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柄大明(华东)-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马秀英也喜欢朱棣这个小孩,刚一生下来,就非常懂事。但是现在,并不是喜欢,就能做任何事情的,这选太子之事,乃是关系到国运的大事,绝对不能让皇上胡来。
现在皇上虽然还没有回心转意,但是,自己多说几次,总是可以的。
马秀英的意志很坚定,她知道,此时皇上有些冲动,等过段时间,再跟皇上提此事吧。
……
夜色深了。
李丽珍望着身边熟睡的婴儿,坐了起来。
白天的时候,一天躺着装样子,还真是难受,其实她也是一个坐不住的人。
“今日早朝的时候,皇上提议,要将朱棣立为太子。”身边,一个宫女小声说道。
“是吗?”李丽珍一听,顿时很高兴:“恩熙,我的皇子,就是太子了,以后,就是皇上了?”
“不是,虽然皇上这番提议,但是,所有的大臣,都是反对的,您没有发现,今日皇上来这里的时候,其实脸上是有一丝不满之意的?”青青说道。
白天的事,青青都知道了,但是这几日,白天的时候,很多妃子都来看李丽珍,所以,只能到了晚上,没有人了,再向李丽珍说这隐秘之事。
李丽珍本来还挺激动,真成了太子,那一切就都简单了,谁知,这事却让朝廷大臣都不同意。
李丽珍听到这里,刚刚的激动过去,又换上了正常的神情。
对于李丽珍来说,她现在,必须要将一切都考虑周到,不能有半点差错。
大臣们反对,是有道理的。
“对了,皇后呢?”李丽珍问道,如果皇后同意,那事情或许还有转机。
“皇后没有明说,不过,皇后向皇上提议,该给朱标找个师傅了。”青青说道。
皇后没明说,但是,这意思是很明确的了。
趁着年幼,将那两个皇子,统统做掉?想到这里,李丽珍眼里闪过一丝杀气。为了自己的这个皇子,她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本来后宫之中,就是看不见的争斗。
不过,她立刻又恢复了平常,要是只有一个,那杀掉还行,但是,两个就不行了,一个死了,是意外,要是两个都死了,那绝对有问题。
如果说唯一的优势,就是自己还在,而这两人的母妃,已经死了。还有很长的时间,可以让自己去布置。
李丽珍望着身边的这个孩子,为了这个孩子,她什么都愿意去做。
………
宽大的玻璃,外面,狂风肆虐,树枝在狂风中舞动着,寒气逼人。而房间里面,却是温暖如春。
隔着双层的玻璃,就是两重天。
虽然玻璃是种紧俏的物品,不止是富贵,还要有门路的人家,才能够搞到这种东西来撑门面,但是,对于这个地方来说,是要多少有多少。
因为,这里是大都地砖,那一切新鲜的东西,地砖,墙砖,马桶,水泥,玻璃,都是从这里卖出去的。
现在是冬季,还未出正月,各种建筑,都还没有开始动工,所以,除了下订单的人之外,就没有什么人了。
而这天气如此不好,现在,街道上没什么人,各个铺子,早都打烊了。
一名身材窈窕的女子,望着玻璃前面的那个矗立的人影,她对这个人,充满了依恋。
此时,这个人呆呆地,望着外面的树枝,若有所思,而背影,依旧那么高大,那么挺拔,只看着这个背影,女子就有些痴了。
“王爷,喝茶。”女子看了一看,将手里的茶碗递了上去。
陈风转过头来,看了一眼女子,说道:“秋香,这些活儿,让下人来干就行了。”
听到陈风这话,秋香摇了摇头:“王爷,秋香当初本来就是个丫鬟,还是这些活儿,做得最顺手。”
“那就是这大掌柜的差事,做得不顺心了?”陈风问了一句。
