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皇纪(殷扬)-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秦国。”鲁仲连笑道。
“丞相有请千里驹、苏子。”就在这时,只见一个吏员大步而来,冲鲁仲连和苏代道。
“哈哈!”鲁仲连大笑道:“应侯慧眼如炬,果是不假,烛照万里,已知我等到来!”大步一迈,随着吏员进入丞相府。
苏代还有些发懵,以他广博的见识,竟然平生头一遭遇到此等快捷之事。
进入丞相府里,景象和门口一般无二,官员忙忙碌碌,奔走不息。这都是午夜了,还如白昼一般忙碌,说出去谁会相信?
远远望见一个雄姿伟岸的身影立在屋檐下,一阵爽朗的大笑声传来:“千里驹,想煞范睢矣!”
“应侯,仲连又来叨扰了!”鲁仲连大笑着,快步上前,与范睢四手紧紧相握。
瞧他们那亲热劲头,如同好友见面似的。事实上,他们的私交不错,是知交好友,只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
私交甚笃,而又斗得你死我活,这是战国特殊历史时期的一道风景线,最为有名的莫过于张仪和苏秦了。苏秦合纵,张仪联横,针锋相对,斗得你死我活,非要分出胜负,置对手于死地不可。
然而,他们之间的师兄弟情谊勿用置疑,见了面又是杯酒尽欢。苏秦遇刺后,张仪暴怒,准备血杀千里,为苏秦报仇。苏秦留了后手,自己把仇报了,张仪才没有出手。
苏代快步上前,冲范睢见礼,打量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名相,大为讶异。
范睢身材高大,雄姿伟岸,一瞧便知非寻常人。尤其是他的一双眼睛特别明亮,炯炯有神,比任何人的眼睛都要明亮,透着睿智。
个头有点偏瘦,不够丰满,却更显精神。
整个人就象一把出鞘的利剑,英气逼人。
他的额头上伤痕累累,红艳艳的,随着范睢说话而动,就象蠕动的红色蚯蚓,这是当年在魏国受笞刑所留。
范睢,战国时代的一代名臣,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如是赞扬“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在他当秦国丞相时,秦国真的是称帝了,号“西帝”,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这是一次问鼎天下的试探行动。
在他的伟大业功中,有两件大功应当大书特书,一是他用计让赵国罢了廉颇兵权,换上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使得秦国取得了长平大战的胜利;二是他为秦国出了一条流传千古的奇计:远交近攻!
第六十章 风云雄杰:秦昭王(上)
“苏代见过应侯。”苏代冲范睢见礼。
应侯是范睢的封号。
“苏子免礼,请进。”范睢侧身相请,把鲁仲连和苏代请进屋里。
一进屋,苏代又呆住了。
只见屋里的陈设极为简单,可以说简陋了,一张宽大的木案,上面堆满了简,还放着笔墨。在案前有一张矮几,满是磨损痕迹。
两厢摆着数十张矮几,这是供官员议事用的。
还有一个燎炉,炭火正旺,热气腾腾。
还有一些陶制的普通茶具。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摆设了。
“这是应侯公干之处?”苏代以为自己进错了房间。
“自商君到如今,历代丞相,都在这里公干,从未改变过。”范睢为苏代解释。
“也太……”苏代立知失言,忙闭口不言。
“太简陋了,是吧?”范睢笑着为他说出未说完的话,道:“苏子游历天下,深知天下大势,可知为何秦国以一敌六,越战越强?”
这问题有无数人在讨论,答案很多,苏代自有他的见解,准备回应,范睢却朝屋里一指,道:“原委就在这里。秦人厚重、大气、质朴、务实,不尚奢华,不追求锦衣玉食,不追求珍货,只追求功业。秦国把能赚到的每一枚钱用于力征,而山东六国之地比秦广,民比秦多,赋税比秦丰,却崇尚奢华,不用于力征,岂是秦之对手?”
