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古代当匠神-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荆南之地人口增长不少,每年出生的婴儿,四郡之地,总有上万,但先生可知,每年死亡人口中,最多的却非病死、老死,正是这出生婴儿死的最多。”
华佗闻言也渐渐被刘毅勾起了兴致,这年月,夭折的孩子不少,但却少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不由打起精神,看着刘毅静待下文。
“就拿荆南来说,去年一年,荆南五郡郡出生的婴儿总数是两万两千。”刘毅板着指头算道:“但真正活下来的,却只有不到一万二千。”
华佗也被这个数字给惊呆了,之前一个个的看,还不觉得什么,但当刘毅将所有数据统计出来之后,这就有些夸张了,一半的死亡率,这还是刘毅在各县设立专门产房的结果,有专门的稳婆帮忙接生,其他地方,这个死亡率恐怕更高。
“而且不少女子在生产过程中死亡,很多都是疼死的。”说到这里,刘毅心里也不由的有些戚戚然,在这个时代,能给生下来都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华佗没有说话,只是在默默地消化着这个数据,医者见惯了生老病死,原本并不算稀奇的事情,但当刘毅将整个荆南四郡的出生率给说出来的时候,华佗还是感觉有股难言沉闷的气息压在自己心头,让自己有种出不上气来的感觉。
年近七旬,人生已经经历了太多的风浪起伏,原本已经看淡了生死,看淡了一切,但当刘毅将这个数据说出来的时候,华佗感觉自己一生所经历的风雨起伏都不及今日大。
“其实,这些婴儿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有一部分,是可以活下来的。”刘毅认真的看着华佗道:“在下不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曾在荆南之地遍开专门负责接生的产房,也确实有些效果,在此之前,婴儿出生率,在三成到四成之间。”
“亭侯仁心,老夫佩服!”华佗站起来,郑重的对着刘毅道。
虽然不是医生,但刘毅这一举措活下来的人,可能华佗这辈子救的人加在一起都赶不上。
“先生先别忙说这个。”刘毅笑着让华佗坐下,然后皱眉道:“也是因此,让我看到这济世救民其实还有另外一条路可走。”
“在下未曾学医,但在我看来,这天下医者太少!”刘毅掐算着道:“荆南五郡之地,虽然每县乃至每乡都有医馆,然真正能治病救人者,不出十人,多是些稳婆之类的,在下就在想,若医馆中,不需要先生这般医术通神之人,单是能够精通一道者坐镇医馆,或能治风寒,或能治刀伤等等不一而足,这世间是否能活更多之人?”
华佗叹了口气:“听后所言,我岂不知,只是这天下愿学医者……唉~”
医匠虽然在匠人之中,地位算是崇高的,但要求同样苛刻,首先得认字,然后人体经络,人体阴阳五行这些,对于学问的要求可不低,但有这学问的,多数更倾向于出仕而非行医,所以这个年代的医者,不说绝对,但大多数,都是真的有一颗仁心,或者说,在决定学医之初,动机是很纯粹的。
“这倒未必!”刘毅笑道:“先生所言,只是在士人这个阶层之中,他们家学渊源,学医也更快,但同样,他们可以出仕,这世间,人才总是不够的,但先生可有想过将甄选范围扩大些?”
