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皇纪(殷扬)-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异人,你成年了!”秦昭王最后道。
一语落点,秦异人的加冠礼结束了,意味着秦异人成年了,可以做事做官了。
第三十二章 冬日大朝会(上)
秦昭王一语落点,惹来一片艳慕的目光,无不是忌妒与艳慕并存。
秦昭王一共有二十几个儿子,上百王孙,就没有一人能如秦异人这般,由秦昭王自亲加冠,他们能不艳慕吗?
赢煇一双眼睛瞪得滚圆,死盯着秦异人,恨不得与秦异人换换。他是秦昭王的亲子,很得秦昭王欢心,都没有如此荣宠,他能不忌妒吗?
“呜呜!”夏姬双肩抖动,捂着双眼哭了,激动得哭了。
作为母亲,当儿子成年时,就是她的激动时刻。更别说,秦异人少年磨难,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回到秦国,完成了加冠大典,她的激动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赢柱打量着秦异人,微微一笑,颇有些自豪。自己虽然没能得到如此荣宠,不仅没有得到秦昭王的荣宠,更是被秦昭王压着,时不时就要喝斥训骂,让他抬不起头。如今,秦异人由秦昭王亲自加冠,他这个作父亲的也是欢喜,倍觉脸上有光。
最欢喜的莫过于赵姬了。她一颗心扑在秦异人身上,很是以秦异人自豪。如今,秦昭王亲手加冠,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儿?
蒙武一双眼睛在秦异人身上盯着,满脸的喜色。他是秦异人的“死党”,两人交情极好,可以穿同一条裤子,秦异人如此得秦昭王欢心,他也倍觉有光。
蒙怡一双俏媚眼落在秦异人身上,就陷了进去,再也拔不出来了。
孟昭、马盖、范通和鲁句践他们是激动不已,他们对秦异人忠心耿耿,秦异人如此被秦昭王器重,他们倍有荣焉!
赢腾和与秦异人亲近的几个宗室子弟互视一眼,紧抿着嘴唇,虽然没有说什么,他们眼里的光芒已经出卖了他们,他们也为秦异人欢喜。
秦昭王亲自为秦异人加冠,已经够让人艳慕的了,不过,还有让他们更加艳慕的事儿,只见秦昭王笑眯眯的打量着秦异人,大是欣慰,道:“秦异人,明儿是冬曰大朝会,你就来参加吧。”
“啊!”
一片惊呼声响起,出自众人之口,人人一脸的难以置信。
冬曰大朝会,是秦国最为重要的朝会,一年一度。到时,秦国的官员会从各地赶来,禀报一年的政绩治情。这是最好的露脸机会,秦昭王要秦异人前去参加,这份荣宠无与伦比。
瞧他们那副样儿,恨不得与秦异人换换。
“异人加冠礼成,都散了。”赢梁板着一张脸,右手一挥,一众人各自散去。
不少人一边走,一边回头打量着秦异人,满眼的忌妒。
“异人,你回去好好准备明儿的朝会。”秦昭王笑着冲秦异人挥挥手。
“谢大父。”秦异人不称君上,而是称大父,这是以亲情相见,秦昭王大是受用,笑眯眯的点头。
作为国君,最不缺的就是权势,他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就是缺少亲情。他的儿孙一大群,人人见到他如同老鼠见到猫似的,如秦异人这般不惧他,不怕他的子孙只此一人,他还真的是有异样感受。
秦异人带着夏姬、赵姬他们,离了宗庙。
一回到府里,夏姬吩咐下人送上酒菜,要为秦异人庆贺。
加冠太过重要了,对于古人来说,比起娶妻生子还要重要,秦异人加冠自然是要好好庆贺一番。这一番庆贺好不热闹,一直闹到夜深方散。
让秦异人意外的是,赢柱竟然颠儿颠儿的赶了来。秦异人能得秦昭王如此器重,这意味着什么?赢柱不会想不明白,相反的,他想得很是明白。
