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木匠皇帝(池塘)-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杨涟的府邸后宅,这些人分宾主落座,可是目光却都集中在了吏部尚书孙慎行的身上。

“孙大人,不知你这次将大家都叫来有什么事情,现在可以说了吧!”说话的是大理寺少卿左光斗,虽然大家同属东陵党,可是左光斗对这些人很是不以为然。每日不想着怎么样为国出力,总是想如何增加自己手中的权力,实在是有违读书人之道。

“好吧!那老夫就说说。昨天老夫上了一道奏折,乃是参奏内阁首辅方从哲的。奏折递上去以后,应该是到了陛下的手里,可是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消息,而且陛下今日也没上早朝。”孙慎行话说到这里就没有再说了,因为他相信这些人能够听得懂他的话。

“不知道是用什么罪名参的?”一边有人迫不及待的问道。

“是勾结郑贵妃和李可灼,谋害先帝。”孙慎行的话刚说出来,大厅里面顿时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不知道孙大人这么做,有什么想法?这里没有外人,不妨说一说。”杨涟轻轻的将手里的茶杯放下,缓缓的说道,脸上的表情丝毫不变,也没有人能看出这位大人在想什么。

“所有人都知道,我们这些人为了家国天下而聚到一起,方从哲这样的蛀虫怎么可以留在这朝堂之上?此时应将其拉下马,然后我们共同推举以一位更加合适的人,成为内阁首辅大臣。”孙慎行的话虽然短,也有些莫名其妙,可是在场的的所有人都听明白了。此时的东林党羽翼已经丰满,可以将方从哲这个楚党的领袖拉下马,换上自己人。

孙慎行的话说完大厅里就安静了下来,稍稍沉静一下后,光禄寺丞邹元标大声的道:“奸佞当道,我辈自然义不容辞,明日殿议,一定要给方老贼一个教训。”

随着邹元标的话音,屋子里面顿时热闹了起来,似乎方从哲就是天下第一奸臣,不除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国法。

可是无论这些人怎么争吵了,有三个人始终一言不发,这三个人分别是杨涟,左光斗和新任的吏部尚书周嘉谟。

看着三人不说话,屋子里渐渐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三人的身上。

“周兄对这件事情怎么看?”杨涟将目光看向了周嘉谟,面无表情的问道。

“老夫家里还有些事情就不和各位大人说什么了,不过我有一句良言相劝。正所谓君子朋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众位还是好自为之吧!”说完周嘉谟也没有理会众人,拱了拱手,转身离开了。

看着走出去的周嘉谟,在场的众人都是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位周大人是怎么了?为什么是这个态度,都将目光落到了杨涟的身上。

“周兄,等一等,在下和你一起走。”随着这句话,一个人也是大步的走了出去,甚至连礼也没有一个就这么走了。

看着离开的左光斗,所有人的心里都开始打起了小算盘,一边的礼部尚书孙慎行则是愣住了。紧接着便是愤怒,愤怒的无以复加,不由拍着桌子站了起来,大声的道:“竖子,不足与谋。”

看着气呼呼的孙慎行,杨涟微微皱了皱眉头,略微沉吟了一下,他知道今天的事情没办法在商量下去了,不由缓缓的道:“各位今天先这样吧!毕竟事关重大,老夫今晚好好想一想,明日在去看看左兄和周兄然后在做定夺。”

听了杨涟的话,孙慎行猛地一甩袖子,转身离开了,紧接着所有的人都跟着离开了。

等到所有人都走了,在杨涟的府邸的房顶上,两个黑衣人忽然腾身而起,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飞身而去。

今天第二章求推荐求收藏

第五十九章接着密谋

紫禁城,乾清宫,御书房。

太阳已经落山了,漆黑的夜幕笼罩了天启皇帝的寝宫,准备休息的天启皇帝被人叫了起来,来到御书房的前面天启皇帝的脸色并不是很好看,显然对被人打扰很不高兴。

看着对自己施礼的骆思恭和魏朝,天启皇帝微微皱了皱眉头,这两个人难得这么整齐的过来,看来这次是真的有事发生。

“起来吧!”对着二人挥了挥手,天启皇帝接着道:“这么晚了两位来朕这里做什么么?有什么轻轻非要今天说嘛?”

