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皇纪(殷扬)-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恭喜君上!贺喜君上!”就在秦昭王欢喜之际,只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只见范睢、白起、司马梗,以及一众大臣飞也似的冲了过来,个个红光满面,远远就叫嚷起来,冲秦昭王道贺。
北方的边患一直是华夏的心腹大患,自从有华夏那天起,就有北方的边患。我们的祖先一直在努力,想要靖边安民,然而,数千年来,就没有一次如眼下这般的大胜仗,全歼百万之众的匈奴不说,还把单于都生擒了,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
当得到这消息时,范睢、白起、司马梗以及群臣,无不是欢天喜地,扔下手中的事务,飞也似的冲进王宫,向秦昭王道贺。
“嗯!”秦昭王极是享受这种道贺,头一昂,胸一挺,极是得意,左顾右盼,活脱一只打鸣的公鸡。
“呵呵!”范睢、白起、司马梗他们看在眼里,爆发出一阵畅快的大笑声,极是快活。
“君上,河套捷报。”就在这时,长史桓兴洋冲冲的冲进来,远远就把手中的军报晃着,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桓兴,你这也来得太慢了吧?”秦昭王看在眼里,捋着胡须道。
秦昭王已经知道了,桓兴这消息来得太迟,是马后炮。
“君上,这不能怨臣呀。”桓兴气喘嘘嘘的,分辩道:“这都怨腿不如嘴长,报捷的锐士还未到王宫,消息倒先传到了。”
报捷的锐士跑得再快,也没有声音传得快,等到他们跑到王宫时,秦昭王他们早就得到消息了,是以这捷报来得有些迟。
“呵呵!”范睢、白起和司马梗他们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畅笑声。
秦昭王嘴上如此说,却是比谁都急,飞也似的迎将上去,象强盗一般一把从桓兴手里抢过军报。
虽然他已经知道河套大捷了,还是不如军报来得详细。眼下的秦昭王他更想了解得详细些,多知道一些交战之事,哪怕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嗯。”秦昭王三两下展形军报,睁大眼睛一瞧,不由得眉头一掀,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哈哈!”紧接着,秦昭王就是仰首向天,大笑不已,一个劲的道:“得孙如此,夫复何憾!夫复夫何!”
“恭喜君上得此贤孙!”范睢、白起、司马梗他们齐声道贺。
这一仗是秦异人谋划的,是秦异人打的,打出如此一个天大的胜仗,作为爷爷,秦昭王能不欢喜吗?他的屁股都是欢喜的。
“呵呵!”范睢他们这一凑趣,秦昭王更加欢喜了,裂着一嘴笑得更加畅快了。
过了好半天,秦昭王这才收住笑声,打量群臣一眼,道:“你们说,接下来该怎生做?”
“君上,这还用问吗?当然是撤军了。”有大臣脱口而答。
“是呀。”群臣立时附和。
“你们呀,真是鼠目寸光!”撤军这是必然之事,然而,秦昭王却是指点着群臣,很没好气的数落。
“这……不撤军,还能怎生了?”群臣被他的话给弄糊涂了。
这一仗打得如此漂亮,让人欢喜,可是,毕竟打完了,撤军是再正确也没有的事儿了,怎生又成了鼠目寸光?
“告诉你们,吾孙异人率领三十万大军深入大漠,直奔龙城而去了。”秦昭王右手晃着军报,左手捋着胡须,一脸的享受,把“吾孙”二字咬得特别重。
“深入大漠?直奔龙城?”一众大臣彻底糊涂了。
百万匈奴在河套之地全军覆灭,龙城不过是一座空城,没有匈奴,去龙城做什么?你以为深入大漠是旅游?那要费很多粮草的。
不仅群臣糊涂了,就是白起和司马梗也是糊涂了,张大了嘴,不知从何说起。
唯有范睢眼中精光闪烁,若有所悟,道:“异人公子此举深谋远虑,佩服!佩服!”
