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业中华(郁榕)-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家和李家达成协议,强行在王家集上游开了口子,让河水直接涌进了周湖。现在,从大柴湖到周湖到潜江,浩浩荡荡地一片汪洋,仿佛千年前的洪泽湖又重现了。拖船埠和刘家榨成了一片孤岛,不管是去沙洋镇,还是到天门、云龙,都需要用船渡才行。

汉江水汇入云龙河,使云龙河水位升高,南张街靠云龙河的隔离带被水淹没,水柳和芦苇都淹没了一半。大量的泥沙淤积,这让袁定国喜忧参半。好在南河流域的植被良好,连石女山的植被不再砍伐后,也在恢复。雨水在山林里留存的时间延长,南河水虽然涨了,但是并没有成灾。南张街日夜不停地加强堤防,实际还是以防患汉江与云龙河合流为主。

好处也是有的,汉口的火轮都能直接到王家集,湖匪们纵横四县,没有任何阻挡。

刘英成了最大的受惠者。

新苑,天井里的水位虽然没有升高,但是水量大了不少。草场与山凹之间的低洼处积起了一个不小的水面。只是不深,大多数地方的水只是淹没脚脖子。

被淹没的草长得飞快,看起来嫩绿一片。低洼处的灌木林显然已近经历了多次的水淹,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纷纷绽开了花朵。

略高的地方,一丛丛菖蒲盛开了紫色的花朵。丽质喜欢这种环境,她的身体散发出类似的幽香,与空气中的各种花香混合在一起,连空气中的水分也随之凝聚不散。这让丽质周边几十米都笼罩在雾气之中。

一个人真的可以影响一个地方的小气候,不是创造,而是诱导和强化。丽质一个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她利用了周边环境。

张春也做不到这一点。但是张春很清楚地知道这些空气中的水分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参杂着植物散发出来的各种物质,这些植物只有在此时才能焕发出生命最绚丽的色彩,散发出的香气和水汽相互作用,就能把这种小环境维持下去。

同样的,如果有某种能够溶于这种环境,带有特殊作用的气体,也会长时间的存在下去。比如带有毒性和迷幻性的气体。

张春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到这一点,并且很清楚自己和丽质对这些气体的抗性。

所以春丫和两个潜伏在灌木丛的小家伙就遭道了。

三个人身上的伪装几乎天衣无缝,但是她们不能伪装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只能把呼吸和心跳隐藏在空气流动和植被晃动的声中。问题就在于她们做不到完全的控制,特别是两个小家伙。

相反,在张春和丽质发现了三个人后,却能够融于环境,而不是隐藏。这让两个人的一举一动与环境以及背景声完全相同,甚至左右环境。

水洼上空的水蒸气本来就因为各种原因产生波动,它们能够细微地改变传送到人眼的影像。所以远远地看来,张春和丽质两个人的身影开始是在水蒸气中晃动,逐渐模糊,然后消失了。

同时消失的还有两个人走动声和呼吸声,因为环境声开始干扰人的听觉。

空气中的香气越来越浓,三个人产生了短暂的精神恍惚。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春丫。不过这时,张春和丽质打着雨伞相互牵着手的身影已经离三个人的隐藏地只有几步之遥。

超出春丫意料之外的变故,并不能让春丫马上反应过来,而是是因为完全没有准备而造成了头脑空白。这个时间加上恍惚的时间,长到张春笑眯眯地看着春丫时,春丫还是一动不动地呆在原地。

要是敌人的话,三个人不知道要死多少遍了。

春丫反应过来,想要说话,却被张春和丽质阻止了。

两个人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了。

春丫回过神来看身边趴着的两个孩子时,两个小家伙居然趴在自己的胳膊上睡着了,睡得十分香甜。

第三十八章阴云

“卖报啦,卖报啦,广州贼人火拼,七十二人遗尸。”