这说法很是新奇,与流行的任何一种说法皆不同,然而,却是很有说服力。秦国把能赚到的每一枚钱用于争霸,是以秦军训练有素,战法先进,装备精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范睢本魏人,昔年曾为须贾属下,多次出入丞相魏齐的丞相府,隋和之珠、昆山之玉、东海之珍、百越奇货、匈奴宝货,随处可见,一片奢华之气,煌煌气象。然而,秦王一诏出,魏国俯首,魏齐毙命,魏国举国不敢与秦战。”范睢很是感慨,言及“范睢复仇”之事。
“应侯高见!”鲁仲连和苏代不得不佩服范睢的见解。
“莫说我这丞相公干处,就是秦王的书房,亦是如此摆布。”范睢再出惊人之语。
以范睢的身份地位,犯不着在这事上说假话,鲁仲连和苏代被这话震得有些发傻。
就连一国国君都如此简朴,秦国能不强吗?秦军能不善战吗?山东六国尚奢华,能不被秦国打得无还手之力吗?
他们的心情异样沉重。
“秦人爽直,范睢入秦多年,亦沾此气,敢问二位前来咸阳有何要事?”范睢一边为二人奉茶,一边问道,连客套话都省了。
要是在山东六国的话,谋国事之前,先得大说一番好话,大吹特吹一番,有时候会扯得天远地远。更有可能,会大摆宴席,大吃大喝一通,哪象范睢这般单刀直入的。
“为应侯而来。”鲁仲连冲苏代一打眼色。
“哦。”范睢颇有些好奇了,浓眉一掀,如同利剑出鞘。
“长平之战,秦胜赵败,白起欲出兵灭赵,可有此事?”苏代掉起三寸不烂之舌,开始游说了。
“长平大战,赵国五十万精锐损失殆尽,邯郸空虚,如同不设防,秦国此时不出兵灭赵,更待何时?”范睢不动声色,反问一句。
“恭喜应睢,成就不世功业。”苏代站起身,冲范睢见礼,道:“百年战国,还未有一个战国被灭,赵国被灭,诚不世伟业,秦国自此无敌于天下,帝业可期。”
范睢明亮的眼睛瞄着苏代,不予应和。
范睢本是雄辩之士,深知游说之道,苏代这明显是先扬后抑,要范睢主动递上话去,范睢岂能不知?
苏代见范睢无搭话之意,心中一凛,暗想范睢能做秦国丞相,果是了得,这番游说能否成功,他也没有成算。只得自己把话说出来,道:“若赵灭,白起必成秦之三公,功在应侯之上,应侯危矣。”
这是危言耸听,说客惯用之道,一点也不稀奇,范睢还是没有回应。
苏代的心直往下沉,看来此番游说难以成功了,一咬牙道:“白起本秦人,而应侯本魏人,若白起成三公,位在应侯之上,应侯岂能久相于秦?应侯复仇得罪山东之地,一旦不能相于秦,岂不危矣?”
“范睢复仇”名动千古,却把山东六国得罪完了,要是不能当秦国丞相,他就无立锥之地,六国绝不会收留他。尤其是魏国,会杀他。
“苏子教我。”范睢如同石佛般的脸上变色,忙问计。
“若要白起不成三公,只要秦不灭赵便可。”苏代抛出早就想好了的说词。
“谨受教!”范睢站起身,冲苏代躬身见礼。
“不敢,不敢。”苏代颇为自得,一昂头颅,却没有看见范睢眼中掠过一抹嘲讽之色。
“二位稍侯,范睢这就去向秦王禀报。”范睢站起身,冲二人见礼,转身而去。
“成了,成了。”苏代望着范睢的背影,长吁一口气。
“应侯本是雄辩之士,能言善辩,岂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动的?”鲁仲连抚着额头,沉吟道:“此事透着蹊跷。”
“何解?”苏代有些不满意了,明明是他说动了范睢,鲁仲连不仅不赞扬他,反而给他泼冷水。
“应侯心机深沉,仲连不知。”鲁仲连狠狠摇头。
秦国王城,上书房,白须白眉的秦昭王,身长八尺,身胚宽大,颧骨突出,一副虎视之相,威猛不凡。
秦昭王头戴王冠,身着王袍,跪坐在矮几上,如同一柄出鞘的天剑,威势慑人,上位者的气势透体而出,让人不敢仰视。
“臣大田令见过君上。”一个精干的官员快步进来,冲秦昭王抱拳施礼。
战国时代,礼仪简约,臣子见到国君抱拳行礼即可,隆重点的是躬身礼。至于跪拜礼,极少极少用到。
“坐吧。”秦昭王挥挥手,声若洪钟。
大田令也不客气,自己挪过一张矮几,坐了下来,道:“君上召臣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召你前来,当然是问府库钱粮之事了。”秦昭王白眉一掀,如同利剑出鞘,极为骇人:“眼下大秦钱粮几多?府库几多?可够支撑一场大战?”