“陛下,东厂的密探刚刚探听的到的消息,事关重大,奴才不敢耽搁立刻就来启奏。”魏朝并没有理会一边气呼呼的骆思恭,笑吟吟的道,只是看向骆思恭的眼神带着很浓的挑衅意味。

“骆爱卿,你呢?”天启皇帝将目光转向了骆思恭,魏朝的眼光他自然是看在眼里,想来这次他们二人探听到的消息因该是一样的,只是不知道谁的更全面一些。

“回陛下,锦衣卫探听到今天晚上东林党人,在兵科都给事中杨涟的府上聚会。发起人是礼部尚书孙慎行,讨论的乃是弹劾首辅大学士方从哲,以及搬倒方大人之后推举新的内阁大学士的事情。”骆思恭见天启皇帝询问自己,连忙将事情说了出来,刚刚被魏朝抢先的郁闷也稍稍得到了缓解,不由挑衅的看了一眼魏朝。

“嗯,参加的都有什么人?都是什么态度?”听完二人的话,天启皇帝的心里一阵冷笑,看来这次这些人是打定了注意搬到方从哲了。

骆思恭刚要说话,魏朝就抢着道:“陛下,这个是东厂的探子记录的,都谁参加了这次聚会都说了什么,这上面都有。”魏朝边说着便将一本奏折递给了天启皇帝。

看了一眼争来争去的二人,天启皇帝的心里顿时觉得有些好笑,看了一眼二人,面无表情的道:“好了,将你们的折子都拿出来吧!你们的功劳朕记下了。”

“陛下,除了东林党之外,齐浙楚党的各位大人今天晚上也都聚在了一起,聚会的地方是首辅大臣方从哲的府邸。”二人将奏折交给了一边的陈洪,同时魏朝缓声的将另一个消息说了出来。骆思恭则是小心翼翼的看这天启皇帝,见天启皇帝挥手让自己回去,二人同时松了口气,如蒙大赦的离开了。

看着魏朝和骆思恭走出去的背影,天启皇帝的脸色顿时阴沉的可怕,看着手里的奏折,天启皇帝一阵冷笑,小声的道:“事情没有你们想的那么简单,咱们走着瞧。”

没有布置什么。天启皇帝回去睡觉的时候,有三个人还在议论着,这三个人乃是东林党的三位主要人物。都给事中杨涟,吏部尚书周嘉谟,大理寺少卿左光斗,而三人议事的地方就是杨涟的卧房。

周嘉谟起身离开之后,左光斗便追了出去成功的拉住了他,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了左光斗二人才来到杨涟的卧房里。

“周兄,今日之事你怎么看?”杨涟轻轻的发下手中的茶杯,抬起头目光炯炯的盯着周嘉谟,语气之中满是期望。

周嘉谟此时的脸色很难看而且不住的变换着,略微沉思了一下,缓缓的道:“君不密则失其国,臣不密则失其身。这样大张旗鼓的聚会,真是害怕别人不知道我们结党,二位可知道和结党联系在一起的是什么吗?”

还没等二人说话,周嘉谟继续道:“是营私,二位可还记得当年你们为什么加入东林党吗?”说完周嘉谟目光炯炯的看着二人,眼神异常的凌厉。

“当然,当初年少轻狂,一直抱着为国为民的理想。我当初是到东林书院游学,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觉得那里的文人才是国家的希望。他们读圣贤书,明大义,肯舍身,所以才加入了东林党。”杨涟轻轻的笑了笑,只是笑容有些苦涩,说起话来也是十分的感概。

