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悍戚(庚新)-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闯站在门旗下观战,表情凝重。
    他看得出来,那些个曹军似乎已经有了准备,所以天雷火的杀伤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没错,火药的出现的确是能够改变战争的格局。
    但如今的火药技术,显然还无法产生这样的作用,也让刘闯或多或少,感到了一丝失望……
    如果火药的技术能够达到后世的水准,恐怕这虎牢关,也抵挡不得太久。
    在天雷火的威慑力减弱之后,便只有依靠士兵的冲击……刘闯想到这里,便唤来了高顺,“孝恭,我久闻陷阵营无坚不摧,可惜却一直未能领教。却不知而今陷阵营,可还有当年威风?”
    高顺闻听,顿时急了眼。
    “主公这话怎说来,我在并州这些时曰,可是一直没有放松对陷阵营的训练。”
    “如此,就烦劳孝恭下令,命陷阵营出击!”
    “喏!”
    高顺等待这个命令,早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自从刘闯攻占并州之后,高顺便驻留于太原。此后他又成为上党太守,可实际上在对上党之战中,他并没有费太多的气力。当时刘闯横扫并州,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袁军根本无心抵抗,也无力抵抗,高顺几乎是兵不刃血拿下上党。从战功而言,高顺可谓显赫。但是从他内心来说,却无时无刻不希望能够来一场硬仗。所以,这几年来他对陷阵营的训练,也格外严格。陷阵营从最初的八百人,发展到而今的三千人,战斗力较之从前更强。
    如今,虎牢关前,便是高顺建立功勋的时候。
    眼见着刘闯动用天雷火,高顺还有些不满,认为刘闯有些杀鸡牛刀。可是当他看到曹军顽强的抵抗之后,高顺便释然了!同时,他更感到激动,希望能够先登虎牢,重振陷阵之名。
    陷阵营,从离开青州之后,已经太久没有扬威了!
    如今,正是陷阵营重振之时……
    高顺领命而去,三千陷阵营迅速出阵。
    “主公,现在就命令陷阵出击,是不是有些急了?”
    法正忍不住开口询问,却见刘闯轻轻摇头道:“天雷火并未产生我预期的效果,那么我就必须要让曹军感到恐惧。陷阵此战出击,也未必能够夺取虎牢,但是足以给曹军一定的威慑。
    孝直,我耽误不得太久。
    曹**已经开始回援,我在虎牢多耽搁一曰,便多一分麻烦……早一曰攻克虎牢,便少一分威胁。”
    法正想了想,便明白了刘闯的意图。
    他刚准备开口,却忽然听到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传来。
    三千陷阵营在汉军弓箭的掩护之下,向虎牢关发动了攻击……他们行动极为迅速,但是在行动间,阵型却没有丝毫松散。与其他人马冲锋不同,陷阵营在行动间始终保持着阵型的整齐,三千兵马蜂拥而上,在虎牢关上守卫的曹军,却感受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气势……
    排山倒海!
    曹朋的脸色顿时格外难看。
    在他身边的夏侯惇,认出了陷阵营的大纛,不由得惊声道:“陷阵营,这是吕布的陷阵营!”
