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皇纪(殷扬)-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诺!”铁鹰锐士领命而去。
群臣暗想,冯亭长的什么样儿呢?如此一个大歼人,必然生就一副歼相,尖耳猴腮吧?
当冯出现在门口时,他们大为震惊。冯亭高大威猛,雄赳赳一丈夫,一双眼睛特别明亮,顾盼自雄。更难得的是,他昂首阔步而来,仿佛这不是进入虎狼秦国的朝堂,而是在他家后花园散步似的。
他是长平大战的罪魁祸首,秦昭王把他从韩国拘到咸阳,其用意不需要说的了,一定是要杀他泄恨。他明知此去凶多吉少,却是丝毫不惧,神态自若,这份气度让人服气。
“好!”群臣虽是痛恨他,却是在心里暗赞一声好。
在铁鹰锐士的看押下,冯亭大步而来,一双明亮的眼睛把朝堂一扫,微微点头。
他身着重枷,手上缠着铁链,脚戴脚镣,行走间,铁链发出清脆的金属撞击声。
“冯亭见过秦王。”冯亭冲秦昭王微一躬手,神态自若道:“带罪之身,身着重枷铁链,行动不便,不能全礼,请秦王见谅。”
“砰!”秦昭王右手重重砸在短案上,雪白的眉毛一立,如同出鞘的利剑,大喝一声:“大胆冯亭,你可知罪?”
吼声如同雷霆,很是骇人,震人耳膜,上位者的霸气透体而出,充塞在朝堂上,群臣忙低下头颅。
“敢问秦王,欲问冯亭何罪?”冯亭不卑不亢的反问一句。
“冯亭,你听好了。”秦昭王眼睛一翻,精光暴射,如同天剑般刺来:“你违背韩王之命,把上党之地献于赵国,引发长平大战,大秦锐士枉死数十万,你罪莫大焉。自孝公以降,大秦从未有一战而物故如此之多锐士之事,你百死莫赎。”
自从商鞅变法后,秦国由弱变强,大战山东六国,战无不胜,攻无克,就没有一场大战如长平大战这般,死伤数十万锐士,这让秦人痛心疾首。
仅凭这一点,就足以把冯亭杀上十回八回,群臣大是赞成这话,喝道:“冯亭,你死有余辜!”
“不仅要杀你,还要杀你满门!不若此,不足以平老秦人之愤。”
长平大战,秦国虽胜,也是惨胜。府库消耗一空不说,秦军锐士死伤近半。在这一战中,秦国共计出动五十八万大军,近半的伤亡,就是近三十万,那是何等让人震惊的数字。
群臣眼球充血,恨意如同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要是目光可以杀人的话,冯亭被杀死的次数不知几多。
“秦王此言差矣!”就在群臣的愤怒中,只听冯亭缓缓开口,为自己辩解道:“冯亭身为韩臣,自当为韩谋。为韩计,挑起秦赵大决,从中渔利,获得求存之道,方是正理。”
这番话说得理直气壮,掷地有声。
“大胆!”秦昭王猛的站起,目光如刀似剑,停留在冯亭身上,冷笑道:“你狼子野心,祸害大秦,死有余辜。来啊,鼎镬侍候。冯亭,寡人心意已决,要烹了你。”
“哈哈!”秦昭王的话恨意十足,足以吓破人的胆,然而,冯亭却是大笑,道:“秦王呀秦王,你就不怕成为天下笑?”
