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业中华(郁榕)-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科恭敬地点头,不过仍然辩解道:“人不可无远虑。美国保持中立,已经赚取了足够国家富强的财富。国内工业潜力巨大,战时所能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张为民听说是要以农业立国,由他主政,恐非国家之福。”
宋子文笑道:“张为民还提倡教育立国和科技立国。只是不再其境,难以了解。但从人民军的战力和武器来看,应该不差,只是诡异得狠。”
宋庆龄溺爱地看着这位小弟说:“你到了不就知道了?”
“恐怕很难,听说很多地方都是军事禁区,一些学校也在保护之中。张为民几次接见客人,不是在武汉的大楼里,就是带新民大学的乡下,能接触的不多。”宋子文无奈地摇头。
长江两岸,一片安谧。有些河荡里面,有一些渔民划着渔船。不过他们没有打渔,而是在靠近江岸浅水上采摘蔬菜。也有人在船上钓鱼。渔民用的船只是新式的,上面的船屋很漂亮,一些妇人坐在船上摘菜叶子,木盆里似乎还有一些小鱼小虾。
一群小孩子在河荡里抱着木盆游泳和打闹。全然没有战争的气氛。
武汉,高楼比两年前多了,只是非常稀疏,难道武汉不想形成街区?
两艘巡逻艇显然是来迎接的。见到中山舰,就高速驶来,速度快到半截艇身都离开了水面。
船体是崭新的,上面写着鄂江巡某某号的字样。船不大,飞快地掠过中山舰,然后令人惊叹地在水上划出一个弧形,掉头向中山舰驶来。与中山舰齐行的时候,速度保持得很好,很平稳。一排身穿蓝色军装的战士在船舷上站的笔直,向中山舰上的宋庆龄等人敬军礼。这让中山舰上的水兵也连忙列队还礼。
礼毕,两只巡逻艇骤然加速,转眼之间已经超出中山舰很远,向武汉港方向去了。
“他们船上有炮,六个炮管,里面有炮弹。船上有机关炮。四根炮管连在一起,这两种炮我没见过。”中山舰的舰长章臣桐跑过来,行了军礼后气喘吁吁地说。他本来要调任广东海军学校副校长,但是因为北伐开始,还没有赴任。
“他们就是用这种船击沉了三国联合舰队?”
“有可能,他们速度太快我们的炮很难瞄准。可是他们应该能够打中我们,有可能一下子六发炮弹。”章臣桐一脸不可思议的眼神。
第七十五章广场演讲
武汉,以前码头林立。但是原招商局和租界的八个码头还算可以。
现在其它的码头全部拆掉了,只剩下了汉口租界码头。因为码头必须与交通系统对接,货物在这里上岸,进入货场,通过列车运往各地。
码头正在扩建,工人们正在浇灌混凝土和安装大型的起重机械。
不远处是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工地和武汉造船厂工地。
这几个工地都非常忙碌。
站在武汉港码头迎接的人群最前面,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两人都穿着白色的中山服,两个人的头发都很短。女方只是齐耳短发而已。
身后的人很多,能看见詹天佑、蔡元培和梁启超跟在后面。再往后清一色的年轻人,男女各半。除了三位老人穿着长袍以外,大多数都是中山服。从码头往上都是欢迎的人群。最可爱的还有张春身后的一队六七岁,捧着鲜花的小孩子。
因为是公开访问,所以这次宋庆龄来要比上次孙中山来场面大得多。
“张为民有孩子吗?”宋庆龄微笑着走下舷梯,一边低声问身后的宋子文。
“没听说有。”宋子文低声说。
首先上来的是送花孩子们,宋庆龄笑着抱了抱她们。两个孩子敬了一个很漂亮的礼,跑走了。
张春快步上来。
“宋先生,欢迎您的到来。”张春用的宋先生,而不是孙夫人。这让孙科和宋子文略微有些惊讶。
宋庆龄和张春握手:“才一年多没见,两位依然帅气漂亮,只是我和何大姐都成了未亡人了。”
“宋先生,孙先生和廖先生为国家而牺牲,是我们的楷模。”丽质扶着年纪稍大的何香凝。迎接的人群中,大多数都穿着黑白服饰,少数是黄色服饰,热烈但不失肃穆。
在武汉与南京还是有些不同,南京的排场比这边大。但是显得杂乱无章。武汉迎接的人数不多,但是很整齐,有秩序,也很庄重。
詹天佑,蔡元培、梁启超、刘英、顾明、李大钊等人还是叫宋庆龄为孙夫人。
不过蔡和森、毛石山、伍豪、郭华、曾思敏、刘清等这批年轻人都是叫宋先生。
陈庆同的伤势还没有完全好,不过气色很好。何香凝握着陈庆同的手说:“感谢独秀先生为先夫疾呼。”
李之龙也在欢迎的队列,他对宋庆龄说:“感谢宋先生援手。”
宋庆龄笑着说:“你的船也来了。现在在这边怎么样?”
