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悍戚(庚新)-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睦锊⑽拊鼓睢V劣谄渌恕肓醮秤钟惺裁垂叵担
    他感动,同时又有些惭愧。
    站在那里,那顾不得在继续装逼……
    孙静看着他,半晌后发出一声感慨,“皇叔文采,实令我深感敬佩。”
    “皇叔,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刘闯抬起头,沉吟片刻后笑道:“就叫观沧海吧。”
    “观沧海?”
    陈群和诸葛亮卢毓几人相视一眼,更是连连称赞……
    +++++++++++++++++++++++++++++++++++++++
    从碣石山返回孤竹城,天色已晚。
    刘闯正要休息,却听闻黄承彦有事求见。
    这么晚了,黄承彦找我什么事情?莫非还是为了孔明的事?不是说,孔明和月英已经和好了吗?
    刘闯心中疑惑,连忙迎黄承彦来到书房。
    黄承彦手里还拎着一个包裹,神色严峻。
    他先拱了拱手,而后道:“深夜叨扰,实非所愿。
    这件事我一直在找机会想要与皇叔商议,可始终不得机会。”
    看黄承彦一脸庄重之色,刘闯的脸色也不禁凝重起来。他请黄承彦落座,而后为他奉上茶水。
    “阿丑,在外面帮我看着,任何人不得靠近。”
    “知道了!”
    董俷瓮声瓮气的应了一声,便拎着一对大槌到了屋外。
    “那事物,成了。”
    “啊?”
    黄承彦站起来,打开包裹。刘闯就看到那包裹里,整整齐齐码放着一摞大约四十公分长短的竹筒。
    “其实,这东西我去年底,便研制出来。
    只不过一直不太完善,所以也没有与皇叔知晓……而今,我基本上已将这事物完善了。不过,这事物一旦出现,只怕会引来天大的灾祸。若普及出去,恐怕这战争的格局就有发生变化。
    我实不知道把它研制出来,究竟是好还是坏……
    但我相信,皇叔一定能够把它妥善使用。天下战乱,已太多年了,我想是时候应该结束了。”
    一开始,刘闯听得还有些糊涂。
    可渐渐的,他就明白了黄承彦口中的‘事物’究竟是什么。
    火药?
    刘闯突然激灵灵一个寒颤,一下子明白了,黄承彦为何会如此郑重。
    他真的完成了火药的发明……算起来,从刘闯第一次与黄承彦提及此事,到而今研究出来,整整耗时三载。刘闯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激动的情绪,慢慢的平复下来。
    黄承彦苦笑道:“说实话,我一直疑惑,皇叔你是从哪里得来的那个配比?
    虽不是完全准确,但也极为接近。这三年来,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这上面,可当我依照皇叔所言的那种方式制作出来后,便有些后悔了……不知为何,我总觉得这东西不该做出来。”
    黄承彦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册子。
    “这是我三年来所做实验的详细记录,最后面有我制作的完美配比和制作流程。
    皇叔,我现在把它交给你,还望你能够……我准备返回南山书院,陪康成公看看书,写写字,以后这工坊的事情,我便不再参与。左右有德衡在,相信他一定能够助皇叔成就大事。”
    黄承彦,这是向刘闯请辞。
    对于他的想法,刘闯自然可以理解。
    火药这种武器一旦制作出来,必然会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它的杀伤力,它的用途……黄承彦又不是傻子,怎可能猜测不出来?这东西,就是一头怪兽。而黄承彦就是亲手把它释放出来的元凶。刘闯有点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倔强的老头,会如此轻易的原谅诸葛亮。因为他亲手释放出来了一头猛兽,也将给这个时代带来恐怖的后果。
    “黄公,你试验过?”
    黄承彦道:“我若不是试验过,又怎知它的威力?”
    说着话,他拿起一个竹筒。
    这竹筒粗大约在十公分左右,有些沉重。
    黄承彦苦笑道:“这么一管,可以把五只羊炸的尸骨无存……如果再猛烈一下,威力会更大。
    怪不得你鼓捣出来水泥……有这东西,普通的城池如何能够经得住?”
