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业中华(郁榕)-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衡是动态的,会自动根据环境需要提升或者下降。

医学院的研究就围绕着这两方面来进行。急诊和调适并行。中医为主,西医为辅。

这个非常明确。也让对西医有些盲目相信的蔡元培暗暗吃惊。不知道张春要弄出一个什么怪物出来,因为这里极端强调调查研究和实证的情况下,医学院正在用大量的试验来证明中医药学的治病机理。

唯一难以让人接受的是,他们直接用病人做实验,每个病人都是他们的一次试验品,每一次诊疗都是一次试验。

“这个有损人权。”蔡元培忍不住批评。

“什么叫人权?让病人自生自灭就是给了病人人权?这是谬论,医生的职责就是做主治疗病人。一切都是病人说了算,要医生干什么?”张秀直接反驳。

蔡元培皱着眉头,不说话。他倒没有生气,因为这种直接反驳的风气,在学院不算什么,这里不信什么权威。这是蔡元培喜欢的气氛。

医学院的理论就意味着要进行复杂的药物配伍才能完成治疗任务,在这个配伍过程中还需要减少不应该出现的毒素,控制某些毒素的计量,以免人体防御系统崩溃。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也需要有非常多的天然药物作为基础。

所以医学院和林学所和环境所联系紧密,环境所和医学院进行生物体内环境的研究,这就是触及到了畜牧所,出现了兽医专业。生物体内环境研究有反过来支撑对于人体药物治疗的理论,所以也不能说医学院完全拿人体做实验,他们还用动物做实验。

在学生们看来,人和动物体没有太大的区别。动物也不是没有灵智,只是比较低而已。

单从医学和环境学角度来说,人和动物们是平等的。

医学院不会解释这些,但是环境组把这当成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他们私图保护所有动植物种类。

随着了解的增加,蔡元培总算明白了为什么这些学生对西方的自由民主的不屑和嘲讽。因为他们在实际的调查中,得到的是平衡和秩序,以及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结果。又怎么会相信那种“泛民主自由论”。

蔡元培并没有被完全说服,但是他决定继续留下弄清楚。

军事分院的情况让他更加坚定了这一点。

张春没有吹嘘。只是这里的军事理论和武器系统研发的脉络与西方完全不同。守备队就没有与敌人堂堂正正决战的想法。都是偷袭,狙杀,极端要求各种火力的配合。远近配合,高低火力搭配。所以非常强调武器的便携性和威力。军工所的所有的研究都在小型化上面,而弹药所研究的都是特种弹药。他们从鞭炮发展到了便携火箭弹、远程火箭弹,并试图研制火箭推力的飞机。

因为这种战斗要求配合,现在正在研究通讯,和便携式无线电通讯。他们想把每个士兵的身上都装上通讯系统,以配合战斗。这和所有已知的西方军事理论都不同,是从传统的孙子兵法等衍生出来的。也是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弓箭和弩,讲究远程火力。

他们的全自动短程火力支援步枪已经可以进行实战试验了,这种枪不追求进度,就是为了火力而设计的,能够快速射击小口径弹药。狙击枪,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形成了一套远中近火力体系。辅助以火箭弹和组合火箭炮进行集群火力打击,守备队的军事装备自成一系,完全放弃了重机枪和火炮。因为他们认为这两样东西都太笨重了,极容易受到狙击手和火箭弹的锁定,只要锁定了,就没有逃生的机会。弹药所的高爆,穿甲,燃#烧弹威力巨大,弹药的射程也非常远。

民用的化工、机械制造、精工所为军工所提供了人才和技术储配支持。

蔡元培带回来的关于无线电和飞机制造书籍,在他们手里会变成什么模样,还真的难说。

仙女铁矿、仙女煤矿、发电厂、钢铁厂、铸造厂,锻造厂,装备制造厂,化工厂,弹药厂。这些都在建设当中,有些已经成型。民用加工厂都是围绕着大米,棉花,小麦,油茶,沼气,树脂等,畜牧业的肉制品加工也而衍生出来的。商业也围绕着这这几个方面进行。