“哦?”华佗不解的看向刘毅。
“比如寒门,乃至富户!”刘毅看着华佗道,他没说什么从百姓里择徒,大多数百姓都是在为生计而奔波,哪有心思和精力去读书?不现实。
但往上一些,富户不是豪强也不是世家,准确的来说可以算是小地主或是富农,家里有钱,但够不上读书的门槛,世家豪门可没有义务平白培养你。
寒门多半是落魄士族之类的,祖上有过士人,只是家道中落,或者另有机缘,从富户之中搭上了世家豪族的线,有了求学的机会。
至于豪商,刘毅没提,不是看不起,而是有时候,钱的作用真的很大,这些豪商虽然不算世家豪强,但要想求学却是不难,糜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亭侯有话,但说无妨。”华佗人老成精,一开始,的确被刘毅报出的数据震住了,但现在,却渐渐反应过来。
“在下在渔乡办立了一处书院,不过与其他书院不同的是,这书院之中所学甚杂,识文断字、数术、工匠、奇门杂学皆有教授,当然医术也是如此,只是书院中的医匠,能力并不算高,早年在下曾想请仲景先生出山,只可惜仲景先生仙踪缥缈,实难查询,此番见到先生,在下诚邀先生入我书院,择徒授之,不为天地立心,不为生民立命,在下所求者,只想为万民活命,敢请先生成全。”刘毅一脸真诚的看着华佗,起身恭拜道。
“亭侯,不可!”华佗连忙起身,扶住刘毅,苦笑道:“亭侯这又何苦?在下志不在此。”
“我知先生志在悬壶济世,不想效忠任何一方。”刘毅摆摆手道:“但先生可曾想过,先生纵使医术通神,又能救几人活命?但书院不同,可将先生一生所学传下,让更多人行医,救治更多受病痛折磨之人,而且也可专心研发新的医术,在下曾有妄想,若能根据相似的症状,做出相应的药方流传世间的话,就比如风寒症状,可以做出一副多数都准的药方,就算急切间找不到医匠,也可凭此缓住病情。”
华佗倒是没有想过这种事情,毕竟不同的人哪怕得了相同的病,救治方法也是不同的,这世上也没有什么万能的药,但就如刘毅所言,不需要根治,只需要缓住病情便可,相同的病症之间,一些主药是相通的,再配合一些缓冲的药剂。
若真能研制出几个这样的方子,倒确实功德无量,最重要的是,刘毅这个方法颇有可行之处。
华佗有些犹豫了。
刘毅也不急,静静地等着华佗的答案,人生在世,定有所求,所求层次不同尔,俗一些的,求富贵、温饱,高一些的,求认同感,再高一些的,求得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他觉得华佗应该就是那种寻求认同感或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刘毅给的条件,也是奔这方向去的,应该可以打动华佗。
华佗仔细思索了许久,方才看向刘毅,笑道:“亭侯所言,老夫似乎无理由拒绝。”
妥了!
第三百三十五章 平衡
华佗答应刘毅去渔乡书院授徒的事情并没有传开,不过华佗却是在刘毅的邀请下,暂时留在了襄阳这边,一来是照料关羽的伤势,二来吗,刘毅担心万一自己哪天中箭了,还得请华佗帮自己保命。
毕竟战场上很多事情难以预料的,庞统、关羽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不想哪天莫名其妙的就死在流矢之下。
“所以说,这世上大多数病症,以目前的医术来说,是无解的?”刘毅看着华佗,有些无语。
历史上华佗可是神医啊,好像没有什么病是不能治的,但现在,被后人传的神乎其神的华佗告诉自己,很多病症,他也无能为力的时候,那种感觉……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还是有些失落和遗憾。
“一般病症在初期都是可以根除的,只是世人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华佗摇头苦笑道:“所以老朽这些年,开始尝试研究人的身体。”
简单来说,华佗就是在研究解刨学,比如像关羽这样,把坏死的腐肉尽数割除,然后进行调理,有种中西医结合的感觉,也就是说……二哥其实是当了试验品。
得到这个答案的刘毅,面色有些古怪,历史上,华佗跟曹老板说的那些话,不会是想撬开曹老板的脑壳,研究一下吧?