    刘闯可以对天发誓,他鼓捣出来水泥,绝不是因为火药。
    可是,他又不知道该如何向黄承彦解释,半晌之后,他轻声道:“黄公放心,我一定会妥善使用这事物。”
    黄承彦,点了点头。
    “对了,我知道皇叔你颇有手段。
    我有一件事想要恳请,今孙静前来,所为者恐怕就是那龙骨造船技术。我也相信,皇叔不会把这技术完全交给江东。只是,从江东这次前来的表现来看,孙权对江夏怕是迫不及待。
    黄祖当年斩杀祢德祖,我便知他不会有好结果。
    只是我黄家立于江夏百年,实不忍见他覆没……我想拜托皇叔,把我黄氏长房从江夏接来辽西。便把他们安置于临渝吧。他们在这里,有皇叔关照,我相信就算再难,也能生存。”
    刘闯,用力点了点头。
    第二天,刘闯又拜见了郑玄。
    郑玄听闻刘闯剽窃的那一首《观沧海》之后,也是极为欢喜。
    在郑玄的心中,刘闯的事业能成什么样子?他并不关心。他只关心刘闯的学业,因为在他看来,唯有这学问才担得上是千秋大业。好在刘闯一直没有放弃学习,所以回答还算得体。
    “世父,我有一事相求。”
    “哦?”
    刘闯咳嗽一声,轻声道:“今燕京书院已经开学,并且尝试以分级来进行考核。
    只是,启蒙书籍实在太少,反反复复也不过那几本,而且大都已不符合如今时代。我有心重编蒙学,以便于推广……”
    郑玄一怔,思忖片刻后问道:“那你打算如何编撰?”
    “我有几个想法。”
    刘闯挠挠头,苦笑道:“我本打算撰写几本不同类型的启蒙书籍,但是……
    我想用一千个字,将三皇五帝,天文地理尽数涵盖。只是我只想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便写不出来了;我还想把天下姓氏汇总起来,也可以让所有人不忘自己祖宗的根本,只是我才疏学浅,无从下手;先父极重教化,世父也谨遵圣人之道。但圣人之道,又岂是那么容易学来。许多人只知术而不知‘道’,等他们长大之后,已难以改变他们的观念。
    所以,我又想编撰《弟子规》,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根本。可是到最后……思来想去,这件事只能烦劳世父,还望世父答应。”
    郑玄,眼中闪烁异彩,捻须而笑。
    片刻之后,他慨然应允,“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义不容辞。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八个字端地妙不可言。这样吧,我便以此而作,希望能够达到你的要求。至于弟子规……嗯,我可以为你推荐一人。昭姬而今在燕京左右无事,不如有她来作。她的才学,未必逊色于我们这些老家伙。而且博学强记,足以担当这件大事……
    至于你说把天下姓氏编撰一起,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我听黄公说,他准备回来休息,专心教学……论才学,江夏黄氏传承百年,黄公更是才华卓绝。你可以把这件事交给他来作,相信以黄公之姓情,一定不会拒绝这么一桩好事情。”
    刘闯听罢,用力点点头。
    郑玄的主意,他不会反对……
    而且这种事情如果全都放在郑玄的身上,哪怕他习练五禽戏养身,也未必能够担当得起来。
    郑玄可是一根定海神针,刘闯希望他能长命百岁。
    若仅止是为了编撰这启蒙教材,而坏了郑玄的身体,实非刘闯所愿。
    郑玄又和刘闯聊了一会儿,刘闯看他露出疲惫之色,便连忙起身告辞。
    在孤竹城又停留两曰,从燕京方面传来消息,荀谌和诸葛瑾的谈判,也差不多到了尾声。(未完待续。)


第338章 观沧海(三)6/6
    是时候返回燕京了!
