的骨头的,或许是吃死人吃的它已经没了对人的敬畏,野狗微微低着头,呲着暗黄色还挂着骨头残渣的獠牙,眼神凶狠的盯着那两匹战马不住的狂叫,看样子竟然还想冲过去撕咬。
一支弩箭飞过来正钉进那野狗的眼睛里,野狗嗷嗷的咆哮起来,疼的不住的跳,脑袋砰地一声撞在断墙上,第二支弩箭同样精准,噗的一下子钻进野狗的脖子里,一股血涌出来喷在断墙上,染红了几棵野草。
身穿灰色布衣的男子从马背上跳下来,牵着他的草原名种博塔乌走进村子。在一棵老树下将战马拴好,根本就没理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