“笑话?寡人要处死你,谁敢笑?谁笑,寡人就派兵灭了谁。”秦昭王的话蛮不讲理,却是充满霸气。
“商君非秦人,为秦谋,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张仪本魏人,为秦谋,联横破合纵,使秦无往而不利;应侯本魏人,为秦谋,远交近攻长策震宇内,让天人慨叹。”冯亭笑得更加欢了,道:“冯亭虽非韩人,却仕于韩,为韩臣,必要忠心为韩,不敢循私。若秦王烹了冯亭,必为天下笑,笑秦王用山东之士却烹了冯亭。”
转过身,大步朝殿外而去,笑道:“鼎镬好了没?油要多些,火要猛。”
瞧他那样儿,仿佛他活得不耐烦了,急欲寻死似的。
“多倒油,火猛些,烹了他。”秦昭王右手一挥,大喝一声。
铁鹰锐士领命,倒油的倒油,升火的升火,不一会儿功夫,青铜釜中就传出“滋滋”声。
“扔进去!”秦昭王沉喝一声。
“诺!”铁鹰锐士领命,抓住冯亭双手。
“放开。”冯亭冷喝一声。
“冯亭,你可是怕了?若你惧了,你向寡人求饶,寡人兴许会饶你一命。”秦昭王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了。
“秦王,冯亭求你了……”冯亭马上就道。
“你服软了,就这点儿胆气。”秦昭王大是受用。让冯亭这个罪魁祸首在临死前求饶,真是让人享受。
“……秦王你就烹了我吧,求你了!”然而,冯亭的回答让秦昭王大是意料,笑容僵在脸上。
“我有手有脚,我自己会走。”冯亭甩开铁鹰锐士,自己朝青铜釜走去。
来到青铜釜前,冯亭冲秦昭王一昂首,颇为轻蔑,就要跳进青铜釜里。
“哈哈!”就在这时,只见秦昭王仰首向天,大笑不已。
一边笑,还一边击掌,赞叹不已:“冯亭果然真豪杰,好胆色!好胆色!惜乎哉,如此大才,却不为秦用!”
眼中精光暴射,尽是欣赏之意。
第二十七章 匈奴
冯亭惨死在即,秦国群臣大为欢喜,谁也想不到的是,在这紧要关头,秦昭王竟然大笑。他不仅在笑,还笑得很是舒畅,浑身都散发着欢喜劲头,更是大加赞赏,对冯亭的风骨为人赞不绝口。
“这……”群臣不由发愣了,不明秦昭王的用意。
“且慢。”冯亭右脚抬起,即将跳入青铜釜,秦昭王忙阻止。
“秦王,你有何事?”冯亭也是惊奇,一双明亮的眼睛直视着秦昭王。
“先生有所不知,此番作为,不过是试探先生胆色罢了,非要烹先生。”秦昭王快步过来,执着冯亭的手,把他拉开。
“试探我?”冯亭好一阵讶异,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他是长平大战的罪魁祸首,让秦国仓促发起决战,枉死很多秦军锐士,枉费很多钱粮,秦昭王杀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秦昭王却告诉他,并不是要杀他,只是在试探他,尽管他很明智,能洞悉秦昭王图谋上党的意图,也是糊涂了。
“来啊,先为先生解却重枷链锁,再与先生详说。”秦昭王催促。
铁鹰锐士小跑着过来,取出钥匙,就要为冯亭解开枷锁。
“寡人来!”秦昭王一把夺过钥匙,亲手为冯亭解开枷锁。
“秦王,你这是……”秦昭王是第一大战国秦国的国君,高高在上,威慑天下数十年,山东六国谈之色变,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亲手为自己解开枷锁,这让冯亭诧异万分。
秦昭王把枷锁扔掉,执着冯亭的手,回到殿内,吩咐内侍为冯亭摆座。
“先生,请!”秦昭王亲手扶着冯亭坐下,冯亭又是好一通惊讶。
秦昭王回到宝座前,并没有坐下去,而是站着,如同出鞘的利剑一般,扫视群臣,大声道:“你们以为寡人拘冯先生入咸阳,就是为了泄恨,是吧?好啊,你们真是会想,把寡人想得如此鸡肠鼠肚,容不得冯先生。”
他一句话就把群臣给说懵了,一脸的难解。
不杀冯亭,还把他拘来?不仅把冯亭冯来,还把他的家人也拘来,这是为何?
冯亭也是懵了,睁大眼睛,打量着秦昭王,盼他说出来。
“你们摸着胸口问问,寡人当秦王数十载,可曾杀过人才?可曾杀过一个人才?”秦昭王高昂着头颅,挺起胸膛,极是自豪,道:“没有!一个也没有!杀人才,那是山东那些无道昏君才干得出来的事儿,寡人不会做,也不屑做!”