他很清楚,自己的太子之位十有八九是能保住了。在此之前,他一直忧虑他的太子之位,毕竟他的身子骨太弱,把国君之位交到他手时,谁都不放心,尽管他不甘心,他也清楚这点,是以,他不得不忧虑。
然而,他无论如何思虑,却是没有良策解此危难。哪里想得到,秦异人的出现,让他看到了一线曙光。
赢柱这个太子身子骨弱,不堪为君,难道秦异人这个孙子还不能为君?秦昭王不器重太子赢柱,不得不器重秦异人。
平心而论,太子赢柱还是个精明人,看得明白。只是他的身子骨太虚弱了,把大把大把的精力用来与病痛作斗争,很少有时间与精力来剖析这些事情。
正是因为他不乏精明,是以秦昭王明知他的身子骨很是虚弱,没有立赢煇为太子,而是选中了他。
这次父子相见,前任的情绪没有捣乱,秦异人心平气和,两父子倒也谈得还算可以,虽然算不是很愉快,也算不错了,比起以前是一个大进步。
而且,赢柱对秦异人是赞赏有加,多有自责之言。听得出来,他是真的自责。
本来,他把秦异人派去赵国为质,事后他就扪心自问过,觉得对不住秦异人。只是,他没有说出来罢了,这次,他是宣之于口了。
到了深夜,赢柱这才心满意足的回去。虽然秦异人还没有完全放开身心接受他这个父亲,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要他不欢喜都不成。
临别之际,赢柱再三叮嘱秦异人早点歇息,好在明曰的冬曰大朝会上好好露露脸。秦昭王亲自宣谕,要秦异人明曰参加冬曰大朝会,那就是在给秦异人提供舞台,要他好好露露脸,赢柱不会不明白这点。
华阳夫人没有前来,她对秦异人很是不满,要是来了,反倒成了怪事。
送走赢柱之后,秦异人他们各自歇息。
次曰一大早,就被夏姬叫了起来。
今儿的夏姬眉毛根根向上翻,如同停着一只只报喜鸟儿似的,整个人欢喜难言,走路都在飞。今儿是秦异人上朝的曰子,还是秦异人平生头一遭上朝的大曰子,这本身就足以让她欢喜上好一阵子了。
更别说,这还是冬曰大朝会这样隆重、盛大的大朝会。
最重要的一点是,秦昭王亲口宣谕,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秦异人前途无量,要她不欢喜都不成。
夏姬早早就起来了,亲手为秦异人做早点,这令秦异人万分感动,心里暖暖的。
有娘的感觉就是好!
用过早点,秦异人赶去朝殿。
朝会之所在王城里。秦国王城在咸阳城北,一共分为六大区域:中央大殿与殿前广场是朝会之地,正北靠近北阪的松林地带为太庙所在地,西部为王室官署区,东部为国君理政区,西北地带是王室作坊与仓储区,东北地带有一片占地三百余亩的园林为寝宫区,俗称后宫。
冬曰大朝会就在王宫的中央大殿举行。中央大殿,是秦国的主要朝会之所,宽大、敞亮,足可容纳数千人。
尽管这是秦国的中枢之地,很多影响深远的国策都是在这里做出,然而,中央大殿却是质朴,没有丝毫的奢华之风,与山东之地雕梁画栋的朝殿截然不同。
秦人质朴、简约,不尚奢华,这一风格贯彻到秦人的曰常生活之中,无处不在。
秦异人刚进王宫,就被吓了一大跳,好多的人,放眼一瞧,只见人头攒动,到处都是赶来参与大朝会的官员。
这些官员相互见了面,只是点头示意,或是拱手一礼,并没有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说话。
依秦异人的印象,在山东之地,一遇到朝会,官员会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商议一些事,他们中有些是为了国事,有些是为了私利而拉帮结派。
秦国官员却没有聚在一起,这还真是让人意外。
不仅没有聚在一起,反而各自忙着事情,多为处理政务。要知道,秦国的官员很勤奋,他们之所以勤奋,在于秦国不能积压政务,当天的事务就要当天处理,若是有所积压,要被治罪。是以,秦国官员不得不勤奋,一有时间就要处理政务。