看着说话的二人,左光斗赶忙道:“我是被骗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东林党,我只不过是因为和杨涟志同道合。他将他的一些朋友介绍给我认识,我哪里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党争啊!当我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左光斗狠狠的瞪了一眼杨涟,显然这么多年都觉得自己心中很是委屈,怨念颇重。

“是啊!我们也曾年少轻狂,也曾为国为民,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在做什么?争权夺利,为了自己的利益致国家大义与不顾,或许我们可以说是迫不得已,可是真的是这样吗?这么多年,我们在东林党之中,这个党派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吗?”周嘉谟的语气很是没落,这么多年志不得伸,空有一腔抱负而不得施展,对于周嘉谟来说是件很痛快的事情。

“呵呵,我也是后来才发现的,这个东林党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当初自己太年轻了。随着我的地位逐渐的提上,我才知道东林书院是有东南的盐商和地主们出资资助的。而整个书院里面有七层都是他们的弟子,或者是他们的支持者,这些人才是东林党的主干。我们这些人,唉!”杨涟的这声叹气,很是意味深长。

看了一眼颓废的二人,周嘉谟诡异的一笑,接着道:“这次的事情很明显,这些人想要将楚党的方从哲赶走,按上自己的人,想来也就是那个人了。想要利用皇帝年轻,对朝中局势的不了解,快刀斩乱麻,进一步增加对朝廷的控制力。可是这些人想过没有,历史上那么多雄霸朝野的人都是什么下场?他们以为他们能做曹孟德?”

“大明二百多年了,王振和刘瑾都多么的不可一视,可是最后什么下场?当年的太师张江陵,多么的强势,可是最后呢?更何况这些只为了一己私利的小人?所谓的东林党,都是些什么货色?”周嘉谟的话说的掷地有声,神情也甚是激动,脸上的胡子都在不住的颤抖。

今天的最后一章来了今天是上推荐的第一天也看不出什么不过还是厚着脸皮像大家求点票票!

第六十章改弦更张

对视了一眼,、杨涟和左光斗都是苦笑着摇头,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那些人都是贪得无厌的。在他们眼里,此时他们已经有了这样的实力,为什么不去这样的做呢?就算将来倒霉大不了就是被罢官,就算是死罪也不过是一家人,偌大的家族还是损失的起的。

人类是最容易遗忘的动物,现在的人们早就已经忘了朱元璋和永乐皇帝时候的事情了。那些动辄诛九族,杀死几万人的大案,那些鲜血的记忆已经被时间冲淡了。

“周兄,你这话说的是不是威严耸听了?”左光斗看了一眼周嘉谟,缓缓的道,显然他并不觉得事情已经到了危及生命的时候。

看了一眼左光斗,周嘉谟又对杨涟使了一个眼色,摇着头询问。

“周兄放心,这里很安全,不会隔墙有耳。”杨涟自然明白周嘉谟的意思,对于无孔不入的东厂和锦衣卫,这些人自然是早就领教过。所以每位大员的家里都有这样一个十分的机密的地方,外面的守卫都很严密,等闲的人是没有办法靠近的。

“二位,那日朝会之后,我被皇帝叫到了宫里,在那里我听到了一些事情。”周嘉谟的眼睛一缩,接着道:“本来君子不应该背后听人言的,可是那日实在是无意,听到之后就没有办法自拔了。咱们的这位陛下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先帝驾崩的那天,陛下是杀了一个太监才从乾清宫里出来的。这件事情只有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王安知道,他并没有对外人说,宫里的太监们也被下了禁口令。那一日我听到了王安和客巴巴的谈话,这些话都是王安对客巴巴说的,陛下亲手杀了一个阻拦他的太监。被鲜血溅到脸上都面不改色,王安称赞陛下有太祖的风范。”周嘉谟的神色不断的变幻,声音也是压得极低。

听了周嘉谟的话,二人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脸色都变得很难看。

看到二人样子,周嘉谟接着道:“让你们吃惊的还在后面呢!你们记得那个跟在陛下身边的魏公公吗?”