张春一直把系统论挂在嘴边上,力求把资源利用到极致,不产生浪费和污染。

所有的这一切都让蔡元培舍不得走。

蔡元培留了下来,就想着在图书馆翻看论文,试图用学生们的研究补充完善已经有了想法的关于中国伦理学史的构思。

为了防止蔡元培也变成王自立一样的纯学者。张春就交给了他一个任务。那就是把政科划出来,扩建文科学院,建议蔡元培能不能够在教育学、法学、史学、建筑学、实用美学、文学艺术保护等方面做些工作,免得学院培养的学生都变成傻大笨粗的家伙。

十月,蔡元培正式被聘为新民大学的校长。不过没有对外公布,蔡元培也建议过些日子,等时机成熟了再说。

文科学院在原来南张村的位置开始新建,靠近学院的大门。地方足够大,从南张村搬走后就一直荒废着。

文学院暂时只成立研究所,因为没有人才和学生。不过已经从刑警队抽调人员组成法学研究所,从新民小学和雁门口小学抽调老师组成教育研究所,从镇公所抽调人组成政策研究所,所有政科和干部速成班的人员转移过来,其它的蔡元培想办法,因为实在缺乏这方面的人才。

文科学院的院长暂缺,那是蔡元培的事情。

理科学院增设建筑系和矿产系,为街道管理所和矿山培养人才。张春认为街道管理所总会分化出建筑规划设计职能,要及早做准备。

徐振鹏转到军事学院当院长。王自立跑到绿湖去了。如果不是学生们的自学和调研能力都很强。蔡元培担心学校会崩溃。蔡元培开始在这些学生中提拔讲师,以专门从事教学工作。只是这很难,因为学生们都瞄着研究所去的,想留下来教学的人很少。

文科学院开始动工建设,蔡元培就感受到了张春强大的动员能力,各种建筑材料,人员,包括设计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就到位,参加建设的工人达到了三千人,这让学院建设像在打仗。所有的人轮班作业,二十四小时不停。

所有的人都满怀着激情。而其中女性占据了一半。这些女人丝毫没有什么封建观念,干活都是比着男人干。蔡元培再有先进思想,也没见过这个。

而且因为张春和丽质也会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虽然不是全部的时间,但是只要有时间,都在工地上。反而把学院的政务全部交给了蔡元培。

好在蔡元培的能力确实强悍,很快就熟悉了情况,对于钱财物的管理也颇为顺畅。

文科学院的设计吸取了以前建筑的教训,选用了和南张街相似的风格,古色古香。只是规模稍小。

第七十四章岁末

十一月,虎爪山林场正式成立,新民镇的民兵全部划了过去,成立了两百多人的护林队。还分了一百匹战马用以巡逻。虽然配备了望远镜,但是枪支还是汉阳造。

因为这些民兵都是集体农庄的人。所以连带着他们的家属和孩子也搬了过去。在哪里种植原有的一些土地。这些土地是土匪们开垦出来的。又抽调了一些木匠过去,成立了一只林业管理队,主要是伐木和制作家具。不过不准成片砍伐,家具的产量不得超过居民的需求,不对外销售。

张春的回答很简单,保护区就是保护区,这些资源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何况那里也是军队演习场所。

新民镇减少了瓷器的产量,市场上多了一些漂亮的木碗和木制的餐具。瓷器和砖窑对于土地的破坏很严重。现在有了水泥厂和发电厂、冶炼厂的矿渣、粉煤灰,可以制造水泥砖。张春就下调了窑厂的规模,以烧瓷器为主,对瓷器质量要求也很高。另一方面,军事工程院正在研究陶瓷的特性,想运用到发动机的一些部件上。

