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皇纪(殷扬)-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信陵君杀了晋鄙,强夺二十万魏军,这对于魏安釐王来说,那是天大的祸事,让他怒火三万丈,天天骂,却是天天生气,越骂越怒。
要知道,信陵君差点成了太子。后来养客自重,吹嘘出一片美名,让他名重天下。魏安釐王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早就想除掉他,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他好不容易逮住信陵君窃符这事,准备杀掉信陵君,然而,信陵君狗急跳墙,杀了晋鄙,强夺二十万魏军,这对魏安釐王来说,是天大的祸事。
信陵君暗藏雄心,二十万大军在手,那是如虎添翼。更要命的是,他不是打败了,他是打胜了。若信陵君挟战胜之威回国逼宫,这该怎么办?

第八十一章 合纵风云

就在魏安厘王怒火万丈之际,只见一个内侍急急忙忙进来,冲他禀报道:“禀君上,赵国上卿蔺相如、鲁仲连求见。”
“什么?蔺相如?鲁仲连?”魏安厘王刷的一下跳得老高,咬牙发齿,从牙缝里迸出一句话:“好啊!你们这些祸害,还有脸来见寡人?”
信陵君窃符,赵国是实际受益者,乍闻赵国上卿蔺相如求见,他能不怒吗?
至于鲁仲连,他与信陵君的交情极好,这事肯定有他的份,魏安厘王眼中厉芒暴射,大吼一声道:“叫他们滚进来!你告诉他们,是寡人要他们滚进来!”
作为国君,应当有“穆穆之威”,无论何事,都不能表露出来,应当埋在心里。更不能冲别国使臣如此说话,要蔺相如他们滚进来,那是何等无礼之事?
“君上,这不好吧。”内侍小心翼翼的提醒一句。
“有何不好?有何不好?他们敢夺二十万大军,他们做得出如此罪大恶极之事,就该给寡人滚进来。”信陵君窃符这事与蔺相如没关系,可是,魏安厘王盛怒之下,把这些罪过全算在蔺相如头上了。
内侍不敢再说话,只得去传令。
蔺相如和鲁仲连站在外面等候。
“上卿,你说魏王的怒火会有多大?”鲁仲连沉声问道。
“滔天之怒吧。”蔺相如平静的回答。
他们都是智者,深知二十万大军被夺谁都难以忍受,魏王的怒火很大这是必然。正是因为如此,为了让魏国出兵,赵国这才派出蔺相如这个智者,还要请鲁仲连前来相辅,要不然的话,合纵之事莫想谈。
正说间,只见内侍快步过来,犹豫了一下,大声道:“君上有令:你们滚进去!”
“滚?”蔺相如和鲁仲连一愣,张大了嘴巴,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以他二人的才智,都没有想到魏王的怒火是如此之大,竟然堂而皇之的要一国使臣滚进去,要不是他们亲耳听见,还真是不相信这是真的。
“你没有说错?”鲁仲连一脸的不信。
“君上要人们滚进去。”内侍重复一句。
“这太侮辱人了!”鲁仲连是“最后的纵横家”,名声在外,谁见了他都得礼敬,谁敢把一个“滚”字用在他身上?他是怒火上涌,脸色大变。
“千里驹,宴子使楚,可是见过狗洞的。魏王怒气正盛,不宜在这小节上计较。”蔺相如也是不爽,不过他是赵国大臣,当以让魏国合纵为宜,只得强忍着了。
宴子使楚,楚国要他钻狗洞,以此来侮辱宴子,这是天下皆知的事儿。他们今曰虽然很不爽,但比起宴子所遇之事好得太多了。
“走吧!走吧!”鲁仲连只得忍着不爽,与蔺相如一道,进入殿里。
“你们,好大的狗胆!你们还敢来见寡人?你们真以为寡人杀你们不得?”蔺相如二人还没有说话,只听魏安厘王如山炭火掉进裤裆烧了他的JJ似的,一蹦三尺高,手指着二人,就是一通大骂,口水乱溅,如同喷泉似的。
“来人,鼎镬侍候,把他们给寡人烹了。”魏安厘王不容二人说话,决心置他们于死地。
二十万大军丢了,那是何等的大事,要他不怒都不成。整个魏国,又有几个二十万?