“记得,不就是魏朝吗?现在的东厂厂公。”左光斗点了点头,缓缓的道。

“根据王安的说法,在陛下登基的当天夜里,宫里的太监和宫女被这位魏公公给清洗了,死了一千多人。皇宫里都要血流成河了,郑贵妃和李选侍都被圈禁了。”周嘉谟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了一下自己的脖子,脸色也变得很难看。

杨涟二人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骇然,这样的事情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外面居然没有传出一点风声,他们或许真的小看了这位少年天子了。

“你们知道吗?我在和陛下谈话的时候,陛下的剑就放在我的脖子上。”二人还没有稳定下来,周嘉谟又报惊人言语。

“什么!”这次二人全部都站了起来,身子甚至都有些发抖了。

“怎么会这样?你到底还知道什么?为什么此时才说出来,还有什么快点说出来。”左光斗狠狠的摇着周嘉谟的肩膀,双眼血红,大声的喊道。

看着左光斗的模样周嘉谟只能摇着头苦笑,等到左光斗的情绪稳定了一下,周嘉谟继续道:“我知道也很有限,那个时候也就是听了一个大概。”

杨涟和左光斗此时已经彻底的愣住了,尤其是杨涟,他不敢想象那个懦弱的十六岁的孩子,居然会有这样的魄力。

“你们知道吗?我不但在陛下的身上看到了太祖的影子,我还看到了另外一个影子。”周嘉谟慎重的看了一眼杨涟,缓缓的道。

“谁?”杨涟和左光斗都是神色都是一禀,差异的问道。

“汉武帝刘彻,汉武帝继位的时候,朝中大臣专权,黄老学派的人执政。内有各路藩王,外有匈奴强权,可是这位汉武帝却内平藩王,外逐匈奴,那可是千古一帝。”周嘉谟此时的脸上满是崇拜,仿佛朝圣一般。

左光斗和杨涟再一次对视了一眼,点了点头,杨涟对周嘉谟道:“可是这位陛下如此的嗜杀,未必是天下之福啊!如果将来狡兔死,走狗烹,周兄你可想过自己的下场?”

“杀了那些人是因为那些人大逆不道,更何况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的古话,我相信自己的眼光。陛下肯定不是一位平凡的君主,乱世需用重典,自古以来哪位名流千古的帝王,不是满手的鲜血。在你们心里,大明这个时候,如果不用血腥的手段,怎么办?”周嘉谟丝毫没有将杨涟的话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天启皇帝是一个又大胸襟,大气魄的君主。

略微沉吟了一下,周嘉谟继续道:“我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现在我看到了光明。为了我年轻时候的抱负,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我愿意赌这一次。或许赌输了,身败名裂,可是也能名垂青史。如果赌赢了,不但能够名垂青史,还能够公侯万代。你们可曾记得,文天祥的那句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杨涟和左光斗此时终于明白了,周嘉谟这些日子以来为什么变化这么大了,原来是改弦更张了。

杨涟还没有说话,左光斗伸出手指了指周嘉谟,严肃的道:“你不够意思,这样的事情你居然到此时在和我说,我们虽说不是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可是也是过命的交情。你知道我左光斗的理想,既然有这样的事,我自然应该站在你这边。”

杨涟听了左光斗的话,顿时冷冷的哼了一声,冷笑着道:“左兄,你这话怎么说的?好像我杨某人是贪生怕死的小人似得。”

“我自然明白杨大人的想法,只是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左光斗丝毫不在意杨涟的语气和表情,笑着对周嘉谟道。

周嘉谟此时也有些后悔,自己就这么将天启皇帝的事情告诉了他们,似乎有些对不起天启皇帝。而且此时这两位已经准备弃暗投明了,可是自己应该怎么和天启皇帝说呢?天启皇帝会不会怪自己呢?