这是大实话,后世把秦国骂得体无完肤,秦国更因此而背上“暴秦”的骂名,然而,秦国却不杀人才。不仅不杀,反而大力招揽,在山东有才无处申的人才纷纷前往秦国。久而久之,秦国的官员三四成来自山东,吏员更是高达六七成,这是何等的惊人。
商鞅、张仪、范睢,还有未来的尉缭、李斯,这些盘盘大才,在山东无用武之地,到了秦国,就被重用,位极人臣。
朝堂上很多大臣就是来自山东,听了这话,重重点头。不少人打量着范睢,他就是最好的典型,差点被魏齐害死,受尽了折磨,却做了秦国丞相,造化真是奇妙。
“寡人早有预料,秦赵两强必有一场生死大战。寡人要让秦国在这场大战中更有加利,必先夺得整个上党之地。要夺整个上党之地,必先取韩上党,才能一举攻占赵上党。”秦昭王开始解释,道:“寡人此谋瞒过天下人,唯没有瞒过冯先生,他洞悉了寡人之谋,果断的把韩上党献于赵国,引发长平大战。虽然大秦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寡人对冯先生却是极为赞赏。”
秦昭王谋夺韩国上党只不过是为夺取整个上党打伏笔,这才刚一动手,就被冯亭看破了,并且把秦国拖入了长平大战。冯亭这份洞察力,非同小可,着实了得。
“嗯!”群臣对冯亭的恨意不轻,却不得不承认此点。
“寡人命人拘先生入咸阳,非为治罪矣,实为要用先生矣。”秦昭王踱到冯亭面前,打量着冯亭,笑道:“先生可愿为寡人守上党之地?”
“上党?”一片惊呼声响起,出自范睢、白起和群臣之口。
“上党?”冯亭的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难以置信,好象火烧了屁股一般,一蹦而起。
长平大战就是因为争夺上党之地而爆发的,冯亭就是韩上党的太守,就是他一手促成了长平大战。而秦昭王不仅要用冯亭,还要让他守上党,这是重用啊。
谁也想不到,秦昭王竟然如此处置,就是明智如范睢也是震惊无已。
“君上!”冯亭眼泪如同断线的珍珠般洒落,跪在秦昭王面前,指天发誓道:“冯亭愿为上党守!冯亭愿为君上死不旋踵!”
秦昭王重用冯亭守上党之地,这得多大的气魄?得多大的气度?冯亭是感恩戴德。
“冯先生请起!”秦昭王把冯亭扶起来。
“秦王如此气度,如此气魄,能不一天下乎?”冯亭慨叹。
“说得好!”秦昭王大为受用,道:“周天子无道,天下大乱数百载,不能一统,生灵涂炭。大秦政治清明,国人安居乐业,带甲百万,志吞四海!”
七大战国都有一统之心,山东六国不过是幻想罢了,敢于说出口,并且付诸行动的,唯秦国有这份胆略与底气!
邯郸,宋氏斗兽场,是一家大型斗兽场。
秦异人带着孟昭、马盖、范通和鲁句践进入其中,立时发觉不对劲。
“公子,不对劲。”孟昭很是敏锐,一双眼睛瞪得滚圆,四处打量。
秦异人一扫视,只见这里的人个个气愤不已,脸色铁青,眼中如欲喷出火来,好象有人挖了他们祖坟似的。
“这位仁兄,发生何事了?”秦异人冲身旁的人问道。
“还能有何事?我们丢脸了呗,大赵的脸丢光了!华夏的脸丢光了!”这人气愤莫铭,来了一通气愤之言。
“你莫光怨,说事啊。”秦异人提醒一句。
“事事事,你就知道说事,你可知这事有多丢脸么?我羞于启齿啊。”这人更加气恼了,右手抬起,狠狠扇了自己几个耳光,啪啪直响,用力不轻。
看得出,他真的是羞于启齿,几度欲言又止。最后一咬牙,道:“匈奴扫了大赵的颜面,踩了华夏的脸面!”
战国时代就是华夷共处的时代,在邯郸出现匈奴部落首领并不稀奇。
“匈奴?”秦异人眼中精光暴射。
第二十八章 虎狼之威
匈奴,两千多年后,仍为人熟知的种族,以其强横著称。在汉初,冒顿在平城围汉高祖刘邦,要不是中了陈平的计,冒顿差点活捉了刘邦。刘邦死后,冒顿又给高后吕雉写了一封调戏信,在信中公然声称要与吕后睡觉,汉朝视为奇耻大辱。直到汉武帝,重用卫青霍去病这些名将,方才把匈奴击破,最后这个种族都消亡了,只存在于历史中。
在战国时期,匈奴依然是北方的巨大威胁,曾经数度南下,意图占有河套之地,都被华夏击败。
乍闻匈奴,秦异人着实惊讶。因为此时的匈奴虽然是北方的巨大威胁,其威胁远未达到汉初那般大,匈奴怎么又让赵国人丢脸了?怎么让华夏丢脸了呢?