南张街,柳慧在报摊卖报纸,她穿着男孩子的衣服,一头短发,声音也显得中性。柳慧的眼睛如果不仔细看,只要稍加掩饰,你很难发现她是目盲的。

柳慧已经在这里一个多月了,掩饰得很好,身份是农学院勤工俭学的学生。

因为要说人最多,各类人群最杂,环境最复杂的地方,就是南张街了。这里有山民,有村民,有各个势力的密探,有商贩,有船工挑夫,也有单纯来利济医院治病的病人。柳慧需要像正常人一样区分她们,向他们推销报纸,还要做得不引起人注意。这对正常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是柳慧坚持了下来,并且做得不错。

报摊并不是张春的产业,而是英国人控制的邮传局租用的南张街街面上的一个店面。同时也开通了前往各大城市的邮路。

报摊隶属于拖船埠邮传局。负责人是一个叫做亨利的英国人。

因为出入农学院碧眼金发的白种人不少,所以亨利在南张街完全没有在拖船埠那种另眼相加的突兀感,所以干脆搬到南张街居住,日子过得还算闲适。

报摊的报纸除了武汉上海的报馆出的新报纸以外,还有伦敦时报和每日电讯报。因为这两份报纸是英文版,而且最少也是一个月前的消息,所以被亨利当成了一种文化宣誓和宣传品列在报栏的最上方。

只不过亨利没想到,来买报纸的还真有。

张春、王琳娜、顾明、刘光利、兰慧芳就是最常来的几个人,有一些学生也会来买一张。

其中申报因为最符合大众口味,卖得最好。

柳慧叫卖的就是申报中的内容,买报纸的大多是南张街的商户和来往的客商。这些人多半会和柳慧说几句,逗逗这个略显得“羞涩”的少年。

张春和丽质都过来时,客商们有些会打招呼,有些只是点点头。大家对两个人的出现已经习以为常了。

袁定国是在张春和丽质之前都站在报摊前了,几个月来,袁定国消瘦了很多,留了胡子。拿着报纸的他阴沉着脸,目光在字里行间扫视,冷峻得过分。

袁定国是认得柳慧的,不管柳慧做什么打扮,他对柳慧都有着刻骨铭心的印象。只是现在,他没有了恐惧,整个人就像隐伏将要爆发的火山。

张春看了沉浸在自己情绪里的袁定国一眼,手在伦敦时报面前停了一下,还是拿了一份申报。

“贼人火拼,七十二人弃尸”

四月二十七日,广州,黄兴领导的起义失败了,牺牲的人多半死在自己人手里。申报是用官方的角度描写了一场近乎荒唐的闹剧,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如此地壮烈,但是却也死得如此地窝囊。

张春只是扫了一眼,就折了起来。因为他早就知道了这样的结局。

袁定国阴沉的眼睛抬起来,看见张春,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叹了口气。把报纸放在了报摊上,走了。走得十分萧索,仿佛老了几十岁。

“来一份泰晤士报。”

一个娇小的声音传来。这是顾明和女儿顾玥来了。

五岁的顾玥迈着两条小短腿跑得飞快。小姑娘长得像父亲,脸型略长,有着一种英气。和她一起的小女孩就羞涩多了,虽然比顾玥要大,容貌也多了几分柔美,这是胡登平的二女儿胡丽君。

“每样报纸来一份。”胡丽君提出的是兰慧芳的要求。兰慧芳现在已经是农学院图书馆的馆长,卖报纸是为了丰富图书馆的资料,只是用自己的薪水似乎不太合适。张春决定问问徐振鹏有没有这份预算。

身穿军装的顾明跟在两个孩子的后面,身后是两个警卫。

顾明是所有人中唯一配了警卫的人。因为这位老兄基本上变成了文职人员,连平时的训练也取消了。

“买份申报吧,广州贼人火拼,七十二人遗尸。”这是柳慧的推销声。

顾明明知道柳慧看不见,还是冲柳慧笑了一下。

不过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只是顾明的脾气收敛了很多,把报纸一折,交给了警卫。

顾明看了一眼天空说:“这天气再下几天,湖区怕是要绝收。”

