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木匠皇帝(池塘)-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论在哪个朝代,治河都是重中之重,所谓天才人祸,在这个时代水祸一直都是大灾害。黄河时常决口,经常的浮尸遍野,田地被淹。

明朝自然也不例外,明永乐九年遣尚书主持治河,后有时派遣侍郎、都御史,成化七年设河道总督,驻扎山东济宁,首任总河为工部侍郎王恕。明初黄河为患较轻,朝廷以管理漕运的都督兼管河务。遇有洪灾,临时派遣总河大臣一员前往治理,事毕即撤,并非常设。正德四年规定以都御史充任。嘉靖十三年,以都御史加工部尚书或侍郎职衔,隆庆四年加提督军务。这个时候的漕运总督可谓一时无两。手里掌握着漕运,掌管天下河工,同时还有军权。万历五年,张居正改革,改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万历八年,变废除了这个职务。一直到万历三十年,朝廷将河、漕再次分职。

大臣们将河漕的事情在脑袋里过了一遍,心中实在不明白天启皇帝想做什么。一个小小的沧州管河通判,正六品的官职,天启皇帝随口赏赐都不会是这么小的官,他为什么操这个心呢?

“治河乃是国之根本,重中之重,贪污治河银两罪无可恕,朕对这样的人一定不会轻饶。众位爱卿,朕准备整治天下河工,派遣一员能臣干干吏,走访各个水域,考察河道工程,不知道众位爱卿怎么看?”轻轻的眯起眼睛,天启皇帝颇为玩味的看着下面大臣。

下面的大臣们全都在低头想着,虽然这是一个苦差事,可是这也是个肥差,是个美差。光是走到各地的孝敬,就不知道要收多少,都不用刻意搜刮什么。

不过想到天启皇帝因为什么提起的这件事情,以及天启皇帝登基以来的作风,很多人都是心里打鼓。如果不查出些什么来,或者哪里出了纰漏,不要说河道总督了,恐怕连现在的位置都保不住。

半晌,也没有人站出来,虽然这是河道总督应该做的事情,可是天启皇帝并没有说要恢复河道总督的制度。向地方派遣钦差巡查整治河道,谁也说不出什么。不过并没有站出来自告奋勇,明显是个苦差事,弄不好都能把命弄没了。

见没人说话,天启皇帝就知道自己的猜想果然没有错。这种事情并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用一句二十一世纪的话说,这是工作的技术含量太高,一般人做不了。

“陛下,臣有本奏!”就在天启皇帝想要说什么的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杨爱卿,有什么尽管说。”看到是左都御史杨鹤,天启皇帝笑着点了点头,语气轻缓的问道。

杨鹤轻轻的躬了躬身子,语气凝重的说道:“陛下,既然是考察天下水利,那就不能指派一个钦差。一来事情太多,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二来一个人也容易出问题,三来河工牵扯事物太多,不可能有全都精通的人。”

话还没有说完,大臣们全都赞同的点着头,杨鹤说的很有道理。如果派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那这件事情就很有搞头。不但能够刷资历、刷威望、刷人脉,而且有什么问题还是上面顶着。杨鹤这么一弄,风险少了不少,好处虽然小了,可是相比之前却是好了太多了。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也觉得杨鹤说的有道理。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颇为严肃的问道:“杨爱卿,那你有什么主意?尽管说出来。”

“启禀陛下,臣觉得既然是考察,那就应该分成几个部分。有的核查治河官员的能力,有的核查河堤是否牢固,有的核查贪污的情况。一人总督此事,至于其他人则是各有职责。这里面需要户部、工部都参与,都察院派遣御史,皇上也可以派出一队锦衣卫,一来震慑宵小,而来处置犯事官吏。”杨鹤躬着身子,脸上的表情很严肃,一丝不苟的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朝堂上没有人在说话,天启皇帝沉吟了半晌,缓缓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就如爱卿所奏,这件事情就这么办!不过对于这总督之人,爱卿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陛下,臣举荐左光斗。”杨鹤沉吟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

天启皇帝微微一愣,自己确实想要左光斗,可是并没有和杨鹤商量,他应该不知道才对,难道他看出来了?不过依照天启皇帝对杨鹤的了解,就算他知道是自己的意思,也未见的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不知道众位爱卿还有什么别的看法吗?”将目光转向其他的大臣,天启皇帝沉声问道。