“还好,这里新建了海军工程学院。院长是徐振鹏先生。不过徐振鹏先生积劳成疾,在医院休养,没能来迎接宋先生。”
章臣桐上前敬了一个军礼道:“章臣桐见过船长。”
李之龙还礼。
宋庆龄微笑着:“都是自家人。”她看了身边的张春一眼说:“早晚有一笑泯恩仇的时候。”
租界的建筑保护很好,大多租给了一些商行。不过政府明令这是政府财产,不允许商行自己转租和转让。不过一些低矮的附属房屋拆掉了,变成了绿地。港口上扩建了一个小型广场,因为来往的客商和行人非常多,这里也是半个商业中心。
无数双伸出来的手,没有什么旗帜。没有欢呼,但是热情是真诚的。
“这些都是自发赶来的,您还是讲几句话吧。”张春低声说。
宋庆龄点了点头。
广场上人很多,似乎并不是特意安排的。因为这些人散落在广场四周,见到欢迎的人群才汇聚过来。张春显然有所准备,有警察在维持秩序但是人数并不多。码头不远处有两台很大,很漂亮的公共汽车一样的接待车。
“很荣幸来到了武汉。”宋庆龄拿着一个圆筒一样的扩音器。环顾着四周,都是规划好的绿地,居民楼掩映在树木的后面。都是七层的样子,沿着江边只有两栋高楼。不远处的山上有一个顶着巨大锅盖一样的奇特建筑。这是武汉吗?
“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城市,一个中国的城市。一个梦想中的城市。我在美国读书,读了6年。我曾经以为美国是世界的天堂。因为我见过我们曾经的国家的城市,拥挤,肮脏,人们为了生存而奔波,神情麻木。但是今天,我见到了武汉,见到了你们。我知道。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是我们的希望,是你们让我看到了希望。”
如潮的掌声。宋庆龄的美丽不是惊艳的,而是端庄,大气,热情但是不乏理智。
“我这次来是求援来了,我们的国家并不都是这么美丽,北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经济凋僻,列强欺凌。大清朝廷是亡了,但是新中国还没有建立。张军长讲得不错。孙先生临终前说:和平,奋斗,救中国。我知道,湖北,**,一个以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为宗旨的党在为建设祖国而奋斗。在中国还有一个党,叫做国民党,他们高举着三民主义的旗帜在为争取中国的独立而奋斗。很不幸,国共两个曾经的兄弟党,现在因为一些事情闹起了别扭。几个月前,我的同志,廖仲恺先生被刺杀身亡了。他的夫人就在我的身边,何香凝女士。但是她没有哭泣,没有气馁,她也来到了这里,只为了一件事。
国民党违背了孙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宗旨,我本人对此非常不满。但调和两党,不是我这来的目的。但今天,我来到了这里,只为了一件事。就是北伐,结束中国的动乱,这无关党派,而是为了国家。为了建设我们的国家而创造一个条件。
所以我只求援来了。谢谢大家。”
宋庆龄深深地对着人群鞠了一躬,然后又对着迎接的政府官员们又鞠了一躬。
“打倒军阀,支持北伐。”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
然后整个广场都是这个口号。
张春看着身边的人苦笑了一下。这个孙夫人确实厉害。
人群自动让开,一干人走进了接待车,这是用公共汽车改成的,其中一台车上安装了通讯雷达。一些参谋们在里面忙碌。
市内短途轨道占据了以前人行道的一半。中间只装了一道护栏,而没有隔离带。一队女骑警穿着漂亮的警服在专用的马道上巡逻。道路修得很平整,因为是电车,所以很安静。
“张军长对城市建设下了大力气。”宋庆龄笑着对对面的张春两口子笑道。李大钊回来后,张春就把党主席的身份去掉了。不过军长的职位还在。
“我没有花什么力气,进行规划设计梁思成和林徽因。我必须要提起她,不然我和梁部长的日子都不好过。”张春指着和梁启超坐在一起的林徽因。
车上的人都看着她大笑,林徽因大方地和宋庆龄握了握手,然后瞪了张春一眼。
张春笑着对宋庆龄说:“宋先生,您今天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就是北伐。看来北伐我不动是不行了。可是要北伐,至少詹先生不会高兴,他正在修建长江大桥,还想修建广汉铁路,这都需要时间,需要和平的环境,而且不是一年两年。我之所以不愿取消湖北的自治地位,就是因为我不允许湖北卷入战乱。也不允许有人来干扰湖北的建设。这是其一。其二,国共两党合作破裂,我想应该与国民党内部右派人士所要执行的政策,与我党要执行的政策有着根本的矛盾。不客气地说,也许孙先生执行的某些政策有矛盾。这个矛盾曾经在孙先生和陈炯明先生身上发生过。现在继续在我们两党身上体现。蒋司令提倡北伐是不错,因为北伐是既定方正,但是方向却错了。蒋司令宁可联合孙传芳来打击我党,也不愿意进行真正的北伐。”
“湖北拦在北伐的路上,何谈北伐。”孙科皱着眉头说。
张春笑道:“虽然两党合作破裂,但是北伐并不是国民党一家的事情,既然国民党可以联合孙传芳,那么总要大家坐在一起协商如何北伐。岂有兵临城下的道理?我想请问孙博士,北伐,伐的是哪一家?”