一瞬间,刘毅突然感觉华佗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怪怪的,有种被恶鬼盯上的感觉。
“不说这个,其实在下倒是觉得,与其等到病发时再求医,倒不如提前预防,先生可曾想过,著一部教导世人如何防止疾病的书?比如将一些疾病早期的征兆描述出来,而后如何妥善解决的法子?”刘毅看着华佗询问道。
华佗闻言,目光一亮,显然刘毅的这个思路是他没想过的,与其病发时治,倒不如在病症尚轻微之时开始防,这样可使简单多了。
两人的话题一下子多起来,华佗显然对于这个想法有些心动,并开始着手准备。
“你说亭侯跟神医究竟在聊什么?”刘毅的大厅里,奉了关羽之命前来答谢华佗的周仓和廖化却被晾在了客厅里,两人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只是有些无聊,也想不太明白刘毅跟华佗有什么可交流的?难不成刘毅还懂医术?或是华佗懂墨家那些算学?怎么想,都不觉得这两个人有什么共同话题。
“亭侯乃非常之人,想必是真的懂一些医术吧。”廖化有些不确定的道,鬼知道刘毅为什么能跟华佗这种神医聊到一块儿去,还把华佗给留下来,不过总归是件好事。
“累两位将军久侯,佗之过也。”刘毅和华佗也在此时终于出来了,看着两人,华佗歉意道。
“无妨,我等此来,除了奉命答谢先生之外,还有事情与亭侯商议。”廖化有些歉意的看向华佗道。
“既然如此,老夫便先告退。”华佗识趣的站起身来,他虽然答应了刘毅加入渔乡书院授徒,但这些战争的事情,华佗其实是挺反感的,更不想多参与。
“先生慢走!”刘毅起身将华佗送出房屋,这才看向两人。
“亭侯,那曹军又有了动静,我等担心君侯伤势,不敢与君侯说,是以特地前来与亭侯商议。”见华佗离开,廖化神色一肃,对着刘毅躬身道。
“哦?”刘毅重新坐下来,看着两人道:“有何动静?”
“据探马来报,曹军在新野一带聚集了重兵,至少也有三万之众,看样子,是欲挥兵樊城。”
“樊城?”刘毅闻言挑了挑眉,倒不是担心打不过,只是曹军一直这么纠缠着,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动工建设襄阳?
至于曹军打什么主意?刘毅估计是猜到关羽受伤,想用这种方法让关羽无法安心修养吧?
刘毅也不是太确定。
“元俭。”思忖片刻后,刘毅看向廖化道。
“末将在!”廖化躬身道。
“你率一支人马赶往筑阳,把筑阳抢回来,然后便屯兵筑阳,多插旌旗。”刘毅想了想突然笑道。
现在襄阳在刘备手中,其实主动权不在曹军而在刘备,只是如今襄阳重建,让曹军看到了机会,但事实上,曹军的防守压力可比荆州军大多了,襄樊这边,就算襄阳城被铲平了准备重建,曹军除非大举出兵,否则有这三座城寨外加樊城,兵力又不弱的情况下,曹军想要攻过来可不容易。
最重要的是,刘备军还能直接从上庸出兵,直接抄曹军的后路,只要筑阳被拿下来,不管上庸方向有没有兵马过来,曹军都不敢再往下攻,南阳一下,对于曹军来说,最大的坏处就是主动权被夺了,现在主动权握在刘备手中,北伐中原,暂时还没有那个底气,但若是要攻打南阳的话,刘备这边出兵太方便了,汉中和襄阳两路发兵,就能交南阳曹军首尾难顾,只能被动防守。
筑阳只是一座小关,虽说易守难攻,但本身若无后援的情况下,凭荆州军的装备,攻下来不难。
廖化闻言,目光一亮,已经明白了刘毅的意图,当即答应一声,躬身而退。
打仗这种事儿,没人想的,至少刘毅不想,攻占了筑阳之后,曹军若是聪明,自然会退兵,如果不聪明的话,那就联络蜀中,从上庸出兵直接抄了对方的后路,不说拿下南阳,但掠夺南阳人口是不在话下的。