杂役忙碌,就要架起鼎镬。
“这……”鲁仲连看在眼里,不知所措,不住转念头,却是找不出一个好办法来解眼前之围。
他是智者,一生所经历的大风大浪很多,就是未有如眼前者,一见之下就要杀他们,连分辩的机会都不给他们。
“大王若是杀了外臣,魏国就危也。”就在这时,只听蔺相如扯起嗓子大声道。
“不杀你,大魏也危矣!”魏安厘王针锋相对。
二十万大军被夺,信陵君打败秦军,在魏国的风头一时无两,他这魏王的风头远远比不了,他的王位还能保得几时?
杀不杀蔺相如,他的王位都不保了,也就是魏国危急了。
“大王若要杀外臣,请容外臣一言。”蔺相如一愣,忙道。
依他想来,魏安厘王一定会准允他的请求,然而,魏安厘王想也没有想,就喝道:“快杀了他!寡人不想听你乱嚼舌头。”
“看来是完了。我们这是自投罗网。”此时的魏安厘王都快失去理智了,要是杀了二人,谁能怎么着?鲁仲连很是绝望。
“大王所虑者,无非就是信陵君挟战胜之威回国逼宫,这事并非无解。”蔺相如也是急了,若是再担搁下去的话,他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
“嗯。此言当真?”魏安厘王右手一挥,阻止就要冲上去杀蔺相如二人的亲卫。
一双眼睛盯在蔺相如身上,精光暴射,若是蔺相如一个回答不好,一定是身首异处。
“外臣之言千真万确,绝不敢欺骗大王。”蔺相如忙道:“信陵君若要回国逼宫,必得大赵之力,若大赵不支持他,他又何能为?”
正是因为信陵君想要获得赵国的支持,这才不顾长平战后,邯郸危急,去了赵国。若是得到赵国的支持,他回国逼宫就是十拿九稳之事。若是赵国不支持他,他就没有力量回国逼宫,即使他打败了秦军也不能。
本来这事极为机密,不能说出来,更不能当着信陵君的知交好友鲁仲连说,可是处此之情若不说动魏安厘王,他们都要死,蔺相如不得不当众道破。
“呃。”魏安厘王嘴里发出一阵磨牙声,眼珠不住转动,道:“暂且饶过你们。”
“呼。”蔺相如和鲁仲连长舒一口气,总算逃过一劫了。
“你们是来游说寡人,要寡人参与合纵,是不是?”魏安厘王虽是饶过他们一命,却是不容他们说话,就拒绝了,道:“休想!”
拒绝得干脆利索,没有丝毫余地。
二十万大军被夺,这是大笑话,会让列国笑死。更别说,赵国是最大的受益者,要他再参与合纵,那是不可能的了。
“大王,若是魏国不参与合纵,一旦战胜,美名可全成了信陵君的了。”蔺相如倒是不慌不忙,侃侃而谈。
也是这理。若是魏安厘王拒绝合纵的话,一旦打胜了,信陵君就代表了魏国,美名全是他的了。信陵君再回魏国逼宫的话,成功的可能姓相当之大,魏安厘犹豫不决。
“大王,要想让信陵君没有美名,魏国就得参与合纵,大举参与。”蔺相如掉起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起来。
的的确确,要想分信陵君的美名,只有参与合纵。参与的程度越大,分走的美名就越大。
“寡人可以参与合纵,不过,齐国攻我大魏,占领大魏数十城,若你能为大魏讨回这些城池,寡人就能与合纵。”魏安厘王想了想,又把一个天大的难题交给蔺相如。
田单攻魏,是趁着魏国边境空虚,魏军在赵境的良机进行的,齐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不攻占了数十城。这些城池落在齐国手里,那就是羊入虎口,岂有再吐出来的理?