见孙科语塞,宋子文在傍边插话道:“张军长有条件可以提,我们不是不讲理的人。”
“条件肯定是要有的。不过在这里提不太合适。”张春笑道:“我们去看看长江大桥吧”。
第七十六章武汉谈判
龟山蛇山两岸,黄鹤楼下。数千人正在施工。七八月,长江正是涨水的时候,但是巨大的浮动作业平台上,工人们正在焊接沉箱。泥浆泵抽上来的泥浆没有直接排入长江,而是抽进一个个的水池,沉淀下来的泥沙有些人在做记录,记录后才有人把泥沙挖走。岸上的桥墩也在开挖,围堰打得很高。有几个基坑里正在绑扎钢筋或者浇筑混凝土。很多机械人们根本就没见过。所有的人穿着统一的工装,带着安全帽,场面宏伟,但是又井然有序。
“这需要几年才能修成?”宋庆龄问。
“设计是三年,估计能稍微快一点。”带着红色安全帽的吴咏恩回答道。
“两年桥能修好,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接通大概要三年时间。”詹天佑补充道。
“修这个大桥都是谁出资?有外国人参加吗?”宋子文问。
“没有,全部由省财政和合作银行出资,三年前,张军长收回了租界,现在武汉的洋人不多。”吴咏恩笑道。
“看来仗打得不是时候,举一省之力建国家之功,庆龄给张将军为难了。”宋庆龄叹了口气。
守备营的军营在南湖,是原来炮营的驻地改建而成。不过驻守的只有一个团,其它的三个团分别守在江边的一些要冲。
守备营的营房和办公楼也是新建的。有电车线路到达,戒备森严。
江岸的政府大楼已经封顶了,但是内部还没完成,所以大家都在老地方办公,是在太挤,不能看。所以大部分官员都回去了。只有很少的人跟着到了参谋部。
“郭华,执行委员会的秘书长。毛石山,执行委员会委员,总参谋长,军事学院院长。湖北省党部副主席。伍豪,执行委员会委员,代理省长。这三位主持执行委员会日常工作的。李大钊,执行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党部主席。周希哲,执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主任。负责立法工作,也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人。曾思敏。执行委员会委员,副省长,我们的财神爷。顾明,执行委员会委员,人民军副军长,执行委员会委员。另外陈庆同有伤在身。梁先生赶回了新民大学,徐正鹏先生身体不适。光铭兄等因为事务繁忙,已经请假。”
军部会议室里,张春介绍完。又把宋庆龄一行一一介绍。
宋庆龄一一握手,然后坐下说:“我和何大姐是老朋友了。国共两军发生了一些不愉快,这次来是替蒋中正总司令传个话,孙博士和子文他们两个可以代表蒋司令。”
张春笑道:“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我相信宋先生,但是我不相信蒋先生,或者说不相信西山会议派和国民党右派。国共两党的关系必须明确,与孙传芳的关系也必须明确。然后才能协商如何出兵进行北伐。但是我必须保证我的南线不出问题。我的建设不受干扰。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协议。”
“你这样是不服从中央政府,是搞独立。”宋子文还是坚持了国民政府的意见。
“我现在是自治,说独立也不无不可。但是说我不服中央,那是不对的,我只服从全国统一的中央。所以目前阶段,南北政府我都不会服从。”张春批驳道。
宋庆龄止住了要说话的宋子文。
“刚才你说了对国民党的态度。还请说一下对孙传芳的态度。”宋庆龄笑道。
毛石山道:“这需要我们弄清楚北伐是罚什么,如果说军阀,直系和奉系是一丘之貉。如果北伐就是讨伐军阀,那么首先就要拿下孙传芳。我们配合冯将军拿下吴佩孚。”
宋子文摇头道:“孙传芳已经和我党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协议。”
“仅只是不侵犯不行,除非孙传芳也举兵北伐。”毛石山断然道。
“这个可以商议。”宋庆龄觉得说服孙传芳问题不大。
“请问北伐后,湖北的军队如何处理。”孙科问。
“这个问题为时过早,刚才宋先生说孙传芳可以协商。北伐的性质就已经改变。那么我们是提出讨伐奉系?”伍豪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毛石山笑道:“那和直奉大战有何区别?”
