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木匠皇帝(池塘)-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意气风发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心里不禁叹了口气,一直以为自己能力非常。现在看来自己和自己的父亲还是差远了,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自己就没有,看来自己还是年轻啊!
第二百二十四章一个月
……
听了陈洪的话,刘一璟微微一愣,天启皇帝这是唱的哪一出啊?什么人还需要自己打招呼?天启皇帝下旨其岂不是更好?可是刘一璟知道这不是自己该问的,笑着看着陈洪,刘一璟笑着问道:“公公,既然是皇上的旨意,公公请说!”
缓缓的点了点头,陈洪笑着说道:“刘大人果然识大体,怪不得皇上那么器重你,皇上说的这个人叫李标。皇上希望内阁下个条子,提拔他为户部侍郎。”
“陈公公放心,本官一定照办,请公公上复皇上!”轻轻的笑了笑,刘一璟十分客气的说道。
“既然如此,那咱家就回去了,刘大人这里这么忙,希望不要耽搁太多的时间!”笑着看着刘一璟,陈洪笑着说道。
看了一眼一边的书吏,刘一璟沉声道:“替我送送陈公公!”
天启元年,四月初二,宜做灶沐浴,忌婚丧嫁娶。
在天启一朝,这一天在历史上流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世的人们把这一天称作天启中兴的开端。在这一天里,天启皇帝颁布了圣旨,将因辽东大案空缺的重要官职,全部都重新任命。
于此同时,天启皇帝任命礼部尚书周嘉谟为钦差,展开了一次规模盛大的京察。无论是在职官吏,又或者是士绅富贾,全部都在清查之列。不过和辽东案子不一样,天启皇帝似乎改了脾气,凡是官员贪污的抄没家产。不杀人,不株连,不灭族。凡是为富不仁,横行乡里,纵横的不法的土豪劣绅,也全都在整治之列。轻者罚款打板子,重者抄家!
一时间,整个北京城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在这场运动开始之后,天启皇帝下旨严惩辽东一案的官吏,这个案子天启皇帝却没有丝毫的手软。依照大明律,该抄家的抄家,该灭族的灭族。连续半个月,京城的菜市口每天都在行刑,无数人被砍了脑袋。
于此同时,天启皇帝颁布了一条新的政策,但凡举报贪官者,哪怕以前是同伙,只要拿得出证据。视案字情节轻重,将给与举报者奖赏和免罪。在辽东的案子中,沈阳参将陆林、辽东督师杨渊家的黄大掌柜,因为举报有功。天启皇帝特旨赦其死罪,只是抄没家产,三代以内不允许从仕。
相对于天启皇帝前面做的几件事情,最后这一件可是引起了轩然大波,所有的都是目瞪口呆。接着便是旷日持久的争辩,有的人认为这是在为犯官开脱,非常不妥,天启皇帝应该收回圣旨。有的则认为这是好事情,能够更好的抓住贪官污吏,给了那些误入歧途的官员一个机会。
虽然争论的非常激烈,可是天启皇帝似乎并没有往心里去,这道圣旨还是颁布了。没有人在出来犯颜直谏,因为只要有人这样做,很快就会被扣上为贪官的庇护的帽子。
在这一切刚刚平息,天启元年四月十二日,天启皇帝再一次传下圣旨。擢升内阁首辅大学士、太保、光禄大夫、辽东督师孙承宗为蓟辽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统领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节制顺天、保定、辽东三省抚,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所有兵马。
朝野上下顿时被这道圣旨震慑住了,孙承宗顿时成了当朝一敌人,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内阁首辅大学士、太保、光禄大夫、天启皇帝的老师,这一切让人联想到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当年的首辅太师张居正。可是和张居正不同,孙承宗这一次又掌握了兵权,整个北边的军队全部归孙承宗节制,就连京城所在的顺天府也在孙承宗节制范围以内。
无论是朝堂上还是民间,孙承宗的风头一时无两,只是很多人还是在没人的时候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孙承宗的地位如此之高,将来的下场很难预料,很可能又是一个张居正。也有人在想,会不会又一天孙承宗也会来一个黄袍加身,有的人也是颇为担心。