大臣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以为是杨鹤和天启皇帝唱的双簧,自然不会出来多事。倒是有几个人也不知道是想拍谁的马屁,站出来是把左光斗一顿夸奖,让站在一边的左光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虽然过程有些波折,不过天启皇帝的目的也算达到了,便缓缓的点了点头。将目光看向一边的刘一璟,天启皇帝吩咐道:“内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尽快呈报给朕。”

“是,陛下!”对这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刘一璟沉声说道。

“下面说一说山东的事情,希望众位爱卿畅所欲言!”天启皇帝在大臣中扫视了一圈,再一次开口说道。

第二百九十三章各显神通

……

听到天启皇帝的话,大殿里的大臣精神全都是一阵,不过也没有觉得有什么意外。原本大家都以为天启皇帝会处置山东巡抚赵彦,可是现在大家却都不这么想了。

山东巡抚赵彦在这次闻香门的叛乱中表现的非常突出,孤军守城,以少胜多。几次经典的战役打下来,不但可以将功赎罪,恐怕还会得到天启皇帝的提拔。山东的情况大家都清楚,时承平久,郡县无守备,山东故不置重兵。所以整个山东并没有多少兵马,在这种情况下,赵彦自己组织一支万人队伍。

那也是战无不胜的,击败了多股叛匪,收复了好几座县城,风头一时无两。

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将目光看向了刘一璟,沉声说道:“山东叛匪剿灭,首要之事就是平复山东的民怨,金块恢复百姓的生活。在这次山东的叛乱之中,有功之人要奖赏,有过之人要惩罚。内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出来,赏功罚过。”

“是,皇上!臣一定尽快办理!”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刘一璟恭敬的说道。其实这样的事情对内阁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毕竟像这样的事情一般都有前例可援,什么样的功劳什么样的赏赐,什么样的罪过什么样的处罚。

轻轻的皱了皱眉头,天启皇帝沉吟了良久,语气轻缓的说道:“既然山东的事情有了章程,那辽东和孙承宗那里也有个弄个章程吧!一样都是赏功罚过。”

“是,陛下!”刘一璟也是一怔,不够还是躬着身子沉声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说道:“不知道众位爱卿还有什么事情要上奏,如果没有那就退朝吧!”

在大臣之中扫视了一圈,见没有人说话,天启皇帝缓缓的站起来,一边向外走,一边沉声说道:“退朝吧!”

轻轻的晃动手中的拂尘,王承恩大声的喊道:“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王承恩的喊声中,大臣们全都撩起衣服跪倒在地,大声的喊道。

天启皇帝缓步的离开皇极殿,看着外面的太阳,轻轻的叹了口气。沉思了一会,天启皇帝迎着朝阳,缓缓的向前走去。

同样都是看着朝阳,每个人的心情都不一样,有的人希望早点看到,有的人则希望晚点看到。

看着天空中的太阳,感受着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温暖,皇太极的心里前所未有的安宁。虽然自己带来的人全军覆没,可是这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还是让皇太极非常的舒适。

“贝勒爷,早饭已经准备好了,贝勒爷可以用饭了!”老者来到皇太极的身边,恭敬的施了一礼,沉声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皇太极淡然的笑了笑,语气轻快的说道:“早晨的空气真的不错,活动一下身子舒服多了。郎中怎么说,陈先生的身体没问题吧?”

轻声笑了笑,老者淡然的说道:“回贝勒爷,郎中已经来过了,陈先生的身体没什么问题,只是劳累过度了。陈先生的身体又比较柔弱,所以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郎中已经开了方子,调养几天之后就没什么事情了。”

略微沉吟了一爱,皇太极沉声说道:“好好照顾陈先生,他非常的有才能,一定要好好照顾他。”

“贝勒爷放心,奴才晓的。”老者对着皇太极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吃过早饭之后,皇太极和老者来到了一间十分隐秘的房间,皇太极坐下后笑着对老者说道:“坐下说吧!”

“是,贝勒爷!”老者施了一礼之后,恭敬的坐在一边,

“虽然张家口这里也不错,可是我不能总呆在这里,我要回去。来到你这里也是为了这个目的,时间紧迫,不能耽搁,你有什么办法能够尽快送我离开?”皇太极看着老者,语气凝重的说道。

轻轻的叹了口气,老者颇为无奈的说道:“贝勒爷,想要离开这里并不容易,自从遵化那里开始用兵,兵部的文书就已经过来了。这段时间以来,大明边塞各地盘查的都非常的严格,一些走私的马帮都不敢出去。想要在这个时候穿越长城,回到大漠草原上去,实在是有些困难。”

淡然的笑了笑,皇太极并没说什么,这样的结果已经在他的预料之中了。略微沉吟了一下,皇太极语气颇为凝重的说道:“能不能走以前走私的路子?他们不是要给我们送东西的吗?和他们一起走不就好了吗?”