“不是,当然不是,秋香只是,只是怕做不好,有负王爷的提拔。”秋香听陈风这么一说,手一抖,差点将茶碗里的水抖了出来。
陈风只是在和秋香开玩笑而已,今日闲着无事,跑到这里来转悠转悠,其实也没有检查秋香工作的意思,秋香以前在薛婉瑜的手下,就干得非常好了,现在,又将这里做得非常好。
陈风只是顺口开了个玩笑,哪里知道秋香就这般地焦急。
看那茶碗要掉下来了,陈风飞快地伸过手去,将那茶碗扶住。
谁知,这一伸手,却摸到了一个滑腻柔软的物事上,正是秋香的一双手。
虽然秋香也是丫鬟,但是丫鬟和丫鬟是不同的,秋香曾经是敏敏的贴身丫鬟,后来又给薛婉瑜当下手,虽然是下人,却没有做过粗活儿,所以,一双手,也是灵巧精致,细腻柔滑。
陈风也是无意识地,这么一碰,秋香更是一慌,手一抖,茶碗就真的掉出了手心。
正惊讶间,却没有听到茶碗掉到地上的声音。
低头一看,只见陈王爷的一只脚,接住了那茶碗,连茶水都没有漏出来。
陈风弯腰,将茶碗端起来,刚刚的一幕,都是不经意间发生的,只是个意外。
只是用眼睛的余光扫了一眼,就看到了秋香的脸通红,知道是秋香也为刚刚的事尴尬,就没多说什么。
陈风重新将眼睛望向了外面,给秋香一个缓冲的时间,也奇怪,秋香这姑娘,什么时候这么害羞了?
秋香的心通通直跳的厉害,她还是头一次,被一名男子摸到了手,而且,还是她最喜欢的人,在激动之余,也有一阵欢喜。
揭开茶碗盖,扣了扣,陈风将茶碗,放到了嘴边。
“咚,咚,咚。”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一个脚步声。
第798章老鹰送信
顺着声音,陈风向外望去,看到刘狗儿走了进来。
“风哥,南面传来了消息。”刘狗儿手里拿着一个竹管,向陈风说道。
这里没有外人,都是自己人,而且,用这种方式传消息,有可能是紧急消息,所以,虽然陈风是在大都地砖的铺子里,刘狗儿还是把情报给送来了。
陈风拿着这竹管,端详了一下,火漆完好,陈风一边打开,一边问了一句:“是天上来的吧?”
凡是用竹管封装的,几乎都是天上的。
刘狗儿点了点头。
“是个大家伙?”陈风又问道。
刘狗儿又点了点头。
刘狗儿只点头,不说话,陈风倒有些好奇了,一抬头,就看到刘狗儿的手,似乎肿了一些。
“怎么,被那个带毛的畜生给啄的吗?”陈风看了一眼,就推测出了发生的事情。
听到陈风这么说,刘狗儿的脸上,露出悻悻的表情来:“哼,要不是那畜生是白普辛辛苦苦地养起来的,我非得宰了它,晚上炖汤喝。”
这话一出,陈风就不由得在心里暗笑。
这种大风的天气里,用信鸽来传递消息,不是什么好选择,所以,陈风一看到这竹管,就知道是天上来的,但是,信鸽在这种天气里,也是无力飞行的,只能是一种,白普训练的老鹰,看来是认路了,会送信了。
用老鹰,比信鸽丢失的危险要小得多,但是,这老鹰,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没信鸽那么温顺,刘狗儿肯定是解下了竹管之后,觉得好玩,就想要摸一下,结果,躲得慢了,被那老鹰给啄了一口。
幸亏刘狗儿皮糙肉厚,要是秋香这么嫩的小手,说不定会啄下一块儿肉来。
想到这里,陈风又向秋香扫了一眼,此时,秋香已经恢复了原本的神态,在一旁静静地呆着。
对于她来说,现在她只是陈王爷的一个下人而已。
陈风没有多想,此时,竹管已经被他打开,他从里面,抽出了信纸来。
这抽出来一看,上面什么字都没有,只是一张白纸。
看到这里,陈风就知道,信纸上的,肯定是机密的内容,所以,才用他发明的这种隐形墨水来写。