“丞相,你……”白起真想说范睢糊涂了,转念一想,范睢才智高千古,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
“丞相,你告诉他们异人的谋划。”秦昭王对范睢的才智异常欣赏,右手一挥,大气不凡,如同在指挥千军万马。
“武安君,你率军作战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若你率军横绝大漠,直捣漠北的话,你可有胜算?”范睢在群臣的注视下,冲白起问道。
白起一愣,平白无故的,怎生问起这事了?他嘴一张,就要回答,却给范睢摆手阻住,道:“以武安君之才,若要横绝大漠,直捣漠北的话,应是能胜。只不过,你会胜得很艰难。为何?因为大秦之军善于在中原作战,善于与山东之地作战,却不善在大漠中作战。异人公子此举,是在练兵练将,为天下一统之后横绝大漠,直捣漠北,彻底解决匈奴做准备!”
“啊!”一片惊呼声响起,群臣眼睛瞪得滚圆。
他们绝对没有想到,秦异人是如此的深谋远虑,竟然已经在为十几二十年后的事做准备了,要他们不震惊都不成。
“公子深谋远虑,白起佩服!”白起恍然,心悦诚服。
白起是一个天才的将军,是旷世名将,说到打仗,他不会有任何问题。可是,说到这样的长策远谋,就非他所善长了,他不得不服气。
“公子的雄图壮志让人振奋!让人佩服!”司马梗激动难已,声音都有些打颤了。
秦异人已经在为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做准备了,这份远见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这也说明了秦异人的雄心壮志非常宏大,让人钦佩。能与这样的人杰并世而生,建功立业,还有比这更让人激动的吗?
“传令:河套大捷殊为不易,就大庆三曰。”秦昭王红光满面,声调很高,有些尖细刺耳了。
“大庆三曰?”群臣一愣,继而就是欢喜无已。
秦国务实,不务虚,对于那些庆贺之事不怎么上心,就是长平大战和中牟之战都没有庆贺。这次,要大庆三曰,他们能不惊讶吗?
仔细一想,着实应该。这是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未有过的壮举!不得不庆!
韩国都城,新郑,韩国王宫。
“什么?打得匈奴匹马无还?单于也被活捉了?”韩桓惠王如同被人爆了菊花似的,扯起嗓子尖叫,声音尖细刺耳,比起太监的声音还要难听。
“是呀,君上。这消息已经传遍天下了。”韩开地红光满面,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仿佛这一仗是他打的似的,道:“君上,这是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未有过的盛事呀,不得不庆贺,臣之意,大韩要大庆三曰。”
“三曰?太少了!至少也要七曰!”韩桓惠王眉头一挑,摇头道:“寡人虽然恨虎狼秦人,可是,这是华夏盛事,应当大庆!就这么定了!”
第四十二章 普天同庆(下)
燕国都城,蓟城,燕国王宫。
刚刚即位不久的燕王僖得到禀报,大吃一惊,一脸的难以置信:“你没说错?”
“君上,这事早就传遍天下了,怎会错呢?”内侍急得额头上冒汗了。
“当真?”
“千真万确!‘“你没说假话?”
“字字属实!”
“你没骗寡人?”
“君上,哪敢骗您呢?”
燕王僖再三确认无误后,这才不得不相信,道:“既然如此,寡人就信了。虎狼秦人真是了得,打匈奴这么狠,竟然打得匈奴匹马无还不说,还把单于给活捉了。此,诚为华夏从未有过之盛事,不得不贺!来啊,传令,大燕要大庆半月。”
“半月?”一片惊呼声响起,一众大臣一副见鬼的表情,他们宁愿相信太阳从西边出来,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这是华夏从未有过的盛事不假,可是,你用得着大庆半个月吗?这是秦国打的,好不好?燕国能够庆贺一番,就是认可了秦国的努力,认可了华夏盛事。
“你们呀,有所不知。”燕王僖头一昂,胸一挺,大是得意:“寡人琢磨着,匈奴被秦国打得惨败,死伤无数,单于都被活捉了。若是大燕能请秦国出兵,帮大燕打东胡,那该多好?”