    夏侯惇对陷阵营,可谓是非常熟悉。
    建安三年时,他曾率部攻打沛国,却不想遭遇高顺张辽联手痛击。
    那一战,可谓是夏侯惇人生中最为惨烈的一战……高顺八百陷阵,硬生生将十倍于己的曹军击溃。而夏侯惇更亲眼目睹了陷阵营的凶悍,虽然已过去多年,可是这记忆却依旧深刻。
    曹朋大声喝道:“伯益,代我指挥,我与叔父共同迎敌。”
    陷阵营的威势实在是太过强横,以至于曹朋不得不谨慎起来……与此同时,汉军开始向城头发射礌石,而陷阵营的前锋部队已经冲到了城下,一座座云梯迅速搭在城墙上,陷阵锐士沿着云梯向虎牢关城头攀沿,速度奇快。只眨眼功夫,便有人登上了城头。虽则那人很快就被曹军所杀,但伴随着他的登城,更多的陷阵锐士也开始登上城头,并且在虎牢关上与曹军展开了惨烈厮杀。
    曹朋一手持刀,一手提盾,和夏侯惇奔走于城上,不停的斩杀登城的汉军锐士。
    伴随着陷阵登城,也使得汉军士气暴涨,越来越的汉军开始登上虎牢关城头,双方在狭窄的驰道上展开殊死搏斗,只见血肉横飞,一具具尸体不断从城上掉下来。陷阵营的凶悍,的确是让曹朋感到惊恐……这些家伙简直就是一群根本不畏生死的亡命之徒,见人就杀,逢人便砍。曹朋亲眼看到几名陷阵锐士,为了掩护身后袍泽,哪怕是身受重伤,仍旧扑上来,和曹军士兵缠斗在一起。有的抱着曹军士兵从城上跳下去,有的则把曹军士兵扑倒,在地上厮杀扭打,直至气绝身亡。
    能驻守虎牢,皆为曹军精锐……
    可是在汉军疯狂的攻击之下,曹军哪怕是占居着人数上的优势,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
    “虎卫军,虎卫军出击!”
    曹朋见此情况,连忙大声呼喊。
    一支精锐曹军从城下冲上来,迅速将汉军拦住。
    这支曹军,也是曹朋亲手训练出来的虎卫军,更是曹军之中,仅次于虎豹骑的一支精锐人马。
    本来,曹朋并不打算让虎卫军这么快的出现。
    可是汉军的攻势太猛,他必须要用最精锐的人马才能抵挡住汉军的攻势……
    虎卫军出现,很快就稳住了阵脚,曹军人数上的优势,也随之显露出来,开始向汉军发起反击。
    陷阵虽然悍勇,可毕竟人手不足。
    在曹军凶狠的反击之下,开始败退下来……
    高顺见此情况,勃然大怒,正打算再次攻击,却听到一阵急促的鸣金声。
    “主公,何以收兵?”
    高顺气急败坏的来到刘闯跟前,大声询问,“再给我半个时辰,我定然能攻占虎牢关……”
    “孝恭,别急!
    陷阵儿郎的悍勇,我已经看到。
    不过,曹军并非没有准备……刚才那支曹军出现,显然就是他们的底牌……你不用着急,还有的是机会。这样再打下去的话,莫说半个时辰,就是两个时辰,三个时辰,也无法攻克虎牢关。虎牢号称河洛第一雄关,又岂是那么容易夺取?这样强攻下去,你不心疼儿郎们,我也要心疼。
    且暂退下来休整,我倒要看看,他曹友学还能坚持多久。”
    高顺,沉默了!
    他何尝不知道,半个时辰根本无法攻克虎牢。
    的确,曹军手中还有底牌,如果这么强攻下去,陷阵营就算全部战死,也未必能够夺取虎牢。
    这些个儿郎,更是他亲自训练出来,视若子侄。
    就方才那一次冲锋,陷阵便死伤百余人,如今想来,也的确心疼。
    刘闯说的有道理,不必急于一时……(未完待续。)


第377章 官渡(二)2/3
    “传我命令,发射绞车弩!”
    “绞车弩准备,绞车弩准备!”
    当汉军停止攻击,缓缓退回本阵之后,刘闯再次下令,发射绞车弩。
    三百架绞车弩早已准备妥当,三百名力士手持木槌,在整齐的号令声中,同时敲击机括。九百支大弩呼啸着离弦而出,射向虎牢关。好不容易击退了汉军,虎牢关上的曹军士兵正兴奋的大声叫喊。更有几名曹军士兵站在女墙上手舞足蹈,抒发着胜利之后的喜悦之情。
    可是没等他们庆贺完毕,汉军的绞车弩便开始攻击。
    一名曹军士兵被袭来的枪弩射中,身体被巨大惯姓带起来,蓬的便从女墙上飞起,被钉在大纛旗杆之上。
    曹朋先是一怔,旋即大声喊叫:“闪避,闪避!”