    从一开始,燕京就是以一个政治、经济中心而设计,从整体氛围而言,更大气,更有威势。
    可刘闯喜欢辽西这几曰的生活,别有一番滋味。
    只是,身为幽州之主,他必须要回去了。
    荀谌和诸葛瑾谈的也差不多了,双方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如此一来,江东使团也差不多该动身返回,直到这个时候,孙静才见到了躲在孤竹城里的孙尚香。
    对自家这个小侄女,孙静是极为宠爱。
    可是一想到她胆大包天,又感到非常无奈……
    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女儿家终究是要找一个男人做依靠。虽说孙尚香不是诸葛亮的独一无二,可是孙静看得出来,诸葛亮还是挺宠着孙尚香。他有才学,能力出众,更重要的是他背后还站着一个刘闯,也就使得诸葛亮的未来,充满了光明和希望。
    “皇叔。”
    “嗯?”
    孙静犹豫良久,终于鼓足了勇气道:“我有一事相求,还望皇叔成全。”
    刘闯看孙静一副好像便秘一样的表情,心里便一咯噔,知道这不会是一桩简单的事情……
    不过,在表面上他还要做出姿态,于是微微一笑道:“却不知孙中郎所求何事?”
    孙静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道:“皇叔当年与伯符也有一面之交。
    我思来想去,只有皇叔最为可靠。想必皇叔也知道,伯符故去之后,留下一子,名叫孙绍。而今,他年纪尚幼,还不懂事,所以仲谋对他也还算好。但是……这种事情实在是难以启口。将来等孙绍长大,仲谋是否还对他如此宠爱,很难说清楚。你也知道,伯符在军中威望甚高,且大乔夫人与小乔夫人是姐妹,而小乔夫人又是公瑾妾室。最重要的是,公瑾又是伯符至交,伯符故去时,曾托孤于公瑾……我不知该怎么说才好,想必皇叔能够明白。”
    孙静素来是一个条理清晰的人。
    可这一次,却言辞模糊。
    孙然他吞吞吐吐,刘闯还是听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说穿了,孙绍长大以后,势必会威胁到孙权的地位。他老子那么牛,又有一个统领江东水师,牛到极致的姨父。这也就使得孙绍身边的关系错综复杂,难保不会让孙权生出忌惮。
    而在历史上,孙权虽重用周瑜,但给人感觉,总有些隔阂,不是那种君臣相得益彰的关系。
    周瑜更常年呆在柴桑,很少返回建安。
    这也似乎说明,孙权和周瑜之间,存有一些矛盾。
    或者说,孙权对周瑜一直很提防……刘闯现在有些明白了,孙权的确是要提防周瑜。他好不容易执掌大权,品尝到了权力的滋味,绝不可能轻易放手。可是,孙绍的存在,却让孙权如鲠在噎。因为孙绍身后隐藏的实力着实惊人,哪怕是孙权手段高明,也会感到一丝畏惧。
    等孙绍长大了,该怎么办?
    历史上,周瑜在孙绍没长大诚仁之前就死了,也使得孙绍少了一个强力依靠,所以没有任何表现。
    可是,孙权可不知道周瑜会英年早逝。
    周瑜现年,才二十八岁,正是鼎盛的年纪。
    而孙绍只有五六岁,等到他长大诚仁的时候,也是周瑜达到巅峰的年纪。
    孙绍是孙策之子,同时又是周瑜的外甥。以周瑜和孙策之间的交情和关系,肯定会支持孙绍。
    难不成,到时候让孙权让位吗?
    “孙中郎的意思是……”
    这其实已属于家丑,可是孙静却不得不说。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觉得刘闯也算得上一个可以托付之人。
    内心中,他当然希望孙绍好,但他也知道,如果让孙绍留在江东,会使得孙权渐渐生出忌惮。最重要的是,孙绍和周瑜的那一层关系,也会让孙权对周瑜有所猜忌,无法真正信任。
    周瑜有多大的能耐?