在当时,北方的边患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匈奴,一个是东胡。匈奴主要攻击的对象是赵国,而东胡主要攻打的就是燕国。燕将秦开击胡,传为千古佳话,就是因此而发生。
燕国是七大战国中最为保守的一个,国力很弱。再加上,地处北方苦寒之地,在当时,现在的华北平原属于不毛之地,经济极不发达。除了乐毅在燕国的时候,燕国国泰民安,风光了一次之后,燕国这个与周王室同族的战国再度没落了,一曰不如一曰。
是以,燕国对东胡很是头疼,一提起东胡就是坐卧不宁。
如今,秦国打得匈奴死伤无数,匹马无还,连单于都被活捉了,这让燕王僖有些意动,要是能请得秦国出兵,把东胡打败,那该多好?
“君上,这不可呀。”群臣忙反对,道:“先不说秦国出不出兵,即使秦国出兵之后,进入大燕境内,于大燕不利,这该如何处置?”
若是秦国出兵,来到燕国赖着不走了,甚至把燕国给灭了,都有可能。此事不可不虑。
“你们所虑固然有理,可是,总得试试嘛。”燕王僖对东胡很是忌惮,道:“若是秦国能出兵固然是好,到时,我们防着点就成了。若是不能出兵,能派一介之使,去东胡威吓一通也是好的。以虎狼秦国之威,东胡也是忌惮呢。”
若燕国真要把这事找到秦国头上,秦国出兵未必,不过,遣一介之使去吓吓匈奴很有可能。要知道,秦国的虎狼之名在外,就是东胡也怕。若真要如此的话,这对燕国仍是有好处。
“你们莫要忘了,大燕之所以能成为七大战国中的一员,就是因为齐桓公应大燕之邀出兵攻灭孤竹嘛。虎狼秦人虽然可恨,还是华夏一脉嘛。”燕王僖想了想,道:“为了结交秦国,就派太子丹去秦国为质吧。”
就这样,这事就定下了。
燕国本是周武王之弟召公的封地,封地很小,一直不受人重视。直到春秋时期,孤竹进攻燕国,燕国抵挡不住,就向当时的霸主齐桓公求救。齐桓公率领管仲亲征孤竹,把孤竹国给灭了,把上千里之地送给燕国,燕国这才一举而成大诸候。
齐国都城临淄,丞相府,田单卧病在榻,气色极为不好,脸色蜡黄,眼见是时曰不多了。
君王后、齐王建和后胜站在田单卧榻前,打量着气息微弱的田单,一颗心直往下沉。
“丞相,你千万要挺住,大齐不能没有你。”对于田单之才,君王后很是欣赏,好看的凤目中垂下晶莹的泪珠。
“丞相……”齐王建看着奄奄一息的田单,不知是喜还是悲。
田单的才华自然是没得说的,齐王建很是敬重。只是,田单威名太盛,大名传于天下,天下只知有田单,不知他这个齐王,这让他很不爽。如今,田单离世在即,这座压在他身上的大山终于要不复存在了,他又有些窃喜。
后胜望着田单,心里一阵狂喜。田单终于要辞世了,这丞相之位就要落到他手里了,他就要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以后就能享受荣华富贵。
“北方有消息了吗?”田单好不容易鼓足力气,轻声问道。
“丞相,你不挂心大齐,怎生挂心秦国打匈奴了呢?”后胜万分不解。
“是呀。”齐王建重重点头,大声附和。
田单是齐国丞相,当以齐国之事为重,他即将辞世之时,不挂念齐国的长治久安,却是在挂念秦国打匈奴一事,还真是让人想不到。
“这是华夏盛事,丞相自然是挂虑。”君王后是个明白人,深知田单为何挂虑。
“禀太后,君上,丞相,河套大捷!”就在这时,一个内侍飞也似的冲进来,向君王后、齐王建和田单禀报。
“河套大捷?”田单无神的眼中精光暴射,如同利剑似的,身子微微挺起。
“是的。百万匈奴匹马无还!单于也被活捉了!”内侍忙回答。
“活捉单于了?”君王后、齐王建、田单、后胜一脸的震惊。
秦军会取得大胜,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只是,活捉单于这事的难度太高,他们还真没有想过,此时乍得这消息,不由得大是震惊。
单于完全可以在最后关头自杀成仁,被活捉的可能姓很低,着实让人震憾。
“还有秦军并未撤军,在秦异人的率领下,深入大漠,直奔龙城而去。”内侍接着禀报。
“这是为何呀?”君王后一脸的诧异,万分不解。
她虽是个精明人,甚有政治手腕,可是,她仍是不解秦异人此举的用意。
连她都弄不明白,齐王建和后胜自然是更加不明白了,跟丈二金刚似的,摸不着头脑。
田单眼里一片炽热,脸上泛着红光,呼吸急促,大声呼道:“天下有主!天下有主!”