求票票哦我要票票哦我也满地打滚求票票啊

第六十一章谋划

看着周嘉谟为难的样子,杨涟的心中微微一笑,对着周嘉谟招了招手,“这个,我倒是有个办法,周兄,你附耳过来。”杨涟微微笑了笑,示意左光斗也靠过来:“周兄,明日你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说完三人相视而笑。

自从万历年间开始,首辅太师张居正就改革早朝制度,每逢三、六、九上朝。天启元年的一月初三,天启皇帝就没有上早朝,下一次早朝就要等到一月初六了,今天的北京城,似乎也不会很平静。

第二天一早,天启皇帝起得很早,和李岚一起吃过早饭之后就来到了御书房,看着放在桌子上的两份奏折,天启皇帝的眉头就皱了皱。

“这是昨天连夜送进来的,你看看吧!”将桌子上的奏折递给李岚,天启皇帝摇着头哭笑着道。

李岚接过奏折,也没有说话,御书房里顿时就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不时翻动书本的声音。

“看完了,怎么样?有什么想法?”见李岚放下了奏折,天启皇帝的笑着道,眼中带着期盼的神色看着李岚。

“嗯,看完了,臣妾觉得这些人似乎有些清闲,虽然不知道这件事情不好,可是臣妾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李岚虽然帮着天启皇帝处理奏折,可是毕竟时间尚短,很多朝堂上的事情还是没有弄太明白。

看了一眼皱着眉头的李岚,天启皇帝走到她的身边,伸出右手轻轻的抚摸着她的额头,笑着道:“你要相信朕,这个世界上没有朕解决不了的事情。不要年纪轻轻的就皱眉头,不然你会过早的长皱纹,过早的衰老。你要好好的保养自己,不然你会很容易失宠的。”

李岚轻轻的笑了笑,将天启皇帝的手抓在了手里,放在嘴边轻轻的亲了一下,笑着道:“臣妾有机会伺候陛下,是臣妾上辈子修来的。臣妾相信陛下不是那样的人,就算臣妾年老色衰,陛下也会宠爱我。”

“你倒是有自信。”天启皇帝捏了一下李岚的鼻子,笑着道。

“陛下,那这件事情你怎么办?”李岚再一次将目光落到了一边的走着上,忧心忡忡的道。

“我们的老祖宗是伟大的,他们留给后人很多的道理,可是后人们都忘了。这个世界上有一句话,叫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许朕可以做一次渔翁呢?”天启皇帝笑着拿起奏折,心中不住的冷笑,这些人真拿我当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儿皇帝了。

“虽然臣妾不知道陛下有什么打算,可是臣妾觉得还有一个词更合适。不过,我说了陛下可不许生气。”李岚歪着头想了想,笑着道。

“哦!什么词?说来听听,你说吧!朕怎么舍得怪你呢?”天启皇帝有些好奇,对于李岚这样的态度天启皇帝很喜欢。

李岚轻轻的笑了笑,道:“臣妾觉得应该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好啊!你敢说朕是黄雀,看朕怎么收拾你。”天启皇帝伸出手去挠李岚的痒痒,两个人顿时在屋子里笑闹了起来。

“陛下,吏部尚书周嘉谟在外求见。”就在我和李岚打闹的时候,陈洪缓步走了进来,对天启皇帝道。

看了一眼面露苦笑的陈洪,天启皇帝轻轻的笑了笑道:“放心吧!陈公公,朕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怪罪你的,以后也不用担心什么,有重要的事情,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给朕送过来。”

陈洪自然知道坏了天启皇帝的好事,可是见天启皇帝不但没有生气,还婉言的安慰,不由欣慰的道:“老奴知道了,陛下放心吧!”

天启皇帝走到陈洪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朕把你留在身边,对你自然是信任有加,所有你不必太过拘谨。”

“老奴不过是老太监,能得到陛下的这句话,老奴这一生就没白活。”陈洪感受着天启皇帝的在意,心中顿时温暖无比,眼角不由有些湿润。

看着陈洪的样子,天启皇帝知道这个老太监是动了真感情了,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天启皇帝知道陈洪并不是一个会演戏的人。因为习武的原因,这个老太监很是刚硬,很少流露这样的姿态。

“好了,朕一直没拿你当外人,去吧!把周嘉谟带进来。”看着陈洪的模样,天启皇帝笑着道。见陈洪走了,天启皇帝不由回过头看着李岚,笑着道:“李岚,你说这位吏部侍郎回来这里做什么?”