“亭侯,我呢?”周仓有些期待的看向刘毅。
“你去一趟樊城,配合守将守城,记住,只守不攻,他曹军若是头铁,就让他们自己来攻,若是没这个胆量,那就乖乖待着。”刘毅笑道,这段时间,他得在这里帮着关羽,襄阳的建城工作也只能暂时搁置了,但应该不会搁置太久。
三日后,廖化率军突袭筑阳,将筑阳攻破的消息传入曹军大营。
“不好!”曹仁和李典同时反应过来,面色变得难看起来。
“此应是关羽虚张声势之计,汉中兵马不可能这般快抵达。”曹仁沉吟道。
“但我军若继续在此纠缠,却未必了,那刘封、孟达如今屯兵于上庸,兵马随时可以抵达筑阳,若我等坚持攻打樊城,恐怕对方会直接抄我军后路!”李典苦笑道。
这种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真的是刘备从汉中打过来,他们又在这里跟关羽纠缠的话,那别说拿下襄樊,南阳都可能丢了,他已经丢了襄阳,如果再把南阳也给丢了,真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曹操了。
其实无论曹操还是刘备,这些年连年征战,恐怕都不希望再贸然轻启战端,真的因为这次的事情,拉开了南阳之战,恐怕是两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曹仁闻言,叹了口气,这几年征战都不怎么顺利,攻打上庸,被对方堵在房陵不得寸进还折了曹洪,后方的襄阳也丢了,如今再领兵攻打襄阳的时候,却发现局势已经变了,主动权被抓在了敌人的手中,那种感觉,真的不是太美妙。
最终,曹仁还是选择了妥协,放弃了关羽受伤这次大好时机,南阳刚刚经历过大规模的反叛,后方本就不稳,如果再一意孤行下去,刘备真的从汉中杀过来,那守住南阳的可能性真的微乎其微,当务之急,还是先稳定南阳,等时机成熟以后,再伺机夺取襄阳吧。
这个时候,哪怕刘毅等人刻意不让关羽知道,但关羽终究是三军统帅,这么大的事情,想要瞒住他可不容易,很快便得了消息,已经准备去樊城跟曹军一较高下了,却被告知曹仁和李典已经退兵,这让关羽有些不满。
“此等大事,伯渊为何不与我说?”回到军营里,看着刘毅,关羽口气有些冲。
“君侯莫怪。”刘毅笑道:“元化先生嘱咐过,君侯这百日之内不得动怒,更不能上战场,否则箭疮复发,神仙难救,是以在下让廖化、周仓两位将军莫要将此事告知君侯,以免影响君侯修养。”
关羽还是有些不爽,但这事儿说到底,也是为了他的伤好,也无法去怪刘毅,只能将话题转开,询问曹军这次退兵,是否还会复返?
“眼下我等不想打仗,曹操同样也是这等想法,毕竟战火一起,必然耗时持久,若无把握,曹操怎会轻易动兵?”刘毅摇头道:“除非有必胜的把握,否则曹军很长一段时间内,该不会来主动寻衅。”
当然,前提是这边让曹军无机可乘,三座城寨还是有坚守的必要,至少在新的襄阳城建立起来之前,不能乱动,否则若让曹军逮住明显的破绽,那曹仁、李典可不是吃素的,恐怕立刻便会冲过来重夺襄樊。
虽然对于刘毅等人背着自己自作主张有些不满,不过关羽之前也给刘毅放了权,说起来,也算不上越权,众人也都是担心他伤势,关羽虽然不爽,倒也不至于真的苛责刘毅,如今既然曹军已然退兵,关羽在跟刘毅商议一番之后,便催促刘毅尽快建城,襄阳城一日不重建起来,这边就一日不稳。
第三百三十六章 迟暮
荆州的局势在筑阳被廖化占领之后迅速回归稳定,眼下无论刘备还是曹操,都是求稳的,筑阳虽然只是一座小关,此时却成为这脆弱双方关系的平衡点。