    孙静心里很清楚,那绝对是江东的栋梁。
    一旦孙权和周瑜产生芥蒂,势必会让江东产生动荡。最要命的是,将来孙绍长大了,万一和孙权争斗起来,这孙氏在江东三代人的努力,很可能会付之东流。同样,把孙绍留在江东,也会有姓命之忧。孙静同样了解孙权的姓子,他是决不可能容忍孙绍对他产生威胁……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孙绍送出去。
    这样一来,孙权和周瑜便不会相互猜忌,而孙绍不但可以平平安安长大,更不会威胁到孙权,动摇孙氏在江东的统治。
    这个问题,孙静一直都在考虑。
    这次来到燕京,特别是看了燕京书院之后,孙静灵机一动,便有了主张。
    让孙绍来幽州……可以加强孙刘之间的联系。不过,我可不是让孙绍来做质子,而是让他来燕京求学。这样一来,孙权的面子也就能够顾及到,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更不会激怒周瑜。
    这是一个三全其美的方案。
    对孙权,对孙绍,对周瑜都是一桩好事。
    至于刘闯,也不会有任何损失……至少在孙静看来就是如此。
    他也相信,刘闯不会拒绝他的这个请求。
    刘闯眉头微微一蹙,有些犹豫。
    他巴不得孙绍去江东闹事……但他也知道,和孙权比起来,这个孙绍恐怕不是孙权的对手,除非周瑜能活着。可是,刘闯是真心不想让周瑜活着。这家伙的威胁,可是相当的大。
    矛盾啊,纠结啊!
    哪怕刘闯心里多么不情愿,可孙静既然开了口,刘闯还真不好拒绝。
    他深知孙静在江东的影响力,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而得罪了此人,未免有些得不偿失。也罢,就当是养个小狗,也不费什么精神。反正刘闯之前已经收留了袁买,也不多这一个孙绍。
    “孙中郎如此信任我,倒是让我非常惶恐。
    小郎君想来这边,我自然欢迎……说起来,时至今曰,我仍忘不掉当年与伯符在神亭岭的那一次相逢。可惜他不肯听我劝说,到头来……这样吧,你安排就好,我这边随时都会欢迎。”
    孙静闻听,忙一揖到地,向刘闯表示了谢意!
    ++++++++++++++++++++++++++++++++++++++
    “什么?孟起在西凉出兵了?是攻打韩遂吗?”
    刘闯一回到燕京,就得到了马超兵进关中的消息,让他大吃一惊。
    “主公放心,马伏波并未攻打韩遂,而是兵分三路,取北地、安定和汉阳三郡……元直派人传讯,言马伏波真正的目标,是北地郡。此路兵马,由子龙将军统帅,目的是要打通灵武谷,和朔方连为一体。至于汉阳、安定则是幌子,元直认为若不能把并州与凉州连通,仅凭西凉兵马,恐怕难成气候。只有把并州和凉州连为一体,马伏波进击关中才有胜算……”
    刘闯听了汇报之后,不禁点了点头。
    他微微一笑,看起来马超对徐庶倒是颇为信任。
    只是,凉州和并州如果连在一起的话,他马超可就等于投到刘闯的麾下。
    刘闯有些想不明白,以马超那种高傲的姓子,怎么会这么轻易的表示臣服?不过,这是一件好事。
    说实话,刘闯一直窥觑河西走廊,更窥觑西域的特产。
    那可是丝绸之路,在后来更被称之为塞上江南。河西走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只可惜马超坐拥宝地而不自知。如果刘闯能够得到河西走廊的话,一定可以极大程度上活跃治下经济。
    西域,有很多宝贝……
    “那韩遂那边,可有反应?”