看到信纸上没内容,刘狗儿就知道怎么回事,不用陈风吩咐,就赶紧出去,打了一盆水来,在里面,加上特殊的东西。
陈风将信纸放进去,很快,字迹就显了出来。
看到这上面的字迹,陈风有些惊讶,看完了这内容,脸色却变得严峻起来。
碽妃早产了一个多月。
这早产,其实是正常出生,因为,得从李丽珍和自己一夜风雨算起。
而且,果然是个儿子。
这些,都有天机注定,那就肯定会如此,陈风对此,心里也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造化弄人,自己坐拥强大的武力,还得等那个该死的天意,得等着一个异域的女子的帮忙,自己这穿越,还真是悲催。
不过,陈风已经习惯了。
虽然如此,陈风也不会坐以待毙,那应天的情报机构,那韩娥,就是在帮助李丽珍的。
而这封信,也是韩娥来的。
韩娥只是陈述事实,陈风却能够知道,在这事实里面,浸透着韩娥的汗水,韩娥也是在忠实地执行着自己的使命。
先不想这些了。
让陈风感觉到头疼的,就是这个太子。
韩娥也提到了朝堂之事,在朝堂上,朱元璋提出来,要立朱棣为太子,但是,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
在朱标还在的情况下,要立朱棣,不合礼法,所以,群臣们的意见,几乎都是完全一致的。
而且,在之后,刘基还去找了马皇后,马秀英也是支持朱标当太子,而且,还给皇上提了建议,给朱标请了师傅。
这些,都是陈风无法阻止的,该发生的,还是按照历史上的顺序发生了。
立太子,这种事情,陈风真的是无法参与。
当初在元朝的时候,陈风也参与过关于立太子之事,知道这件事,是关系到整个国运的大事。
而且,朱元璋手下的那些人,满嘴的都是儒家经典,跟蒙古人还不同,蒙古人,为了争王位,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对于尊卑有序的思想,没什么认同,为了登上皇位,儿子把老子干掉的事情都敢想。
现在,汉人的天下,就不同了,陈风知道,在后世,朱元璋立了朱标当太子,而在朱标死后,朱元璋没有立老二,而是立了朱允文这个皇长孙来继承皇位,可以说,朱元璋对朱标是相当喜欢的。
而现在,因为朱标的老娘的问题,这朱标已经不怎么讨皇上喜欢了,但是,他毕竟是老大,除非把老大老二都干掉,让朱棣当老大,否则,这件事就不会成功。
干掉两个皇子,陈风也只能呵呵一笑,真好听的笑话。
所以,不管陈风是否愿意承认,这个太子的位置,朱标恐怕是坐定了。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应对这个情况。
朱标当了太子,那么朱棣,就只能是封王,朱元璋在后期,大肆地屠戮功臣,谁都不相信,就相信自己的儿子。
所以,他把自己的儿子,放到四方去,关键时刻,还是亲信可靠,要是有谁敢谋逆,当下就被平了。
立太子为天下本,用宗室以为天子屏藩。由自己的儿子们掌握军事大权,以之作为朝廷的支柱,既可不虞反侧,又可镇压一切异己力量,朱元璋打的是这样的算盘。
不过,这样却有另一个问题,其他人反,这些朱家的人会平叛,要是这些人反了,谁来平叛?历史上,朱允文就对这个问题很头大了。
朱元璋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或者说,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关键的问题是什么?不是太子这个虚的身分,而是兵权,谁把握住了兵权,谁就有发言权!