“肯定是要走这条路的,没有他们的关系我们很难通离开,不过距离下一次送货还有半个月。我们不能让他们提前,毕竟这是不能改变的,牵扯的事情太多了。”老者看着皇太极,皱着眉头说道。

轻轻叹了口气,皇太极颇为无奈,时间都是事先定好的,通常是不会更改的。这不光是信誉问题,更牵扯到大金子民的生活问题。如果东西送早了,可能会有买不起的或者不需要的情况。如果东西送的晚,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况且这不是两家送货,中间还要经历明军驻守的地方,自然是非常的麻烦。皇太极自然不会这样做,低着头想了想,皇太极颇为无奈的说道:“事已至此,也只能如此了。只能等到半个月后了,不过怎样让他们夹带着我们出去,这是一个问题。我们的身份不能告诉他们,他们并不值得我们信任,一旦出了什么纰漏,恐怕就会很麻烦。”

“是,贝勒爷!给我们送东西的最主要的就是晋陕商业协会的人,奴才会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老者恭敬的施了一礼,沉声说道。

皇太极正在向着办法,希望能够让自己安然脱身,张家口的另外一边,骆思恭等人也聚在一起,他们想的是怎样抓到皇太极。屋子的里人不多,依旧是三个,一个是白衣党寒,另外一个是东厂掌刑千户刘风化。

看了一眼两个人,骆思恭沉声说道:“刚刚接到的消息,孙大帅那边的人马已经要到了,来了五千人。”

第二百九十四章军队来了

……

党寒和刘风化对视一眼,又有些迟疑的看向了骆思恭,他们自然知道孙承宗那边过来的五千人,肯定有骆思恭的影子。

略微沉吟了一下,党寒声音有些迟疑的说道:“大人,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事情交给孙大帅的人,我们不相信的是张家口这里的人。”

“不是我们不相信张家口这里的人,是这里的人真的有问题。虽然我从来没有像皇上参奏过,可是张家口这里的事情,我们锦衣卫的密档里并不少。牵扯的人也并不少,有些虽然已经退下去来人,可是影响都还在。如果这次不是因为皇太极,不是因为皇上亲旨,我并不想到这个地方来 。”骆思恭轻轻的它了口气,颇为无奈的说道。

听了骆思恭的话,刘风化略微沉吟了一下,迟疑的问道:“大人,我们怎么和孙大人的兵马取得联系?如果直接让他们到张家口来,恐怕会打草惊蛇。”

“锦衣卫的密探已经和他们取得了联系,他们会在张家口外三十里的一个山谷中扎营。那里地势隐蔽,轻易不会有人前去。明日我们就到那里去,有些事情还是要和他们商量一下的。”扫视了两个人一眼,骆思恭语气凝重的说道。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骆思恭和党寒两个人化妆成了商人,带着十几个人悄悄的离开了张家口。

在路过张家口一边的来远堡的时候,骆思恭忍不住回头看了几眼,在张家口堡和来远堡之间,无数的摊位人群。人来人往,繁华无比,可谓十分的热闹。

“真是塞上江南,实在是太繁华了,江南之地也不过如此吧!”看着周围的人群,骆思恭颇为感概的说道 。

缓缓的点了点头,党寒也颇为感叹的说道:“这里是大明与边外各族之间的贸易之地,确实说得上繁华兴盛。”

“虽然蒙古鞑子都是同族人,可是之间却是派系林立,分歧众多。我大明朝的贸易对象是有限制的,对能够交易的物品也做了规定,不过现在恐怕已经非常的混乱了。地方衙门、镇守太监、地方上的边军、违法走私的商贾,可谓错综复杂犬牙交错。想要从如此纷繁复杂的关系之中找到线索,可谓难如登天。”轻轻的叹了口气,刘风化颇为无奈的说道。显然他对这次差事并不看好,并没有什么信心。

两个人听了刘风化的话,也都是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不过骆思恭沉吟了一下却笑着说道:“两位不要忘了皇上派我们来做什么的?我们是来抓皇太极的,其他的事情都和我们没关系。至于其他的事情,我们可以不过问,谁要在这件事情挡了老子的路,老子活剐了他。”