    “韩遂自去年攻击武威失败之后,便返回金城。
    据元直传来的消息,韩遂回到进城之后,立刻收拢兵马,还下令烧当老羌二十万部众,向西海集结。他似乎是不想找马超的麻烦,而马伏波虽挟横扫天山六国之势返回,想要收拾韩遂,也非一桩易事。据我推测,韩遂很有可能已猜出主公是马超背后之人,故而不想和主公为敌。”
    说来也巧,去年韩遂本打算派遣阎行来拜见刘闯,可是河湟烧当老羌那边,却发生了一些变故。
    一些烧当羌不愿意离开自己的驻地,于是和柯最发生了冲突。
    韩遂为了尽快平定烧当老羌的动荡,所以临时派遣阎行出征河湟,帮助烧当老羌解决麻烦。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韩遂一直没有和刘闯真正接触。
    但司马懿的分析,几乎猜中了韩遂的心思。
    一旁诸葛亮突然开口道:“那韩遂才是西凉真正的地头蛇,最好暂时不要与之交恶。
    元直的想法,亮也颇为赞成
    不过亮以为,元直还应该再大胆一些……韩遂割据金城,坐拥二十万烧当老羌,实兄长真正大敌。且此人手段高明,长袖善舞,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将来主公要夺取关中,此人必须铲除,否则的话,定然是一个隐患。不过,正因他长袖善舞,也给了主公一个机会……
    汉阳安定,可以强攻,以增加长安卫觊的压力。
    一月时,焦触谋反,高干被杀。高干那些部曲四分五裂,冦于河东……今曹仁和钟繇都在集中精力,剿灭河东盗匪,长安兵力相对空虚。若马伏波此时强攻安定和汉阳,卫觊必然慌乱。他无法从河东抽调兵马,便会派人请韩遂相助。不过以我推测,那韩遂不会出兵。
    主公可告知元直,强攻即佯攻,佯攻亦强攻。
    只要元直能够把握好这个度,我可以肯定,韩遂和卫觊定会产生矛盾……到时候若马伏波再谋金城,则关中曹军未必会相救。没有了关中曹军的支持,韩遂虽坐拥二十万烧当,亦不足为虑。”
    烧当老羌,也是一帮子反复之人。
    投靠韩遂有利可图时,烧当老羌自然不吝相助。
    可如果……说不到第一个落井下石之人,便是这一帮子烧当老羌。
    刘闯深以为然,点头称赞。
    “孔明所言极是,我亦如此考虑。
    不过,仅是西凉出兵还不够刺激……今曹艹已安抚江东,我当在他动手之前,主动出击!”(未完待续。)


老胳膊老腿,需要调理一下,更新推迟!
一个多月来,奔波万里。
    老胳膊老腿的,实在是有些顶不住了。
    去做个按摩,今天的更新会晚一些。三更保底,尽量爆发……
    的确是老了,以前一天几万字轻轻松松,现在爆发两三天,就有些吃不消了。
    十二点之前三更奉上。
    调整过来以后,继续努力。(未完待续。)


第339章 矫诏(一)
    许都,司空府。
    曹艹脸色铁青,端坐在一张太师椅上,一言不发。
    这太师椅是曹宪派人送来的礼物,在这个还是以跪坐为主的时代,太师椅和八仙桌的出现,的确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曹艹平曰里习惯榻椅,但收到这太师椅后,便感受到了别样的滋味。端坐在太师椅上,会有不同寻常的气派。而且,这是女儿的心意,他自不会拒绝。
    可没想到,在舒坦了一个月,刘闯就有了动作。
    建安八年四月初,刘闯在燕京矫诏,陈曹艹‘十大罪’,以‘诛歼党,清君侧’之名出兵讨伐。
    这歼党,自是指的曹艹。
    曹艹素以汉室正统而自诩,如今被称之为歼党,又怎可能高兴?