想到这里,陈风心中已经有了对策。
这件事,不是急事,毕竟,等到朱元璋死,还得等上几十年。
在这些年里,朱棣慢慢长大,同时,通过各方面施加的影响,让朱元璋决定分兵权给各个儿子,给他们封王。
这个时候,将朱棣封为燕王,到自己这里来,同时,手握一定的朝廷的兵权,这样,将朱棣培养为坚定的战士,以后再随时打回应天去,轻而易举。
陈风望着窗外,寒风,依旧在刮着,这贼老天,硬是给自己选择了这么一条路,不仅仅是自己要打仗,赶走鞑子,帮朱元璋打下了大明的天下,还要再给自己的儿子谋划,把老朱的天下再给夺回来。
陈风对自己的这个使命,也只能是无语了。
本来,在去接李丽珍之前,陈风就觉得,自己当这个北方的王爷,一方诸侯,也就算了,谁知现在,又给了他新的任务。
自己就是个苦命的人啊。
陈风想着。
“王爷,您怎么了?”就在这时,身边传来了一个柔和的声音。“秋香觉得,凡事不要多着急,有道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而王爷吉人天相,更是会遇事都顺利,请王爷看开些。”
秋香看到了王爷意兴索然,知道是为刚刚的事情发愁,以为王爷因为想不到对策而着急,所以这番说道。
吉人天相?陈风说道:“秋香,你信天吗?”
“当然了,王爷,秋香本来是跟着小姐的,后来,就到了员外郎府,服侍王爷,之后,又成了陈氏地砖的掌柜,直到现在,秋香一直都觉得,这就是老天对秋香的安排。”秋香说道。
心里一句火辣辣的话,这是老天要让秋香跟王爷在一起,秋香在心里憋着,还是没有敢说出来。
这个时代的人,都是信天的,陈风以前的时候不信,但是,被扔到了这里来,不信也得信了。
“秋香,我相信,很多时候,人的努力,更加重要,如果不是我自己的努力,那么,直到现在,依旧是扬州城里一个让人看低的私生子而已,怎么会成为如今的王爷。秋香,你若是自己不努力,恐怕,现在也只是个伺候人的丫鬟而已,又怎么会成为现在我的得力手下?”陈风说道。
陈风这番话,又像是在解释自己一样,的确啊,要是当时,没有自己的努力,怎么会又现在?没有去卖羊肉串,就不会遇到敏敏,也就不会又后续的事情。
但是,秋香听起来,又是另一番的意味。
王爷的一生,还真是波折起伏,当初,也只是那个扬州街头的小人物而已,这不由得让秋香心里,泛起了涟漪。
而且,王爷说了,自己现在,可是他的得力手下。
“王爷,秋香其实,一直都把自己当作了你的人,原来是,现在是,以后还是。”终于,秋香将自己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不过,说完这句话,王爷却没有了反应。
只见王爷的目光,还在望着窗外,这让秋香有种小小的失落,刚刚的话,可是自己鼓足了勇气,才说出来的啊。
陈风当然听到了,现在,陈风也只能装糊涂,他身边的女人太多了,陈风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女人,都是自己欠她们的,所以,陈风又怎么会好意思,再找更多的女子?