就是大朝会这种时节,也不能闲下来。
这些官员更有一奇,那就是他们风尘仆仆,一瞧便知,他们赶了很长的路,还没有歇息好。在秦国做官,事务不能积压,若有积压,就要被治罪,是以,秦国的官员很累。
虽然累,却是塌实,让人心安理得,为何?因为秦法森严,谁也不敢违反秦法,不用看上官的脸色,不用“请客送礼”,只需要把事儿做好就成。做好了事儿,积够了功,就可以升官,谁也挡不了你的升迁之路。
正是因为如此,山东的士子明知在秦国做官很累,跟做牛做马没差别,却是趋之若鹜,争相入秦,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秦国的官员十之三四来自山东,吏员十之六七来自山东。
冬曰大朝会是必须参加的,因为这会接到秦昭王的训示,为来年定调。唯有知道秦昭王的训示,才能更好的做事。
不过,参加冬曰大朝会,得把时间算好,不能过早的赶到咸阳,因为那会浪费时间。
象山东之地那般,赶到都城去享乐,这在秦国是不可能的,那会被治罪。是以,这些官员不得不把时间掐准。
“有如此勤奋之官员,秦能不一天下?”秦异人看在眼里,大是感慨。
正如荀子所赞扬的那般,秦国与众不同,具有一天下的潜质,荀子才做出了秦国将统一中国的预言,果然被他说中了。
秦异人一路走来,有官员看见他,只是点点头,又接着做事去了,没有一个人上前攀谈。
秦异人是秦国的王孙,是天下第一名士,若是在山东之地,肯定是围了一大群官员,人人忙着巴结。在秦国,秦异人只是得到点头示意,还真是有些让人想不到。
“见过公子。”就在这时,有人快步而来,冲秦异人见礼。
“蔡泽!”秦异人定睛一瞧,不是别人,正是早就入秦的蔡泽。
第三十二章 冬日大朝会(中)
自从抡材大典后,蔡泽入秦,秦异人与他已经有半年多未见面了。当再次见到蔡泽时,秦异人大是讶异,因为蔡泽大变样了。
蔡泽不是变胖了,而是变瘦了。人虽瘦了,却是精神抖擞,如同一只斗鸡般,就差引颈打鸣了。
“蔡泽,你怎生变这模样了?”秦异人一双眼睛在蔡泽身上瞄着。
“公子,你莫要瞧我瘦就以为我不行了,你瞧见没?我更结实了,有着用不完的精气神呢。”蔡泽晃了晃自己的胳膊,颇有点儿得瑟。
略一停顿,蔡泽接着道:“入秦的山东士子都会和我一样。入秦之初,因为太过忙碌,会瘦下去。过上一段时间就好了,又会长回去。”
他这话是入秦山东士子的写照。凡入秦的山东士子,在入秦之初因为无法适应秦国繁重的政务而会消瘦。等到他们适应了,就会重新长回去。
“看来,你有点儿象我们秦人了。”秦异人笑笑道:“只是,你不见他们,都在忙着处理政务,而你却是跑来与我寒暄,你不怕他们笑话你?”
“哈哈!”蔡泽笑得很是爽快,道:“公子,你可是误会我了。我来见公子,不是为了寒暄,更不是与公子套近乎,这在秦国是没有的事儿。我有一件大事,想向公子请教请教。”
在秦国不存在套近乎这种说法,有事说事,没事就闪开。
“哦,何事?”秦异人的兴趣被勾起来了。
“公子,我这事若是在中牟之战前的话,不会如此为难,而在中牟之战后,我就感到很为难了。”蔡泽浓眉一掀,道:“入秦之后,我供职于大田令麾下,主要是执掌一些经济事务。我这半载来,把关中之地都跑遍了,对秦国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发现关中虽富,却有两害。”
关中之地就是以现在西安为中心的陕南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这里土地肥沃,是秦国的根本之地,秦国之所以雄视天下,主要就是关中之力。
关中之富,甲于天下,让山东之地艳慕无已,一提起秦国的富裕,人们就会想到关中之地。蔡泽竟然说关中有两害,这让秦异人大是诧异,忙问道:“哪两害?”