看到骆思恭样子,两个人都是一愣,不过在对视了一眼之后,两个人都看到了对方脸上的喜色。

党寒跟在骆思恭身边多年,对这位大人自然是有些了解的。刘风化以前是骆思恭的下属,对这位老上司也是知道些的。两个人都知道他的为人,在没有坐上锦衣卫指挥使之前,这位也是颇具野心。同时手段也光明不到哪里去,想要做好锦衣卫,如果不是心狠手辣之辈,自然是不行的。

骆思恭在锦衣卫之中摸爬滚打多年,从万历十年到现在,三十多年一直坐在锦衣卫都指挥使的位置上,手段自然是不用说了。只要真的拿出当年的劲头,再加上现在越来越老辣的手段,张家口的这些杂鱼还不是手到擒来。

不过两个人并不知道,骆思恭的心里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天启皇帝的王命。骆思恭可是记得天启皇帝的样子,也记得天启皇帝那句话,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骆思恭非常明白天启皇帝的意思,只要能够抓到皇太极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把张家口的官员全都抓起来,天启皇帝也能保住骆思恭。有了天启皇帝这样的王命,骆思恭自然是毫无顾忌。

几个人一路上不断的分析着,大概走了两个时辰,几个人在锦衣卫密探的带领下来到了一个小山谷的谷口。

四周看了一下,骆思恭发现这里真是个藏兵的好地方,山顶上还能隐约看到烽火台的样子。显然战时这里是有驻军的,不过大明这几年和蒙古诸部的关系都很好,又和蒙古的林丹汗结下了盟约,有些军事设施已经被放弃了。

骆思恭一行十几个人刚要打马往里面走,山谷里就飞出了一支人马,大概有几十个人。每个人全都穿着大明制式的鸳鸯铠甲,手中的武器却是不一样的。

这些人来到骆思恭等人的身边,便将骆思恭这些人围上了,速度非常的快,动作也是非常的娴熟。显然这一幕让骆思恭等人愣住了,不过他们也发现,这些人全都是精锐的骑兵,此时大明朝这样的军队并不多。

“不知几位是什么人?到此处有什么事情?”一个把总打马来到进前,对着骆思恭一抱拳,语气颇为客气的说道。

三人对视以了一眼,全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不可思议,居然这么客气?难道传说中的兵痞子不是他们?几个人不由得对领兵之人更加的好奇了。

“我们是锦衣卫的人,要见你们将军,烦劳通禀一声。”骆思恭三个人都没有动,一个跟在后面的锦衣卫便打马走上前来,客气的说道。

把总微微一愣,不过并没有即可放行,而是颇为严肃的问道:“你们有什么能证明身份的东西吗?”

那名锦衣卫回头看了一眼骆思恭,见骆思恭点头,便在腰上将自己的令牌摘了下来。轻轻的对着那人举了起来,示意对方看看。

当看到是百户的令牌之后,那名把总也没有诚惶诚恐,而是对着几个人一抱拳,大声的说道:“军营中的规矩,几位不要见怪,我们这就进去通禀。”说完他对一个士卒点了点头,那名士卒便打马向着山谷里面而去。

时间不长,那名士卒便再一次跑了回来,来到把总的身边,在他的耳边小声的说了什么。

对着骆思恭等人一抱拳,那名把总沉声说道:“几位,我们将军有请!”

骆思恭缓缓的点了点头,骆思恭便和把总向着里面走了进去。将骆思恭等人安排到一个帐篷之后,把总就离开了。

在帐篷里扫视了一圈,党寒有些迟疑的说道:“大人,这次来的不过五千人,按道理说领兵最多不过是个总兵,而且品级不会很高。既然他已经知道今天要来的是大人,居然没有出来迎接,是不是有什么不妥啊?”

骆思恭是正三品的锦衣卫都指挥使,相比于其他的武官高着不是一个档次,锦衣亲军不是白叫的。地方上的正三品指挥使多如牛毛,锦衣卫的都指挥使可就一个,地位上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淡然的笑了笑,骆思恭轻声的说道:“既然没有出来,那就肯定有不出来的原因,想来这次带队的人官职不低吧!”