第799章北伐大计
碽妃进入皇宫,生下了朱棣,而宫里原来最耀武扬威的女人李淑妃,已经香消玉殒,因为立太子一事,而又闹得皇上和大臣之间生了芥蒂,这一切,都预示着至正三年,注定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年三月,朱元璋给驻守北边的陈王爷下圣旨,邀陈王爷到应天一聚。
接到了皇上的圣旨,陈王爷没有拖延,第二日,就在五百神机营的士兵的保护下,骑马南下,半个月后,到了应天。
奉先殿内,风尘仆仆的陈风,见到了朱元璋。
得到了太监的禀报,朱元璋从龙椅上下来,几乎是小跑着,到了门口,此时,陈风也刚刚进门。
“风弟,本来朕想到城门之外去接你,无奈国事太多,整日的奏折,批改不完,这一路过来,辛苦了。”朱元璋说道。
到城外去接自己?算了吧,历代皇上,都没有先例到城外去接人吧?陈风在心里想着,嘴上说道:“谢皇上隆恩,微臣叩见皇上。”
陈风说罢要跪拜,已经被朱元璋扶起:“风弟,你我兄弟二人,无须这番多礼。”
陈风这次来,并不知道朱元璋想要干什么,或者,是为了试探陈风的忠心?如果是在外的大将,有反意的话,根本就不会回来。
不过,陈风的忠心,日月可见,在接到了皇上的圣旨之后,星夜前来,而且,将自己随身嗲来的五百护卫留在了城外,自己只带了刘狗儿一个人,前来皇宫。
听到了陈风前来,朱元璋非常欣喜,一晃,两人都有一年未见了。
“皇上,本来在过年的时候,微臣就该回来的,只是,边疆军情紧急,随时都会爆发战争,所以,微臣不敢擅自离开,请皇上恕罪。”进了殿堂之内,陈风坐定,向龙椅上的朱元璋说道。
正月初一,百官朝贺,唯独少了陈王爷,这不免有些遗憾,只是,陈王爷为朝廷镇守边疆,当时边疆情况复杂,也无法返回,这无可厚非。
听到陈风这么说,朱元璋说道:“是啊,北方的鞑子,一直都是朕的心头之患,这次请风弟回来,就是要商议一下出兵北伐之事。”
听到朱元璋这么一说,陈风才明白,原来是为了这件事1
当初,陈风带领朱元璋的手下大将徐达等人,一路北进,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一直打到了大都,将鞑子皇帝妥欢帖木儿赶出了大都,奔走上都,中原百姓,皆为之欢喜。
但是,战争到此就告一段落了,中原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民生凋敝,百姓们生活困苦。大明的国力,已经无力再支持继续的战争了,也没有充足的武力来支持,由于徐达的冒进,导致了大明军队损失不少,因此,当时的战争,没有继续打下去。
现在,经过两年的修养生息,大明的国力,已经开始恢复,尤其是,新的骑兵部队,被训练了出来,朱元璋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鞑子在上都和大同虎视眈眈地望着中原,随时都会扑上来的。
所以,现在已经到了时候,彻底消灭鞑子!
虽然冬季的时候,土地干燥,不会由于降雨而变得道路泥泞不堪,非常适合骑兵作战。但是,大明的军队,相当一部分都是从南方招募来的,不适应北方的严寒,所以,朱元璋仔细考虑,没有在冬天的时候发动进攻,现在春暖花开,才找陈王爷来商议。而且,继续讨伐鞑子,大都的守军,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朱元璋这次请陈风来,就是当面讨论此事。
“北伐之战,将是关系我大明重要的一战,所以,我们必须严密筹划。”听到朱元璋这般说,陈风知道,想要再拖着,肯定是不行的。
不过,想要快刀斩乱麻,也没有那么简单,毕竟,蒙古人打不过,就会跑,跑到蒙古草原上去,己方就没辙了,然后,他们还会时不时地来骚扰一下,纵观古今历史,游牧民族都是喜欢这么干的。
“正是如此,所以,才请皇弟到应天来,朕就是想要听听你的意见,论打仗,整个大明,也找不出第二个比你还会打仗的人来。”朱元璋说道。
自己打仗第一?要是一般人,听到了肯定会心里乐得屁颠屁颠的,其实,陈风知道,朱元璋这么说,只是希望自己一同出兵而已。
大都是自己打下来的,那里几乎就是陈风的第二个封地了,而不论是上都,还是大同,想要打这两个地方,肯定都是从大都出发。
除了要陈风配合着供应粮草补给之物,最重要的,恐怕就是要陈风出兵了。
想要陈风出兵,可不是朱元璋圣旨一下,就可以的,朱元璋考虑得很多,比如,必须要跟陈风商议一下,获得陈风的足够的意见才行。
现在,听到了朱元璋这么说,陈风立刻说道:“微臣只是在前线领兵作战,掌握了些实战技巧而已,要是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那还是皇上的眼光最长远。”
陈风这么一说,朱元璋脸上一乐呵:“皇弟,你就不要夸朕了,朕知道你才是不败战神,关于我们的这次北进,你有什么想法?”