张春和顾明一起走在会学院的桥上。

“王家和李家为了保自己,居然掘开了河堤,周湖一代汪洋一片,好在那里除了湖匪,没有多少人。”

“湖匪也是人,湖区绝收,湖匪就算不死人,也会外出抢劫。这次李明毅怎么出此败招?”张春问道。

“掘开河堤不是刘英和李明毅的主意。”顾明看着在前面抱着报纸飞跑的两个小女孩。

“不是他们的主意,恐怕也是默许了。张晋福进剿的部队怎么样。”

“淹死了一些人,不过张晋福原本只是做个模样,所以损失不大。刘英派人送来了一封信。”顾明冷笑了一下。

“喔。”张春能猜得中心中写些什么所以也没问,而是问起了另外一件事情:“听说刘铁回来了,一起来的还有一些日本武士。”

顾明脸色更加冷:“刘铁为人直爽,不过他的夫人是日本皇族,带来的武师最近传来了不太好的消息,一些小股的湖匪被灭了,日本武士的杰作,没有活口。”

“刀伤怎样?”

“日本人用长刀和短刀,长刀断头,短刀切腹。”顾明没有说现场有多么惨烈,但是只这两句话就让张春皱起了眉头。

顾明接着说:“刘英在拖船埠开了一家医馆,日本人的医师,用的是中国医术,不过说是真正的张仲景伤寒论里的医术。”

“效果怎么样?”张春的眉头更紧了。

“不错。”顾明回答很简单,但是语气不太好。

停了一下,顾明说:“这位医师也是日本武士中最强的一个,柳川氏。有传言说自称东来达摩。”

“消息传到了什么地步?”张春有些紧张了。

“张燕她们已经动身了。”

张春语气也变冷了:“这是自寻死路。你看怎么和刘英修复关系?”

“刘英那边的态度现在还不清楚,刘英那边有渔薪武家兄弟,曾经是武举人。武家在湖匪中的威望极高。刘英不大可能为了外族而坏了大事。开医馆也是为了缓和敌意。”

张春笑了:“恐怕会事与愿违,我们还是准备一下。”

张燕几个人的出动,已经明令只能做情报任务,所以安全性不用担心。问题就在两湖武林是绝对忍不下这么狂妄的人,自己人都不行,何况是东洋人?

很快,张春就知道事情果然超出了控制范围,因为春丫赶过来说,梅氏到拖船埠去了。

第三十九章失败的教训

紫林,钵盂山,一座被改造的山峦,饱受环境组批评的山峦,密密麻麻的残垣断壁和堡垒昭示着战争的残酷。

两只军队的“残部”还在冒雨进行攻防。

被判定死亡的士兵们在山脚下三五成群地坐在雨中,连雨衣上的帽子都没带起来。绿色的迷彩服让他们每个人漆黑的脸显得几分诡异。抱在怀里的枪支长短不一,衣服上有被空包弹击中而染成的红色。这代表他们已经退出了战斗。

还在战斗的士兵们一起一伏地掩护、跃进、扔手雷,射击。双方都在做最后的努力。不过很快,他们也下来了。这些都是新兵,他们被老兵埋伏了。

老兵剩下的也不多,二十来个人。但是他们胜利了。

这是不公平的战斗。但是战争什么时候公平过?