鲁仲连暗叹一声,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儿,除非魏国调集大军与齐国开战。
“大王静候佳音便是。”然而,出乎鲁仲连意外的是,蔺相如竟然一口应允。
“这……你……”鲁仲连很想问蔺相如是不是疯了,却见蔺相如冲他打眼色,到嘴边的话忙咽了回去。
“你真应了?”魏安厘王反倒有些不信了。
他深知要从齐国手里讨回土地城池是何等之难,不比登天容易。
“大王放心便是,蔺相如定不辱使命。”蔺相如信心十足。
“那寡人就等你的好消息了。什么时间佳音传到,寡人就发兵。”魏安厘王点点头。
“告辞。”蔺相如一拱手,转身就走。
鲁仲连施礼告退,忙追了上来。
二人来到无人之处,鲁仲连问道:“上卿,你真能讨回土地城池?”
“不能。”蔺相如摇头。
“那你还应允?这可是大事呀。若魏国不参与,合纵难成呢。”鲁仲连埋怨一句。
“不能全部讨回,讨回一部分还是可以的。”蔺相如却是信心满满,道:“以田单之明智,他断不会一点城池都不给。”
“不能全部讨回,只给一部分,魏王定然大怒,不会出兵呀。”鲁仲连想不明白了,一脸的疑惑。
“若魏王不出兵,美名全归了信陵君,他不能不虑。”蔺相如却是云淡风轻,道:“到时,大赵再全力支持信陵君回国举事,还能不成?为了不让大赵支持信陵君,魏王不敢不发兵。”
这话有理,鲁仲连点点头:“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再去讨要城池?”
“一来嘛,我们正好要去见田单,让齐国参与合纵。二来嘛,讨些城池回来,正好给魏王长长脸,让他有法向群臣交待。”蔺相如一副成竹在胸样儿。
若是能讨回一部分城池,魏国参与合纵的理由就更充分了,魏王也好向群臣交待,不至于群情汹汹,这考虑很周全。
蔺相如明智之士,富有远见,他之所以答应为魏王讨要城池,还有一个用意,那就是趁机结交魏国。
赵国既与魏王交好,又与信陵君交好,这是左右缝源,不管二人如何相斗,赵国都有好处。至于赵国到时支持谁,就要看谁给的价码更高了。
蔺相如真个是老歼巨猾!

第八十二章 秦王决断

咸阳,秦国王宫,上书房。
秦昭王身着王袍,头戴王冠,跪坐在矮几上,一脸凝重,正与范睢商议国事。
“丞相,接得山东消息,赵国裂土割地,派出使臣四处游说,大有起效,合纵之势渐成,这可如何是好?”秦昭王眉头拧得很紧,一脸的忧虑。
自从苏秦提出合纵之策,秦国就一直苦恼不堪。为了对付合纵,不得不重用张仪,张仪提出“联横”,与合纵针锋相对。
若是单独面对六国中的任何一个,秦国会压着打。若是同时面对三两个,秦国也无惧。可是,一旦同时面对六个,秦国就不得不好好掂量了。
如今得到的消息是,赵国裂土割地,结交山东之地,欲要合纵。收效非常之好,六国合纵之意渐明。
“臣所得消息,平原君已经说服了楚王,楚国参与合纵是必然。”范睢的眉头也拧紧了,成一个川字,道:“此次楚国合纵,意在为怀王报仇,必然是大举出兵,此事堪忧啊。”
“楚怀王?一个偏听偏信,没有主张的庸人罢了,死不足惜。”秦昭王一裂嘴角,极是不屑,一脸的讥嘲之色。
纵观战国时代的国君,有很多人不配为君,所作所为极为荒唐。但是,要找出一个比楚怀王更荒唐的国君,还真的很难很难。
他被张仪骗惨了,最后还被骗死了。张仪骗他的次数不少,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好几次,他次次信了。其中,更有一次,发誓要杀掉张仪,并发了国书到秦国,要秦国交出张仪。秦惠文王当然拒绝了,不过,张仪却是主张入楚。张仪说来就来了,楚怀王不仅没有杀张仪,还引为知己,对张仪的话尽信不疑。
造成这种结果的就是楚怀王太过荒唐,偏听偏信,不长脑子,他之死,只能怨他自己。
“君上,山东消息。”就在这时,长史桓兴快步进来,把羊皮纸递上。
秦昭王接过一瞧,叹息一声,道:“丞相,蔺相如说动了魏王,魏国合纵已成必然。眼下,蔺相如正与鲁仲连赶去齐国。田单攻魏,意在恢复旧土,蔺相如稍加游说,齐国合纵也就是必然了。”
拍拍额头,很是苦恼:“苏秦啊苏秦,你这匹夫,虽死数十载,仍是给大秦遗祸无穷。”
“剧辛伐赵,意在建功,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只要赵国再游说一番,给些好处,燕国也会参与合纵。”范睢的话更难令人忧虑,道:“至于韩国,受秦祸最烈,是巴不得合纵,这次合纵必成啊。更有可能,这次合纵联兵将会规模空前。”
“前些曰,丞相说撤兵,寡人不以为然,如今看来,丞相之谋可谓深远啊。”秦昭王极是不甘心,道:“难道真要退兵?大秦好不容易逮到灭赵的机会,难道就要这样错失?”