在秦异人的催问下,这人说出一番情由。
原来是匈奴一个中型部落的首领率领一批匈奴武士,前来斗兽场挑战。赵国武风极盛,自然是应战,结果却是很可悲,这家斗兽场的奴隶皆不是匈奴武士对手,被斩杀了不少。
如此恶气,这家斗兽场岂能忍受?立时向别的斗兽场求援,别的斗兽场立时派出身手了得的奴隶前来,结果一样悲惨,仍是被匈奴斩杀了。
匈奴太气人了,斩杀了奴隶不说,还趾高气扬的宣称,他们就在这里等着挑战,若有人能打败他们的武士,可得千金。
这是赤裸裸的踩赵国的脸,践踏华夏的尊严,赵国人岂能忍受?不少人不愤之下应战,却是死伤惨重,至今未有一个人能胜。
“可恶,可恨!”秦异人还没有说话,只见孟昭、马盖、范通和鲁句践牙齿咬得格格响,沉声骂道。
“一定要应战!绝不能让匈奴横行。”秦异人重重点头。
“这位公子,匈奴厉害着呢,你要三思而行呀。”这人好心提醒一句。
“你放心吧,我们虎狼秦人就没有退缩过。”秦异人裂嘴一笑。
“啊!”这人惊呼一声,一脸的惊诧,紧接着就是一脸的欢喜:“哈哈!有虎狼秦人在,我们无忧矣!匈奴,你等着瞧吧!”
“什么?虎狼秦人应战?太好了!走,去瞧瞧。”那些原本垂头丧气的赵人仿佛见到老祖宗似的,欢天喜地,随着秦异人他们进去。
秦国凶名在外,被骂为虎狼,历来为山东六国所惧,此时此刻,赵人不仅不觉得秦异人他们可怕,反而倍感亲切。
秦国再怎么虎狼,再怎么残暴,那也是华夏的一员。在赵人丢尽脸面之际,秦异人他们出头,自然为赵人所喜。
“堂堂赵国,尽是些孬种,没有一个猛士?”秦异人刚一进里面,就听一个趾高气扬的声音传来。
定睛一瞧,只见一个身着裘衣皮帽的男子,约莫五十来岁,穿金戴银,一身的富贵之气。一双肥手不住晃动,指点着赵人,象数落孙子似的咆哮。
而赵人却是低垂着头颅,满脸羞愧,实力不如人,再气愤也是无用。
“赵雍死后,赵人都没胆了吗?”这个匈奴首领得意非凡,数落了一通赵人兀自不过瘾,竟然把赵武灵王也数落了:“赵雍一世豪杰,他的子孙就如此没用?赵雍啊赵雍,你真是丢脸啊!”
赵雍就是雄材大略的赵武灵王,他在位期间,推行著名的“胡服骑射”,赵国尚武之风大盛,人人敢战,赵国由是成为一流战国,成为山东六国的轴心。
“匈奴狗太猖狂了,太猖狂了。”
“这事得禀报赵王,由赵王定夺。”
“不行!赵王派猛士前来,自然是能收拾了这班狂妄的匈奴,可是这太丢脸了。这不过是匈奴的一个中型部落而已,若是匈奴单于派人来了,此时赵王派人处置,到时又找谁去?这事,得我们自己想办法。”
赵人吵得很凶,其中不乏有见识之人。
一句话把赵人震住了,匈奴首领很是得意,一双眼睛斜着,目空一切。
“哟!”然而,就在这时,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响起:“匈奴就剩下这点儿胆气了?武灵王在时,匈奴屁滚尿流,那时节,匈奴屁都不敢放一个。如今,武灵王已逝,你们的胆儿就肥了?”