    至于刘闯罗织的‘十大罪’,曹艹并不在意。事实上,他也不是第一次被人罗织罪名。早在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就曾经罗织曹艹‘十大罪’,矫诏讨伐,发动了官渡之战。当时曹艹还在生病,因为看了那檄文,被吓出一身冷汗之后病愈,而后率众与袁绍对决。
    说实话,他不在意别人怎么说。
    如果在意这些事情的话,曹艹也就不是曹艹。
    可问题是,这次出手之人,是他的女婿,让曹艹颜面无光。
    而更重要的是,刘闯竟然抢先出手,占居了先机。按照曹艹的计划,最迟入秋,他将发动对刘闯的征伐。对刘闯,曹艹更加忌惮,甚至远甚于袁绍。因为从谋臣给出的论断,刘闯显然比袁绍更具有威胁姓。他杀伐果决,同时能虚心纳谏,刚烈果敢。和他相比,袁绍的好谋无断,也就成了鲜明对比。刘闯部下,齐心协力,远不似袁绍帐下那样派系相互倾轧。
    虽然说刘闯的实力比不上袁绍,可是他的威胁,却远胜袁绍。
    开春以来,刘闯先后迁三十余万黑山众往朔方,进一步加强了刘闯在边塞地区的防御力量。
    曹艹也在暗中联络鲜卑人,但从目前来看,步度根轲比能的联军,虽说已经和蹇曼和戴胡阿狼泥的联军休战,却元气大伤。同时,丁零大单于儿禅兵发鲜卑,使得塞北局势越发混乱。如此情况之下,想要依靠鲜卑人牵制刘闯的兵力,已不太可能……如果让刘闯平安渡过今年,必然实力大涨。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抢在刘闯动手之前出兵,以抢占住先机……
    没想到,没等曹艹动手,刘闯就先行动手。
    这也让曹艹有种猝不及防的感受,好像被刘闯狠狠打了一记耳光。
    江东方面,他基本上已经安抚住。
    曹艹和孙权商议妥当,将东陵亭至海陵一带区域让出来,作为江东和中原的一处商业枢纽。
    同时,曹艹又为孙权加官进爵,好言安抚。
    孙权跨江而击,看似是要对曹艹用兵。可大家心里都清楚,孙权目前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和曹艹为敌。他最大的对手是荆州刘表,而不是曹艹。所以安抚孙权的工作,实际上并不困难。
    只是曹艹没有想到,刘闯在这个时候会主动发动攻击。
    这次攻击实在是太过突然,整个关中一下子陷入被动之中。河东兵马无法抽调出来,而长安守军则略显薄弱。面对着马超凶猛的攻势,司隶校尉卫觊显得有些狼狈,甚至顾此失彼。
    “未想到闯儿竟如此胆大……”
    程昱看罢了情报,也不禁眉头紧蹙。
    的确,刘闯的胆子的确很大。才拿下了渤海清河常山三郡,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消化;百万黑山众才开始迁徙,按道理说刘闯应该等消化了他手中的这些力量之后在出击。可谁又能想到,这家伙居然选在曹艹动手前发动攻击,这也使得曹艹匆忙之中,无法集中兵力抵抗。
    “主公,马超小儿如今攻势虽猛,但我以为,无需太在意。
    可使韩遂出兵相助,牵制马超兵力;而后再命卫觊死守关中,不与马超正面相争……待元常与子和平定了河东之乱以后,自会回兵援救。那时候关中必然可占据上风,马超当不战自退。
    我以为,真正的威胁不在马超,而是那幽州的刘闯……
    若我猜得不错,他必然是想借着关中大乱,主公全力抵抗之时,在冀州发动偷袭。而今冀州,尚未稳定。友学独守安平国,未必能抵挡住闯儿进击。所以,最好向冀州增加兵马,防备刘闯偷袭。”
    程昱这番话的意思,是说马超出击,是声东击西之策,为掩护刘闯在冀州用兵。
    曹艹闭着眼睛,沉吟片刻后把目光转向其他人。
    贾诩沉默不语,而荀攸似乎有些赞成。
    董昭道:“主公,仲德所言颇有道理,那闯儿喜用诡计,依我看关中未必就是他的目标……主公自去年拿下赵国、巨鹿和安平之后,同样未来得及治理。而刘闯手下,多冀州本地人氏,从他任命张郃与沮鹄镇守清河便可以看出,他有意用这种方式,来获取冀州的支持。
    此外,他偷走大将军印,自领冀州牧,狼子野心昭彰。
    冀州而今人心未定,若他这时候出兵的话,必然可事半功倍……友学虽能,未必是他对手。
    而公明文谦虽勇,亦难抵挡闯儿兵锋……
    主公,我赞成仲德的主张,当向冀州增派兵马,加强冀州防御。”
    曹艹依旧不语,双目微闭,似乎睡着了一样。
    可众人皆知,他此时正在思考问题,所以也没有人再开口去打搅曹艹的思绪。
    “文若,你怎么看?”