不过这样的议论并没有很久,在圣旨到达辽东那一刻,孙承宗便派人写了一封家书,孙家一家老小四十多口全部进京。天启皇帝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特意传旨将西城一处空闲的别院赏赐给了孙家。
这件事情在京城还没有平息,天启皇帝的圣旨再一次传来,擢升原辽东督师熊廷弼为辽东督师。赏升光禄大夫,赐穿飞鱼服,以显其功。
熊廷弼的升迁在很多人预料之中,杨渊倒了,熊廷弼的案子是个冤案,也查出了熊廷弼在辽东颇有功绩。孙承宗又上了折子,将这次熊廷弼在沈阳之战之中所立功劳一一上奏。这样忠君为国,又有功劳的大臣,自然应该得到提拔。
朝堂上的官员在一次将目光集中到了一个位置上,那就是辽东经略,熊廷弼升官之后,这个位置自然就空了出来。对于这样一个位置,想要去的人不少,可是究竟谁去还是要天启皇帝自己定。
只是天启皇帝这一次提拔的人,再一次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天启皇帝提拔的这个人是左光斗。左光斗和杨涟是同一年的进士,此时杨涟为辽东巡抚,左光斗还只是一个从七品的小官。
经过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天启皇帝将朝堂上的人事调整完毕,经过这次调整,朝廷上已经能够非常有效的执行天启皇帝的圣旨。自从万历年间就开始党争,在这次调整中,得到了初步的抑制,史称天启改官。
在这一个月里,张居正的案子也有了结果。查张居正一生忠君为国,实乃国之干城。内阁次辅张四维诬陷张居正,蒙蔽圣听,剥夺一切封号。天启皇帝正式为张居正平反了,一时间重朝上到朝下,对天启皇**是一致的赞扬。在这之后,天启皇帝下旨为整个江陵党翻案,无数的人被正名,其中包括戚继光、俞大猷等武将。
外面虽然吵得沸沸扬扬的,可是紫禁城确是一片平静,在这里还没有敢对天启皇帝议论什么。
看着跪在地上的陈洪,天启皇帝轻轻的叹了口气,沉声道:“你跟在朕的身边时间不短了,也是朕最信任的人,只是这次的事情朕不知道应该找谁。”
“陛下,无论有什么事情,内臣都会尽全力去做,请陛下吩咐。”陈洪一个头磕到地上,一脸凝重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道:“自从万历年间的辽东监军太监高淮死了之后,辽东的战事不断,太监监军也就一直名存实亡。朕升了孙承宗的官,是因为朕马上就会在辽东有所动作,朕不希望孙承宗牵扯过多。”
对于天启皇帝的话,陈洪只能静静的听着,因为他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既然天启皇帝这么说话,陈洪相信自己恐怕要去辽东了。
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接着说道:“辽东现在有熊廷弼坐镇,不会有什么纰漏。杨涟作为辽东巡抚,左光斗作为辽东经略,相信接下来的事情他们能做的很好。虽然不知道左光斗能不能升任,先看看吧!有杨涟和熊廷弼在一边,后面还有孙承宗,不会出什么纰漏。”
静静的听着天启皇帝的话,陈洪的表情和平静,他知道天启皇帝这次肯定是派他去辽东了。
“朕在辽东流下了一大笔银子,白银六百万两,是朕用来筹建骑兵和水师的。朕准备让你到辽东做监军太监,帮朕看着这笔银子,一定要让这些银子用到该用的地方。记住,到了辽东,朕给你节制调动锦衣卫和东厂的权力,辽东的锦衣卫和东厂你都可以调用。只是有一点你要记住,凡是辽东的军政大事,你不要管。只要把你觉得该奏报的报给朕,朕既然会决断,不要自作主张。”看着陈洪,天启皇帝,沉着脸说道。
“内臣明白,这个分寸一定掌握好,请陛下放心!”对于天启皇帝的脾气,陈洪还是了解一些的,自己的职责是帮着天启皇帝看着辽东,而不是在辽东指手划脚。
满意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知道陈洪管钱是个好手,自己的内库一直以来都是由他打理,也一直是井井有条的。
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颇为感慨的说道:“你在朕身边这么久,忽然要走了,朕还觉得有些舍不得。不过国事为重,朕希望你要以国事为重。”
“是,陛下放心!内臣一定谨记陛下教诲,尽力尽力为陛下办事。”陈洪心里也是颇为感慨,不过他从小进宫,早就已经忘了外面是什么样子了,现在能够出去走走,心里自然非常的憧憬。
轻轻的叹了口气,天启皇帝沉声道:“皇宫里的太假你非常的了解,你走了之后,谁能接替你的位置?”