“君上垂询,臣自当尽言。”大田令脸色一黯,如实禀报道:“关内仓只余两成之粮,关外仓连压仓的粮也没有了。”
“你说什么?连压仓的粮都没有了?”秦昭王身子前倾,眼睛瞪圆,声音陡转高亢,如同洪钟大吕,喝声如雷。
“的确如此。”大田令肯定一句。
“寡人记得,长平大战之初,粮草堆积如山,不愁无粮,只愁无人运送,那是何等的煌煌气象。这才三载过去,为何连压仓的粮都没有了?”秦昭王吼得山响,如同惊雷炸响,极为骇人。
第六十章 风云雄杰:秦昭王(下)
秦昭王神态威猛,霸烈无边,大田令瞳孔一缩,却是直言道:“君上,容臣细算一笔帐,君上便知。”
“说吧。”秦昭王吸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长平大战,大秦出动五十八万锐士,一天就要吃掉一座山,三载下来,所耗钱粮几多?发民夫,运粮草、挖壕沟,人吃马嚼,所费钱粮几多?”大田令扳着手指头细算起来。
才算了两笔账,秦昭王的脸色就阴沉了。
以秦昭王之精明,他当然知道大田令所言是大实话,五十八万大军一天就要吃掉一座山,三载相持,那得吃掉多少座山?更别说,还发动百万民夫运送粮草、挖壕沟,协助秦军,这又要费多少钱粮?
大田令瞄了一眼秦昭王,仿佛没看见秦昭王难看的脸色似的,接着算账:“长平大战,秦国举国震动,锐士战于前,民夫忙于后,良田不得耕作,全靠妇孺老幼种地,这得减产几多?钱粮赋税减少几多?”
长平大战规模空前,秦国是举国之力,艰难赢下来,把数代人的积累消耗一空了。在当时,秦国只有五百万人口,却能支撑如此规模的大战,这是一个奇迹,为无数后人感慨,秦国真够强悍的。
“可否加赋?”秦昭王脸色更加难看了。
“要是君上不怕伤了国本的话。”大田令的话可以气死人。
“你……”秦昭王很是没好气,强忍着不爽,道:“如今,长平大战已经结束,只要再咬咬牙,把赵国灭了,万事好说。加点儿赋税,也不是什么大事。”
“君上,秦法有定,赋税皆有定式,不得随意更改。”大田令昂起头颅,大声道。
“砰!”秦昭王右手重重拍在短案上,眼珠怒突,吼得山响,道:“你好大的胆子,你竟敢迕寡人之意,寡人杀了你!”
大田令脖子一梗,昂昂而言:“君上,秦国不是山东,迕国君之意不算罪。若臣有罪,当以秦法刑杀。”
秦法森严,就是秦王也不得破坏,要杀大臣,必须要依律刑杀,要给出让人信服的正当理由,不然的话,会朝野汹汹。因为迕旨而杀大臣的事,自从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就没有出现过。
大田令一句话把秦昭王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来,长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道:“来人!大田令忠于职守,所言甚当,赐酒一爵。”
秦国为了鼓励臣子畅所欲言,有多种奖励方式,赐酒一爵,是一种轻赏,意示尊荣。
这就是秦国与山东六国的区别,若是在山东六国,迕国君之意是大罪,当斩。在秦国,屁事没有。不仅如此,大田令说得在理,秦王反而还要奖励。
大田令接过酒爵,冲秦昭王见礼致谢,一饮而尽。秦昭王挥挥手,大田令这才退了出去。
“君上,丞相来了。”长史桓兴前来禀报。
“请丞相。”秦昭王精神一振,白眉一掀,脸上泛起笑容,他对范睢极为倚重,范睢此来,必是有好消息。
范睢快步进来,还未冲秦昭王见礼,只听秦昭王忙道:“丞相,白起一再上书,请求发兵灭赵。然而,大田令言,钱粮无多,丞相可有法子?”