战国百年,秦国征战百年,好不容易打出一个不错的局面,可以灭掉赵国这个大敌,若是因为合纵而错失良机,谁能甘心?
可是,不甘心又能如何?
以秦国的实力,面对联合起来的六国,很难有胜算。莫要说胜算,能否自保都成问题,秦昭王不能不恼。
“保住实力,以图再举,方是上上之策。”范睢沉吟一阵,道:“纵观以往,六国数次联兵攻秦,兵临函谷关,闹腾得很厉害,不是给大秦击破,就是不了了之,从未对大秦有过重大损伤。只要函谷关在,大秦就不会有事。还请君上下旨,立时撤军,坚守函谷关。”
函谷关是秦国的东大门,极为重要。可以这样说,若没有函谷关,秦国很难统一中国。每次六国联兵,六国大军齐压函谷关,秦国坚守不出。时间一长,六国不得不撤军,虽然捞到了名声,却没有实际好处。
“这是万不得已之策啊。”秦昭王仰首向天,叹息一声。
他知道,范睢所言极为有理。若是六国联兵的话,以秦国的实力,很难打胜。一个不好,还会损兵折将,与其如此,不如退兵,等合纵之后再图他举。
纵观以往,六国合纵都是不能持久,只是闹腾上一阵子,不了了之。然后秦国再联横,更有不错的收获。
“既然如此,寡人就……”秦昭王很不愿,却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谁叫这次合纵声势浩大,六国联兵一定会很多。
“禀君上,王陵将军急报。”就在这时,只见桓兴快步而来,把一份军报递给秦昭王。
秦昭王接在手里,大是惊讶,嘴巴张了半天,愣是没说出话来。
“君上,可是军情不利?”范睢把秦昭王这副吃惊样儿看在眼里,预感到不妙,忙问道。
“不利?何来不利之说?”秦昭王好不容易反应过来,把军报递给范睢,抚着额头,道:“这个异人,他还真敢想,太敢想了,太敢想了。”
“异人公子?”范睢又是一通讶异,秦异人又要干什么了?
把军报一通打量,他的嘴巴张得老大,半天合不拢,一脸的震惊之色。
“咕咕!”范睢喉间发出一阵怪异的声响。
他胆识过人,等闲事不会放在心上,然而,秦异人所提之事太过惊人了,要他不震惊都不行。按照秦异人的设想,秦国要趁这机会把六国联军全部干掉,这是何等的惊人?
纵观以往,一遇到六国合纵,秦国不得不坚守。若有机会,再击溃六国联军,比如白起指挥的“伊阙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
反其道而行之,与六国大战一场,把六国联军全部干掉,这等事儿还没有过,谁能不惊?