“好!采!”一片叫好声响起,赵人大是欢喜,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这话。
“谁?”匈奴首领脸色一沉,沉声喝道。
“本公子是矣!”秦异人上前一步,来到匈奴首领面前站定。
“是你?你竟管嘲笑曰月之下,大漠之上,众王之王,匈奴大单于的子民,你好大的狗胆!”匈奴首领很是恼怒,一双眼睛瞪得滚圆,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死盯着秦异人,恨不得把秦异人撕着吃了。
秦异人讥嘲匈奴的话揭了匈奴的短,说的是一段英雄壮举。
赵武灵王时,匈奴大举南下,准备攻占河套之地,却给赵武灵王大破于阴山南麓。是役,赵国斩杀数十万匈奴,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只有三两万匈奴逃回漠北。
这是有史可查的匈奴第一次大举南下,却遭到如此惨败,让匈奴闻风丧胆,一提起赵武灵王的名字就害怕。
秦异人以此事回击匈奴首领,他能不怒吗?他能不恼吗?
“什么狗屁曰月之下、大漠之上、众王之王的单于,不过是一堆狗屎。”秦异人轻蔑的一笑,讥嘲之意更浓了。
“你是何人?你好大的狗胆,我要与你决斗。”匈奴首领吼得山响。
单于是匈奴最高首领,在匈奴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秦异人骂单于为狗屎,比起挖了他的祖坟还要让他难受。
“你听好了。”秦异人却是云淡风轻,仿佛没有看见匈奴首领杀人的目光似的:“本公子是秦国王孙,异人是矣!”
“什么?”匈奴首领瞳孔一缩,气势顿矮,凶相不再,一脸的震惊:“你是秦人?是虎虎狼秦人?”
“没错!”秦异人重重点头。
“误会,误会。”匈奴首领脸上堆着笑脸,赔着小心,开始打退堂鼓了。
秦国凶名在外,不仅山东六国惧怕秦国兵威,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胡人也是惧怕,不敢撄秦国兵锋。
秦国和赵国在北方设有九原郡,用来防备匈奴胡人,两个九原郡的位置都差不多,其结果却是大为不同。赵国的九原郡屡遭边祸,时不时就有匈奴胡人前来攻打,弄得赵国苦不堪言。而秦国的九原郡却是安然无事,数年、十年也不见得有匈奴胡人敢来滋扰,不仅不敢前来滋扰,还得远远避开,史称“不敢近秦边”。
由此可见,匈奴胡人对秦国的忌惮有多深。
“容本公子砍了你的狗头,我们再讲误会。”秦异人依然笑得很是亲切,却是杀机毕露。
第二十九章 同仇敌忾
秦国虎狼之名动天下,匈奴首领哪敢太岁头上动土,一脸的惊惧,倒退一步,赔着笑脸,忙道:“公子有所不知,我这是找赵人的麻烦,并不是要与你过去。”
赵人脸色阴,紧盯着秦异人,看他如何处置。
秦赵原本就是竞争对手,更因为长平之战而成为死仇,秦异人这个王孙不愿为赵人出头也有可能,要赵人不担心都不成。
“赵人又怎么了?也是华夏一员!”秦异人眼睛一翻,精光暴射,掷地有声的道:“你找赵人的麻烦就是对本公子的不敬,本公子岂能坐视不理?”
“好!采!”赵人大为放心,齐声喝采。秦异人并没有因为秦赵死仇而排斥他们,而是认同他们是华夏的一员。
“公子,据我所知,秦赵因长平大战而成死仇,你犯不着为赵人强行出头。”匈奴首领脸上掠过一抹阴笑,就不信提起长平大战一事,你还能无动于衷?你还能为赵人出头?
长平大战才过去,秦赵两国的仇恨情绪正浓,匈奴首领提及此事,意的挑拨离间,用心险恶。赵人脸上掠过一抹痛色,死盯着秦异人。
长平大战,赵国损失五十万精锐,几乎家家有人送命,他们对秦人的恨就是用光三江四海之水研墨也难以道尽。
“秦赵死仇,关你们匈奴屁事!”秦异人劈头盖脑的骂道:“就算秦赵两国拼杀得再厉害,那也是我们华夏的事儿,与你们匈奴何干?用不着你来操这闲心,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
有道是“兄弟阋墙,外御其侮”,即使秦赵两国打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你死我活,那也是华夏自己的事儿,与匈奴这个异族有屁的相干。
秦异人这番斥骂痛快淋漓,赵人大为解气,人人眼里泛着喜悦的光芒,齐声叫好喝采:“好!采!”采声震天价的响。
匈奴首领被秦异人骂得直发愣,连提起长平大战这事都没有用,还能有什么办法呢?与秦异人决斗的话,他又没那胆。若杀了秦异人的话,焉知秦国会有什么举动,要知道,秦国虎狼之名在外,不仅山东六国惧怕,就是异族哪一个不惧?哪一个不怕?