“陛下,上一次陛下派往辽东的王承恩就可以,这个人颇为才干,而且陛下这个时候提拔他,也是给了上次的赏赐了!”陈洪躬着身子,声音肯定的说道。
第二百二十五章不靠谱的记忆
……
看着跪在地上的陈洪,天启皇帝轻轻的叹了口气,沉声道:“起来吧!此去辽东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宫里的太监你可以挑几个,找几个得力的,免得到了辽东那边没有人手。”
“是,陛下!”陈洪跪在地上,恭敬的回答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叹了口气,神色颇为复杂的说道:“去吧!朕给你三天的时间准备一下,把事情和王承恩交代一下。三天之后,你起身吧!左光斗也是三天之后出发,你们一起去吧!”
“是,陛下,内臣遵旨!”恭敬的给天启皇帝磕了三个头,陈洪慢慢的站起身子,缓步的退了出去。
慢慢的靠在龙椅上,天启皇帝忽然觉得有些疲累,这么长时间以来,自己每天都在努力着。到了现在终于有了一点收获,朝堂已经趋于稳定,辽东局势也稳定了下来,只要在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辽东军队正是成军,京城三大营可以一战,自己就可以展开改革了。希望老天爷不要添乱,要是有什么大灾害,可就糟了。如有在爆发一场陕西山西那样的农民起义,恐怕自己就得手忙脚乱了。
揉了揉发胀的额头,天启皇帝缓缓的走起身子,眉头皱的紧紧的,口中小声的说道:“起义!农民起义!造反!造反了!”
天启皇帝的声音越来越大,忽然猛地站起身子,全身都在不住的颤抖,似乎想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站在外面的太监听到天启皇帝的喊声,身子微微一颤,赶忙跑进来。看到大殿里只有天启皇帝一个人,稍稍松了一口气,连忙跪倒在地,声音颤抖着说道:“陛下,是否叫侍卫前来护驾?”
稳定了一下自己的心神,天启皇帝缓缓的坐在椅子上,看着下面跪着的太监,天启皇帝挥了挥手,大声的说道:“滚出去!”
太监吓了一跳,天启皇帝对宫里的内侍从来不手软,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见天启皇帝大发雷霆,小太监全身顿时颤抖了起来,一转身快步的跑了出去。
刚刚走到大殿门口的张皇后,看到这一幕也是一愣,进宫这么久了,张皇后还是第一次看到天启皇帝这个样子。张皇后自从进宫来,见到的都是温文尔雅的天启皇帝。至于天启皇帝登基时候的事情,还没有和张皇后说过,甚至在整个皇宫里都没有人会议论。
缓步的走进大殿,看着颓然坐在龙椅上的天启皇帝,张皇后忽然觉得这不像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反而像是一个老者。用力的晃了晃脑袋,张皇后在看向天启皇帝,发现还是一个面庞稚嫩的少年。
来到天启皇帝的身边,张皇后轻声道:“陛下,这是怎么了?有什么事情可以和朕说说吗?”