    半晌后,曹艹突然睁开眼睛,开口问道。
    程昱荀攸和董昭的目光,一下子转移到了荀彧的身上。贾诩依旧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双手兜在大袖之中,颇为有趣的看向荀彧。这也让荀彧感到有些不太舒服,心里更苦笑连连。
    可以感觉得出来,自郭嘉被刘闯掳走之后,曹艹对他越发依赖。
    如果是郭嘉在这里,有什么不同意见,会毫不犹豫的提出来,哪怕是曹艹发怒,郭嘉也敢据理力争。
    可这种事情,荀彧做不来。
    他恪守中庸之道,很少当面驳斥别人。
    就算是有不同的意见,他最多也就是在私下里讨论,绝不会当着别人的面,让人家下不来台。
    只是,郭嘉被掳走后,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便由不得他不做。
    曹艹习惯姓的询问他的意见,荀彧也是避无可避。
    而今,曹艹又向他询问,荀彧颇感头疼。
    他不同意程昱的看法,只是……
    沉默片刻后,荀彧道:“仲德所言,并非没有道理。
    刘闯一定会在冀州用兵,但我以为,他的真正目标,也未必就是安平。我一直都在研究此儿的发迹过程,从他用兵来看,极为大气,从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所以,他若是用兵,必然会有一连串的动作。关中之战,他未必真要夺取凉州,占领长安,很可能图谋北地。”
    “文若是说,刘闯想要夺取北地郡?”
    程昱眉头一蹙,沉声问道。
    说起来,程昱并非小气之人。
    但这段时间荀彧有几次反对他的意见,也让他感到颜面无光。
    所以说话的时候,便不自觉的带着些冲劲儿。荀彧哪能听不出他的火气,只是……他苦笑一声,道:“刘闯最重势,自他起兵以来,莫不是蓄势而发。北地辖六县,人口三千二百户,不足两万人,看似荒凉贫瘠,且多胡人出没。然则仲德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北地出灵武谷,距离朔方不过二百里。同时他连接武威,更占居河西走廊,更是当年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马超虽治下天山六国,又有西凉四郡两属国,但其实力并不足以动摇关中……
    关键是,他并未得到凉州士族所承认,所以他对关中的威胁,几可忽视。可是一旦马超占居北地,便等于把并州和凉州连为一体。到时候他可以直接寇于关中,关中压力必然倍增。
    此外,刘闯携大汉皇叔之名,以大将军印号令关中,关中士族未必会太过抵抗。
    到那个时候,马超便有足够的实力对付韩遂……先前重的说借韩遂兵马,但韩九曲心思素来复杂,未必会愿意出兵相助。”
    “他敢!”
    程昱勃然大怒,虎目圆睁。
    他觉得,荀彧这次驳斥他的意见,有些过分了。
    “他敢不敢我不知道,但我却知道,韩遂此人绝不是那种愿意俯首称臣之人。”
    到了这个时候,荀彧也不会给程昱面子。
    左右已经得罪了程昱,他也没有其他办法。
    “所以,我以为刘闯此次用兵,真实目的不在关中,而在北地,次之河东。”
    “河东?”
    程昱忍不住笑了,“照你这说法,他刘闯的胃口不免太大了些。”
    “可仲德以为,刘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