“公子,秦赵就没有联手的事儿呀,要是这事传到秦国,于公子不利,还请公子三思。”匈奴首领转了半天念头,终于想到一个挤兑之法。
战国时代,七大战国力征,秦国是以一敌六,而山东六国以赵国为轴心,与秦国作对。可以说,秦人深恨赵人,若这事传回秦国,很可能对秦异人不利。
“可恶的匈奴!”
赵人听在耳里,急在心头,有心要提醒秦异人,又找不到有力的说词。
孟昭、马盖、范通和鲁句践双拳紧握,大是气愤,他们有心要与匈奴一战,却是顾及秦异人的身份,又不好说话。
“哈哈!”然而,就在所有人焦急的当口,只见秦异人仰首向天,狂笑不止。
“你笑什么?”匈奴首领被秦异人笑糊涂了。
这问题正是众人心中所想,无不是睁大眼睛盯着秦异人。
“我笑你无知!无知真可怕!”秦异人讥嘲不已,冷笑一声道:“谁告诉你秦赵两国没有联手过?”
“秦赵联过手?”不仅匈奴首领惊奇,就是赵人和孟昭他们也是惊讶不置。
秦赵死仇,就没有联手的事儿,秦异人语气笃定,决不似作伪。那么,秦赵何时联手过?怎么就没听过?
秦异人以打量白痴的眼神打量着匈奴首领,冷冷的道:“你适才提及武灵王,你可知,在武灵王大破你们匈奴之前,在秦国发生过何事?”
赵武灵大破匈奴,那是华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那是有史可查的匈奴第一次大举南下,意图占领河套之地,却给赵武灵王迎头痛击。
“发生过何事?”所有人齐声问道,不仅出自匈奴道领之口,还有赵人和孟昭他们也在发问。
“在武灵王大破匈奴之前,秦王下旨,调集秦军锐士,准备攻赵。却接到匈奴大举南下的消息,秦王当机立断下旨中止了这一行动。”秦异人说出一则轶闻。
“好!采!”赵人齐声喝采。
下令中止秦军行动的就是现任秦昭王,威震天下数十年,更是因为长平之战,赵人恨透了他。此时此刻,却是为他的这一举动大声喝采,人人脸上颇有钦佩之意。
匈奴大举南下,对于赵国来说,那是天大的麻烦。若秦军再杀来,即使赵武灵王再了得,也是无能为力,必败无疑,更有可能赵国因此而灭亡。就是如此天大的利益当前,秦昭王却果断的下令中止军事行动,这份气度,这份气魄,无论怎么赞誉都不为过。
“真有此事?”匈奴首领大是惊讶。
以他想来,秦赵死仇,秦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错失这样的良机。
“大义当前,莫说一个赵国,就是十个赵国,大秦也不会取!”秦异人右手一挥,很是豪气的道。
“好!采!”
“好!采!”
这话深得吾心,赵人的采声震天价的响,比哪一次都要响亮。
“若情形反过来,秦国当匈奴,赵国也会如是处置!”秦异人冲赵人挥挥手。
“那是!那是!”
“异人公子高见!”
秦异人的话说到赵人的骨子眼了,齐声叫好,狠狠击掌。
匈奴首领把秦异人望望,再把欢喜难抑的赵人望望,不由得有些信了,又有些迷糊:“你们华夏人真是难懂。”
“让你更难懂的还在后面呢。”秦异人冷笑一声,接着道:“秦王不仅中止了这一次攻赵之举,更是下旨给九原郡的秦军锐士,要他们做好增援武灵王的准备,赵武灵要钱给钱,要粮给粮。一句话,齐心协力,务必不使匈奴越阴山一步。”
“好!采!”赵人又是以惊天价的采声响应秦异人。
“昔年那一战,你们匈奴应该感到幸运,幸运的是,大秦的锐士还未出动。”秦异人轻蔑之极,朝匈奴首领逼近:“武灵王的虎威,你们匈奴都抵挡不住,若是大秦锐士出动,你们片甲无还!”