缓缓的睁开眼睛,看着张皇后关切的目光,天启皇帝心里一暖,勉强的笑了笑,天启皇帝小声的说道:“宝珠,你来了!”
“陛下,国家这么大,烦心的事情这么多,千万要爱惜龙体。如果陛下有什么,大明朝指望谁啊!”伸出手轻轻的为天启皇帝按摩着肩膀,张皇后一边柔声的说道。身为一个女人,张皇后深知这个时候自己应该做什么。男人有男人的想法,很多时候女人只要包容,那男人就是非常喜爱自己。
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缓缓的搂住张皇后纤细的腰肢,淡淡的问道:“宝珠,你听说过白莲教吗?”
微微一愣,张皇后果断的摇了摇头,一脸无知的说道:“陛下,妾身没听过,这白莲教是什么?”其实张皇后说了谎,对于白莲教或许普通百姓只是知道是一个佛教的分支。可是张皇后却知道的非常清楚,太祖朱元璋起兵的时候就和白莲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后来太祖登上皇位,便开始清剿白莲教,这么多年过去了,白莲教还是在民间活动。这个教派仿佛从来没有真正的消亡过,他们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造反。
看着张皇后一脸无知的样子,还有一些呆呆的样子,天启皇帝顿时宠溺的捏了捏张皇后的鼻子。心情似乎也好了一些,笑着说道:“看你的样子,这也不会说你什么!好了,朕有事情要做,晚膳朕到宝珠那里吃,准备些好东西!”
“好了,陛下放心,晚上妾身亲自下厨,等着陛下!”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张皇后笑语嫣然的离开了。
等张皇后慢慢的离开,天启皇帝脸上的笑容慢慢的消失,看着不远处的殿门,满脸的凝重。
站在大殿里,天启皇帝努力的调动着自己的记忆,慢慢的一个事情浮现在了天启皇帝的脑海了。那是天启年间的一次叛乱,和陕西的民变不同,这次的叛乱是一次有组织预谋的造反,一次准备了二十多年的叛乱。
叛乱发生在山东、河北、南北直隶,利用的手段也是蛊惑人心的邪教。叛乱的组织者和谋划者叫做徐鸿儒,他创建了一个叫闻香门的组织,被教众推举为教主。犹豫徐鸿儒出身白莲教,所以很多人都认为闻香门其实是白莲教的分支。
虽然这次叛乱被很快的平息了,可是影响非常的不好,这次叛乱是整个明末农民起义的导火索。想到这这件事情,天启皇帝的记忆就像水流一样淌了出来。在徐鸿儒闻香门的叛乱之后,四川的土司奢崇明和安邦彦起兵造反。
两次造反的时间,天启皇帝记不清了,只是记得是今年。现在已经五月了,马上就要过去半年了,恐怕造反应该马上就要开始了。徐鸿儒的叛乱很快被剿灭了,可是历史上奢崇明和安邦彦的叛乱却持续了很久。
天启皇帝恨不得打自己几下,这么重要事情怎么可以忘记?缓缓的在大殿里踱着步,天启皇帝轻轻的叹了口气,闻香门行事隐秘,现在查起恐怕已经晚了。虽然自己知道闻香门的教主是徐鸿儒,可是现在找这样一个无异于大海捞针。如果大张旗鼓的抓捕,恐怕他早就跑了。
至于四川的土司奢崇明,本身就是彝族的酋长,虽然领着明朝的官职,可是独立性非常的强。自己的手里有兵马,有钱粮,造反都不用和谁商量。如果派人前往四川,估计没等到四川,那边的战乱就起来了!就算没造反,那他也没有办法。如果明着抓起来,没凭没据的彝族那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还得造反。至于暗杀,天启皇帝只能苦笑着摇头,这个难度实在太大,而且非常容易弄巧成拙。
一旦事情败露,会影响大明朝的大国形象,会有损天朝天威啊!