因为新民镇的这些动作,集体农庄有了一些劳动力缺额,也在吸收从白马过来的家庭。

王家集的沼气池建起来了,并通上了气。富户没有什么感觉,因为他们不用下厨房干活,不用上山砍柴。他们看中的是农家肥。只是他们的建设速度太慢了。郭华派去的技术员就开始了刘杰当初预料的宣传,很受雇工和佃户们欢迎。

既然王家有了沼气池,其他的家族自然也要。

郭华总算在张春的告诫下,没有走多远,只在沿河的几个村子建设和安装。郭华印刷了沼气池的建设说明书。沼气技术就扩散出去了。每天都有人来云龙镇购买钢材水泥和各种必需的零件和材料。

郭华向雁门口和仙女订货,高价卖出,给雁门口和仙女分红,小手腕耍的十分老练。

当然其中也有曾思敏的支招。

从十月棉花开秤,纺织厂就开始收购棉花。曾思敏给棉纺厂贷款,自然要收利息的,不过利息很低。

棉纺厂开始全力生产,一船船新民版的中山式便服和经过改良后的学生装、工装运到汉口,掀起了一股新民风。

蔡元培就从纺织厂参与设计的女孩子中抽调了一些人,准备组成美术系。

油脂厂的生产要早一些。

白马在经过了多次“剿匪”战斗后才算安定,这是张霖越强行没收土地的后果。一直被前往调研的学生们诟病。不过好处不是没有,那就是大量外地的穷人逃往白马,把这里的土地全部给分完了。人口数直接膨胀到了五万多人。比合并后的新民镇的人口还多。

由于张春不允许随意开垦山地,张霖越就开始在云岭的几个矮丘上组建油茶种植场。如果不是林业所的人阻止,云岭半边都会是他种植的油茶。

可惜的是,张春只允许他进行粗制茶油的加工,然后利用副产品给弹药所提供原材料。粗制茶油运到新民油脂厂进行精炼后出售。郭华除了赚加工费,还得到了日用化工厂的原材料。

由于林业所的干涉,油茶种植场还种植漆树、油桐。鼓励老百姓种桑养蚕,才让白马的经济林不至于太单一,面积也得到了控制。同时,在云岭成立了四个林业站。专门管理和保护那里破坏严重的森林,顺便也解决部分不断涌入的人口。

白马向北,正是安陆府的人口稠密区,如果不控制,包括新民镇和仙女镇在内,都接收不了这么多。事实上两个镇也在缓慢消化白马的人口。仙女周边已经开始出现老百姓自发汇聚起来的村庄,包括县城周边的匪患都已经平息,山民们正在缓慢向仙女周边聚集。能够活命,有强有力的保护,何苦当山贼呢?

只是仙女的扩张缓慢得多,也有大量的山地容纳山民。白马的张霖越就只能制定限制的措施,他除了云岭,没有多少地盘,除非他打下旧口和曹武。白马的学校学生已经满了,教师也严重短缺。刚进来的这些人太穷,白马镇的财政补贴不起学生的吃穿用度。张霖越建完初级油脂厂后,就无力再进一步。白马只能停在一个以农业和林业为主的原材料生产基地的地位。

好在三个镇加起来地方也不大。总体来看,还算合理。

日化厂利用脱脂出来的脂肪酸制造护肤霜,销售到汉口。按照张春的说法,那是赚富人家女人的钱,比较好赚。不过在新民镇的销量也不错。特别是南张街,人们有了一定的购买力。

新民镇日化厂还得到了医学院的帮助,生产一种草本牙膏。亮晶晶地挺可爱,很受富人们的欢迎。不过实际成本不高,至少张春辖区的人都用得起。

日化厂的牙刷是木制柄,虽然够简洁,但是实在不好看。刚设计出来就被丽质打回去了。好看就必须高工艺,现在没有。精工所没时间琢磨这玩意,所以干脆就停止生产了。新民商行只能采购洋人的塑料牙刷以满足居民的需要。