秦军锐士名震天下,不论山东六国,还是匈奴、胡人都是惊惧难安,匈奴首领大是震骇,脸色数变。
“好!采!”与匈奴首领的震惊正好相反,赵人却是喜笑颜开。
秦异人虽然还未与匈奴斗武,光是这斗嘴就大占上风,大胜特胜了,这让丢尽了颜面的赵人如同过年般欢喜。
“你要与本公子决斗,本公子答应了,我们这就来决斗。”秦异人步步进逼,无论如何,不能让匈奴好过,一定要让匈奴丢尽脸面。
“异人公子,你可要想清楚了,大匈奴的勇士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他们都是射雕者。”匈奴首领色厉内荏,进行恫吓。
“射雕者好了不起吗?大秦锐士无惧任何挑战!”秦异人豪气干云。
第三十章 射雕者
雕,是大漠上一种猛禽,以飞得高,飞行速度奇快著称,要想射中雕,需要非凡的箭术。匈奴是盘马弯弓的游牧民族,精于箭术,要想射中雕也不是那么容易,凡能射中雕者,被誉为“射雕者”,那是匈奴最为了得的神射手。
即使以匈奴的善射,射雕者也是千人里面难得出一个,每一个射雕者都有一身精湛的箭术,让人难以望其项背。
就是这样的匈奴勇士,在秦异人嘴里跟狗屎差不多,因为孟昭、马盖和范通三人是秦军精锐中的精锐,是千里挑一的铁鹰剑士,不比匈奴的射雕者差。
“好!采!”如此话语,不乏英风豪气,极得赵人之心,再度为秦异人喝采。
秦异人是秦国王孙,本为赵人仇视,今天却是大为不然,赵人不住为他喝采,他一通话语下来,赵人都不知道喝采几多了。
谁叫秦异人是以华夏大义为己任,勇挑匈奴呢?
射雕者这样的勇士在秦异人嘴里跟狗屎一个级别,这让匈奴首领极为不愤,很想与秦异人决一死战,然而,他又顾忌秦国兵威,生怕惹得秦国不快,犹豫不决。
“你放心,若你的射雕者真有那本领,把我的人杀了,只怨他们学艺不精!”秦异人对孟昭他们是信心十足。
“好!既然公子如此说了,那就这么办。我这里有三个射雕者,就比三场。”匈奴首领没有了后顾之忧,脸上狞色一闪,准备要让秦异人难堪。
“何必比三场,三对三,一场定胜负!”孟昭大声接过话头,舔舔嘴唇,眼睛火热,道:“久闻匈奴射雕者大名,就不知是不是真有本领。”
“定不会让你失望。”匈奴首领眼中闪过一抹狠色:“要怎么比?”
“步战,肉搏,还是你们匈奴最精通的骑射之道,由你们选。”马盖豪气干云。
铁鹰剑士不仅力气大,而且还要精于马战、步战、骑射之道,马盖他们是有底气的。
“久闻秦军锐士了得,我早想见识,今曰就来领教秦军锐士的手段。”匈奴首领头一昂,胸一挺,道:“那就骑射。”
他这是取巧。匈奴自小在马背上长大,号称可以在马背上过一生,骑射之道是他们的看家本领,他这是用己之长来击孟昭他们之短。
“匈奴惧了。”
“秦人,莫要与匈奴比骑射,比步战,比肉搏。”
赵人很为秦异人他们担心,大声提醒。
“放心吧。”秦异人却是不在乎,挥手让赵人不再说话,冲匈奴首领笑道:“你一定以为,大秦锐士只会步战和肉搏,不精于骑射之道,是吧?你可知,大秦就是骑射之道的老祖宗,今儿,大秦锐士就教教你们这些无知无识的匈奴,何为骑射?”
秦部族本是陇西河谷(现青藏高原)的游牧民族,数百年前在陇西河谷厮杀时,匈奴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他竟然与秦军比骑射,那是鲁班门前耍斧头,不自量力。
“啊!”匈奴首领猛然想起是有这么一回事,一抹惧色闪过。
“秦人的祖先披头散发,身着皮甲,腰间拴着人头,骑着骏马,四处冲杀,号‘飞骑’。你们匈奴也敢吹嘘来去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