“丞相以为异人之谋可行否?”秦昭王一双眼睛瞪得滚圆,死盯着范睢。
范睢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沉吟不语。
秦昭王知道,这是范睢在思考,不再说话,任由范睢思索。
过了好一阵,范睢眉头拧着,道:“君上,此事太大,臣难以决断,还是把武安君请来共议为是。”
“对对对!”范睢一语提醒了秦昭王,大声赞赏,道:“桓兴,去把白起传来。还有,让司马梗也来。”
秦异人的谋划太大太大,大得让明智的范睢都不敢轻易决断,是该召集白起和司马梗这些重臣商议。
桓兴应一声,忙去安排。
“我们先合计合计。”秦昭王冲范睢道:“若是异人之谋可行的话,大秦会得到什么?”
范睢把手中的军报晃晃,道:“异人公子已经把好处说得明白,若是大秦真能一举而全歼六国大军的话,十载内大秦无忧。大秦之军就可以大举东进,四处攻伐,占领大片的土地城池不在话下。”
“呵呵!”秦昭王笑得很是欢畅,道:“长平一战,大秦全歼了赵国五十万精锐,使得赵国精锐尽失,虚弱不堪。不过,韩、燕、齐、魏、楚五国无损,这令大秦很是忌惮,即使想要灭赵,总是得顾忌合纵。若是这一次大秦真能把六国联军全歼的话,六国当会一体虚弱,无力与大秦抗衡。到那时,只要寡人一声令下,大秦想打谁就打谁,想灭谁就灭谁。”
秦国虽然雄视天下,以一敌六,大战山东六国,越战越强。然而,让秦国顾忌的事儿也不少,合纵就是让秦国最为头疼的事了。要是没有合纵,秦国早就长驱直入,踏平赵国了。
要是这次真能把六国的有生力量歼灭掉的话,六国必然是全部虚弱不堪。到那时,秦国要打谁就打谁,想灭谁,谁也不敢说个不字。
这局面实在是太好了,这诱惑实在是太大了,秦昭王做梦都在想,一说起来,他就是欢喜难言,脸上尽是笑容,笑容堆了一层又一层,跟笑弥勒似的。
“谋划非常好,紧要处就在于,大秦能否有实力全歼六国联军。”范睢右手紧握成拳,太过用力,手背发青了,道:“这事就得听听武安君的高见再作决断。”
白起是旷世名将,是秦国的支柱,他的看法可以左右秦国的决策。尤是在这种没有先例的大谋划,更得听听白起的意见。
“没错。这事还得等白起到了再说。”秦昭王眼中精光闪烁,不住朝门口瞄着,他是盼望白起快点到来。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只见司马梗大步流星似的赶到,冲秦昭王见礼,道:“臣见过君上。”
“来得正好。”秦昭王把军报递给司马梗道:“你先看看。容白起到了,我们再议议。”
司马梗把军报接在手里,展开一瞧,手一颤,军报直朝地上掉去,好在他反应够快,手一伸,忙抓住。
“天啊!异人公子真敢想!太敢想了!他是不是……”司马梗就是一连串的惊叹,差点说秦异人是不是得了失心病,如此疯狂的想法也能想得出来。
好在他反应够快,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了。
尽管如此,秦昭王也知道他的意思,点头道:“要是这谋划可行的话,那他就是才情非凡。若是不行的话,他真的疯了,只有疯子才有如此疯狂的想法。”
秦异人的谋划很好,关键在于秦国有没有实力实现。若是能够实现的话,那就是良谋;若是无力实现,那就是疯子的疯狂想法。
“这事臣也不知,得听听武安君的高见。”司马梗做了数十年的国尉,对秦军的实力很是了解,却是不敢下结论。

第八十三章 白起的赞许

秦昭王一双眼睛不住朝殿门口瞄着。
秦异人谋划的好处显而易见,却太过惊人,让他无法决断,他是巴不得白起这个最为信任的将军立时到来,好让他问个明白。
当白起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时,秦昭王眼睛一亮,脸上泛着喜色。白起到来,他就可以好好问问白起,秦异人的谋划可行不可行了。
然而,下一刻,他的脸色就是一黯,微微摇头。因为白起半躺斗靠在一张软榻上,被几个身材健壮的铁鹰锐士抬进来。
秦昭王不仅仅想要向白起咨询秦异人的谋划可不可行,他还想要白起率兵出征,大战山东六国。瞧这情形,白起的病情未见起色,他的希望破灭,一颗心直往下沉。
白起的脸色极为不好,没有血色,一脸的苍白,如同在土里埋过似的。呼吸有些急促,不断喘息。
范睢和司马梗看在眼里,一脸的黯然。他们和秦昭王打着一样的心思,若秦异人的谋划可行的话,应当由白起率军出战,秦国的胜算才会更大。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不信任王陵,而是因为白起的光芒太盛,创造了太多的奇迹,极得他们的信任,每当遇到重大的军事行动,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白起。
“臣白起见过君上。”白起抱拳见礼,说话有些结巴,不太利索。
更要命的是,白起的话语不再象往昔那般刚劲有力,而是有些软绵绵,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儿。
“武安君的病情很重呀。”范睢和司马梗在心里叹息。眼下,正是秦国的多事之秋,邯郸之战不利,太需要白起力挽狂澜了,他却是病得如此沉重,谁能不惋惜?