味精厂的香菇味精生产出来,在汉口销售也很好。所以算起来新民镇经营得最好,郭华这个女子名气变得很大。至少张霖越是服气。

出问题的是南街村的农户们,还没等外面的酱油厂什么的进来攻击,自己就打了起来,相互降价争取客商。

流通和销售渠道在客商们手里,客商们稍微一压,农户们怎么受得了?郭华和曾思敏原本想用新民商行代理销售,可是各家各样,根本统一不起来。定制瓶子,印刷包装,弄得还贴钱。

郭华只能组织农户在南张街新建酱油厂。不过已经过了时候,再生产也只能到明年。同时这也暴露出袁定国牺牲后,新民商行处于严重的人才缺乏当中,虽然有一些学生充实其中,但是毕竟大局观和经验都严重不足,新民商行的重要性在逐渐下降。

陈继祖一样地踏实。尽心尽力维持治安,收敛山民,组织生产,虽然不算光鲜,但是真要讲成绩,仙女从一个土匪窝子变成近万人的城镇,再到拥有七八个村庄的大型乡镇,还能支持工业区的建设,恐怕他是最劳苦功高的一个。只是别人陈继祖不争而已。

陈继祖在几个人中是年纪最大的一个,结婚后因为妻子年纪小,所以也没有要小孩。他妻子是医学院的毕业,现在在仙女卫生所工作,事业心很重。都向张春看齐呢。

不过此时张春和丽质不得不回到新苑进行调养,因为两个人的身体都因为修炼而出了问题。

两个人因为喜欢在潮湿环境训练,而且是主动去接受,等于在防疫力上开了口子。为了加强杀伤力,两个人身边的空气中常常混杂着很多成分的气体,终于超过了身体的耐受能力。

两个人都出现了免疫力的过激反应,也就是过敏。只是这个过敏不是某一个方面,比如皮肤过敏。而是整个身体机能的紊乱,到了要必须进行调整平衡的时候了。

顾文宽说两个人伤了肺气,其实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张春和丽质都没有减少对于免疫力的磨练,只是换了修炼的环境,增加了面对阳光的几率,减少了水汽的摄入量。

身体机能的重新调整是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不过也是对心智的韧性以及感知力的再次提升。

教训也是有的,张春违反了自己强调的平衡理论,低估了环境对身体的破坏力。也是贪心图快,试图尽快形成战斗力所造成的恶果。其实换了一个环境,就会发现即使在干燥环境下,也有另外的替代方案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这使身体的负担更加轻,免疫力在提升的同时,不至于反应失控。

张春和丽质两个人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危机,相互照顾时就多了一些意味,毕竟丽质已经十八岁,张春也有二十三岁了。

就算两个人发育慢一点,也有了很强的**力。

就算两个人的克制力都非常不错,还是迈过了那条线,很是痴迷了一段时间,在平时也多了一些小动作。

梅姨一眼就看出了苗头,笑嘻嘻地把跟着春丫训练两个小徒弟的柳慧叫回来,说是要保护两个人,其实就是保护丽质。让丽质躲了梅姨好几天。

第七十五章梁思顺

1913年,春节刚过。回国准备参加国会的梁启超带着大女儿梁思顺跑到了新民农学院。他一方面是来看顾明的,另一方面也想看看张春,怎么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就把顾明给拐走了。

他来之前给顾明写过信。可是因为路途的原因,信件刚到,梁启超就从汉口乘船而上了。梁启超还不知道蔡元培在这里,见到一身长袍的蔡元培很是惊讶。

调养好了的张春和丽质带着学生去了虎头山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是做野生动植物调查。

顾明接到梁启超的信时,派人去找他,但是没有找到。不过后来张春带信说很快就回来,只差一点了。原来他们跑出了虎头山范围,到了陨山,并和王仁彬的地质考察队碰到了一起。所以回来需要几天。