这次连宋庆龄也尴尬了。
毛石山再次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要北伐,要么就是一场彻底的革命,扫除所有的军阀。然后再谈两党合作。或成立中央政府,如湖北政府一样,党政分开,各党只在政治协商会议上讨论事情,军队交给政府,不再有什么党国之称。或者组成联合政府,两党共同执政。或者秉承孙先生的遗志,国共两党不分你我,废除所谓的党务案。”
见孙科和宋子文均沉默不语。
毛石山继续说:“如果现实一点,按照孙先生在北京召开的国民会议的基础上召开国是会议,讨论建立中央政府事宜,然后再解决如何执政,军队如何处理的问题。”
大家都看着沉默的孙科和宋子文。因为毛石山提出来的都是依据孙中山生前想采取的办法,宋庆龄也没有办法表态。
最先说话的是宋子文:“这件事我们没有办法马上做决定。我个人赞同扫除所有军阀。”
“既然这样,这件事先放下。我们可以先讨论停战的问题。”宋庆龄也只能退一步。
“停战要看蒋司令的意思。就目前来看,前线处于停战状态,但是唐生智和李宗仁以及蒋司令都在调集部队。我方保留为了解决当前威胁而采取军事行动的权利。”顾明作为副军长表态。
“现在夏斗寅部,贺龙部,何健部以及岳阳守军被围。我们希望贵军能够先撤军。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部队处境十分困难。”
张春说话了:“夏斗寅部和岳阳守军可以撤离到瑞昌。我建议革命军在瑞昌整编,以准备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但是武穴、阳新、岳阳、常德到长阳一线。我们不会退让。贺龙部已经快打到原鄂中自治政府的首府荆州,我们不得不防。而且贺龙部太远,他的部队怎么办,听从贺师长的意见。”
“我们希望将叶挺和他的挺进团交给我们处置。”宋子文对叶挺显然十分不满。
“叶挺团长是我党党员,叶挺团大多都是。所以这不可能。”李大钊直接拒绝了。
毛石山微笑着说:“另外在我们没有确定如何北伐之前,还有四个条件。第一是我们希望在沅江、洞庭湖,通城,瑞昌一线划为中立区,双方都不得进驻军队。如果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自行打击。”
“为什么都是我们一方?”宋子文在地图上看了一下,怒气就出来了。
伍豪微笑道道:“不能这么说,贵军进入湖南时间尚短。”
宋子文愣了一下,不说话了。
“第二条呢?”宋庆龄问。
“原湖南军阀赵恒惕中断了粤汉铁路与湖北段的连接,还望贵方予以通车。”毛石山说。
“这个有些困难。”宋庆龄道。
“这个也是北伐的条件之一,军队能够迅速到达信阳附近。我方可以给足够的保障。”伍豪解释到。
孙科想了一下,答应了下来:“好,这个我答应你。但是我想问一下未来铁路路权如何处理?”
“湖北境内的铁路管辖权归自治政府,我们不想建设受到什么干扰。但火车经过湖北不受干扰。”伍豪一笑。
“这个牵涉到未来铁路运营问题,你提的要求是提案中的一个,极有可能获得国会通过。我可以先答应你。如果未来该议案没有获得通过,我会提请政府特批。”宋子文笑了。
张春微笑着看着宋庆龄:“最后一点,我们想请宋先生担任湖北政治协商会的议长,直到战争结束。战争结束后,我们再另行商定。”
“你们想软禁孙夫人?”宋子文勃然大怒。
周希哲笑着说:“我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任,难道张将军就是软禁我?”