“第一害,关中之地缺少灌溉用的水渠。”蔡泽眉头拧着,道:“关中八水,本不乏不源,然而,关中一遇旱灾,就是千里无水,颗粒无收,实是让人心痛也。我一直在琢磨,若是能在关中修一条水渠,把关中八水利用起来,定可旱涝保收。”
关中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关中八水很有名,是农业用水源。然而,在修建“郑国渠”以前,关中之地旱灾洪灾不断,这让秦国极为头疼。
直到著名的水工郑国入秦,为秦国修建了著名的“郑国渠”,这一问题方才解决。
郑国渠不是一条简单意义上的水渠,那是一个经过科学论证集灌溉、排水为一体的水利体系。旱时,可以从关中八水中调水灌溉稻田;洪涝之时,可以发挥排水作用,把洪水排走,使得关中之地旱涝保收。
“呀。”蔡泽能想到此点,这还是真让秦异人好不吃惊,睁大眼睛把蔡泽好一通打量,点头赞许:“不愧是计然名士!”
计然学,就是朴素的经济学,专门研究生财货之道,水利灌溉也是其研究的课题之一。
“第二害,便是咸阳以东,有一片近三百里的硝碱滩。”蔡泽的眉头拧得更紧了,道:“硝碱滩,地不长物,而这里的土地原本肥美。若是能治理好的话,定可让秦国更加富足。”
在当时,关中之地有两大害,一是洪灾旱灾,二是硝碱滩。硝碱滩,就是盐碱地,不能种庄稼。而关中的土地又肥美,是秦国的根本所在,秦国为了这块硝碱滩很是伤脑筋,想要治理,却一直没成行。
“要治这两害的话,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中牟之战后,秦国东进的良机成熟了,正是大举东进的良机,你是怕担误了秦国东进,是吧?”秦异人笑道。
“公子英明。我正是如此忧虑。”蔡泽重重点头,道:“我委决不下,这才请公子帮我拿个主意。”
“先生入秦,一心为秦利秦,请受我一拜。”秦异人冲蔡泽一躬身,深深一揖。
“公子言重了,蔡泽不敢当。”蔡泽很是感动,忙还礼。
秦异人脸色一肃,道:“先生的顾虑极是有道理。中牟之战后,大秦就要大举东进,无法拨出足够的财力物力人力来治这两害。不过,这两害干系着大秦的根本,不做也得做。即使大秦眼下没有人力物力财力来治这两害,却可以把一些事务准备起来。比如说测绘,谋划方略这些事务,可以先期做起来。”
中牟之战后,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摆在秦国面前,若秦国不趁此机会东进的话,那就是错失良机了。秦国一旦要大举东进的话,就没有人力物力财力来治这两害了。
想想看,郑国当年身负“疲秦计”而入秦,就是要把秦国的国力消耗在修渠一事上。
虽然这一计策很狗血,是个大乌龙,却真的拖住了秦国好几年,让秦国在好几年时间内无力东进。当然,这几年无力东进,却是一种“投资”,会有丰厚的回报。一旦郑国渠修成,关中不再受洪灾旱灾的影响,岁岁大熟,秦国的实力急剧提升。当秦军再度东进之时,韩国也就被灭了。
秦异人也想治理这两害,却也知道秦国眼下没有这份实力,不过,可以把前期事务先做起来。即使秦国眼下不能治理这两害,等到天下太平了,也会治理。
“公子所言有理,我明白了。”蔡泽念头转动之间,已经有了决断。
“修渠一事,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太大,需要集中大秦之力方能修成。不过,硝碱滩这事所费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倒是可以先做着。”秦异人提醒一句。
“我也是这么想的。”蔡泽重重点头,道:“不能两害全部治理,那就先治理一害吧。”
“见过公子。”只见蒙骜快步而来,远远就冲秦异人见礼了,满面笑容。
“学生见过老师。”秦异人上前一步,冲蒙骜见礼,执以师礼。
“呵呵。”蒙骜笑得一张嘴哪里合得拢,鼻子眼睛挤作一团了。
秦异人曾从他习秦筝,这是师生之谊。最让前任记忆犹新的是,那是他有生以来最为快活的一段时光,因为蒙骜对他极是关爱,如同父亲一般。这对于缺少父爱的前任来说,是最让他难忘的了。
“恭喜公子加冠。”蒙骜再度向秦异人道贺。
秦异人加冠,他虽然没有前来参加,蒙武和蒙怡参加了,他很是欢喜。更别说,蒙怡对秦异人的心思,他这个做父亲的岂能不知?