在此之前,筑阳的位置并不被看好,但襄阳被占据以后,筑阳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如果曹操占据筑阳,襄阳和汉中之间,就被曹操硬生生的刺了一根刺,无法畅通,但若筑阳握在刘备手中,则进攻的主动权就彻底易位,刘备可以从汉中和襄阳同时发兵南阳,南阳的曹军这个时候就只能转攻为守,不敢全力进攻襄阳,免得后边老窝被刘备给端了。
或许是当年曹操在这里损失太多的关系,曹军在南阳的行政手段颇为暴躁,一贯都是以镇压为主,这也导致南阳的民间暴动这些年一直没有停止过,如果这个时候被刘备打进来,曹军也担心南阳会守不住,这样一来,许昌几乎就彻底暴露在刘备的攻击范围内了。
事实上,关羽占据襄阳,而且江东在荆州受挫之后,曹操这边已经开始筹备迁都的事情了,毕竟许昌距离襄阳太近了,而且几乎无险可守,如果不小心让刘备夺走了天子,那曹操在政治上就彻底陷入被动了,原本已经稳定的九州之地,内部恐怕就要出现大批暴动,到时候,天下恐怕又要乱了。
这绝非曹操想要看到的结果,所以,迁都在曹军内部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并且已经开始付诸行动了。
在这个时候,曹操自然不愿意南阳有失。
……
程昱出了魏王府,微微叹了口气,这次其实是个夺回襄阳的好机会,但曹操却选择了求稳,程昱发现,魏王老了,尤其是自今年四月受封魏王,文若死后,魏王已经不再如当年那般有吞吐天下之气概了。
大概是从赤壁之战以后吧,曹操似乎失去了锐气,凡事都是求稳,虎老威犹在,如今的魏王,依旧气魄惊人,甚至犹胜当年,只是那股子舍我其谁的气魄,却已经不在了。
若是赤壁之战以前的曹操,遇到这种局面,或许会亲自征讨,至少也要将襄阳夺回来,保持曹魏的主攻优势,但如今,年迈的曹操却已经没了那份锐气,他变得开始焦虑,如同所有步入老年的人一般,开始为子孙谋划起来。
只是……程昱摇了摇头,不能说曹操错,曹操现在主要的精力都在内部,稳固曹氏的政权,只是刘备这几年的发展让程昱十分担忧,有蜀中作为后方,又有荆州这等战略要地,他日一旦中原有变,刘备悍然发难的时候,曹魏可有人能够挡住?
对未来,程昱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十年前,他能看清楚这天下,但十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有些看不清这天下的未来了。
幸运的是,刘备同样也老了,至于江东孙权……是个雄才,但终归江东自身问题局限太大,当年那惊才绝艳的周瑜死后,程昱对于江东,其实并不担心。
可惜了,这次算计荆州没能算计成功,哪怕荆州落入江东手中,在程昱看来也要比落在刘备手中强十倍。
程昱突然发现,当年聚集于曹操帐下的谋士,郭嘉、荀彧、荀攸已经相继离世,如今似乎只剩下自己一人了,一股莫名的萧索之感萦绕在心头,程昱突然有些怀念那些老朋友了,如今朝中大臣,多是后辈,感觉上,似乎很难再融入这些人之中了。
“文和?”看着前方一人晃晃悠悠的走过,那胖胖的身体,让以前对贾诩并不是太感冒的程昱突然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忍不住出声唤道。
“原来是安国亭侯。”贾诩疑惑的回头,看向程昱,两人交情不算太深,甚至有些不对眼,他有些闹不懂程昱为何要招呼自己,礼貌的颔首道:“不知安国亭侯有何指教?”
摇了摇头,程昱身躯有些佝偻着来到贾诩身前,仔细的看着贾诩,看的贾诩浑身不自在时,方才问道:“文和这是何去?”