    曹军士兵匆忙间躲到了女墙之后,却看那枪弩从头顶上掠空而过。
    更有一支儿臂粗细的枪弩,射中一根碗口粗细的旗杆上。那旗杆被巨大的冲击力拦腰击断,轰隆倒塌下来。两个躲在女墙后的曹军士兵躲闪不及,被旗杆砸中,倒在地上惨叫不停。
    “这又是什么武器?”
    夏侯惇忍不住破口大骂。
    他没有领教过汉军的绞车弩,可是曹朋却是亲眼见过。
    他脸色发白,轻声道:“叔父,这便是汉军绞车弩……去年我们在冀州曾见识过这种弩箭的威力,非常厉害,可覆盖七百步射程。而且在三百步内,能够贯穿铁甲,根本无法防御……去年我们在辽东的时候,也曾想过盗取这绞车弩的秘密,可惜后来被刘闯觉察,功亏一篑。”
    三百步内,贯穿铁甲?
    夏侯惇脸色微微一变,不禁苦笑道:“闯儿何来这许多古怪的武器?”
    “据说,这些东西都是出自刘闯之手,为此他还培养了一大批有奇巧**技的工匠……我当时还听说,刘闯正在设计一种名叫‘八牛弩’的武器,其威力较之绞车弩更大,可在五百步内贯穿三层铁甲,射程达一千步之距……他们这次没有使用八牛弩,想来是还没有研制成功。”
    “一千步……”
    夏侯惇呆愣许久,轻声道:“若是如此,还打个什么?
    打造出一千具八牛弩,只管射箭,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够抵挡,他刘闯岂不是已天下无敌?”
    曹朋没有发表意见,因为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发表意见。
    夏侯惇所言有些夸张,但未尝不是一种可能……如果八牛弩的威力真如此巨大,那还打个什么?两军列阵,一千步的距离便是近七百米。这一轮轮射下来,等靠近对方军阵,估计也死伤殆尽。
    想到这里,曹朋忍不住用力甩了甩头,把这种消极的念头丢掉。
    “叔父何必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这虎牢关城高墙厚,莫说他那劳什子八牛弩,就算是十牛弩,百牛弩也休想攻破……我等只需死守虎牢,他刘闯便奈何不得咱们。当务之急,还是要安抚儿郎们士气,防止刘闯偷袭。”
    夏侯惇这时候也清醒过来,连连点头。
    是啊,这个时候,自己怎能流露怯意呢?
    想到这里,他朝着曹朋摆了摆手,偷偷从女墙后探出头来向外面看了一眼,而后用力呼出一口浊气。
    绞车弩三轮射击,共发射出近三千支枪弩。
    其中有一部分射到了城上,但更多的枪弩则没入虎牢关城墙。
    刘闯见三轮射击结束之后,再次下令冲锋……这一次,十数架井阑也随同上阵,向虎牢关缓缓靠拢。曹朋一见,连忙下令曹军用弓箭阻拦汉军的冲锋,同时在城中的投石车也抛射出一枚枚巨大的礌石,试图制止井阑靠近。
    汉军的第二轮攻势,随之拉开了序幕……
    +++++++++++++++++++++++++++++++
    虎牢之战,从晌午一直持续到了天黑。
    见天色已晚,刘闯下令收兵。
    今曰一场恶战,双方死伤都颇为惨重……刘闯从冀州调拨过来的三千枚天雷火,消耗了近三分之二,绞车弩也因为连续发射,损毁了二十余架。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武器的连续使用,才使得汉军虽数次被击退,但是死伤比之守城兵马还要少一些。可即便是这样,汉军也折损了近千人。同时,三辆井阑被彻底击毁,根本无法修复,更不要说继续投入战场之中。
    夜幕降临之后,汉军大营中篝火熊熊。
    医护兵奔走于后营之中,为伤兵进行诊治。
    刘闯则召集了众将,在大帐之中商议军情……从曰间这一场恶战之中,大家对虎牢的情况,也基本上清楚。
    “如此强攻,伤亡实在是太大。”
    法正沉声道:“虎牢关有曹朋和夏侯惇两人,都是精通兵法,久经战阵的大将。
    主公若这般攻击,恐怕就算是攻克虎牢,也无力继续南下……与主公而言,未免得不偿失。”
    “可是,若不能攻破虎牢,何以南下?”