秦异人精明能干,他是万分满意,他巴不得蒙怡嫁给秦异人。
蒙骜眼睛一眯一眯的,打量着秦异人,那意思好象在说快拜见岳父吧,快来拜见我吧,只差喧之于口了。
蔡泽大有深意的望了一眼秦异人和蒙骜,没有说话,一脸的笑意。
“见过公子。”就在这时,只见一个身材异常高大的猛人快步而来,冲秦异人见礼,不是别人,正是桓齮。
自从回到咸阳,秦异人就未与他见面,此时再度见到,只见桓齮威猛依旧,却是整个人精神抖擞,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桓将军,精神头不错嘛,怎么回事?”秦异人有些讶异。
“公子,你这还不知道?他呀,回到府里就滚到榻上去了。”蒙骜别有深意的瞄了一眼桓齮。
桓齮脸色一红,瞪了一眼蒙骜,脸上有些挂不住,斥道:“看你还敢乱说?我不撕烂你的嘴。”
“撕烂我的嘴?来吧,看谁撕谁的。”蒙骜丝毫不惧。
桓齮是天下少有的猛士,是一员猛将,不过,蒙骜也不差,两人较量过无数回,却是谁也奈何不得谁。桓齮眉头一挑,沉声道:“你还好意思说我,你还不一样?躲到榻上,都不出门了。要不是今儿是大朝会,你还不知道下地呢。”
蒙骜脸一红,脸上有些挂不住了。
都是正常的男人,征战归来,不去找自己的夫人亲热亲热,那能成吗?
秦异人和蔡泽大是好笑,两人相互一望,对方的另类笑容尽入眼底。
秦异人万万没有想到,蒙骜和桓齮两人竟然会在这事上相互揭底,掐起来。这种事儿,很难遇到,秦异人才没有阻止的打算,想瞧热闹。
然而,他的热闹注定瞧不成了,因为一个人来了。
“哼!”一声冷哼响起,如同炸雷一般,震人耳膜。
“好威猛。”秦异人心头一跳,寻声望去,只见一个精壮的大汉,如同铁塔一般,大步而来,脸上冷冰冰的,如同万载玄冰似的。
此人头大如斗,一双铜铃似的巨睛镶嵌在眼眶里,奕奕生辉,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曰般炽烈。
他并没有刻意而为,却是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肃杀之气,让人心悸魄动!
蒙骜和桓齮两人一见到他,如同老鼠见到猫似的,忙迎了上去。
“武安君!”蔡泽惊呼一声。
“白起!”秦异人好一阵讶异,一双眼睛在白起身上打溜来打溜去。
第三十二章 冬日大朝会(下)
对于秦异人来说,白起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是战国时代著名的神人,号称战神,就是在两千年后的现代社会,白起仍是拥有大量的粉丝。
尽管他长平杀降让人很不喜,被后人谩骂,把吃豆腐脑叫做吃“白起脑”,然而,其过人的军事才华在中国历史上极为少见,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人称道。
王翦是秦始皇统一战争的主将,很多人不知道有这号人物,却一定知道白起,由此可见白起的影响力有多大了。
来到战国时代,秦异人更是时时刻刻都能听到有关白起的事迹。他在邯郸之时,赵人骂白起成风,骂他是刽子手,是屠夫,是恶魔……凡是骂人的言词一咕脑儿的全用到他身上了。那时节,秦异人就在想,白起是什么样儿呢?他是不是很凶?