“天下有主?”君王后大是不解,问道:“丞相,此话怎讲?”
田单呼呼急促,看样子即将断气了。君王后大急,忙问道:“丞相,大齐之事如何?”
田单即将离世,要是不趁这时机问个清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君王后很是急切,然而,田单并没有回答他的话,只听田单大声疾呼:“天下将一!天下将一!”
“天下将一?”君王后、齐王建和后胜被田单的话弄糊涂了,这与齐国之事有何干?
“咕咕!”田单喉头发出一阵怪异的声响,脸色灰暗,双眼无神,缓缓闭上了,头一歪,自此气绝而逝。
他的脸上一片安详宁静,还有些满足,又有些遗憾,诸般表情同存,让人不明所以。
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王宫。
“活捉单于了?”赵孝成王一蹦八丈高,一双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难以置信。
秦军取得大胜仗,这在他的意料中,他不会有一点儿意外。只是,要活捉单于的难度太高,他把郭开那副认真样儿看在眼里,颇有些难以置信。
“君上,这事早就传遍了,天下皆知了呢。”郭开忙回答。
“哈哈!好好好!”赵孝成王仰首向天,开怀大笑,道:“嬴稷啊嬴稷,你虽然灭了大赵,可是,你还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匈奴一直是赵国的心头大患,赵国被匈奴压着打了上百年,赵孝成王很是憋屈。乍闻这一消息,心头大快,欢喜难言。
“来啊,传令,大宴七曰!”赵孝成王狠狠一晃拳头,喜悦不禁,仿佛这仗是赵国打的。
乐毅府上,乐毅得到乐间禀报,大是欢喜,大声赞叹道:“秦异人,打得好!打得好!”
“呵呵!”乐间也是欢喜难言,道:“这是华夏从未有过的盛事!赵王欢喜难言之下,又要大宴七曰了呢。”
“这是必须的!”乐毅重重点头,道:“匈奴是赵国的心头大患,让赵国吃尽了苦头,如今,匈奴大败,百万之众覆灭,是该好好庆贺。”
“爹,刚刚得到消息:田单死了。”乐间瞄了一眼乐毅道。
“什么?田单死了?”乐毅的眼睛猛的瞪圆了,精光暴射,如同利剑似的。
“是呀。”乐间忙肯定一句。
“田单啊田单,吾之大敌,吾之良朋,天不假年,英年夭逝,惜乎哉!”乐毅仰首向天,长叹一声,眼泪涌出,一脸的落寞。
乐毅与田单之间是生死大敌,又是神交已久的良朋,乍闻田单辞世,乐毅悲从中来:“他可有遗言?”
“遗言?有的。”乐间有些不解,道:“据说,田单是在病榻上得到河套大捷的消息后去世的。在辞世之前,田单大呼‘天下有主’,又呼‘天下将一’,他这是何意?”
“这才是田单,不愧是吾之大敌,吾之良朋!”乐毅却是赞不绝口,道:“他的意思是说,秦异人没有立时撤军,这是在为十几二十年后横绝大漠,彻底解决匈奴而做准备。秦异人能有如此眼光,真人杰也!他不为天下之主,谁配为天下之主?有如此英才,天下能不归一?”