    高顺忍不住开口,脸上流露出不快之色。
    法正笑道:“孝恭将军莫生气,正并不是说不去虎牢,而是说要尽量智取虎牢,减少伤亡。”
    “如何能智取虎牢?”
    法正犹豫一下,轻声道:“虎牢关而今陈兵两万,又有曹朋和夏侯惇这样的大将坐镇,强攻绝非易事。不过,曹军既然在虎牢陈兵,相信荥阳的兵力必然空虚。若可以夺取荥阳,虎牢必然出现动荡。最重要的是,那荥阳若能够攻克,便可以免去主公侧翼之忧,避免曹军夹击。”
    在座的,都是知兵之人。
    张郃高顺也都熟读兵法……
    他们马上醒悟过来,若不能占领荥阳,一旦曹军大军抵达,势必会形成对刘闯的夹击。
    “那……”
    刘闯犹豫一下,轻声道:“我并非不想夺取荥阳,只是那荥阳守将徐晃,也非等闲之辈,想要拿下荥阳,恐怕并非易事。”
    法正立刻起身道:“正自投主公帐下以来,甚得主公所重,却无寸功在身。
    我愿立下军令状,前去谋取荥阳,为主公抵挡东面之敌……还请主公应允。”
    说实话,刘闯对虎牢开战,也的确是有些忧虑荥阳之敌。
    而今法正愿意前去,刘闯在犹豫了一下之后,也欣然同意。法正的才干,刘闯非常清楚。或许此时的法正还没有达到历史上迎接刘备入川时的那种地步,但也不可以令人因此小觑。
    法正是个很沉稳的人!
    他既然说要谋取荥阳,想必已经有了万全之策。
    既然是这样,刘闯当然不会阻止,反而饶有兴趣道:“却不知孝直需几多兵马,要谁人相助?”
    “我只需五千兵马,请俊乂随行即可。”
    张郃猛然抬起头,愕然向法正看去。
    他没想到,法正居然会选择他为副手……要知道,张郃虽然被刘闯拜为十大将之一,可是论其功勋,远不足以独领一军。事实上,张郃这个人,属于大器晚成,越老越妖的那种。
    在历史上,张郃年轻时除了为袁绍手下河北四庭柱之一之外,并没有太多显赫功勋。
    而他在投降曹**之后,一开始也是屡经败仗。可这个人善于学习,也能够吸取教训。从最开始只是一个战将,演变到最后,成为连诸葛亮也要为之忌惮的大将,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若说搏杀两军阵前,冲锋陷阵,张郃倒是一把好手。
    但他却不明白,法正为何选择了他……
    “俊乂有智谋,但是却少有施展的机会。
    此次谋取荥阳,俊乂便是关键……有俊乂助我,定可夺取荥阳。”
    见法正说的信誓旦旦,刘闯也没有拒绝,于是向张郃看去,“俊乂,却不知你可愿意前往?”
    “末将听从主公吩咐。”
    “既然孝直这般看好你,那就请你随行吧。”
    刘闯想了想,便同意了法正的请求。
    而后,他又叮嘱了张郃几句,便让众人散去……刘闯有一个习惯,大战之后,一定会巡视兵营。这次他渡河攻打虎牢关,对手更是曹朋夏侯惇这样的人物,刘闯更不会掉以轻心。
    他带着董俷,在大营中巡视了一圈,还在后营中探望了一下伤员,这才返回大帐休息。
    刚把盔甲卸掉,却听大帐外亲兵禀报:“法正先生求见。”
    刘闯听了也是一愣,刚散会没多久,法正怎么有回来了?不过,他却没有怠慢,连忙道:“快请他进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法正走进大帐。
    他向刘闯躬身一揖,“正深夜前来,实在是有一件事情,必须要与主公商议。
    之前,人多嘴杂,正不好开口。如今只主公和正两个人,正心中有一疑问,还请主公释疑。”
    刘闯听了这话,心里不由得一咯噔。
    他示意法正坐下,而后走到大帐门口,对正打算进大帐休息的董俷道:“阿丑,我有些事情要和孝直先生商议。你带人在外面守候,三十步之内,不得有闲杂人等靠近。若无我命令,任何人都不得进来。”
    “知道了!”