他们用上了手雷。不过是训练雷,烟雾很大,实际威力要是被直接砸中,还是有些疼的。这是化工组的杰作。投掷的雷在中国很早就运用。威力不大是因为火药的限制。但是现在化工所的火药千变万化;精工所铸造出了爆炸后容易形成无数破片的手雷弹壳。这使地瓜形的手雷提前问世,用以弥补没有重武器而造成的火力不足。

“要是新的火箭弹出来,一定打得它们开花。”一个新兵很不服气地看着被压下来的同伴。

“听说快了。”另一个新兵说。

“是我们跑得不够快,被他们占据了地形。不然输的就是他们。”

“是不能用狙击枪,不然我。。。。。。”另一个显然是狙击手。他举起手中的重型狙击枪做了一个标准的姿势。

“是设定的问题,为什么他们有机枪,我们就不能用狙击枪。”

“因为我们没有机枪。我们的自动步枪也能狙击。我们还要躲避炮击。因为我们没有炮。也不是不合理。如果我们能够用半自动步枪能够打赢他们。嘿嘿。”第一个说话的新兵显然是个班长。

“张大人来了”。山坡下一个士兵一个士兵地传过话来。

“到哪里去了。”几个士兵就问。

“去队部了。”

“喊什么?”张明和张亮大吼了一声。似乎把雨水都震的四分五裂。

“你们这帮新兵蛋子,输了还不知道检讨。告诉你们,守,我们一样把你们打下来,因为你们从来不总结经验,你们要是真上了战场,你们已经是尸体了。滚起来,列队,列队。”

一百多个士兵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站成数排。泥浆在他们的脚下飞溅。

“今天来讲的是刚刚发生的广州起义,这是一次失败的战例。据可靠的情报,同盟会在1月开始准备,准备了四个月,输了。输了不丢人,但是犯的错误丢人。四月八日,黄兴的统筹部确定作战方针,是以十路大军攻打广州,可是同一天,有同盟会员单独枪杀广州将军,有会员运炸药被捕。为什么?只能说组织不够严密,军纪松懈。

此时要么马上起义,要么取消起义。但是同盟会内部争议不断,拖到了四月二十三日,还是决定起义。要知道此时敌人已经做好的防备措施。明知敌人有防备还强行攻击,这是一错。举事的也是新军,其中一百二十人是选锋队,人数和我们的差不多,攻击督署成功,撤退时遭遇广州水师,居然以为是自己人,不分敌情,放弃抵抗,致使部队重创。这是第二错。再其后遭遇己方巡防营新军,没有口令,没有标示物,又仓促开火,双方都死伤惨重。这是第三错。己方的有生力量损失殆尽,不败如何?整个起义过程就是一个笑话。”

张春将报纸拍在桌子上。

“一场战役组织的严密性,军纪的严肃性,这是一只军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不管是谁,犯了错误,就是覆灭一途,我们也是一样。不要以为我们不会犯这些错误,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经过真正大规模的战斗。是的,我们有长处,但是也有短处。我们和革命军不同,他们不需要守土,我们需要,这将使我们能够运动的空间大为减少。一只没有重武器,没有运动空间的军队要面临的困难,我们都会遇到。我将这个失败的战例告诉你们,就是要让你们从中吸取教训。你们好好拿去看看,如果是你们,会怎么做。”

张天几个围在一起仔细阅读。

“天啊,他们攻击前没有侦查,攻击时不放策应。没有进攻和撤退路线。难怪要死那么多人。”

“一个照面就死了这么多,他们有没有战斗队形。”

几个人小声讨论着。

周荣叹了口气:“战术是小事,十路大军变四路,最后只有一路在作战。胜利了我看也经受不住反扑。”

“不错,不过那是他们。我们这里注定只有一路。战术对我们重要一些。不管是朝廷,还是北洋,还是革命军,我们不惹他们,但是绝对不能不防备。你们训练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至于其它的事情,我会尽量为你们创造条件。但是我要求你们,保卫这块土地上的老百姓是你们的天职,当他们收到攻击时,谁都不能让你们放下武器,我也不能。消灭敌人就是你们的任务。无论条件多艰苦。”张春脸上带着少有的严峻。

屋子里的人全部都立正敬礼。

“你们是穷人的队伍,是老百姓的兵。你们要记住这一点。你们不是我的兵,哪怕有一天我死了,也不会改变这一点。除非你们背叛这个信仰。”

顾明的脸上阴沉,他觉得张春这是在交代后事。难道就是因为要找日本人的麻烦?