“白起,你的病情如何?可有起色?”尽管秦昭王已经知道白起的病情极为不好,仍是抱着一线希望。
“禀君上,未再沉重。”白起不太利索的回答。
“哎。”秦昭王轻叹一声,道:“白起,你的病情如此之沉重,按理说寡人不应当打扰你养病,然寡人有一事难决,还要听听你的高见。”
司马梗把手中的军报递给白起,道:“武安君,你瞧瞧这个。”
白起伸出右手,一双手不再是那般刚劲有力,而是有些发抖,颤抖着接过,打量起来。
“嗯。”白起鼻孔里发出重重的鼻音,甚是有力,比起他说话的声音有力得多了。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白起一双眼睛猛的瞪圆了,半躺半靠的身子竟然一用力坐了起来。
白起一脸的惊讶,把军报再三打量,一双眼中精光暴射,如剑的眉头紧拧着,沉吟不语。
秦昭王、范睢、司马梗三人很想询问白起这谋划究竟行不行?然而,三人又不得不强抑着自己急切的心情,让白起思索。
殿里寂静异常,就是针落亦可闻。
“好!好!好!”突然间,白起眉头一轩,如同出鞘的利剑,眼中精光暴射,大声赞好。
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以秦昭王、范睢和司马梗三人对白起的了解,这太少见了,他们大是惊讶。
白起的军事才干很杰出,是旷世名将,让人信服。同样的,他的眼界非常之高,等闲难得有人入得了他的法眼,要让他赞一声好何等之难?可以说,他一声称赞赛过万金。
一口气连赞三个“好”字,这在白起一生中太少见了,非常非常少见,秦昭王他们能不惊讶吗?
“白起,你以为这谋划可行?”秦昭王猛的站起来,一双眼中精光暴射,打量着白起,一脸的期盼,期盼白起的肯定。
不仅秦昭王急不可耐,就是范睢和司马梗亦是如此,二人的眼睛瞪得滚圆,死盯着白起,生怕错过一点细节。
“这谋划非常之好,深得兵家要诣!”白起赞不绝口。
这句话的评价非常之高,在白起一生中,如此评价很少见了,这又让秦昭王、范睢和司马梗又是好一通惊讶。
“当真?”秦昭王一脸的喜色。
这是秦异人的谋划,若真如白起赞扬的那般好,他这个当爷爷的能不欢喜吗?
“君上,异人公子此谋虽然太过惊人,却的的确确是良谋,臣佩服。”白起的回答比起秦昭王期待的回答还要好。
若能得到白起一字之褒,秦昭王就会欢喜无已,白起竟然用了“佩服”二字,这比打了一个大胜仗更能让秦昭王欢喜的了。只见秦昭王红光满面,一脸的喜悦,右手轻摆,笑呵呵的道:“白起你过誉了,异人只是有点小聪明,一点点小聪明罢了。”
瞧他这副屁眼儿都是欢喜劲头的样儿,秦异人哪里是“一点点小聪明”,纯粹就是聪明绝顶嘛。
“异人公子这谋划,一旦成功,对大秦的好处显而易见。”白起开始剖析,道:“自从苏秦倡合纵之策以来,大秦无时无刻不在顾忌合纵,就未有迎头痛击之壮举,异人公子开了先河!了得!了得!”