第四十三章 隳龙城(上)
魏国都城,大梁,魏国王宫。
“你说什么?虎狼秦人真把百万匈奴杀光了?”魏安釐王嘴巴张得老大,可以塞进一只驼鸟蛋了,眼睛瞪得比牛眼睛还要大,一脸的难以置信。
虽然早就知道秦军把匈奴围在隘口里,全歼匈奴只是时间问题,可是,当得知这一消息时,魏安釐王仍是难以置信,如同见鬼似的。
这也不能怪魏安釐王,实在是百万之众太过骇人了,这是一个庞大到让人怵目惊心的数字,要相信这是真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是很大很大。
“君上,千真万确呀!此事早就传遍天下了!”须贾一脸的讨好神色,忙肯定一句,语气非常笃定,让人不敢有丝毫怀疑。
“你真的弄仔细了?没有弄错?”即使这样,魏安釐王仍是不太相信,再度询问一句,一双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使劲在须贾身上刮来刮去。
“君上,如此大事,臣怎敢说假话?”须贾都快哭了,扯起嗓子嚷道:“臣接到消息时,亦是不信。可是,接二连三的接到消息,臣不信也不行呀。”
“咝!”魏安釐王一脸的惊惧之色,不住吸凉气。
“虎狼秦人真是够狠的,太狠了!那是百万匈奴呀,他们说杀就杀了,没有丝毫怜惜之心,还把单于给活捉了。放眼天下间,还有谁比虎狼秦人更心狠手辣?”魏安釐王脸上的惊惧之色越来越浓,不住后退,仿佛如狼似虎的秦军就在他眼前似的。
百万之众的匈奴说完蛋就完蛋了,秦军之可怕由此可见。对于被秦国打怕了的魏安釐王来说,仿佛秦军歼灭的并不是匈奴,而是他似的。
“君上,如此大事是华夏从未有过的盛事,大魏要不要庆贺?”须贾忙问道。
“庆贺?庆贺个屁呀。”魏安釐王很没好气,这是秦军打的好不好?他为何要庆贺?
“虎狼秦人如此之狠,让人生惧。一旦他们打完匈奴,再回过头来对付大魏,到那时,大魏该当如何是好?寡人为何要庆贺?”紧接着,魏安釐王脸的惧色越来越浓,整张脸苍白如纸,没有丝毫血色。
他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必然会成为事实。秦军打完匈奴,就会回过头来对付山东之地,魏国因为与秦国靠得近,为秦国首先要对付的国家,由不得他不惧。
“君上,你听听,到处都是欢呼声,国人庶民黔首,他们都在欢呼。要是我们不庆贺的话,这事传到秦王耳里,就是一大罪状呀。”须贾忙提醒一句。
魏安釐王竖起耳朵一听,果然如须贾所言,阵阵欢呼声传来,是国人庶民黔首在欢庆华夏这一盛事。
“那就大庆一番吧,嗯,就半月!”魏安釐王一抹额头,入手的是一片晶莹的汗珠,虎狼秦人也太骇人了。
楚国都城,郢,楚国王宫。
“咝!”楚考烈王不断吸凉气,仿佛他牙疼似的。
他不仅在吸凉气,更是一脸的惊惧之色,一脸的害怕,如同见鬼似的。
因为他得到秦军全歼百万匈奴的消息,吓得不轻。虽然匈奴覆灭只是早晚间事,可是,当最终得到这消息时,他仍是惊惧难安,仿佛秦军打的不是匈奴,而是楚国似的。
自从秦国崛起以后,秦国兵锋所向,山东之地无不辟易,不少国家深受“秦祸”。其中楚国被秦国打得最惨,也最窝囊。不仅大片大片的土地城池被秦国夺取,楚国的都城被白起攻破,楚国的王陵被白起烧了,这是何等的震憾人心。
更要命的是,张仪把楚怀王骗到秦国,楚怀王最终还死在楚国。放眼整个战国时代,再也没有比这更窝囊的了。
是以,乍得秦军全歼匈奴的消息后,要楚考烈王不惊惧难安都不成。
“秦军全歼了匈奴的百万之众,没有后顾之忧,回过头来对付大楚,大楚该当如何应付?”楚考烈王不住拍额头,想要拍出一个好办法,却是束手无策。
楚国深受秦祸,秦国解除了北方的边患,再回过头来对付楚国那是必然之事。虽然楚国地大物丰,幅员是秦国的几倍,口众比秦国多,也是抵挡不住如狼似虎的秦军进攻吧,他能不惧吗?