“您怎么能和孙夫人一样?”宋子文冷哼了一声。
一旁的郭华幽幽地说:“宋子文先生是宋先生的弟弟吧,您忘了廖仲恺、宋教仁先生了吗?”
宋子文不说话,眼睛却转个不停。
这时宋庆龄笑着说:“子文,我留下来也好,省得自寻烦恼。”
第七十七章叶挺与贺龙
宋庆龄与何香凝留在了武汉。宋子文和孙科乘坐中山舰到了九江,与赶到九江的蒋介石商谈湖北提出的条件。
实际上,正像伍豪说的,现在的地盘,既不是唐生智的,也不是蒋介石的。而是以前赵恒锡遗留下来的。蒋介石并不心疼。包围瑞昌的黎天才已经退回了武穴阳新一线。岳阳守军和夏斗寅也到了瑞昌,革命军虽然重创三个师。但是并没有伤元气。
但是蒋介石和孙传芳的代表协商共同北伐却遭到了拒绝。
孙传芳见蒋介石兵败,隐约有些傲气。谈判久拖未决。
在武汉的宋庆龄向毛石山问策。
毛石山说不如国共单独申明北伐,扫除一切军阀统治。
八月,湖北自治政府宣布相应广州政府北伐,并电告孙传芳,应顺应大局。孙传芳电告将亲自到武汉协商和谈事宜。
叶挺,再一次演习中全灭。而且是在占领了山头后全灭了。
独立团算是革命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了,缩编后仍然还剩下两个连。这让张霖越和柳青华对这个会说俄语的团长刮目相看。问题就在独立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其他团混编后格格不入。
独立团的战士荣誉感很强,他们不相信自己辛苦练出来的战术在人民军内部被认为是落后的战术。所以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演习。开始独立团的战士认为是武器不同。可是换了武器后依然如此,全灭,对手顶多十来个伤亡,这还不是侦察连。据说侦察连和普通连演习中,伤亡兑换比只有一半的样子。
对方的连长叫做许波,他的身后是一个显得有些柔弱的娃娃兵。
张春和毛石山找到叶挺的时候,许波正在和叶挺讲解演习的得失。林育容看见张春局促地躲到自己连长身后去了。
“你们已经学会了利用地形进攻。有时候并不是打开了一个缺口,用火力掩护就能够突上去。火力至少分成三梯次,自动步枪,半自动步枪和远程狙击。再就是手雷。最后是火箭筒。虽然你们在这个地形,避免了火箭筒的攻击。双方的远程火力都受到了限制。复杂的地形,近距离作战,自动步枪才是主力。所以我把半自动步枪和狙击枪放在了后面。再就是,你们忘了手雷可以制作地雷。复杂地形是双刃剑,我打不着你,而你们也打不了我。我有充足的时间隐蔽和布置雷区。甚至撤退。再加上你们的武器配置不正确,进入雷区后。被自动步枪击溃。”
“可是如果我用自动步枪射程不够,攻不上去啊。”叶挺皱着眉头。
许波笑了:“这就是你们的问题,为什么要攻击这种地形?你们明知道这个地方远程武器用不上,攻击会带来伤亡,为什么要攻击?兵法上,这个地方叫做死地。你们只需要用远程火力压制住这个高地可能出现的远程火力。然后用你的士兵在周边扫掉我的远程兵力。虽然你们还是会输。但是不会输得这么惨。”
许波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这个山头我根本就没有用多少兵力,因为多了也用不上。你用这么多兵力拿下了这个山头。可是我只用了十多个狙击手就把你们压制住了。因为你们能冒出头攻击的就那么几个地方。实际战斗比这更加惨。因为这种多石的山头,很容易发生跳弹。看似可以藏身。但是却是实实在在是个死地。”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林育容伸出头看了一下地图说。
叶挺伸手在他的头上弹了一下:“聪明,这不是说我傻?”
叶挺没有一丝沮丧。反而是一副虚心接受的神情,还能抽空开一下玩笑。张春总算知道了这个传奇将军的厉害之处。
“校长好。”许波立正敬军礼。许波应该是张春还代着新民大学校长时期的学员。因为只有那个时期的学员才叫他校长。后来的学员都叫先生。
周围的士兵都站起来。
张春挥了挥手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然后和叶挺握手:“叶团长是东方军事学院的高材生,其实不要被许波他们的理论所迷惑。任何战术都是依据地形而设定。苏联习惯用大军团作战是因为他们国家多平原的缘故。湖北的地形地貌不同,就算是江汉平原也是湖泽总多,大军团无法展开。如果过了河套地区,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他们的战术就不行了。”
叶挺想了想。笑道:“军长说得对。”
张春见林育容还是躲躲闪闪。就笑着说:“小家伙你躲什么,是不是身体还不达标。”
林育容红着脸说:“我能背两个火箭弹了。”
张春指了指一个战士说:“你看哪位战士,四个火箭弹平时就没离身。你现在的火箭弹呢?”