百年战国,还没有一个战国被灭,灭掉赵国,那是何等的让人心动,偏偏秦国被消耗一空,没有钱粮了,即使以秦昭王这样的风云雄杰,也是无可奈何。
“君上,大田令所言句句属实,臣在长平大战大局已定之时,就曾亲自前去查阅府库,确实所余无多。”范睢苦笑道:“这还是自孝公以降,历四代国君,上百年的积累。”
“没法子了?”秦昭王大为失望。
“臣可以算计山东六国,可以精打细算,却不能无中生有,变出钱粮。”范睢很苦恼。
赵国只剩最后一口气了,只需要秦国再补上一刀就完蛋了,偏偏没钱粮了,谁能不恼?
这就好比一个大色狼发现一个赤身的美女就在眼前,而自己竟然阳萎了,这能不让人难受吗?
“那么,丞相深夜前来,有何事?”秦昭王大为失望,却知道这是谁也没办法的事儿,不甘心也不成。
“有客自山东来,说若白起灭了赵国,必是秦之三公,位在臣之上,臣这魏人就危险了。”范睢如实禀报。
“可是鲁仲连?”秦昭王猛的站起来,眼睛瞪得滚圆,眼中杀机涌现。
“正是。”范睢没有隐瞒。
“十处打锣,九处有他。他处处与大秦作对,事事针对大秦,杀了他!”秦昭王大喝一声,如同雷霆炸响。
鲁仲连是反秦的铁杆,处处与秦国作对,秦昭王恨他入骨。
“君上,不可,万万不可。”范睢忙阻止,道:“鲁仲连素有名望,为天下所重,若被杀于秦,秦必背负骂名。而秦之官员,三四成来自山东,吏员六七成来自山东,士子因此而怨秦,必不西向入秦,岂不因小失大?”
秦国的官员吏员,大多来自山东六国,若是士子不入秦的话,后果非常严重。
“寡人怎生就杀不了他呢?”秦昭王咬牙切齿,很想把鲁仲连碎尸万段,却知道范睢所言极为有理,只得强忍着杀机,问道:“丞相以为,眼下之局该当如何?”
“赵国虚弱不堪,只要大秦锐士一到,必然殄灭。然而,赵国一灭,合纵必起,合纵一起,就是兵连祸结,非三年五载不能了结。而大秦眼下钱粮俱缺,难以大战。”范睢长吸一口气,沉吟半饷,道:“鲁仲连入秦这事,正好利用一下,顺势撤兵,休养生息,以图后举。”
“君上,上将军的奏章。”范睢的话还未落音,桓兴快步进来,把白起的奏章呈上。
秦昭王取在手里,打量一阵,叹口气,展开一瞧,道:“果不出所料,又是请令出兵的。白起呀白起,你以为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是钱粮。没钱,没粮,大秦拿什么来打?”
“砰!”重重把白起奏章重重砸在短案上,痛苦的闭上眼睛。
“上将军急欲建功,一曰三上奏,却不知大秦之艰难啊。”范睢长叹一声。
一代风云雄杰秦昭王,一代名臣范睢,君臣二人相对无言,唯有大眼瞪小眼的份。
“君上,异人公子的信。”桓兴再度进来,手里捧着一根铜管。
“异人?”秦昭王眉头一掀,问道:“哪个异人?”
“质赵的质子,太子庶子异人公子。”范睢提醒一句。
“哦,是他。”秦昭王这才想起,他还有这么一个孙子,很是诧异的问道:“他还活着?赵国没有杀他?”