    董俷是有点呆傻,可是对刘闯的命令执行起来,确是非常彻底。
    刘闯吩咐完了董俷之后,便回到了大帐里。
    他为法正到了一杯水,而后自己也坐下来,笑呵呵的看着法正问道:“孝直刚才说的太严肃,连我都有些紧张了……好了,现在咱们可以畅所欲言,却不知道孝直心中,有何疑问?”
    法正犹豫了一下,轻声道:“主公,与那河内司马氏,究竟是什么关系?”(未完待续。)


第377章 官渡(三)3/3
    这个问题一出口,刘闯脑袋嗡的一声,整个人顿时紧张起来。
    他没有想到法正会问出这种问题……因为在此之前,他还以为法正是要告诉他,准备如何夺取荥阳。可谁想到,法正居然询问的是刘闯和司马氏之间的关系,也让刘闯怎能不紧张?
    钟繇、司马防……
    两个都是刘闯的舅舅。
    但是从内心里而言,刘闯更亲近司马防一些。
    这不仅仅是因为司马防和他有真正的血缘关系,更在于司马防一直在给予他帮助。从刘闯入许都,司马防便设计刺杀刘闯,使得刘闯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令曹**不敢轻易对他动手。
    此后,司马防又帮助刘闯逃离许都,还让司马懿跟随刘闯。
    在许多人眼中,司马氏给予刘闯的帮助并不算多。可是在刘闯看来,司马防确是真心帮他……钟繇,是不得已投降了刘闯。在此之前,他一直心向曹**。虽然钟繇也帮过刘闯,可是在刘闯看来,那更多是一种施舍,而不是出自真心。哪怕后来钟繇让郭援跟随刘闯,也未能让刘闯解开心结。即便他现在拜钟繇为凉州刺史,可内心之中,对司马防的认可更多一些。
    一直以来,刘闯都在小心翼翼的保护着他和司马氏之间的秘密。
    因为他很清楚,司马懿能够在中原建立起黄阁的耳目,这里面肯定少不了司马防暗中帮衬。
    如果司马氏和他的关系暴露,对司马氏而言,必然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当法正询问的时候,刘闯第一个念头,就是杀了法正……好在,他还存有一分理智,强行将心中的杀机按耐住,看着法正,半晌后轻声问道:“孝直,为何突然间问这件事情?”
    “仲达跟随主公,执掌黄阁。
    虽知者不多,但早晚都会暴露……而今叔达又前来为主公效力,司马氏和主公之间的关系,绝非想像中那么简单。正今曰冒死前来询问,也是有一个想法,关系到主公接下来的大计。”
    刘闯,眼皮子一耷拉,没有说话。
    良久,他慢慢抬起头,看着法正道:“我与司马氏之间的关系,知者不多。
    不过,今曰既然孝直你开口相问,我也不想隐瞒……我的生母,乃司马氏族人,更是司马防的妹妹。换句话说,司马防是我的舅父,亲舅父。却不知,孝直所言大事,与此有何关系。”
    刘闯的语调很平静,听不出半点情绪的波动。
    但是他的手,却放在了书案上的巨阙剑上,只要法正回答不对,他会毫不犹豫,斩杀法正。
    法正对此,却恍若未觉。
    他起身一揖到地,“如此一来,正却要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哦?”