顾明在日本留学,虽然他知道日军是一只很厉害的军队。但是日本的武术界也是那么厉害?日本浪人擅长偷袭,不错,但是他们能够突破张燕,春丫和梅氏的堵截吗?顾明不认为有那只力量能够做得到。

几个人都出去了,周荣没有,他静静地看着张春。

“你是同盟会的会员。”张春认真地看着周荣。

“是。”周荣的眼睛里还是那么坚定。

“我知道同盟会派了很多人在新军里面。我这里也是新军,比其它的军队新得多。”

“是。”

“你现在知道,你带不走这些兵,这些兵属于这块土地,不属于任何人。”

“是。”

“你还准备留下来?”

“是。”

“为什么?”

“为了我的国家,它也不属于任何人,属于人民,没有人把人民当东西一样出卖。”

张春笑了:“我没有看错。不过我告诉你。此次的起义共进会没有参加,因为同盟会和共进会之间不是那么和谐。共进会也准备起义,很可能就在你身边,我准备响应。”

“为什么?”

“因为大清政府完了。但是我不准备攻打谁,除非他攻打我。”

“大清政府还没完,他们就在布局谁当总统?孙先生,黄先生,还是宋教仁先生?”

“是的。不一定是争当总统,可是权力分配确实一定的。但是我告诉你,他们当不了总统。”

“为什么,孙中山先生的声望如日中天。”

“如果我是军人,我选黄兴。”

周荣沉默了。好久才抬起头问:“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道理很简单,几年前,丽质就回答过了,现在依然有效。现在实力最强大的北洋,北洋也在给大清国送终。共进会,最终会向北洋妥协。同盟会也是。”

“北洋比同盟会还要乱。”

“所以那就是乱世的开始。清廷也不是没有支持者。”

周荣垂下了头。好久才抬起头。

“我们应该往南,拿下这片山区,然后再决定怎么走。”

张春点头,叹了口气:“可惜我时间不够,战乱一起,成千上万人会死。我舍不得,到时候这里会有很多难民。顶多在十月,战争就会来。再晚,冬天到了。过了冬天,有没有同盟会北洋也会掌握政府。可是现在老百姓正在遭受水灾,到了冬天会缺粮,过不了冬天,情况会怎么样,不用我来说。”

第四十章暗战(一)

这是张春第一次宣布所辖区域全面警戒。

因为张燕的消息已经传回来了。刘英最新的一次行动失败了,七个日本浪人被截杀,一个都没能活下来。参与的人除了梅氏,还有一些其它武林人士。

南张街,柳慧得知消息,已经从南张街乘船而上。

刘家榨,一艘小型军舰逆水而上,这艘军舰是汉口日本租界护送刘铁夫妇而来的,刘铁夫妇肯定在上面。刘铁的夫人称清子女王。这艘军舰可以肯定是得知浪人被截杀后才采取行动的。

因为涉及到了洋人,所以事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很难判断。

守备队的士兵消失在细雨之中,如幽灵一样。绿色迷彩服和伪装让这场行动并没有惊动太多的人,毕竟平时士兵们也是要这样训练的。只是他们这次携带的除了正常的弹药,还有带有加长消音器的步枪,班排长身上都带有望远镜。