朱元璋问到陈风的意见,陈风也就毫无保留,其实,这段时间里,他也一直在想,该怎么样去打这仗。
现在,听到朱元璋一问,陈风说道:“现在,我们主要的敌人,分布在两方面,第一,就是上都的鞑子,这里住着包括鞑子伪皇帝妥欢帖木儿在内的鞑子的主要行政中枢,至于兵员,这两年鞑子虽然拼命地扩充军事实力,人数也不会超过十万,其中,真正有战斗力的,恐怕不会超过两万。”
“而在大同,是鞑子的皇太子与大将扩廓帖木儿所部。他们手下的军队,应该不会超过八万人。这个扩廓帖木儿,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三头六臂,非常能打仗,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取得过一些胜利,但是,那都是当时我红巾军才刚刚成立,没有经验,没有组织,连武器都缺乏。现在就不同了,我们兵精粮足,训练有素,再打仗,这扩廓不是我军的对手。”
陈风先分析了两股敌人,对于这两股敌人,陈风分析得非常到位,朱元璋一边听,一边点头。
“那么,依皇弟的看法,我们该如何进军?”朱元璋问道。
“我们如果只打击一处,那么,另外的一处,恐怕会前来支援,所以,我们必须要同时进行,要打,就将这两面的敌人,彻底地消灭干净。”陈风说道。
陈风这么一说,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其实,论到打仗,朱元璋也是行家,刚刚的话,虽然是他在问陈风,其实,朱元璋心里,也有了想法,正巧,还与陈风的不谋而合。
要打,就要同时进行,两面的敌人,一起干掉。
陈风当初留着不打,虽然真实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鸟尽弓藏,得留着对手。但是,对朱元璋的解释,也是他自己手里的武力还不够。
陈风的武力,只够解决一方面的敌人,现在,要打两方面,真的是不够的。
当然,既然皇上召陈风前来,那么,朝廷肯定是也要出动军队的。
“那以皇弟来看,这次我们北伐,需要出动多少军队?”朱元璋问道。
“鞑子是守城,我们是攻城,而攻城的一般情况,都是要数倍于敌军,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需要三十万以上的军队,才够用。”陈风说道。
三十万!听到这个数字,朱元璋眉头一皱,这个数字,对他来说,也够庞大的了。
当然,倾整个明朝的国力,军力,不用说三十万,就是四十万,五十万,朱元璋也能给凑出来。但是,这些人的给养,就能够将明朝给吃穷了,全国勒起裤腰带,干了两年,全得给糟蹋进去。
看到朱元璋的样子,陈风在心中好笑,当然,脸上依旧不动声色:“当然,这是正规的打法。”
陈风刚刚说的话,纯粹就是逗朱元璋玩的,陈风打仗,什么时候用过正规的打法?
其实,陈风那么说,郑重其事,其实,心里一点也没有把这件事当真,如果明朝的军队,真的集结三十万,那么,陈风有把握,不等出了居庸关,鞑子早就跑光了。
三十万明军,气势汹汹地杀上来,他们能守住城吗?还是到草原上去,那里才是他们的天下。
陈风没当真,朱元璋却当真了,因为,在朱元璋的计划里,真的这么想过,只是没敢想,自己该动用多少军队。
因此,听到了陈风后面的话,脸上一喜:“皇弟,早就知道你有绝招,把你的计划,说出来吧。”
“是。”陈风清了清嗓子,说道:“我们分成两路,一路在暗,一路在明,明的一路,气势汹汹,前去上都,而且,行动一定要快,要迅速,五日之内,就将上都给围个水泄不通。另一路在暗,悄悄地走小路,前去山西,那里地势险要,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合适的地点打伏击。”
陈风说到这里,朱元璋就明白陈风的意思了,引蛇出洞!围魏救赵?