秦异人是弃子,竟然还活着,他着实惊奇,依他想来,赵国应该早就杀了。
“君上,臣告退。”秦异人来信,必然是乞金的,范睢留下来也没甚事,告辞离去。
秦昭王从桓兴手里接过羊皮纸,看也没有看,冲桓兴道:“必然是乞金的。”
慢条斯理的展开,一打量之下,大为诧异:“不是乞金的。”
“不是乞金?”质子的曰子有多难过,谁个不知?都以为秦异人是乞金的,桓兴听了这话,也是颇为惊讶。
“竖子也敢谋国。”秦昭王轻蔑的一笑,把羊皮纸扔进燃得正旺的燎炉里。
羊皮纸为蓝色火苗舔噬,眼看着就要化为灰烬,桓兴手忙脚乱,忙抓出来,不住拍打,好不容易扑灭火苗,只见一张上好的羊皮纸已经被烧得大洞小眼的,只余一句话:“邯郸可破,赵不可亡,存赵逼韩。”
第六十一章 旷世名将:白起
野王,帐幕相连,一座接一座,一眼望去,只见一片黑色的帐幕海洋,不知帐幕几多。
不计其数的黑色旗帜在风中飘扬,舒展如画,猎猎作响。
一队队身着黑色盔甲,腰悬秦剑的秦军锐士来回巡逻,整个军营如同铁桶一般,就是飞鸟也莫想飞过。
这就是秦军大营,占地上百里,一派肃杀之气,杀气贯九霄。
长平大战后,白起率领秦军在这里休整,准备来春出兵邯郸,一举灭掉赵国。
营地里,人欢马腾,秦军锐士喜笑颜开,欢喜难言,人人脸上泛着笑容,高声嚷嚷。
“大秦要灭赵喽!”
“赵狗,终于要被大秦灭了!”
长平一战,是自盘古开天地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会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超过了百万。如此规模的大决战,不要说在战国时代,就是在现代社会也是弥足惊人。
就是这样的大决战,秦国锐士以气吞山河之势,赢了下来不说,还把赵国五十万精锐全歼,幸存下来的不过二百余人,这是何等的振奋人心!
在当时,秦军锐士已经疲惫不堪,将士们仍是纷纷请命,要求立即出兵邯郸,灭掉赵国。白起从大局出发,拒绝了将士们的请求,率军来到野王休整。
尽管暂时不能出兵灭赵,秦军锐士仍是憧憬着灭赵之役,无不是精心做着准备,发誓要灭了赵国。
就中一座巨大的帐幕,占地极大,气势十足。由身材高大的铁鹰锐士守卫,戒备森严。
帐幕前,一根碗口粗细的旗杆,上面悬着一面黑色的旗帜,上书一个“白”字。
这就是白起的中军大帐。
中军大帐中,一张宽大的木案,一张矮几。
矮几上跪坐着一个如同铁塔般的将军,身长九尺,肩宽腰阔,头大如斗,一张阔嘴如同血盆,一双虎目如铜铃,转动之际,目光如刀似剑。
他,就是被山东六国骂为屠夫、刽子手,被后人尊为“战神”的秦国上将军:白起!
此时的白起双鬓已经斑白,头顶已经脱发,露出一个光溜溜的脑门,油光闪亮,如同一个会发光的灯泡。
左手边摆放着一张如人高的硕大硬弓,右手边立着一把阔身重剑。
整个人如同出鞘的天剑,威猛不凡,气吞山河,势贯九霄。
白起,中事史上的一座丰碑,虽然两千多年过去了,仍是大名鼎鼎,为无数后人敬仰,当然,因为长平杀降一事,又为无数后人诅咒。
不管怎么说,白起是一员不可多得的旷世名将,正是因为他的存在,秦国锐士在他的率领下,东征西讨,打得山东六国谈秦色变,望风而溃。
在白起统军期间,秦国的疆域急剧扩大,扩大了一倍有余。
白起戎马一生,大小数十战,从无败绩。在秦昭王刚刚即位之时,山东六国以为秦国国势不稳,立即合纵,派出数十万大军齐压函谷关,秦国举国震动,国势艰难。白起临危受命,统领秦军,伊阙一战斩首三十余万,这是前所未有的大胜仗,天下震动。
秦国锐士在白起的率领下,对楚国发起猛攻,攻下了楚国都城郢,逼迫楚国迁都。白起把楚国王陵所在地彝陵一把火烧得精光,举世震动。
屈原得知这一噩耗,悲愤难已,跳了汩罗江。
不久前,率领秦军锐士在长平全歼赵国五十万精锐,更是轰传天下,天下震恐,山东之地谈秦色变。
纵观白起一生,他用兵不拘常法,不按常规用兵,总是打破军事常规。其中,有两次战役表现得特别明显。
河内之战,白起打破“冬不用兵”的古训,果断的在冬季发起河内之战,打得魏国望风而降。直到秦军全面占领河内,魏国还没有来得及调兵,可见其行动有多么的快捷。
长平大战,白起创造了“等而围之”的奇迹。按照兵法,“十则围之”,熟悉兵书的赵括绝对想不到,白起利用上党之地的特殊地理条件,用与赵国差不多的兵力就把他给全面包围了,导致赵国五十万精锐全军覆灭。
据后人统计,白起一生,共计歼灭六队约一百六十万。这在人口稀少的战国时代,是让人瞠目的战果,天神也未必能做到。
在白起两厢的矮几上,跪坐着上百身材高大,杀气腾腾的将领,他们都是秦军的猛将,随便拉一个出来,都会让山东六国大惊失色。
王龁、王陵、蒙骜(蒙恬祖父)、桓齮,更是其中的翘楚,哪一个不是名震天下,让山东六国望风而溃的猛将?