士兵们接到了两个命令,在可能的情况下支援拖船埠的柳慧和梅氏,消灭潜入管辖区的可疑人物。两者都要做得消无声息,既要不惊扰老百姓,也要保存好自己。

狙击手成了行动的主力,其他人员主要执行侦查和保护狙击手的人物。

所以原本只有狙击手才配的消音器,现在每个人都配上了。除了效应器,弓弩和军刺也成了这次行动的必要装备。

张春手中,只有一支力量不在掌控之中,那就是梅氏和顾明暗中留下来的武林人士。这股力量很大程度上,只是盟友。他们在一般情况下因为相互不服气而形不成合力。

但是现在因为东洋人的狂妄而激怒了。

这次参加截杀的人不只是梅氏一个人就说明了这一点,张燕陆续传回来的消息是,这些人有死伤,不过因为武林人的傲气,并没有返回,也没有到利济医院救治。

张燕没有参加行动,因为她在第一时间想的是要把情况传回新苑,让张春有所准备。但是她们把单兵用的医疗包留给他们。这些人的想法很简单,武林人的事情,武林人自己解决。而梅氏决定是要彻底解决。

要知道,这些武林人士已经与其他人有所不同。不管是梅氏,还是春丫张燕,都接受了张春的作战思想。哪怕只是临时组织在一起,也变得更加隐秘,攻击彻底而果断。

这已经注定了这股东洋人势力会很快消失。

袁定国的情报系统也在高速运转,不停传回消息。

日本军舰在南河河口停了一下,有三个人换乘小船前往南张街。船上是刘铁夫妇和刘家的幺妹刘素贞。

刘铁夫妇以私人的名义找到了袁定国,要拜见张春。

而军舰直接开往拖船埠去了。船上有小田大使和三十多个日本兵。不过小田也是以私人名义拜访张晋福。

事件再悄悄地发生变化。

张春、丽质、顾明打着伞回到新苑,一路上,情报人员的情报不断传来,并把命令再传回一线的人员,一切还算顺畅。

原来,清子虽然是皇族,但已经主动取消了女王的称号。清子来华并没有太多陪同人员,只是家族知会了在汉口的日本租界。柳川氏确实是跟着清子来的,是清子的老师。由于柳川在日本武林的知名度,一些日本租借的浪人主动要求跟随柳川保护清子。

但是实际上,柳川对这些浪人并没有多少约束力。这些浪人听小田大使的。

也就是说,小田也许是看到了刘家的潜力,主动安排了一帮人来帮助刘家,想培养未来的亲日势力。因为小田利用特权让张晋福不敢对刘英轻举妄动。所以刘英对东洋人的态度**。

“看来刘英并不同意日本人的做法,这位清子女王似乎也要划开界限。”

顾明收了了雨伞,春芽和两个小家伙已经提前一步收拾好了园子里用来会客的凉亭并煮上了热茶。

既然刘铁以私人的名义前来,张春就让张燕亲自传话以私人的身份在新苑进行接待,没有惊动农学院和小学堂。并要求张燕亲自护送刘铁一行。

“关键是日本还没有能力单独在中国腹地采取什么动作,汉口主要还是英国和德国的势力范围,日本虽然取得了已故张之洞大人的信任,但是张之洞大人已经去世了。矛盾激化,可能会让日本租界举步维艰。”

春芽和丽质放下了凉亭四周的竹帘,不过只放下了一半,主要是遮挡雨水。

凉亭外,巨大的桃树和栗树的树冠,以及因为少了竹林的竞争而繁盛起来的藤萝让风不至于对凉亭有太大的影响,树干上寄生的兰草正在开花,空气中满是花香。

放下竹帘,加上煮茶的腾腾热气。让凉亭的温度略微有些升高。

园子里,草坪已经不是原来单纯的草坪,毕竟周边的物种总是要影响这里的。栗树上栖息了几十只白鹭,这些白鹭带回了一些树种,这些树种在草坪上发芽,种类繁多。有些已经有了一米多高。草坪上还生活着兔子、狐狸、一些獾类动物。

张春没有过多干扰这种缓慢的环境进化。

因为他已经认识到这种进化给自己带来的好处,甚至山上的竹林也被刻意地限制了范围。唯一的目的就是让物种更加多样化。当然这种进化还要符合丽质的审美观念,至少要错落有致,不显得杂乱。