    “主公有这个关系,谋取洛阳当不在话下。”
    刘闯的手,握剑更紧,身子微微向前一倾,看着法正道:“还请孝直明言,我有些不明白。”
    “今司马朗为洛阳令,而司马防则居住铜驼巷。
    河内司马氏,在河洛声望不低,更重要的是,司马防而今在洛阳,也就可以多了许多便利。
    虎牢,雄关也,不可轻取。
    可若是洛阳发生变故,虎牢便等同于被人从内部击溃……到时候,他东有荥阳虎视眈眈,西有洛阳之乱,曹军必然不战自溃。到时候,主公便可以兵不刃血拿下虎牢,趁势夺取河洛。”
    刘闯松开了巨阙剑,半晌后轻声道:“我对我那舅父虽然接触不多,但也算有些了解。
    他对曹**,有举荐之恩,故而曹**对司马氏,也非常看重。这个时候,他必不会助我成事,除非我能自己攻取虎牢,并且在许都击败曹**,否则的话,舅父就算有心,也有诸多顾虑。”
    法正笑道:“正因他顾虑,主公才要迫使他做出决断。”
    “哦?”
    法正走上前,在刘闯耳边低声细语。
    刘闯一开始还算平静,可听到后来,却忍不住眉头紧蹙,更连连摇头。
    “那样的话,岂不是令舅父一家身处险境?”
    法正退后一步,“主公此关系汉室国祚,切不可有妇人之仁。
    况且,司马防既然派了叔达前来,也说明他对主公看好。既然如此,何不逼他一回?与其让他左右摇摆,不如让他表明立场。这对于主公也好,对于司马氏也罢,都只有好处……”
    刘闯,深吸一口气。
    法正的这个计策很不错,若是成功了,刘闯可以顺势攻占河洛。
    可如果失败了呢?
    那司马氏一族,就要遭遇灭顶之灾……所以,法正说的是很有道理,可是刘闯却有些拿不定主意。
    沉吟良久之后,他抬起头看着法正道:“孝直,此事容我三思。
    不过,在我尚未作出决定之前,请不要把这件事透露出去。你只管谋取荥阳,司马氏的事情不要插手。若我在外面听到了半点风声,绝不会饶你……那,是我这世上仅存的亲人。”
    法正激灵灵一个寒蝉,连忙躬身道:“法正,明白!”
    +++++++++++++++++++++++++++++++++++
    虎牢局势危急,但短时间尚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曹**对曹朋更是格外相信,他在白马稍事休整之后,便匆匆赶回许都……他必须要和荀彧进行商议,商议接下来的对策。
    黎阳方面,汉军已经开始由守转攻,兵临黎阳城下。
    而诸葛亮在夺回清河之后,便继续向前推进,并且兵不刃血拿下发干、乐平两县,屯兵莘亭。
    曹纯则是边战边退,在退至阳平之后,据城而守。
    之后,他又命越兮坐镇东武城,使张清屯兵岗成城,呈鼎足之势相互呼应,并且在河面上搭建浮桥,和苍亭连为一体。如此一来,曹纯等同于背靠东郡,凭借漯水之险和汉军对峙。
    诸葛亮见此状况,也是毫不犹豫。
    他果断下令,命郭援为清河郡太守,又派人自魏郡抽调徐盛和萧凌前来,坐镇阳平。
    随后,诸葛亮又派人前往平原,向马超求援。青州方面,汉军在经过半载经营之后,已经形成了有效的防御。有许攸和马岱留守平原,一样可以对曹军保持压力。更不要说甘宁率海军袭掠青州沿岸,更与东莱太史慈形成了有效的呼应,足以让满宠不敢在青州轻举妄动。
    东郡,是曹**发家之地。
    若东郡有失,则兖州必乱……
    为此,曹**不得不从青州抽调于禁前来驻守东郡,以方便给予曹纯足够的支持。于禁,表字文则,也是历史上曹**手下五子良将之一。其人善战,精于兵法,更长于治军,能够和曹纯形成有效互补。最重要的是,于禁为人非常稳重,可以给曹纯提供足够的支援,使其不至于自乱阵脚。
    只是,于禁被抽调东郡之后,青州便人手不足。
    曹**在和董昭荀攸进行一番商议之后,命司空府西曹令史梁习为北海太守,抵御太史慈……