白起治军极严,这些猛将恭恭敬敬的跪着,没人说话,整个中军帐一片寂静,针落可闻。
“王书到!”
铁鹰锐士雄壮的声音响起,风一般冲了进来。
刷!
众将的目光齐刷刷集中在中军帐门口,盯着铁鹰锐士手中的铜管,人人眼里光芒闪烁,一片火热,极为振奋,更有不少将领紧握双拳,狠命的晃动。
白起蒲扇般的大手一伸,铁鹰锐士忙把铜管递上,白起接过,验看火漆封印无误,这才拧开铜管,取出一张薄薄的绢帛,展开一阅。
“定是兵发邯郸的旨意。”
“君上圣明!”
虽然白起的号令极严,可是,盼望王书到来,出兵邯郸是众将最期盼之事,忍不住交头接耳,人人脸上泛着喜悦,红光满面。
战国百年,就未有一个战国被灭,眼下正是灭赵的良机,谁能不期盼?谁能不欢喜?
“嗯!”白起鼻孔中发出如同雷霆般的轰鸣声,浓黑的剑眉拧在一起了,虎目猛的瞪大,精光暴射,死盯着手中的帛书。
“这……”白起的阔嘴猛的张得老大,如同血盆海口,一派鲸吞之势。
“上将军,快发令吧,出兵灭赵!”有心急的将领大声催促起来。
“是啊。终于盼到了!”附和声响成一片。
王龁、王陵、蒙骜、桓齮四人发现白起的异常,隐约觉得不妙,对视一眼,紧抿着嘴唇,没有说话。
“呼呼!”白起胸口急剧起伏,大口大口喘气,脸色急剧变化,一连数变,有些扭曲了。
白起是名动千古的名将,刀山火海只等闲,要他变色的事儿还真不多,很多将领是平生头一遭见到,大为诧异:“上将军,发生何事了?”
“秦王有旨:撤军!”白起仰首向天,痛苦的闭上眼睛。
“什么?撤军?”众将猛的站起来,人人眼里尽是不信之色。
灭赵良机就在眼前,只需要秦军锐士一到,赵国必灭无疑,就是猪也能想到的事儿,秦王怎会下旨撤军呢?
“朝中有歼臣!”猛然间,众将咆哮声响彻天地。
第一章 铁鹰锐士
邯郸,秦异人府第。
“叮叮叮!”