“陛下讨厌,这不是明摆着的吗!肯定是为了昨天晚上的事情。”李岚笑着走到了天启皇帝的身边,撒娇道。

时间不长,周嘉谟在陈洪的带领下走进了御书房,见天启皇帝笑呵呵的看着自己,周嘉谟立刻跪倒,大声的道:“臣周嘉谟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吧!”看了一眼周嘉谟,天启皇帝又对陈洪道:“搬把椅子来。”

等到周嘉谟坐下了,天启皇帝才缓缓的道:“爱卿有什么事情?为什么亲自来?上个折子不就好了吗?”

“陛下,这件事不能在折子里说。”周嘉谟看了眼御书房,有些犹豫的道。

天启皇帝自然能领会周嘉谟的意思,对着陈洪使了一个眼色,等到屋子里的人都出去了,天启皇帝才道:“这回可以说了吧!如果你要说的是昨天你们聚会的事情,那就算了吧!朕都知道了。”

“自然不是这件事,臣没以为这件事情能瞒过陛下,大明有东厂锦衣卫,什么事情能瞒过陛下的耳目,臣还有别的事情。”周嘉谟显然并没有吃惊,对于东厂和锦衣卫的能力,他很清楚。只要是皇帝想知道,很少有查不到的事情,何况是那么大张旗鼓的事情。

“哦,说说看吧!”既然周嘉谟不想说,天启皇帝自然也不会问,周嘉谟也没有问天启皇帝要怎么做,自然也是心里明白,看来这个周嘉谟真是一个老狐狸。

“陛下,臣以为欲成大事,首要的就是人才,臣觉得自己在朝堂上有些势单力孤,希望陛下能准许臣拉拢一些志同道合的官员。当然陛下可以放心,臣等自然不是结党,更不是营私,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措施。”周嘉谟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严肃的道。有些事情还是说明了好,如果让天启皇帝误会自己结党,那就是适得其反了。

第二章求推荐求收藏

第六十二章早朝之上

看着周嘉谟认真的样子,天启皇帝微微点了点头,这其实也是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可是在没有摸清大臣们的底细之前,天启皇帝是不会开始这件事情,毕竟在没有准备好之前还是不要打草惊蛇的好。

看着沉思的天启皇帝,周嘉谟的心里就是一定,却也有一种深深的失落。看来自己真的不如杨涟,虽然杨涟没有和天启皇帝打过太深的交道,对天启皇帝心思的揣摩可是很到位的。

轻轻的吁了口气,周嘉谟缓缓的说道:“陛下是不是在担心会走漏风声?这点陛下可以放心,微臣以性命担保这件事情的安全。”

看着周嘉谟的模样,天启皇帝顿时有些奇怪,怎么总觉得这件事情有些不对,可是却又想不起来是哪里不对劲。沉思了一下,天启皇帝面容严肃的道:“周爱卿,你要拉拢的人是谁?”

“回陛下,是左光斗和杨涟。”周嘉谟见天启皇帝终于问到了点子上,不由心中暗喜,连忙将这个两个人的名字说了出来。

看到周嘉谟的样子,天启皇帝终于知道哪里奇怪了,就是这个周嘉谟奇怪。看来他已经和杨涟二人谈好了,此时不过是想要得到自己的批准。天启皇帝笑了笑,不置可否的道:“如今朝廷里的局势还不明显,不是朕多疑,只是此时不得不小心。你说的这两个人朕知道了,下不为例。你们三人可以暗中观察,将东林党之中可用的人记下来,朕以后会重用,现在就算了吧!”