梁启超对耳目一新的新民农学院吓了一跳。不过蔡元培与顾明没敢让他听学生一些敏感的讲课。梁启超现在办了一个《庸言报》。梁启超已经接到了袁世凯的邀请参加组阁,梁启超自己不愿意,但也很难避免下面的人的推送,毕竟梁启超代表的势力还算庞大。这一来一往,即便是梁启超想反对,也来不及了。这是他为什么一回国就跑到乡下的另外一个原因。张春有些观念和梁启超虽然有些相同之处,但是差异太大。万一梁启超写出去,那就是一个麻烦。

不过农业和化工、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课程就没有多大关系。

也没有让梁启超看军事分院,不过徐振鹏倒是专门过来和梁启超见面。

张春是和王仁彬一起回来的,一共四十多人,每个人背上都背着制作好的标本架子。丽质和柳慧除外。

“中间那个就是张校长,旁边那个是他夫人张丽质。后面那个背这矿石的是王仁彬。他们是刚刚野外考察回来,跟着去的是林业所、环境所和矿产所的人。”蔡元培笑带着梁启超走向一楼的标本室。

张春早早地就看到了一个中年人和他身后的少女,知道是梁启超父女。把标本架放下,就和丽质和王仁彬走出来,柳慧跟在后面,平凡得像个丫鬟,一点也看不出异常。

“梁先生,久仰大名,今日才得以见着。早年年纪小,多有得罪,不要见怪。”张春取下肩上的护肩,一个学生就拿走了。那个学生到底是年轻人,很好奇地看梁启超身后的少女。

梁启超的脸就沉了一下。好在那些学生只是好奇,没有不好的神色,而且个个笑得纯真而开心,只是没把这里的校长和教授当回事。这种情况是梁启超没有遇到过的。

张春也发现了梁启超的不快,梁思顺倒是没那么害怕,而是感兴趣地两只眼睛在几个人身上扫来扫去。

张春就回头驱赶这些不自觉的家伙:“去,去,事情做完了吗?论文写好了吗?没事干活去。”

几个家伙呵呵笑着跑了。

满楼道都是这帮家伙为回家而兴奋的声音。见到同学就是用身体撞上去,以示亲热。还有几个调皮地空翻一下。被看不过眼的女生直接踢到在地上滚了几圈,也不生气,爬起来继续跑。

张春喜滋滋地看着这些回家的孩子。

好久才把目光收回来,见梁启超好笑地看着自己。才笑道:“这些孩子回家了,兴奋过头了。”

梁启超点点头道:“看得出来,张校长对这些学生很满意。”

“那是自然,他们很多都是我看着长大的,有些四岁就到了我这里,有些人虽然笨点,但是品性都很不错。”张春颇为得意。引着一干人往自己的住所走。

“都是不错的小伙子,学校气氛很好,张校长花了不少心思。”梁启超颇为赞赏。

“只是规矩少了些,至少尊师重道还是要的。”这是梁启超身后的梁思顺插了一句话。

“这位是?”

“小女思顺,一向跟在我身边。”梁启超颇为得意地介绍自己的长女。

“久仰久仰,艺蘅馆词选非常不错,选词不拘于张惠言,颇为公允。不过尊师重道在于诚,不在于形式。如果规矩会约束一个人的成长不要也罢。这是我夫人丽质,应该和你一般年纪,野丫头,多认识认识。我们这个学校里,男女是平等的,刚才不是一个女生踹男生了吗?”