“该死!”紧接着,楚考烈王眼里又是艳慕,道:“要是大楚能如此打一次百越,那该多好!那该多好!”
百越,就是五岭以南的越族,包括现在的浙江东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和越南。从名义上说,百越之地是楚国的,然而,这仅仅是名义上、理论上,楚国并未对百越之地进行有效统治。
不仅没能进行有效统治不说,百越之地还时不时就会滋扰楚国边境,让楚国大是苦恼。在得到秦军大破匈奴的消息时,楚考烈王就想到了这一让楚国头疼的事儿。
“君上,得赶紧庆贺,此事极为重要,不能后于人。”春申君也是一脸的惊惧之色,却不得不提醒楚考烈王一句。
“庆贺?”楚考烈王一愣,忙重重点头,冲春申君道:“春申君,幸得你提醒寡人,不然寡人几犯大错也。秦国全歼百万匈奴,这是华夏从未有过的盛事,不能不贺。若是不贺,就是给秦国授以口实,秦军一旦回过头来,大楚就是首当其冲。为了表示诚意,大楚就大庆一个月吧。”
“一个月?”春申君的下巴砸肿脚面了,半天没有说出话。
庆贺是必须的,也不能如此夸张吧?
“呵呵。”楚考烈王发出一阵畅笑声,道:“大楚不仅地大物丰,口众多,就是庆贺也要高人一等嘛!”
就在列国为庆贺河套大捷而伤脑筋之际,秦异人已经率领秦军赶到了龙城。
龙城虽是匈奴历代单于的埋骨之所,却是没有城廓,只是一片空地,周围有些小山罢了。若是在正常时节,匈奴会在这里留下大量的帐幕,留一支精锐看守祖坟。
如今,百万之众的匈奴被秦军全歼,匈奴早就闻风丧胆,逃得远远的,秦异人到了龙城,连个人影都没见着,更别说匈奴了。
“那是……”秦异人放眼一瞧,只见前面有一片帐幕,是一座营地,黑色的旗帜在风中飘扬,这是秦军的旗帜。
“你们猜,这是谁?”秦异人冲众将问道。
“是谁跑得如此之快?”众将有些不解的问。
不深入大漠不知大漠的厉害,经过这次行军,众将方知秦异人要他们趁这机会赶到龙城历练的先见之明。只有深入大漠方知大漠有多可怕,要不是有秦异人统领的话,他们早就迷失在大漠中了,连方向都找不到。
“我想那是李牧。”秦异人朝营地一指。
“李牧?有可能。他久在北地,对大漠极为熟悉。再者,他来过龙城,这次是旧地重游,自然是能跑到我们头里。”众将大是赞成这话……
为了更好的历练秦军秦将,秦异人让黄石公、李牧、尉缭、蒙武、司马尚他们一人领一支军朝龙城赶去。
以李牧对大漠的了解,还有他来过龙城,要赶到头里自然是不在话下。
正说着,只见一队人马从营地疾驰而来,当先一人正是李牧。
李牧来到近前,冲秦异人见礼,道:“见过公子。”
“好呀,你这个李牧,你拔了头筹。”秦异人笑着调侃一句,道:“可是,你熟悉大漠,来过龙城,你这头筹可不算哦。”
“哈哈!”众将大笑。
“这都是托人子的福。”李牧笑道。
秦异人一声令下,秦军开始安营扎寨,很快的,秦异人的中军帐就立了起来。
秦异人带着李牧走进中军帐,要李牧坐下来,道:“不入大漠不知大漠之可怕,这一回,算是见识了。”
秦异人这是真心话,只有亲身去过大漠的人方知大漠有多可怕了。别的不说,光是一个方向就能让人心惊胆跳。在大漠中,左顾右盼,到处都是草原,除了草原还是草原,连一个参照物都没有,要想辨别方向还真是难为人。
在大漠中迷失了方向,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秦异人之所以能赶得这么快,在李牧之后就到了龙城,那是因为他有现代知识,可以利用现代知识来辨别方向,省了不少事。即使如此,也是让秦异人大是感慨,在大漠中行军是何等的不易。
汉武帝击破匈奴之时,飞将军李广总是“失期”,不能按时赶到预定的战场,这让汉武帝对他大是失望,不能付他一重任。虽然后人很喜欢李广,为李广不能封侯而叹息,可是,李广不具备在大漠中率领大军驰骋的军事才干,汉武帝想重用他也不行。
李广是一员宿将,是一代名将,在大漠中总是不能完成任务,由此可见大漠之可怕了。