时间不长,外面就响起了脚步声,帘子轻轻一挑,外面就走进来两个人。走在前面的是一个中年男人,身上穿着铠甲,身后披着红色的披风,腰间挎着宝剑,一副武将的打扮。在他的身后是一个相对瘦削的男人,身上也穿着铠甲,从他的衣着上能看出来,这是一位总兵。

看到进来的人骆思恭就是一愣,眼前的这个人他认识,按照地位来讲这位还真的就不如自己,应该出来迎接自己,不过骆思恭也知道自己计较不得了。

那人来到骆思恭的身边,对着骆思恭一抱拳,一边施礼一边说道:“卑职沈阳总兵贺世贤见过大人!大人到来未能远迎,望大人恕罪。”

轻轻的将贺世贤搀扶了起来,骆思恭笑着说道:“贺将军客气,你我品级相同何必如此客气。”虽然骆思恭的地位颇高,可是贺世贤也是正三品的昭武将军,还是皇上特旨赏受,不出来迎接骆思恭也说不出什么来。

众人分宾主落座之后,骆思恭便将自己的来意说明了,希望贺世贤能够把守各个交通要冲,以防皇太极逃出去。

贺世贤倒是没有什么,孙承宗在来之前交代的清楚,让他一切事情都听骆思恭的。见骆思恭说完,贺世贤便想要答应,不过站在贺世贤的身后的那个人来到他的耳边说着什么。

看到这一幕,骆思恭就是一皱眉头,不过他也没有开口,如果训斥了这个人,那就是得罪了贺世贤。平时或许没有什么,这个节骨眼上还是不好出什么意外的好。

“既然你这么想的,那你就和骆大人说吧!孙大帅和我讲过骆大人的为人,想来是没什么关系的。”对着骆思恭笑了笑,贺世贤语气轻快的说道。

见贺世贤堵自己的嘴,甚至把孙承宗都抬出来了,贺世贤缓缓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有什么话尽管直说。”

看了一眼骆思恭,赵率教沉声说道:“骆大人身为堂堂锦衣卫都指挥使,代表皇上来到张家口,如此做派岂不是丢了皇上的脸面。”

第二百九十五章明火执杖

……

赵率教的话刚一出口,屋子里的人全都愣住了,一边的党寒和刘风化猛地站起身子,就要对赵率教动手。显然一个总兵居然敢如此的说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两个人都有些接受不了。

一边的贺世贤也是一愣,他也没想到赵率教居然会这样说话,不由有些愣愣的看着赵率教。一直原来在贺世贤的眼里,赵率教是油滑多过于正直的人。虽然这段时间两个人相处的不错,可是贺世贤对赵率教的印象并没有改变。

虽然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不过贺世贤还是把脸一沉,声音颇为严厉的说道:“赵将军,锦衣卫乃是天子亲军,做什么自然道理。骆大人乃是锦衣卫都指挥使,皇上的钦差大臣,你怎么能如此无礼?还不快给骆大人赔礼?”

贺世贤的语气虽然严厉,可是却是在护着赵率教,一来告诉骆思恭,这是我的下属。二来是真的希望赵率教赔礼,锦衣卫的地位比他们高太多,骆思恭官又那么大,自己这边惹不起。如果赵率教是文官也就罢了,就算是指着骆思恭的鼻子骂,他也没有办法。

轻轻的挥了挥手,示意党寒两个人退回去,骆思恭笑着说道:“贺将军不必如此,这位将军不知道怎么称呼?不必顾忌,有什么话尽管说,骆某洗耳恭听。”

骆思恭的话语虽然客气,脸上也挂着笑容,可是眼中却是寒芒一闪。真的以为自己好欺负?看来不做的点什真的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存在了?

“卑职姓赵,赵率教。刚刚一时口不择言,希望大人恕罪。”对着骆思恭施了一礼,赵率教恭敬的说道。

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骆思恭沉声问道:“将军还是说说吧!如果说的不错,那骆某自然心怀感激,如果骆某觉得没有道理,那就说不得了!”显然骆思恭还是保留了追究的权力,毕竟他这样的人物,脸面实在是太重要了。

略微沉吟了一下,赵率教神情严肃的说道:“既然如此,那卑职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希望有什么说的不妥的地方,大人不要见怪。”

见骆思恭看着自己,赵率教接着说道:“大人口弦王命来到张家口,代表的就是皇上,既然是抓捕皇太极,实在是没有必要如此行事。大张旗鼓、明火执杖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毕竟是抓人,光明正大的。而且这样一来,还能够得到其他的人的支持,高额的悬赏发出去,说不定会有人前来报案呢!况且打草惊蛇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只要他们有什么异动,刚好可以一网成擒。”

本以为赵率教会说出什么惊世的言论,骆思恭几人互相看了看,都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觉。