一阵密集如同炒豆般的金属撞击声响起。秦异人正与孟昭交手,两人手中的秦剑舞得风火轮一般,不断撞击。
“公子长进真大,这才练武不过十来曰,竟然能挡孟大人三五招了。”马盖一双眼睛特别明亮,打量两人的交手,大为感慨。
“王孙就是王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范通重重点头,大为赞成,道:“公子不凡,我们早已知晓,带领我们走出困境,吃得饱,穿得暖,不再被囚禁。却是没有想到,公子练武也有如此天赋。”
说到此处,略一停顿,惋惜的道:“只可惜,以前公子不喜练武,要不然的话,随我们苦练,早就是一身了得的武艺了。”
“砰!”正说着,只见孟昭手中秦剑狠狠劈来,如同闪电般,秦异人躲闪不及,只得用手中剑来挡。双剑相交,秦异人手腕剧震,手中剑脱手飞出。
“使诈!”马盖和范通摇摇头,为秦异人鸣不平。
“孟昭,说好了的,你不得用巨力,你出尔反尔。”秦异人与孟昭过招之前就说好的,只过剑招,不比力气。
说到力气,孟昭是秦军锐士,他的力气比起秦异人大得多了,若是比力气,十个秦异人也不是对手。
孟昭猛攻一阵,不能胜得秦异人,有损秦军锐士的名号,这才用力震脱秦异人手中剑。
“公子,借用你的话来说,这是兵不厌诈。”孟昭要维护自己的脸面,振振有词的道。
“嘘嘘!”回应他的是马盖和范通的嘘声。
“切!”秦异人冲他狠狠竖起中指。
孟昭着实理亏,讪笑着,道:“公子,其实你已经很了不得了,练武不到十曰就能在我手下抵挡这么多招,委实难得了。”
“难得个屁!”秦异人很没好气。
“公子,孟大人说得在理。”马盖也来宽慰秦异人,道:“公子要知晓,我们不是一般的秦军锐士,是秦军的精锐。你能在孟大人手下抵挡这么久,要是换作一般的锐士,若不以力气取胜的话,几乎是胜不了你。”
“锐士精锐和一般锐士?这是怎么分的?”前任不喜武事,对秦军的构成不太了解,秦异人的兴趣被勾起来了。
一提起这事,孟昭、马盖、范通三人就是精神大振。孟昭头一昂,胸一挺,抢着道:“公子,这事还是我来说。公子可知,秦军最为精锐的是哪部分么?是铁鹰锐士!”
“铁鹰锐士?”秦异人头一遭听说,眉头一拧,成一个川字。
“要说铁鹰锐士,就得从铁鹰剑士说起。”孟昭为秦异人解释,道:“铁鹰剑士初创于穆公。那时候,铁兵刚刚出现,比眼下贵多了,比起黄金还要贵重。穆公从军中挑选最为精锐的勇士,为他们装备铁兵,这就是铁鹰剑士。”
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那时候,铁兵器刚刚出现,贵重无比,只比黄金贵。
“公子你可知,铁鹰剑士有多大力气?”孟昭自问自答,道:“单臂七百斤(战国时代一斤相当于现在半斤,七百斤相当于三百五十斤),双膀要有一千五百斤力气。”
“我们都是铁鹰剑士。”马盖和范通异口同声道来,头一昂,胸一挺,极为自豪。
铁鹰剑士是秦军精锐中的精锐,秦军锐士无不以成为铁鹰剑士而自豪,他们能当选铁鹰剑士,足以自豪终生了。
“怪不得你们如此大的力气。”秦异人恍然。
“可惜,我们三载未练,身子大不如以前,力气早就不比往昔了。”三载的软禁生活拖垮了他们的身体,他们的力气还未恢复到以前,要不然的话,他们会更加了得。
“要是在孝公以前,铁鹰剑士是大秦最为精锐的锐士了,在孝公以后,我们只不过是二流罢了,大秦真正的精锐,是铁鹰锐士。”马盖颇为惋惜。
“铁鹰锐士比你们还要厉害,他们有多大的力气?”秦异人的好奇心被提了起来。
“单臂千斤之力,双膀两千斤之力。”孟昭摇着头,大为惋惜,道:“我们本是被选入铁鹰锐士……”
马盖机灵人一个,手肘一碰孟昭,孟昭立即醒悟,立即闭嘴。
“说完。”这小动作哪能瞒过秦异人。
“公子,还是不说了吧。”孟昭真后悔,怎么口无遮拦呢?
“说。”秦异人只说了一个字,却是不容置疑。
“我们刚刚入选,还未接受铁鹰锐士的训练,就被派来保护公子。”孟昭在自己的嘴上扇了一下,不得不实话实说。
作为一名军人,谁不想成为最为顶尖的存在?刚刚入选铁鹰锐士,却又与之作别,这着实让人惋惜。
“你们可知铁鹰锐士的训练之法?若是知道的话,可以训练呀。”秦异人眼中精光闪烁,感慨无已:“单臂千斤之力,双臂两千之力,这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