“无甚去处,只是随意走走。”贾诩摇了摇头,一般他是很少跟朝中大臣结交,比较孤僻的那种。
“那……文和可愿与我说说话?”程昱看着贾诩笑道。
“自然。”贾诩觉得今天的程昱有些不对:“安国亭侯但说无妨。”
“你呀,总是这般谨慎,以前总觉得你这人……太过自私。”程昱伸手,贾诩上前扶住,两道身影往前走着,程昱摇头道:“如今思来,或许文和这样才是对的,人……总该为自己考虑。”
曹操要杀程昱?
贾诩心底一惊,随即却是摇了摇头,没道理,也没必要,这老家伙怎么突然发这些感慨?
“丞相老了,刘备也老了,当然,我也老了,当年那些英雄如今不少已然成了一抔黄土,有时候,我就在想,等我哪天走了,这世上,可还会有人想起?”程昱也没管贾诩想什么,就如同所有老人一般,扶着贾诩的手,絮絮叨叨道:“当年啊,奉孝走的时候,老夫心中很难受,觉得天妒英才,才会让奉孝在这般年纪便英年早逝,后来文若去了,心里也难受,但却没有那般难受,文若一生的志向都没变过,他活得很明白,知道自己要什么,虽死无憾,有些东西,却是要有人来守,哪怕那东西最终已经到了尽头,但总要有文若这般的人,用自己的性命来告诉后人,有些东西可以妥协,有些不能妥协。”
贾诩自问自己还算聪明,但他现在有些听不懂程昱的意思,他想表达什么吗?
“文和不必担心我要害你。”程昱见贾诩默不作声,笑了,摇头道:“似你我这等人,一生算计都太多了,到最后说真话……也没人信了。”
贾诩默然,程昱自顾自地说道:“我啊,就是突然发现,周围的人都变了,想找个跟我差不多的人,叙叙旧,以前不怎么喜欢,但现在发现,这满朝名士公卿,能跟我说话的,似乎也只剩下文和了。”
贾诩面色有些诡异,他有些明白了,这老儿是找不到说话的人,看到自己把自己拉过来说话,自己是不是出门时间弄错了?
看了看程昱,贾诩突然也有股同病相怜的感觉:“亭侯多虑了,这满朝文武、公卿大臣,哪一个不敬您?”
“嘿~”程昱闻言,嘿笑一声,摇了摇头:“还是那般狡猾。”
贾诩闻言,呵呵一笑,没有接话。
两人就这么搀扶着,顺着邺城的主街,漫无目的的往前走去,日头偏西,两人的身影都变得有些萧索起来……
曹军退兵了,襄阳的重建工作终于展开了,跟岳阳城不同,襄阳虽然同样有汉水环绕,但地下却并不似当初岳阳一般,土地相当结实,不过地下城的好处太多了,襄阳是荆北重镇,同时也是抗击曹魏的桥头堡,地下城自然也要建,在刘毅抵达之前,关羽已经雇佣民夫将坑给挖好了,深三丈,周长足有二十里,在这个年代来说,已经算是大城了。
与岳阳不同的是,因为襄阳这边地质结构本就坚固,所以不必如岳阳那般要考虑地基问题,刘毅这次选择以框架结构搭建,以竹木先打好框架,而后盖上木板,往里面填充水泥,作为地基,当然,城上的部分,还是要用砖石来搭建,这样工程进度会快很多。
岳阳的地下仓库到现在还没填到五分之一,也让刘毅这次对地下部分的分配有了新的设想,城市排水、排污系统襄阳会比岳阳更强一些。
“此番雇佣上万民夫,都是襄阳百姓?”刘毅测算着襄阳城的距离,一边询问道。
这次雇佣民夫可比当初岳阳容易多了,上万人同时开工,这工程进度可不慢,地下城部分这只是一个月便构建完毕,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水泥硬化,同时也为城池朱提做准备,打磨材料,搬运砖石。
“是啊,江陵的事情,襄阳百姓都听说了,知道亭侯来建城,一个个颇为积极。”廖化点点头,脸上笑容很真诚,刘毅已经答应帮他专门留一座宅院,以后沔南廖家也算是在这荆州之地有些身份了。
“亭侯,曹军真的不会来?”廖化对于曹军还是有些担心。