“赵将军,真是国之干才,见解深刻!”一边的刘风化看着赵率教,语气带着浓浓的嘲讽。

“赵将军,我问你,如果皇太极还没有到张家口,又当如何?如果打草惊蛇了,他不敢来了呢?”一边的党寒也忍不住开口,脸色颇为不愉快的说道。

赵率教没有说话,目光直直的看着骆思恭,一句话都不说。显然对这两个人赵率教并不在乎,他在乎就只有一个骆思恭而已。

轻轻的皱着眉头,骆思恭慢慢的陷入了沉思。良久,骆思恭缓缓的抬起头,神色复杂的看着赵率教,深深的叹了口气。又将目光转向了贺世贤,语气颇为羡慕的说道:“贺将军手下有刺人才,真是可喜可贺!”

贺世贤大声的笑了笑,无所谓的说道:“都是小本事,大人不要客气。”就仿佛骆思恭夸奖的是他一样。

苦笑着摇了摇头,骆思恭知道自己的话白说了,便将目光看向了一边的赵率教,沉声说道:“赵将军,真是有大才之人,骆某在此谢过。不知道将军愿不愿意到锦衣卫来供职?骆某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刚刚还是一脸笑容的贺世贤,笑容顿时将在了脸上,赵率教还没有说话,贺世贤已经开口说道:“骆大人,这样可是你的不对的,赵将军我可是非常看重的。”

对着贺世贤一抱拳,骆思恭笑着说道:“是骆某失礼了,将军不要往心里去。”

这么一说反倒是贺世贤有些不好意思了,有些尴尬的挥了挥手,讪讪的说道:“大人严重了,是卑职失态了。”

见一边的党寒和刘风化还是一脸的疑惑,骆思恭笑着看了一眼赵率教,沉声说道:“赵将军,把你的想法说说吧!”

“是,大人!我们现在面对的就是张家口,皇太极在没在里面不得而不知。不过如果现在不在城里,以后也不会在来了。我们五千人马在身后追赶皇太极,直接奔着张家口来的,沿途都在寻找皇太极。我们既然没有抓到他,那就说明他早就已经在张家口城里了。退一步讲,我们一路上没有抓到皇太极,让他避开了我们。要么是他没有走这个方向,要么这就是他发现了我们,该走了别的方向。无论是哪种情况,皇太极要是不在张家口城里,也不会再来了。”赵率教对着骆思恭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没有理会一边沉思的党寒和刘风化,骆思恭笑着问道:“那赵将军有什么好办法吗?我们应该怎么办?”

“回大人,还是那句话,明火执杖。皇太极如果在城里,如果小心翼翼的查,反而容易出现纰漏,倒不如光明正大的。如果他不在城里,那我们怎么查都是一样。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光明正大的查呢?”赵率教看着骆思恭,沉声说道。

一边的党寒似乎想起了什么,接口说道:“大人,赵将军说的是对的。大人可以调动五千人马,那就调动张家口的人,然后和将军这边进行搜捕。况且事不宜迟,时间拖得越久,事情就会越麻烦啊!”

轻轻的皱着眉头,骆思恭低着头不断的琢磨,良久,他缓缓的抬起头,语气坚定的说道:“好!就按你们说的办!”

第二百九十六章骆思恭的准备

……

虽然拿定了主意,可是几个人还是商定了一下细节,决定了骆思恭等人先回到张家口,明日一早兵发张家口的决定。

等到离开了军营,党寒迟疑的问道:“大人,那个姓赵的将军似乎不简单,需不需要查一查他的底细?”对于锦衣卫来说,想要查这样一个人还是非常容易的。

不过骆思恭还是轻轻的摇了摇头,面色凝重的说道:“这次我们是来抓皇太极的,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一放。皇上对皇太极非常的上心,这次一定要找到他,不然事情会很麻烦。”

刘风化和党寒同时点了点头,同时在心里轻轻的叹了口气,不过是建奴努尔哈赤的一个儿子,皇上为何会如此上心?或许不止两个人在想这个问题,一边的骆思恭也肯定在想着,不过却怎么也不能猜到这里面的关节。如果是建奴努尔哈赤,或许几个人能够理解。

一路无话,几个人打马回到了张家口,回到张家口之后,骆思恭就拿出了自己的帖子,递给了身后的党寒,沉声说道:“拿着我的帖子,去把本地的知县、总兵全都找来,我有话要说。”

“是,大人!”党寒接过贴子之后,对着骆思恭躬着身子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时间不长,张家口本地文武的最高官员就来到骆思恭这里,两个人的脸色都阴沉的可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