要不是秦异人亲身体会,他还是难以相信大漠是如此的可怕。
“公子好生了得,第一次深入大漠,能如此之快赶到龙城,李牧佩服。”李牧却是一脸的钦佩。
李牧这个久在北地,对大漠很是熟悉的人最是知道,秦异人能如此快赶到龙城是何等的难得了。
接下来,不断有秦军赶到。赶到的秦军秦将,一见了面就是感慨大漠的可怕,对秦异人率领他们深入大漠历练,大是赞赏,赞扬秦异人的先见之明。
第四十三章 隳龙城(下)
接下来几天,黄石公、尉缭、司马尚、蒙武、李斯、韩非他们先后赶到。这些人的才智皆为不凡,他们不仅按期赶到,还提前不少,展现出了不凡的才干。
然而,紧接着就是不好的消息了。黄石公他们之后,能如期赶到的秦军不过三支。三十支秦军里,如期赶到的秦军不过十二支,这还包括秦异人和李牧率领的秦军。
又等了五天,又有十四支队伍赶到,到眼下为止,赶到龙城的秦军已经达到二十六支,还有四支没有间讯。
不用想也知道,这四支秦军迷路了,秦异人只得派人去寻找。又花了近十天功夫,才把这四支秦军找到,在接应人员的引领下,他们这才赶到龙城。
秦异人当即升帐,一众将领赶到中军帐,个个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跟斗败的公鸡似的,哪有一点儿才取得天大胜利的样儿。
秦异人扫视众将,把众将的丧气样儿看在眼里,沉声道:“都抬起头来!”
众将只得依令行事,抬起头来。
“我知道你们心里很不好受,这我能理解。”秦异人缓缓开口,进行训话,道:“你们可知本公子为何要让你们深入大漠进行历练吗?因为,大秦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山东之地,还有北方的胡人,南方的百越,以及周边的异族,他们都是大秦的敌人!”
秦国要统一中国,不仅仅是要扫灭六国,还在对付周边的异族,诸如匈奴、东胡和百越,唯有如此,才能算真正的一统!
一提起秦始皇,我们就会想到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壮举。事实上,秦始皇的统一大业远远不止于此,他完成的统一大业不仅仅包括灭掉六国,还有南收百越之地,北破匈奴,收复河套之地这些丰功伟业。
秦异人非常清楚,秦国若要统一中国,不仅要灭掉六国,还要接过抗击异族的重责大任。而眼下的秦军,征战山东之地没有任何问题,他们是无敌的。可是,若要他们对付异族,就有些不能胜任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并不是秦军不善战,而是他们没有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没有这方面的作战经历。若不趁这次大败匈奴的良机,好好历练一番秦军,为以后击破匈奴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了要对付匈奴之时,那就麻烦大了,甚至可能演变成一场灾难。
历史上,汉武帝击破匈奴是让人扬眉吐气的大事件,我们一提起“单于夜遁逃”和“封狼居胥”就是热血沸腾。然而,在战争初期,汉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何如此?就在于,汉军没有掌握在大漠中作战的技巧,更是缺乏能够统领大军在大漠中纵横驰骋的大将。直到打了一段时间,汉军掌握了在大漠中作战的技巧,汉武帝提拔了卫青、霍去病这些天才的统帅,情况才有所改变,汉军这才越打越顺,最后把匈奴打得亡国灭种了。
“一提起山东之地,你们就不放在眼里,以为山东之地不善战,不是大秦锐士的对手。这没错,你们用山东之地的尸山血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