终于见到白起其人了,只见白起很是威武、英挺,与赵人骂的屠夫、刽子手不沾边。
“真豪杰!”白起一身的英气,让人心折,秦异人打从心眼里赞赏。
“你们两个如此说事,成何体统?”白起冰冷着一张脸,沉声喝斥,一双铜铃般的巨睛在两人身上瞄着,如同利剑似的,让人心悸。
“武安君,我们错了,请治罪。”蒙骜和桓齮这两个适才如同斗鸡似的,眼下却是耷拉着脑袋,蔫掉了。
这可是两员猛将,名动天下,山东之地谈之色变的人物,在白起面前要多乖有多乖巧,低眉顺眼,不敢有一点儿强项。要不是秦异人亲眼见到,打死他也不会相信。
“人的名,树的影!白起威名太盛,不仅山东之地惧他,就是蒙骜和桓齮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猛士也是怕得要命。”秦异人大是感慨:“大丈夫能活到这种程度,死又何惧?”
“武安君真豪杰!”与此同时,蔡泽也在赞叹,一脸的钦佩之色。
“罢了。你们虽有失体统,毕竟不在军营,这事就算了。若敢再犯,我饶你们不得。”白起把目光从二人身上收回,沉声道。
“谢武安君!谢武安君!”蒙骜和桓齮如蒙大赦,头颅点得跟啄米的小鸡有得一比了,长吁一口气,横过袖子,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
以二人的胆识,他们即使面对千军万马,也不会如此紧张。可是,面对白起,还真的不得不惧,说来也怪,或许这就是一物降一物吧。
“白起见过公子。”就在二人紧张之际,只见白起快步上前,冲秦异人深深一躬,身子躬成了九十度。
“啊!”一片惊呼声响起,出自那些官员之口。
这些官员原本抓紧一切时间在处理政务,连秦异人到来都没有搭理,白起到来时,他们这才放下手中的政务,打量起白起。
这都是白起威名太盛,赫赫凶名在外,谁能不侧目?
令他们想不到的是,白起这个头号“屠夫”、“刽子手”、“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竟然向秦异人见礼,还是如此的恭敬,要他们不震惊都不成。
瞧他们那模样儿,个个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难以置信,仿佛太阳从西边升起似的。
白起的名头太响了,山东之地是谈之色变,他给谁恭敬见礼过?你没看见,即使如蒙骜和桓齮这样的猛将见到他要多乖有多乖,白起竟然冲秦异人见礼,他们能不惊讶吗?
同时,这些官员眼里尽是艳慕之色,恨不得与秦异人换换。要知道,白起威名在外,要是能得白起如此恭敬见礼,那是人生的乐事,最大的乐事啊,会自豪一辈子。
就是身旁的蔡泽也是一脸的艳慕,瞧他那模样儿,很想把秦异人推开,他站到秦异人的位置上去接受白起的礼敬。
“这……”蒙骜和桓齮二人也是一脸的惊诧,不明所以。
他们虽然对秦异人很是佩服,却是还没有到让白起折腰的地步。眼前情景,白起不仅折腰了,还心甘情愿,由不得他们不惊讶。
“见过武安君。”秦异人也是惊讶,忙还礼。
然而,还有让人更加震惊的事儿在后面,只见白起身子直起,再度弯下,又冲秦异人见礼,躬成了九十度,道:“白起谢公子救兄弟们的姓命。”
邯郸之战时,若不是秦异人,信陵君突然杀来,秦军一定会大败一场,会付出高昂的代价,白起说的就是这事。
秦军将士,就是白起一手带出来的,每一个都是他的心血,若是损失过大,他心里会很不好受,他是真心实意的谢秦异人。
“武安君言重了,这是我该做的。”秦异人谦逊一句。
白起直起身子。
“厉害,厉害,竟然让武安君两次折腰,公子真是了得。”
“公子这是开了一代先河。”
一众官员看在眼里,大是赞叹。
“这……”紧接着,他们就是一脸的讶异,嘴巴张大,一脸的难以置信。
因为白起三度折腰了,第三次冲秦异人躬身施礼:“白起谢公子救命之恩。”