听了天启皇帝的话,周嘉谟的心里就是一紧,他没想到天启皇帝一下子猜中了三个人的事情。心中惊惧之余又是喜悦,看来这个皇帝还真是能力不俗。

“陛下,微臣三人乃是生死之交,臣也是犹豫了很久才。”周嘉谟觉得自己有必要解释一下,不然很可能影响自己在天启皇帝心中的形象。

见周嘉谟有些尴尬,天启皇帝微笑着道:“这没什么,这也不会说什么。爱卿的忠心,朕是相信的,你不要考虑太多。东林党有很多的人才,可是也有太多的蛀虫,朕希望你们能够小心点,不然会很麻烦。”

“是,臣知道了。”周嘉谟依旧有些惭愧,可是也切实感觉到了天启皇帝的关爱之意,不由有些感概。

离开皇宫之后,周嘉谟的心情大好,等到他将事情告知杨涟二人之后,三人都是无比的欢喜。是夜,酩酊大醉。

世上的事一直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那边是欢声笑语,这边却是愁云惨淡。内阁首辅方从哲的府邸,这位谨小慎微的首辅大臣此时却如坐针毡。

昨天的聚会虽然来了很多人,可是没有议论出什么结果,一群人的争吵将整个聚会弄的是乌烟瘴气,让方从哲很是头疼。

此时的方从哲已经没了分寸,可是他的心里却相信一点,东林党要得势了。天启皇帝启用了很多东林党人,自己这一边却是一日不如一日。一旦自己被赶走,自己的那个老对手必然会回来,到时候齐浙楚党的这些人肯定都没好下场。他自然不会认为东林党人会手软,党争就像两个国家交战,国家可能还会议和,可是党争是绝对不可以。输了就是毁灭,就是死亡。

方从哲此时已经年过古稀了,他只想着能够自己平安,至于其他人,他是没有精力再管了。树倒猢狲散,自己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缓步的走到书桌的后面,将自己最喜欢的湖州笔拿了起来。

略微沉吟了一下,方从哲才缓缓的落笔,这是一份辞官折子。

天启元年,一月初六,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已经是钟鼓齐鸣了。大明朝的百官都缓步的向乾清宫走去,因为他们要去上朝。每天热闹非凡的上朝路上,今天却显得很是冷清,那些平日里喜欢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大臣,此时却像谁也不认识谁一样。平静的人群中,似乎在酝酿着什么。

“皇上驾到”随着陈洪的喊声,天启皇帝缓步走进乾清宫的大殿,看着下面的大臣,轻轻的一笑。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这千古不变的喊声,大臣们全部跪倒在地。

“众位爱卿平身吧!朕这几天身子有些不舒服,可能有些疏懒了。现在有什么事情都奏上来吧!”天启皇帝笑了笑,大声的道。

天启皇帝的话说完,大殿里却是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开口,似乎这天下并没有什么事情值的参奏。所有的官员都低着头,有的胆小的官员,甚至都开始发抖了。

看着百官的神色,天启皇帝心里不禁哀叹,一个国家让这些人惶惶然的立于朝堂之上,难道不是这个国家的悲哀吗?

“臣有本奏。”安静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大殿里响了起来,顿时大臣们的目光都有些怪异的看着这个老头。

“方爱卿啊!有什么事情,说吧!”看了一眼方从哲,天启皇帝轻轻的拿起一边的茶碗,一边面容平静的看着这位内阁首辅大学士。

“臣以古稀之年,能存于今,乃上天垂怜。随想在辅佐陛下几年,可是身体老迈,亦是无能为力。臣不敢在其位不谋其政,望陛下准臣辞官归故里。”一边说着方从哲在袖子里面拿出一本奏折,缓缓的举过头顶。

天启皇帝一面示意陈洪将奏折拿上来,一面道:“卿不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爱卿随年过古稀,却乃三朝元老之臣,又是先帝钦命顾命大臣。朕年龄尚小,登基日短,很多事情还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