赞叹一阵,接着道:“若是全歼了六国联军的话,六国将会一体虚弱,十载内无法威胁大秦。到那时,大秦锐士大举东出,席卷山东,必会攻占大片大片的土地城池,不说取天下,也不说取半壁江山,至少打下三成中的一成土地城池不是问题。”
秦异人的谋划若是实现,山东六国将会一体虚弱,正是秦军大举东出的良机。十载征战,秦国不说扫灭山东六国,也不说打下半壁河山,打下三分之一的江山不是问题了。
只要这三分之一的江山落入秦国手里的话,秦国就更加强大,山东六国就更加弱小,秦国得天下就是必然了。
“寡人亦是如此想。”秦昭王重重点头,道:“可是,大秦锐士的牙齿够利吗?能不能全歼六国联军呢?”
再好的谋划也需要实力来实现,若是没有实力实现,秦异人的谋划只能是异想天开。
“是呀。”范睢附和道:“此事范睢无法决断,还请武安君赐教。”
涉及到军事问题,白起的话就是最好的权威了,谁也不能否认此点。
“赐教不敢,白起只是有一点愚见。”白起剖析道:“以大秦锐士之战力,若说要一次把六国联军全部歼灭掉,不太可能。不过,若是逐各击破的话,不会有问题,异人公子已经是智珠在握了。”
“逐各击破”这一计策,要到秦始皇时期才会大放异采,秦异人提出,在当时来说可以说是一条惊世长策。
六国联军若是集中在一起,抱成一团,即使秦军再善战,也不可能一次姓全歼。若是不让六国联军集中在一起的话,以秦军的战力,完全可以一一全歼。
“白起,这事可得想好了。”秦昭王眉头紧拧着,道:“六国联兵,少则四十余万,多则六七十万,声势浩大,即使大秦锐士再善战,也不能一次全歼。长平之战,赵国五十万大军,大秦倾国出兵,历时三载,你利用上党地利,方才全歼了赵军,此事得再三思谋。”
这事太过重大,秦昭王很不放心,提醒一句。
“君上有所不知,六国联兵与长平之战大为不同。”白起详加解释,道:“长平之战,全是赵国劲卒,赵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军纪森严,号令严明,战力极强,虽不如大秦锐士,却相差不大。”
赵国劲卒与魏武卒、齐国技击之士、秦国锐士,合称“战国四大劲旅”。这四支军队,是战国时代最富传奇色彩,最具战力的军队,每一支都创造了不朽的传奇与神话,流传千古。
魏武卒,是由吴起训练的劲旅。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就是靠着这支劲旅,横扫天下,令天下闻风丧胆,秦国差点被这支劲旅灭了。
齐国技击之士是由孙膑训练的,善长单兵作战。孙膑正是利用齐国技击之士的这一优点,在马陵、桂陵设伏,打败了庞涓率领的魏武卒。
秦国锐士的神话就更多了,不需要说的,那是一支无敌大军,横扫六国,统一中国,关山飞度,南收百越,北破匈奴,创造了不朽的传奇与神话。
赵国劲卒,是因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国策而诞生,赵武灵率领这支军队在河套之地大破匈奴,打得匈奴损失惨重。这支军队战力强悍,可与秦国锐士叫板,若不是长平大战失败,他们还将再创辉煌。
“而六国联兵则不一样,六国之军训练不一,装备不一,号令不一,难以协调,就算六七十万,其战力也不能与赵国五十万大军相比。”白起的眼光很是独到,一语切中要害,道:“更重要的是,六国联兵,历来只以出兵最多之国担任纵约长。而这纵约长只图名利,不会用兵,不善战阵之道,岂能不败?”
六国联军看上去声势浩大,来势汹汹,然而,一国之军有一国的打法,他们的训练、装备、号令都不一样,完全不能与赵国劲卒相提并论。
更要命的是,历来的纵约长都是浮夸之辈,不善用兵,不善战阵之道,这是六国失败的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