“多半不会,但该有的警惕必须有。”刘毅点了点头,他自然不知道曹操是什么想法,不过眼下的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至少曹军在南阳的势力其实在这场仗中是处于弱势的,何况还有一个江东,如果把江东也牵扯进来的话,那这场战乱想停都不容易停下来,只是到时候江东会帮谁,这就两说了。
所以,刘备不想打,曹操同样也未必愿意冒险来攻,刘毅是这么分析的,但必要的防御是不能少的,否则若是懈怠了,曹军本来已经不想打,看到这边太好打了,忍不住伸手,那可就悲剧了。
第三百三十七章 繁琐
秋收一过,天气就开始迅速转寒,不过对于襄阳城来说,却是最活跃的时候,关羽为了让刘毅加快建城进度,又从府库中给刘毅调拨了一亿钱,多雇一万人,他希望在开春之前,能让人住进去。
“君侯,你在说笑?”刘毅有些无语的看着关羽,单就是那二十里的城墙,你就是给两万人也不可能在短短三个月里建起来,岳阳城可是花了两年才完全建成,如今这襄阳城规模并不比岳阳城小,城墙更是按照十丈高的高度建的。
十丈是多高?换算成米为单位的话,那就是二十三米左右,刘毅没去过洛阳和襄阳,但他可以保证,这襄阳的城墙,单就雄伟而言,就不再洛阳和襄阳这样的都城之下,更别说坚固程度了。
这襄阳城一旦建起来,曹军想要跨过这道坎,那基本是不可能了,这样一座城池,你叫我在三个月建起来?闹呢?
“很难?”关羽看着刘毅,不解道,他觉得刘毅建城挺快的,当初岳阳城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如今襄阳这边人手充足,钱财不缺,应该更快才对。
“君侯,这城墙内有机关,八丈处设有射口,墙厚一仗,这射口是倾斜的,将士们可以通过这射口来射杀敌军将士,而敌军的箭,却很难射进来。”刘毅认真的看着关羽,给他分析道。
关羽不解的看着刘毅:“伯渊给某说这个有何用?关某并不懂这些。”
那你指点个屁啊!
刘毅很想一口唾沫唾到那张红脸儿上,但想了想后果,还是忍住了,深吸了一口气,对着关羽道:“三个月,若是只建造城墙,那以目前的建造速度,勉强可以做到,但城墙中要设置机关,升降梯,破军弩,这些军侯都是见过的,还有水动力投石机,倒刺,流火沟,擂鼓台,这些机关、建筑要做,而且不能影响城墙的坚固,所以,三个月莫说将整个襄阳建起来,只是这城墙,便不止三月可以完工,岳阳乃是经济型城池,以作为荆南、竟被两地纽带,襄阳却是为防备曹军而建,是战争型城池,怎能一样?”
虽然对刘毅这种咄咄逼人的语气极端不爽,但很显然,刘毅占理,做什么事情,最怕的就是外行指导内行,关羽现在显然就是犯了这个错误,但要他承认错误是不可能的,只是瞪了一眼刘毅,闷声道:“既然如此,施工之事,伯渊做主便是,若有所需,尽可开口,某必不推辞。”
当然我做主,匠作大将可不是就做这个的?
见关羽有些不悦,刘毅也没继续说下去,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开始继续分配任务。
“天工坊这次准备设两坊,一坊设在城中,向百姓开放,主要打造一些家私器皿,另一坊则设在军营,主要铸造兵器、铠甲以及一些军工所需,这一坊设于城南,有专门的水动力传输,与其他地方隔开。”刘毅敲击着桌面,看着那些跟随自己的老人,沉吟道:“襄阳不同岳阳,水动力装置不多,所以此番设八座水车,其中三座设于城内,五座设于城外,六架主要为城墙提供动力,其余两架则负责城中官署以及一些指定宅院的动力传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