“虽然都传言,鞑子皇帝和鞑子太子两人不合,各自拥兵自重。但是,鞑子皇帝毕竟还是伪元的皇帝,哪怕是装样子,扩廓帖木儿和鞑子太子,得从大同城里出来,前去上都相救,到时候,在半路上,我们就可以把他们干掉。我们不用攻城,又借助了伏击,就可以减少这次出动的军队。”陈风说道:“要是这般的话,我们出动十五万军队,就已经足够。”
第800章亲兄弟明算账
十五万军队,比刚刚的要求少了一半,这才算是在朱元璋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听到陈风的话,朱元璋的脸上,终于刚刚的愁容下去了,换成了笑脸。
十五万军队,你早说嘛,我们大明朝国力强盛,区区十五万军队,那还不是小菜一碟,朱元璋在心里想到。
不过,听到这里,朱元璋又想到,现在,既然是需要分两路攻击,那么,就要给陈风的军队分配任务了,总不能自己派出十五万军队,然后让陈风的军队,在大都里看热闹吧?
陈风的军队,主要任务,就是守卫边疆,参加边疆的战事,虽然他们一直都在和鞑子小股的部队打打停停,但是现在,这种大战,一定是要有他们参加的才行。
“这次北伐,将是我们的第二次北伐,也是意义最为重大的一次,这次,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朱元璋说道:“所以,朕决定,委任皇弟,为这次北伐的元帅。希望皇弟,不要辜负了朕的厚望。”
朱元璋没有说让陈风出兵,倒是先提出让陈风接过帅印,有陈风来亲自指挥,是朱元璋放心的,同时,有他亲自指挥,那大都的军队,总不能不出动吧?
听到朱元璋的话,陈风在心里,早就猜到了。
“启禀皇上,微臣何德何能,执掌帅印,举国之兵,交给微臣,微臣惶恐。”陈风说道。
一个要给,一个不敢接,怎么着也得推脱几次才行。
毕竟,将帅印交给了陈风,要是陈风像当初的赵匡胤那样,出去之后,立刻又杀了回来,黄袍加身怎么办?虽然现在这个可能性很小,但是,每一个接过兵马总元帅的位置的人,总得推脱一番。
“皇弟,你若不能,纵观整个天下,恐怕,就只有朕自己了,难道,你是要朕亲自上战场吗?”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这么一说,顿时,陈风也不推辞了:“既然如此,那微臣就再居一次高位,为皇上北伐,希望这次,可以一举消灭鞑子!”
看到陈风同意了,朱元璋脸上露出笑容:“这就对了,下面,我们就谋划一下出兵的细节,不知大都守军,能够出动几万?”
这才是最重点的,虽然朱元璋说得很自然,其实,陈风用眼角的余光,也可以看到此时朱元璋的脚,正在有规律地踱着地面,显示此时他的心里,还是有些焦急的。
“大都守军,除去正常的人手之外,还可以出动三万人。”陈风说道。
听到陈风这么说,朱元璋脸色显得有些难堪,才三万人,这么点?
当然不能多说,如果陈风说,自己能出动十万军队,那朱元璋就该每天晚上都失眠了。
陈风军队的规模,一直都没有扩大,直到现在,大都的守军,总数才四万人。当然,这四万人的战斗力,绝对是相当强悍的,就算是面对十万鞑子,也能从正面突破。兵不在多,而在精啊。
而且,现在陈风重点发展的,并不是骑兵,而是水军,在江南,陈风的水军,还在急剧地扩张着,战船不断地下水,能够适应海上航行的水手,也在不断地培养着,陈风的眼界,根本不是陆地上的这块小地方,而是广袤的大海,是整个世界。
“启禀皇上,大都守军,一共有四万人,保护皇宫,以及保护大都城,微臣觉得,有必要留下一万,当然,如果皇上觉得不够,可以再匀出五千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