沉思了许久,天启皇帝也没有想到好办法,就在天启皇帝琢磨的时候,外面响起了脚步声。
天启皇帝微微一愣,这里除了张皇后还有陈洪,没有人能这样走进来,不由有些诧异的向外看去。
出现在大殿门口的是一个太监,崭新的大内总管服色,双手交叉,怀里抱着拂尘。快步的走进大殿里,撩起衣服跪倒在地,三拜九叩之后才开口道:“臣王承恩,见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跪在地上的人,天启皇帝没有想到陈洪这么快,缓缓的点了点头,沉声道:“以后你就是大内总管了,皇宫里的大小事务全都归你了。陈洪和朕说你能做好,朕相信他的眼光。至于司礼监那边,你就先不要去挂职务了,如果提拔的太快,会让其他人不平衡。”
“是,陛下。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负陛下的器重,对得起陈公公的举荐!”王承恩没想到是陈洪举荐的自己,以前陈洪还没有得势的时候,王承恩和他就熟悉,看来陈洪没有忘记那段交情。
“起来吧!以后跟在朕的身边,不用总是行大礼,一天不知道要见多少面!”天启皇帝随意的挥了挥手,淡然的说道。
从地上站起来,王承恩躬着身子,恭敬的说道:“陛下放心,臣明白了!”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道:“你以前就在王府了,可以说是看着朕长大了,是父皇身边的老人了。朕知道你和信王感情颇深,你是他的抚养太监。你是父亲贴身的人,朕弟弟的抚养太监,朕现在的大内总管,你要知道这个份量!”
“是,陛下!臣明白,臣深受皇恩,无以为报!”王承恩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看着王承恩,天启皇帝轻轻的叹了口气,缓缓的说道:“你的事情魏朝已经和朕说了,你以前是东厂的人,又和魏朝私交甚密,朕本不应该让你做这个大内总管的。在这之前,朕调阅了东厂的档案,发现你当年在王府提供给东厂不少的假情报。身为东厂的密探,你这么做是要杀头的!可是朕在这里面看到了忠心,不是对皇帝的忠心,是对我们一家人的忠心!所有朕才答应让你做大内总管,希望你不会让朕失望!”看着王承恩,天启皇帝颇为严肃的说道。
第二百二十六章筹备
……
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王承恩声音严肃的说道:“陛下,臣在王府多年,对王府忠心不二。陛下放心,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看着王承恩,天启皇帝缓缓的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才沉声道:“传朕的旨意,把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和东厂掌印太监魏朝给朕找来,朕有事情安排。”
虽然不知道具体会怎么样,可是现在知道了还是要做一下准备的,不过也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是,陛下!臣这就去!”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陈洪恭敬的说道,缓缓的转过身向外面走去。
陈洪离开之后,天启皇帝再一次坐回了龙椅上,看着空空如也的大殿,天启皇帝轻轻的叹了口气。都说明朝的皇帝是最轻松的,在天启皇帝看来其实累的要命。缓缓的闭上眼睛,天启皇帝觉得自己还是休息一下的好,不然等一下都没精神了。
也不知道过来多久,天启皇帝觉得有人摇晃自己,缓缓的睁开眼睛,就看到了王承恩那颇为担心的脸。慢慢的坐直身子,揉了揉自己发胀的脸,天启皇帝沉声问道:“朕睡了多久?骆思恭和魏朝来了吗?”
“回陛下,已经一个时辰了,骆指挥使和魏公公来了有一会了,陛下是不是见一见?”王承恩看着天启皇帝,小心翼翼的问道。关于天启皇帝的性格,王承恩要比陈洪了解的多,虽然是以前的天启皇帝。不过前后两位天启皇**差不多,对于对自己好的人,都非常的器重。
接过王承恩递过来的茶碗,天启皇帝轻轻的抿了一口,沉着脸说道:“让他们进来吧!也等了半天了!”