“对于这一点,我正要问的,没想到在中国,妇女都解放成了这样?”梁思顺好奇地问道。

“是我这里变成这样了,中国还没有。对了,文科学院已经建好了,不然你还能看见近千人的妇女大军建房子,哈哈哈。”张春和丽质都笑了。

“为什么这样?”梁思顺成了好奇宝宝。

张春尴尬地擦了擦鼻子:“这个,老百姓是这样传的,说我、徐校长、王自立校长、王仁彬教授、胡登平先生还有顾明兄,都是惧内之人。不过事实上,我们的夫人都比我们做的好。写文章,讲书法,我和夫人隔了几条大街。顾明兄的夫人现在是小学校长。对了我们这里还有两个厉害人物,叫做郭华,新民镇的镇长。曾思敏,合作银行的行长。有时间你可以见见。”

丽质笑道:“我去约她们两个就是了。”

梁启超哈哈笑道:“听说学校的校训出自尊夫人之手,思顺你要多请教才是。”

几个人落座后,丽质就和梁思顺小声说了一句,然后和柳慧走进房间去了。出来时三个人都换上了便装。梁思顺清秀,肤白。丽质还是有些娃娃脸,有些婴儿肥的样子,倒是两种不同的风格。至于柳慧,人们很容易忽略它。

“梁先生,不介意我把令嫒带出去吧。”

梁启超微微点头。

顾明笑道:“梁公不必担心。几年前,张大人身边还有警卫,不过后来减少到了一个,现在是一个都没了。能在张夫人手上走几招的人不多。”

“喔?”梁启超惊讶地看了张春一眼。

“也不能这么说,学校实行军事训练,我们比别人练得勤一点而已。”

几个人聊得很愉快,但是没接触到实质的东西。不过听说文科学院要开学,梁启超很是给面子地留了一天。

因为文科学院缺乏教师,蔡元培就挽留梁思顺在学校当文学教授。

梁启超是舍不得自己这个娇娇女。但是梁思顺喜欢上了这里,她说这里比日本过得舒服,这里能做事。

郭华和曾思敏还有几个新民小学的女老师一干人等到梁启超居住的住所拜见过梁启超,曾思敏沉静但很敏锐。郭华开朗,略有几分傲气。几个女孩子一勾,梁思顺就脱离老父亲的掌控了。

好在梁启超是个很通达的人。

逗留了几天,梁启超只能一个人回天津了。张春给姑父吴思诚写了一封信,麻烦梁启超能够帮忙带给他。

梁启超走后没几天,林长民就来了,他是来劝说蔡元培出山的。他来很大的原因是听说梁启超在江汉大学新民分院逗留了几天,而且是国内唯一逗留过的大学。可是江汉大学已经被命令解散了。张春只见了林长民一面,就交给了蔡元培。林长民的身份使他的活动范围只限定在新建的文科学院和杨氏客栈,比梁启超还要小。林长民虽然没有表现出冷淡的意识,但是骨子里的瞧不起还是有的,张春毕竟只是一个不知名的私立农学院的创办人,一个守备团团长而已。

二月,大选结果出来,国民党大胜,参众两院复选,国民党获392席,共和、统一、民主三大党仅得223席。宋教仁从湖南入京组阁。一路演说。据说演说现场人山人海。但是刘英派人来说如果刘铁反袁起事,请张春保住后路。

第七十六章讨袁前奏

三月,宋教仁被刺身亡,直接刺杀者是共进会,但是也跟各方,包括孙中山默许有关。这也导致刘英与共进会决裂。

黄兴坚持要用法律手段严惩凶手,但是孙中山不同意。随后相关的责任人相继被灭口。

黎元洪电请袁世凯授刘铁少将军衔,并派人到沙洋和川南劳军。

刘铁带着部队从川南撤了回来,到沙洋与刘杰合兵一处,刘铁对说客说:“不讨袁何以泄普天之愤,黎元洪可谓心劳日拙,轻量天下士也。”刘铁和刘杰借着军衔开始扩军。

张春也开始扩军,除了仙女护矿队,所有民兵抽取一半进守备团。守备团扩成了一千二百人,其中有了一百人的骑兵,由于无线电台还没有装备部队,这些骑兵变成了通讯兵。骑兵相对于步兵还是有些优势,因为马匹这种载具,骑兵携带的武器装备要强于步兵,军事工程院正在研制骑兵用的更加轻型的火箭弹和发射装置。这将使骑兵成为一种能够快速突袭,火力强大的兵种。