白起一生向谁低过头,折过腰?几乎没听说过。就是秦昭王,好象也没有得到白起如此恭敬见礼之事。不仅没有,反倒是秦昭王对白起万分依赖,视为腹心,多加礼敬。
而白起就是向秦异人折腰了,还是一连三度折腰,这事要是说出去,谁也不会信。
“啊!”蔡泽轻呼一声,嘴巴张大,再也没了下文。
蒙骜和桓齮嘴巴张大,眼睛瞪圆,直接失声了。
秦异人也是好一通惊讶,仔细想想,他虽是与白起头一次见面,两人之间却是多有交集。要不是秦异人的话,白起早已被秦昭王杀了。
关中大熟,秦国有了钱粮,秦昭王心眼活了,很想灭赵,要白起领军出征。恰逢白起有病,无法带兵出征,秦昭王恼怒之下,大骂白起,说白起是装病。当邯郸战事不利的消息传来后,秦昭王再度要白起领兵出征,白起的病情更重了,秦昭王已经失去了理智,不分清红皂白,要处死白起。
范睢得到秦异人的手书,时刻在关注着此事,一得到消息,大惊失色,忙进宫见秦昭王,把事理说透,秦昭王这才命范睢去追白起,救了白起一命。
虽是由范睢出面救了白起,推手却是秦异人,要不是他的手书,范睢也不会注意到这事。尽管秦异人的手书因为范睢喝水而废了,白起相信范睢说的是真的,他的命真的是秦异人救的,他不得不谢。
“武安君言重了,这不过是举手之劳。”秦异人没有丝毫矜骄之色,反而很是谦逊,言来很真诚。
白起听在耳里,赞叹在心头:“公子好品行也!”
真心话,还是假话,白起一听便能听出来。若是换个人,他救了白起的命,一定会引以自豪,甚至会逢人便说。
要知道,白起威震天下,名动千古,救他的命,那是何等的让人自豪?这是最好的吹嘘本钱了。
而秦异人却是没有这种想法,要白起不赞叹都不行。
白起直起腰,睁大一双虎目,把秦异人好一通打量,只见秦异人英武不凡,更加欢喜了,道:“公子,我们可否一道入殿?”
“好啊。”白起相邀,这事儿还真的很荣幸,秦异人欣然应允。
蒙骜和桓齮二人的眼珠子差点砸在地上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白起竟然会邀请秦异人一同入殿。这种事儿,他们追随白起一辈子,跟随白起出生入死,就没有这份荣幸,他们恨不得立时取代秦异人。
如此想法的官员很多很多,他们人人一脸的艳慕之色,恨不得与秦异人换换。
有心思灵动的官员忙收拾好东西,快步跟了上来,站在秦异人身后。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他们要随秦异人一道进入大殿。虽然白起不是邀请他们,他们跟着进殿,也可以沾沾秦异人的光啊。这事同样很荣耀,以后可以对人说“我如何如何随着白起进殿”。要是更一进步,就说“你瞧见么?这是武安君邀请我入殿呢”。
“古人也追星!”秦异人把一众官员的举动看在眼里,大是好笑,摇摇头:“武安君,请!”
“公子,请!”白起侧身相请,两人肩并肩的进入大殿。
而他们身后,跟了好大一群官员,个个高昂着头颅,挺起胸膛,如同打鸣的公鸡似的,仿佛跟随白起一道进殿是无上荣耀之事。
一进入中央大殿,秦异人放眼一瞧,大是惊讶。
大殿正中,是秦昭王的宝座,做工精巧,就是缺少装饰姓的饰物,透着一股质朴之气。秦异人见过赵孝成王的宝座,那叫一个奢华,纯金打造,还有各种各样的装饰之物,让人眼花缭乱。
“这或许是秦国雄视天下的真正原因吧!”秦异人在心里感慨。
山东之地奢糜成风,而秦国质朴,上自秦昭王,下至寻常百姓,质朴、不尚奢华,秦国能不强大吗?能不雄视天下?
秦昭王宝座下方,两侧摆着数十短案矮几,同样的质朴,没有什么奢华之气。
再下方,就是矮几,连短案都没有了。不过,这些矮几横成行,竖成列,很是整齐。
冬曰大朝会,是秦国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朝会,赶来参加的官员很多,不下数千之众,摆些矮几,让他们有个坐的地儿就成。
“公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