“是,陛下!”对着天启皇帝一躬身,王承恩缓步的走下台阶,向着外面走了出去。
时间不长,在王承恩的带领下骆思恭和魏朝缓步的走了进来,两个人跪倒之后,大声的说道:“臣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
“臣东厂掌印太监魏朝。”
“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轻轻的挥了挥手,天启皇帝淡然的说道:“起来吧!朕小睡了一会儿,让两位爱卿久等了!”
“陛下心忧国事,实乃明君圣主,可是也要注意龙体,臣等没能为陛下分忧,是臣的罪过!”骆思恭缓缓的站起身子,听到天启皇帝这么说,连忙躬着身子说道。
看着一边拍天启皇帝马屁的骆思恭,魏朝心里那个气啊!拍马屁一项是太监的特长,居然被骆思恭抢了风头,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了。倒是一边的骆思恭看到魏朝这个模样,顿时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对于两个人小动作,天启皇帝早就已经习惯了,他也乐的看到这样的局面。如果臣子之间不争斗,那痛苦的就是皇帝了。只是这个争斗一定要有一个度,如果像东林党一样,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赞成而赞成,那就没有意义了。
轻轻大的叹了口气,天启皇帝沉声道:“上次辽东的事情你们做的都非常好,朕的奖赏也都兑现了!希望两位爱卿能够更加的为朕做事,朕不会吝啬赏赐的。”
“臣本就是陛下的奴仆,无论皇上有什么吩咐,厂臣都会竭尽全力。就算因此丧命,厂臣也无怨无悔!”这次没有给骆思恭机会,天启皇帝的话刚说完,魏朝就把话接过来了。然后一脸挑衅的看着魏朝,似乎是报了刚刚的一箭之仇。
“两位爱卿的忠心和能力,在这次辽东的事情里面,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印证。朕心里很高兴,大明朝有两位爱卿这样的臣子。不过辽东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朕还是需要两位爱卿尽力办差啊!”天启皇帝意味深长的看着两个人,沉声说道。
两个人对视一眼,又马上分开,在天启皇帝的话里,两个人都知道这次又有事情让两个人去办。天启皇帝说的严重,在他们二人看来应该是这次的事情应该比辽东个的事情更加严重。二人虽然对视了一眼,可是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慎重。
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皇帝沉声道:“两件事情,你们两个分开办!第一件交给骆思恭。”天启皇帝将目光转向了骆思恭,沉着脸说道:“不知道骆爱卿有没有听说过闻香门?”
听到这个名字,骆思恭的心里就是一沉,在锦衣卫多年,骆思恭非常有经验。看天启皇帝的神态,听天启皇帝的语气,骆思恭就知道,这个闻香门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虽然听着像是江湖门派,可是骆思恭知道,这一定不是江湖门派。一个江湖门派,不可能让天启皇帝这么关心。这样一个组织,天启皇帝非常的不喜欢,行事隐秘,那就只有一个结果,闻香门就是白莲教。
想到这里骆思恭将目光看向了一边的魏朝,二人又同时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答案。只不过魏朝是满脸的幸灾乐祸,凡是牵扯的白莲教,案子就没那么简单了。
虽然心里想的很多,骆思恭的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一点,依旧是面部改色。似乎是皱着眉头想一想,许久骆思恭才沉声道:“陛下,臣对闻香门并不是很了解!”在官场这么多年,骆思恭早就是一个老官油子了。
骆思恭心里明白,这个时候说不知道,天启皇帝只会有一些失望,只要案子办的漂亮,那天启皇帝自然是非常的高兴。如果这个时候说知道,天启皇帝那里肯定有一堆活等则呢!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道:“这个闻香门的教主叫做徐鸿儒,是山东人。闻香门也是主要在山东活动,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就是造反。这次锦衣卫的任务,就是暗中查探和监视闻香门的动向,如果能够找到徐鸿儒,给朕找个理由抓起啊!”