林育容不服气地说:“他是疯子,连队里也没几个。”
许波解释道:“小林子身体弱了点,练过了反而不好,他进步很大。刚来的时候行军时都是最后一个,还让后卫护着,现在已经很不错了。”
林育容又缩回去了。这确实有些丢人了,难怪见了张春会躲。
张春笑着在他头上揉了一下:“听连长的话,向老兵学习。”
林育容端正了自己的帽子问:“我们能打过黄河?”
“会的,我们有了路桥团,舟桥团。火箭团,以后还会有装甲兵团,直升机团。不会比俄国人差。但是任何战术,都需要与环境相适应。不应该把装甲兵团放在湖北,也不能把野战军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投放到平原地区。”张春很认真地说。
“是的,作为一个统帅不能凭经验用兵,要胸怀天下。”毛石山的眼睛在作战地图上扫着。
叶挺接口道:“不过任何一支军队,如果保持人民军这样的训练强度和方式,不断总结经验。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这是我这些天的学到的。”
…………………………………………
“见过贺师长。”
叶挺见到贺龙敬了军礼。
到松滋的除了张春夫妇,毛石山和叶挺以外,宋庆龄也来了。贺龙此时是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官阶比叶挺要高。
贺龙是坚守了十多天后,得到蒋介石的命令缴械的。
“委屈了,贺师长。”
宋庆龄的到来让贺龙站起来。
张春向贺龙伸出手:“贺师长只差一点就打到我的老窝去了。”
贺龙不远在宋庆龄面前丢了面子,和张春握了一下手。
“贺文常见过张军长。文常是个粗人,有何要求尽管说,当不得孙夫人亲自来一趟。”
张春一笑,也不客气:“我要北伐,我希望你成为我的师长,留守鄂中。”
贺龙看了看宋庆龄和叶挺,又看了看张春和丽质和毛石山问:“你对我放心?”
张春笑了:“我知道你两把柴刀闹革命,为的是老百姓。你听听外面,我的兵,他们唱的军歌,叫做人民军军歌。我的部队以人民子弟兵为己任。我想这不违背你的意愿。”
贺龙原本以为会是屈辱的受降,没想到宋庆龄和张春亲自来。他还从来被这么重视过,而且是因为自己的志向。不过他仍然问道:“为什么让我留守,不让我去前线?”
“你不熟悉我的部队,我的部队从武器装备到作战思想,你都不熟悉。我的兵不打没把握的仗,不胡乱冲锋,我的兵每一个都很宝贵,不是随便能够牺牲的。我不想让一个不熟悉的将军断送他们。我会在松滋留一个团,老兵团,同时给你派军事学院的学生作为你的参谋部,你要向这些老兵团的人学习,利用这个团作为基干,组建第八师。我的兵挑选都很严格,不是随便的兵都能进来,所以人数不多,一个师只有三个团,技术兵种多,这些你的参谋会告诉你。”
贺龙点头道:“这些天我了解了一些,柳师长没有对我隐瞒。”
“我的兵训练很刻苦,训练强度很高,所以你带来的那些兵,可能只有挑出很少的人补充进第八师。其它的人调入基干兵民,我建议你也别要,让他们把身体养好再说。第八师的新兵你可以在基干民兵中挑选,而且我知道,你家乡在桑植,在这一带有点声望,可以招收一些合格的新兵。不过我已经和国民政府达成协议,不会越过恩施、桑植一线,那里是中立区。你也要记住这一点,要好好练兵,要多学习,多熟悉你的士兵和你的武器装备。这是打胜仗的基础。”
贺龙立正行礼道:“保证完成任务。”
第七十八章倒戈将军
第四师的两个团扩编成三个团,开往襄阳。柳青华要用荣誉来证明第四师没有忘记自己是人民军。宋庆龄和贺龙随着张春检阅了这只部队。整齐的军容,先进的装备,每个士兵都武装到了牙齿,震天响的人民军军歌。只是新组建的一个团,贺龙的老兵团虽然努力不想输了气势,但是无论怎样,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