当然骑兵再快也快不过子弹,所以只能当成奇兵来使用。

守备团本来就不够编制,即便扩充了,也还是不够。

不过守备团的攻击班,已经配备了狙击枪,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手雷,火箭筒。

长程火箭研制有了成果,小尺寸的已经试射过了,发动机设计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没有合适的运输载具,只能用牛车拉。内燃发动机也有改进型,但是最大的问题在油料。煤油的生产线还在改进,相当多的问题无法解决。王自立和周欣已经很长时间没露面了。

三月中旬,蔡元培的夫人黄仲玉带着三个子女回到了国内,辗转到了新民大学。此时的长子蔡无忌已经有十五岁,长女蔡威廉九岁,幼子蔡柏龄只有六岁。原本他们都要留在国外读书的。

蔡无忌在法国读的就是农业与兽医,不过在农学院考试后只能读大一畜牧系。这里的农科比法国的还要难,无忌年纪还小,没想到国内要求这么严格,考试完直接哭了,他自己也知道没考好。

蔡威廉虽然是女孩子,倒是很皮实,她和弟弟一起进了新民小学,欢快得不得了。不过威廉还是降了一级,在小学二年级读书,这姑娘受到母亲的影响,喜欢画画。在这方面天分很高,新民小学的老师中没有专业绘画的人才,倒是有很多制图的人。所以蔡夫人黄仲玉就成了新民小学的美术老师,她是颇有些名气的画家。

黄仲玉比袁芳要大两岁,性格温婉中带着刚强。她每天只有一节美术课,所以还有时间照顾蔡元培。现在每天拉着不太喜欢动的蔡元培围绕着学院转一圈,算是锻炼。

梁思顺在文学院教育所很快就转向儿童音乐和识字研究。她给父亲信件很多,这段时间都在幼儿园里呆着。幼儿园原本是袁芳代管。袁芳说不如让梁思顺当幼儿园园长。

张春问过梁思顺,她答应得连半刻犹豫都没有。

她说她还会编书,编孩子们易懂的启蒙书籍,因为新民小学的起点已经很高了,小孩们跟不上,以后会影响中学大学的学生素质。

蔡元培对梁思顺的这个想法很是赞赏,提出教育要从胎儿做起。

张春这才想起,这折磨孕妇的主意最早就是这位老先生想出来的。

张春只能转移两个人的研究方向:“这个提议可以到医学院试行看看,医生们对这个最有话语权。三四岁以上的孩子,以什么样的方式启蒙最好,还需要更好的调研。”

梁思顺抱着丽质的胳膊问:“他在家就这么老气横秋?”

丽质想了想说:“他敢。”

梁思顺没有细追究,但是蔡元培就真的跑到利济医院去跟妇产科的人说了这个想法。没想到不管是怀孕的妇女还是接生的医生,智商都是负数。兴致勃勃地说在医院试行。

张春直想撞头,这事你怎么证实有效呢?弱智的女人们说,做总比不做好吧。

张春就被打败了,让她们去折腾去吧。

没过多久,梁思顺也被吸引到医院了,倒不是胎教的问题,而是向孕妇搞儿歌采风去了。医院不够,又跟着郭华到乡下采访农妇,日子过得挺充实的。

为此梁启超还特地来信感谢张春。说给他带来了一个快乐的女儿。

四月,部队已经全面临战的状态。刘铁的三个团已经扩充完毕,正在平原上训练。

因为战争氛围日渐浓重。医学院的一些医生护士也转到了守备团,充实卫生队。

因为医学院、微生物所、环境所的研究,他们准备研究一种混合了有迷幻和过敏效果药剂的花粉,看看运用到战场上会有什么效果。由于理论上的限制,他们居然放弃了病毒性武器,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不破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