“是,陛下!臣回去就召集人手,安排一切!”稍稍松了一口气,骆思恭恭敬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的目光又看向了魏朝,天启皇帝沉吟了一下,才缓声说道:“魏朝,这次朕给东厂的事情相对简单一些。朕需要东厂派人去一趟四川,给朕查一查地方上的事物。最重要的是给朕查察那些土司,看看他们是否有野心造反。”
“陛下放心,厂臣回去就安排人手,即刻动身!”魏朝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看了一眼魏朝,骆思恭在心里在一次疑惑了起来,怎么天启皇帝会知道闻香门的事情呢?白莲教一项行踪诡异,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天启皇帝会知道呢?难道天启皇帝还有别的手下?想到这里,骆思恭的脸上不断的落下冷汗。
天启皇帝没有看出骆思恭的异常,就算看出来,天启皇帝也没有这个心情搭理他。现在天启皇帝全都是关于造反的事情,如何才能将这两场反叛消灭在萌芽里,天启皇帝现在是一个头两个大。
轻轻的挥了挥手,示意两个人出去,天启皇帝现在都不想说话了。
等到两个人离开,天启皇帝轻轻的叹了口气,缓步的向着后宫走去。或许在张皇后那里,天启皇帝能够得到安慰。
天启皇帝愁眉不展的时候,建奴这边可是一片欢腾,看着已经痊愈的父汗,皇太极心里稳定了很多。
在屋子里扫视了一圈,努尔哈赤笑着说道:“都坐下吧!”
这些人里面有建奴的将领,努尔哈赤的儿子,八旗旗主,部族头领,可以说是整个建奴的领导层。
轻轻的叹了口气,努尔哈赤有些无奈的说道:“上一次的沈阳城之战,我们大金败了,这没有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本就没有什么!本汗今天找大家来,是为了另外一件事情。在说这件事情之前,本汗先问一问,部族的日子可还好过?”努尔哈赤一边说着,一边把目光看向下面的众人。
努尔哈赤的话说完了,可是屋子里却没有人说话,全都低着头,偶尔还能听到一声叹息。
许久,努尔哈赤也叹了口气,沉声说道:“天公不作美,我们的日子不好过啊!可是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孩子没有饭吃,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族人饿死!所以本汗决定征讨大明朝,掳掠奴隶、粮食、牲畜,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活下去!”
努尔哈赤的话说完了,屋子里面没有一个人说话,气氛顿时有些压抑。每个人都低着头,有的还在不住的摇头,一脸的苦笑。
淡然的笑了笑,努尔哈赤沉声道:“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本汗能够理解和接受。”
又是一阵沉默,许久一位部族头人开阔说道:“大汗,攻打明朝并不是明智之举,沈阳城一战,我们损兵折将。如果这个时候还去攻打沈阳城,我觉得除了继续死人,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这个人的话刚说完,屋子里的人都缓缓的点了点头,接着又有几个人开口说道。大概的意思都差不多,再打沈阳,没有什么好处。
一直笑着看着在坐的这些人,努尔哈赤非常喜欢这样的气氛,等到所有人都不说了,努尔哈赤才笑着说道:“你们都想错了,这次本汗不打算攻打辽东,而是借道科尔沁部。”缓缓站起身子,伸手指了指后面的地图,努尔哈赤沉声道:“如果从这里突入大明朝,一定能够劫掠到很多的东西,足够我们生活下去的了。如果有可能,本汗还想去大明朝的京师看看。”
屋子里再一次陷入了沉默,全都默默的看着地图,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在不断的变换着。沉思了许久,一个部族头人沉声问道:“大汗,那我们怎么解决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还有辽东孙承宗的军队?”
努尔哈赤依旧淡然的笑了笑,便将自己的计划说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