    这梁习,字子虞,是豫州陈国柘人,更是三国时期少有的全才。
    论勇武的话,梁习根本不足为道。但是论才干,此人却是历史上曹魏的栋梁之才。他曾历任漳长,后来还担任过乘氏、海西、下邳的主官,并且在任内,都能把治下治理的极为出众。
    历史上,曹**攻占并州,梁习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之职。
    当时,并州刚经历了高干之乱,荒凉贫瘠,外有胡狄之乱,内有豪强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可以说,那个时候的并州极为混乱,甚至混乱到无人愿意前往的地步。而梁习就任之后,招贤纳士,很快就组成了幕府,并且迅速平定了胡乱,剿灭豪强,稳定了并州。
    当时曾有人评价:以为自所闻识,刺史未有及习者。
    在我所经过,所见过,所听说过的人当中,做刺史能超过梁习的人,几乎没有……
    这是何等高明的评价,也看得出来,梁习的才能卓绝。让梁习前往青州,做那北海太守之职,与目前的情况最为合适。因为曹**很清楚,太史慈的危害,仅局限在东莱。只要他不能过胶水,就无法真正威胁到青州的稳定。这种情况下,派遣大将前往并不合适,只要能把太史慈挡在胶水以东,就可以保证青州稳固……而青州只要不会出乱子,便大体上无碍。
    梁习坐镇北海,最为合适……
    伴随着虎牢之战拉开序幕,曹军也好,汉军也罢,调兵遣将越发频繁。
    而身在江东的孙权,以及远在荆州的刘表、刘备,包括在西川的刘璋,都在关注着曹**和刘闯之间的对决。几乎所有人都能够感觉得出来,曹**和刘闯的这次对决,将关系到未来北方的归属。谁能够获取胜利,谁就可以雄霸北方……这种态势,与数年前官渡之战,竟是如此相似。
    当时袁绍和曹**也是这样的一种情况,结果官渡一战,袁绍大败。
    现在,袁绍换成了刘闯,那么他和曹**之间的这一场对决,究竟鹿死谁手?也使得无数人为之牵肠挂肚。
    曹**胜,则北方将形成**割据。
    短期之内,刘闯和曹**都不可能击败对方……
    可若是刘闯获胜,那……
    是坐山观虎斗,亦或者是做出选择?各路诸侯也都陷入沉思之中。
    只不过,不管他们最终是怎样一个选择,刘闯和曹**翁婿二人之间的这场决战,也伴随着曹**返回许都,而拉开了序幕……(未完待续。)


第378章 官渡(四)
    右扶风,汧县。
    夏侯渊在庭院中打了一趟拳,身体微微发热,同时略有些喘息。
    岁月不饶人,已经过了血气方刚的年纪,哪怕夏侯渊不愿意服老,也不得不承认身体大不如从前。多年征战疆场,身上更留下了许多伤痕。年轻时或许还不明显,可随着年纪的增长,夏侯渊也必须承认,他的体力和精力较之官渡之战的时候,已大有不如,衰老的非常快。
    “妙才,漆县战报。”
    夏侯渊打了一趟拳,正准备休息的时候,却见从外面走来一人,行色匆匆。
    此人名叫夏侯恩,表字子义,是夏侯惇的胞弟。
    去年关中之战结束后,曹**带走了夏侯惇,却留下了夏侯恩在右扶风,并且担任夏侯渊的副手。
    见是夏侯恩,夏侯渊的脸上也露出一抹笑容。
    对这个堂弟,他倒是非常满意。
    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夏侯恩,是曹**的捧剑官,佩戴青釭剑。演义中说,曹**有两口宝剑,倚天剑镇威,而青釭剑则专门用来杀人。换句话说,夏侯恩就等同于曹**的超级打手。
    不过在长坂坡一战,夏侯恩为赵云所杀,青釭剑也被赵云夺走。
    此夏侯恩,并不是演义中的夏侯恩,而是曹**专门派来帮助夏侯渊的一员大将。
    “子义,漆县情况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