女护卫队员传递消息显然躲开了已经离新苑不远的刘铁一行,带着斗笠,穿着蓑衣的她们轻盈第从树林里跑过来。

“柳川死了,是柳慧下的手,一招,一招致命。”这个女队员非常得意。

张春不动声色:“撤回来了没有。”

“没有,渡口让东洋人的军舰堵了,梅姨接着她往周湖方向去了。追的人有十多个,不过其中两个被远程狙杀了。我回来时日本兵正在查看尸体,拖船埠守备营的士兵也出动了,不过他们只是封锁了拖船埠镇。并没有追击。”

“有没有发现是我们狙杀。”

“看样子没有,连我们的人都没有听见枪声。梅姨那边没有枪支,连弓弩都没有。他们的暗器大不了那么远,而且那时她们正在撤退。当时人群非常混乱,有些人被踩伤了。柳川这个人医术不错,看病的人很多。”

张春点点头:“让队员们撤回来,保护刘铁一行人,守备队员执行原任务。尽量减少陌生人进入。但是如果没有把握,不要动手。”

“燕子姐已经安排了,袁先生也在做这件事。”

“南张街情况怎么样。”顾明皱着眉头摊开地图看了一眼。不过很快就收了起来,放进了凉亭桌子上的暗格里。他显然在评估从周湖返回来的难度。

“刘家有一些人赶到南张街,来了一艘客船,不过没有什么异动。汉口有些客商被惊动了,里面有革命党。不过袁先生拖住了他们。”

“刘铁他们知道柳川被杀吗?”

“目前不知道,刘家的人没有过河,也没有什么人接近她们。他们几个人也不会武功。”

顾明看着张春笑了:“这个刘铁是个人物。”

张春叹了口气,没说话。

刘铁当然是个人物,还是非常厉害的人物。可惜的是,他一腔报国之心,却被身份所累。张春一直不明白刘铁怎么会一而再地走向暗杀这条路,而不是回国组织军队帮助刘英,现在有些明白了。张春对这个清子女王感到好奇,这个牵绊了一个英雄脚步的女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但是不管清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敢于陪着刘铁独自赴会,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第四十一章暗战(二)

云龙镇,异常地安静,黄元平让巡警们挨家挨户地告知居民拖船埠湖匪作乱,要呆在家中,不要凑热闹,以免误伤。

拖船埠,除了命案,加上第一次有军舰和东洋士兵封锁了码头,已经混乱得像炸了锅一般。

周荣带着几个学生兵到了衙门,他们没有穿作训服,而是穿着新军灰色的军装,腰间带着改良版的勃朗宁手枪。

在衙门担任警卫的赵定刚一个排没有接到作战任务,而是被命令换上新军服装和用来用作“礼仪”汉阳式步枪。这种步枪外观上与汉阳造非常近似,可以进行训练单发狙击,精度不错。

衙门的士兵第一次整装出动,封锁了云龙镇这边的码头,让云龙镇的居民们老老实实听从巡警的劝告,各自回家。

周荣就和学生兵一起上了前往拖船埠的渡船。

他们整齐地冒雨站在最前面,防止东洋兵和对岸的守备军误击。

东洋军舰也观察到了这边的动静。穿着土黄色军服的东洋兵出来打着旗语,让码头上的士兵放行。

拖船埠码头,襄阳道守备营的军官和东洋兵在交涉。

东洋兵似乎做出了妥协,东洋兵正在和守备营士兵换岗。这些守备营士兵显然被命令不能在洋人面前丢脸,一个个挺胸凹肚,穿着雨衣和笠帽,队列也还算过得去。

码头上滞留的客商被放行,一个个逃命似的跑上岸去了。

岸上,开始的时候,因为柳慧刺杀柳川氏的时间很短,很多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